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贫困户精准扶贫一览表异地买房补贴多少钱

原标题:异地扶贫移民搬迁要解决好配套问题
  国家异地扶贫移民搬迁是以贫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保障异地扶贫移民贫困户如期脱贫达到生活宜居。“十三五”开局之年解决让极度贫困村、贫困户从恶劣生存条件中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已成为当今头等大事,保障异地扶贫搬迁移民资金问题成为当前重中之重,要切实解决好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中存在的配套民生问题。  为此建议:一、切实解决异地扶贫移民搬迁贫困村、贫困户对异地移民搬迁积极性不高问题。建议政府实施一户一套安置房;一项光伏发电扶贫致富项目;提高贫困户带头“搬得出安下心”的积极性,杜绝出现“无房、无业、无土安置”现象。  二、切实解决涉及异地扶贫移民搬迁农民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设施配套资金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国家农业发展银行支分机构和异地扶贫互助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支持极度贫困村贫困户完善一村一业项目,切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农电、新村道路、管网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变“输血”为“造血”,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自发创新设立小型集贸市场、生活服务功能小超市、小电商平台等,提高自我脱贫致富的自觉性。  三、切实解决“文化旅游扶贫建设示范村”配套 “美丽乡村”资金落实问题。建议国家建立文化旅游扶贫攻坚项目库,乡村文化文物信息资源平台网。  交口县 白明来 赵耀兰
本文相关推荐2016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2016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参考!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欢迎关注应届毕业生网论坛!  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一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中共石城县委办公室 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城县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石党发[20xx]11号)精神,建立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贫困对象尽快脱贫致富,本人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石城县西南部。地势北高南低,中部石山耸立,四周山岗连绵。村部驻寨脚下,距县城12公里,距屏山圩4公里。燕屏公路从东至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共有10个村民小组,396户,1575人。耕地总面积1379亩,其中水地1174亩,旱地205亩,属红壤,砂质土,肥力中等。林地面积7600亩。贫困人口378人,贫困户户数119户。 被评为国定扶贫村和省扶贫村。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村立足于本村发展大棚蔬菜、柑蔗等农业特色,以“三送”为总抓手,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扶贫连片开发、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并率先探索推行秀美乡村、致富技术、宜居建设、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五进农家”系列主题活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xx。经过不懈努力,整个xx村呈现出移风易俗与素质提升同步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发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同步改善、特惠于困与普惠于民同步落实、组织引领与自主管理同步提升“五个同步”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1.贫困面广,致贫原因多,经济来源单一  全村贫困数比重大,贫困户数占全村户数的30.1%,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4%;绝大部分贫困户是因病、因残、缺资金、缺劳力等造成的。贫困户经济来源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务农,而务工缺乏技术,务农缺乏资金和技术,种田主要靠天吃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人均资源少,农作物单一,劳动力流失严重  全村共有耕地1379亩,由于近年来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xx村人均耕地不足0.6亩。农作物主要为大棚蔬菜、柑蔗、白莲、烟叶、水稻等传统经济作物,物产不丰,经济效益低,加剧了青壮年劳力出外务工现象。  3.自然条件差,水资源缺乏,抵御灾害能力差  一方面,受地势等自然因数影响,该村水资源严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全村还没有统一自来水,大部分村民靠自挖井水生活。全村山塘、水渠等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业灌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缺乏保障的水利设施,该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易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户经常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4.公共服务弱,教育卫生相对落后  目前本村无村小,本村学龄儿童需到附近村长江村小学上学,新xx村幼儿园主体建成后,附属设施建设仍未完成,导致教学资源薄弱,教育设施十分落后。该村目前村级卫生室仅1个,群众看病就医存在较大困难,缺医少药现象严重。  四、发展优势和机遇  xx人勤劳俭朴,勇于创新。经过村民多年经验和探索,本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柑蔗种植技术、西瓜种植技术等农业特色已闻名全县。  五、帮扶工作思路及目标  结合县、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实施五年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使xx村成为一个民富村强的脱贫示范村。  1.抓住三个环节,开展结对帮扶。  一是建好一户一档,精准识别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一份贫困档案,详细记录贫困户致贫原因、发展愿望、家庭收入情况等。  二是做好一户一策,做到因类因人施策,县、镇、村三级干部对每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对贫困户的自身发展意愿进行调查。开展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发展愿望,为每户制定脱贫规划及计划。  三是评估好一户一动态,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帮扶前、帮扶中、帮扶后各阶段的扶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做到及时帮扶。  2.找准两个切入点,增收节支保生活。  一是开源增收。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村财务状况、发展集体保障性产业。依照贫困户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组建合作社,让贫困户共同参与。  二是扶贫解困。对有脱贫能力的对象实施社会帮扶、政策帮扶;对无脱贫能力的对象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生产生活;扩大社会保险面,保障农民权益;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亲情保障,对农村因亲情流失,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生活贫困的,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亲情联系,保障老人基本生活。  3.树立一个目标,使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五年努力,使全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村民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普遍提高,贫困户致富手段多样化。2015年全村脱贫22户,2016年脱贫24户,2017年脱贫24户,2018年脱贫24户,2019年脱贫25户,到2019年确保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全村人均纯收入均在贫困线以上,使大畲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秀美新村,与全镇、全县、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六、结对帮扶措施  (一)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五年扶贫帮扶和扶贫开发,结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柑蔗种植、西瓜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采取“贫困户+非贫困户”的模式,即由非贫困户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发展相关产业,贫困户以土地、贫困帮扶资金及政策入股,获得收益后,按股份占比进行实物(或折成现金)分红,使xx村能形成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确保xx村在五年内实现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一是做大做强大棚蔬菜、烟叶、柑蔗等种植业。加大对村民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规范村民种植流程,成立经济合作社以对抗市场风险,帮助村民做好土地流转。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秀美乡村。  二是做好果树连片开发。帮助有意愿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做好山地流转,联系果业局进行技术和政策扶持。  三是开展免费农技培训。开展农技培训、工匠培训等农民免费技能培训2场。  四是发布企业招工信息。及时收集发布企业招工、项目建设用工及公益岗位等就业信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是联系帮助创业贷款。帮助创业者联系办理信用贷款。  (二)以夯实基础为牵引力,提升服务能力  1.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道路交通修建、修复,方便群众出行。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户基本生产生活用水。  2.村“两委”班子建设  一是提升素质,强化履职能力。提升村“两委”班子在创先争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党员、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民政、人口计生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二是制度化管理,规范班子运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目标考核管理、村务公开、激励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 和“四定两监督”,确保村“两委”班子决策的民主、科学、公开。  三是强作风建设,树立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村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加大村党务、财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三)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  一是着重在引导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务工增收上下功夫,通过信息发布、用工协调等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协调县工业园部分劳保用品厂将部分手工活送到贫困户家中加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在家即能增加工资性收益。  二是配合村“两委”深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100%,贫困对象基本实现就医保障。  三是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难,缺医少药现象。  四是通过扶贫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改变教育落后面貌,进一步完善新大畲小学附属设施建设,争取早日让大畲小学师生搬迁到新校舍教学。进一步加强适学儿童教育,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扩大群众受益面,实现智(志)力脱贫。  五是鼓励支持未进行土坯房改造的贫困户进行土坯房改造,积极帮助申请资金及政策扶持。  六是切实关心贫困户生产生活,适时对贫困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物资救济和帮助。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结对帮扶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繁杂,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敏感度很高的系统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扎实有效推进xx村结对帮扶工作,成立xx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队,环保局局长xx第一责任人,对帮扶工作负总责,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局长办公会研究结对帮扶工作1次以上。局主任科员xx为分管领导,xx为队长。局干部xxxx镇干部黄xx、村官徐x,xx村支部书记李xx,村委会主任李xx,村干部xxxx为队员。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驻村工作队和队员日常应做到有工作计划、有工作制度、有帮扶记录、有帮扶台账(表册)等“四有”,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帮扶对象脱贫。  2.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帮扶资金用于帮扶大畲村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渠道不变、专款专用、各记其功的方式组织项目实施;加强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做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发挥效益。  3.严格考核机制。  建立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考核机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本单位年度考核和评先的重要内容;没有按时完成帮扶目标任务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调整工作岗位。镇要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力度,必要时给予适当补贴,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村级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省、市、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达到市委市政府、乡委乡政府整村脱贫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目前我村尚有贫困户21户82人(其中方龙一村1户3人,方龙二村3户16人,方也村4户12人,什甫村3户12人,方好村9户35人)。按照整村脱贫的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到2017年,实现贫困户全部摘帽,确保我村脱贫农户增收能力进一步提升,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脱贫成效进一步稳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组织保障  为扎实有效推进整村扶贫,实施精准扶贫,成立方龙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村委会书记、主任)  成 员:xx(村委会副主任)  xx(村委会文书)  xx(村委会妇女主任)  xx(村委会治保主任)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人。切实做到“两个全覆盖”,即贫困村有驻村工作组,贫困户有帮扶联系人、帮扶责任单位,确保帮扶责任落实到位,解决好“谁来扶”问题。  (二)产业脱贫。一是积极向政府争取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支持贫困户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种养业。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增收示范点建立生产基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模式,吸引贫困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公司入社入点入股,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益智种植、“三鸟”养殖、小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使得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扶持农民增收示范点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 “农民增收示范点+贫困农户”等模式,吸引贫困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点入股,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带动5户贫困户23人种植农作物,带动10户贫困44人养殖牲畜。三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建设贫困地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各类专业性市场,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与市里有规模的超市签订供货协议,使得农户种有所销,养有所售,正真做到供销市场一体化。  方龙村2016年农民增收示范点建设项目列表序号示范点地址规模简介建设内容联系电话备注1冲门头茶园种植合作社茶园方龙村委会冲门头小组现有基地400亩,已种植茶叶近200亩。1.对现有茶园进行补植茶苗;2.完善茶园灌溉设施;&&&&3.附带发展鸡、鸭等养殖&&&&xx2015年保留,带动全村小组18户63人发展,方龙村委会冲门头村小组2王广飞养殖示范点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现有基地12亩,其中鱼塘5亩,已养殖业为主。现已建设鸡舍6间,第一批采购鸡苗1500只(野山鸡),现存活1200只,存活率达到80%;鱼塘已投放鱼苗5000条,以饲养福寿鱼和石鳞鱼为主。&1.新建羊舍600平;&&&&&&2.扩种茶园10亩;&&&&&&&&&3.完善茶园灌溉设施&&&&&&&&&xx2016年新增,带动王金红、王玉凤、王大果,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3王明学养殖示范点方龙村委会什再村小组现有养殖基地4亩,已饲养兔子200只。&&1.对现有养殖基地进行改造,购置隔离网,对养殖基地加上围挡;&&&&&&&&&&&&&&2.新建兔舍;&&&&&&&&&&&&3.扩大饲养种兔规模&&&&&&&&&xx2016年新增,带动王明亲、王桂琼、王爱荣,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4王娟玉种植示范点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现有土地35亩,已种植面积约10亩,主要以种植水满茶和益智为主。&1.扩种茶园10亩;&&&&&&&&&2.扩种益智10亩;&&&&&&&&&&3.附带发展鸡、鸭等养殖&&&&&&&xx2016年新增,带动王秀妹、王启贤、王国轩,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5王政勇种植示范点方龙村委会方龙二村小组现有水满茶基地11亩,已种植水满茶8.5亩。&1.扩种茶园10亩;&&&&&&&&&2.完善茶园灌溉设施&&&&&&&3.附带发展鸡、鸭等养殖&&&&&&&xx2016年新增,带动王明才、王积新、王兴承,方龙村委会方龙二村小组6王文林种植示范点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现在有土地54亩,已种植面积约15亩,主要以种植水满茶、益智为主。&1.扩种茶园10亩;&&&&&&&&&2.完善茶园灌溉设施;&&&&&&&3.附带发展鸡、鸭等养殖&&&&&&&王文林2016年新增,带动王雄雷、王国琼、王国平,方龙村委会方好村小组  (三)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外出务工是贫困家庭脱贫最直接有效的一个方法,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途径。引导贫困群众破除陈旧观念,鼓励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以“转移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户,将乡村旅游管理、营销、导游、服务人员纳入中等职业技能培训和旅游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技能型人才及合格的从业人员;组织群众积极参加有针对性的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烹饪技术、家电维修、驾驶和房屋建筑等技能培训。  争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并带动更多贫困人口通过外出务工就业实现脱贫。  (四)实施卫生健康脱贫。争取将贫困人口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救助,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加强对贫困农村的基础教育,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利用我省开展职业教育扶贫的契机,从市财政及市教育基金会中安排一些资金,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实施生活补贴资助制度。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实行“精准扶贫、直补到户”的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家庭工资性收入。二是抓科技扶贫。做好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能力和科学种养水平。  (六)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争取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
行业名企导航
推荐名企讨论区
推荐热门话题2016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 >
2016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X人,低收入贫困人口X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XX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精准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精准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多内容,请看下文。
  精准扶贫调研(一)
  为完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精准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XX镇的贫困状况和精准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精准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XX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X人,下辖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全镇有X所小学,教师X人,学生X人,镇卫生院X所,村级卫生室X个,卫生从业人员X人。XX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xx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X万元,国民收入X元,农业总产值X多万元,财政收入X万元,粮食总产量X吨,人均粮食产量X斤,人均纯收入X元。近年,XX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xx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X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X人,低收入贫困人口X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XX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精准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精准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XX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xx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X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X%。20xx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X元/年?人),XX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X%,小学及以下占X%,在XX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X%。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XX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XX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XX)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精准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X户、X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XX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X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X公里 路需投资X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X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
  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
  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精准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精准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精准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精准扶贫攻坚,全镇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精准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发展;精准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精准扶贫向开发式精准扶贫发展;精准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精准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精准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突出精准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X个重点村X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X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精准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XX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铜鼓之乡&XX村、&芦笙之乡&XX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精准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精准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精准扶贫力量。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是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责任区。把精准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精准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精准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精准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精准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精准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二)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xx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X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现有贫困人口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X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X个贫困村、X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X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X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X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X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X个驻村工作队X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下页更精彩:1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兴趣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贫困户调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