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佛经只家中挂什么佛经人好带,

班禅“痛心”:有些佛门中人不认佛经只认钱
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倪萍等委员与班禅合影。(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日前,媒体上一则全国“两会”报道中称“班禅虽然是全国政协常委,但警卫级别明显高于其他政协常委,令人难以接近”。实际上,班禅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常委,也堪称明星委员。参会间隙,向班禅求合影的图片也常见诸媒体报道中。班禅尔德尼·确吉杰布于日在西藏扎什伦布寺坐床,分别于1996年和2009年受沙弥戒和比丘戒,接受1000多项密宗灌顶。至今,班禅已为超过150万人次信教群众摸顶,参访内地23个省市自治区,行遍西藏大部分地市。2010年班禅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任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班禅曾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和关怀。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贾庆国与班禅合影。(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与媒体所谓“难以接近”的印象不同,在友人眼中班禅其实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佛教领袖,他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很“接地气”。班禅的友人张飙先生就讲述了这样一些事:班禅大师说,在外物科技发达的现在,佛教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佛教、佛学面临着商业化等世俗化的冲击……一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从自己所谓的政绩“出发”,想方设法把寺院开发成“旅游名胜”,在佛教场所开商店、开饭店甚至宾馆,这其实是把佛教变成追逐利欲的幌子。《新民晚报》曾报道称假僧人兜售“大师开光佛珠”成本1元卖300元。(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在寺庙,或者买歌碟吧.
大家还关注您(@)目前可用积分:298829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原来那么多生活用语源于佛经
3262 次点击
12:26:48 发布在
&&&&&&&&&& 原来那么多生活用语源于佛经<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9718.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佛教自两千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浸润碰撞,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习语皆来自佛教文化。&&&&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现代日常用语多出于佛教经典,以下为例:&&&&想入非非&&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如端木蕻良《曹雪芹》十九:“儿就爱想入非非,不理他也就没事了。”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四天中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又名“有顶天”。《楞严经》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无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殿,即佛殿。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引申为有事才来。&&&&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现身说法
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魔&&“魔”是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汉语本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磨”字来表示。“魔”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后来,产生了一批由“魔”构成的词:魔王、魔鬼、魔界、魔宫、魔道、魔戒、魔力、魔掌、魔障、魔术、魔方,甚至还有食品魔芋等等。 && 三生有幸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出自《涅盘经》:脸“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愁眉苦脸&&“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苦脸”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差别&&在佛学上,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差别”指事物的差异、不同,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执着&&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佛教认为,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的“我执”和“法执”。“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有,从而产生种种虚妄分别的“法见”。&&&&&&痴心妄想&&指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作“痴心”。&&&&&&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有诗云:“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欲火&&形容情欲炽盛如火。《楞严经》卷八详明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老婆禅”。今演为“苦口婆心”。&&&&心花怒放&&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一丝不挂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臭皮囊
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心心相印&&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现在用来形容光线暗。其实,它本是佛教用语,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 && 天花乱坠
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面壁&&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金庸《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面壁思过一年。&&&&天龙八部&&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后被金庸用作书名。&&&&女大十八变&&《景德传灯录?幽州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只重衣衫变看’”。&&&&只重衣衫不重人&&《五灯会元?黄龙心禅法嗣》“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五灯会元?无衣怀禅法嗣》“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悔不慎当初”。&&&&律师&&原为梵文所译,特指佛门中善于解释律藏,谙熟律条礼仪的僧尼。现在则专指依法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出庭辩护及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专职人员。&&&&道具&&原指僧尼所用的符合律制且有助于资身修道的物品,器具。现在泛指从事文艺、娱乐排演时所用的各种器具。&&&&此外,有不少词语虽然源於佛教经典,其来源却鲜为人知。比如:赞叹、究竟、浮屠、绝对、实际、缘分、随缘、有缘、妄想、障碍、昙花一现、五体投地、水中捞月、不可思议、皆大欢喜等语词在佛经中频频出现,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在长期的语言演变中,相当多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究其语源,仍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留下的印记,在汉语成语的百花园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佛教徒兰草居士转文来自密宗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0:46 &&
十二生肖源于印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8:17 &&
梵语也有“苦”字?真是长姿势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1:58 &&
谢谢楼上二位猫友观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3:08 &&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出自《涅盘经》:脸“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 &&&&&&&&&&&&&&&&&&南无阿弥陀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4:52 &&
&&&&魔&&“魔”是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汉语本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磨”字来表示。“魔”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后来,产生了一批由“魔”构成的词:魔王、魔鬼、魔界、魔宫、魔道、魔戒、魔力、魔掌、魔障、魔术、魔方,甚至还有食品魔芋等等。&&&&&&&&&&&&&&&&南无阿弥陀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9:35 &&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南无阿弥陀佛当今的社会就有点像"群魔乱舞!!!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1:14 &&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佛教自两千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浸润碰撞,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习语皆来自佛教文化。&&&&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南无阿弥陀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1:31 &&
很多,不止这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9:42 &&
太多了, 一部灯录就出了三百多条成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2:39 &&
在佛教出现之前语言就出现了,没有佛教语言一样会壮大,一样会发展,只要使用一门语言的人多,完善发展语言就不会有问题,佛教对语言有没有影响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佛教千万不要再用它的那一套来影响现代人类,更不要成为专制的工具。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8:22 &&
&&&&【智慧人生】人善人欺天不欺(深度好文)<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70001.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心清净心情...&&&&&&&&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心清净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邪恶的人却正好相反,它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心吊胆的人生与内心坦荡的人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有一句话叫: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当我们的心时刻能保持一份清静自然,纵然别人在你面前讲是非,你也当成是没听到一样,这样,你的人生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因为你见若不见,听若不听。&&&&<img SRC="http://img01./net/a/04/link?appid=&w=650&url=/mmbiz/t1Kxu1dIIibvf4QjzsBlfEjNicjEJz8icnibkHtPjLVu9ksVbl23UKL91hcjsUyDBY7Gia2l1gHrh8boARiaocDiacSUg/0?wx_fmt=jpe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小时候曾经去过一个城隍庙,在那里我看到了庙檐下挂着一个大算盘,意思是说神灵总有一天要与人算他的善恶之帐。&&&&那里的横匾写着:“你又来了”。两柱有一副对联是:“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读过之后当时我就感到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我们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幸福和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正所谓:“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气充天地,善恶自有天作证,人善人欺天不欺。”&&&&人生之前程事业在于淡定。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浴。&&&&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过望,也不必大悲欲绝,因为这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人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柔软或许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只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必将迎来芬芳的人生。&&&&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开篇就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无论是天地的正气,还是个人的浩然之气,都说的是一种充塞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之意境!&&&&此意境只有与天地自然合一之人才会有深切的体悟!&&&&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间;&&&&善待父母,那是生命来源;&&&&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亲;&&&&善待同事,那是工作伙伴;&&&&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善待冤家,那是还债主人;&&&&善待陌生人,那是未来的因缘;&&&&善待动物,那是人类朋友;&&&&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美景;&&&&善待一切,它们都因世间的大美而存在。&&&&<img SRC="http://img01./net/a/04/link?appid=&w=650&url=/mmbiz/t1Kxu1dIIibvf4QjzsBlfEjNicjEJz8icnibtRGSeNmOrWymFibGMEjjBuCUzQmMm6fylYYctHgXhoHAgmM9VdJibgCg/0?wx_fmt=jpe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时,儿子都跪在他面前说:“您要离开我们了,最后留点什么话让我们终生奉行吧。”&&&&他说:“你们要学会吃亏。”这正是他对儿孙的最大关怀,让他们懂得吃亏是福。&&&&有一句话叫:莫以成败论英雄。&&&&并不是赢的人就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他能战胜自己,真正做自己主人的人。&&&&多一份宽容,也能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因为你的心是善的,不发怒,细胞也会过得很快乐,而是要有一颗真正关爱对方的心。&&&&<img SRC="http://img01./net/a/04/link?appid=&w=650&url=/mmbiz/t1Kxu1dIIibvf4QjzsBlfEjNicjEJz8icnibian4LPYq8YSPia23GT9c0mbgHp0WR5kZ0S3ZXHe8GF6m4aGKjZ75mOgg/0?wx_fmt=jpe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最后吃亏的,还是做坏事的人!&&&&只是我们的眼光看不到那么远,只看到眼前。&&&&孔子在《易传》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子也说:“大道无为,上善若水。”善行的本身是好的,普天下各种宗教党派都在提倡人人善行。&&&&善行不求回报是奉献才是真善。&&&&中国人大多信奉“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可惜没有几个人能信奉“达则兼济天下”。&&&&大多数的中国人为了吃饱而努力拼搏,遇到乞讨者能给点零钱,或许,这样的行为在物质上对贫者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却会像冬日的阳光一般融化行乞者那颗快要冻结的心。&&&&<img SRC="http://img01./net/a/04/link?appid=&w=650&url=/mmbiz/t1Kxu1dIIibvf4QjzsBlfEjNicjEJz8icnib4iaNibUx9xWVa0CkMm8Pks7cTxlIyNFibj7lz97oiamPiaCmqD5RicoGtqrA/0?wx_fmt=jpe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人善人欺天不欺,这叫存心有天知。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虽然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至诚恳切,久而久之,自有拨云见日、青天开朗的一天。&&&&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幸福和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其实,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此语道破了天机,它告诉世间的芸芸众生:天理昭昭,因果不爽。&&&&经年之后,我居然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原来它是《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告诫人们善良的人虽然可能会被人欺负,但是善有善报,最终他会有好报的。&&&&恶人恶政普通的民众可能会惧怕他,但是因果报应总有一天会清算他的恶,恶行定会有恶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兰草居士转文来那成功智慧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3:24:41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26:11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1:39 &&
22:41:31&&的原帖:很多,不止这些。谢谢观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2:39 &&
22:49:42&&的原帖:太多了, 一部灯录就出了三百多条成语。谢谢观帖!
共 3262 次点击,18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163346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613 / 昨日发帖:28015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原来那么多生活用语源于佛经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什么佛经消业障最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