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收购美国saas市场规模电子商务saas用了多少钱

艾瑞:阿里巴巴收购美国公司 业务整合是关键_网易科技
艾瑞:阿里巴巴收购美国公司 业务整合是关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技讯 8月26日消息,艾瑞咨询分析师孙崇慧今日发布分析报告称,二度收购美国电子商务公司,其目的在于打通全球电子商务链。艾瑞表示,全球速卖通与收购的两家网站的业务整合将是两次收购的关键。
以下为分析师原文:
事件背景:
8月25日,阿里巴巴对外宣称收购了美国公司Auctiva,该网站提供用于商品上架和网络营销的工具,以及用于运营网络商店的工具,这些工具既可在主站上使用,也可在其他电子商务站上使用。阿里巴巴称,Auctiva和Vendio的收购将总共为阿里巴巴及全球速卖通等相关平台带来超过25万的新客户。
艾瑞点评:
6月份,阿里巴巴收购了美国电子商务SaaS提供商Vendio Services,而此次再度收购Auctiva,两个网站都为ebay等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提供服务。收购了两家网站之后,同时使用Auctiva和Vendio的在线商户将能够直接访问阿里巴巴的供货平台和全球速卖通上接近150万的供应商店铺。艾瑞认为,阿里巴巴收购此两家网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短期,推动海外B2B2C业务的发展
通过此类网站的收购,可以将全球速卖通上中国的供应商、美国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卖家、美国的消费者联系起来,打通了B2B2C业务链条。另外,两家网站为阿里巴巴速卖通贡献了25万的采购商,对其美国业务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长期,打通全球电子商务产业链
从长期来看,可帮助阿里巴巴打通全球电子商务产业链,推动大战略的实施。阿里巴巴通过对美国电子商务市场业务的收购,打通了中国与美国的外贸电子商务产业链。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将继续推进其他国家的海外市场业务,从长期来看,通过对海外市场业务的开拓,阿里巴巴将打通全球电子商务产业链,对其大淘宝战略的实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艾瑞认为,虽然阿里巴巴的此次收购对于其业务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收购后的业务整合将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业务整合是关键
全球速卖通与收购的两家网站的业务整合将是两次收购的关键。首先,需要了解美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其次,在符合美国用户习惯的基础上,引导用户通过进口贸易来拓展采购渠道,引导两家网站的用户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来采购中国供应商的商品,才能达到其发展海外B2B2C业务的目的。因此,业务整合将是影响海外B2B2C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阿里海外并购对战金蝶用友:转身电子商务2.0_互联网_科技时代_新浪网
阿里海外并购对战金蝶用友:转身电子商务2.0
  时代周报记者
马云这次出手Vendio,剑指电子商务2.0
  在中国电子商务拓荒期的1.0时代,马云书写了英雄的史诗。当下,电子商务2.0时代正凶猛袭来,群雄并起,马云、阿里巴巴也正加速转身。然而,来自传统软件企业的、马云的对手们也没闲着,新的战争也将打响。
  这是阿里巴巴成立10年来进行的首项海外全资收购。
  6月24日,阿里巴巴收购了美国电子商务SaaS提供商Vendio Services(以下简称“Vendio”)。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早已经成为软件行业的关键词,是软件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SaaS曾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心中之痛。当年,阿里巴巴花费数亿元投入SaaS,未见成功。而今天,阿里巴巴十年来的首次海外收购,买的竟是一家SaaS提供商。
  马云出手向来目标清晰,这一次也不例外。
  从1999年艰苦创业到2005年收购中国雅虎,再到2010年电子商务的如火如荼,辉煌了十年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帝国正处于1.0向2.0艰难的蜕变之中。
  尝试转身电子商务2.0
  “通过这项收购,阿里巴巴将获得更多的美国买家,同时这些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将帮助美国的小商家有效地利用及速卖通服务。”在收购Vendio之际,阿里巴巴CEO卫哲如此表示。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马特奥的Vendio是一家风投成立的私人公司,目前在印度和罗马尼亚也设有办公室。Vendio目前拥有超过8万的用户,这些网店卖家跨越eBay、亚马逊以及独立网店的B2C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超过20亿美元。
  对于这次收购,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借助此公司,阿里巴巴将进军美国市场,但卫哲在第一时间就特别强调,阿里巴巴目前尚未计划进入美国零售电子商务市场。
  阿里巴巴到底想干什么?
  Vendio的公开资料并不多,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是一家SaaS提供商,其目前的核心业务是帮助中小规模的商家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并同步接入各种不同的网上销售渠道,例如eBay或者亚马逊商城。此外,Vendio还运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网上商城平台Dealio。
  Vendio上的商家可以利用Vendio的软件免费创建一个网上店铺,但要使用增值服务却需要额外付费。高盛公司认为,这起收购的长期目标是打造一个生态系统。Vendio将帮助美国商家在他们自己的网站、eBay、亚马逊和价格对比网站上管理来自中国商品的电子商务销售业务。
  Vendio与上海商派公司的“店掌柜”非常类似,而商派公司则在去年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国内、海外先后发力,凸显了阿里巴巴集团对深入电子商务内部管理系统的迫切。
  事实上,SaaS正是成立于2007年的阿里软件的核心模式。当时的阿里软件基于SaaS,利用互联网,让中小企业用户对软件做到先尝试后购买,用多少付多少,无须安装,即插即用,低成本在线软件。
  而马云这次出手Vendio,除了获得8万买家外,“Vendio的SaaS提供商的身份,马云更看重”,软件业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此说到。随着网商的增加,电子商务市场面临着纵深发展的深刻变化,以服务为核心的全程电子商务2.0日益崛起。
  在今年的“新媒体投资沙龙”上,中国网库的CEO王海波认为,事实上,阿里巴巴走到今天一家独大的局面,更多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很难说是B2B模式的胜利。
  更核心一点来看,阿里巴巴B2B的模式是信息平台模式,借助平台可以汇聚更多的人。但从业务模式上看,阿里巴巴是一个典型的销售导向型公司,销售人员在销售时不会介绍阿里巴巴B2B平台是什么样的平台,而是强调阿里巴巴是一个中介,中介能够为用户带来订单、带来客户。
  以销售导向型的信息平台的B2B模式,阿里巴巴最成功之处在于其规模效应。而全程电子商务2.0,其一大特征就是真实商业关系的高度虚拟化,链式协作的模式将成为幕后的主要商业关系。
  被业内认为“格局很大”的马云早已经看到这一点,所以,大力投入阿里软件,以SaaS为核心,以服务为根本,向管理软件领域深入。从那时起,马云已经尝试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2.0悄悄转身。
  阿里巴巴再祭免费杀招
  从电子商务向管理软件拓展的阿里巴巴,早就遭遇了强劲对手,即传统软件企业,如金蝶、用友。
  电子商务是未来方向,马云能看到,别人也能看到。金蝶、用友,这些传统管理软件企业早已经开始向电子商务领域转型。
  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阵营,终于狭路相逢。其中,业内最为知名、也最为“有趣”的就是阿里软件与金蝶暗战的故事。
  去年3月31日,阿里软件在北京宣布3年投资10亿打造免费软件“钱掌柜”。而就在阿里软件“钱掌柜”推出前一周的3月25日,金蝶旗下的友商网却抢先推出免费管理软件“储钱罐”,产品功能、目标对象几乎别无二致。
  时代周报记者经多方了解得知,这次大动作的免费是阿里集团最高决策层对软件业务的最后一搏。为此,阿里巴巴不惜祭出最拿手的、之前所向披靡的杀招“免费”。但不成想,背水一战的结果竟是,金蝶抢先先发制人,阿里软件的郁闷可想而知。面对这样一个“克隆人的进攻”,阿里软件一时竟不知如何对付。
  当初,阿里巴巴进入软件领域时,软件业曾惊呼“软件业来了野蛮人”,阿里巴巴互联网式的营销和强大公关也一度让传统软件业人士深感头疼。金蝶用友也都乐见其一起培育SaaS市场,暂时避免与其正面交锋。然而,这次金蝶却抢先发难,阿里软件感受到了传统软件企业在捍卫自己地盘时的绝决。
  与此同时,金蝶的“一生之敌”用友也没闲着,虽然采取了隔岸观火的策略,但面对阿里“免费血洗市场” 对传统软件许可证销售方式的冲击,用友高级副总裁兼伟库网总经理杨祉雄也正面代表用友出来说话:“免费是自杀,是非理性的,收费是对客户的承诺和保证;用友策略不会摇摆,一直不免费,以后也不会免费,有利润企业才能存活”,直指阿里软件的免费模式破坏市场环境。
  “南金蝶、北用友”,面对阿里软件的挑战,传统软件业双雄罕见地联手反击,说明传统管理软件阵营绝不容许互联网势力侵袭他们的后院,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高手过招,点到为止。这一次,马云意图拱兵,金蝶总裁徐少春“反先”挺卒,而用友总裁王文京则按兵不动。最终兵卒均未渡河,从战略角度,是管理软件阵营捍卫住了地盘。
  据知情人士透露,就在阿里软件成立前后,马云也曾考虑与传统管理软件巨头用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但面对阿里巴巴的风格,用友内部也担心“阿里巴巴的膨胀速度太快,文化也比较张扬,融合是个大问题”。
  虽然4000万中小企业的市场很大,但双方都希望自己成为主导方,谁也不愿意成为对方的附庸,谈判自然不了了之。据称,用友高管甚至谏言王文京:“我们穿西装,他们穿牛仔裤,合资起来会不伦不类。” 最终,马云选择了购买成都一家小软件公司网构作为阿里软件的前身,这也被外界认为是阿里软件失败的原因之一。
  “阿里巴巴1.0,买家卖家只是在阿里巴巴上相遇,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撮合;2.0则是工作在阿里大平台,这就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管理,数据挖掘和平台整合服务,即真正的通行证,需要深入到企业内部,而这一点,正是阿里软件的弱点,阿里巴巴懂电子商务的营销,却不懂企业管理软件。”软件业知情人士说到。
  马云惊险一跃
  “电子商务阵营做软件是得陇望蜀,管理软件阵营做电子商务却是破釜沉舟。”金蝶旗下友商网市场总监王冠雄说到。
  王冠雄曾担任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策划了“软件互联平台”、“渠道招募”等阿里软件定位之作,作为横跨两大阵营的SaaS界高管,他深谙个中滋味。出于职业经理人的谨慎,他对竞合内情绝口不提,却直言不讳地直指两种路径的各自软肋。
  “破釜沉舟者切忌刻舟求剑,得陇望蜀者谨防朝三暮四。前者不能以软件思路去运营互联网,而后者不能因为是非核心业务就不够坚持。”王冠雄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到。
  在王冠雄看来,传统企业想向互联网转型,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又想做软件,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围城,里面的企业想出来,外面的企业想进去。互联网企业重视的是对外部资源的整理,要想与软件打通就要向内部走,而传统企业目前是提供企业内部需求资源计划的,面临的问题是怎么突破外圈,提供互联网上的企业需求资源计划。
  实际上,早在全程电子商务联盟发布会上,徐少春就意识到这个愿景的艰难程度。“全程电子商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一起来做。”前中国雅虎总裁谢文也表示,企业的真实经验管理活动都将在互联网上重现,即企业2.0,那么企业资源也将按照互联网的方式打通和重新整合。
  如同马云大力投入做阿里软件,其实马云早就看到了电子商务与管理软件融合的未来。这两年来,阿里巴巴也在谋变,努力从资讯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更多的服务。马云曾表示,网货发展氛围两个阶段:网货1.0时代是把线下传统渠道的货物放到网上卖;网货2.0时代则是消费者按需定制、厂商柔性生产。
  但阿里巴巴的1.0属性太强大了,真正要实现向2.0的跃升,要改变的地方很多。阿里巴巴的问题是,船大难调头。
  两大阵营一番折冲之后,很多事情似乎回到了原点。阿里巴巴吸纳原阿里软件的人和技术推出了阿里云,并围绕着“大淘宝”战略,先期提供专属的云计算和SaaS服务;传统软件阵营中的金蝶、用友也开始思考发扬自身产品研发DNA,寻找杀手级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大阵营停止了互相渗透和侵袭,对于阿里来说,收购Vendio即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计世资讯最新报告显示,金蝶友商网已稳居中国SaaS行业第一名,占据市场3成份额。而用友也把宝押在了“全程电子商务”上面,只不过王文京赌的是移动,用友旗下伟库网去年底干脆与用友移动合并。
  阿里软件发展得不顺利,让马云谋求收购SaaS提供商Vendio。实际上,这正是马云所畅想的meet@Alibaba向work@Alibaba的“惊险一跃”,跳过去了前途无量,跳不过去前景难测。
  在中国电子商务拓荒期的1.0时代,马云书写了英雄的史诗。当下,电子商务2.0时代正凶猛袭来,群雄并起,马云、阿里巴巴也正加速转身。然而,来自传统软件企业的、马云的对手们也没闲着,新的战争也将打响。
& 相关阅读:
电话:010-这些年,阿里巴巴投资的那些公司
这些年,阿里巴巴投资的那些公司
22:29:39 |
摘要:本文由经济观察报记者石俊整理。
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集团下个十年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要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二是要做要全球最佳雇主。近些年,阿里巴巴投资和收购了一些公司。为什么是他们?我们以2008年为一个分界点,来看下2008年前后,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动作,为自己下一个十年都做了哪些准备?
近10年,阿里巴巴 ...
本文由经济观察报记者石俊整理。
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集团下个十年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要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二是要做要全球最佳雇主。近些年,阿里巴巴投资和收购了一些公司。为什么是他们?我们以2008年为一个分界点,来看下2008年前后,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动作,为自己下一个十年都做了哪些准备?
近10年,阿里巴巴为自己的整体战略,在投资和收购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诸多迹象表明:阿里巴巴布局正从最初围绕着电商展开,一直延伸到社交和移动端。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雅虎中国
事件: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平台。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雅虎的搜索技术、通讯和广告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双方还计划将一拍在线拍卖业务中雅虎的所有部分并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司将获得领先全球的互联网品牌“雅虎”在中国的无限期独家使用权。
收购理由:马云曾表示:“收购中国雅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阿里巴巴看到,今后的电子商务绝对离不开搜索引擎,希望和雅虎的合作能给电子商务注入新的概念和活力。我们将创造真正在全世界都是很伟大的公司。”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
事件:200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口碑网。2008年6月:口碑网与中国雅虎合并,成立雅虎口碑。8月:作为“大淘宝”战略的一部分,口碑网注入淘宝,使淘宝成为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为更多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服务。
收购理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前副总裁田健表示,口碑网的发展思路契合了阿里巴巴集团以电子商务为重心,以搜索和社区化为工具的整体方向。他称,对口碑网的战略投资,不仅为口碑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强大保障。而且将很好地串联和补充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与搜索业务,并最终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工作、消费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田健认为,口碑网在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后,将更紧密围绕本地化的发展方向,以餐饮娱乐、房产交易为重点,立足全国数十家大中城市,以有口皆碑的用户体验为宗旨,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本地化生活社区平台,并最终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各类服务带来更好的用户黏性和口碑。
现状:口碑网是淘宝网旗下网站,致力于打造生活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第一品牌。网站为消费者提供评论分享、消费指南,是商家发布促销信息,进行口碑营销,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
2009年9月,阿里巴巴收购中国万网
事件:阿里巴巴以5.4亿元人民币,分两期获得中国万网的股权。这是自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后,涉资规模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中国万网在互联网基础服务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非常明显,作为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入口,其在域名服务、主机服务、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等服务,在“产业布局、客户基础、技术地位”等多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
收购理由:市场分析认为,中国万网将成为阿里巴巴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重要布局和有利延伸。投资中国万网,符合阿里巴巴关于解决中小企业IT化,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生存难、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的总体战略布局。
现状:2013年1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其旗下的阿里云与万网将合并为新的阿里云公司,合并后“万网”品牌将继续保留,成为阿里云旗下域名服务品牌。
2010年1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上海宝尊公司
事件:成立于2007年初的上海宝尊公司目前在淘宝网上为多家品牌运营旗舰店,并为这些品牌企业提供营销服务、IT服务、客户服务和物流仓储服务等整体电子商务服务。2010年1月,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对上海宝尊公司的战略投资。
投资理由: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部负责人张蔚表示:“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基于大淘宝平台上开展B2C业务,电子商务服务商对欲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所提供的价值日益凸显,未来电子商务领域专业化分工是大势所趋。电子商务服务商领域市场潜力巨大,阿里巴巴集团将持续投资该领域,进一步完善淘宝网对消费者和品牌企业的服务能力。”
2010年6月,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国市场收购
事件:2010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美国电子商务SaaS(软件及服务)提供商Vendio Services(简称“Vendio”),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收购活动。
收购理由: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前执行董事、CEO卫哲曾表示:“通过收购Vendio,阿里巴巴将为‘全球速卖通’市场直接吸引到美国本土超过8万的优质买家和潜在采购客户群,进而为国内小企业们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采购商机,属于‘全球化逆向收购买家’模式。”不仅如此,“全球速卖通”与Vendio平台实现对接后,阿里巴巴也可借助该平台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2011年7月,美团网B轮融资5000万美元,阿里巴巴领投
事件:美团网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北极光、华登国际以及红杉资本3家机构跟投。
投资理由:对于此次领投美团网,阿里资本负责人张蔚给出的官方说法是:“团购为中小型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帮助他们了解消费者的反馈并改进产品和服务。同时,团购为消费者提供了以优惠价格获得的生活服务体验。阿里巴巴希望用资金支持有良好品牌、有执行力和创业激情的团购公司,为消费者和本地中小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陌陌
事件: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资本投资社交应用陌陌。融资是由华兴资本独家担任财务顾问,投资方为DST与阿里巴巴,属于战略性投资。
投资理由:当时陌陌2.0版添加了基于位置的群组社交功能。CEO唐岩给陌陌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一个基于LBS的社交应用。这与阿里的战略不谋而合。淘宝刚刚推出地图服务不久,通过阿里云提供的地图定位,淘宝可以定位、寻找周边优惠、商户等。而其O2O战略也越发注意与本地服务相结合。从此次事件可看出,阿里巴巴再次向移动社交网络发力。
事件: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资本投资社交应用陌陌。融资是由华兴资本独家担任财务顾问,投资方为DST与阿里巴巴,属于战略性投资。
投资理由:当时陌陌2.0版添加了基于位置的群组社交功能。CEO唐岩给陌陌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一个基于LBS的社交应用。这与阿里的战略不谋而合。淘宝刚刚推出地图服务不久,通过阿里云提供的地图定位,淘宝可以定位、寻找周边优惠、商户等。而其O2O战略也越发注意与本地服务相结合。从此次事件可看出,阿里巴巴再次向移动社交网络发力。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丁丁网布局O2O
事件:继2012年10月,阿里巴巴低调推出淘宝地图服务之后,再次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发力。阿里巴巴联合花旗银行投资生活信息服务平台丁丁网。
投资理由: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鸿平介绍说,“投资丁丁网主要是看好其O2O业务的发展前景,丁丁优惠是本地生活领域通往O2O电子商务平台的最佳渠道之一,也会同阿里巴巴多个业务部门产生协同作用。此外,丁丁网在本地生活领域已经有长达七年的经验。”在丁丁网CEO徐龙江看来,阿里巴巴集团有很多很好的资源及支付渠道能帮助丁丁更快速发展,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借力加快丁丁移动O2O平台的电子商务化。
2013年4月,阿里巴巴收购虾米网,合推新产品
事件:淘宝网将在4月底联合虾米网推出边听音乐边购物的服务。届时,淘宝用户登录购物时,可直接点开嵌入的虾米网音乐服务。阿里巴巴集团方面同时默认,已经完成收购虾米网。
收购理由:未来淘宝和虾米会推出专门的数字音乐类目,移动端的合作也在其中。淘宝的搜索不但只是简单的商品和店家的搜索功能,也同时和虾米网合作了歌曲或者艺人的搜索,进行播放试听。淘宝方面表示,随着淘宝网和虾米网的深度合作,相信淘宝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购物类的网站,更是一个多媒体的生活化平台,向更多领域拓展,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此外,阿里巴巴还曾传出过意图收购墨迹天气和友盟的传闻。这无疑也是产生在阿里在移动端的屡屡动作之上的。例如,墨迹天气的庞大用户量构筑的入口地位和社交属性,这也是阿里在移动领域的短板。而至于友盟,由于阿里巴巴近年来着力推动大数据战略,若收购友盟后,其将获得友盟最有价值的资产——后者积累的大量移动应用数据。
目前友盟掌握超过10万移动应用的数据,这些数据被认为对分析用户行为和移动电商广告精准营销具有重要价值。一位投资人士表示,友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积累的数据可以让用户和阿里巴巴已有广告主资源潜在的结合起来,并可通过对友盟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阿里巴巴用户。淘宝移动端销量第一的是虚拟类商品,淘宝作为一个平台并不能很好地从中获利,毕竟移动APP的广告位实在是太有限了。而阿里的每次收购,都能看出是有备而来,有目的地稳步推进,而收购的公司基本也都得到了发展。能够实现当年马云定下的总体目标?未来,还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2013年4月 阿里战略投资新浪 有利阿里整体布局
如果说阿里投资给微博带来急需资金的话,那么入股微博就给阿里补上了战略布局上最大的一个缺口。从整体移动战略的角度来看,微博是阿里最为重要的战略投资。在桌面领域,阿里的淘宝和天猫已经占据了无可动摇的领先优势,市场占有率与营收规模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阿里拥有忠实而庞大的用户群,足够的流量让他们并不需要依赖搜索引擎,因而阿里才有底气拒绝投放百度广告,抵制百度爬虫抓取网页。
但淘宝原本封闭的流量链,却因为社交元素的缺失,而遭到美丽说和蘑菇街等社交导购网站的冲击。阿里并不缺少流量变现功能,他们需要的是更有效的流量入口。市场调研公司Hitwise的数据显示,微博对外输出流量中,有总计8.6%流向了电商及本地生活网站,而阿里旗下的淘宝与天猫就占据了3.7个百分点。投资新浪微博,无疑给阿里的移动布局带来了最为急需的社交基因和流量入口。
此外,投资微博也让阿里完成了移动领域布局。BAT三强中,谁先占据移动先机,就占据了未来的可能性。腾讯依靠着微信、手机QQ、QQ浏览器、QQ通讯录等用户上亿的应用,在移动领域已经率先完成布局。而阿里巴巴虽然拥有手机淘宝和支付宝这两款拳头级应用,但在其他移动应用方面却缺乏腾讯那样的产品;投资收购成为了阿里最有效的补救手段。从UC浏览器、陌陌科技、唱吧、快的打车,再到最新的新浪微博,阿里通过一系列收购与战略投资,迅速完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布局。微博,显然是阿里战略布局中最为关键的社交与移动部署。
这一合作前景可以包括几大方面:
账户互通。新浪微博、淘宝和支付宝用户都拥有数亿用户,而双方拥有重合度极高的互联网用户。一旦实现账户互通,未来微博用户在看到商品推荐后,直接点击连接就可以一站式进入淘宝和天猫选购商品,而后通过支付宝完成支付,最后再将购物心得与推荐分享到微博,实现社交与购物行为的整合。
完整数据。账户的互通还意味着用户数据的完整性。新浪微博与阿里集团都拥有巨大的用户群,掌握着海量而详尽的用户数据。新浪微博了解用户的好友、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而淘宝和天猫则了解用户的购物、送货与支付数据。这两方面数据合并后,微博与阿里将掌握一个近实名制用户的详尽信息,从而可以提供精准化的广告与服务。
精准广告。用户数据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最为重要的财富,而数据分析处理则需要更高的技术实力。Twitter凭借着推广微博与热门趋势两大营收模式,就实现了5亿美元的年营收,靠的就是数据分析与应用广告能力。而这一方面则是新浪微博目前所需要提高的,而阿里在淘宝天猫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更强的数据分析技术。两大生态系统融合之后,大数据分析将成为双方最重要的提升能力,从而提供用户所希望看到的广告与推荐。同时,新浪微博也将得到更多的广告收入,预计未来三年将获得3.8亿美元收入。
可以设想,当用户在微博上参与关于苹果iPad的讨论,他微博网页的右侧就会出现淘宝和天猫上信用度最高的iPad购买连接。当用户微博频频表达对健身运动的兴趣后,他的手机微博客户端中会出现耐克运动鞋的推广微博。用户在查看商品时,还可以看到自己微博好友的购买与评价,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广告更加精准,更加符合用户所需,更加具有社交互动,这只有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才能实现。
便捷支付。支付宝是阿里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在探索线下支付的道路已经取得了相当进展。鉴于微博与支付宝都需要与手机绑定,这两大账号打通后,微博用户只需要凭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就可以享受支付宝诸多便捷的线上与线下支付服务。支付宝将令微博支付变得更加安全和普及,在打车费、小商户、电话费、家庭杂费方面,用户都可以通过绑定的支付宝账户,在刷微博的过程中就顺手完成。
社交营销。微博与阿里合作后,阿里的数百万淘宝小卖家和数万家天猫卖家将逐渐入驻微博,探索社交网站时代的电商营销。一个现实的设想是,这些卖家会有电商认证账号,他们的微博页面上可以看到网店资料、信用评价、用户反馈。这些卖家将通过社交平台,更好地与他们的粉丝(消费者或潜在客户)进行互动与营销,实现营销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循环互动。在社会化电商领域,微博与阿里会有更大的合作与探索空间。
上市溢价。除了业务合作之外,这笔交易对双方来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阿里集团与新浪微博,都可能会独立上市,怎样有个更好的故事来打动投资者,是上市获得高估值的关键所在。有了新浪微博这一战略投资,阿里的完整生态链补上了最关键的社交环节,在资本市场上拥有更强硬的底气,可以要求更高的估值溢价。而新浪微博有了电商巨头的支持,在财力资源、变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未来可能的上市过程中一样能够更好得说服投资者。
横跨移动与社交领域,微博与微信两大平台已经在中国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优势。较之微信以点到点的传播方式,微博以点到面、循环互动的特点更适合用于电商营销;而且,由于微信属于直接竞争对手腾讯,新浪微博就成了阿里巴巴最理想的合作选择。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天然合力,令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的联姻得到一致看好,但双方的具体合作途径,还需要在未来不断探索。
亚马逊或eBay错过了投资Twitter的最好时机,如今的Twitter已经羽翼渐丰。阿里巴巴无疑是精明的,在新浪微博已具备巨大影响力却又刚迈上商业化道路之际,得到了战略投资的机会。这一交易,或将为阿里电商未来十年的发展奠定基调。而新浪微博不仅得到了资金,还获得了未来商业化运营的巨大增长空间。
最好的时机遇到最适合的对方,是彼此的幸运。伟大的合作,则令所有人受益,除了竞争对手。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您可以通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saa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