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公80岁婆婆75岁都行动不便的老人旅游,住杭后养老院,今年的养老金年检还没

拥有1个小站,订阅7个话题,关注23个小站
申城&9073&的养老格局中,3%的老人接受机构养老,单靠公办养老机构,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目前,申城631家养老机构中,民营机构已过半数,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养老,已是机构养老新方向。不同的收入状况决定了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如何让高、中、低收入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亲和源&创办5年、&自家人&创办15年,它们都是民营养老机构,在化解&3%的难题...&
申城&9073&的养老格局中,3%的老人接受机构养老,单靠公办养老机构,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目前,申城631家养老机构中,民营机构已过半数,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养老,已是机构养老新方向。不同的收入状况决定了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如何让高、中、低收入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亲和源&创办5年、&自家人&创办15年,它们都是民营养老机构,在化解&3%的难题&中它们是如何摸索前行的?
&自家人& 专门服务低收入老人
1998年,下岗女工孙保珍创办了&自家人托老所&。15年后,&自家人&从虹口区延伸到杨浦区、长宁区,从一家发展到五家,入住老人从20位增加到150多位,&自家人&已是上海低端养老市场上的知名品牌。&&自家人&的口号是:别人不收的我收,别人不要的我要。我收的老人大多没有退休金,90%都失能失智,如今老人的月均收费不过元,远远低于同类养老机构的收费水平。&孙保珍说。
5处托老所都很袖珍。孙保珍说,&自家人&创办之初,属于非正规就业,照规定,一般非正规就业组织过3年就好转成&正规&,但要办养老机构,面积必须达到1250平方米才能转正。可&自家人&都办在社区里,见缝插针,让它长到1250平方米,难!
转不成正规养老机构,就意味着无法享受政府补贴,&自家人&的硬环境、软实力,就难提升。可也有例外,2006年长宁区试点财政补贴民营机构,2009年起&自家人&也得到这份补贴&&每位入住老人每月补贴100元;同时还提供租金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孙保珍说,今年听说的另一个好消息是&&有10个人入住,就能办正规养老机构,&希望这个利好政策早日落地!&
&亲和源& &实力老人&以房养老
今天,2013首期中德老年高级护理专项培训在浦东康桥&亲和源&举行,这个项目是德国政府资助,由中国老龄办所属培训机构联合德方提供专业培训,共同推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德老龄事业交流。
2008年5月,在原南汇区康桥镇,出现了国内第一家老年社区&亲和源&,这家民营机构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养老方式存在多元需求,对一些&实力老人&来说,要实现&家庭式&机构养老,&以房养老&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在&亲和源&,&以房养老&通过&会员卡&来实现。当时,一张不记名会员卡,价值50万元,可永久拥有公寓的居住使用权。这张卡可转让、继承,也可进入二手市场;在国家有关物业使用政策的期限内,持卡人可以指定他人入住公寓,但要符合入住条件。这种养老方式前途究竟如何?&时至今日,50万元的会员卡已经升值到98万元,入住老年也从最初的二三十位增加到1200多位,老人属中高收入群体。&
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华山说,不记名会员卡受欢迎,是因为它不但有助于从市场中获取养老红利,更不妨碍子女继承,&一张卡,多元选择,让老人、子女、企业实现多赢,也缓解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压力,会员制的&以房养老&就这么悄然长大了。&
政府引导 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
&亲和源&5岁,&自家人&15岁,它们是最近20年来申城民营资本逐步进入养老产业的缩影。
申城3%的老人实现机构养老,2015年末本市要完成养老床位12.5万张,但目前缺口较大,养老床位建设被确立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来,2012年首次出现了几个区县无法完成当年指标的情况。民营资本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化解&3的难题&?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发展老龄事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中、低端配套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支持和规范社区小型化养老机构建设,满足&就近养老&需求;对租金、新增床位、后续运营给予政策扶持,水电煤及税收给予政策优惠。
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报告回应:今后,政府要从直接提供服务向&多种主体&提供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服务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加强服务监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养老院(/Info/View.Asp?id=568)
10月28日,又是一个艳阳天,记者走进其中一处名为&银龄之家&的场馆,看见一群老人有的在跳舞,有的在下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做手工……
74岁的秦为中说,她每天的生活很充实,每天的娱乐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她的老伴今年76岁了,身体还不错,还参加了老年模特队表演。居住在这里79岁的赵玉秀,已是满头银发,精神气色都很好...&
10月28日,又是一个艳阳天,记者走进其中一处名为&银龄之家&的场馆,看见一群老人有的在跳舞,有的在下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做手工&&
74岁的秦为中说,她每天的生活很充实,每天的娱乐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她的老伴今年76岁了,身体还不错,还参加了老年模特队表演。居住在这里79岁的赵玉秀,已是满头银发,精神气色都很好,她是一名老年模特队的成员。
记者看到,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老人,住到这家养老机构之后,在一起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人。其情其景,颇让人动容。
养老机构还像个孩子
河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养老机构大多还处在起步阶段。数据显示,目前河南各类养老机构3600多个(含敬老院、光荣院、老年公寓),总床位28万张。
姑且不论养老机构自身的规模和质量,单从数量上来说,养老机构的发展也还远远不够。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底河南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96万人,而按照国家&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60%以上农村社区)要求,目前河南养老床位还有17万多张的差距。
记者在采访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时,听到他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社会的理解。
上海某养老集团华北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彭一伟说,按照有关政策,养老机构在水电气等方面享受居民使用同等价格,但实际上很多部门对此好像并不认同,执行起来阻力很大。
河南某养老集团董事长豆雨霞说,鉴于养老项目自身投资大、回报期长、回报率低且无法抵押贷款等行业限制,希望政府给予支持,通过养老机构信誉评估、星级评估等方式区别对待,为像爱馨养老集团这样的民办机构提供长期、低息的资金支持。
此外,社会上一些人对养老机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一位养机构负责人说,有的人平时对老人不管不问,老人住进养老机构之后,稍微有点感冒或什么小意外,他们就找养老机构进行高额索赔,甚至打官司。而一些职能部门又把养老机构当成赢利单位来对待,让养老机构有苦难言,往往也不堪重负。养老院(/Info/View.Asp?id=569)
一边是老年人口持续上升,一边是养老院、养老床位等公共养老资源捉襟见肘;公办养老院排长队、住不进,床位流动率低。昨天,记者了解到,南京浦口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已率先启动了一整套入住资格评估体系: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行为、重大疾病等,其中有一条最吸引人眼球,即考察&现居住地面积、朝向等情况。&对此,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孟延书解释说:&对于这条,不少人认...&
一边是老年人口持续上升,一边是养老院、养老床位等公共养老资源捉襟见肘;公办养老院排长队、住不进,床位流动率低。昨天,记者了解到,南京浦口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已率先启动了一整套入住资格评估体系: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行为、重大疾病等,其中有一条最吸引人眼球,即考察&现居住地面积、朝向等情况。&对此,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孟延书解释说:&对于这条,不少人认为有些&苛刻&,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考察子女的孝心。我们最担心平时就不讲孝道的子女把老人当包袱一样甩给养老院,然后就不再露面了!&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有人等了3年没排上
郁郁葱葱的树木,曲折蜿蜒的小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这里就像公园一样优美,外面车水马龙的喧嚣被隔在门外,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这就是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走进开阔敞亮的大厅,记者看到,在沙发和藤椅上,老人或在看报或在闲谈。
&我们这里最大的老人100岁,最小的刚60出头。&孟延书向记者介绍,与民办养老院相比,他们作为南京最早的市属公办养老机构,不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上都更胜一筹。大楼内部设有无障碍设施,走道和卫生间装有安全扶手,每个房间均配备电话、网络和呼叫系统。健身房、视听室、书画室等多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丰富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院里还配了医院,有100张床位,能为入院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尤为方便的是,在这儿也能刷医保卡。收费也较低,自理养老的床位费每月约1600元,因此,老人凡住进这里就没有主动离开的先例,所以一般情况下人员流动性不会很大。
&作为公办养老院,我们这里70%的床位是要留给五保老人、&三无&老人、特困老人的,另外30%才给社会老人,因此床位总是满满的。有人一等就是3年,到现在都排不上。&
启动入住资格评估,不让&甩老族&钻空子
目前,该院总床位1090张,约300张面向社会老人,那让谁先住呢?&作为承担政府&兜底&责任的公办养老院,优先收住失能和失智老人。&孟延书说,老人在入住前须经过3道资格评估关。首先是由福利院社工和医院工作人员上门家访,对老人的身体、性格等进行评估,看看有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和能否适应集体生活。然后是试住, 15天内作出考察评估。在试住期间,还要进行自理程度、精神状态的评定。最后一切过关了才会签订正式的入住协议。
&我们最看重第一个环节的家访。社工会通过聊天了解老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坦白说,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问老人&现居住地面积、朝向等情况&,这其实是我们较为关注的一条,据此判断儿女送老人进养老院的目的到底是为自己摆脱累赘,还是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孟延书解释道。
社工小马向记者介绍说,他确实发现有的子女让父母窝在朝北的小房间,常年不见阳光;甚至还有让老人住地下车库的。而不孝顺的子女,很可能会把老人当包袱一样甩给养老院,以后也不会定期来探望老人,这对老人是一种精神伤害。养老院(/Info/View.Asp?id=564)
第一代&50后&、&60后&农民工大都快到&退休&年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率很低。&谁来给他们养老&这一问题变得十分沉重……
农民工周国庆:体力好坏决定着&退休&时间
&趁现在多挣两年钱,手里有钱比买保险稳当得多。房子都给两个儿子置办齐了,干不动了...&
第一代&50后&、&60后&农民工大都快到&退休&年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率很低。&谁来给他们养老&这一问题变得十分沉重&&
农民工周国庆:体力好坏决定着&退休&时间
&趁现在多挣两年钱,手里有钱比买保险稳当得多。房子都给两个儿子置办齐了,干不动了,一个儿子家住半年,他们会养我。&这是周国庆的想法。
不久前,记者在西安北郊未央路一处建筑工地见到周国庆时,他浑身上下被汗水浸湿,头顶冒着豆大的汗珠,正蹲在工棚阴凉处一边抽烟一边&歇口气&。
旁边传来工头的催促声:&老周,在干啥呢,才干了1个多小时,就不行了,拖了工期,你我都要扣钱。&说着,工头推着水泥车走向电梯,准备下楼装满后再拉上来。&岁月不饶人呀,不服老不行!以前,这种水泥车,在工地上拉10来趟,根本不成问题的。&周国庆告诉记者。
2013年52岁的周国庆,河南周口人。光头、说话中气足、步伐稳健、做事麻利。1993年,周国庆和同村的兄弟伙一起背上行囊,坐上南下的火车,奔赴广东打工,刚开始从建筑工地上的泥水工做起,月薪280元。1998年,他只身离开广东,来到西安,依旧在建筑工地打拼,月薪涨到800元。这些年,周国庆一直干着泥水工的工作,手艺越来越好,用他自己的话说&手上的活多得做不完&,他的月薪也跟着水涨船高,并在2011年前后迎来了&大爆发&。据他透露,2011年以前,基本上一天的工钱不到60元,2011年以后,开始涨到80元/天、100元/天、150元/天&&现如今已经是200元/天了。&这还是没算加班费的。&
对于自己的收入,周国庆显得非常满意。不过,因为长期在工地劳动,他的膝盖和脚踝严重变形,一旦变天,就疼得走不了路。记者问他&苦不苦&?周国庆直言,我不苦啊,还有一身的力气,干得动。我身边像我这种50多岁还在工地上做泥水匠的,多得很,60岁的都有。
当记者问老周,如果突然得了大病,钱不够用,又没买保险,怎么办时。他说:&我觉得趁现在还可以干,多挣两年钱,比买保险稳当得多!&周国庆回答道,同时还补充说,这边做完,下个月就去另外一个工地,是个别墅,听工头说光是泥水活,提成就有1万多元,能挣钱,我买啥子保险?再说还有两个儿子可以依靠。
对于很多老一代农民工来说,打工就是个体力活,要抡得起大锤,扛得起钢筋,挑得起重担,更要熬得起时间。今后就算是回村养老,只要口袋里有点钱,起码能好一点。
周国庆,正是老一代农民工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的养老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参加养老农民工仅为4543万人
记者前前后后采访了数十位老一代农民工,他们与周国庆有着相似的特点:年过半百,有的即将到60岁的&退休&年龄,有的已过&退休&年龄,但依旧在为生活打拼,对于他们而言,55元/月的新农保,在农村想要维持生活很难,绝大部分还得靠子女赡养,或者攒够钱供今后用。
国家统计局已连续3年发布了我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09年-2011年):5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已由2009年的4.2%,飙升到了2011年的14.3%,暴涨了近3倍。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仅为4543万人。
调查发现,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着缺乏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高、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困难、累计缴费15年门槛难以逾越、地方政府不愿增加支出、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缴费等等情况。很多农民工甚至连&新农保&、&社保续接&等政策是怎么回事都弄不清楚。
西安南郊一律师事务所的张文涛律师表示,农民工群体实际上应该是最需要养老保险以及其他保险的群体,但他们流动性高,也因此造成农民工群体参保率低。他认为,首先,国家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建立了一些规则,但是执行的比例不高;
其次,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养老制度平台和网络。&50后&、&60后&农民工老了,并渐渐失去劳动能力,养老保险以及各项保险,都能对他们的权益提供最大的保障。但目前农民工在养老、医疗、工伤等权益方面相比城镇职工而言,还尚待完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生病时一般能撑则撑,撑不过去再到药店买药吃,被调查的民工中有三分之二的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农民工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小的要读书,老的要养老。他们把钱袋子攥得紧紧的,不敢去正规医院看病,因为他们知道看一场大病动辄上万元,可能掏空家蓄,甚至债台高筑。近些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专项工作组深入调研农民工主要输出地,了解农民工群体在当地保险、权益等落实情况,还成立了专门的农民工维权组织,但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学者观点:亟待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和新生代农民工不同,老年农民工生活相对闭塞,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维权意识和能力也很差。受历史条件所限,他们工资收入很低,基本上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再加上用工体系的不规范,很容易让他们形成&放弃养老保险&的念头。那些走出农村在城里打拼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他们的养老尚无法由国家托底。&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依然是基本出路。
但是,有学者指出,养儿防老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它主要靠道德伦理维系,却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诸多因素,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国家必须从&养儿防老&、私力救济的传统社会,转型到&靠政府防老&的现代公民社会。
当一名农民工辛劳一生,能否获得体面的晚年生活,却得寄望于子女是否孝顺,是社会的一种无奈。
其实,农民工养老不仅是一个群体的问题,更是一个体系性的课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改革。比如,如何提高农民工的&五金&的落实,如何让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如何提高农民工的能力,如何建立更为完善、标准更高的保障体系等等。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户籍改革,打破身份限制,给农民工更多的福利空间,才能全方位、多层次突破现有的养老困局。
因此,目前更应该规范用工体系,加强保险合同签订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地去实现&一卡通&,让农民工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这样,农民工们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切实享受到应该有的保险待遇,进而尽快实现&共享社会均等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宏伟目标。养老院(/Info/View.Asp?id=566)
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本、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据记者调查,各地民办养老院在经营上仍普遍感到有压力。
收费有多高?
从广州某养老院接待处,记者...&
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本、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据记者调查,各地民办养老院在经营上仍普遍感到有压力。
收费有多高?
从广州某养老院接待处,记者拿到一份价目表。每人每月伙食费600元、服务费300元;床位费按三人房、双人房、单人房来分,为880元&2380元不等;三级护理费360元、二级540元、一级900元、高级1200元,而&痴呆&和&特殊&两项则分别高达4500元。
粗略一算,如果是一名头脑清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最低标准,每月入住费用约为2100元;如果入住双人房,则需要3300元。
除了日常费用较高,有的民营养老院入住时还要缴纳 &一次性生活设施费&,又称&赞助费&。在养老院,如果是三人房,计划入住1年,则是8800元,3年21600元,5年是30000元,终身为33000元。如果入住双人房或单人房,这笔费用还要相应提高,最高达到85000元。&这只是入住初期一次性交的,之后每月的钱另算。&前台接待人员介绍。
就算是这样有实力的养老院,实行这样的收费标准,其经营依然压力很大。28岁的总经理劳伟敏介绍,一次性赞助费用来填补首期的7000万元投资,预计要七八年才能回本。而日常运营的成本包括120名员工的工资福利、每年120万元的地租,此外还有水电、伙食等日常开销。&按现在这样的成本,入住350名老人才能达到日常收支平衡。刚开业那两三个月是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收费偏贵,只有40多名老人入住,到现在,也只能说是保本并略有盈利。&
南京市民办养老院某老年公寓目前日常运营收支基本达到平衡。其收费标准是:介护型老人每人每月2800元,介助型老人2400元,自理型老人1980元。入住费是养老院主要的收入,而支出除了租金、工资等成本外,硬件损坏也非常严重。
院长解定兰解释道:&养老院失能老人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到哪都要死死地拽住手中的东西,我们的桌椅、扶手、毛巾架坏了不知道多少个,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也很容易损坏家电,坐便器、电风扇、空调、淋浴头也经常要维修。&
此外,目前很多民营养老院都是租地运营,不仅要缴纳高昂的租金,还会随时面临用地上的变故,经营上难以做长远打算。例如,广州松鹤养老院,租用国有企业的三旧地,到现在还是临时用地性质。
护理员为何不够?
广州市民政局介绍,目前,养老院护理员非常难招,招了也不容易留住。因为护理员工作苦累,且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常常要被老人责骂,被家属抱怨,每月收入却仅为元。在成都的某养老院,护工工资不足2000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护理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以小学、初中居多,持证上岗的比例仅30%左右,一般来自边远农村,年龄普遍在40&50岁之间。记者走访多家养老院发现,护工人员短缺、护工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在民营养老院体现得更加明显。
劳伟敏说:&去年底让他们(护工)写个人工作报告,很多人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
在南京市某老年公寓,让解定兰感到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自己院子内有5名大学生护工。钱梦琦毕业于南京应天学院老年康乐与策划专业,2009年来到欢乐时光工作,经过专业培训后,目前是养老高级护理员,工作上手很快,现在已经是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副院长了。除了这5名大学生以外,其他护工文化程度不高,在参加了由市培训基地统一组织的上岗培训后,便在养老院正式上班。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招工难。护工在社会上的地位低,有些人宁可进社区拿1000多块的工资,也不愿上我们这来。我们的工资有两三千,但是我们这儿苦啊,照顾老人,那是一刻不得停的。&说到招工,解定兰一脸无奈。
优惠措施有多少?
多个城市针对民办养老院的经营困难,采取了补贴措施。南京市社会福利处处长周新华说:&目前,南京市对民办养老院的扶持政策包括新增床位补贴、运营补贴以及水电气费和有线电视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进行优惠等。&
西安市民政局和财政局最新出台《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西安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运营奖励办法》,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在城六区范围内的,每张床位将一次性给予建设补助4000元,在城六区范围外的给予补助3000元。同时,对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设定三个档次,以养老机构接收1名西安籍贯老人(60周岁以上)并住满1个月为1人次计算,接纳自理老人、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对于一级养老机构,分别按50元/人次、70元/人次、90元/人次进行奖励;对二级养老机构,分别按40元/人次、60元/人次、80元/人次进行奖励等等。
&按照我们现有100个床位,将获得建设资金补助40万元和一定的运营奖励,但对扭转经营现状仍有距离,&西安市中铁一局医院院长王凛说,该医院响应区的号召,将住院部5楼整整一层专门建设为西安市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在目前自负盈亏且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其状况如民营养老院一般困窘。
&这样的帮助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招工难、地租贵,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给我们扶持。&一位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说。
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建民办的养老院,南京礼拜寺巷老年公寓获得了民政局1200万元的投资,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入住率达到90%以上,还有很多老人在排队等着住进来。
养老院普遍希望,政府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出台集中免费培训的优惠政策;并在人员社保、医保上给予优惠;城市也要用更多的关怀、优待来留人。民政部门计划,在近一两年组织一些大规模的培训项目,希望到2015年90%的养老护理员都能持证上岗。
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和补偿。在5月份的浙江省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将对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入职满5年的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奖补,本科毕业生4万元,专科(高职)毕业生2.6万元,中职毕业生2.1万元。山东省财政也从2012年开始计划支持职业培训学校和大、中型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在全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计划,并由山东省财政和省级福彩公益金重点负责部分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补贴。养老院(/Info/View.Asp?id=560)
近日,清华大学专家团队提出的一项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再一次将退休养老问题推至舆论焦点。
&我都65岁的人了,常年不买衣服,吃饭也简单,但是退休金还是不够用。&民营企业退休的李阿姨向记者诉苦,&都不敢生病,花不起那钱。&据了解,李...&
近日,清华大学专家团队提出的一项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再一次将退休养老问题推至舆论焦点。
&我都65岁的人了,常年不买衣服,吃饭也简单,但是退休金还是不够用。&民营企业退休的李阿姨向记者诉苦,&都不敢生病,花不起那钱。&据了解,李阿姨现在每月领取1600元的退休金,只能维持自己日常的基本生活。
退休金远不够养老
&我退休20来年了,刚退时每月才拿200元,这几年调了几次,现在每月能拿1500元,就这每月基本上剩不下啥钱。&71岁的微波厂退休职工陈大妈给记者算着。
按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大中城市人均薪资榜,目前西安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237元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以60岁退休为例,按照80岁死亡来准备养老金,至少也要准备77万元(=776880元)。但记者走访发现,很多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都无法达到3237元月平均工资的标准。
据专家分析,一个良好的养老金来源最好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基本的社保养老金,第二是由企业准备的退休金,这个部分通常体现为企业年金的形式,第三个部分是自己储备的养老金。然而事实上,除了第一部分的社保养老金外,第二部分的企业年金是很多人都缺失的,在目前的社保养老金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情况下,最能保证我们退休后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太多的,就只能依靠于我们自己准备的养老金。&
&如何养老,安逸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成了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么,退休以后,每年要多少钱才能保证舒适的生活?汇丰银行日前发布了第8次全球退休生活的调研报告,覆盖了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最受关注的退休收入数据,调研显示,要确保舒适的退休生活,中国内地受访者每年平均需要约16.61万元的家庭退休收入,而在亚洲的受访国家和地区,这一数字平均每年约为25.75万元,全球平均约为21.46万元。调研同时显示,中国内地受访者预计退休生活会持续20年(全球平均18年),若以每年所需16.61万元计算,20年的养老钱需要332.2万元。
调查显示,我国内地受访者对于退休生活最普遍的担心依次是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支出和财务隐患。有45%的我国内地受访者表示,要实现舒适的退休生活,自己的退休储备尚不充足或者是完全没有退休准备。
&延退&、&延领&能解决问题吗?
清华大学提出的延迟领取退休金方案刚刚公布,就引发了热烈讨论。&即将大学毕业的市民小杨愤愤不平:&延迟领取退休金的意思是退休后先喝几年西北风吗?我现在离退休还远,但是从来没想着靠养老保险养老。现在老龄化进程很快,通胀压力又大,我实在不敢想象,以后的养老形势有多严峻。养老金有缺口,总不能靠我们来补窟窿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于2010年。
那延迟退休能解决问题吗?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现在每月消费x(1+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N=退休年龄-现在年龄。假设现有一职工20岁,每月基本消费2000元,在人均寿命75岁的情况下,60岁退休。以当前通货膨胀的年平均值4%来计算,若要保持20岁时的生活品质,退休时月收入应至少达到9602元,即^(60-20)=9602元。
按照中国社保研究中心的测算结果,缴费40年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8%。这就意味着,在60岁退休的时候,最多可以领到6529元的退休金。与退休前相比,生活品质明显下降。按照我国目前的退休养老政策,我国的养老金30年后,替代率只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而有关数据表明,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替代率至少应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80%。也就是说,即使延退政策得以施行,除社保外,至少还有约12%以上的养老金缺口。
&小时代&咋养老?
养儿防老,是许多人的传统观念。可如今越来越多&4-2-1&家庭(4个老人,2个年轻人,1个小孩)或&4-2-0&家庭(4个老人,2个年轻人,不要孩子)的出现,给&养儿防老&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传统观念都是男孩养父母,我丈夫家就一个男孩,爷爷奶奶都还在世,光他家就得负担4个老人。&张女士孩子刚刚1岁,脱不开身,全家仅靠丈夫一人养家糊口。面对赡养父母的问题,张女士表示有心无力。&我俩家都是农村的,父母要交够15年的养老保险才能领钱,领也就是几十块钱一个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张女士的情况虽然特殊,但并非个案。记者走访中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感慨分身乏术,一方面是竞争压力大,忙于工作,平时很难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另一方面,许多小家庭孩子正处于上学阶段,开支很大,在经济上往往也无法给予父母较大的支持。
网上曾疯传一个帖子:假设一个人的寿命80岁,50岁退休。如果按照现在的盒饭价格10元和4%的通胀率计算,30年后的盒饭价格要涨到32元,一日三餐都吃盒饭要花100元,30年的盒饭钱也要超过100万元。虽然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从坊间议论的热度折射出的是养老焦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面对着车贷、房贷的还贷压力,同时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许多人开始思考:若干年后,当有一天我们都慢慢老了,那时候,到底靠什么来养老?
面对这一可以预见的困境,各方积极出谋划策。国家开始探索&延迟退休年龄&、&延领退休金&等模式以缓解老龄化,银行、保险、基金也纷纷推出各种的养老理财产品。人口老龄化,养老缺口的问题,让许多人不得不提早开启个人的养老规划。究竟啥形式养老才靠谱,仍有待市场检验。但面对快速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而言,老年人养老收入的来源如何,养老金究竟够不够老人的日常开销,又能否支撑起老年人体面的养老,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 &养老院(/Info/View.Asp?id=561)
眼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院度过晚年,而不少养老院问题凸显。健康老人与失能老人混住,每天除了抵抗孤独还要面对死亡的恐惧;护工没有最基本的医护知识,甚至看不懂药品说明和温度计;生命最脆弱的地方,却没有必需的医疗救护设施……
健康老人面对死亡恐惧
81岁的赵桂娥(化...&
眼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院度过晚年,而不少养老院问题凸显。健康老人与失能老人混住,每天除了抵抗孤独还要面对死亡的恐惧;护工没有最基本的医护知识,甚至看不懂药品说明和温度计;生命最脆弱的地方,却没有必需的医疗救护设施&&
健康老人面对死亡恐惧
81岁的赵桂娥(化名)在芝罘区一家养老院住了7年。这七年来,她习惯了面对孤独,却难以抵抗对死亡的恐惧。&就旁边这张床,送走了三个老人。&赵桂娥指了指身边的二号床铺说。
这是一间约有20多平米的房间,摆了四张床,每张床上的老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号床的老人老年痴呆,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扯着一只海绵宝宝的脚,然后对着走过她旁边的人大喊大叫;三号床的老人有些狂躁,会突然喊叫,打人甚至打自己。
作为意识清醒、行动自如的老人,赵桂娥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我习惯早睡早起,但是晚上三号床总要弄出不同的声音,一号床总在半夜自言自语。&赵桂娥说,来到这里之后,舍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自己的习惯也不得不随着改变。
对于赵桂娥来说,这不是最难的。有天早上,护工来喂饭,发现二号床老人去世了,去世时间是在凌晨。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家人将她抬了出去。&我也害怕,那天早上就起不来了。&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民办养老院发现,失能老人与健康老人大都是混住的,好一点的会把房间分开,但都在一个楼层住着。每天面对死亡的恐惧,对这些老人来说,是最大的折磨。一些养老院为了节省成本,不欢迎失能老人入住,即便入住,楼层也大都安排得比较高,一旦住进来,很少能下楼活动。
护工不会看温度计
65岁的汲淑娥是莱山区一家养老院里的常住户。虽然年纪不算大,但是受糖尿病折磨已经6年了,并发症让她无法下地行走,每天吃的药比饭还多,每样入嘴的食物,都有严格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性命。
汲淑娥的护工是一名来自菏泽的张阿姨,除了汲淑娥外,张阿姨还要照顾其他5位老人。光是吃喝拉撒、卫生保洁就占据了她绝大多数时间,至于康复护理,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汲淑娥的记性也越来越差。&有时候刚吃完药,就忘了自己到底有没有吃药。&汲淑娥说,为了按时吃药,不吃错药,每次孩子来探望,她都会让孩子将每顿吃的药用纸袋包好,按照顺序摆在床头的盒子里,写上日期和早、中、晚。
李乃苹是为数不多的护校毕业的护工,在市福利中心特护楼上,负责一楼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工作三年了,每年春节都要守在老人身边。跟李乃苹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进了公办医院,有的进了民办诊所,工作比她轻松很多,工资待遇都比她好很多,&我刚来的时候,以为干的就是护理的工作呢。没想到老人的吃喝拉撒、日常护理都要管。&
正因为工作累、工资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到养老院当护工,护理专业对口的,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弥补人员缺口,市老年福利中心开办了多期培训班,刚入职的人必须要经过培训,考取护理证才能上岗。&其他养老院也会送员工来培训,层次差别很大。&福利中心二号楼楼长李旖安告诉记者,大多数护工的年纪在40岁以上,护理知识基本为零,有的甚至不识字,看不懂温度计。
多数养老院没有医生
记者以托养无法自理老人为由,拨打多家民办养老院电话,不少养老院拒绝接收这样的老人,理由是&医疗条件达不到&。而一些不能接收自理老人的养老院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和亲属签协议声明,老人若病危,亲属必须接走。
80岁的李英垫着几层被子,艰难地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阳光。床边钉着30厘米长的木板,防止她从床上摔下来。瘦骨嶙峋的她跟一旁桌子上的照片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的她,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住养老院2年,送去医院抢救了很多次。她每天渴望的不是吃穿多好,而是能有一个懂急救知识的医生,能随时出现在跟前。
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数都有身体病痛。采访几家养老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们去世大都是因为突发疾病,如果抢救及时,就能和往常一样,如若稍微耽搁,很可能就是阴阳相隔。&前几天有个老爷子去世了,心肌梗塞,晚上发病的,还没到医院就过去了。&一位护工说,如果是白天还好,有人能看到,晚上一旦发病,危险更大。
&养老院里没有医疗机构,就算是有也招不到医生,只能让护工仔细观察老人,一旦有问题赶紧拨打120并且联系家属。&一家养老院工作人员说。
不久前,福清市老年医院里,一名七旬老人从三楼宿舍窗户坠亡。据院方介绍,之前该老人曾三次试图轻生,死因疑为自杀。老人的遭遇在福清坊间引起诸多同情,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福清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机构。
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著名的侨乡,福清出国人数,仅官方统计数字目前就达到90余万。其中,基本为青壮年,留下了难以...&
不久前,福清市老年医院里,一名七旬老人从三楼宿舍窗户坠亡。据院方介绍,之前该老人曾三次试图轻生,死因疑为自杀。老人的遭遇在福清坊间引起诸多同情,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福清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机构。
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著名的侨乡,福清出国人数,仅官方统计数字目前就达到90余万。其中,基本为青壮年,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空巢老人。这些老人该何去何从,不仅仅是坊间的争论,也引起了官方的重视。
庞大的出国基数下空巢人数比率剧增
业内称:空巢老人破十万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福清人有着悠久的出国务工历史。严先生是福清江阴镇人,目前一家人都在南非做生意,开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超市,最近特地从南非飞回国。&我去南非五年了,这是我第三次回国。&严先生说,一家人一年到头都忙着打理超市,一年还不会回国一趟。除了他之外,其他三个兄弟姐妹及亲戚也都在南非、阿根廷、日本等闯事业,福清老家只剩下一位年迈的母亲。
&考虑到老人孤独一人在家不安全,我们兄妹就商量帮母亲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让老人安度晚年。&严先生说。然而,令严先生郁闷的是,他此前先后找了几家养老机构,发现除了一些养老机构专门提供给五保户特定的群体外,在福清想找一家自己想象中的养老院无比艰难。养老场所寥寥无几不说,一些托老场所只简单地提供吃住的场所,里面的环境及设施等条件也不令人满意,&母亲住了不到一个月,就要求要回乡下住。&
在福清,与严先生有同样需求的市民不在少数。据福清侨办提供的数据,目前福清出国总人数为90余万。&这些是官方正规统计的数据,如果加上几年前通过非官方渠道出国的人数,估计能达到100多万,而目前福清的常住人口为120万,国内与出国人员的比率差不多能达到1比1。&在庞大的出国基数下,福清空巢老人的比率剧增。目前福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官方数据约为17万。
&按照2007年的统计数据,福清的空巢老人约6万人。而按照2012年国家老龄委的统计,目前空巢老人的比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已经占老年群体的一半左右。这个比率,福清应该更加严重。依据这个来估算,福清的空巢老人预计超过10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福清人不缺钱,他们缺的是有医疗有康复有娱乐和生活设施完善的养老场所。&上述人士表示。
总床位只有上千张每间卧室住七个人
养老场所质不行,量不够
事实上,福清的各类养老服务场所已经达到了近60家,其中包括17家乡镇敬老院、1家光荣院、3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已审批的2家民办托老机构等。但据记者了解,敬老院和光荣院,针对的群体是五保户、复原老军人等特定人群,普通老人只能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或者民办托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看起来数量有36家,条件也不错,但愿意去的老人寥寥无几。&一业内人士称。
昨日,记者在一家名为金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看到,这里虽然娱乐室、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等一应俱全,但却空无一人。&我们社区约有四五十位空巢老人,但很多人都不来。&金墩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平时服务站里也只有零星的几个老人。福清民政局有关人士表示,这些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照料生活为主,类似于午托形式,白天可以在服务站,晚上则必须回到各自家中。
&无偿和低偿的服务对象仅39人,其他都是有偿对象,但这些群体流动性大。&&这种午托性质的养老服务站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晚上必须回家过夜也很难让他们的家属安心。&业内人士表示,&排除这些,在福清真正能让普通百姓选择的,只有两家民办托老机构。&七旬老人坠亡事件发生在其中的一家民办托老机构&福清市老年医院。
在这家机构,因为受到场地等因素限制,一栋三层楼的住院楼里住满了100多位老人,每间宿舍都住着7个老人,人均使用面积不足3平方米。除了相关配套的医疗设施外,老人们业余时间一般都只围坐在一起,在大厅看电视。一位熟知国家养老政策的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规定,养老院的总床位必须达到老年人口的2%。
&在福清,即使把敬老院、光荣院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床位都算上,也只有上千张,约占老年人口的0.67%。数量上严重不足。&而在质量上,上述人士称,国家规定,养老院的每间卧室不宜超过3人,每人使用面积不能小于6平方米,必须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同时,养老机构的护工与老人的比例应控制在1:5以内。&显然,福清这方面也是远远不足。质不行,量不够,这让大家很是纠结。&
缺资金缺人才缺政策服务质量难以上档次
养老院陷恶性循环
对于养老院的市场需求,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据记者了解,在托老费用方面,目前福清托老机构全护理费用在元/月不等,部分甚至突破3000元。然而尽管如此,多数养老院都抱怨称目前&举步维艰,负债经营&。
福清一家民办托养院院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托养院前期场地租金、设备、人员等成本需三四百万元。以100个老人护理费平均每人每月1800元计算,这基本只够维持日常的运营成本。而短期内回笼投资成本基本不可能,加上后期投入,这方面的资金需求则更大。
&这还只是一般水准的资金投入。&据介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上都出现一流的养老院:每个房间均配有电视、电话、空调、独立卫生间、呼叫系统等多种设备,提供健身房、阅览室等公共活动区域,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学习、生活、娱乐全面保障体系。&这样的养老院在福清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即使再贵,一样有人愿意住进来。但是,这样的资金投入是海量的,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承受。&
同时,人才的缺口也是巨大的。据福清一托养院的毛院长介绍,&前些年,与亲人去美国芝加哥探亲,那边的养老院让人非常震撼!&他说,他们的养老院犹如花园,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是本科、硕士以上学历。
&资金问题,人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福清的养老事业。&这个观点,在记者的采访中获得许多业内人士的共鸣&缺乏资金缺乏人才,服务很难上档次,这使得许多不少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从而导致养老院经营举步维艰,后期投资无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业内人士表示。
另据记者了解,福清一流养老院几乎是空白,还可能跟目前福清审批民办托老院仍未真正放开,审批手续十分麻烦有关系,&此前福清递交申报了30多家,最终审批下来的才一两家。&有关人士表示。
乡镇敬老院未来或向普通老人开放
对于福清养老事业的现状,业内人士表示,欲求破解之道,首要是政府部门需加大投入,同时需要政府大幅提高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并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及人性化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对于这样的呼吁,民政部门相关人员坦承,只能通过努力一步步来完善。&针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福清市相继在城头、东张等镇新建、改建和扩建了15个敬老院。同时,先后建成3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民政局有关人士表示,对于一些乡镇敬老院,未来设想将寻求与民办机构合作,在满足那些特定人群的基础上,也让更多的普通老人可入住。同时,福清市还计划在城区7个街道规划设立5家托老服务机构,在17个镇设立托老服务机构,并欲规划建设福清市社会福利中心等,届时,或许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市场的需求。
另外,相关人士还表示,日前,福清金桥老龄综合服务中心与台北市福清同乡会签订闽台首个民间养老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福清市将引进台湾方面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合作兴办养老机构。
重阳节这一天。尽管天色阴沉,但北京83岁的冯老太仍然像往常一样在福利院的院子里散步。她所在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是一所公办养老机构,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养老机构中家喻户晓。
&如果没有关系,这地方是绝对进不来的。&一福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对家人为其申请入住的具体过程讳莫如深,但他非常清楚,如果不...&
重阳节这一天。尽管天色阴沉,但北京83岁的冯老太仍然像往常一样在福利院的院子里散步。她所在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是一所公办养老机构,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养老机构中家喻户晓。
&如果没有关系,这地方是绝对进不来的。&一福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对家人为其申请入住的具体过程讳莫如深,但他非常清楚,如果不是凭着儿子的关系,他不可能先于那些至今仍在门外等待的老人,享受这里价廉质优的服务。
更为夸张的是,此前有媒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一福&,询问床位出租情况:1100张床位,已有1万多人排队等待,每年大概有50~60个床位会空出。这意味着,现在要预订一个床位,至少要到166年之后才能等到。
&老龄化&时代渐行渐近。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日益庞大并加速增长的老龄人口,让养老问题成为不得不亟需严肃应对的课题。
时逢重阳节,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介绍,北京即将出台两个文件来部署养老事业发展。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机构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效补充,理应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之所&。但现实摆在眼前: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紧缺,开始比拼&拉关系&;民营养老机构费用居高,缺乏保障措施。
公立养老机构:排上几年很正常
随着年岁的增长,冯老太一个人住难免让人有些不放心。她只有一个儿子,考虑到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冯老太没有选择跟儿子儿媳一起住,而是自己搬进了&一福&。
&这儿的条件不是一般的好,住进来之后就再没想过回家住。&在这家被外界誉为&标杆&的福利院里,冯老太独自享有一个单人间。屋里配备了全套的家具、电器和独立的卫生间,&每天有人按时打扫,一尘不染&。另外,她还能享受到养老院专业的配餐送餐和体检服务。
院里闹中取静,冯老太喜欢音乐,偶有兴致,活动中心里的钢琴还能供她弹上一会儿。养老院配套了老年病医院,老人突发急病在院内就能进行救治。&我在这儿住了一年多,从来没听说有谁搬走或者回家了。&冯老太对现在的环境很是满意。
冯老太退休前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行政人员,每月的退休金和单位补助有近4700元。住进养老院后,原单位分配在北京三环边的住所可供出租。退休金、补贴和租金让她跻身老年人里的&高收入人群&。但在她看来,用每月2550元的房费和便宜的杂费换来全国顶尖的养老院生活,&不管对谁来说都算是物美价廉了&。
正是配套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让公立养老机构的门前排起了长队。与&一福&百米之隔的&五福&(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也是北京市属养老机构。其仅有的230张床位令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增加床位,我们把腾出的房间都变成双人间了,房费和单人间一样仍是每月3600元,但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排上几年时间是很正常的。&&五福&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有限的床位和日益扩大的需求让供需关系变得愈加扭曲。民政部曾披露,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约22.3张养老床位。在西方国家,这一数字是50~70张。
10月10日出炉的《我国老龄领域社会问题静态预测研究》指出,2012年,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304个,床位416.5万张,入住老年人293.6万人,仅占当年我国老年人口数的1.51%。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
针对上海老年居民的养老意向,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稍早前收集了来自上海17个区县的2248个有效样本,并据此发布《本市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报告》。受访老人集中反映,公办或条件稍好的养老院需要预约排队等候1年左右才能入住,身体状况差、没有人照料的老人因此可能&等不起&。
冯老太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看起来并不像已有80多岁。这一点也帮助她顺利进入这家公立福利院。因为很多公立养老机构都把接收范围限定在&生活完全自理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往往被拒之门外。在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3600万。
民营养老机构:高成本导致高收费
某民办养老院专门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院有100张床位,收费元不等,是公立养老机构的2~3倍。这一收费标准在民营养老院中处于中等水平。对于全国2300万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来说,民营养老机构的收费显然是&不能承受之重&。
虽然收费不低,养老院的院长王小龙仍然叫苦不迭。自2011年年底成立以来,这家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仍需六七年才能收回成本。民营养老机构收回成本平均需要10年左右。&根据市场价租地和支付人力资源构成了我们支出的90%。&王小龙介绍,他们租用了实际使用面积1700平方米的土地,租金100万元;60多位工作人员,平均每个人元的成本投入。
另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总监徐永英表示,他们也面临同样的处境。由于需要独立承担各项成本、自负盈亏,民营养老机构所面临的困难是&公立机构不能想象的&。徐永英认为,公立养老机构的很大一部分成本由政府承担,这相当于一笔数额巨大的财政补贴。尽管政府也为民营机构制定了按床位补贴的政策,但即便按其执行,补贴力度仍与公立机构相差甚远,这导致资源向公立机构过度集中。
此外,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养老机构员工享有编制指标和较好的待遇,因此人员流动少,不仅队伍稳定,而且机构还能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其素质;而民营机构人员来源渠道窄,很难招到优秀人才,&即便招到了,大部分人干上几个月就走了&。&人员流动多,企业就不愿多投入资金去搞培训,所以大部分民营机构员工的持证上岗率都不高,低的甚至只有百分之几。&
高昂的成本最终转嫁到入住老人的身上,又让那些低收入老人多了一道门槛。此外,民营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医保的批准,一旦有老人生病,缺乏必要的保障。
&从我接触的客户来看,90%的消费者都会把公立养老机构作为首选。而选择民营养老机构的,大都是因为公立机构床位紧张,排不上队,没有办法才来的。&徐永英坦言。
&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的模式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指出,当前公立养老机构的定位违背了公办养老的基本职能。&公办养老的目的是&保基本&、&保低收入&。像&一福&、&五福&这些条件远远超出平均水平的公立养老院,实际上是财政投入巨资打造出的&畸形儿&。尤其是再分配环节不够透明、不够公平,导致一些人利用政策的漏洞,钻了空子、占了便宜。&这使得本已短缺的供给现状雪上加霜,出现了&需排队166年&的极端现象。张恺悌介绍,事实上,在整个北京,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在40%左右,资源并没有那么紧缺。解决某些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问题,亟需将公立机构的定位向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回归。
对于民营养老机构,&其最初的定位就是&拾遗补缺&,做政府做不了的事;但现在,它不仅要作为一种补充,更要充分发挥&生力军&和&主力部队&的作用&。张恺悌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构养老床位数量要翻番,这其中绝大部分将是民营机构的贡献;按民政部规划,今后70%以上的床位都要由民营机构来提供。这要求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民营机构&新鲜血液&的作用,鼓励其建立,引导其发展,并提供政策支持&。
&出于调研需要,我们经常邀请一些民营养老院的经营者参与讨论、畅谈意见,这样的&座谈会&最后往往开成了&控诉会&,他们常常质问&为什么说好要鼓励,却一分钱也拿不到&。的确,政府既要支持企业经营,又要规范整个行业秩序,这个度很难把握。&张恺悌说。
&经营养老机构的理念很关键,养老产业需要负责任的长线投资,而不是头脑发热进行投机,现在很多地产企业蠢蠢欲动,认为做养老院就是圈地、盖房、靠房子赚钱,但事实上它是服务业,不是建筑业。并且,做养老院的人必须是懂老人的人,老人并非同质化群体,其需求非常分散、多样,这需要经营这一产业的人对个性化服务有充分认识。不具备这点认识,一心把它当圈钱工具,就不要来投资养老机构。&张恺悌担心资本蜂拥进入机构养老行业可能导致混乱,&如果民营养老机构大面积出现问题,将不仅带来经济影响,更会导致社会问题&。
张恺悌介绍说,机构养老行业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形成成熟的&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模式,现有的公立养老机构也会逐步改制。&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行业才谈得上健康发展&。
在今年5月1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北京市民政局曾透露,今年起,北京新建的养老机构将实现&公办民营&,由政府建设养老机构,通过招标、评审等方式,选择优质的社会力量经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我们在养老院里做调研,听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听说过国家的政策,想法很好,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我们等不起了&。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得早日落地,老人们才能受惠。&张恺悌说。养老院(/Info/View.Asp?id=553)
杭州区级以上公办养老机构23家 民办养老机构87家
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自2011年开建至今一直备受关注。院方于8月14日开放预约登记通道以来,已有近2500人报名,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去年年底,杭州全市老年人口为127.89万,相当于户籍人口中每5位就有1位是老人。杭州市第一、第二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可谓&一...&
杭州区级以上公办养老机构23家 民办养老机构87家
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自2011年开建至今一直备受关注。院方于8月14日开放预约登记通道以来,已有近2500人报名,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去年年底,杭州全市老年人口为127.89万,相当于户籍人口中每5位就有1位是老人。杭州市第一、第二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可谓&一床难求&,等着入住的人甚至排到了几年后。
相比之下,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却不甚乐观。部分入住率低的民办养老院甚至持续亏损,陷入负债经营的困境。
民办养老机构空床不少
杭州某民办养老院位于艮山西路与秋涛北路的交叉口,共有858个床位。正式开办一年,入住率不到20%,现在仍有600余张床位空余。收费标准依据房间类型与护理等级而定,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等全部加起来,一般为元/月。
位于富阳市新登镇的另一家养老院是今年5月份开业的,近半年下来,70个床位还有60个空余。院长胡先生说,那么多资源闲着也是浪费,倒不如做些实在事,充分利用起来。
养老院以双人间为主,有少量单人间和三人间,平均收费1500元/月。胡先生打算拿出两个三人间,专门提供给条件困难的孤寡老人,免费入住、免费护理,自己只需承担每月300-500元的伙食费。空巢老人入住,也可以享受部分优惠。
价格贵不贵 交通方不方便都会影响老人的选择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杨先生说,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区级以上的公办养老院只有23家,而民办养老机构多达87家。虽然民办养老机构在数量上占优势,但现实生活中,不少老人宁愿等上五六年,也要进公办养老院。在杨先生看来,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理念问题:&公办的肯定比民办的好&,这是一些杭州老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点。老人在情感上对国家有所依赖,容易先入为主地进行优劣区分。交通与服务问题:公办养老院多位于市区内,交通十分便捷;民办养老机构选址灵活,有的在周边区域,较为偏远。公办养老院管理规范,护理人员都受过专门培训;民办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在服务质量上可能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价格问题:公办养老院有政府资金补贴,属于社会福利机构,收费一般为每月1000元左右;民办养老机构自负盈亏,为了维持运作,价格通常要高一些。相比之下,平民化、大众价的公办养老院显然更受生活节俭的老人们欢迎。
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院收费标准要统一接轨
富阳某养老院的胡院长说,其实民办养老机构也有一定优势。
民办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通常比公办养老院更加完善,在生活基础设施之外,还会添加许多休闲、娱乐、疗养设备。因为需要盈利以维持正常运作,管理人员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与品牌建设,入住老人也能拥有更多选择。
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的价格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各项费用加起来,还是控制在多数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属于微利行业。
&规模较大的民办养老机构前几年都会比较困难,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常运行,这差不多都成规律了。&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杨先生说,&现在我们也会给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支持他们发展。按照设想,以后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要统一接轨,以便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
一些想自己把自己&送&进养老院的老人却遭遇了困境。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在南京一些养老院调查发现,失独老人进养老院成为一道难题。没有监护人这道门槛,让这些本来更需要慰藉和照料的老人望养老院而兴叹。
&失独家庭&是指由于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其中,尤其是年...&
一些想自己把自己&送&进养老院的老人却遭遇了困境。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在南京一些养老院调查发现,失独老人进养老院成为一道难题。没有监护人这道门槛,让这些本来更需要慰藉和照料的老人望养老院而兴叹。
&失独家庭&是指由于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其中,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群体,由于过了生育年龄,重新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机会微乎其微。我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个失独家庭,并以每年新增7.6万个的速度增长。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逐渐步入老龄,这些失独家庭将变成近2000万失独老人。
家庭幸福,这是每个人的心愿。在中国人传统的家庭幸福中,老人的幸福观念基本可以说都是&儿女绕膝&&共享天伦&的&团圆&。若一个家庭遭遇&失独&,则其父母必然感觉生活无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情感缺失的父母,在痛苦回忆的折磨下、生活失常后,有许多变成了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赡养人和抚养人与幸福绝缘的&三无&老人。这些特别需要慰藉和照料的老人,由于没有监护人,无法承担养老医疗等费用被条件最低、最基本的职业照料拒之门外,若还是孤寡者,其晚景之凄凉已可预见。
&尊老爱幼&是国策,&关老护幼&亦应成常态。有道是&家有一宝不如家有一老&,虽然大部分老人都已经不能给后人带来直接的利益,但老人的人生经验我们绝对无法从书本中学到,这些好似无营养的啰嗦和回忆经常在某些关键时候给予我们这些后辈以启迪,帮我们避免麻烦甚至带来财富。因此,老人不是家中&惹人嫌&的&老不死&,更不能是社会&懒得管&的&老麻烦&,每个老人都应该是我们不能舍弃的瑰宝,所以如何使这近2000万&失独&的瑰宝得到更好的对待,除了需要更健全的制度法律,更妥善的保险方式,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而且即便这些&失独&老人真的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亦应给与关爱,这是基本的人性,并且人人都会老,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失独&是这些老人几十年之痛,其晚景孤苦无依是社会之殇!可若继续听之任之,给社会带来的又岂止是殇痛而已。养老院(/)
13日是重阳节。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公寓的缺口越来越大,然而省城民营老年公寓的日子并不好过,除去每年政府补贴外,扣除房租、人工费、伙食水电费等,省城一民营老年公寓的年盈利仅为5600元。
为省一点买菜钱,每天多跑10公里
赵丽是槐荫区某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公寓建...&
13日是重阳节。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公寓的缺口越来越大,然而省城民营老年公寓的日子并不好过,除去每年政府补贴外,扣除房租、人工费、伙食水电费等,省城一民营老年公寓的年盈利仅为5600元。
为省一点买菜钱,每天多跑10公里
赵丽是槐荫区某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公寓建筑面积约400平米,共有47张床位,入住率为90%左右,老人床位费从1000元到500元不等,但是这些收入却有些捉襟见肘。
赵丽每天5点半起床,巡视一圈入住老人后,她就骑着电瓶车去段店批发市场和匡山蔬菜批发市场买些杂货和蔬菜,尽管门口就有马路市场。她告诉记者,门口的蔬菜比批发市场贵3毛钱,为了减少成本,她尽量去市场批发,每天要多跑10公里。
赵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寓住了40个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床位费计算,全年约收入48万。&公寓里有工作人员11人,每人每月工资约1800元左右,全年约237600元的人工费支出;房租每年6万元;水电费每年约16000元;老人的伙食费每月8000元,全年约96000元,这些收入加起来约有409600元,每年的毛利润约有70400元。&
但是这些钱并不全都进了赵丽的腰包,公寓里的床坏了,楼梯需要整修了,房间安装空调了&&全都从48万元里出。2012年底,赵丽带着老年公寓的账本去槐荫区审计部门审账,公寓一年的盈利仅为5600元。
为让子女来看老人,公寓为其报销的票
和老人打交道时间长了,赵丽成了不穿白大褂的大夫。在她的办公室里,有专门的一个柜子用来盛放药品,大厅里还有一个氧气管。为了让老人们高兴,赵丽每周都会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让他们来公寓里看望老人。但是有些人借口工作忙,距离远,就不愿过来。&当时我就告诉他们,每周必须过来,来回打车的钱,公寓给报销。我一再坚持,他们一般每周都能来公寓一趟。&
让赵丽感到苦笑不得的是,有次一老人的孩子来公寓看老人,竟真拿着的票找她报销,赵丽掏出20元钱就给了他,&想想都心寒,但是子女过来了,老人高兴了。&
曾因太累想要放弃,老人挽留让她坚守
每天如何让40位老人吃好喝好睡好,让赵丽心力交瘁。她告诉记者,她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白天除了照顾老人,还要筹划着如何提高公寓的硬件。2013年,槐荫区老龄办补贴公寓3万元,赵丽用这笔钱买了空调,给每个房间都安装上了。&济南市民政局去年还发放了52000元的床位补贴费,我就将床位全部进行了更换。&
2012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赵丽想过要放弃了。&公寓一年才赚5600元,但是却又操不完的心。子女也有些不支持,担心我身体受不了。&按照当初赵丽的想法,要么把公寓整体出租,要么找一个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她只坐享其成。
当她把这些想法向公寓老人们提起时,老人们不愿意了,都一个劲挽留,有些老人甚至以不吃饭来要挟。无奈之下,赵丽只得坚持下去。&和老人待时间长了,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总不能放着老人不管不顾。公寓里曾有一个老人,既无子女又无亲人,每月只交500元钱,但是我同样和别的老人一样照顾,老人去世时也是由我一手操持。&赵丽说。
下一步,赵丽还想着扩大老年公寓的规模,但是在何处租房、租金能否便宜一点,仍是她的一大心事。养老院(/)
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度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酷爱跑步的村上先生写过一篇讲述长跑的文章,我们套用文章的标题来聊聊一个关乎中国长跑质量的话题&养老,看看人们在谈论养老时,到底是在谈些什么。
&二十四孝&早就落入历史尘埃,国家养老也已成为明日黄花,不知如何安放的晚年生活,让大家变得非常焦虑。于是,延迟退休动议...&
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度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酷爱跑步的村上先生写过一篇讲述长跑的文章,我们套用文章的标题来聊聊一个关乎中国长跑质量的话题&养老,看看人们在谈论养老时,到底是在谈些什么。
&二十四孝&早就落入历史尘埃,国家养老也已成为明日黄花,不知如何安放的晚年生活,让大家变得非常焦虑。于是,延迟退休动议、以房养老试点等政策探索,稍微露头就遭遇了高分贝的反对声音,&延迟退休就是政府推脱责任&、&以房养老无非百姓自己买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看看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设置情况,延迟退休实在不应该是个敏感话题。以女性为例,工人50岁退休,干部55岁退休,要想60岁退休,还得是拥有一定职级或职称,那不是人人可享的荣誉。早早退休的中年阿姨们,中心广场舞步翩跹;赋闲在家的壮年叔叔们,大树底下观棋不语。反观那些人人艳羡的高福利国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60岁退休几乎就是个&起步价&,银发劳动者遍地皆是。
中国人是吃苦耐劳的世界冠军,多干几年活儿不至于引来民意汹汹,他们之所以嘈嘈切切,真正的原因是现有的养老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那些有关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的揶揄吐槽,只是对养老体系缺陷不满的情绪化表达,是一种事出有因的&指桑骂槐&。
养老体系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不少,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填补养老金缺口。无论在哪个国家,养老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者,或者说,养老的支付问题不能依靠政府。但是,中国的养老体系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轨过程,养老金缺口即是转轨成本的体现,填补缺口就成为政策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养老支付能力欠缺的同时,我们还有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政府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金,却可以在退休后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金,这让很多在养老体系另外一条轨道上行走的人感到不公平。养老制度并轨问题已经喊破了嗓子,外界都在期待改革能够早日甩开膀子。
谈论养老,谈的是提高支付能力的效率问题,也有合理分配资源的公平问题,回避利益触动则养老问题无解。&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所以需要顶层设计和协同推进,而不能仅仅是争论退休后到底是做园丁还是做保姆。养老院(/)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成了城市新移民,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代沟加深,两代人兼容性下降;再加上邻里之间的交流也有空间障碍……我们需要社会化分工来解决赡养老人问题。
赡养的赡字因为有个&贝&字旁,看起来和金钱的关系挺大。而人们说到养老问题,也多半会和敬老院、养老金、以房...&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成了城市新移民,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代沟加深,两代人兼容性下降;再加上邻里之间的交流也有空间障碍&&我们需要社会化分工来解决赡养老人问题。
赡养的赡字因为有个&贝&字旁,看起来和金钱的关系挺大。而人们说到养老问题,也多半会和敬老院、养老金、以房养老等词联系起来。好像只要有钱,养老问题就可以解决,至少能解决大半。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人尤其是80后年轻人觉得,养老并非仅仅是每个月给父母多少生活费,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陪伴,对父母时间、精力和情感的付出,而不少年纪大的人也觉得,自己完全有经济能力给自己养老,他们想从儿女身上获得的还是亲情抚慰。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养老需要金钱,但退休后的20至40年中,除了三餐以及就医,老人更渴望的是陪伴,请记住,无论机构养老形式多么健全,满足老人们情感需求是不能替代的。
父母和孩子一样,都不会在原地等你的,多陪陪他们吧!
年轻人:我有钱可我没时间,能一起吃饭都是奢侈
&我老家在湖州,可我已经快半年没回家了。&晓安在杭州一家私企上班,忙就是她工作的唯一写照。本来这个国庆打算回家的,也因为临时的加班任务而取消了。&妈妈一个劲地说没事没事,但我听得出来她很失望难受,我流泪了。&晓安说,她特别羡慕家在杭州的同事,能和爸妈一起吃饭,即便加班,至少能回家和爸妈说声晚安。她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拼命工作却忽略了爸妈的情感,到底值不值得?
和晓安有同样处境的还有笑笑,1980年出生的她有了个2岁的宝宝。&有了孩子老家跑得越来越少了,现在爸妈来杭州看我们的频率比我们回老家的频率高得多。&笑笑说,&爸妈说我们工作忙,带着孩子跑来跑去也不方便,所以就换成他们来,有时候想想真过意不去。他们一来就帮我们打扫卫生、做饭,有时候还要给孩子红包。可我们能给他们的太少了。&
有句话叫&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养老或许也是如此。每个月花几千元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几个月半年才探望一次,任何一个称职的子女都会于心不忍。而每天能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家常聊工作,甚至是发牢骚,才是令人羡慕的生活。
中年人:我的爸妈我来养,别给儿女添乱
前面说到小何的父母回老家盖新房,为的是给小何爷爷养老,也为了自己将来养老。其实不少年龄在5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都和小何父母有着一样的想法:给父母养老,给自己养老,不给儿女添乱。
&我爸妈就是这样想的。&齐霁刚成家不久,&我才和他们分开住那么几个月,我爸妈就开始考虑他们的养老问题了。&某天齐霁看到爸妈在看老年公寓的各种广告资料,就问:&你们以后要住那里去?&老妈一听,马上开始向齐霁陈述老年公寓的各种好。&我当时有点不高兴了,说以后我会养他们,住什么老年公寓。谁知道我妈妈说:&你工作那么忙,以后有了孩子更忙,哪有时间啊!我和你爸的积蓄足够我们自己养老了,你就放心好了。&&齐霁说,&我马上反问她,老年公寓那么好为什么爷爷奶奶不去住呢?我爸皱着眉头说:&爷爷奶奶有我们照顾呢!小孩子不懂瞎说什么!&哎,真是无语。&
&我妈这个国庆鼓动了一堆亲戚对我&狂轰滥炸&了,劝我再生一个。她帮我带。&1987年生的杭州女孩YY有一个刚满1岁的宝宝。她告诉记者,很多80后在抱怨自己的时代不好,碰上了生育高峰,上学入职都争得头破血流,事实上,自己的妈妈才不容易。碰上了上山下乡,年纪很大才结婚生孩子,好不容易把自己抚养成人,还得没日没夜地带外孙。怎么忍心生二胎给她再次增添负担呢?YY说,&妈妈的想法很简单,为了我今后的幸福,不仅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她一把抓,甚至希望我未来有两个孩子,这样我老了也不愁养老问题了。&
老年人:子女孙儿都很忙,自己管好自己吧
不少人觉得,养老最好是把老人接来和自己一起住,这样方便照看。可身边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往往在同住一段时间后,老人就坚持要回老家自己住。有人将原因解读为老人生活不习惯,或者易与子女产生矛盾。其实还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老人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累赘,因为他们知道年轻人总是很忙的。
帮忙把外孙带到上幼儿园后,黎黎妈就&完成任务&,回乡下老家了。&妈妈跟我说,自己想休息一下,农村空气好,回老家自己种点菜,我们不忙的时候可以回去运点回来。其实我知道,一方面她是嫌城市里蔬菜贵,自己种能给我们减少生活开销。另外一方面,这样的机会可以跟我们碰面,聊聊天,她就满足了。&
在外人眼中,Dophin的爸爸虽然已年近七旬,依然精力无限,从教育系统退休后,去私立教育机构找了份工作,这两年爱上了摄影,不时投个稿还能赚到些许稿费。30+的Dophin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和孩子爸正处事业上升期,并不需要老爸的金钱支援,而老爸也并不缺钱。&我知道,爸爸是希望能为小家庭的未来添砖加瓦之外,自己能老有所忙,哪怕我不能时常回家看他,他也有事可做。&Dophin说,前几天爸爸终于对自己&提要求&了,而这一席话却让自己红了眼眶。&他说,电视里养老院里的护工对老人的一巴掌让他有了无力感。虽然今后他和妈妈的退休工资估计可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但希望我能定期去看他们就好。如果连这么简单的陪伴我都不能满足他们,我还怎么对得起他们的养育之恩?&养老院(/)
刚刚过去的长假中,对于平日忙碌的人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放松机会,除了庆祝国庆之外,大部分人会选择这个时间去外地旅行、度假、走亲访友、享受热闹。而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10月6日至7日,记者兵分两路,以义工的身份进入市北区的两家普通养老院,与老人近距离接触,试图了解老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的心情。
刚刚过去的长假中,对于平日忙碌的人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放松机会,除了庆祝国庆之外,大部分人会选择这个时间去外地旅行、度假、走亲访友、享受热闹。而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10月6日至7日,记者兵分两路,以义工的身份进入市北区的两家普通养老院,与老人近距离接触,试图了解老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的心情。
&让老人吃得好些&&&
10月6日,记者来到了市北区人民二路上的敬老院探访,这已经是黄金周的第6天。中午时间,老人们在吃午饭,每位老人都有一个餐盒,三菜一汤,里面除了一只大虾,还有一个鸡腿。敬老院的縢 院长告诉记者,吉祥福敬老院规模小,资金有限,但节假日得让老人高兴高兴。
进到了厨房里,记者看到了一份完整的菜谱,早上吃的是营养早餐,包括牛奶、小米粥、鸡蛋、豆浆,午饭是三菜一汤,包括两个荤菜、一个素菜,除了鸡腿之外,还有排骨、肉丝、肉卷。老人们在自己的房间吃饭,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一个人看着电视慢慢吃,有的老人年纪大了,糊涂一些,成了&老小孩&,得有护工专门喂饭。记者在午饭时间注意到,为了帮助一位老人吃饭,房间里先后换了5个护工。难道老人吃饭,得有喜欢的护工陪着?縢 院长的解释,原来喂老人吃饭,不能一个护工持续喂,喂两口,老人就不吃了,怎么哄也没用。只能再换一个护工,5个护工轮番上阵,才可能喂饱一位老人。人手不够的时候,院长也得亲自上阵。这是护理的经验,老人的世界,敬老院的护工或许没有完全参透,但是也在努力琢磨。
敬老院厨房不大,收拾得干净而又温馨。油盐酱醋摆在厨房角落的台子上。&现在不少敬老院的伙食,都由专门的配餐公司负责配送,这个成本就高了,老人就得多掏钱。另外统一的伙食,未必对所有老人的口味,家庭式的做法,可以自由调节,甚至单独帮某位老人做饭。&院长说。记者走出厨房的时候,看到一位大娘拉着院长的手,直夸午饭做得好:&今天的鸡腿炖得真烂,我都咬动了,太好吃了。&看着老人满足的样子,众人也跟着感受到了快乐。
敬老院的厨房并不大,只要一位厨师就忙得过来。在厨房里,厨师忙过了午餐后,就要为老人的晚餐做准备。中午熬过的骨头汤,剩下的放在大盆里,用盖子盖着。冰箱里拿出的成袋的鸡腿,也放在盆子里化着,这都是晚饭的食材。&剩的骨头汤热一热可以给员工吃,老人们都要吃新鲜的。骨头汤能够补钙,鸡腿也是必须的,能给老人提供蛋白质和能量。&縢 院长给记者介绍说。除了这两个常菜之外,晚饭还有一个&调节菜&,院长早已征询好了老人们的意见,晚饭做肉卷。
&照顾得好,不想回家了& 
年近八旬的刘大娘(化名)来到养老院已经1年了,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坐在敬老院门口的沙发上晒太阳,一声不吭地看着门外的人来人往。她的眼睛一直笑眯眯的,希望有人看到她,跟她说话。其实老人家就住在附近,上了年纪体弱多病,家里儿女为生活奔波,难以照顾,不得不将老人送到了这里。刚开始被送来时,刘大娘有些不理解,也不适应。或许是心生不满,她出现了严重的肠胃不适,大小便失禁。
那段时间,护理员每天都为她数次清理满是污物的衣物,这让她十分内疚,也很感动。&这里照顾得好,都不想回家了&,刘大娘告诉记者,不久前孩子要接她回家过几天,她坚持不回去。
在敬老院里,刘大娘算是一个&奇迹&。她入院时浑身疾病,是躺着进来的,但是1年后的今天,她已经能够站起来,并自个儿走路,而且现在已经不吃药了。难道是敬老院找到了一套帮助老人治病的秘诀?縢院长坦白地说,&哪有秘诀?就是照顾老人的时候,多点爱心细心耐心。&大娘拉着縢院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蹒跚地挪着步子,脸上带着笑意。
每年中秋国庆期间,留在敬老院过节的老人占绝大部分,他们或是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离开,或是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无法离开。縢 院长告诉记者,敬老院40多位老人,这次十一假期,只有两人回家过节,其他的都留下了。不走的原因,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敬老院里的生活。
记者在敬老院采访时,刚好遇到了王大爷(化名)的儿子前来探望。老人身体活动不便,只能勉强坐在床上。老人的儿子带来了一只蒸好了的螃蟹,仔细地拨出里面的肉,一点点喂给老人吃。他告诉记者,自己工作太忙,无暇照看老人,心生内疚,但是看到老人在这里生活得好,心里也很放心。为了表示他的谢意,还给敬老院送了一幅锦旗。一幅一幅的锦旗,从四面八方送来,挂满了走廊,每当走过时,会让人产生一种信任和感激。
整个敬老院,确实不大,1个院长,1个保安员,5名护工,还有1名厨师,这是整个敬老院的配置,照顾着敬老院里40多名老人。作为一院之长,縢院长也坦言,敬老院硬件设施有限,只能在软件上下工夫。为了能够真切把握每位老人的情况,她将家都搬进了养老院里。6个年头,每年过年都是和老人在敬老院里面过。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縢院长的丈夫,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成了敬老院的专职保安员。&现在的老人越来越多,即使在养老院,他们也是孤单的,我只希望年轻人们能够像重视孩子一样重视老人,老人的孩子们能够抽空多来看看老人,这是他们的心意,我替他们说。&縢院长跟记者说。&
某民办老年公寓
&三缺一,一起来打麻将吧!& 
在市北区敦化路附近的一家民办老年公寓,记者以义工的身份在这家公寓里陪老人聊天。这家老年公寓里一共有90个床位,住在这里的老人多数都在七八十岁以上,有的已经不能自理。
&这里的娱乐设施不多,活动室里可以打麻将,可以下棋,我的腰不好,所以一般不出门,就住在屋里看电视,饭点到了,就自己去打饭,活动活动腿脚。&住在一楼的周大娘告诉记者,自己刚刚住进养老院一年多。住进老年公寓之前,周大娘曾经一个人独居了8年,老伴儿走的早。&我之前身体一直很好,以前在供销社卖东西的,退休以后一直都去贮水山那边跳舞,跳了二十多年一直很健康,去年的时候把腰磕着了。&周大娘说,独居的时候,一直都是儿媳妇给做饭,为了就近照顾,儿子还专门租了上下楼,老人住楼上,儿子媳妇住在楼下,媳妇每天给周大娘送饭。&他们每天上班都很忙,媳妇做饭也很辛苦,再加上我的腰现在不大好了,所以我才搬到了老年公寓里。&
由于腰部不适,周大娘很少出门活动,住在屋里有一张单人床,一台电视机,一个卫生间。没事的时候卧在床上看看电视,到了饭点去打饭,儿女定期来养老院看望,这些就是周大娘生活的全部。&一个月我的退休金是两千多元,住在这里一个月得花一千多元,我不用儿女的钱,也不让他们受累给我做饭洗衣服&&&
按照周大娘的指引,记者来到了这家老年公寓的活动室,三个老人正在打麻将。&你们都在这里住吗?&记者询问。&我俩是来看母亲的,陪她打打麻将,三个人不好玩,三缺一,你也来打麻将吧?&三人中稍微年轻的女性邀请记者一起打麻将。
&别看我八十多岁了,刚才你没来的时候,七对、自摸、连着坐庄,我可是赢了不少的,打麻将可以动动脑子,对老年人好。&老人边说边拿出自己抽屉里的扑克牌,全都是自己赢的。
&平常想打麻将,我们这里也凑不齐人,打的人少,有时候只能打二人麻将,人少了没意思。只有儿女来的时候,才能陪陪我。&老人边打牌边对记者说。
到了中午十一点半,是老年公寓的午饭时间,麻将时间结束,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一起回屋吃午饭。儿女边走边说:&今天带了大虾炒白菜,赶快回去尝尝&&&
&想找人说说话,又不知道聊什么& 
&我看你长得像我家二女儿&&&&你像我的外孙女,她在美国读研究生,学建筑的&&&10月7日上午,记者随意走进敦化路这家老年公寓里的三间房,老人们都说记者长得像自己家的某一个亲人。
今年年过八旬的老张,和自己的老伴儿一起住进了老年公寓。&我的三个女儿都在国外,两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养女儿都是给别人养的,养不了老。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多生两个儿子,我看你长得挺像我的二女儿的&&&
老张是个幽默的老人,老年公寓里的护工最喜欢到老张屋里打扫卫生,可以和老张调侃调侃。说到自己和老伴儿住进老年公寓的原因,老张幽默地说,是因为害怕小偷。&我们住在家里,真的遭遇过小偷,因为害怕小偷,所以搬到了老年公寓,这里一个月要交3千多块钱,吃饭洗衣服都不用自己动手做,轻松。&老张的老伴儿听完老张的话,连忙补充说:&实际上孩子本来想让我们去美国养老,但是那里的饭我们吃不惯,整天汉堡、薯条,老年人吃多了可不好,有一回老头儿喝咖啡喝完以后,凌晨三点都没睡着。&
&之前还有一群学生来看过我,聊聊天,说说话挺好的,不然光能在这里看电视。住在这的老人都是七老八十的,有的不能自理了,楼上有棋牌室,我腰不好就没去,也没人串门,大家都是自己住在自己的一间房里,护理员来拖地的时候才能简单聊聊天,其实挺想找人说说话,但又不知道聊什么好。&
老张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三个女儿了,平常更没个人和自己说话。&住在这儿的老人很少交流,互相之间很少串门,都是自己住在自己的屋里,一天不往外溜达,光看电视,有的因为身体不好卧床不起。幸亏我活得开朗,而且有自己的爱好,喜欢书法,周末有孩子来我这里学写毛笔字。生活还算丰富。&居住在这家老年公寓里的有近百位老人,而10月7日一上午,记者仅看见有四五个家属来看望老人。养老院(/)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一是日本的&敬老日&。在今年&敬老日&前一天的9月15日,日本总务省公布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情况:2013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为31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 25.0%,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此同时,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人口出生率从1974年至今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在21...&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一是日本的&敬老日&。在今年&敬老日&前一天的9月15日,日本总务省公布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情况:2013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为31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 25.0%,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此同时,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人口出生率从1974年至今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在21世纪初保持在1.3左右的极低水平。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不仅使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而且使日本社会保障系统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年金制度,起源于明治政府时期的&恩给&制度,二战后逐渐普及,在1961年实现&国民皆年金&。尽管日本政府对现收现付的年金制度进行多次改革,为年金不断&开源节流&,但依然无法扭转年金系统长期巨额亏空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日本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其中包括建立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即&以房养老&。然而,&以房养老&在日本发展得并不顺利。
日本的&以房养老&形式多样,因地而异,统称为&不动产担保型生活资金&,按融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政府参与的直接融资方式,即政府机构直接贷款给借款人;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的间接融资方式,由金融机构贷款,并设计金融产品进行销售。&以房养老&由东京都武藏野市在1981年引入日本,当时的适用对象是 65岁以上且在武藏野市居住达1年以上拥有不动产的老年人。若以自己的房产为抵押,老年人可定期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供养老之用,贷款总额以房产价值的一定比例为限。待老年人去世后,房产被出售用于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武藏野模式&开日本&以房养老&之先河,但发展并不顺利。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其著作《一个人的老后》中指出,&武藏野模式&开办后 20年来,仅有100件来使用这种方式贷款的案例。上野千鹤子曾向京都市政人员提议比照武藏野,推广&京都模式&,却以&不符合当地风俗民情&为由遭到婉拒。直到 2002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才迫于年金亏空压力,以地方政府的福利部门为主体开始正式设立&以房养老&制度。在具体实施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申请门槛较高。以东京为例,要求申请人在 65岁以上且不能与子女同住;申请人家庭的人均收入要在当地的低收入标准之下,且已申请&低保&等社会福利的家庭不能申请;申请人的房产必须是土地价值在1500万日元以上的独门独户建筑,集体住宅不能申请。这些严苛的条件把很多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排除在外。
日本人善于学习新事物,&以房养老&曾引起很高的关注。但时至今日,&以房养老&在日本依然发展缓慢,从政府到民间推动都不是很积极,处于&鸡肋&的窘境。上野千鹤子认为,日本&以房养老&进展迟缓,首先是子女的反对。东亚传统文化有很强的继承观念,子女认为父母的家就是自己的家,卖掉土地就等于对祖先不敬。其次是日本人&有土斯有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土地是财富极佳的储存形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变卖土地和住宅。再次,老旧房屋修缮需要大量资金,造成银行不愿贷款。日本税法规定,大楼等钢筋水泥建筑物的住宅耐久年数为47年,假设30岁入住,住了 40年以上,不但居住者衰老,建筑物也会老朽。由于经济长期低迷和年轻人口不断流失,老旧房屋缺乏资金修缮,有的小区因为居民日渐稀少甚至只剩老年人而趋于荒废,银行不愿接手这样的抵押物。
&以房养老&在日本的窘境还与日本特殊的经济和自然环境有关。房价下跌是&以房养老&的一大风险。如果在合同期间房价大幅下跌,老年人所贷资金超过房产价格,金融机构就会亏本。日本1981年引入&以房养老&时正值房地产价格开始快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行动不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