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师父苦心莲 电视剧修道说说

如何判断自己的师傅是不是一个“好师傅”?
很多行业的经验之谈都说入行找到一个好师傅可以少走弯路,但是如何评定一个人是不是好师傅。按常理来讲讲,评价一个人是需要足够的接触来可以评论的。1.有什么客观的标准可以评定一个人是否是我的伯乐,是一个“好师傅”呢?我是律师行业的新人,我在一个二三线城市,在谋加盟式全国性的大所,我师傅主要案子有新三板等非诉业务,也有一些中高端的诉讼案子。感觉在我们城市来说案子比较高端,他有两个徒弟,我是其中一个,当我们和他讨论的时候他永远认为我们是不对的,基本不给我们发言的机会,必须按他的安排,当然他的案子这样也无可厚非,我师姐跟着他已经快两年了,现在的案子我师姐全部接手但是一分钱提成都没有,这样附和行业一般行情嘛?还是他对钱比较扣,感觉他在理财方面有点问题,特别的小气。以上并不是发牢骚,也不是对我的师傅不满,我坚持认为只要愿意教我的都是有恩与我的人,我只是迷茫,到底怎么样的师傅才是帮助在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的师傅?
谢邀,这是一个好问题。刚才跟同办公室的呵呵女神讨论了一下,决定分三种来讨论:传统的小律所(如题主的情况);合伙制的大律所(如锦天城,中伦);公司制的大律所(如方达)。传统的小律所最大的问题是断档,就像题主师傅这样只带两个徒弟的,而不像大律所(无论是合伙制还是公司制)每个年级都有人,所以在大律所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二三年级律师是什么样子,就可以看到你两三年后的样子了。我妈的律所就是这种传统型小律所,依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师傅走近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光看业务能力,得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斤斤计较,是不是爱贪小便宜等等。我一直觉得我妈就是不错的师傅,回我老家执业来问我的人我都会说你去问问我妈愿不愿意带你。我妈就是那种很乐意带新人,很愿意教新人的。当然作风也很老派,不仅要求你能力好,还要求年轻人踏踏实实,不认同师徒平等的观念,觉得新人就是应该像她当年那样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给大家擦桌子倒水。大律所呢,好处上面也说了,看看二三年级律师。但是公司制合伙制还是要分开来讲一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律所都是合伙制的,所以业内之所以说的公司制和合伙制是因为管理方式不同。合伙制的一进去还是跟特定的某个老板,公司制一进去是在一个pool里,哪个par都可能拉你干活。合伙制的律所你进去前一定要问清楚跟的是哪个par,必要时候可以去legalboats上发帖八卦一下。公司制的相对来说这方面担忧小一些,进去再说好了。无论是哪种,大的律所内部的培养计划都是很系统的,有时间最好参加。就我自己和呵呵女神的经历来谈,我们遇到的好师傅是这样的:1. 虽然你只是做某个案件的某个部分,但是他会告诉你案件的全貌,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任务。2. 你写出来的东西他修改后会主动把修改稿发给你看。3. 乐于倾听你的想法,不会因为你想法的幼稚而表示不屑。4. 对你要求高,但对自己要求更高。5. 不懂的问题不会信口雌黄,被指出问题不会强词夺理。
个人心目中理想的好师傅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物质、交办任务以及人品。1.物质。如果碰到师傅特别大方,开的工资高,还有各种补贴报销,那必然很舒心。2.培养机制。个人觉得这个才是重点,工资倒是其次(毕竟在入行之前就明白做律师头几年工资不高、入不敷出的情况了)。培养机制,就是师傅怎么带你。第一,工作量大。跟师傅,毕竟是想学到点东西,积累经验的。那么,工作量大,尽可能多的接触到各种案件,参与整个案件的办案流程,应该是很好的。尤其在小所,所里没有什么培训机制,师傅也没有什么很明确的培养意识,多干活就是最好的。但是,不包括乱七八糟的活,如果这些活比重过大,就可以重新考虑下了。第二,反馈。很多时候,师傅交待下来写的文书,提交给师傅后就没有后续了。师傅很少会把修改后的文书发回来,告诉你哪里有问题、怎么修改、为什么这么改。也因此,这个需要自己积极点,多去问师傅后续情况,多沟通。3.人品。这个各自体会。
教你东西,给你机会,还给你高新,能做到这些的只有爹妈了。指望师傅是不可能的。当年很多朋友入行,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师傅。有师傅要潜规则徒弟的,还有师傅只给饭补不给工资的(而且所谓的饭补竟然天天是炒饼),还有师傅不教正经东西成天喂心灵鸡汤的。
我们是软件行业,所谓的师傅就是在项目上的项目经理。一般的项目经理都愿意教你一些技能和业务知识,尤其是在你的初级阶段,你的底子太薄的时候,他们是很乐意看着你成长的。而且他们也喜欢多干活多问问题的项目成员。但是,个人感觉这种情况不应该是一直持续,如果有上进的项目成员,他不会满足于当项目经理,也不会满足于项目经理的知识,而且,随着工作经验和阅历的增加,很多时候,自己对于项目经理的领导风格或者工作态度也不是完全认可。但是,你还是需要向项目经理进行工作的汇报和请示。而到了某一个程度,他或者她开始对你有些遮掩或者留一手的时候,我感觉,证明你已经开始摸着门路了。从来,人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地方吃一碗饭。当然,这并不是让你没有忠诚意识和责任感,但是,人往高处走是不变的真理。其实,当有一天你的师傅对你留一手时候,你应该高兴,高兴自己的成长已经足够让他感到威胁,让他感觉到你可以找更高明的师傅,更上一层楼。当然,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们,哪怕我们有时候不认可他,哪怕有时候他们会说一些伤你自尊的话。这是我的感觉吧。当然,不同行业可能稍有不同。我尽量把我的想法分享出来。
个人判断好师傅的衡量标准有以下几点:1、技能的传授2、成长的帮扶3、人生的指引4、机会的给予5、灵魂的共鸣
师父也是人!要求不要太高!毕竟不是亲爹!但是教你吃饭本是那也不是去一般人!我觉得不坑你实在教你,实在唠嗑就是好师父!说说我和师父的故事!另一个答案里的! 我初中退学遇到的师父!在步行街溜达,看他修鞋,我感觉挺挣钱!就求他收我! 我母是拐来的,后来跑了!我奶养我到大!我爹打工不回家 想退学挣钱! 我莫了十来天 师父收我了!原来他也是老光棍!从剪车胎开始学 哥俩好胶还行 缝纫机不好弄! 慢慢学 快出徒了 师父每个月挣三千多,给我发八百!去年他搞个对象,后来卷了他的十万家底跑了!他在气头上生了肺结核 干不了活 我养他现在! 他老说肯下劲儿就饿不死!但我不能养他一辈子 赶紧给他把窟窿补上 病就好了! 教我吃饭的手艺 我打算以后上别的县闯闯 不和他抢活! 但他得好了!
和题主一样的情况啊
师傅在工作方面很尽职尽责
也愿意教我
但是小气到让我崩溃
已经在考虑转行~~~~
你好学长,我觉得早入行的应该是我的学长。我是一名正在考司考的学员。在大学毕业之后我工作了两年,在一家电气公司做商务,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烦恼。我也有个师父我其实也很迷茫什么样的师父到底是个好师傅,我之前的师父是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性,脾气不好,我经常还要哄着。经常给我甩脸子看。我觉得好师傅有两种,一种是可以传道授业,还有一种不仅可以传道授业还能解惑。帮助我们人生的建设能更上一层的。我的师傅是属于那种只能传道授业的,不能解惑。退一万步来说最基本的是要能传道授业吧!如果不能传道授业人品之类的还有问题我倒是觉得他再厉害还是尽早换人吧,毕竟学不到东西。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寻师求法路上艰,修道五十关
作者:龙在天
&&&&&&&&前按:之所以想谈这个话题,是因为很多人都来问到了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有思索过,也听一些道家学者谈到过他们的观点。心里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正好前几天又发生了一件小事,愈发触动了我的心思,想来写一写。因缘成熟,于是就写了。文中有提到一个女孩,但愿她不会因此而生气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小事。前几天我写了篇日志发到空间,有个女孩对我的文章进行了回复,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本门弟子小C回复了她,对她的观点进行批驳。于是两人就吵起来了。一直吵到晚上。先在我的空间里面吵,后来又在QQ里面吵,我不得已把他们的回复都删了。这女孩在QQ上找我了,说亏你的朋友还是修道的,居然这么没有风度云云。无奈下,我就在QQ上把小C叫出来,对他说:“好了,不要玩了,苦主到我这里告状来了。”
小C说:“嘿嘿,好久没有这样爽快一回了,这么快就来告状了?没意思,好吧,那我看电影去了,不和她玩了。”
小C虽然脾气有些火爆,但颇知进退,虽然吵架,但我知他不会迷在其中,只怕更多的是在玩。所以他很快就忘了这事去看电影了,而这女孩还是情绪激动,一个劲的向我发牢骚,咒骂着,我劝都劝不住。唉,人家是在玩,她倒当真了,这怎么能行呢?不久前,她还问我如何消除戾气,因为她觉得自己性格暴躁。我苦笑,遇事不愿意冷静,不能很好克制自己,这样又如何消除戾气呢?人家都已经放下了,她还拧在手里,不亦累乎?
(注:其实,我也并不赞同小C去和她吵架,没必要嘛,有那份功夫还不如去持咒。很多人是经不起骂的,不管小C是玩也好,还是想点化人家也好,都要看人来,否则无端端的得罪人,反倒给自己惹麻烦。就算是老师,也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极端的手法去点拨徒弟,有资质的徒弟一下就开悟了。这一点我后面会提到。)
&&&&&&&&我让她去看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面风波恶和一个挑粪农夫在独木桥上面的僵持对骂这段情节。她不明其意,继续发着她的牢骚,不停咒骂。我其实有些同情这个女孩,她曾经也有过苦难的经历,但这些经历不但没有成为她的财富,让她变得豁达开朗,反而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偏执狂。我有些可惜,历练是有了,可惜只历练出一个残次品来。
&&&&&&&&说完这件事,我来回答文章标题的问题吧,我觉得修道之人和平常人最大的不同,就在心态上。修道之人洞察世事人生,对人,家庭,世界的本质都看透了,到了这个境界后再回来,就是另外一种心态,等于是换了一副心肠。所以我知道小C是在玩,就和风波恶一样玩得高兴,但这个女孩就和那个挑粪农夫一样,却是真正迷在其中。金庸写这段情节是很有意味的,作为一名罕见的武功高手却和一名挑粪农夫对骂,但风波恶是骂得高兴,乐在其中,挑粪农夫却是骂得生气,怒在其中。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挑粪农夫嘴里喷粪,最后终于忍不住把手上的粪泼到风波恶身上。但风波恶却不生气,只是玩尽兴后哈哈一笑,飘然而去。既然是游戏红尘,就应该有这种心态,如果生气了,那就等同于俗人了。所以他不会生气。
&&&&&&&&在这件事上,小C既是当局者,又可以说是旁观者。以旁观者的心去做当局者的事,又怎么会生气呢?对于常人来说,要么当局,要么旁观,他的角色已经固定好了。可对于修道的人来说,他在当局的同时,还可以旁观。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犹如下棋一样,当局者迷在其中,心里想的就是输赢,想的是面子荣誉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心神不宁,患得患失之间但又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而旁观者不关心输赢,只注重这盘棋要怎么样才能下好,心态平稳,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只在意最后的胜利。两个棋艺相差无几的棋手,真正比拼的,说到底还是心态。谁能不迷在其中,谁就有可能胜出。因为迷的人在下棋之时必然带上情感和各种得失观,他的思维见解必然要受到一定影响。不迷的人就没有,所以即使当局做事,却能做到旁观者清,充分调动他的智慧来做好这件事,让下棋真正成为智慧的博弈游戏,和世俗的输赢、名利等等都不再相干了。
&&&&&&&&修道之人,积极入世,参与到世间的所有事上来,所以修道的人也可以去经商、当官,去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去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他和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心态上。常人常常是在追求之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被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捆住了手脚,也捆住了心灵。经商的最后被金钱所奴役,当官的迷恋权势最后上了断头台。可修道的人不会,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却不迷在其中。修道的人也可以接受高官厚禄,但他不会贪图。他的心始终是定的,他的双眼始终是清明的,没有一刻朦胧过。
&&&&&&&&有人说修道的人的生活应该很痛苦,因为什么都看透了看淡了,那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迷在其中,乐在其中。比如说我想当官,我努力向这个目标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会很快乐,如果我成功了,我会觉得自己实现了个人价值而感到庆幸。就如同刚刚说的下棋,我带着诸多情绪来下棋,我紧张,我全神贯注的下,但只要我赢了,我就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可修道的人却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在乎输赢成败,那他也就找不到那种快乐的感觉,如果这样,他这一生有什么快乐呢?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疑惑。常人有着常人的快乐,修道人也有着修道人的快乐。常人的快乐,是由迷而开始,若不迷进去,就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快乐,但真正迷了进去,又容易患得患失,整天生活在不安当中。就好像世俗的爱情一样,常常是痛并快乐着,那种又爱又恨,又喜又嗔的感觉,让世人如痴如醉,剪不断理还乱,真是乐在其中,更是苦在其中,所以常人的心态很难豁达起来。
&&&&&&&&弘一法师说人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迷在物质上,第二层是迷在精神上,只有第三层修道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入而不迷,静观自得。到了第三层的人,他的情趣就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得了。所以常人无法理解风波恶的行为,乔峰却极为欣赏,因为他们本质上算是一类人。
&&&&&&&&因为迷在其中,所以常人的情趣常常和得失联系在一起,得之则喜,失之则悲。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就好比那个想当官的,他说在追求的过程中很快乐,只怕未必,追求的这个过程也是有喜有悲。就好像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固然快乐,但回味路上的经历,也是酸甜苦辣百感交集吧。不会觉得这个过程很快乐吧。常人下棋也是一样,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一颗心一直悬挂着,直到下赢了才尘埃落定露出笑容来。和风波恶对骂的那个农夫,对他来说,他要骂赢对方才算是高兴,觉得才算出了一口恶气,他并不享受这个对骂的过程,所以骂不赢了就忍不住把挑的大粪泼向对方。而风波恶只顾享受过程去了,没想到对方这么没品,一时没有防备被人家泼粪了,好不狼狈。
&&&&&&&而修道之人的情趣在于不迷,不迷于得失成败。修道的人做什么事都饶有兴致,看别人下棋也是如此,自己下棋也是如此,虽然识神当局,但元神在旁观,所以本性不迷。当局是你的事,和我没有关系,我下棋我乐在其中,得失让你操心去,而我只想着怎么下棋,而你还操心棋局外面的事。修道之人去上班也是如此,他在单位里面把事做好,不过多的想着事外之事,不会为了工作把自己搞得心烦意乱,不会把单位里面受的气还带回家来,不会因为工作而老是影响了自己情绪。不是说上班的时候没烦恼,也有,但烦一会也就过去了。犹如下棋一样,遇到一步不好走的棋,道者也会蹙眉思索,但自己不会因此而乱了心神。
&&&&&&&&把世俗的东西在心里都打破后再去捡起来,就不再迷在其中了。所以禅宗的大师常常棒喝一声,迷者顿时醒悟,见了本性,放下执着,不再迷了,迷者成了达者,顿时进入另外一种云淡风轻的境界。就好像一个画家毕生心血做了一幅画,拿去给他的老师看。他的老师随手就丢在火堆里,他可能会拼命去抢这幅画。可他要是道者,他只会淡淡一笑,烧了就烧了吧,已经不需要了,因为自己已经成了,还需要这幅画干嘛呢?至于乐趣,在画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没有了世俗的名利心,他的情趣也就和常人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是修道之人看问题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进入境界后也和常人不同,他会做得更专心,更认真,做得更好,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迷。所以有时候为了让人悟道,老师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法,不把徒弟逼到那个份上,不把他心里的一些东西打破,把执念打破,他是很难悟道的。成就一个再来打破它,其实打破的就是自己的执念。以前听师父说过修丹道也是如此,到了一定层次后就要把自己辛苦练出来的丹破掉,不如此不能进入更高境界。经历了这种破而后立,死而后生后,其心态也就不可能还像常人一般放不下了。
&&&&&&&&我听说一些濒临死亡,被医生下了死亡通知书的人忽然又死而复活后,其心态和以前比大不一样,变得豁达开朗了很多,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算是一种开悟了,被生活,被疾病逼得走入极端了,走到悬崖边上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下就开悟了。非大执不足以启大悟,只要那个契机到了,一下子打破执念就开悟了。开悟后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不再像以前那么斤斤计较了,对世间很多事情就没那么计较在意了,也就是说没那么迷在这上面了。他们会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份快乐的。而他们的快乐,也不是常人能理解得了的。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也不错,总之各有各的快乐就好了!
&&&&&&&&自从本门决定弘法以来,有不少人表示出求法的渴望,向我咨询学道之事,我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吾道不孤。这些朋友咨询了各种有关修道学法方面的问题,都问出他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什么人可以来学道?我就问一句:“你真正信道吗?有信心和决心吗?如果有,那你就可以来学”。
&&&&&&&有人不相信的问:“这么简单?只要信心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条件?”我笑笑说:“简单吗?可是好像很难做到。”
&&&&&&&&他们会继续问学这个,不是说需要缘分吗?不需要悟性吗?不是要求品行好,学识高吗?不是要求尊师重道吗?不是要求努力修持吗?不是要求有一定财力和环境吗?不是要求要给师父做供养吗等等。
&&&&&&&&我说,只要你能真正信道,其他这些都不是问题了,难就难在一个信字上。天下无如生信难啊!
&&&&&&&&有人会不以为然,觉得这还不容易吗,我要是不信,我会想来学吗?请记住,我说的是笃信不疑。有十分信仰,才有万分诚意。信——是学道入门的基础,也是正式修法的基础。能不能来学,和自己的发心有关,只要有这个愿望的人,都可以来学,有愿则有缘嘛,就怕不肯发这个愿。就怕自己发心不大,发愿不深。
&&&&&&&&我觉得佛家说的“信、愿、行”非常好,甚至可以用来区分《道德经》里面讲的上士、中士和下士。在道家分类提到这三类人的区别之时,并没有去刻意提到他们的根器如何,八字好不好,家庭出身等如何。只是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从这里足以看出其区别就在一个态度上,在一个“信”字上,也就是笃信、半信和不信的区别而已。这和佛家说的“信、愿、行”完全是一致的。
&&&&&&&&上士得了法以后,不假思索,马上开始行动练习,而且是勤加练习。因为他的信力和愿力早就已经具足了,只是还未闻法,才一直陷入等待追求中。闻道后能有这么快的反应,这足以说明他的根器不凡,福德兼备,属于有道德仙根之士。
&&&&&&&&中士呢,还在犹豫踌躇中,信心虽有,然心不坚,愿力也备,但力不足,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不能勇猛精进,走一步看三步,走走停停,中途可能还要被俗情所累而放弃修炼。所以中士修行,容易滋生退却之心,导致修行路上魔障重重,这都是因为立志不坚,信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的缘故,悦于须臾而厌于持久,这种人即使得到真诀也不能坚持,朝为而夕欲其成,坐修而立望其效,试问怎能成功呢?世间高才好学之士并不少见,而求其得遇真师传正法者鲜见,所以才有“求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兔角”一说。
&&&&&&&&至于下士呢,连最基本的信力都没有,更不要谈发愿和行动了,不但不信,而且要大肆嘲笑。道祖说得很妙——不笑,不足以为道。
&&&&&&&&基本上,凡是来学道之人,就分为三种了,区分他们的标准很简单。一切的一切,什么根器啊,什么悟性,八字啊,出身啊等等,最终都落在这个“信”上面了。至于说其他的条件,我觉得都是次要的。只要有了这个“信”,这些还怕满足不了吗?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也不是有权人的,而是有心人的。只要你有心,一切都可以被创造或者改造出来。有人觉得自己根骨不佳,家境贫穷等等,于是自艾自怜,可有多少根骨很好的,家境富裕的人不信大道或是虽然相信,但不肯修行的也很多。
&&&&&&&&我以前认识一个女子,她的根器不错,从小就身边就有道家仙师跟着她,不时在梦里授法,并且她也能看见。她本身也有一些眼功和预测能力,因为不愿修行,经常运用这些能力,落了一身的病,她把家庭生活和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谁也劝不了她。真的为她可惜。
&&&&&&&&所以说,如果心不在道上面,那就算本身有一身仙骨又如何呢?就好像清代神话小说《绿野仙踪》里面的小伙子温如玉,冷于冰看他有一身仙骨,就起心想度他,可他先是根本就不信,后来即使信了,也几番又沉迷于色欲中去了,不愿意抛下几个相好的女人,后来到了幻境中,他还是忍不住回头找以前的女人去了。以至于他虽有一身仙骨,但在功行方面反而比连城壁这个大盗还要差很多,而冷于冰的徒弟当中,成就最高的居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猴子,虽为异类,心性却异常沉稳。人身难得又如何?仙根仙骨又如何?如果不能定下心来苦修,反倒不如一异类。我想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修行不可三心二意,朝为夕改!
&&&&&&&&真正笃信,肯发大愿修行,并且刻苦练习,自然是有来历、有根器之人,不是蓬莱仙岛客,就是灵山法会人。可举目望去,芸芸大众,多半为刚强众生,有这种信仰的人实不多见。可叹可悲啊!
&&&&&&&&总之,只要具备了这个“信”字,信道、信法、信师父,就可以来修行。大部分人的心里都少了这个字。根行浅薄,悟性差的下士,自然就不信这些,就算是中士,信而无行或少行,也还不算是真信。
&&&&&&&&师父以前说心的力量有十种,把这十种力量都修得圆满,才算是真正的修心,而其中一种最基本的力量,就是信力,没有信力,后面的一切都是免谈。只可惜大部分人都是信力不足,才导致愿力不足,就更别谈后面的诚力、定力、法力等等了。
&&&&&&&&世人为了一些利益,常常精于盘算,心思活络,心眼又多,凡事心里头都有个计较,遇事不易轻信,唯恐上当,花费钱财,枉费工夫,所以不肯下苦功,出死力,少了个信,又缺了个诚,这样怎么能学得了道呢?所以,大家问我什么人可以来学道。我说只要真正信道,亲近道经师,那么人人都可以来学。这其中的差别,也就是信得深浅、发愿大小和是否在修炼上勇猛精进的区别。至于说根器不如别人,又或者家人反对修炼,家境贫穷等,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修行的业障。我们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但我们不应该气馁,反而更加应该发奋向上才对。
&&&&&&&&真心向道,矢志不移,信心十足,绝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要管自己的八字是不是适合学这个,不要管自己的根器好不好,不管别人怎么说,甚至是嘲笑辱骂都毫不介意,也不要管自己有缘无缘,反正就是一心要学,铁了心要学,不要我学我也要学,命都不要也要学道,只要有这种精神,鬼神为之动容,天地为之色变,真师又怎么会不喜而接引?一旦苦楚受尽,考验通过,他就有资格问鼎大道。别管自己现在的情况怎样,已经如此了还能怎样呢?干脆下决心,脚踏实地的修,由浅及深,愈久愈力,总有一天会苦尽甘来,得到真师付与大道相授。怕就怕自己本身根行浅薄,根器不佳,又无大志,亦不立志,不肯努力,怠于修行,这就是真正和道无缘了,非道远人,而人自远道。
&&&&&&&&有很多人想求道,但是信力不足,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上士永远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中下之士,不可能要求他们有那么高的信心,只能慢慢的建立信心。
&&&&&&&&那么,在真正拜师入道之前,除了要培养自己学道的信心以外,还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心来处世呢?我想,有了信道之心,自然发愿远离凡情,把一切慢慢放下,不被酒气财色所累,抛弃贪嗔痴爱。还要起恭谨心,至诚心,真心实意去亲近经典著作,去亲近有道之士,一步步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苦志立德,努力积行,就算自己真的今生无缘不能学道,不能明理,也不懊悔。如果有这种居心,自然有真人来接引,无缘也会成有缘,缘浅也会成缘深,一切都看自己的发心如何了。
&&&&&&&&怕就怕发心不坚定,好不容易动了点求道之心,转瞬之间又被红尘欲望所迷,这种人就真正无药可救了。所以说,度人从来都是自己度自己,灵山菩萨也好,蓬莱仙真也好,都只能来接引。他们接引的是什么?就是这种真正发心求道,刻苦修行的结缘之士。
&&&&&&&&可惜的是,现在的人虽然来求道求法,但多半都是心不坚,意不诚,把自己看得过于高高在上,不知尊师重道,贡高我慢的习气显露无遗。不知礼仪,不肯低头,心高气傲,一开口就要人传道,三天两头的要,没有半个“求”字,若是不给,脸就变了颜色,腹中腹诽几句还算好的,更有甚者破口大骂,他们不明白道是虚心求来的,而不是颐指气使的要来的。说实在话,这种“要道”之人,我见过不少,要不到立马抽身而退,以为自己无缘,这样其实是自绝求道之路,历史上那些祖师,无论佛家,还是道家的,试问有哪个在求法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哪个不是经历磨难重重?凭什么你一开口求法,人家就要巴巴的答应你,收下你?你是玉皇大帝的儿子转世?还是九天玄女的女儿投胎?你有那么大的根基吗?这样轻易就放弃的人,就算本来有缘,也要变成无缘。这种人还算是客气的,更有不少人直接就骂开了。
&&&&&&&&我心想,如果这种人也能传道,那只能是魔道,邪道了。想想张良当年是如何向黄石公求道的故事,就知道虚心才能求道的道理了。可惜现在的人心性浮躁,性格乖张,哪里有诚心虚心,胸中只有一腔浮躁之气。可惜了,本来就缘分不深,平时又不愿意积德,整天就操心衣食住行,喜好在世事上打闹,争强好胜,贪嗔痴爱,无一不备,偶尔得了一点旁门小术,沾沾自喜,自满自足,这种人,就算有高人在面前指点,也拉不回他,不肯虚心受教,不肯为性命大事而诚心求法,就喜欢弄一些虚头,虚耗光阴,就这样还妄想修成大道?岂非好笑?这种人不是求福,而是在求祸。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道负人,而是人负道。还有些人在我面前埋怨,说心慕大道已久,就是找来找去,遇不到一个好师父。说起来挺委屈的样子,看那情形,倒觉得是这些师父对不起他们的一片苦心,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诚心。我觉得这种人把自己看得过重了,自我感觉太好了。
&&&&&&&&自古以来,金丹大道就没有绝于世间,只是不敢轻传而已。有些门派的传承,如果没有寻到传人,这派的传承者会一直混迹于人世,甚至是数百年来寻找传人,必得其后人方能离去。比如正阳子传道于吕纯阳,纯阳真人传法于刘海蟾、王重阳,都是数百年后才得其人而授。所以传法者极为谨慎,就是担心所传非人,当年紫阳真人三次所传非人,以至于三遭天谴,可见妄传之危害之大。这些埋怨找不到师父的人,我觉得都应该多多反省自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是师父不肯传法,实在是法不轻传。如果自己真的笃信大道,诚心求道,试问哪个真师不喜欢?
&&&&&&&&所以,什么人可以学道,我的回答就是——信道之人可以学道。一切都看自己的心力了,看看自己的信力、愿力和诚力有多大,不需要来问我,问自己的心就行了。有十分心力,则有机会问鼎大道,长生久视,参透生死之迷,领悟性命之妙,若只有五分或只有三分,那就只能学一些养生延年祛病之法,可以改运护身,驱邪退煞,如果只有一两分,那就干脆去寺庙多跑两趟,焚香朝拜算了,也就不用开口闭口谈修行了,否则就是欺心。总之,信仰越深,才会越有诚意,修行的动力才会越大。否则天天说要修大道,早晨起个早床练功都没毅力坚持,那说了也是白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作者:龙在天&
&&&&&&&&前按:本来是想回上篇文章那个新浪网友的回帖的,她就是我上篇文章中提到的第二个女子。可是发现越写越长,索性重新写一篇算了。很多人都在我面前标榜自己学道如何有诚心,有决心,一说起自己这些年是如何慕道,追求大道的经历,如何求道心切,个个都说得天花乱坠,可我察其行,和自己所标榜实在是不符,甚至相差甚远,说得越多,越是令人厌恶,不想再理会,而这些人犹自不服气,还在“据理力争”着,我想说一句,你是不是真正有诚心,不是靠嘴巴说的,而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有句话说得好:花如解语偏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千言万语,不如一默。
&&&&&&&&诸位,大道不远人,有路自可通,问题是,你肯走这条路吗?还是嘴巴上嚷嚷一下而已呢?也罢,本来我不想在自己博客上介绍我的一个好朋友的,因为他为人很低调,也没啥名气,他也不写文章。但就修道之诚心,诸位和他比起来,真是相差千万里。口口声声说自己求道如何心切,看完以下这篇文章,请诸位摸着自己的良心说,在求道上,你们好意思说自己比他还心切吗?他虽然由于目前法缘不到,还没有把他那师父整套的法学全,但凭他这份诚意,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如愿的。所以,我这里就大致介绍一下他,各位以他为镜子自鉴吧。
&&&&&&&&我在07年之时,经过B老师引荐,认识一个修行人,他姓李,台湾人,今年32岁吧。长得很瘦小,但是相貌清奇古怪。记得前年我和他一起逛长沙定王台书市时,一个书店老板误以为他还是个初中生,令我一阵无语。此后一直拿这事和他开玩笑,他也不恼,只是憨憨的笑笑。他为人很憨厚,也有些天真。记得有次我和鲤鱼在他那里聊天,聊到双盘的时候,他说这再容易不过,于是就盘了起来。我说:“双盘不难,我们也会,不过我听说你可以跳起来,在空中就可以把双盘打好,落地坐下的时候,双腿自然就成双盘了,有这种事吗?”他说有的。我怂恿他表演给我们看。他有些为难,稍踌躇了下,还是说:“那好吧,虽然这里铺了地毯,但还是要多放个垫子,不然我跳起来后直接一屁股就坐在地面上,屁股尖会疼的。得有点缓冲。”我比较好事,闻言赶快把B老师工作室里面长沙发上的垫子拿了两个放在地上,说这样可以了吧。他点点头,站好,然后用力的跳起来,我惊讶的发现他果然在半空就已经把双盘打好了,等他落地坐在垫子上的时候已经成了标准双盘。我和鲤鱼面面相觑,讶然,啧啧不已。他看我们惊讶的表情,显然也有些得意,于是起身又来一次,一时兴起,他越来越快,连续来了好几次,我们都没注意到每跳着坐一次,下面的垫子就会偏移一点,最后一次的时候垫子都已经不在下面了,结果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捂着屁股哎呦哎呦的叫唤起来,而我和鲤鱼则在旁边笑得打跌不已。好在下面还有厚厚的地毯,他倒也没受伤,揉了两下也就好了。&
&&&&&&&&他和我们在一起吃饭,从来都是持素的,不肯沾半点荤腥,但凡有半点肉,他都不吃。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吃早餐,我要了两碗面,忘记和老板说不要放肉丝了。结果端上来两碗里面都放了肉丝。他不想浪费,就把面条吃了,把肉和汤都留给我。我问他怎么戒律如此精严,他笑笑说,也不是,只是他从小就不沾荤腥,否则就要吐,所以幼年时,他的父母和幼稚园老师为了让他吃肉,费劲周折,但都没有办法。我说:没办法了,看来你生下来就注定是要出家当和尚。他读完中学后,不肯上大学,和父母有过一番争执,父母自然希望他读大学,然后找工作。毕竟他家也不富裕,他的妈妈就是一个普通小学老师。最后他努力说服了父母,还是去佛学院了。具体他是怎么说服的,我不得而知,他也不肯多说,但我能想到肯定不容易,有一番波折就是了。后来又进入台湾一个寺庙正式剃度为僧。
&&&&&&&&两年后,他去了印度,和当时宁玛派掌教法王贝诺仁波杰学法。几年后,拿着一封贝诺法王的推荐信,又来到了四川的红教祖庭之一的白玉寺修行。&到了大陆后,他因为知道大陆修行异人甚多,所以四处留心,各地拜访佛道高人。他是真正修行人,心里没有对佛道的分别心,不以宗教的态度去面对佛道,而是以修行人的心去面对。所以他虽然是佛门弟子,但也在大陆找寻道家隐修高人。但凡有一丁点消息,他必然亲自前往探个究竟。据他说,有时候和他聊天中,无意中得知某处有高人,他宁可花钱向别人买消息,也要探听个明白。我是真佩服他,因为他去过的地方很多,很多地方都是山路崎岖,他居然也能寻找得到。他甚至都找到岳阳我一个师爷那里去了。而那位师爷虽然法力极大,神通无量,可平时极为低调,常年在乡下生活,连附近邻居都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有当地几个堪与其比肩的高手知道他的赫赫威名。这让我不得不啧啧赞叹。
&&&&&&&&有心人就是有心人,和那些嘴上有心的人比起来,真是大不相同。记得有一次我和他晚上闲聊到深夜,然后我们就睡在别人工作室的长沙发上,当时别人给了我一份资料,说是河北承德某个师父在传一个法,我打印出来给他看,他看得很认真。半夜三点多我起来入厕,发现他还借着窗外的路灯在看。他本来要在长沙呆一个星期的,可他急于去河北了解真相,看看这份资料是否属实,所以只呆了三天就急匆匆的走了。我去火车站送他,注视着他弱小的身子上却背着一个很大的背包,渐渐随人流走进进站口,直到离开了我的视线,我顿时觉得鼻子一酸,学道容易吗?就为了寻求真法,多少人耗费了多少青春,花费了多少金钱啊!就好比他吧,为了学道,这十几年不也是到处奔波吗?台湾、印度、川藏、大陆许多省市、乡村大部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他是个不谙世事的人,说白了,就是不太懂人情世故,人世鬼蜮,他一概不知,真正是俗情轻,而道情重。所以在大陆他被骗了很多次,金额近二十万之巨。有气功师冒充道法大师骗他的,也有内伪外真的道士骗他的等等。这些骗子的手段在我看来都很拙劣,可他却无法识破。毕竟他是佛家弟子,对道家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
&&&&&&&何况道家很多真东西都在隐修的高人那里,庙堂里面往往只留下一个空壳,一种形式罢了,这些他自然也分辨不了,人家给他一本符书,教他画几个符,他也当宝贝一样不给我看,其实就是一些很普通的治病退煞的符而已。我哭笑不得。我心想,就算这些符是真的,那也要看谁来用。而且,符中很多奥妙,必须得亲自讲解,不是随便拿几道符这样画画就可以的,里面讲究很多。但他既然已经相信了骗子大师的话,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我怎么知道他拜的那个道士师父是骗子呢?说起来也很搞笑,我认识一个朋友,恰好也和那个骗子学过,说起此人如何贪财好色,有很多人都被骗了,他自己是深受其害,恨得咬牙切齿。说尤其是一个台湾人被骗得最多。我当时心一动,就把他的姓名和长相一说,他连连点头说就是他没错,他是最好被忽悠的,我们私下都说他傻得可怜。&其实,他倒不是傻,只是过于单纯了。他在密宗接触到的,大多是真正一心修行的人,他哪里知道大陆骗子这么多。他还把这些骗子也当成自己的上师那样尊敬了。根本就没怀疑过对方。不过,几年后他也渐渐知道对方不是好人了,于是离开了。我后来问起他的时候,他还颇有些不好意思,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并不愤然,不像一般人发现被骗后或群情激动,捶胸顿足,或垂头丧气,心如死灰。相反,倒显得很平静。的确,求法修行路上多崎岖坎坷,被骗几次,这不是很平常的事吗?有什么好懊恼的呢?谁规定去拜师,就一定可以找到真正的明师的?有多少心诚慕道的人苦寻多年而不得遇,或者遇到邪师、伪师,这都不足为奇。不如此,怎么可见得修行之难?怎见得修行之可贵?连寻个师父求法都这么难,就别说入门后还要修炼所带来的种种苦难了。
&&&&&&&所以,寻师求法的路上艰难,对于真正有心求道的人来说,他已经做好了上当受骗的心理准备了。被骗一次,大不了继续寻找下去,直到找到真正的师父。难道说,自己坐在家里刚起个心想学道,出门马上就可以撞见明师了?对不起,这种几率很小,在概率论中,这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想都别想,自己努力去求吧,如果真正心诚可以感动天,福缘具足,师父也许就在前面等你也不一定。如果生怕上当受骗,那劝诸位还是在家带孩子比较安全。
(我多插一句,我想,有他这种心态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求道心切的人,而不是有些人自我标榜说自己如何求道心切,看见我的QQ马上就来加我,被我说了两句就扬长而去,这样也好意思说自己求道心切?对不起,我实在看不出来。言语如果犀利点,请勿介意啊!)&
家师见过他几次,私下对他评价很高,赞他有一颗修行人的心。虽然他把大把的钱都投入在寻师访道上,但他自己生活非常简朴,经常就睡在20元一天的招待所里面。我记得08年我去一个招待所看他的时候,那时正好是夏季,他的房间很小,除了一张小床、一台老旧风扇外,别无他物。他吃得也极为朴素,多年来只吃素,出门的时候常常就买几个素包子就解决了一顿。他所有的钱全部用在访道上。即便如此,他自己说也没有得到最上乘而且比较完整之法,而是零零碎碎学了一些,在生活中实用尚且不够,就更别提成道了。据他说,虽然印度、川藏跑了一圈,但宁玛派的大圆满他也没有学全,他也还在苦苦求索当中。但我相信,只要他不退初心,他一定会有遇到真师的那天,一定会等到把一套完整的法都传他的那天。这一点,毋庸置疑,不怕路途坎坷,怕就怕自己不肯低头求道,不肯脚踏实地,怕就怕言行不一,心口不一,怕就怕我执太重,不肯放下。在学道求法这一事上,只能老老实实用诚心去求,而用不得世间机巧诡诈之心。是我们去求师父,去求道,而不是他来求我们。就算我们遇到了自己的师父,我们也是一样要低头俯就,向他求法。而我这个朋友,恰好就做到了这点,他既然有这个诚心,上天必不负他!
&大家都知道,皈依宗教,比如皈依佛门或是道家,都不可避免的要遵守一些清规戒律,比如戒酒、戒杀、戒淫等等。就包括现代人学习气功,都有相关的一些禁忌需要遵守,比如在练功当中不能有过多的房事,练功之时不要大喜或大怒,雷电之时不要打坐,站桩要避免直接被风吹,避风如避箭。忌辛辣食品等等。而大多数人,对于修习道法方面的禁忌,则比较陌生了。尤其是一些初学道法的同修,更是在一时之间难以做到这些禁忌,会导致在修炼当中出现一些问题。
&&&&&&&我在中学之时,就起心想寻师修道,但奈何法缘不足,尚未拜得明师学习。04年,当时教我学易的老师和我闲聊之下,和我谈到一些学法的禁忌,并对我说:“如果你以后想修法,那么现在就要养成一些习惯。不要等到真正机缘到了,你却因为不小心而犯了禁忌,那就不好了。对修炼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当时深以为然,于是他便教练我两条最基本的禁忌。第一条就是不可将口水吐在污秽之处,比如马桶等地。第二条就是不能吃狗肉、牛肉。从那以后,我深以为戒,从此就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不朝厕所里面吐口水。当时我有咽喉炎,喉咙有痰毒,有时忍不住嗓子发痒,就咳嗽就想吐,一时间还没有形成习惯,所以虽然时常警惕,但偶尔还是会不小心吐在厕所里面,于是又深深忏悔,心想好在没有正式开始学法,还可以补救。这就这样长期训练自己,也就形成条件反射了,基本上不会在厕所里面吐口水,也不在里面刷牙漱口。至于吃狗肉,我倒是无所谓,只要不是误食,基本上不会犯。可牛肉却着实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妈妈炒的辣椒炒牛肉我平时最爱吃的,可为了修道,我还是坚决不吃了。所以到现在我家都没有再买过牛肉。
&&&&&&&&因为当时尚未正式学法,所以也就只能守这两条了。后来有幸拜得陈师门下学法,就知道还有更多的一些禁忌,也逐渐知道为什么要守这些禁忌的原因。宗教徒虽然也有很多戒律要守,但大多数信仰不坚的宗教徒未必明了守戒的本质和意义,所以阳奉阴违的多。就好象现在学校里面出台的《学生守则》、《教师守则》,更多的只是一种摆设和形式,有几个学生、教师去真正完全遵守的?只怕是连看都没有好好看过。可是真正的修法之人,对于一些自己必须遵守的禁忌,却是极为谨慎,因为一旦不小心触犯,很可能就会破了自己的功夫。
&&&&&&&&比如,为什么不能朝厕所里面吐口水?对于长期修炼之人,无论是内修丹道,还是外练法术,都是非常注重口水的。因为这其中蕴含能量。丹道家称之为“金津玉液”,所以练功之时,肾气上行,口中津液满盈,汩汩作响,需得分三口吞下,并用神光护送入丹田,如此方可“玉液还丹”。而修法术之人,如果将口水吐在污秽之处,则有可能以后持咒都不灵了。大家看这个“咒”字,是两口在上方为咒,所以口若不洁,持咒如何灵验?另外,厕所乃污秽场所,将体内口水吐在这种地方,自己也容易沾染秽气,不利于修行。大多数人都有在厕所里面刷牙的习惯,酒醉了呕吐也喜欢在马桶里面。对于大多数刚刚接触道法的同修来说,还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危害,也没有形成习惯,可能不小心也就吐了,这一点需要非常注意,作为一个修法之人,必须比平常人更加谨慎小心,而不能粗枝大叶。我自己也是在修法之前就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基本上完全做到这点。所以这就需要大多数已经开始修法的同修要特别注意这一条。
&&&&&&&&至于在食物方面的禁忌,大多数同修基本上都可以遵守。还有一些特殊的食物不能吃,比如修某一个特殊的法,禁吃某种动物的肉。比如修习本门的大分和通灵秘法,禁吃麻雀。修铁牛法,禁吃牛肉。如果是修搬运遁法,禁吃头上长角的动物之肉等等,我这里就不再多说,只是要提醒三点:
&第一:千万不要误食。我去外面吃酒席也好,在朋友家吃饭也好,如果哪些菜我分辨不出是什么肉,我就宁可不下筷子。
第二:就是不要觉得不吃好像就浪费了。我女友国庆过来学法,回来后有一次在外面吃面,里面放了几块牛肉,她觉得扔了可惜,于是就吃了。当时就觉得有点恶心不舒服,那几天的神拳也打得不如平时流畅。其实,有些法门在经脉中是要走特定的气脉,有些派别认为吃了牛肉后,会将所修炼的经脉气路阻塞,影响修炼。
第三:如果平时有做一些放生,那么放生后的动物以后也不可再吃。比如放生过黄鳝,那么从此以后也不可再吃了。既然已经放生了,其实就相当于自己和它签订了一个契约,要放它一条生路。如果上午刚去放生了,下午又去吃它,那这种放生是无效的。可这一点,很多放生的同修都不知道,做了不少无用功,可惜了。
&&&&&&&&如果实在不小心,误食了这些肉,那也只能去忏悔,然后去买一个柚子,切开后吃其心,也就是类似棉絮状的那块白色部分,有点苦。然后多持净身净口咒,将自己净化一下,可以起一些弥补作用。其实,功夫练到一定层次,若是饭桌上有忌口之物,会感应得到,对这道菜会自然的反感,嫌恶,不想动筷子。我有一次回家吃饭,一进门,一眼就发现桌上有一道腊菜,我平时是最爱吃腊味的,可我盯着这个菜,心里起了警觉,就问爸爸这是什么,他说是人家送来的腊味狗肉,他还说妈妈让他别告诉我,看我能不能分辨出来。我汗,无语了,居然这样考验我。我自然不敢动筷子。爸妈知道我不吃这个,告诉我做完这道菜后是专门用洗洁精洗过锅了,让我放心吃其他的菜。
&&&&&&&自从本门这两年来开始对外普传玄门道法,来学法的很多朋友都以前对道法没有什么概念,尤其是大多数同修,以前都是练气功的,所以在内修方面的禁忌可能就做得比较好一些,比如房事后不能马上站桩,练功避免吹风受凉等等一般能做得比较好。但因为气功是不和灵界发生关联的,而修法则必须要和灵界进行沟通,所以在修法方面的一些规定就有其特殊性了。
&&&&&&&这里我要说一说在进食之前供养身边的玄师。我注意到很多刚入门的弟子,在吃饭的时候都忘记请身边的师父了,需要我提醒一下才想起来。说到底,一来是尚未形成真正的信仰,信仰不深,也还没那么诚心;二是没有真正形成这种供养的习惯。其实,如果一个真正有心,信仰很深的人,他是不可能忘记这点的。
&&&&&&&&我记得我和鲤鱼刚开始接触道法之时,就知道吃饭的时候要请身边的玄师,喝酒的时候记得用筷子蘸酒三次在桌面上。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不敢稍有差池,更不可能忘记。基本上拿起筷子就想到请身边的师父吃,端起酒杯就想起先敬身边的祖师。我到外面买了水果、糖果饼干回来,不在坛上先供一下祖师,我是坚决不吃的,哪怕再馋也忍着。上次被我女友啃了一个还没供过的苹果,都被我唠叨了好久。其实,我觉得供养就在于自己的心,有这份诚心,自然就不会忘记。
&&&&&&&&另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法本要好好保存,不可随意放置,更不可轻易示人。因为法本是通过本门的秘法,做了相应的处理。为法物传承的方式,上面有着本门的传承信号,这也是本门独有的特色,通过特定的敕封后,和本人的信号融为一体,如果沾染不洁之物,或给其他人翻开,会导致信息不纯,也会对自己的运气产生不好的影响。
&&&&&&&&又比如,修法之人,左手掌不能碰不洁之物,那是因为左手经常用来掐诀,比如本门的金光法、三清掌、护身罡、小藏身等等,都是需要用左手来掐宫位持咒的。而且,很多符,比如本门五雷火的雷符,一些掌中符,如三星讳等,都是虚画在左手掌上的,所以平时保持左手的清洁非常重要。还有就是不要赤裸上身练功,不可在晾着女性内裤的下面练功,平时走路也要注意不可从下面走过,举头三尺有神明啊,这是为不敬之举动。
&&&&&&&&另外还有就是不要在厕所里面持咒或者观师。有些初学者刚开始可能还做不到这点,脑子里面会忽然冒出来,这都不要紧,也不要担心,只要不是有意为之就好了。
&&&&&&&修法之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多修口德,不要妄造口业,不可随意咒骂他人,乱下诅咒。普通人平时咒骂别人,倒是产生不了大的危害,但修法之人,在修到一定程度后,身边有了护法之神,也具备了随口功夫,就不能轻易动怒生气,谨防有些话一说出来,就会伤人无无形中,不经意中就造口业了。如果在平时就养成了随意咒骂、诅咒别人的陋习,等有了功夫再来注意这些禁忌,只怕因一时失言而造下恶业,所以修炼之人切记日常生活中就要修口德,修心德,心不妄想,口不乱说。
&&&&&&&&为什么老是听出家人把这句:“出家人不打诳语?”的话挂在嘴边呢?出家人修行,都不能乱说话的,就是为了守口守心。平时养成好的习惯,就不至于在修炼某些功法的紧要关头,因为一个念头前功尽弃!
&&&&&&&&大致写了这么多,以供各位学法的同修们做一个参考。很多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日,但只要有这份心,就一定可以做到。我刚谈到的这些,都还只是针对初学者必须要遵守的禁忌,不然会影响到我们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功夫。其实,做到这些,还不算是持戒。等以后有机缘真正投帖拜师,入其门内真正深入学习,对弟子的要求就会更高,逐渐上升到持戒上去了。虽然说,持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弃戒,等自己的修为高深到了一定境界,很多禁忌也就不再成为禁忌了。就好像孙悟空成佛以后,头上的金箍自动脱落,济公活佛大吃狗肉,也就是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但是又不逾矩的境界。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是必须要用一定的禁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约束行为,来控制自己的心。如果刚开始学法,就不遵守这些规定,无法无天,这肯定是不行的。修道的这些禁忌,并非搞的形式主义,不是可守可不守,不但必须要守,而且要严守,否则难出功夫,还容易造业,不可不防。
修道五十关[清] 王建章 刘一明著
&&&&&&&&所谓「关」是指阻碍甬行的要塞,隘口。此「关」不通便达不到目的地。这裡是指阻碍学道、明道的关口。也可泛指学业、事业和进德修业之「关」。这些「关」有出于自然界的,有社会人际方面的……都源于自身的修养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理解、把握的准确性,更与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
&&&&&&&&一、色欲关&&&&&&&&色欲,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之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动之初天者,是歷劫根尘,发於不知不觉之中,起於无思无虑之时,出之於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若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虽遇美色,不知其為美,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色女子,亦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法身易修,其餘关口,皆易為力,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续后代,亦宜寡色欲,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祛病延年。
&&&&&&&&二、恩爱关&&&&&&&&“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此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大道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大病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代不得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然父子兄弟夫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為父者亦必做出為父的道理,為子者亦必做出為子的道理,為夫者亦必做出為夫的道理,為妇者亦必做出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在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了事,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能大成其道者,无牵无扯,洒洒脱脱,一心学道,自有进益。
&&&&&&&&叁、荣贵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荣贵,有天爵与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人爵者,功名禄位,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神而养正气,不是教避荣贵,是要於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工夫,若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諂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如可以出入荣贵之中,而不為荣贵所伤,借世法而修道法,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行其道以救世,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则道法可成。
&&&&&&&&四、财利关&&&&&&&财有世财与法财之分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法财者,功德精诚,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以性命為珠宝,以仁义為金玉,以惜气养神為货利,以存诚保真為富有,以清净无為為家业,虽修行,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
&&&&&&&&五、穷困关&&&&&&&&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处穷困而不為贫困所移,去奢华而守恬淡,若受不得穷困,遇飢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以飢渴之害為心害,若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性命?图衣食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猪如牛。学人,受不得困苦,耐不得飢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如此行為,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若以道為己任,圣眞暗里自有安排,决不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作事受不得一些苦难,当不得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六、色身关&&&&&&&&真神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图贵显以荣此身,积财货以养此身,吃肉饮酒以肥此身,华衣美服以饰此身,以此色身為真,怕苦此身,劳此身,饿着此身,凉此身,天地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身与我两不相干,爱色*身而不醒悟,妄想明道。
&&&&&&&&七、傲气关&&&&&&&&&君子以虚受人,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躁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逞能,如愚如訥。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捨,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眾,置於不问而已。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其病在於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须作个虚心屈弱的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
&&&&&&&&八、嫉妒关&&&&&&&&自未得度先度他。修証之法,须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如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心学道之士,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既不信道,何必入道?要存大公无私,与人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
&&&&&&&&九、暴躁关&&&&&&&&心有所愤捷,则不得其正,暴气燥性有害於道,必须用心除去,学道之士,以柔弱為先,以和平為本,以因物付物為应世,以饶人让人為要着,心既慕於道,则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若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暴气躁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叁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於人,已伤其己。暴躁之為害,岂小焉哉?做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心似冷灰,性如冻冰,以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弱於人者,方能强於人。
&&&&&&&&十、口舌关&&&&&&&&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係乎人之德行,学人不知利害,以善辨為得意,或说人之短,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日咒诅巧语谗佞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是有损无益之言,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言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昧命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
&&&&&&&&十一、瞋恨关&&&&&&&&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瞋,瞋不除,忍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至重能负,江河溪涧能受,学道者能如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神气不伤,性情如平,大道可冀。
&&&&&&&&十二、人我关&&&&&&&&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然欲无人,先须无我,有我,则私心起,既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有利处探手,无利处缩身,殊不知叁寸气断万有皆空,应视万物為一体,视天下為一家,见人有喜如我之喜,见人有忧,如我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若我之失,得饶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修道人的举止。
&&&&&&&&十叁、冷热关&&&&&&&&修道為人生第一大事,岂可因冷热之小事而误修道之大事,寒暑冷热,何足在意,随时将就,到处安身,冷可也热可也,不至冻死热死便休,不因冷热而起无明。
&&&&&&&&十四、懒惰关&&&&&&&&入道修持,当勇猛精进,不可懒惰偷安,如能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有始有终,方能进益,正理不明而日究夜究,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若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此行為妄想明道。
&&&&&&&&十五、才智关&&&&&&&&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谓才?聪明技巧是也,何谓智?谋虑变通是也,应事接物皆以才智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韜光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於俗事中争胜,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学道有望,否则,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则反落於后。&
&&&&&&&&十六、任性关&&&&&&&&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惘,借人之磨礪,以去我之瑕疵,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眾,或度量狭窄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外而惹人嫌恶,内则自种阴毒,若能静坐常思己过,閒谈不论人非,顺人顺理,随方就圆,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以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则道可成。
&&&&&&&&十七、患难关&&&&&&&&人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淤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為吉,变祸為福,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大患难,妄想明道。
&&&&&&&十八、诡诈关&&&&&&&&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反之以诡譎诈偽行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即识真假,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看经文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不知换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譎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诚之一字,能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十九、猜议关&&&&&&&&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為,有无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不求真师,只求於己,终身持守,牢不可破,须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明道,难矣。
&&&&&&&&二十、悬虚关&&&&&&&&叁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為贵,而不以悬虚作事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道门有叁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于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乘者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叁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然虽分叁等,俱要从实地上用功,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之人亦落於空亡,或诵读经书,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修道為大事?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所长,岂不可悲可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妄想明道。&
&&&&&&&&二十一、妄想关&&&&&&&&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人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為善,却思作恶,自古成真仙佛,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歷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
&&&&&&&&二十二、生死关&&&&&&&&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之道,必忘生无生,不生不灭,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于生死,而生死不能累,既有求生之心,则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将生死二字置于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只有“道“之一字,常掛胸前,否则贪生怕死,寸步难移妄想明道。
&&&&&&&&二十叁、自满关&&&&&&&&&一人知识有限,眾人意见无穷,非能下於人者不能学,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若恃自己聪明博学,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须知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
&&&&&&&&二十四、畏难关&&&&&&&&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修道必须志念坚固,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则事必小而不大矣。
&&&&&&&&二十五、轻慢关&&&&&&&道之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岂可轻褻慢视,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為不足為,而不能苦力前进,或遇高人不肯低头,反以高人自居,懈怠為事,妄想明道。
&&&&&&&&二十六、懦弱关&&&&&&&&道不盛行,待人而行,此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有志,则柔弱者可变為刚强,无志,则刚强者亦变為柔弱,所谓志者,乃刚决果断,发勇猛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则必强求知,不明则必苦力求明,以受人之所不能受,方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方能知人之所不能知。
&&&&&&&&二十七、不久关&&&&&&&&修道立德,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长久之志,分邪正,辨是非,如果妄想速得,急欲见效,无长久之心,少坚固之念,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怎能见堂奥。速立长久志念,下永远工夫,莫要叁心二意,半途而废,终有得意之时。
&&&&&&&&&二十八、暴弃关&&&&&&&常人曰性命长短,乃有定数,非人所能胜,或曰仙圣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学,或曰大道至深至奥,非等閒所能知,须知人可以為圣贤,人人可以成仙佛,但要至诚进步、屈己求人,由近达远、经久不怠,人不能成道,岂乃兽之不如?不知者必欲学而知,不能者必欲学而能,自暴自弃,打混过日,醉生梦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万劫难矣。
&&&&&&&&二十九、累债关&&&&&&&&人须素位而行,素富贵,行富贵,素贫贱,行贫贱,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难易之别,此教人量力行之。十方血汗,非可轻易空受,须随缘淡泊,一丝一线,当思来处不易,一饮一食,须知成就惟艰,如能修持到道成德备之时,不但消化十方债账,即无始劫以来宿孽,皆一笔勾销,只知累债,不知消债,只知挪债,不知还债,无功无行,罪积如山,妄想成道。
&&&&&&&&叁十、高大关&&&&&&&不自高者,终必至於高,不自大者,终必至於大,不自高者能卑於人,不自大者能小於人,藏其所能,以之应世而世人皆喜,以之学道则师友皆悦,若外恭而内不敬,或恃才能学问,自负抱道,谁肯以高大之事来说,速把一切自满自足、傲气雄心,一笔勾销,才能明道。
&&&&&&&&叁十一、妆饰关&&&&&&&&世人所重者在外,所轻者在内,认其假而弃其真,或怕人笑话,而衣巾华美;或耀人耳目,哄人供养,只在假事中做工夫,何尝在修道上用心思,速速敛华就实,本本分分,淡淡泊泊,以道德為贵,事事落实,方有进益。
&&&&&&&&叁十二、假知关&&&&&&&&道必须要真知灼见,而不可以不知為知,有误大事也,似是而非,再当求人开明,心地豁亮,疑惑尽释,方谓是知,须把自作聪明心肠扫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深知,若假装高明,未知者终不知,稍知者难深知矣。
&&&&&&&&叁十叁、阴恶关&&&&&&&&持身应世,须要性情如平,不可暗藏阴恶,有妨於道也,如同堂学事,善恶贤愚不一,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怎合我意,或言语有伤,或行事有偽,耳闻如不闻,眼见如不见,皆当随人应过而不记较,若忘人大恩,记人小怨,阴毒藏於心胸,累年积月不能放过,外而巧言令色,内而暗伏锋芒,不至报復而不已,即或自有过咎,师友指摘规戒,不知自悔,明则强辩是非,暗则毁谤结冤,阴毒无比,所谓瞋不除,志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
&&&&&&&&叁十四、贪酒关&&&&&&&&酒色财气四堵墻,人人俱在裡边藏,有人跳出墻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酒為四害之首,一贪於酒,酒醉性迷,色心於此而起,财念於此而生,气性於此而发,财色与气,皆由酒起,丧德败行,亦因於酒,甚至任性乱行,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往往皆遭此难,须戒须戒也。
&&&&&&&叁十五、怕苦关&&&&&&&&&不下苦中苦,难為人上人。大好之事,必须勤苦而后成也。苦之一字,為修道者治病之良葯,惟能苦,方能磨炼身心,若以出家為衣食,与俗人何异?惧怕辛苦,逡畏不果,苟延岁月,妄想明道。
&&&&&&&&叁十六、不信关&&&&&&&&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信者,非言语之信,非信息之信,乃真心实意之信。其力最大,能感天地,通神明,转生杀,扭生死,為圣為贤,作佛作仙,為修道者第一至宝,认定此字,乃是一心在道,别无二意,但是信又要辨是非,分邪正,学道者贵乎信,尤贵乎信得其正,方是真信於道矣。不管他得不得力,学成学不成,暗中自有鬼神扶持,终有好事,否则,或信或疑,主宰不定,妄想明道。
&&&&&&&&叁十七、无主关&&&&&&&&凡有作為,贵乎先有主宰定见。无有真正主宰,则意虚不实,虚度岁月。心有疑惑,不妨求教高明,审问破疑,否则不分真假,本欲求生,反而促死。
&&&&&&&&叁十八、速效关&&&&&&&&修道必须循序而进,渐次用功,日久方得,不可躐等而求,急欲见效。经文不究,功德不行,旁门曲径,见效易而成功难,久而必受其害,真正大道,修的是先天无形之气,见效难而成功易,闻道者小圣人,成道者大圣人,不立长久志,不存永远心,急欲见功,轻视懈怠,本欲上天,反堕於地。
&&&&&&&&叁十九、粗心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细心追求,耐的久远,下工夫者,方能得之,经书万卷,岂是粗心者可以会悟,须细心钻研,把道理拨去一层入一层,自己心中了然,实实信得过,一理贯通,才能直登道岸。
&&&&&&&&四十、虚度关&&&&&&&&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孽报,不自及早醒悟,惟只甘分待终,学者须当年少时,及早勤学,而不可虚度岁月,若待气败神昏,筋骨衰疲,岂不枉来世间一场,若无益处偏去用心,有益处反不着意,只图丰衣足食,枉自错过时光,把有用之岁月,置於无用之地,岂不悲哉,遇师受教,逢友参学,即或大道不明,亦不蹉跎岁月,终得成个好人,免造罪孽,若果专心致志,立大功,神明默佑,大道可冀。
&&&&&&&&四十一、退志关&&&&&&&&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休。本来面目不难返还,只怕无志气恒心,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年少者不下决心,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办,即便歇足不前,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命,须知若今生大事不成,则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於人。
&&&&&&&&四十二、夸扬关&&&&&&&&世间学人,学几个工夫,自负有道,见有效验,自谓得道,自夸其能,虚沽其名,在人前夸能喧扬,沽名钓誉,劝真心学道者,如愚如訥,谨言慎行,莫恃己长,莫图虚名,未闻道者,低头学道,已闻道者,低头修道,功果圆满之时,自不夸而人俱夸,自不扬而人皆扬,方且百世后,说者称奖,闻者仰慕,永传不朽,何须自夸自扬,以图虚名。
&&&&&&&&四十叁、幻景关&&&&&&&&道由渐修而至顿悟,若认其幻景,以假為真,轻者受病,重则伤其性命,修持正道,日久功深,识神作殃,现出奇怪幻景,来败吾道,或报吉凶,或化鬼怪,或化美女仙童,正道没幻景,幻景非正道,总之,不认幻景為妙。
&&&&&&&&四十四、耻辱关&&&&&&&&修道者,贵乎能受耻辱也。学道者,志念坚固,遇贫穷而不知,逢灾患而不晓,海之為物,混浊甜苦之水来可容,海之本量,不增不减永久如此,学道者,能忍辱受垢,遇逆事而不争,处卑下而不耻,其量亦是如此,自大者终不大,自尊者终不尊,把世事上假耻辱,置之度外,另取出个不能明道、不能成道的真耻辱,立定志向努力前行,自有无限好事来临,否则以不耻為耻,以不辱為辱,好强自胜,只欲人服我,而我不去服人,只知高於人,而不知下於人,妄想闻道。
&&&&&&&&四十五、因果关&&&&&&&&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凡事谨之於始,自能全之於终,感以善,应以善;感以恶,应以恶,此感彼应,有因有果,修成善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善路上去享福,修成恶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去恶路上受罪,先学一个不作孽不造罪的好人,然后理会大事,以图上进,则道可成。
&&&&&&&&四十六、书魔关&&&&&&&&读经书而不可偏执经书也。若执经书以意猜度,依己偏见,误之甚矣,弃经书,全不理论,固是大错,若执经书,不求明师,更是大错,弃书执书皆非也。若执书為道,中了书魔,不求明师则误大事,必须细心钻研经书,辨别邪正,访求明师以证是非,方能明道。
&&&&&&&&四十七、着空关&&&&&&&&大道非顽空寂灭,道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為而无不為,天地无為而万物生,日月无為而四时运,是无為之中而有為,非空空无為之说。所谓道者,径路也,人通行者為径路,无人行者非径路,修道先求其知,而后力行,谓之守空则可,谓之修行则不可,人自有生以来,受后天阴阳五行之偏气,又带无始劫以来,轮迴根尘之杂气,若无点化群阴之大葯,扭转造化之本领,只以空空无為毕其事,怎能返阴為阳、拔去歷劫孽苦种子。
&&&&&&&&四十八、执相关&&&&&&&&先天之道能以无形化有形,非一切在色身上做工夫者可比,色身為四大假合之物,外而眼耳鼻舌口,内而心肝脾肺肾,此皆是假物,大限一到,化成一堆朽骨臭肉,若执此身而修,如何了得性命,吾无身,吾有何患?可知色身為人生之大患,故留金丹大道,教人修持性命,无患者,真身也,又名法身、阳神,此身修成,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
&&&&&&&&四十九、闺丹关&&&&&&&&万恶淫為首。御女闺丹,无益於性命,且大损於阴德也。道法与世间男女生人之道无异,所异者,借凡父凡母而生色身,借灵父圣母而生法身,丹书所谓阴阳者,即灵父圣母也,即吾身中之真阴真阳,盲师邪说淫乱,或摘首经梅子為服人参果,或神交而体不交,秽污不堪,寡廉鲜耻,行同禽兽。
&&&&&&&&五十、炉火关&&&&&&&&五金八石皆是假,万草千方总是差。金丹大道,非炉火烧炼之术也。谓金丹者,金取其坚刚不坏之义,丹取其圆成无亏之义,坚刚圆成,故名金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灵宝,此气在儒曰太极,在释曰圆觉,在道曰金丹。本於先天,藏於后天,為性命之根,世间糊涂学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不究求意,但认其象,世间凡物与我性命非类,安能接得性命,真心学道者,速将炉火关口打通,把一切烧炼丹葯、烹煎茅法,等等不善事务扫去,在身心性命上细心钻研,寻出个乾坤炉鼎,否则以金石為点心,以毒葯為命宝,无益有损。
&&&&&&&&机机以上五十条,皆是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虽不能遂然皆通,渐次着力,终有打通之日,修眞之道,天下第一大事,天下第一难事,非大力量、大功德、作不成,若能打通诸般关口,便是大力量、大功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心莲 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