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州民族中专能转学去潍坊到青州教练学院吗

潍坊首批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名单公布 - 青州要闻 - 青州新闻网 - www.0536news.net
潍坊首批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名单公布
记者 刘军 报道
  晨报讯 记者从潍坊市教育部门获悉,日前,潍坊确定首批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8所技工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工作。青州市民族中专和青州技工学校列入其中。
  试点中等职业学校
记者 刘军 报道  晨报讯 记者从潍坊市教育部门获悉,日前,潍坊确定首批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8所技工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工作。青州市民族中专和青州技工学校列入其中。  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双证互通”试点专业的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免除考前培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可作为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由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与要求组织实施,合格者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的市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符合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互通”试点专业应是国家已经颁布职业标准并已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专业。试点学校均享受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应的政策待遇。
(本文来源:网络)
无相关信息
网友点评已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州商务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刘宝光老人的遗体(角膜)捐献荣誉证书 93岁刘宝光还献了...
记者 刘军 报道
  晨报讯 20日17:25,市民王先生致...
新闻点击排行“走,到社区学院上课去!” - 社区教育 -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中专,山东省民族中专,职业教育,青州市
“走,到社区学院上课去!”
发表:admin1 &&供稿:&&发布时间:[ 09:12:00]&&点击数:次
  3年前,山东省诸城市的1249个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08个农村社区。那时,新居民们以为只是换了个名字,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3年后,诸城农村社区学院的13个社区分院和208个社区教学站教会了居民们新技术、新本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老百姓才意识到,这样的社区的确和村不一样。
  &楼房改变的只是农民的住宿方式,社区学院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方式。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最终要靠老百姓头脑中的变革。这其中,社区教育的功劳最大。&诸城市市长张洪全说。
  居民的生活被学习悄然改变
  以前农闲的时候,居民们不是聚在一起打牌,就是蹲在街头闲聊。自打有了社区教育,学技术、看新书、谈礼仪,成了最时兴的事。
  3月初的诸城,春寒料峭。
  清晨6点,家住东枳沟社区的邬秀基大娘从热乎乎的被窝爬了起来,穿上棉衣,简单地喝了点儿粥就准备出门。
  正是农闲时节,邬大娘要去哪儿?&约上几个老姐妹,到社区分院听养生课,上课的专家可是大学的教授哩!&邬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跟着邬大娘,不到10分钟,记者就来到了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枳沟分院。按照诸城市的规划,每5个村即是1个社区,公共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比城里还方便哩!&邬大娘说。
  走进枳沟分院,记者看到,气派的学习广场足以开展几百人的大型活动,新建的教学房配备有培训教室、技能训练室、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室,硬件上的投资赶得上一所标准化学校。
  邬大娘要上的养生课被安排在能容纳200人的培训教室里,教室已基本坐满了。&我们农民原来哪有条件听养生课?现在,社区请来大专家,谁也不愿意错过机会。这不,几个社区的乡亲们全来了,你要不早起,还真占不上位置哩。&土墙社区的居民郝维安说。
  给新居民上课,是诸城市领导的主意。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民从平房请进楼房,关键是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要达到这个要求,教育必须先行。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社区教育被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市教育局设计了一张覆盖全部108万名居民的学习网,撒了下去。
  为了&打造10分钟学习圈&,诸城市教育局依托国家级重点职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师资开办了农村社区学院;在13个镇街建起了标准化的社区分院,全部配备了&7室3中心&;在208个社区成立了农村社区教学站,随时将课程送到田间地头。一支拥有132名专职教师的社区学院队伍为居民学习奔走,689名资深教师走进每个社区&&
  现在,居民的生活已经被学习悄然改变。大源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说:&以前农闲的时候,居民们不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打牌,就是蹲在街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自打有了社区教育,大家有了新去处。学技术、看新书、谈礼仪,成了俺们这儿最时兴的事。&
  居民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
  配合经济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以种养户、农村回乡青年、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为培训对象的5大模块的几百门课程。
  小麦春季管理、特种动物养殖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翻开《舜王分院2012年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记者立刻被这些琳琅满目的课程吸引住了。
  舜王分院院长王茂杰说,社区学习与学校不同,多样实用的课程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回忆起分院第一次开课时的情景,王茂杰直摇头:&那年,我们好不容易请来了大专家,但老师一张口就是课程概论、概念定义这样的内容,居民们没有兴趣,直打瞌睡。&居民们说:&种了一辈子地,那点事儿谁不会,还用得着教授瞎白话?&
  直到有一次,蔬菜基地几家农户的辣椒得了根腐病,怎么也治不好,眼看着辣椒就要&全军覆没&了,居民们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王茂杰。王茂杰连夜联系诸城市的蔬菜专家,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大棚,这才化险为夷。随后,分院又在下辖的几个教学站有针对性地开展辣椒病虫害防治讲座,有效地预防了辣椒大面积虫害问题。
  辣椒大户柳之高高兴地说:&原来,农民种菜靠的是在烈日下,挥舞锄头辛勤劳作。如今,更多的是靠科学和智慧。这多亏了分院的好老师。&
  这件事给了王茂杰很大的启发:社区课程就要不问起点、不讲全貌、抓住问题、一学到底。
  为了开好课程,教师们深入农户,调研培训需求,量身定制课程菜单。居民们也可以通过分院热线电话提出学习要求。仅3月份,舜王分院就接到近200份居民培训订单。现在,老百姓将这样的学习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居民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
  近几年,诸城越来越多的社区发展起了规模经济。东山社区的水貂养殖、乔庄社区的工业园区、东枳社区的生态农业、土墙社区的纺织加工业&&这些社区的新产业都急待着教育为居民补课。配合经济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以种养户、农村回乡青年、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为培训对象的5大模块、11个大类的几百门课程。仅实用技术培训一项,诸城每年就举办培训班1300余期,累计培训30多万人次。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刚拿到这个月工资的乔庄社区居民张力大叔。他一边数着钞票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在教学站学到真本事,现在是一个合格的服装制作工人了。&
  居民的脑袋被教育改变了
  种地的大叔大娘们成了现代农业专家,讲起套种、栽种等新技术,滔滔不绝;当了工人的姑娘、小伙变身为金蓝领,制衣技术、焊接技术个个顶呱呱。
  侍弄完花圃里的花草,密州街道花园社区居民张桂芬打开电脑,进入诸城终身学习网的页面,点开一门新上网的中国文化视频课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张桂芬说:&现在花棚里通了网络,可以随时上网收看视频课程,学习生活两不耽误。&
  将课堂延伸到网络,是诸城市提升社区学院教学服务水平的又一高招。诸城终身学习网编织起满足社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纵横多向的立体式农村社区教育信息服务网络。
  网站建有新闻快递、政策法规、在线学习、便民服务等多个栏目,还有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内容涵盖种植、养殖、生产、普法、文化、养生等多个方面。
  市教育局每年开发和购买超过10G的社区特色网上课程,投放在网站上。108万诸城居民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免费享用这些资源。海量信息通过网络输送到诸城每个居民面前。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如何让在家的农民跟上社会飞速变化的脚步?网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诸城市教育局局长、农村社区学院院长李庆平说。
  为了激发社区居民上网学习的积极性,社区学院还建立个人排名和分院排名的激励机制。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收看网络课程,参与互动学习赚取积分。如今的张桂芬已经是这个&数字化社区&的明星学员,以45439的积分高居榜首。
  &看着会学习的人都挣了大钱,乡亲们都坐不住了。这不,我们都把诸城终身学习网设成了电脑主页,比着看谁的学分多。&花园社区居民李大娘指着自家的电脑说。
  网上课程让居民们流连忘返,像张桂芬这样迷上网络学习的居民并不在少数。诸城终身学习网的访问量已经超过1200万,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实名注册率达也超过了10%。在网上发布学习信息、约请专家讲课成了诸城社区群众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居民们的脑袋真的被教育改变了。&种地的大叔大娘们全成了现代农业专家,讲起套种、栽种等新技术,滔滔不绝;当了工人的姑娘、小伙变身为金蓝领,制衣技术、焊接技术个个顶呱呱,连村里的娃娃们都离不开学习网了。他们说,网上讲故事的姐姐最亲切。&诸城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吴洪杰说。
  如今,学习成了居民们的一种习惯。
  &晚上干点啥呀?&刚从社区分院下课的老姐妹问邬大娘。
  &我在网上和李大教授约好了,他给俺说说&中央一号&文件,那里提到的家庭农场咱也能搞。&邬大娘说。(本报记者张婷 实习生 刘博智)
  诸城市委书记陈汝孝:发展城乡社区教育 推动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打造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这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诸城市在深化社区化发展、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创新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健全体制机制,整体协调推进。诸城市出台了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由26个市直部门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对镇街和市直部门单位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整合党员电教、职成教育、农广校、电大远程等教育资源,组建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全面落实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保障社区教育持续发展。
  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建成诸城农村社区学院,依托镇街建成9个标准化社区分院,依托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社区教学站。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农村社区学院为龙头,镇街分院为骨干,社区教学站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市、镇、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社区教育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采取&学院出菜单、农民开订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联动&模式,组织开展一系列免费实用实效的社区教育。定期举办全民终身学习周、社区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激发起广大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社区教育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下去。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版权所有 大宇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鲁ICP备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海岱北路999号 招生咨询: 邮政编码:262500 传真: 邮箱:潍坊青州市有什么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坊到青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