城乡农业电商的发展前景对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农业电商冲击,我是做龙眼生意的怎么转型,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电商冲击下的传统零售业路在何方 _ 东方财富网()
电商冲击下的传统零售业路在何方
作者:林春霞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百货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曾经一枝独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外资的不断注入,各种连锁超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以及电商的迅速崛起,以实体店为主的传统百货零售业日子每况愈下,一些百货商场频频告急,先后宣布“关闭”。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中国百货行业进入发展与困难并存的转型期,已持续三年处于低增长,整个百货零售业从过去16.5%的增速降到12%左右。2013年增速进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增速只有3.8%。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1—9月,全国约有160多家百货商场相继关闭。在电商冲击下,传统零售业如何转型成为当下业界广为思索的课题。  风光无限的日子不再有  11月4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百货业近2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确不易。  楚修齐表示,过去百货业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一枝独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得以飞速发展。“记得1985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全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上海第一百货一年销售额有10亿元左右,当时它的销售额相当于延安的工农业总产值。现在上海百货属于百联集团旗下,前年百联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在466位。而第一百货的销量一直保持在10几亿元的水平。”  11月11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为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成立于1949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型国有百货零售企业,顾客层次以工薪阶层为主,产品定位中档,面向大众化。  “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销售额就有10几亿元,几十年一直保持这个销量,上升不快,主要是受不同业态及电商的冲击,还有国有企业机制等因素影响。当然,百联旗下,仅上海有20多家百货商场,其中大型百货商场10多家,从百货门店来说,我们排前3位,算是好的企业。”  据张为人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百货客流量最多的一天达30万人次,前几年有4万—5万人次,现在只有2万人次。“现在能维持稳定销量,一是靠老字号信誉,二是靠黄金地段,三是靠服务。由于老品牌信誉好、价格适中、交通方便、游客多、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这才使我们多年的红旗不倒。据我判断,我们至少在15年内不会倒下,至于以后就很难说了。”张为人说。  据张为人介绍,上海百货业今年销量普遍下降,今年是低潮,下滑原因有多方面,宏观经济下行、三公经费取消、受电商冲击等等。  尽管第一百货处于南京路黄金地段,销量较为稳定,而记者从张为人的言谈中也感受到了国有老字号商场的危机感。“我们两幢楼7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年销售额15亿元,利润几千万元,还有700多员工,也面临很大压力。”   同样处于南京路上的上海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来我们的年销售额十多年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从2012年开始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销售与利润“双降”(销售下降1.12%,利润下降2.94%),下半年降速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可以说今年是我们最困难的一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在姚璐看来,新世界城营业状况今昔对比,差距很大。现在整个实体店的客流越来越少,出现了“人荒”,只有搞大促销时才能迎来大客流,工作日商场的客流较往年下降了近三成。“而在1995年那次搞大促销时,商场挤满了人,有些人堵在门外进不来,甚至把南京路都堵了,当时武警还来帮忙维持秩序。”姚璐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不少实体店收支已出现“剪刀差”,比如水电煤、楼宇折旧等物业费用;人员工资、养老金统筹等管理费用;利息增加等财务费用逐年递增,费用逐年高企,而销量和利润却在下降。  “像我们这些实体店,曾经对行业有很大贡献,是行业佼佼者。现在却处在两难境地,不扩大规模是一条死路,闯出去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姚璐说。新世界正在跟日本方面合作,新建一座比较高端的都市百货,预计明年正式建成运营。  姚璐还告诉记者,供应商不稳定也是实体店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过去供应商想进我们商场,找关系也不一定能进来,而从2013年开始出现空柜现象,空置率达10%—20%。2008年我们有980家供应商,现在只有817家,有些供应商都流失了,去开网店了,因为做实体店成本太高、销量太小。”  11月10日,上海百货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浏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上海整个百货业有1000多亿元的销售额,月,销售额则同比下降了8%—9%。在王浏河看来,北上广一线城市,商业发达,本身竞争激烈,加上电商冲击,下降是正常的。  “这是百货业在发展中的一个转折或者梗阻现象,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王浏河说,“从百货业形态来说,去年和前年,大家有焦虑、纠结心态,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心态逐渐趋向平和了。”  电商价格低廉和服务便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货商店关门,很大一个原因是电子商务信息化、价格透明,可以使生产者直接和消费者对接,而且服务便捷,而实体零售商运营成本高,产品价格也相对比电商高,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一天交易额就达到了350亿元,而上海35家百货公司去年的销售额才309亿元,可见网络对我们传统的实体百货冲击有多大。”楚修齐感慨说,前几年我们还以老大自居,没想到从2012年开始整个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开始感觉到压力非常大,非常困难,这主要来自网络购物对我们的冲击。  除了受网购影响之外,楚修齐认为,还有来自政策方面以及实体店自身经营模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十八大以后,中央反腐败,八项规定的出台,购物卡大量减少。商场过去很大的比例是靠卖卡,购物卡取消以后,销售额大幅度下降,有些商场甚至出现负的两位数增长。此外,消费者信心不足,房价太高、教育成本高、看病贵,老百姓心里不踏实,即便有钱也舍不得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  还有,零售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太单一,主要模式是供商联营,自营比例太少,5%都不到,在品牌控制方面没有话语权,经营功能在退化,沦为二房东。  针对传统零售实体店所面临的困境,商务部研究院消费流通研究所副所长、商贸物流研究部主任张育林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电商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而且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很快,影响很大,对实体店的冲击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也不要把它看得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一下子谁把谁灭了,我觉得也不可能,以百货和超市为代表的传统实体店不会消失。”  张育林表示,百货商场是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当初连锁超市、大卖场以及综合型、业态起来的时候,杀伤力那么大,大家都觉得百货没有生存之地了,但是到现在百货依然存在,并从过去那种纯粹的百货逐渐向综合型、混合型发展。可以说,整个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变迁和创新,而且业态和业态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都在调整。  在张育林看来,电商最大的杀伤力就是价格低廉、服务方便快捷。但是,商业卖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是一种体验、情趣、氛围和服务,这些在电脑上用鼠标点击是体会不到的。  差异化经营是生存之本  “传统的实体商业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在于差异化经营,在提升品质这方面还有文章可做。”张育林分析指出。  我在美国看到一些大的购物中心转型比较成功,一般情况下,他们商品售卖只占三分之一的经营面积,另外餐饮、休闲娱乐各占三分之一,这些生活广场或者城市中心可以说是大体量销售业态的一种发展方向。现在我们国内一些大的地产商,像大悦城、万达、华润万家等都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以后这些实体业态卖的不是商品了,而是一种服务、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城市人在晚上或者节假日来这里逛逛,这是线上所没有的。比如,有以亲子为中心的儿童培训、娱乐、教育活动,同时针对家长做一些配套设施,购物中心变成了生活场馆。  另外,张育林认为,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很重要,谁也不可能完全只做一种,线上的也做实体店,实体店也做线上,两种模式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还有,实体店应利用大数据,并结合消费者的需求特性和消费习惯进行不同时段的精准营销。  张育林还介绍说,据埃森哲对全球20个国家1.5万名消费者的最新调查发现,去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从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有重返实体店的趋势。  张育林表示,前几年渠道为王,商品极大丰富的时候,卖什么都赚钱,消费特别旺盛。现在购物方式发生变化,最大的趋势就是网上购物成为年轻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也不能代替全部。现阶段网购拼的是价格,还有配送快捷,电商靠的是量,但到最后还是要人性化的。  张为人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表示,电商也许会代替大众化商业,但高端不会被取代。百联集团要求我们适当提高档次,引进高档产品,我们也正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商品调整上,淘汰掉一些低层次的产品,向中档偏高方向发展。此外,我们还经常推出一些个性化服务,搞一些大卖场。还有,我们计划与东方商厦两家联合打造南京路新商圈,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向综合业态发展。  在王浏河看来,百货业是长青业态,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发展前途非常好,这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  楚修齐说,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时零售业全面开放,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零售业巨头进军中国市场,当时就有人说狼来了,还有很多国外的机构预测说,要不了三五年时间,中国的百货零售业就要遭遇滑铁卢。“事实上,我们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得到茁壮成长,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他判断,电商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发达;同样实体店也不会消亡,实体店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结构,增加服务,仍然有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楚修齐建议,实体店如何转变经营模式,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提高自营比例,自己采购一些个性化、时尚的商品,让消费者认可,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  对于实体店的下一步发展,王浏河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表示,第一,线上线下互为融通;第二,利用互联网,搞智能导购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增加消费体验,加强售后服务;第四,商品不搞“高大全”,但要能满足各种人群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第五,扩大自营比例,扩大代理制、总经销,控制货品权。  魏际刚认为,传统零售业肯定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零售店可以转成体验店,也可以成为配送终端,而且零售商也可以和消费者进行合作,根据消费进行代行采购,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不能提供的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更贴心的服务。此外,零售企业本身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增加自身的配送功能,融入供应链的点,也可以通过与电商和物流企业合作,融入到供应链里面去。  “我觉得,如果传统零售业能够转变经营方式,是可以和电商进行竞争的,主要是通过提供更多精细化、专业化、差别化的服务,对市场做出甚至比电商更灵敏的反应,从而形成自己新的竞争优势。”魏际刚表示,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小的零售店,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必须要思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再赋予一些时代特点。  避免无序化竞争是关键  与此同时,还应避免传统零售百货业的无序竞争。  张为人说,从上海地区来看,当初南京路属于商业中心,非常繁华,后来每个区都搞商业中心,引进外资,商业面积与人均比太高,人口没法赶上商业发展步伐,商业过度开发,存在同质化竞争。  姚璐也提出了实体百货存在无序扩张的问题,她说,经营顶峰时,大家都在发展大型或超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都在摊大饼。现在零售出现5个流:高端消费的外流、外地消费的回流、本地消费的横流、网购消费的节流、多元消费的分流。  因此,她建议商业网点要有序规划,线上线下购物要同税制,对个别高端进口产品适当降低关税,加大对实体店的重视和保护程度。因为市场保有量是有限的,消费者手中的钱就这么多。  而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张为人介绍说,我们自己也发展电商体系,但规模不大,一年销量也只有几百万元。现在我们把商品进行单品管理,单独搞一个条形码,目前体系正在建设中。  针对目前实体店过度开发这个问题,张育林还建议,政府要加以引导,更多地扶持社区商业发展。现在中国大体量的商业业态,比如一个新区,一个大楼盘出来了,各类社区商业就跟进,跟进之后就要把居民的各类需求都要考虑到,使之成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才是中国式商业发展的趋势。”张育林说。  王浏河分析认为,现在实体店竞争激烈:一是电商冲击,二是商业网点无序发展状态所致。这不是单个企业所能解决的,政府应进行合理规划和有序布局。商业网点发展速度应与人口分布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现在商业每年几乎以20%—30%的速度递增,大型商业网点投资动不动几十亿元,结果不仅带来商业的恶性竞争,还造成重复投资以及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王浏河强调,电商与实体店税负不公平,电商免税,而实体店要征收17%的增值税,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他提议,对实体店在税收上应有所优惠,将其上交的税收返还一部分用于电子商务建设。  而楚修齐向记者坦言,将来线上线下可能是一个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趋势。同时相信国家也会逐步规范网络购物,出台一些政策,包括税收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都会逐步得到规范。
(责任编辑:DF145)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news center
助力农村电商发展迎来春天
 三亚连续举办六期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班,激发农民创业热情—— 助力农村电商发展迎来春天 本报记者 胡茂君随着国家支持农村电商的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农村电商的发展逐渐迎来了春天,阿里、苏宁、京东等各路电商大佬积极搭建农村电商运营网络,纷纷布局抢滩。在农村电商的黄金时代下,三亚也紧抓时代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10月中旬以来,由市委农工委主办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在三亚崖州、天涯、吉阳和海棠四个区和育才生态区展开,有百余名农民接受了这次电商培训的洗礼。他们纷纷在传统农业生产销售模式中寻求转变,着力构建三亚农村电商平台生力军,实现更大的创收致富。1培训:175名农民接受电商洗礼激发创业热情经过4天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后,三亚育才生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会长黄文全有些兴奋,他快速在笔记本上划下几个符号和文字,对未来在电商平台销售合作社农产品有了新想法。黄文全的家乡育才生态区是三亚西部的内陆山区,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但是却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产品。特别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成立之后,育才分散的农产品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开始有了统一的品牌和包装,实行集中销售。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经济愈渐普及和发展的时代,育才生态区依旧没能借助电商的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将鲜活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享受到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与收益。因此,此次三亚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班第一期一开班,黄文全就带领着合作社协会里的一些骨干成员踊跃报名学习,想利用电商的思维和平台打开自家农产品销售的新大门。在此之前,为了此次电商人才培训的顺利进行,市委农工委在今年6月中旬,先是牵头组织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科工信局等有关部门的人员赴浙江淳安、遂昌考察电子商务发展经验,随后向市委提交了《加快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给出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有关建议,并委托市就业技能培训中心、三亚海源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积极筹备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旨在普及农村电商知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据悉,目前三亚农民合作社438家,社员近4000人。而此次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主要还是以摸底性为主,分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以及育才生态区,针对有意愿加入电子商务的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连续举办了6期培训,培训人数在175人左右。此次培训主要围绕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怎么开网店、网店运营技巧和实体店线下运营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进行主题授课。教学方式为小班制教学,每班约25人。“每期课堂学习氛围都很热烈,学员在交流群里也很积极地讨论问题。育才生态区的学员多次请我到他们的种植基地去参观了解,让我帮忙出建议,学员们对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十分主动去落地实践。” 担任培训班主讲的淘宝大学老师董刚说道。三亚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子尧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农村电子商务的培训,可以让学员们对农村电子商务有系统的了解,加深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提高自我操作和实践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培养一批致力于网上创业的骨干,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精英化和品牌宣传网络化,为三亚电子商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转变:“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平台成功培养10家年销售额千万级卖家随着这两年我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海南电商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各类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产业转型。据省电子商务协会统计,2014年海南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15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各类网络交易主体4200个;在淘宝和天猫等网购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和个人约1.5万个。作为我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秀代表,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刘庆鸯依靠电商的科技信息,大胆创业致富。在接触电商平台销售之前,刘庆鸯所在的公司也深受农产品销售难的心头之“痛”,即便在2011年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海南香蕉的大面积滞销给广大蕉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公司生产的数千亩香蕉也在其列。那一年,也是三亚许多蕉农损失较为惨重的一年。为了寻求销售渠道的转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由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承接运营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上线,众多的海南特色农产品踏上网上销售之路。“通过网络的手段,许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可规避传统农产品销售难及其诸多可能影响农产品品质的中间环节。”刘庆鸯称。从2013年底上线至2015年初,该电商平台全年组织各类线上销售活动28场,成功培养出海南馆年销售额千万级卖家10家、百万级卖家70多家。到2015年2月底,入馆商家的总交易额已突破4.93亿元,成功打造了海南芒果、海南木瓜、琼中绿橙等知名品牌。在经过电商培训的思维“冲击”后,黄文全每天都铆足了劲,联合农民合作社协会成员,一起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寻求生产销售模式的转变。从冷库仓储、物流运输、销售客服等一系列农产品电商销售环节都在积极筹备中。“我们的6套办公设备马上就到了!”说到筹备电商平台的进展,黄文全语气里满是兴奋。在育才生态区,有着以花卉种植为主的“美丽事业”、以有机水稻果蔬种植为主的“绿色事业”、以蜂蜜生产加工为主的“甜蜜事业”、以养猪养羊为主的“奔跑事业”和以养鸡养鹅为主的“腾飞事业”等5大本地特色产业,都是这个农民合作社协会经营的主打项目。“之前我们获取农产品销售信息的渠道较窄,很多时候都是客商来收购。通过这次电子商务培训,发现自己能发挥的空间还很大,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去和外界接轨,实现信息互通,赚钱也来得快了。现在各地都在发展电子商务,我们农业这块就必须落地,通过电商平台把我们的特色产品推广出去。”黄文全说。3意义: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11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这对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商业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改观:一方面能让农民购物更加方便快捷,丰富购物选择;另一方面,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往外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随着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的建立,电子商务将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农村医疗和金融服务等市场,更好地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参加此次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学员彭丁奎说:“从前家里种植的火龙果、龙眼、芒果等水果都只能通过本地市场或者是外地老板来收购,价格有时被压得很低。有了电商平台,种植、销售都能‘一条龙’解决,销售渠道多了,农民的利润空间就更大了。”育才文兴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廖斌今年种植收获了20万斤的柠檬,由于受市场交易信息闭塞、销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有约5万斤柠檬滞留在自家田地里无法售出,亏损了十几万元以上。“如果通过电商平台去广泛宣传和销售,可能销量更好一些。”廖斌说道。董刚告诉记者,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个很大的益处就是能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农产品的信息沟通交流,拓宽农产品的销路。此外,农民通过自己的电商平台,实现自己种植生产、自己经营销售,把握了价格上的主动权。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发展三亚农村电子商务,引导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通过网上销售热带水果,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村民创业就业,对于三亚的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市委常委、市委农工委主任朱允山在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开班仪式上就曾指出:“三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不能迟到,更不能缺席。三亚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城市,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迟缓滞后,农民有时增产了但不增收。三亚在旅游产品线上销售已形成,但在农村农产品线上销售比较滞后,三亚农村的鲜活农产品如芒果、鸡蛋、蜂蜜等也可以借助电子商务走向全国各地,带动种植、养殖、物流等多个产业和领域共同发展。”4瓶颈:人才、技术与资金缺乏,制约农村电商发展虽然三亚的农村电商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农民接受电商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如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和资金缺乏等。育才农民合作社协会的高永强在家里有两块田地,他希望能够在种植芒果、槟榔等农作物的基础上,依托育才生态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以农田采摘体验为主的休闲农家旅游,但资金的筹集一直困扰着他。“希望未来电商平台建立起来后,能够依托网络众筹的力量去支持我的想法。”高永强说。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电商平台的创建和发展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筹,虽然政府项目也解决了一部分。但在农村电商创业的起步阶段,技术、运营、人力等的维持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多数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资金方面问题,技术支持也是电商平台运营的一大难题。黄文全告诉记者,“农产品质量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网站运营需要网络技术人才,农产品推广需要营销人才等。但是,这样的人才在农村里并不多。”5前景:多项利好政策助力农村电商发展针对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困难,《意见》也提出七方面的扶持性政策措施,助力农村电商的健康快速发展。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制订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和工作指引,推动电商扶贫;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和创建农村电子商务强县活动;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百万英才计划;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等。近日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海口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若干措施(试行)》中,就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电子商务服务的电商企业,其当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首次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当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市级留成部分100%的奖励”;对“新办且认缴超过资本100万元(含)、运营1年以上的电商企业,给予其办公场地年租赁费、物管费30%的补贴”等多项促进电商发展的扶持政策。因此,希望三亚也能够出台更多促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逐步形成电商发展有政策、服务有平台、创业有载体的就业创业体系。并继续普及基础性的农民电商培训,并针对电商技术开展更多的专业人才培训,填补人才技术的空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房产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家居装饰频道推荐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农贸易家】为涉农用户提供最新政策法规、新闻资讯、市场动态和农产品代卖代购等便民服务。利用农业网址导航等方式,为用户提供贴心便捷的使用体验。
> 大学生团队带农民创业三年之后开发转型农业电商
农村电商书籍推荐,可点击购阅!
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尹然平,在三年前成立“e村e品”,致力以工匠精神让农村优质特色食材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
尹然平在朋友圈发出中秋节礼盒的消息,e村e品今年下半年的发力重点是礼品市场。如果顺利,也许他们下一笔融资会到来得更加顺畅。当然,做到一定规模若能被大企业或大平台并购,也是创业成功的一种方式,e村e品创始人、广州迅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 e o尹然平说。2014年顶着光环讲故事打比赛;2015年在不同平台间游弋“走弯路”,遇到坑爬出坑;2016年“站在悬崖上望远方”。对于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来说,第三年无疑是关键的。
回头看三年来在农业电商创业上的探索,e村e品远没有外界想象得光鲜亮丽。资金短缺,选品不够规范,平台发力失策,团队成员离去……尹然平说,“创业三年,我头顶无数光环,却过着走钢丝一样的生活。”e村e品的故事,也许是大学生创业从情怀、竞赛到现实市场里跌宕起伏的一个观照与写实。
尹然平向南都记者坦言,三年的创业经历,自己从一个满脑袋行政思维的大学生变得有初步商业思维—情怀可贵,但活下来是第一位。“必须快速撑起营业额,赚多点钱,资本才会来找你,你才能壮大站得住脚。”农业电商的瓶颈与市场突破口在哪里?他利落地说,“真正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要打通内部逻辑,要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
系统开发转型农业电商
华南农业大学创客空间e村e品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快递黑糖姜枣饮。今年4月,e村e品开发的属于自己的第一款加工产品黑糖姜枣饮经过食品学院教授指导,11次试验之后终于上线。两个月卖出了3000多罐。按每罐49元的售价算,营收约15万元。目前每个月他们有1到2款新品上架。
3年前为了参加挑战杯,尹然平组建团队,注册公司,做了校酷网—校园周边电商c 2c。竞价排名、广告位、购物抽佣等通通用上,最高峰的时候,线上有52个活跃的入驻商户,平均日下单量达到50多个。一开始他们专注在系统开发,并没打算做农业电商。“我接的大多是学校部门一些订单,像做网站、系统,现金流快能养活公司,但属外包性业务,增长趋势小,勉强维持生计。”尹然平说。2014年团队参加了很多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企业家建议,你们是农业院校的团队,有农业的基础知识,应该寻求转型— 比如农业电商。
调整方向,继续打比赛。他们的口号“一村一品”,“带着农民去创业”。在农业电商创业圈算得上小有名气。“比赛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去验证你的商业模式,包括去获得一些关注和启动资金。”他们拿下了第三届“赢在广州”全场第1名,全国“挑战杯”金奖以及各类创业大赛的桂冠。几场比赛后,“初步论证这个模式的方向和框架基本没问题”。团队开始扎下去。荣誉之外,他们还拿到了很多创业补贴及媒体和投资领域的关注。
平台间游走
运营模式摇摆不定
“带着农民去创业”,让每一条自然村都有一款叫得响卖得好的特色产品。比赛初步论证e村e品的模式基本没问题,于是2015年尹然平开始找投资人真正去验证。但很快,现实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一开始,尹然平团队做过荔枝、龙眼、生姜、腐竹、马蹄等农产品。由于没有做好市场调查,水果容易在物流运输中变质,基本买过一次就没有回头客了。“凭借朋友的支持和微信的传播促成的销量,最多算是做了个小生意,压根还谈不上创业”。从一开始,他们便在品牌化和平台上纠结。先是开发了一个pc端品牌,想更快地去对接产品,丰富品类,不断运营,做用户,做地推,两部分同时发力。但“两手抓”后数据并不好看—买的人没预想多,营业额完全支撑不起支出。尹然平回头总结,“在资金、资源还不够的情况下就直接打品牌,风险大,这里走了一个方向性的弯路”。
另一方面,在平台上的多维度发力,也分散了团队过多精力。他们先是开了淘宝、换了京东、选了微店,又改了有赞,甚至还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开发了自己的商城。兜兜转转在平台上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最后,尹然平和团队发现,消费者都很精明,只要你的产品性价比足够高,口碑足够好,即使你什么平台都没有,只建个微信群都能赚钱。“我渐渐体会到,真正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才能赚钱,才有可能成功”。
“三座大山”
资金紧缺、核心成员离开、信用危机
由于一直找不到很清晰的方向,融资并不顺利。
谈了几家机构,e村e品谈下广东粤科1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由于前期没有非常明显的技术壁垒和模式创新,项目进度缓慢。尹然平原本预计3个月左右资金能到位,于是大胆地提升市场预算,做一些推广。“但到(2015年)9月,账户没钱了,发不起补贴和工资,催那边加快流程,再怎么催,百万元资金经过半年的谈判、调查和审批,11月才真正到账“那两三个月借了好几万元去先做项目。当时有资金压力,核心团队成员毕业了,外忧内患吧,熬到11月,艰难期才慢慢过去。”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番薯”事件险些让尹然平及团队输光信任。2015年末,尹然平团队收到清远当地做农产品电商的同行求助,希望能合众人之力,解清远石湖村红番薯滞销之难。经过实地考察,他们欣然同意。配合《我爱返寻味》等电视栏目实地拍摄,通过e村e品平台转发,节目播出一小时内,卖出了200多箱番薯。第二天e村e品收到大量客户投诉,投诉番薯有霉点,湿漉漉,外表不好看。“农民以前没做过电商,没有意识到要全部晾干才能装箱。另外农民也有趋利性,量这么大,(质量)相对差一点的,我不卖就烂地里了,掺一点点差的去卖也没关系啦。”
团队挨个给客户打电话调查,要么重新寄一箱好的,要么全额退款。“整一批的成本都是我们来承担,好在客户反映我们态度好,没有造成太大的二次影响。”尹然平事后总结,前期太着急,没有和合作商明确规范。栽过跟头后,e村e品开始规范各种环节。同时合作业务流程也文件化,供应商要填信息表,团队当地考察,洽谈价格,最后才是签订合同,定期检查之类。“不能只靠商户的信任,拍拍胸口就合作了”。
以前做加法
现在是减法,打通内部逻辑
用尹然平自己的话说,2016年,走在悬崖望远方。作为学生,我可以给失败找出很多的借口,一旦毕业,就不能再是小打小闹,团队8个全职员工的工资需要我开,项目下一轮的资金需要我去考虑。我做的任何一个错误决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解体。
现在,尹然平铁定了心,线上和线下同步发力。“单纯从线上去获取盈利很难,除非品牌用户做到10万以上,才可能初步盈利,还没做到这个量级时,线下还是得走。以前e村e品的线下在门店发力,人手不够,现在对大客户投入更多精力,以前做加法,现在是减法,一部分人全力去攻关最重要的(大客户)”。
他在线下继续聚焦,对准礼品市场。团队根据用户需求订制农产品礼盒,对礼盒包装、选品及概念仔细研讨。他认为以前送购物卡,现在送健康送吃的多了,属业务增长期。目前,通过多方途径,团队已在包括银行、商会、民企、保险、个别工会等成功开拓到业务。中秋节马上要到,包括花生、茶叶、蜂蜜、月饼的e村e品中秋礼盒四件套已上线。8月初,团队已拿到300多份订单,他们的目标是2000份。“从线下引流到线上,现在两方面都在增长,投资人看到是盈利的,才敢投资去扩大业务范围。”
要情怀更要生存
可是情怀呢?说好的带农民创业呢?尹然平想的已不再那么天真,“一开始确实想每个都帮,但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去帮才会有效果。这个阶段我们是需要把企业做大,需要更多的客户,做好品牌,这些做上去,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才能帮助更多农民”。
e村e品已与投资机构邀约面谈,估计在9月、10月正式洽谈。根据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尹然平说,他有六七成把握拿到500万到800万元的投资额。“如果资金到位,下一阶段会深度对接地区,计划在梅州或韶关成立子公司,快速对接各个合作社、大型农业基地的农户,这种模式才是(真正)能帮到他们的。”
带着团队走了3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尹然平说,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从行政思维转变到初步具有商业思维。“这三年,快速将e村e品从零做到一,同时也让我自己从零到一。当我积累够了,也许我30岁时可以从一到n,就可以真正去操刀一个事业,一个企业吧。”
关于愿景,将中国每一条村的特产都做上e村e品的品牌,显得如此宏大而遥远。尹然平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很考验资源整合能力,资本操作能力。“以我的积累,我这个年纪的深度来讲,要做到全国难度是比较大的。”
他旋即又笑着说,“但说不定一两年后被巨头合并了,也就间接实现了这个想法”。关于e村e品的未来,做到一定规模后,被一些大品牌并购或收购是他预想的“很好的方式”之一。当然,第二种可能是,团队继续做下去,用稳定的模式继续盈利,但是要更聚焦,做擅长的环节,擅长的目标市场。
转载请注明: &
本平台重磅推出“农业网址导航”服务。专业为涉农用户提供贴心便捷服务。快快收藏吧!
喵,如果觉得本文分享的到位 打个赏呗!
用微信 OR 支付宝 扫描二维码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再接再厉!
or分享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冲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