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把我分配武警公安边防退役分配消防了,我不想去消防想去解放军。该怎么办

成都消防武警宿舍相关问答
更多热门词汇您现在的位置: &
报告文学:砥柱(上)
时间: 08:25:43 | 作者:李荣 | 文章来源:自录
&&& 公元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机关头,宋文博同志身先士卒、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带领官兵迅速奔赴抗洪救灾一线,奋力组织抢险救援,连续奋战3个昼夜,从洪水中营救出7名被困群众,并将220多名遇险群众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宋文博同志终因劳累过度诱发脑溢血不幸牺牲,年仅37岁。
&&& 8月18日。北京。中南海。
&&& 一份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国内动态清样》(第3366期)摆放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案头。像往常一样,总书记打开刊物浏览,一篇题为《消防英雄宋文博奋力抗洪勇救群众以身殉职》的报道深深吸引了总书记。看完这篇报道,总书记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沉思片刻后,提起笔遒劲有力地在刊物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批示:&长春、永康、云山、建柱同志:要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
&&& 总书记批示的&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这十二个字掷地有声,不仅是对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乃至整个公安队伍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对公安消防战士宋文博&&这名浑身流淌着军人血液、充满了爱民情怀的青年英雄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最贴切的注解和最准确的评价。
&&& 宋文博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国,深深感动了国人。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短短几天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通过各种形式纷纷表达了他们对于英雄的赞美和追思,他们的批示排满了整整四页白纸。同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媒体,对英雄看似普通却绝不平凡的人生轨迹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报道,宋文博以身殉职的事迹迅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成为2009年中国大地上感人肺腑的爱民故事。
&&& 人们至今无法忘记,日那个令世人悲痛无比的日子,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一栋8层四合院式商住楼发生特大火灾。接到报警后,数百名消防官兵急速赶赴现场,在及时疏散94户412名群众后,高楼突然坍塌,奋勇参战的20名消防官兵不幸壮烈牺牲。这场火灾,成为建国以来死伤消防官兵最多的一次事故。时至今日,他们勇斗火魔、葬身火窟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就像美国大片《烈火雄心》中的场景,然而这一幕又是如此的真实和悲壮。
&&& 6年后,在衡阳长大,对英雄事迹铭记于心的宋文博,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任上,也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笔,以自己的热血为墨,以他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为主题,以大地为巨幅册页,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之歌,用实际行动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经说过这样一番激人奋进的豪言:&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宋文博的牺牲无疑是壮烈的,其英魂永垂不朽,必将流芳百世,如那参天大树,荫庇百姓;如那清澈源流,滋润众生。
&&& 日开始施行的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在生命的最后122个小时里,年仅37岁的宋文博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完全忘记了危险的存在,忘记了自我,全身心扑在抗洪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崇高事业之中,直至心跳猝然停摆的那一刻。宋文博,用他对百姓深沉的爱,换来了百姓对他真挚的情;以他无私无畏的军人作风,彰显出人格的强光和炽热。
&&& 时代孕育英雄,英雄铸就榜样。宋文博诞生在人杰地灵的湖南,诞生在英雄辈出的公安消防部队,决非偶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湘湖精神绝对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几代湖南人用热血铸就的铿锵心声。毋需其言,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些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宋文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人们永远缅怀和感念,为这个时代立下了一块熠熠生辉的丰碑。宋文博牺牲后,人们在他的工作日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消防部队是人民的守护神和镇灾石,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必须确保第一时间出动。&精钢不是一把两把烈火就能够炼就的,英雄也不是一天两天时间就可以铸成的,宋文博时刻铭记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宗旨,为此殚精竭虑,倾注忠诚,并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构筑了一道最牢固的防线。
&&& 人们不会忘记,当洪水携带着泥沙即将把村庄淹没,当无助的老人和孩子被困在家中孤立无援,当夜晚最深的黑暗笼罩在天地之间,是他,这位永不言败的消防斗士,带领官兵们力挽狂澜于既倒,与残酷无情的灾难进行殊死搏斗。现在,当人们从他生前所在的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经过时,还能看到&有灾必救,有险必扼&的郑重宣言。只是,那位曾经永远冲锋在最前面,用生命书写青春无悔的英雄,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 英雄已逝,他的英名既镌刻在石碑之上,也镌刻在人民的口碑和心碑之上,永远都不会风化:宋文博,祖籍山东威海,生长于湖南衡阳。生前身份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武警少校警衔。青春和生命定格时间是:公元日凌晨4时30分。
第一章& 使命
为党和人民工作,是我的光荣,更是我的使命!&&宋文博
&&& ●山洪暴发。大家手牵手用最快的速度翻过山去
&&&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 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涝干旱、火山地震、台风冰冻等等,而无论是在抗洪一线还是在抗震前沿,总有一抹让人感动的橘红色。
&&& 那是生命的颜色。
&&& 那是公安消防部队独有的颜色&&&消防红&。
&&& 在宋文博眼中,&6&9&抗洪救灾,或许仅仅只是他经历过的无数抢险救援中的一次,和往常的接警出动没有什么两样。
&&& 在此之前,宋文博入伍整整19年,他亲历过灭火救援战斗5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18人,曾多次与死神正面对峙过。作为一名消防兵,他深知任何一次小小的闪失都将愧对祖国和人民。
在消防兵的字典里,永远不能有失败两个字!
&&& 公元日晚上,风云突变,狂风暴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刹那间席卷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闪电撕开了黑夜厚厚的帷幕,震雷如万炮齐鸣。短短几个小时,河水猛涨,滚滚洪流犹如一头杀红了眼的狂龙冲出禁锢的河道,夹带着混浊的泥石和折断的树枝一路咆哮而来,并迅速切断了电力,阻断了交通,冲向宁静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座座正在酣梦之中的房屋。大地在暴风骤雨中颤栗,村庄在洪流旋涡中摇晃。
&&& &叮呤呤,叮呤呤!&9日凌晨2时35分,洞口县公安消防中队的火警电话骤然响起。
&&& &喂,喂,消防队吗?我是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全县发生大面积山洪暴发,花园镇宝湾村有200多人被困,县局命令你们迅速赶赴宝湾村抢险救援!&
&&& &是!&值班战士高建响亮地回答,并迅速拉响了中队的警铃。
&&& 身为大队教导员,宋文博听到警铃声,条件反射般从睡梦中弹起来,迅速穿好衣服,急匆匆地赶到了值班室。
&&& &报告教导员,全县大面积山洪暴发,县局指挥中心命令我们马上赶到花园镇宝湾村进行抢险救援。&
宋文博抬头看了看天空,滂沱暴雨正在倾盆而下。凭借多年抢险救援的经验,他深知这一次抢险救援必将是一场极其凶险的鏖战。
&&& &能出动的执勤力量一共多少人?&他询问大队值班参谋汤鹏。
&&& &包括你在内11个人。&
&&& &汤参谋,你驾驶抢险救援车,喻林芳,你开一号车,出发!&宋文博大手一挥,钻进了一号车的副驾驶室。
&&& 喻林芳用力一踩油门,两台红色的消防车一头扎进了漆黑的夜晚和暴风骤雨之中,朝着花园镇方向疾驶而去&&
&&& 花园镇位于洞口县西南,距县城约20公里,乃三县交界之地,西走绥宁,东至洞口,南往武冈,蓼水河贯穿全境。因为是夜晚,宋文博命令两台车只开警灯,不许开启警笛,以免惊扰老百姓。宋文博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被闪烁的警灯映红的滂沱大雨,忧心如焚。他只想尽快抵达花园镇宝湾村,他知道,那里的人们一定在焦急地盼望着他们。然而,事与愿违,当消防车进入花园镇眼看就要抵达宝湾村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原来,山洪挟带的楠竹顺水而下时被卡在宝湾村桐梓组和罗家组之间的河道小桥上,受阻的洪水裹着泥沙从河道越出,已完全淹没了花园镇去宝湾村的道路,路基和农田已被滚滚洪水连成一片泽国,就像汪洋大海,已让人分不清哪里是道路,哪里是农田。
&&& &教导员,这车不能再往前开了,再开下去就很危险了。&驾驶员喻林芳缓缓地停下车,无奈地对宋文博说。
&&& &掉头,把车开到山上,然后从山上翻过去!&宋文博看了一眼车窗外,思考了片刻后,果断下达了命令。
当车开到半山腰停下来,宋文博第一个从车上跳下:&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 整理好队伍后,宋文博简短地进行了动员:&同志们,山的那一边就是宝湾村,那里的乡亲们正盼望着我们。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 &有!&
&&& &好的,现在我们拿好装备,我在前面带路,汤鹏你殿后,大家手牵手用最快的速度翻过山去,赶到宝湾村!&
&&& 倘若换在天朗气清的月夜,这种灌木丛生的小山包在训练有素的消防官兵们眼中和脚下根本算不上是障碍,顶多几分钟他们就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翻过去,简直如履平地。然而,此时此刻,原本崎岖狭窄的山路已被山洪冲断,天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只能靠着头盔上那一盏盏小小的强光灯和倏忽而至的闪电来辨识方向,还要携带大量的救援装备,还有山洪和暴雨毫不留情辟头盖脸地扑过来,他们这次行军的艰难可想而知。
&&&& &宋教,小心啊,这路太滑了,你身体又不好!&紧跟身后的中队指导员姚金明对宋文博关切地说道。
&&& &快跟上,别说那么多,再不加快步伐,宝湾村就危险了!&
&&& 突然,走在前面的宋文博身子一歪,被一块石头绊倒在地。姚金明赶紧把教导员扶起,&怎么样,教导员?&
&&& &不要紧,只是脚扭了一下。&借着闪电,姚金明清楚地看到了教导员脸上痛苦的表情。姚金明知道,教导员一直是一个能咬紧牙关忍受疼痛的硬汉子,若不是疼痛得特别厉害,他是不会流露出这种表情来的。&一定是他的高血压老毛病同时也犯了。&姚金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束手无策,爱莫能助。
&&& 宋文博就这样带领他的部下,风雨兼程,互相搀扶着前进。虽然每个人都曾多次摔倒,但是,摔倒的人很快就会被身后的战友扶起来,并且不吭一声,迅速跟上前进的队伍。
&&& 风雨泥泞早已被他们置之度外。
&&& 个人安危也早已被他们置之度外。
&&& 唯一没有被他们置之度外的,是花园镇宝湾村的灾情,和百姓的安危。
&&& 当他们翻山越岭第一时间成功抵达宝湾村的时候,扑入眼帘的景象令人异常揪心。
&&&&山上的防洪堤已被洪水冲垮,肆虐的洪魔所向披靡,一路扫荡到村里,昔日美丽宁静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汪洋一片。80多座房屋不同程度地进水,几乎看不到一栋完好无损的建筑,水面上四处漂浮着连根拔起的树木和从群众家中冲出来的各种物品。由于水流湍急,多个地势低洼处已形成巨大的漩涡,露出狰狞的面目。200多名被围困的群众惊慌失措,凄风苦雨声和山洪的咆哮声混杂着村民的号哭声与呼救声,此起彼伏,彼伏此起,像波浪一样绵绵不绝,使这个夜晚显得格外狰狞可怖。由于正值凌晨,还有少数睡得沉的人尚在酣梦之中,对自己身处的险境毫无察觉。死亡的气息像大雾一样,越来越浓,并且步步逼近。
&&&& &情况危急,镇里的救援力量根本不足,形势刻不容缓。&邵阳市洞口县花园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袁苏佩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
&&& &汤参谋!&
&&& &到。&
&&& &你带领二班战士负责组织被困群众向附近的安全地带和山坡高地迅速疏散转移,并迅速向支队全勤指挥部报告灾情,请求上级支援。&
&&& &是。&汤鹏领命而去。
&&& &一班的兄弟跟我来,从地势低的地方着手,挨家挨户搜寻解救被困人员。发现被困人员立即组织疏散,不管是用背还是用抬,要确保一个都不能拉下!同时还要确保自身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宋文博下达作战命令后,为了确保官兵自身的安全,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他细心地与一班班长甘革在岸边坚固处系上安全绳作为大家淌水作业的导向绳。做好准备之后,他毫不犹豫带头跳进了齐腰深的洪水中。
&&& 时间就是生命,在极端危险的鬼门关前,连&一寸光阴一寸金&都是错的,每分每秒都具有超过钻石的价值。此时此刻,汤鹏带领二班的战士已经开始组织被困的群众大转移。宋文博及中队指导员姚金明带领一班的战士沿着安全绳艰难地向洪水中的民房靠近。树枝和木板夹杂着各种被冲坏的家具器物,漂浮在水面上,甚至时不时还能看见毒蛇在水面窜来窜去。宋文博和官兵们全然不顾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危险,他们心中惟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尽快将被困的群众解救出来,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 &小心啊!别让洪水冲走了!&岸上的乡亲们关切地大声提醒着这些英勇顽强的子弟兵,在为他们捏一把汗的同时泪水也情不自禁盈满了眼眶。这份牵挂和感动是那样的纯粹、真实和发自肺腑。
&&& &有人吗?屋里有人没有?&宋文博和他的战友好不容易靠近了一座民房。
&&& &我们在这里!&房子里面传出一位老大爷惊恐不安的嘶哑嗓音。
&&& 老大爷名叫李南平,今年74岁。他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广东打工,家中只有他和两个小孙子&&他是孩子们唯一的保护神。骤然而至的洪水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两个小孙子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吓得惊慌失措,嚎啕大哭。李南平醒来时发现房子已浸泡在水中,水有一米多深,而且水位还在不停地抬高。他想推开房门带领孩子们跑出去,可房门在洪水的重压下却怎么也推不开。李南平的内心顿时充满了恐惧,但他还是抱紧两个孩子,轻声地抚慰他们:&乖,不哭不哭,马上就会有人来救我们出去的。&正在绝望之际,他听到了救援人员的呼喊声。
&&& 听到房子里面的回应,宋文博和甘革以及龚曦奋力用脚踢开大门。&甘革、龚曦,你们背上两个小朋友走前面,我背老人家走后面,赶快转移!&尽管自己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但是,宋文博还是把最艰巨的任务揽给了自己。李南平趴在宋文博的身上,看见他几乎是拖着左脚,一瘸一拐艰难地向前移动,洪水好几次打到了他的下巴。
&&& 把李南平老大爷祖孙三人安全转移后,他们又跳进洪水中,摸索着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一栋房子一栋房子地进行搜救。
&&& 时间不等人,更不会饶人,由于长时间在洪水中浸泡,再加上不断往上升的血压和脚伤所带来的疼痛,宋文博的两腿开始有点不听使唤,几次差点昏倒在救人的第一线。他知道,此时此刻,作为抢险救援的现场总指挥,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心骨,他不能停下来,哪怕只是歇一口气。他咬着牙关,强忍着身体的疼痛,硬撑着自己支离的病体。为了探路,也为了在湍急的水流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宋文博用一根木棒当拐杖,在洪水中一脚高一脚低地艰难前行。
&&& &教导员,你看,那里有光!&随行的战士龚曦看到一束微弱的光线后向宋文博报告。
&&& &那是求救的信号,快,我们赶过去!&
&&& 发出求救信号的是年近70高龄的刘谋华老大爷。原来,凌晨3时左右,刘谋华和他的老伴钟翠云突然听到邻居曾广玉家在喊:&进水啦!&听到叫喊后,本来仍在睡梦中的老两口惊醒过来,慌忙起身穿衣,立刻发觉床在摇晃,洪水正从床底下汩汩地冒出来,很快就涨到了膝盖高。&快,看看能不能出得去!&刘谋华和老伴互相催促着。钟翠云从床上爬起来后靠着墙,慢慢摸索走到门口,可门板就像被反锁了一样,无论怎么用劲,都打不开了。
&&& 急中行智,钟翠云突然想到了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快!拿着手电筒去二楼!&钟翠云紧张地对老伴说。借着手电筒的光,两位老人家互相搀扶着爬到了自家二楼的阳台上。四处漆黑,耳畔全是哗哗的洪水声和暴雨骤密的敲打声,乱糟糟的,让人更加心慌意乱。刘谋华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好不容易才看清四周已经是一片汪洋,自己的房子在洪水强烈的撞击下似乎正在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可能解体倒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宋文博带领三名战士及时赶到。他们用消防斧利索地劈开房门,成功解救出两位老人。在转移时,为确保他们的安全,宋文博将系在自己身上的安全绳解下来,绑在刘谋华的身上,然后背起钟翠云抓着战士递过来的竹杆在三名战士的护送下沿着墙壁一步一步缓慢地挪移到了安全地带。
&&& 与此同时,中队指导员姚金明带领另外两名战士也成功解救出了两名被洪水围困的乡亲。
&&& 成功获救的李南平老大爷念念不忘那位背着他蹚过洪水的救命恩人,事后专门找到宋文博拉着他的手饱含热泪地说:&要不是你们及时搭救,我们可能早就被洪水冲走了,你们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宋文博憨厚地笑笑,回答老人:&快别这么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啊!&
在救援过程中,官兵和乡亲们看到宋文博多次跌倒,都很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休息一下。&不要紧,我没事。&宋文博总是摇摇头这样回答。
&&& 人命关天,分秒必争,时间已指向早晨8时54分,在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之后,宋文博带领官兵们搜遍了所有的民房,并以接力的方式从洪流中成功解救出了7名被洪水围困的乡亲。
&&& 当最后一名受困的群众被成功解救出来后,极度疲劳的宋文博双腿一软,一屁股跌坐在了救援现场,一两分钟没吭声。他受伤的左脚又红又肿,喻林芳和龚曦费了好大的劲,才帮他把靴子脱下来。一位大娘看在眼里,心疼地说:&孩子,我们的命是命,你的命也是命啊,你怎么一点都不想想自己呢?&
&&& 洞口县委书记黎仁寅,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拥军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宝湾村,了解到抗洪救援的情况后,黎书记紧紧地握住了宋文博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我代表县委县政府感谢你们,向你们致敬!&
&&&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队的职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宋文博露出了憨憨的微笑,这是他最具标志性的表情。
&&& ●蓼水河。弄点方便面就可以了
&&& 洞口县原系武冈县的一部分。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原武冈县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1日建县。出县城沿平溪江西行四公里,江水斩断雪峰山东去,两岸险峰对峙,形成峡谷。相传峡谷为悬崖覆盖,江水穿洞而过,至此形成深潭,名曰&洞口潭&,后演变为&洞口塘&,洞口之名即源于此。
&&& 洞口县境内共有大小溪河130多条,分属资、沅两系。主要河流有资水、蓼水河、平溪河、黄泥江和公溪河。其中的蓼水河又名高沙河,从绥宁县七坡山的怀抱流淌出来时还不过是一股清清浅浅的小溪,流经武阳、李熙桥、红岩,至洞口县花园、西中、高沙镇,一路蜿蜒聚集成了洞口县第二大河流,于马鞍乡双江口汇入赧水。河流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滋润着两岸的沃土和苍生,是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 日清晨,天渐渐亮了,雨也慢慢停了,肆虐了一整夜的洪水终于偃旗息鼓。习惯了早睡早起的洞口人民一觉醒来,却发现这方熟悉的土地在一夜之间竟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事后统计显示,这次山洪暴发,破坏面之广,破坏力之大,是多年罕见的,洞口县2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蓼水河流经的花园镇、高沙镇受灾最为严重。全县共有216088人受灾,水淹房屋2500座,倒塌房屋173座640间,紧急转移灾民4231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979.2公顷,毁坏耕地4721.42公顷,农田绝收面积达2133.33公顷。经过暴雨和洪水的摧残,洞口县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受损。1座小型水库发生险情,中型水库干支渠倒塌160处3000米,省道S221线、7条通乡公路和158条通村公路700公里一度中断,3所校舍变成危房,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5亿元,这在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经济的山区贫困县,超过了两年的财政总收入。
&&& 在受灾惨重的花园镇宝湾村,由于得益于洞口县消防大队的有效救援,所幸没有造成任何人员的失踪和死亡。尽管如此,放眼望去,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却已形同废墟,被肆虐的洪水破坏得满目疮痍,到处散落着从群众家中冲出来的器物,横陈在脏兮兮的泥沙和残枝败叶之间,其中曾广兴、肖松柏两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得踪影全无。在村民家中,洪水带来的&礼物&是厚厚一层淤泥,角角落落更是堆满了被洪水冲来的各种各样的垃圾。村头原本有一颗数百年树龄的老枫树,须三个成年人尽展双臂才能合抱,就是这么粗壮的一颗大树,竟然也被洪水连根拔起,悲凉地倒在村口&&暴烈无情的洪水给这个村庄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 面对此情此景,宋文博神情黯然,心如刀割。在悲悯民生的同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扭伤的脚、上升的血压以及透支的体力都成了宋文博的对手,一齐向他袭来,使他无可躲闪,极其痛苦。但是他深知,作为一支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部队的指战员,他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战友们离不开他,乡亲们需要他。&挺住,意味着一切。&他突然想起了里尔克的这句诗,想起了葛振林爷爷,想起了夏明翰烈士,豪情和力量也随之油然而生。
看到宋文博痛苦的表情,战友们非常担心。&你到底行不行,不行别硬撑啊,这里我们可以应付,要不你赶紧回去休息!&中队指导员姚金明再一次对宋文博说。
&&& &没事没事,我能坚持。再说,这里的情况这么严重,我回去了也睡不着啊!&宋文博轻描淡写地回答。
上午9时40分,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罗博贤乘坐支队通讯指挥车赶到救援现场,一眼就看见了沉着镇定的宋文博,他正在一瘸一拐地指挥救援行动。罗博贤2007年初到邵阳市消防支队担任支队长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对官兵了解的增多,他越来越欣赏并喜欢上了宋文博这名基层干部。支队党委会研究宋文博的任用问题时,他曾这样评价他:&这是一名值得信赖,能放心使用的干部。&眼下,在宝湾村的救援现场,宋文博和洞口县消防大队的表现再一次验证了他的判断,这让他感到格外自豪和满意。罗博贤走下车,宋文博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还了礼后紧紧握住了宋文博的手。一个简单的握手动作,罗博贤立刻察觉到宋文博的极度疲惫。平时,宋文博在握手时都像老虎钳一样有力,而这次,他那只厚实的大手却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量,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个握手的动作而已。
&&& &文博,你到指挥车上去休息一下吧。&罗支队长心疼地说。
&&& &支队长,你放心,我能坚持得住。&
&&& 坚持就是胜利,这六个字最能见出一个人的责任心。罗博贤了解宋文博的性格,在这种场合下,他是不可能撇下工作去休息的,也就不再劝说了。罗博贤看着宋文博一瘸一拐地继续指挥救援,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为自己拥有这样的部下而感到骄傲,同时又感到心疼无比!
&&& 上午10点多时,在洪水中连续作战了近8个小时的消防官兵们全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他们饥肠辘辘,肚子也开始&咕咕&直叫。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几个村妇开始动手架锅给战士们煮饭煮菜。
&不要那么麻烦,如果方便的话,弄点方便面就可以了。&宋文博不想打扰村民,可看到官兵们疲乏困倦的身影,便没再推辞。旁边的村支书邓美娇连忙说道:&我家里有方便面。&便转身跑回家拿来了方便面。
&&& 就这样,官兵们围坐在一起,就着新烧的开水,简单的解决了迟到的早餐。他们用这种最快捷的方式节约着时间,补充着体力。在被洪水冲刷过的堤岸旁,早已经腹如雷鸣的宋文博端着手里热气腾腾的方便面,面露憨厚乐观的微笑,对战友们说:&讲句老实话,这辈子,我从没吃过比今天更好吃的方便面了!&战士们却想笑也笑不出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教导员这是在忍受着自身的病痛,强作欢颜,激励大家的士气。然而,宋文博的话意刚落,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顿简陋至极的&美餐&,中队指导员姚金明报告道:&教导员,很多村民返回房屋去拿东西去了,很危险的,万一出事了就不得了啊!&原来,因为洪水的冲击,很多房屋已经成了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虽然明知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但被洪魔摧毁家园的村民急着找回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急着挽回一部分财产损失,于是许多人不听劝阻,开始冒险进屋。
宋文博将饭碗一丢,强忍着左脚踝的剧痛,立即起身组织官兵对水淹过的房屋进行第二轮挨家挨户的搜寻。
&&& &大家挨家挨户地找,做好工作,讲清原因,确保群众全部撤离房屋,转移到安全地带!&宋文博斩钉截铁地说。
&&& 直到下午13时55分,宋文博带领消防官兵,终于将220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部疏散和转移到安全地带。
转移完被困人员之后,宋文博立即向赶来视察灾情的洞口县委书记黎仁寅汇报救援情况。他拖着受伤的左脚向黎书记所在的地方吃力地靠拢,河边的台阶仅有十几公分高,他试了好几次,却都没能跨上去。黎书记转过身来,看到这种情形后,赶忙上前扶住了他。
&&& &文博,救人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你要注意休息,人毕究是血肉之躯,不是铁打铜铸的啊!&黎书记关切地说。
&&& &我这点伤没关系,在这节骨眼上,一丁点马虎眼都打不得啊!&宋文博将救援情况简明扼要地作了汇报,然后转身又去指挥抗洪救灾。
&&& 此时此刻,宋文博已经带领官兵们在抗洪抢险战斗中连续奋战了将近12个小时。身体原本就极度虚弱的他,在过去这十多个小时里,一直和官兵们并肩奋战在一起,他眼中只有灾情,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病痛。
&&& 花园镇党委书记刘双全目睹这群不顾自身安危勇救群众的官兵,内心感动不已。他安排工作人员在镇政府食堂专门为消防官兵准备了两桌饭菜。当刘书记邀请宋文博和他的战友们去就餐时,却遭到了宋文博的拒绝。
&&& &宝湾村的受灾情况这么严重,你们忙都忙不过来,我们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宋文博坚持带领官兵们回到洞口县城才吃中饭。
&&& ●止痛针。你们不要杞人忧天
&&& 下午3点左右,宋文博带领官兵们拖着疲惫的躯体回到大队营区,还没有来得及作任何休整又接到县委办公室通知,要他在下午4点钟赶到县委参加抗洪抢险紧急会议。
&&& 也许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的宋文博已经比他心中时时牵挂、念兹在兹的那些受灾群众更需要医疗救治了,但是,当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
&&& 宋文博归队后,一直在家里对他牵肠挂肚的妻子曾志菊,便带着同样惦念着爸爸的女儿宋玥赶到大队找他,却没见着他的人影。
&&& &妈妈,你看,爸爸在那里。&正纳闷的时候,女儿宋玥瞅见宋文博正在大队门前的小诊所打针,便拉着妈妈的手一起跑了过去。
&&& 曾志菊看见憨厚的丈夫满脸疲惫,脸色苍白,浑身都是泥水和汗水,左腿肿得像个大棒棰,顿觉几许辛酸涌上心头,情不自禁眼眶就红了。
&&& &他打的是什么针?&曾志菊轻声地询问医生。
&&& 当医生告诉她他给宋文博打的是止痛针的时候,曾志菊的泪水终于像断串的珍珠掉落在衣襟上,她一把抓住丈夫,用哭腔恶狠狠地说:&你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打个点滴,这几天你一直都在头痛,现在又累成这副样子,你到底还拿不拿自己当人啊?&
&&& &是啊,连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整个人像纸片一样轻飘飘的,随时都要倒在地上的样子,还是去医院看看更保险些。&驾驶员喻林芳说。在场的其他人也都赞成曾志菊的主意,劝说宋文博去县人民医院检查身体。
&&& 宋文博心里清楚,救灾行动刚开个头,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他心里牵挂着那些村民,要知道,一夜之间,他们就痛失家园,至今仍然惊魂未定,如果不能尽快让他们的生活回归正常的秩序和平静,他们心头的创伤就将被撕裂得更大更深。因此灾区还离不开消防大队,而作为大队党委书记、教导员的他,又怎么离得开战场呢?更何况,他还要马上赶往县委参加救灾会议。曾志菊仍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劝说,宋文博赶紧安慰她:&好吧,好吧,等我开完会回来,第一件事就去打点滴,好不好?&
&&& 曾志菊坚持让医生给宋文博测量了血压,这时候,宋文博的血压已经升高到150毫米汞柱。宋文博看到这个数据,心里暗自一惊,但表情上毫无变化,他再次用憨厚的微笑安抚担心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匆匆忙忙打完止痛针,就站起身来拍了拍自己的左腿,故作轻松地说:&瞧,现在不疼了,可以走了,呵呵,没什么大不了的嘛,你们不要杞人忧天。&他又摸摸女儿的脑袋,和颜悦色地说:&你放心,等爸爸忙完救灾的事,就回家陪你做作业。&说完这句话,他深情地望了一眼妻子,就急匆匆地往外赶,连头都没有回一下。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自己不能回头,一回头看到的肯定是妻子婆娑的眼泪和女儿依依不舍的目光。
&&& 曾志菊心里清楚,在工作上宋文博决定的事她是无法劝阻的,然而,她还是希望能劝说丈夫休息一会儿,哪怕半小时,甚至10分钟!至少,她希望丈夫能当着她的面把降血压的药吃了,然而,等她回过神来时,丈夫只给她留下了一拐一拐远去的背影。尽管这么多年来,她早已习惯看着丈夫冲锋陷阵,但此时此刻,她的心还是感觉针扎般地疼痛。
&&& 在全县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上,县委县政府要求集中力量,加强对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排查,积极有效地应对可能到来的二次洪峰,做好房屋损毁群众和危险地段群众的疏散转移工作,着力解决灾民当前最紧要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力争把这场灾害的直接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 &消防大队一定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抗洪抢险紧急会议上,坐在县委书记黎仁寅左边的宋文博强忍着四肢百骸的伤痛当众表态,他的话虽简短,却掷地有声。
&&& 会后,已被止痛针暂时麻醉的宋文博没有再理会自己的伤病,只吃了几片降压药,便不顾天气炎热,又带领战友们一刻不停地赶往宝湾、龙头村,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奋战之中。他和大队官兵们一起,挨家挨户地帮助灾民们清理洪水带来的污泥、抢救粮食和财产、运送和分发干净的饮用水,帮助当地百姓维修他们受损的房屋。
&&& 抗洪抢险没休停,救灾和灾后重建连轴转,不知不觉三天三夜就过去了。在这漫长的七十多个小时里,令人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服的是,宋文博,这位满身伤痛的汉子,硬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对于事业矢志不渝的信念挺了下来。
&&& ●心有余悸。他是累坏了
&&& 当人们渐渐从灾难的恐惧中透过气来,缓过神来,洞口县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在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宋文博,这个在抗洪救灾中英勇顽强、生龙活虎的山东汉子,他年轻的生命已经悄悄进入了倒计时。
洞口县的灾情和洞口县消防大队在抗洪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组和湖南电视台分别派出记者前往洞口进行采访报道。第二天上午,当那些看惯风雨、久经沙场的记者齐集洞口县花园镇宝湾村时,他们仍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 整个村庄满目荒凉,把它称为废墟,似乎都不够准确。山洪比一般的洪水要来得快,破坏力也要强得许多,而且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夜晚,因此带给人们的也是噩梦般的记忆。洪水退去之后,村庄里乱糟糟的一片,倒塌的房屋瓦片散落一地,被洪水冲裂的口子怵目惊心,被连根拔起的大树偃旗息鼓地倒伏在路旁,再也看不出密叶繁枝绿油油的原貌&&实际情形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
记者们首先找到了宝湾村村支部书记邓美娇准备了解情况。没等记者提问,邓美娇就向记者夸赞道:&讲句良心话,幸亏消防队及时赶到,搭帮宋文博教导员舍生忘死的救助,我们好多人才保住了性命,你们应该好好地去采访采访消防队和宋教导员。&
&&& 很显然,村支部书记对几个小时前肆虐的洪水还心有余悸,同时,消防官兵们的勇敢顽强也还历历在目。记者们都是从大城市远道而来,他们看到的只是事后的现场,他们恐怕永远也无法想像,在那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一座村庄和它的人们,一群消防官兵和他们的教导员,曾经经历的与洪魔的殊死搏斗是多么的惊心动魄。
这是记者们第一次听到宋文博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典型人物,乍一听来,或许有些司空见惯的味道。然而,在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中,宋文博的名字竟如约定好一般,一次又一次地被当地村民们脱口而出&&村民们由衷地感念宋文博教导员带领的抗洪抢险突击队的救命之恩。记者们对宋文博这个名字不得不开始刮目相看了,对这三个字的份量也不得不重新掂量,采访宋文博的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在村委会主任曾德顺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当时正带领官兵们为村民清理淤泥的宋文博教导员。
&&& 记者们见到的宋文博,拖着受伤的左腿,仍在一跛一跛地铲着淤泥,挥汗如雨的样子。这个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宋胖子&的男人,外表憨厚实在,看起来并不像一位典型的英雄人物。宋文博带着淳朴的微笑,抬起头来大大方方地跟记者打招呼。
&&& 当时,记者们或许没有留意到,经过夜以继日的高强度工作,这个年仅37岁的汉子正努力掩饰着身心的疲惫,应对着各项工作。这一场硬战到底扛得有多么辛苦,记者是无法想像的,只有这个坚强的男人自己心里才真正清楚。
&&&&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觉得这个人特别有军人风范。经过一两天的接触,觉得他特别实在,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在此之前,我曾采访过部队里的很多干部,形形色色,各种级别都有,唯独他给我的印象最为独特。他的腿脚受伤了,一跛一跛的,走起路来非常吃力,但是他仍然配合我们的采访。&这是宋文博留给中央电视台《聚集三农》记者李欣最初的印象。
&&& 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平日里风风火火的宋文博却连连摆手,一脸的羞涩:&群众受了灾,最辛苦,你们多采访他们。&
&&& 日。下午。宋文博正在办公室向湖南经视《火线追踪》栏目的记者们介绍灾情和消防官兵抗洪救灾的经过时,突然警铃大作。铃声就是命令,宋文博立刻起身,急匆匆地说道:&对不起,我失陪一下。&话音未落,他已经箭一般地冲了出去。敏感的记者们也扛起摄像机迅速跟了出去。
&&& 原来,该县城关中学有一名青年在翻越铁门时,一不小心左脚板被铁门上的钢刺穿过,动弹不得,鲜血直流,情况危急。
&&& 出发前,洞口县消防大队大队长曾朝晖劝他说:&你在花园镇累了几天了,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歇息,这回就别去了,我带人去就行了。&
&&& &我没事,情况紧急,我们一起去吧。&
&&& 他们抵达现场后,只见这名青年的左脚板被锋利的钢刺穿过十多厘米,好心的居民拿来简易楼梯将伤者架住,避免身体倒挂,伤者痛得全身汗流浃背,呻吟不止,动弹不得,血流了一地。毫无疑问,多延误一分钟受伤的青年就会多一分生命危险。
&&& &救人要紧!&为防止在救援过程中伤者再次受到伤害,宋文博安排两名战士用身体将伤者支撑起来,做好安全保护,其他战士小心翼翼地用切割机将夹住脚板的两根铁管剪断,并用绝缘液压剪将穿过脚板的钢刺剪除。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紧张施救,受伤青年被成功救出,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此时,宋文博全身上下也已经被汗水渗透了。
&&& &接到报警,宋教导员就随队出发。他心思很细,指挥救援时,特别沉着冷静,始终用鼓励的话语帮助被救人员缓解紧张的情绪,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消防,而且非常有爱心。&湖南经视记者曾斌很幸运地拍摄到了这次救援行动的全过程。
&&& 成功救援返回部队后,记者们沉浸在喜悦之中,并未察觉到宋文博的身体已经出现异样,他们仍要求宋文博继续接受采访。宋文博疲惫已极,这时候的他多么渴望可以自由自在毫无牵挂地躺下来安静地休息片刻啊,然而,记者们的热情让他无法推却,更何况,配合媒体搞好宣传报道工作也是抗洪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他强行振作精神,继续给大家介绍情况。
&&& 接下来没过多久,记者们就发现,由于体能严重透支,宋文博的脸色慢慢变得苍白如纸,全身开始不停地颤抖。
&&& &宋教,我们换个时间再做采访吧,你累了,先去休息一下。&记者们见此情景,主动提出中断采访。
值班战士高亮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教导员多么需要躺下睡一觉,他听到记者们说出这句体贴的话,就赶紧过来搀扶教导员回宿舍。宋文博露出一脸的歉意,起身离开。临走时,他还一再交代高亮,一有情况就要立刻向他报告,不管他是不是在熟睡。直到这时,记者们才知道,这个一脸憨厚的汉子已经有三天三夜没有好好休息了。
&&& 战友们善意地以为,他们的教导员还会像先前无数次经历过的那样,只须经过短暂的休整,又会生龙活虎、豪情万丈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然而,苍天无情,这一次带给他们的居然是无法接受的噩耗。
&&& 由于三日三夜超负荷的工作,宋文博的血压不断升高,6月12日晚上,宋文博感觉到头痛欲裂,几乎是在失眠中度过的。13日早晨,宋文博在妻子曾志菊的帮助下仍然坚持按时起床,准备开展新的一天的工作。
&&& &文博,要不你再多睡一会儿,晚点起来吧。&曾志菊心疼地劝说道。
&&& &不行,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宋文博的语气不容置疑。曾志菊只好依着他。
&&& 7时50分,起床后的宋文博在营区检查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
&&& &大队长,教导员昏倒了!&操坪上的战士看到教导员昏倒后迅速向大队长报告。
&&& &喻林芳,赶快开车送教导员去医院!&大队长曾朝晖急忙叫上曾志菊一起,迅速将宋文博送往洞口县人民医院。
&&& &老公,老公,你这是怎么了啊?你别吓我啊!&途中,曾志菊流着眼泪焦急地呼唤着宋文博。宋文博看见泪流满面的妻子,吃力地张开嘴似乎要说什么,然而,终究没有说出一个字来。曾志菊看见两行热泪从老公的眼角滑落&&
&&& 由于过度劳累引发脑溢血,第二天凌晨4时30分,经医院抢救无效,宋文博在妻子和女儿悲怆的哭喊声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着的亲人、战友和洞口人民。病房里,走廊中,闻听宋文博病危消息前来探望的近百名亲人、战友和老百姓扭过头去,不忍看到这悲伤的一幕,而自己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往下流&&
&&& 一切恍如昨日,谁能料想到,铁人宋文博就这样猝然陨逝了。仅仅几天之前,这个钢打铁铸的汉子还在向妻子夸口,说吊点滴实在是浪费时间,一针止痛针打下去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不幸的是,这支止痛针,一方面确实缓解了他身体的疼痛,让他撑过了抗洪救灾最火热的几十个小时,另一方面却也致使这位坚强的汉子忽视了自己病情的严重性,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 性格即命运,职责大如天,宋文博的心中只有灾情和群众。他怎会不知道自己并非钢浇铁铸?!但是,身为军人,他已经不仅仅属于自己,不仅仅属于家人。苍天有泪,英雄无悔,熟悉宋文博的人知道,即使再给他一次宝贵的生命,只要人民迫切需要,他仍会义无反顾地做出同样的抉择!
&&& 几个小时后,记者们听说宋文博已住进医院,便买了鲜花前去探望,这才得知这个令人痛心不已的噩耗:宋文博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大家全都懵了,无法接受这个冷酷的现实,央视女记者李欣顿时泪流满面,她说:&一天前,我看见他还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人,一天后,他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他确确实实是个好干部,好战士!&
&&& &他是累坏了,&中队指导员姚金明流着眼泪这样说道,&如果不是这样子没日没夜地干,决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 &6月9日,教导员就是坐这辆车去参加抗洪战斗的。6月13日,我们也是用这辆车把他送到医院的。&驾驶员喻林芳强忍着眼泪回忆道。当天,喻林芳抱着已经说不出话的宋文博,宋文博左手紧紧地抓住他,嘴角不停地颤动着,艰难地举起右手向他轻轻挥动。
&&& 这轻轻的挥手竟成了生死诀别,成了宋文博告别他最挚爱的岗位和亲爱的战友们的最后姿势,定格在大家的记忆深处,无法磨灭!
&&& &我太不应该了,在那种时候还让宋教为我和班上的战士分心。&二班班长严良宗红着眼圈自责道。原来,在&6&9&抗洪抢险过程中,连续的高强度作战让严良宗和班上个别战士产生了厌烦心理。宋文博发现苗头后,立刻对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心理疏导。&那是6月11号的晚上,宋教专门抽出时间到班上来跟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情况,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才离开。&
教导员不幸去世后,大队每名官兵都无法掩饰住内心的沉痛和悲伤。
&&& 这之后,人们才留意到,在这场暴雨中,消防大队的营区同样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大队食堂后院地基下沉,食堂外的围墙全部倒塌。
&&& 6月9日至12日那几天,虽然连日来过度的辛苦让大队官兵们无比疲惫,然而,为了保障战士们在灾后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宋文博还是连夜写出了一份请求县政府解决大队维修经费等相关事宜的报告,并挤出时间专门向洞口县分管消防工作的副县长吴中华汇报了大队营房受损的情况,同时,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宋文博仍然战胜劳累,带领官兵们清理倒塌的砖块,修理围墙。即使在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宋文博也仍然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兄弟们。
&&& 更令人意外的是,宋文博过世后,人们才发现,当时他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只是,在人民最需要他冲锋陷阵的时候,身为大队教导员的他,无暇去顾及自己的身体而已。
余江河是宋文博高中时关系最好的同学,相同的身高,相同的体重,相同的性格和爱好,使得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高中毕业后,宋文博入伍当了兵,而余江河则回到了老家江西萍乡。尽管相距甚远,但他们的联系却从未中断过。
&&& 日,余江河从网上得知邵阳洞口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他不用猜也知道宋文博一定会亲临前线,指挥抢险救援。于是,余江河身在江西萍乡,心系湖南洞口,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宋文博,询问灾情,并叮嘱他注意保重身体。
&&& &你现在还好吧?身体怎么样?&电话里,余江河关切地询问宋文博。
&&& &我一直都在抗洪一线,身体很不舒服,但是我会坚持下去,把抗洪抢险的工作做好。& 在电话中,宋文博如实地告诉好友余江河。
&&& 6月12日,宋文博在抢险救援的间隙一反寻常,主动打电话给余江河,这使后者颇感意外。
&&& &这几天,我身体很不舒服,脚痛、头疼,浑身难受,想跟你打听一个同学的联系方式,就是在长沙湘雅医院工作的王霞。等抗洪结束,我想去那里做一次体检。&电话里,宋文博对老同学说。
&&& 从宋文博的话语里,余江河已经感觉到宋文博一定是身体吃不消了,扛不住了。因为他知道,以宋文博要强的个性,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轻易说要去省城体检的。
&&& &你赶紧去做体检,不要再上一线了,把任务交给大队其他领导!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啊!&余江河在电话里焦急不安地叮嘱道。
&& &&好!好!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完以后,我就去做体验&&&宋文博连连回答说。
&&& 可惜,这样的机会永远没有等来。
&&& 位于洞口县花古乡的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是宋文博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从1996年军校毕业至牺牲时止,期间2001年至2005年调往武冈市公安消防大队任职外,他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九年。在这九年里,在他的积极参与和带领下,洞口县消防大队的营房建设、装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九年里,宋文博一家四口住的40多平米的家却一直保持着原样,唯一的变化就是在一天天不断长大的孩子!
&&& 宋文博带领战士刚刚修好的围墙,水泥还没干透,而他却一瞑而不复视了,留下了一件满是泥浆的指挥服和一帮深爱他的战友。他带领战士们搭建的凉棚,在往后的夏天里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了。
大队的荣誉室里,还挂着在宋文博带领下连年赢得的全省先进单位的奖状、锦旗,用最形象的方式默默讲述着这支队伍曾经创下过的辉煌。然而,战士们心中的灵魂人物,那个和蔼、乐观、幽默、亲和之中却又不失威严的教导员,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 7月20日,在邵阳市消防支队举行的打造消防铁军练兵竞赛中,当中队战士胡鹏获得第二名好成绩的时候,这个三尺男儿却嚎啕痛哭:&教导员,我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可是现在,我到哪里去找大哥你啊?&
&&& 英雄伟岸如山,在天地之间永远屹立不倒,给需要依靠的人以最坚实的呵护;英雄润泽如水,涓涓细流滋养美好的心灵。
&&& 如今,在大队营院内,五辆红色的消防车整齐有序,银色的水枪枕戈待旦;高耸的训练塔里,官兵们训练时发出的呐喊声久久回荡;仅仅40多平米的宿舍宁静简朴,宋文博和妻子的结婚照仍然挂在墙上,鲜亮美丽。对宋文博来说,他这辈子拥有的所有财富,全都在这里了。
&&& 只是,从今以后,他再也无法照顾他深爱的亲人和战友兄弟们了。
&&& ●请功书。雪峰垂泪
&&& &哥终归希望你比我强,因为我太容易知足了,会没太大出息的,只望你能出类拔萃。&
&&& 14年前,当时正在昆明消防指挥学校读书的宋文博在给弟弟宋继志的信中,曾经这样写道。然而如今,这个曾经说着自己太容易知足,不会有太大出息的人,却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这方土地上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 公元日,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营院里百米长廊摆满了花圈、挂满了挽联,前来悼念英雄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神色肃穆,心情哀戚。有乘车来的,有走路来的,长长的队列里,人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临时搭建的灵堂前向宋文博作虔诚的诀别。泪水湿润了人们的脸庞,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裳&&
&&& 此情此景是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粟平终生难忘的一幕。
&&& 宋文博牺牲的噩耗传到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时,总队长岳喜强大校正在长沙黄花机场候机,准备赴京参加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廉政建设会议。闻讯后,他立即在机场休息室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宋文博牺牲后的有关事宜进行了研究部署。粟平接到总队首长指示,带领政治部有关人员火速赶赴洞口县消防大队,负责料理宋文博的后事,整理他的事迹。
&&& 第二天的追悼会上,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来到了追悼会现场。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村民们自发带起了孝帽,在宋文博的遗像前,他们忍不住心头的悲伤,失声痛哭。告别英雄遗体时,有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用手怔怔地抚摸着冰凉的棺体,久久不愿离开,他们不能理解并无法接受,这样的好人怎么会就这样走了呢?!
&&& &他是个大好人,老天为什么不长眼?他就像雷锋一样,为咱们孤寡老人做了不少好事。&已经是75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周顺莲抽泣着说。多年来,是宋文博一直像儿子一样照顾着她的生活,张罗着她的起居。
&&& 四天前被宋文博从洪水中救出的刘谋华夫妇和李南平老人来到了追悼会现场。刘谋华年近古稀,老泪纵横,颤巍巍地趴在棺材前,不停地念叨着救命恩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用布满皱折的干瘦的手,抚摸着宋文博的灵柩。他的老伴钟翠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悲痛地说:&孩子啊,你把我们老俩口救了,可你自己这么年轻,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这把老骨头,宁愿替你去死啊!&李南平把两个孙子也带来了,心情如灌了铅一般沉重。李南平久久凝视宋文博的遗像,不敢也不愿相信恩人已经长逝,身子颓然歪倒在墙边,喃喃地诉说:&宋教导员,我和孙娃娃来送你了,要不是你把我们背出来,我和孙娃早就被洪水冲走了,你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呐,你怎么可以就这么走了呢!&&
&&& 一个名叫向江湜的个体老板在英雄的灵前泪流满面长跪不起。1999年的5月7日,是宋文博从大火中救出了他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女儿。母亲和女儿住院期间,宋文博还多次到医院来看望,并鼓励他的女儿:&大难不死,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如今,他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人却已经变成了灵柩前那一张素白的照片&&
&&& 曾志菊的眼睛已经又红又肿,喉咙也已经完全嘶哑。她呆呆地站在丈夫的遗像前,身体轻飘飘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丈夫撒手人寰舍她而去的那一刻,她只感觉到天空塌了下来,身子一软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她曾经说过,爱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现在爱人不在了,她不知道自己的家已在何方。
&&& 宋玥哭成了一个泪人儿,稚气的脸上满是悲伤和迷惘:昨天,她独自一个人去参加钢琴比赛,回来后再见到爸爸已是在医院,爸爸什么话也没说就丢下她走了。&爸爸老是说有时间就陪我去弹一次琴,但我学琴两年了,他没陪过我一次,他总是忙&&我好希望爸爸能像其他同学的爸爸一样也能带我去公园玩&&&十岁的女孩,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像小公主一样快乐地成长。可如今,小小的宋玥却再也见不到那个曾给自己带来无限骄傲的爸爸了。创巨则痛深,这个孩子刚刚开始懂事,她稚嫩的心灵如何承担得起过早失怙的悲伤?
&&& 宋爸爸怔怔地站在文博遗像面前,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努力克制着颤抖的身体。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痛何痛哉!&如果知道他这样早就走了,大年三十,我们十几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团聚,我一定不会让他睡在地上。&老人想起了2009年的春节,他和妻子陪着宋文博的奶奶从衡阳赶来洞口,全家过了十几年来的第一个团圆年,由于房间狭窄,文博又不愿意到宾馆去开房间,便和妻子在客厅打地铺睡了40多天!
&&& 宋文博的点点滴滴在老人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一一晃过,那些曾经令他感到无比骄傲的往事如今却成了他心中的剧痛深悲。&大爷,您想哭就哭出来吧。&站在老人身边的人含泪安慰他,但老人仍然极力克制着。从得悉儿子去世的那一刻开始,老人就努力强抑着悲痛,不让自己的精神崩溃。然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面对满屋的花圈和儿子的灵枢,残酷的事实令这位慈爱的父亲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 岳母廖俊琼也一直在哀哀啜泣:&我命苦,儿子死得早,文博说他就是我的亲儿子,只要有他吃的,就不会让我饿着,我左耳后面长了个瘤子,他说下个月休假就带我到长沙的大医院去治疗,可是现在&&&
&&& 追悼会上,原洞口县旅游协会会长匡庆平带来了洞口县六家宾馆联署的&请功书&,上面鲜红地写着:宋文博同志给洞口宾馆旅游产业消防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求上级追认宋文博同志为革命烈士!匡庆平含着泪,将它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亲手递交到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首长手中。宋文博不求回报、清正廉洁、尽职尽责的高大形象和人格魅力,永远留在了匡庆平这些老总们的心里。
&&& &洞口人们不会忘记他,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洞口人民。&洞口县私企老板梁恩涵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字一顿地说。
&&& &宋教导员是个好干部,很替百姓着想。以后,每年清明,我都会去给他点炷香。&洞口县女企业家王海燕对宋文博的钦佩发自心底。
&&& &宋教导员是为了保护我们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劳累过度牺牲的,我们全村人都将世代铭记和怀念他!&花园镇宝湾村村委会主任曾德顺和村支部书记邓美姣早已泣不成声。
&&& 几天前,在抗洪第一线,县长肖拥军还和宋文博并肩指挥战斗,此时此刻,他代表县委县政府致悼词,情不自禁几度哽咽。
&&&& &雪峰碧水清澈溪流埋忠骨,以民为本抗击山洪献英魂。&一位老人含泪举起自己书写的条幅,表达着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是正在外地出差的洞口县金龙液化气站负责人刘爱媛专门委托家人送来的花圈。
&&&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宋文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勇气概和英雄事迹,犹如一首催人奋进的史诗,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
&&& 7月4日上午7时,苍天垂泪,淫雨霏霏,宋文博的骨灰在四辆警车的护送下,从邵阳洞口前往英雄故里衡阳安放。出发之时,到处都是送别英雄的群众,致使警车不得不放慢速度,缓缓前行。人们紧跟在灵车后,一路为他们的英雄抛洒热泪。
&&& 哀乐揪心,仿佛诉说着英雄的生平点滴;松柏苍翠,阳光也向英雄致以敬意。在衡阳烈士陵园里,消防战士们身着庄重的礼服,胸戴含悲的白花,夹道排成两列横队,等候着英灵的到来。
三个小时后,衡阳烈士陵园在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中迎来了人们敬仰的英雄。
还不满11岁的宋玥泪流满面,手捧父亲的遗像,和身旁泣不成声的母亲曾志菊一起,抱着用鲜红党旗包裹的骨灰盒,在旁人的搀扶之下,缓步走进陵园。
&&& 陪同英雄家属的,还有邵阳市消防支队支队长罗博贤等12名官兵。他们曾陪伴着宋文博战斗在抗洪第一线。此时此刻,面对亲密战友已经永逝不回的事实,罗博贤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并从脸庞滑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他恨自己,恨自己当天没有坚持劝说,让宋文博回家休息,恨自己没有以支队长的身份命令宋文博到医院去检查身体!
&&& 无助和痛苦一下子涌上了洞口县消防大队官兵们的心中。他们知道,这个无微不至照顾他们的教导员,这个什么都替别人着想的大哥,已经再也不会回来照顾他们了。
短暂的仪式过后,送别的家属、亲朋、战友一一来到墓冢前三鞠躬,他们努力抑制着自己的悲情,向英雄作最后的道别。
&&& 宋文博牺牲后,在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大楼前的宣传橱窗里,战士们满怀深情写下了怀念教导员的文字:
&&& &雪峰垂泪,
&&& 湘水呜咽!
&&& 你用壮丽宝贵的生命,
&&& 实现了&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誓言;
&&& 你用舍生忘死的精神,
&&& 证明了&忠诚可靠&深深铭刻在心田&&&
&&& &他很平凡,却又蕴含着他特有的朴素宁静。工作的艰辛没有使他迷失在都市的喧嚣中,他没有像河底的鹅卵石被渐渐磨平棱角,他固守心灵的家园,努力学习和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八荣八耻&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 青山有幸埋忠骨,但宋文博的亲人永远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或许,宋文博不曾亏欠崇敬他的战友,不曾亏欠信赖他的群众,更不曾亏欠对他满怀期待的组织,可为了他热爱的消防事业,宋文博却永永远远地亏欠着深爱他的家人和孩子。
&&& 是真英雄必具大爱深情,但在忠和孝、国与家难以两全的选择题中,宋文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如今,当你从洞口县消防大队营区的花园和菜地旁经过,你会看见,花园和菜地里开满了白的、黄的、红的小花,仿佛是在送别曾悉心栽培过它们的已经远行的亲人。
&&& ●缅怀。越了解他,你就越崇敬他
&&& 宋文博牺牲后,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三湘四水,跨过长江、黄河,传到首都北京,传到中南海,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 公安部给宋文博同志追记一等功,湖南省人民政府追授其为&湖南省抗洪模范&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其&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同时,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中共湖南邵阳市委、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安部消防局党委,公安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宋文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全国各界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和学习他的英雄事迹:
&&& 6月15日,湖南省洞口县近千名干部群众和消防官兵、公安干警,赶到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挥泪送别宋文博同志。
&&& 7月24日至25日,由怀化市、邵阳市区、邵东县、邵阳县、隆回县等县市的12名网民代表组成网民&采访团&,前往洞口县对宋文博事迹进行了调查&采访&。&走了一天,看了一天,也感受了一天。也许,对于我们的英雄来说,今天的关注,太陌生了;今天的走近,太遥远了。英雄的精神永远是心中不死的灵魂,不倒的丰碑。&&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洗礼,你在硝烟弥漫的火场挥汗如雨;百年不遇的洪水里,你连续奋战,坚持不倒,无数百姓的生命得到解救的时刻,你却倒下了。&&&这是参与采访的网民在网上留下的一段段真挚的文字。网民&阿里路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采访&,我对宋文博的印象,从模糊到清晰,从不可接近到感觉亲近。越走近他,你就越了解他,越了解他,你就越崇敬他。&&采访团&最后集体形成的文章《感动!追寻抗洪英雄宋文博同志的足迹》在论坛发表后,立刻引来跟帖无数。一名网友在跟贴中这样写道:&宋文博在短暂的37年生命中,为邵阳的父老乡亲默默奉献了13年,在生命最后时刻光芒闪耀,犹如一颗最闪亮的流星划过。&自称是宋文博朋友的网民&武小郎卖烧饼&回帖道:&很认真地看了帖子,帖子里说的都属实。宋教导员的房子只有40几平方米,他的老婆十年前就下岗了,一直没有安排工作。他一家三口还有岳母等一大家子居住在一起,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网民&神菲&说:&为人民服务不是简单的承诺和作秀,而是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英雄一路走好!天堂好运!&
&&& 8月21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的委托,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李江同志亲切看望慰问了宋文博同志的家属,并指出:&宋文博同志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一定要安排好家属的生活,解决好家属的实际困难。要高质量地组织好英模报告会,不仅要把宋文博同志的抗洪抢险的先进事迹挖掘出来,更要把英雄平时在部队管理和消防监督执法实践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把宋文博同志对战友、对群众、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和为民执法、艰苦奋斗、团结共事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把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具有立体感和新时代特色的抗洪英雄展现给广大群众,鼓舞广大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官兵斗志,进一步树立公安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全省公安民警和现役官兵都要认真学习宋文博同志的先进事迹,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 9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宋文博同志&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亲切会见宋文博同志亲属及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宋文博同志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向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表示崇高敬意。周永康指出,宋文博同志在19年消防军旅生涯中,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诤诤誓言。他始终忠诚党的事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面对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哪里最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先后参加500多次灭火抢险救援战斗,先后抢救遇险群众18人;他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忠实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及时检查整治火灾隐患,面对各种诱惑和人情干扰坚持原则,面对群众的困难和求助有求必应,树立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他始终关心同志、爱护战友,在工作上坚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生活上总是慷慨相助、无私奉献,带出了一支&下得火海、上得刀山&的消防劲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他是一名勇于&赴汤蹈火&的英雄!全国政法战线特别是公安消防战线,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开展向宋文博同志学习的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开拓创新,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政法公安队伍。
&&& 10月27日至11月1日,由中宣部、公安部组织的17家中央新闻媒体及湖南省主要媒体组成新闻采访团奔赴长沙、邵阳、衡阳、湘潭等地对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采访过程中,一路上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各媒体记者们无不深切感受到,宋文博于平凡中蕴含着伟大,于朴实中体现着崇高,先进事迹真实感人,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不愧为时代的楷模。采访结束后,每一位记者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认真制片、精心写作,从11月5日开始,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大篇幅、长时段、全方位地推出了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的集中报道,在全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11月5日,由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湖南邵阳市委共同承办的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湖南省军区礼堂隆重举行。次日,以宋文博先进事迹为题材的话剧《宋文博》在邵阳市委礼堂举行了隆重的首演式。该剧生动刻画了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光辉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 11月13日,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迅速掀起新一轮学习宣传热潮,让崇尚英雄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推进科学跨越、富民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 12月7日,由中宣部、公安部、中共湖南省委联合组织的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开始在全国作巡回报告。
&&& 此外,从媒体得知宋文博同志的英勇事迹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感召。远在北京、江西、广东、江苏的退伍战友们,纷纷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慰问他的家人,红网论坛、华声在线、天涯杂谈等网站为他专门建立了网上纪念馆。
&&& &当兵当如宋文博,铸就军魂;做人亦如宋文博,万古流芳&。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第二章 &英雄少年
优秀是一种本质,生命是一个过程。 &&宋文博
&&& ●衡阳军分区。我当然也要当解放军
&&& 日,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宋胜利和他的妻子喜笑颜开,他们俩的爱情结晶呱呱坠地。
&&& 孩子叫&继革&,名字是爷爷取的,寓意为&继承革命&。几年后宋文博上小学时,由于&继革&与&及格&谐音,宋胜利心想,读书娃哪能只满足于及格呢?于是便将儿子的名字改为&文博&,寄予着他和妻子的美好愿望&&希望他将来能够&文质彬彬,博学多才&。
&&& 宋文博出生于军人世家,天生具备英雄的血脉,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他的父亲宋胜利曾在青岛当兵,1972年转业回衡阳,伯伯是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爷爷宋宗禄十五岁参加革命,身经百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朝鲜停战回国后,在党的号召和安排下,南下来到湖南衡阳,后来还担任了衡阳军分区参谋长要职。
&&& 宋文博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当时,父亲宋胜利和母亲李文华都是衡阳二七二厂的职工,两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加班,哪有时间带孩子啊。宋文博就顺理成章到了爷爷奶奶家。
&&& 宋文博的爷爷宋宗禄出生于山东美丽的滨海城市&&威海,海洋赋予了这位老一辈革命军人广阔的胸怀,而毕生的革命历程更形成了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英雄性格。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军人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养成了军装要穿得笔挺,腰背要挺得笔直,走路要昂首阔步的习惯,在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像个军人。这种良好的习惯耳濡目染着小文博,同时,爷爷亲身经历过的无数战斗故事更成为了小文博儿时的精神食粮,像牛奶一样营养着小文博。
&&& 宋文博的爷爷奶奶住在衡阳军分区的大院里,军人自然是这个大院里最醒目的风景线。环境的潜移默化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小文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然而然从小养成了军人的作风,拥有了军人的品性。
&&& 跟所有孩子一样,宋文博也会常常想念爸爸妈妈,甚至吵着要去找妈妈。每当抑制不住自己的想念时,胖胖的宋文博就会蹭到爷爷身边,显出一副可怜又可爱的表情,调皮地问道:&爷爷,我妈妈什么时候来看我?她上次说买玩具给我的。&这时候爷爷就会抱起一天比一天重的孙子,指着墙壁上的日历说:&妈妈在上班哦,你看,今天是星期三,妈妈星期五上完班就来看你啦。太阳出来,落下去,出来,落下去,然后妈妈就来了,知道么?&
&&& 类似的对白听过很多遍,然而小文博还是会不断地缠着爷爷问,而爷爷总是变换着法子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爸爸妈妈很快就会来看他的。
&&& 宋文博从小就和爷爷特别亲密,尤其喜欢缠着爷爷讲那些战争年代的故事。孙子喜欢听故事,爷爷也愿意将脑海里的革命故事兜出来晒太阳,翻来覆去,不厌其烦。爷爷坚信一点:凡是能够读懂军人的勇敢和坚强,能够理解战争的残酷与煎熬的孩子,是肯定不会变坏的。
&&& 那些故事全都发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如奶奶缝补的衣裳,上面细细密密的针脚,似乎是在静静地见证着老一辈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珍视。从爷爷口中,宋文博熟悉了许许多多抗战英雄的名字和他们不屈不挠、英勇善战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了老人用来教育孙子的最佳教材,既培养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也培树了他不惧艰难、英勇顽强的性格。
&&& 宋文博生在军营,长在军营,身为军人世家的一员,他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既得到了爷爷的言传,又得到了爷爷的身教,严格之中有温暖,快乐之中有严肃。每次爷爷带着小文博在营区散步的时候,经常会指着正在训练的战士对他说:&文博,你看,走起路来就要像这些哥哥们一样,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姿。&
&&& 奶奶对孙子的疼爱自然也不会亚于爷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给他留着。奶奶经常抱着小文博,对他说:&我们家文博长大以后也当解放军,那该多神气多厉害呀!这样,我们家就是三代军人咯!&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时,宋文博就会产生幻觉,自己已经是一名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了,迈着威武的步子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 奶奶看着小文博一副心醉神迷的样子,就知道这孩子也和大多数军营的孩子一样做着军人梦,幻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奶奶就笑嘻嘻地说:&小小士兵,给奶奶敬个礼看!&
&&& 小文博跳起来,&啪&地敬了一个礼,姿势有点东倒西歪,他想认真做好却力不从心,难免显得有点滑稽的样子,将奶奶逗得哈哈大笑。
&&& 这时候,爷爷就会走过来,一遍又一遍地为小文博纠正敬礼的姿势。小文博也特别上劲上心,按照爷爷的要求反反复复地练习,手酸了,腰痛了,也全然不管,直到动作完全标准漂亮为止。这时候爷爷就会赞许地竖起大拇指说:&不错不错,咱们军人世家后继有人!&
&&& 每当一个人玩耍的时候,小文博总喜欢用沙子堆起一个又一个防御工事,然后用小木块当小战士,围着建好的工事模拟和敌人搏斗的场景。玩累了,他就跑去拉着爷爷奶奶,绘声绘色地跟他们讲自己刚刚经历过的&战争故事&。而当他在大院里和伙伴们成群结队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就会常常争着要当解放军。他小小年纪,胸脯拍得山响,振振有词地说:&我爷爷是解放军,我爸爸是解放军,我当然也要当解放军!&然后,他捡起树枝当武器,用大大小小的石块砌成堡垒。在那些游戏里,宋文博扮演的解放军总是能够在最后关头打败贸然来犯的敌人,赢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 那时候,爷爷家中经常会有军分区的战友们来串门,老人们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自然又是当年的峥嵘往事。爷爷们讲起话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有时神采奕奕,有时黯然神伤。一个个茶杯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热气腾腾的,像那些炮火连天的岁月和出生入死的传奇,弥久愈香。每当这时候,小文博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一边听故事,一边将自己臆想为故事中的某个英雄人物,在敌占区神出鬼没,狠狠地打击那些气焰嚣张的日寇。
&&& 尤其让小文博感到幸运的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葛振林老人就跟爷爷住在同一栋宿舍楼里。宋葛两家的关系亲密无间,葛振林爷爷经常来宋家玩。小文博刚懂事时,爷爷竖起大拇指第一次给他介绍葛爷爷说:&文博啊,这是葛爷爷,你不是最崇拜抗日英雄吗?葛爷爷可是威名远扬的大英雄哦!他的战斗故事全中国人民都知道,还写进了小学教材呢。&此前,宋文博已零零星星地听过一些葛振林爷爷的抗日故事,但没想到这个大英雄居然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还是爷爷的好朋友。
&&& 朴实的葛振林爷爷并不喜欢别人动不动就说到他的英雄事迹,尤其避讳别人介绍他时称赞他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每次别人这样介绍,葛振林总会当即反驳:&当兵打仗再正常不过了,那样的情况下,换上谁都会跳下去的,难道你愿意做日本鬼子的俘虏不成?!那些为保卫祖国而战死的无名战士,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正因为如此,甚至连葛振林的几个儿子在小时候都不清楚父亲的光辉历史,直到他们上小学后,读到《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听老师眉飞色舞地介绍说&葛振林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他的儿子就在我们班上&时才恍然大悟:他们的父亲就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 葛振林爷爷起身离开后,小文博继续缠着爷爷,让他给自己讲《狼牙山五壮士》。
&&& 爷爷讲故事的时候,宋文博安静得就像午夜的一颗露珠。在中国,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那是1941年的9月25日,为了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葛振林和他的四位战友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他们又把敌人引向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但是由于势单力薄,战士们最终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眼看着日军逼近了,怎么办?听到这里,小文博特别紧张和害怕,小手握成了拳头,紧紧地攥着,手心都出汗了。爷爷问他:&文博啊,当时日本鬼子非常嚣张,我们的战士经常会碰到寡不敌众的情况,如果你是战士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办?&小文博很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支支唔唔地说:&我&&我&&我不知道。&爷爷拉着他的手,语气坚定地说:&咱们共产党的军队就是以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著称的,为了保卫生养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只有两个字:拼了!绝不能做贪生怕死的胆小鬼,让日本鬼子轻看了我们中国军人!&爷爷告诉文博,葛振林爷爷他们五个战士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毅然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宁死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后来还有记载说,当上百名鬼子冲上悬崖顶,却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竟然只有五个人时,这些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自发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他们跳崖的地方,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万幸的是,葛振林爷爷和战友宋学义被悬崖峭壁上伸出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另外三名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壮烈牺牲。
&&& 爷爷告诉文博,从那以后,葛爷爷总是说,&我要为那些英年早逝的战友们多活几年,最好是能够看到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的那一天。&那个壮烈故事发生后的许多个日日夜夜,葛振林爷爷对那天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常常痛苦地追问自己:&为什么活下来的是我?&这是在那个年代许多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员和战士,因为对战争残酷的切身体验和对战友的刻骨怀念而发自肺腑的困惑和痛苦追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敌当前的时候,保家卫国甚至英勇牺牲,永远都是军人的天职。如果没有像葛振林爷爷这样誓死保卫祖国坚决不做亡国奴的坚强战士浴血沙场,勇于牺牲,国家主权岂能屹然完整?民族尊严岂能岿然傲立?
&&& 那一刻,文博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清澈的眼睛里漾满感动的泪水。从那以后,小文博过家家的游戏里便增加了一个悲壮的情节&&当鬼子逼近的时候,一定要坚强勇敢,宁死不屈。
几天后,小文博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找葛振林爷爷去印证《狼牙山五壮士》这个传奇故事。让他感到无比高兴的是,他居然一举成功了。葛爷爷能千百次回避和拒绝记者的采访,却无法拒绝一个孩子的请求,小文博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 听完葛振林爷爷亲口讲述的原版《狼牙山五壮士》后,小文博深受感动,他拍着胸脯对葛振林说:&葛爷爷,等长大以后,我也要做一名像您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打败侵略者,保卫祖国和人民!&葛振林爷爷一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手摸了摸小文博的脑袋,夸赞他人小志气大:&有出息,有出息!&
&&& 世间万事难细述,总归无巧不成书。30多年后,宋文博为抗洪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后,他的骨灰被安放在衡阳革命烈士陵园。他的墓冢和葛振林老人的墓冢同在一列,而且刚好一个排头一个排尾。落叶沙沙,飘洒在安静的墓地,像是在追忆两位英雄曾经有过的忘年之情,又像是在复述葛振林爷爷的那句赞叹&&&有出息,有出息&。薪尽火传,宋文博接过了英雄主义的接力棒,并用自己的行动把火种传给了生者与后人。
除了听故事外,衡阳军分区每周周末的电影也是小文博的必修课。每次放电影时,小文博都是早早地端了板凳坐在操坪的前排耐心地等待。《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影片总是让小文博津津乐道并深受影响。
&爷爷,爷爷,小朋友们都羡慕我有一个当解放军的爷爷,天天穿着笔挺的军装,好威武好神气!&有一天,从外面玩耍回来的小文博自豪地对爷爷说。
&&& 爷爷用食指轻敲孙子的额头,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傻孩子,解放军可不是靠一身军装让人觉得威风的,咱们靠的是过硬的本领和钢铁般的意志。等你以后长大了在学校读书时,也要有个好成绩好表现,才能让大家佩服你,欣赏你。&
&&& 小文博扑闪着他那双晶亮晶亮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 民间谚语说,&人看其小,马看蹄爪&,&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等等,说的意思都差不多,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有志不在年高&。在环境的熏陶下,英雄主义的种子在小文博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并在此后的岁月里茁壮成长,最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 就这样,宋文博快乐的童年渐渐逝去,但是,爷爷奶奶们口中的战斗故事,抗战电影中的那些壮烈镜头,以及衡阳军分区内那面飘扬的国旗、军人们齐步走过操坪时的脚步声却成为了小文博大脑中最珍贵的记忆和养分。
&&& ●红领巾。我是男子汉大丈夫
&&& 念小学时,宋文博被父母接到二七二厂职工宿舍大院,结束了他在军分区大院与爷爷奶奶相依相伴天天听故事玩游戏的日子。
&&&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而一个人要保持一生的&善&,往往与年幼时养成的与人为善的习性是分不开的。
&&& 小文博读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下午,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雨了。二七二厂职工宿舍大院里的人们纷纷从各自的家中走出来,匆匆忙忙收回各自晾晒的衣服,只有周秀兰没在意,衣服还晾在外面,被风刮得像飘扬的旗帜。这时,放学回家的宋文博便一边动手,一边喊道:&周奶奶,周奶奶,要下雨了,赶快收衣服啊!&听到有人在喊,周秀兰这才回过神来:&哦,要下雨啦!还是文博最懂事!&
&&& 詹翠云和宋胜利家都住在三楼,是面对面的邻居。有一天,她刚刚将煤球搬到二楼歇息时被放学回家的宋文博看见了,他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就上前帮忙,还体贴地说:&詹奶奶,您累了吧?先休息一下,我来帮您搬。&当时宋文博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力气弱,没搬几个来回,就已经累得脸蛋通红,汗流浃背了。詹翠云心疼地说:&孩子,你歇歇,别弄脏了衣服,还是奶奶一个人慢慢搬吧。&倔强的小文博怎么允许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半途而废?便笑道:&詹奶奶,我已经不小了,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有的是力气!&硬是将煤球全部搬到了詹翠云的家里。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是一个电视机很稀缺的年代,人们常常成群结队地挤在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前看节目。人多了便避免不了你挤我我挤你,甚至出现踩到别人的脚等情况的发生。一次,邻居周秀兰的儿子在看电视时挡住了另一个年轻人的视线。两人都是二十来岁,血气方刚,一言不合就发生了争执,冲突很快就升级为拳脚相加,两个年轻人迅速扭打在一起,场面完全失控。在场的大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劝架,起哄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这时,刚读初中一年级年仅13岁的宋文博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冲上前去一把抱住了那个引发事端的年轻人,同时对着周秀兰的儿子大声喊道:&哥哥,你们别打架了!别打架了好不好?&
&&& 在场的人都被镇住了,谁也没想到一个13岁的小孩子会如此勇敢地站出来劝架。相形之下,大人们却显得是那么的麻木不仁。这一下,大家都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观,纷纷上前劝和。两个斗鸡样的年轻人更是无地自容,立刻停止了打斗对骂,偷偷地从人群中溜了出去。
&&& 宋文博品学兼优,小学二年级时就加入了少年先锋队,系上了令人羡慕的红领巾。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这面鲜艳的红领巾就像军人的戎装一样神圣,代表着责任和承诺。每次当他向国旗敬队礼的时候,就会想起从爷爷那里学来的军礼。
&&& 让小文博高兴的是,慈祥的爷爷总是隔三差五就会到院子里来看他,每次大老远就会高声大喊:&文博,给爷爷敬个军礼!&听到爷爷的声音,小文博总会喜不自禁,立即就会起身跑过去,立正,敬礼!然后扑进爷爷的怀抱,放声大笑。&爷爷,爷爷,你看,我是少先队队员啦,我还会唱少先队队歌啦。&没等爷爷开口,小文博就高声地唱了起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读小学四年级时,宋文博转入了衡阳六一小学,不得不离开他已经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同学,并不得不再次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但是,性格开朗的宋文博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与新结识的同学打成了一片。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人,一个懂得尊重、体谅、照顾、帮助他人的人,走到哪里无疑都是受人欢迎的。宋文博的心灵就是一块肥田沃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容易就在那儿生根发芽,抽叶舒枝,开花结果。&英雄出少年&,必须先有好的坯型,才能出品好的瓷器,这个道理颠扑不破。
&&& 在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回答各自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轮到宋文博时,他说:&我要向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那样的英雄人物学习,做一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这时候,参军的志愿已在宋文博幼小的心中由朦朦胧胧慢慢变得清晰明朗。他向往那身军装,向往代表勇敢和正义的军人身份,向往自己能够像葛爷爷和自己的爷爷那样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感天动地的事业来。
&&& 在小学五年级时,语文教材中的一首诗和它的作者对宋文博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了宋文博,幼时播洒在心中的英雄主义种子和爱国爱民情怀再一次被激发和强化。当了解到夏明翰就是衡阳县人时,宋文博硬是缠着爷爷带他驱车50公里赶到衡阳县的洪市镇参观了夏明翰的故居。夏明翰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前临水塘,背倚卫冲山,隔田垅与对门岭相望,岭左与狮子山毗连,宋文博一边参观学习,一边接受着洗礼,回到学校后还专门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作文。
进入衡阳市第五中学读初中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宋文博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在学校里,通常只有两种人才能够成为风云人物,一种是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考试总能独占鳌头的人;另一种是在某个方面优势突出,能够在集体活动中为班级争得荣誉的人。宋文博是鱼和熊掌兼备:一方面,他学习刻苦用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都喜欢他,同学们也都佩服他;另一方面,他体育成绩拔尖,多次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粉笔字,几乎包揽了班上出黑板报的任务,还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演唱的革命歌曲是每次文娱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初中三年,他一直是班上唯一一个身兼数职的班干部,既是体育委员、宣传委员和文娱委员,还是英语课代表。
&&& 优秀的宋文博是同学中的焦点人物,并深深吸引了班上的女同学。十几年后,其中一个名叫曾志菊的女同学成为了他的妻子,二十多年后,她又成为了英雄的遗孀,也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的。
&&& ●破斧成舟。表扬我还来不及呢
&&& 1987年5月,雁城衡阳的夏天来得格外早一些。往年的这时候还是乍暖犹寒,有穿两件衣服的,甚至还有穿着毛衣的,现在穿一件单衣却还觉得有点闷热。从小就因为胖而怕热的宋文博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胸有成竹地走出中考考场,眼中泛出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意气与豪情。
&&& 这次中考,他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那时候,初中考高中可以填三个志愿,他们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以能考上衡阳市第八中学为荣,第一志愿大部分都填了这所学校,因为这所学校是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的重点中学。宋文博对这所学校也心仪神往,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这所学校。在填志愿时,他想起了破斧成舟这个成语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挥笔在三个志愿栏里全部填写了衡阳市第八中学!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破釜沉舟的勇气靠的是平时卧薪尝胆的积累,没过多久,自信的宋文博就如愿以偿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了紧张的高中寄宿生活。
&&& 高中,是人生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说它是转型期也好,是定型期也罢,总之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现在每当人们提到&寒窗苦读&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三年高中生活。考入这所重点中学后,宋文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在这所学校,汇集了全市各地的尖子生。压力归压力,宋文博在跟紧学习的同时已开始在为实现自己的军人梦暗中作准备,从来不忘煅炼身体、不忘热心助人。他认为,军人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宽广的胸怀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 宋文博的体型略为偏胖,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体育健将,就像手脚粗短并不影响邓亚萍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一样。宋文博的爆发力特别强,短跑和足球是他的强项。高中三年,他的业余休息时间几乎都是在绿茵场上度过的,每次将球射进球门时,他都会学着足球明星的样子振臂欢呼。在踢足球的过程中,他养成了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个性特点。
&&& 由于球技出众、组织指挥能力强,宋文博一直都是班上足球队的核心人物和中场角色。足球场上的宋文博有着很好的大局观和全局观,能把团队精神和个人技巧巧妙地熔于一炉。曾经,他也想逞个人威风,依靠个人的出色技术做攻城拔寨的&孤胆英雄&,但训练和比赛的实践让他很快清醒过来,足球是11个人的集体运动,必须精诚协作才能发挥一加十大于十一的整体效应。足球场上的实践让宋文博更加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个人无论多么优秀,唯有融入到集体之中,严格执行纪律,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和胜利。
&&& 宋文博的家庭条件在同学中是相对较好的一个。尽管他习惯了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寄宿生活,但每到周末,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会特意多准备一些好吃的菜和包子、馒头、饼干等,让他带回学校补充营养、改善伙食。宋文博向来节俭,对此却一反常态地变得非常&贪婪&,每次都是来者不拒。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将大包大包的食物带去学校,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让全寝室的同学分享。大家开玩笑亲切地送给他一个外号&&&炊事员&。这个&炊事员&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找到了助人为乐、相互关爱的巨大快乐。
&&& 作为同窗室友和足球场上的&打虎亲兄弟&,唐红华是得到宋文博帮助最多的同学之一。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不得不省吃俭用,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细心的宋文博看出了同学的窘境,便经常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和从食堂里打的饭菜分给唐红华。当时间长了唐红华觉得难为情时,宋文博用一种大大咧咧的口气巧妙地化解了好友的尴尬:&我一钵饭吃不饱,两钵饭又吃不完,倒掉太浪费了,你就行行好,帮我解决那半钵吧。&他这么一说,唐红华就心安理得地笑纳了。
&&& 唐云辉和唐红华一样,家境也很清贫。唐云辉从家里带过来的旧被子实在太单薄了,每到三九天时,尽管唐云辉用被子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还是会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宋文博看在眼里,暗暗打定主意要弄一床被子给唐云辉御寒。然而,家里每个月固定只给他10元零花钱,如果等着从这笔钱中节省出来去买被子的话,冬天早就过去了。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时,爷爷给他送来了一件厚实的军大衣。宋文博大喜过望,当天晚上就把军大衣送给了唐云辉,让他加盖在被子上面。唐云辉忐忑不安地说:&这件军大衣是你爷爷送给你御寒的,你把它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廊坊武警学院包分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