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业前景资管业务前景如何,听听业内大拿是怎么说的

期货资管业务前景如何,听听业内大拿是怎么说的
针对本文发起
导语:期货资产管理,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作者:康兰
华泰期货资产管理总部
来源:期货日报近年来,随着居民理财需求的增加,以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为核心的大资管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012年年初开始,资管行业迎来一轮业务创新的浪潮,期货公司加入大资管行业。从最传统的银行理财到保险资管,到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的飞跃发展,再到私募基金、基金子公司和期货资管的逐步新生,大资管行业的分支越来越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93万亿元。A 资管行业发展状况日起施行的修订版《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大资管行业意义重大,阳光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和依据得以明确,也推动原本具有垄断优势的公募基金公司的创新和转型。整个资管行业告别了牌照垄断时代,行业主体更加多元化,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与常态化。此外,各个分支行业规则办法的颁布使部分资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大大拓宽,例如基金子公司、私募投资基金投资范围限制较少,产品创新环境优越,加速了各类分支资管行业的融合和竞争。随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2012年9月开始实施,首批18家期货公司获得了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2014年12月,《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正式开始实施,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期货公司及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单一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和为特定多个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一对多”业务的正式开放。期货资管的规模开始呈现出指数性的增长,从2014年年底整个期货资管规模约124亿元一跃至2015年年底的1045亿元。到2016年6月末,根据中基协的数据,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273亿元,期货资管业务规模二季度增幅超过60%。然而,期货资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依赖通道业务,过度重视规模增长忽视产品质量及创新等问题。由于起步晚,相较于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期货资管在专业人员的积累、资金实力、投研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很多公司倾向于依靠期货资管产品设立门槛低、成本低、灵活度高等优势,投入到容易产生现金流的通道业务上。尤其是今年二季度,股市抄底配资、定增配资,以及商品期货行情火爆带来的CTA策略产品发行数量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期货资管业务规模的上涨。包括期货资管在内的大资管行业尽管近两年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行业监管和规范变得日趋重要。近来,接连几个重磅监管文件的下发,引发新一轮资管行业的监管风暴。7月底,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至各银行,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禁止发行分级产品;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限制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这意味着自2014年12月以来搁置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有望于近日重启。此外,今年6月下旬,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禁止发行资金池性质的产品、具有嵌套交易结构的产品、向非机构投资者发行分级产品,而对机构投资者的分级产品的杠杆倍数也进行了严格的约定,其中权益类、混合类不超过1倍,其他类不超过3倍,禁止不明确基础资产的比例,笼统规定投资比例为0—100%,禁止以外部投资顾问形式将产品转委托等,对保险资金的资产管理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B 资管行业监管趋势监管的力量已波及资管行业的方方面面,预示着监管的日趋严格与完善,显示出未来监管的几大趋势:去杠杆、防止非理性杠杆泡沫2015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杠杆牛市和严查配资带来的牛熊急速转换,让市场看到了杠杆泡沫、非理性配资的巨大危害。如何从根本上“去杠杆”,防范于未然,避免“泡沫剧”重演是未来的重要监管方向。各行业的最新监管规定中,都脱离不了对分级、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的限制,对股票型资管计划的杠杆比例控制得最为严格。目前各分支行业基本上统一了导向,规定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倍,其他类和固收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限制在2—3倍。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则直接禁止发行分级产品,这些都显示出了监管以“去杠杆化”为导向。去“类借贷”产品配资业务,打破优先级“刚兑”股市配资需求推动了银行理财投向股票二级市场、定增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并在近两年进一步向量化对冲、CTA类策略进行延展。各大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自己对各类型策略配资的风控方案,规定了杠杆比例、清盘预警、投资限制等,实质上是相当于为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私募投资机构在内的各类群体进行变相借贷。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因为在终端客户面前存在“刚性兑付”惯例,因此在“类借贷”型结构化资管产品合同中规定了大量“畸形条款”,如从优先级到账日就开始计提优先级预期收益,产品提前终止需要加收一定时间的“罚息”,在产品亏损到预警线的时候劣后级需要补仓提高整个产品的净值使产品得以延续,触及清盘线后如果因为极端情况不足支付优先本息的,部分甚至还规定劣后级的差额补足义务等条款。这些产品本质意义上属于投资市场的“融资借贷”行为,再加上杠杆效应,推动了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大量入市,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刚性兑付风险,而当股市出现系统性风险时,产品平仓清盘带来的踩踏效应对股市起到了加速下跌的作用。随着近期各类细则的逐步明确,传统的结构化产品的设计基本上被打入了“冷宫”。监管导向已经清晰告诉我们,传统“类借贷”结构化产品的逐步消亡已经成为大趋势,而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也需要逐步打破,才能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此外,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国际上的结构化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与衍生品的特征相结合,以使投资者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规避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回报的一类新型金融产品,而国内资产管理机构除部分股份制银行,其他机构都一直停留于传统的“类借贷”分级产品。新的监管政策对于结构化产品的杠杆率和“保本保收益”都有着严格的限制,这意味着行业一直依赖的传统类借贷结构化产品将逐渐式微,进而推动资管机构尤其是期货资管利用对衍生品市场的了解,如场外期权、固定收益类产品,设计出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结构化产品类型。限制通道业务发展,回归资管业务本源从本质上来说,通道业务要么是为了规避监管限制来实现某些特殊利益目的,要么就是有资质的资管机构为其他资质信用较弱的资管机构主体进行背书的行为。然而,很多机构并没有意识到通道业务的风险,以及深刻认识作为通道方面对客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味追求业务规模的增长和产品发行效率,忽略了对第三方机构的尽调和把关。新规提高第三方机构作为投资顾问的资格要求,目的就是为了限制随意出借牌照为资质信用较差的第三方提供背书引发的一系列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作为有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应该珍惜机会,做好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做的事,回归业务本源。严厉打击资金池业务资金池业务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特点,最早是从银行理财中诞生,底层资产收益和每期产品的预期收益没有一一对应,一旦出现底层资产亏损,前期的投资者的收益要通过滚动发行的新进入投资者的收益甚至本金进行弥补,甚至相当于“庞氏骗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一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信托、券商等行业的预期收益型产品中比较常见,期货资管暂时涉及甚少。近期各行业的监管政策都在强调禁止资金池业务,也不得投向具备“资金池”性质的产品,从根源上控制这一类产品的资金来源。分业监管的逐步协同,去除“监管套利”随着金融行业各分支行业业务的融合和竞争,尤其是大资管行业壁垒的降低和新进入者的增加,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容易带来监管套利,金融混业监管也逐步成为今后监管的一个趋势。C 对期货资管的启示行业规范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道业务的限制有利于注重主动管理业务发展机构的脱颖而出,而期货资管机构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和目标做好准备,才能不在行业监管浪潮中迷失方向。通道业务带来了什么期货资管作为大资管行业的新生主体,三年多的时间管理规模迅速增长,其中80%以上来自于通道业务。通道业务给期货资管带来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通道业务给期货资管的前期发展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起其后台系统的建设、人员的配备、渠道拓展和客户资源的积累,有了一个较为缓和的起步期;但另一方面,通道业务让期货资管机构尝到了甜头后,忽略了自身投资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政策的推动,大部分公司将依旧过度依赖通道业务,不愿意放弃短期利益去投入到长期主动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制度的建设。同时,因为通道业务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大部分机构都不得不依赖低价竞争,一味追求产品落地效率而忽视产品背后的风险,尤其是对第三方机构的尽职调查、费用收取的合理性、客户合同签署时的风险揭示和适当性审查,以及通道业务背后的利益链逻辑等。近期一系列严监管的政策导向下,通道业务必然会受到大幅压缩,对期货资管业甚至整个大资管行业来说,似乎是最“坏”的时代来临了。然而,对于具备主动管理能力或准备从事这一领域的机构来说,却是重大利好。整个行业的导向更加健康,更加注重业务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规模的增长。在主动管理领域,拼的是长期业绩,长期投资盈利能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而在这一领域要实现成绩,人才的培养依然是关键。很多公司目前资管业务的激励导向依然只是通道业务,对主动管理的激励制度思考甚少。由于有能力的投资人才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激励,很多选择“奔私”,或者选择更大的平台来获得更好的报酬。的确,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人才难以培养,又难以留住,这需要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一方面学习海外和国内优秀机构的人才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优势做好公司业务模式的思考和定位,建立起自身独特的业务特色,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笔者将未来优秀期货资管机构的主要发展路径总结为以下三种:一是专注于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的特色主动管理型。作为长期专注于期货业务的经营机构,期货公司对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积累,也沉淀了一大批在衍生品方面的投研人才,所以相比于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资管机构,在衍生品方面具有更高的投资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管理期货(Managed Futures)的发展模式,打造专注于期货CTA趋势和对冲等策略的管理期货基金。事实上,管理期货作为另类投资基金的一种,在全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巴克莱对冲(BarclayHedge)另类投资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在该网站统计的全球CTA基金经理提供的管理期货总规模数据已达到3337亿美元。这些CTA基金中,有的专注于某一商品领域,如农产品、金属、金融期货等,但近六成基金选择分散投资到多个品种;而从交易方式来看,八成以上的都是量化系统交易,不到一成是主观交易。可以看到,即便是管理期货这样一个小的分支,还有很多细化的策略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随着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的周期性波动加强,管理期货和对冲基金这一类另类资产在分散风险、增加盈利能力方面的配置越来越重要,市场份额也在持续增加,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二是与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类似的全面主动管理型。选择这一类发展路径的机构一般是券商或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背景的期货公司,且需要大量人才培养和资金的投入。这种机构一般会以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形式存在,投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传统资产如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对冲,人才体系的搭建也更为全面。当然,这种发展路径的难度最大,相对来说更加脱离期货资管的概念,作为一个全面资产管理机构的定位,对人才培养和激励的难度也更大,也是第一种发展路径成熟后的一个进阶。三是以产品销售推动的精选通道业务及FOF产品组合投资为主的财富管理型。这一类发展路径的机构是在原本通道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运作,向财富管理型转型。首先,这一类型的期货资管机构可以筛选新规下有资质的、高质量投顾进行合作发行通道产品,而这一般需要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渠道资源和产品销售能力为投顾进行产品设计和发行服务,从资金资源角度牢牢掌握优质投顾,也为自身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和产品选择,增加客户黏性。其次,期货公司可以利用其强大的风控能力和后台运营服务能力,为私募机构进行风险控制、估值核算、份额登记、客户服务等行政外包配套服务。对私募投顾来说帮助他们解决了运营成本和精力不足的问题,专注做投资,从资金方层面来说解决了对私募道德风险和风控能力的担忧,将二者的需求完美结合。最后,在这些业务模式的基础上,财富管理型期货资管机构可以积累一批投顾的历史业绩记录,在对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实地考察尽调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长期跟踪的投顾池。同时,通过搭建各类细分策略的投顾测评和筛选体系,对筛选出来的优秀产品进行组合FOF投资,进一步为私募提供资金资源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的更好选择,在大类配置和投顾管理能力方面体现出较强的优势,发展成为从客户理财需求角度出发的财富管理型基金管理人。上述三种发展路径中,第一种和第三种将会成为未来相对主流。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涌现出一批批典型的案例和优秀公司。在业务模式仍需要时间打造成熟的当下,或许是最艰难的时候,但也是坚持初心、集中精力朝目标努力的最好大环境。
(本文经扑克投资家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添加扑克投资家微信号:,第一时间获取大宗产业与金融领域最有温度的研究资讯。)
面对泡沫,现“金”为王还是手中有“房”?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深度好文:因为印度,中国已经没了退路
致命的自负:关于英国退欧,万一你们都错了呢?
重磅内幕:当年的四万亿决策曝光,有人现场删稿
英国退欧:掀起金融市场大变局,这篇终于说清楚了
糖市的来世今生:从历史,供给面、库存面、天气及资金面解读中国糖业
我们已经入驻
搜狐新闻客户端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期货从业资格后续--合规管理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期货从业资格后续--合规管理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期货公司资管激励再出新招
  有公司欲与投顾共建资产管理公司
  今年9月出台的最严限令,给公司经营及其资管运作带来了不小冲击,不少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放慢了脚步,也有一些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几近停滞。不过,这给期货公司提供了一个重新整合资管资源、解决和完善资管激励机制的机会。
  期货日报记者近日了解到,继之前多家期货公司高管称可以给公司资管负责人合伙人身份后,华南地区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可以与成熟投资公司合作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强调他们公司的股东具有较强的渠道销售能力。
  在期货副总裁罗永迪看来,这是一种不错的经营模式,同时也是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的方向之一。
  “与成熟投顾合作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就类似于成立基金,能有效解决期货公司资管部门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资管人才的问题。”罗永迪直言,期货公司现有的激励机制吸引不到优秀的投研一体化人才,“比如我们做主动管理,产品盈利后投资经理的提成与市场上私募投资经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实际上,主动管理能力是期货公司资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未来。但是,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起步较晚,加之期货公司员工不允许做期货交易,期货公司资管的主动管理能力普遍较弱,大都以通道业务为主。
  “建立长效的、富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而提升期货公司资管的主动管理水平。”罗永迪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与优秀投顾合作共建资管公司,或给予投顾合伙人身份”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类似,都是为了解决激励机制问题,留住人才。
  据了解,业内已经出现了期货公司与优秀团队合作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永安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同的是,该公司是永安期货与其原来的优秀投资团队共同组建的,永安期货持有49%的股权。这是永安期货除资管部外的又一个资管平台。
  对于投顾为何会选择与期货公司合作成立资管公司,罗永迪认为,期货公司的品牌、人才、业务系统、中后台、风险管理及业务处理能力等都会吸引投顾前来合作。
  “虽然现在私募机构可以在自己平台上发行产品,但很多私募都缺乏产品发行人员,而且在风控上没有明显优势。”罗永迪同时表示,期货公司与投顾合作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业务的开放性更大。
  不过,也有期货公司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打算。“公司运作与部门运作不同,不仅对团队的要求高,而且对业务基础也有一定要求。”某期货公司资管部负责人说,“比如资管负责人是否具备管理公司的能力,中后台业务处理、风险控制、产品估值和清算、产品设计等能力也都很重要。”
  除了解决激励机制问题,一些期货公司也在审视资管业务该向哪发力。
  “原来的业务基础、资源如何,资管能力尤其是主动管理能力如何,这都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另外,产品结构如何,有没有能持续应对市场风险的资管产品,有没有主动管理能力好、对产品进行策略分析的FOF,主动管理团队经过考验能不能真正成长起来,等等。”罗永迪说。
  在恒泰期货副总经理江明德(,)看来,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应均衡发展,过去许多对冲型资管产品大都是基于而设立的,期指交易受限后,这些产品运作就遇到了困难。“期货公司资管应重视商品期货市场,从境外市场看,CTA的发展空间很大。”江明德同时表示,在资管产品设计上期货公司也要灵活,“现在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集合产品上,但商品期货市场的容量有限,CTA产品可考虑回归到‘一对一’模式上,即定向产业链资管产品”。
(责任编辑:张振江 HN061)
11/16 08:5211/16 03:2311/13 07:5211/12 01:5111/12 00:1911/05 00:2611/04 00:0210/31 03:02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期货资管:看上去很美 尝起来很苦|期货|资产管理|收益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期货资管:看上去很美 尝起来很苦
  □本报记者 王姣 实习记者 张利静
  如果期货公司都有朋友圈互动,对期货资管的讨论也许是当下期货业最热门的话题。
  大资管时代来临,多数期货公司或许都可以洋洋洒洒地分享一堆关于资管产品、优秀团队、战绩排行的炫耀帖,但也有一些公司背着“产品卖不出去、人才招募不到、业绩不佳”的阴影,不得不躲在角落里默默面壁思过。
  在冰与火交织的欢欣与挣扎中,期货公司一面庆贺着期货资管春天的到来,寄望其能够举起创新性业务的大旗;另一方面,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几乎完全处于劣势的期货资管只能在挤压下艰难求生。
  在传统经纪业务下滑的当下,每个期货公司似乎都在谈资管做资管,然而热闹过后,会否一地鸡毛?这成为业内人士最大的担忧。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没有交易经验和人才,期货资管对期货公司来说真是香饽饽么?没有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和良好的投资者教育,类似银行理财产品的风波会否再起?没有好的投资环境,期货资管能不能获得好的战绩?这三大隐忧成为眼下压在期货资管头上的三座大山。
  发展之困 新兵弱将如何不打酱油
  大风起兮云飞扬,轰轰烈烈的期货资管时代正在展开。
  从2012年9月开始,被视为“不安分孩子”的期货资管开始试点;2013年正式设立期货资管账户;2013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向部分获得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下发了《期货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扩大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范围,拟放开“一对多”业务。
  今年以来新“国九条”的出台和“期货版”创新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面世,则进一步让期货业对“期货资管业务即将大范围放开”充满了期待。
  自期货资管业务获批以来,大大小小的期货私募机构几乎是雨后春笋般急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日,期货资管网共收录了453只管理期货策略基金,目前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期货私募家数为30家左右,自主发行的期货类产品在35只左右。
  然而“遍地开花”的期货资管,却有着只见热闹不见收益的尴尬。据业内人士透露,期货资管业务目前规模尚小,特别是期货公司自己投顾管理的资金规模较小,目前除永安期货、广发期货等公司在资管业务上小有成就外,绝大多数期货公司并未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对期货行业而言,大资管时代固然意味着机遇,但也意味着期货公司不得不与银行、证券、信托等“大哥”同台竞争,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期货资管业务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小,期货资管业务客户基础薄弱;二是因期货资管业务推出时间短,激励机制不灵活,缺少优秀的人才;三是目前期货公司只能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资管业务,相对“一对多”不仅投资门槛高,投资管理效率低下,诸多投资策略难以有效运用,降低了资产管理的规模效应。
  “期货公司的劣势在于多数期货公司仅仅作为单一销售通道,没有自主的投研资管力量,在整个链条上还是利益分配弱势地位。”混沌天成期货公司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沈伟光告诉记者。
  据悉,因一般优秀投顾分成要求较高,加之银行、信托等渠道分羹,很多期货公司难以获得实际效益,甚至可能“为他人做嫁衣”。“若只是简单的通道业务,则将沦为‘经纪业务第二’,不会出现质的提升,期货公司只能再次打酱油。”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说。
  “从一些成名已久的老牌期货大型私募机构了解到,今年被挖墙脚的研究员是最多的一年,许多才培育不久的研究员被高薪挖去小型私募机构做顶梁柱屡见不鲜。”沈伟光表示,要想建立自主的投研资管力量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股东单位重视并大力投入建设才有可能。
  对于人才的培养,王骏认为,一来期货公司要大力培养复合型、多面手型的资深研究员,帮助其转型为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经理;二来期货公司需大力培养自己的财富管理团队,可以在现有期货经纪业务人员基础上培养,也可以引进证券、量化等专业人才向期货财富管理型团队转变。
  对于利益分成机制,华联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杨彬认为,期货公司应该成为绝对收益理念的践行者,可以通过只收取业绩分成的方式建立委托人和管理人之间的利益捆绑机制。
  信用之忧 风险管理如何叫好叫座
  截至日,期货资管网统计的期货私募产品“中考成绩”全部出炉,224只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21.05%。遗憾的是,这个看上去光鲜的成绩单参考价值并不大。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期货交易的规律,在市场存活10年以上的投资者才算成熟的投资者;交易3年只能算是初学者,生存能力还非常脆弱,抗风险能力太弱。
  眼下虽然人人都在谈论资管,但有的产品紧俏得一份难求,有的产品却卖不出去。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屈晓宁认为,期货资管作为新兴产物,市场需要时间接纳,好产品多为长期坚持交易,并且有真实收益验证及稳定的团队和策略。而一些新产品,既没有之前的业绩,也没有被市场认可的人物,所以才出现销售分化。
  不过在沈伟光看来,产品销售短期效果通常都是“明星效应”,比如通过参加大赛获得名次提高知名度成为短跑明星,往往能迅速积累人气和资金。当然还有扎扎实实的投顾通过自己数年来稳健的管理业绩成为长跑明星,同样后期的产品销售非常轻松,不过“短跑明星通常极少最后能成为长跑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期货资管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是投资者是否了解自己购买的产品及其风险,二是销售者如何控制其产品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等。有业内人士担忧,在投资者教育尚未跟上的情况下,资管产品的泛滥或引发类似银行理财、基金产品曾上演的风险。
  业内普遍认为,资管政策的放开,对期货公司自身的策略实力、交易能力、风险控制等各方面综合实力提出了挑战。
  对于风险管控,屈晓宁相对乐观,“之前的银行、信托、基金、证券资管已经有完善的制度和投资者教育体系。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完成监管部门要求的各种规定,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期货资管业务一定会成为期货公司的支柱业务。”
  沈伟光指出,目前的阳光化产品一般都具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事先合同约定,事中按合同办事,事后按合同结束。当然不可避免一些小型私募机构不按合同约定办事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有关机构加大审核和监管力度。
  对于提前避免风险出现的问题,王骏认为,可以考虑通过限制期货资产管理相关产品的优先劣后资金所占比例来防范和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考虑限制期货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上限,以及约定产品的保证金比例等方法来规避金融产品的风险和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杨彬表示,就资产管理业务而言,暂时只能延续让客户自证适当性的做法,但在具体要求上,还可以在营销人员展业细则中加入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是否与其投资策略相匹配、客户的资产状况是否足以承受所投资产品的最大风险等内容。
  沈伟光建议投资者,在购买期货产品时需要认真了解投顾的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客户应该按照自己的风险取向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回报。
  不亮 转型制约产品收益空间
  越来越多的期货资管产品推向市场,其来源不仅包括北京、江浙、深圳、等期货私募聚集地,河南、安徽、湖北等中部城市发行的产品亦如雨后春笋。
  这肇始于期货资管牌照的开放,业内人称,起步较早、沉淀了一定交易经验的期货私募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这部分来源于欧美发展经验,国际经济出现低迷迹象之前,伴随着较好的发展形势,大宗商品市场给予了国际期货资管良好的发展条件,一批优秀的国际对冲基金成长起来。彼时,中国市场较为严格的监管环境以及国内外尚未沟通的交易环境下,大宗市场的这一红利未能释放给中国。
  现下国际经济掉头向下,中国经济经历转型阵痛,中国期货资管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业内人表示,与国际情况不同,我国期货私募的这轮发展黄金期是以政策为主导的。而面临严峻市场形势,中国期货私募整体发展是否会如市场预期散发“黄金”气息在市场人士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北京鼎金世纪投资投资总监徐东波表示,商品期货在过去十年遇到黄金十年,价格趋势上下波动明显且持续,但是最近两三年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减速,需求不旺盛,导致很多商品价格走势非常疲软。这是导致几个非常大的商品对冲基金清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基金原来的策略在这种行情中不适合了。
  记者从盘面观察到,长期来看,黑色系等建材品种、农产品、贵金属价格重心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持续下移,目前部分商品价格在成本均衡线水平来回小幅震荡。
  与此同时,经济低迷压力下,国内期货量化投资者的趋势交易模型面临转变,而震荡行情本身就不利程序化交易。另一方面,“主观投资者在行情运行逻辑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需要重新认识市场,同时机构投资者增加及大量海归交易人士介入市场也改变了参与环境,这部分投资者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河南一位期货私募人士崔先生告诉记者。
  政策空间和市场空间的探索过程中,鑫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万里认为,未来期货投资群体将逐步演变为机构之间的博弈,多数散户投资者会逐渐离场。“以后在这个市场获利将更加困难,资金管理到位、风险控制做得好、收益率不高但稳定的机构将成为主体并常青。”
  “发展是长周期的过程,如果从单个品种的趋势性涨跌或某些产业兴衰来看并无太大意义,毕竟期货品种无论涨跌对投资者而言都是机会。”长江期货研究员李富认为,换个角度看,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这对包括期货资管在内的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空间。“一方面,期货品种将增加,给套利、对冲带来实战上更大操作空间;另一方面,包含期权在内的新交易工具出现,新玩法也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交易机会。”
  还有一些东西更值得关注。期货同行将走出原先封闭的小圈子,与其他金融领域打交道,相互较量切磋。“我们还要学习国外同行的产品设计理念、交易思想、交易策略以及组织结构、风控平台的搭建经验等。”华安期货产品部曹家胜表示。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最后整体成绩如何,期货资管的发展都将更加厚重。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货 的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