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机场位置厂在哪?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作为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最大特色在于与高铁、地铁机场站结合建设,实现了航空、轨道、高铁等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形成空陆一体的交通体系。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中心(GTC)自去年启动以来建设提速。目前,工程施工及监理单位正抢抓工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最大特色在于与高铁、地铁机场站结合建设,实现了航空、轨道、高铁等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形成空陆一体的交通体系。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位于机场核心区,紧邻机场航站楼,包括停车楼和交通换乘中心两大部分,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停车楼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旅客停放车辆;交通换乘中心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与高铁、地铁连接,兼具公共交通、商贸服务等功能。GTC与航站楼贯通,总体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

负二层与地铁、高铁站厅同层连接建设,旅客可以自航站楼通过连廊进出GTC,经由换乘厅直接进入地铁、高铁站厅购票后下至站台层乘车,极大缩短旅客出行时间。

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要求,青岛新机场将有效整合周边现有交通资源,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依托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和空中航线,青岛新机场将成为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工程作为高标准的综合交通枢纽,位置极其特殊,除机场投资建设的停车楼及交通换乘大厅,还包括济青高铁机场站和地铁8号线机场站,同时新机场的“指挥心脏”塔台也位于此区域内,并与航站楼及站前高架紧密相连,其建设程序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该工程设计功能“包罗万象”,且标准不一,涉及的业主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将与航站楼、站前高架桥、高铁、地铁、塔台形成多方立体交叉作业的形势,对整个新机场建设工期起到了关键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经过市机场办、市交通运输委等单位的积极协调,指挥部勇挑重担,认真吸取其他新机场的建设经验,积极整合建设资源,与高铁、地铁等建设单位经多次沟通达成意向,最终确定高铁机场站和地铁机场站由机场统一代建,此举在新机场建设史上也算首例,工程代建将有效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施工管理难度,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计划工期

按照计划,停车楼预计于2016年8月完成土方及基坑支护施工;2017年8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18年10月完成装修及***施工;2018年底完成综合验收。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施工进程

2016年4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施工现场,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30多辆挖掘机、200多辆渣土车同时作业,场面蔚为壮观。“眼下正在进行的是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工序。”项目承建方青建集团项目部经理王宇飞告诉记者,目前,土方开挖已基本结束,支护正在做最后一层施工。

  “目前,综合交通中心的入场工人有300多人。”新机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吴有胜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停车楼工程正处于土方施工阶段;换乘中心(除影响区外)其他工程正在进行地面清表和种植土剥离等施工准备工作;项目临建办公、生活区已搭建完毕,达到入住要求。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最新进展

2016年8月16日,伴随着混凝土泵车汽笛的一串长鸣,

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A1区完成了下部结构最后一方商品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冲出地面,如期完成正负零工程节点。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下部结构施工于2016年7月8日正式开始,至A1区顺利完工,历经整整40天的时间。在下部结构施工阶段,由于基坑深度较深且基础施工工序穿插频繁,施工流水作业难度较大,一旦某一个工序节点延误,就会直接影响其他分项工程的施工。胶东机场建设指挥部率先采取跳仓法施工,终于实现了A1区正负零以下结构的如期完成。

目前,青岛新机场各项节点工程正在如期顺利推进中,其中航站区全面推进基坑支护、地下主体结构、轨道交通影响区施工,工程进入地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正在推进地下室、管廊和钢结构施工,航站楼及站前高架工程已进入主体结构土建施工阶段。飞行区正在进行场道、下穿通道、消防站及排水沟工程的施工,预计年底完成除碧沟河、高地铁影响区外的土方和地基处理。信息中心大楼土建施工也在有序推进中。配套区将先行开展A3地块办公楼等施工招标,争取9月份启动综合管廊土建、110KV变电站土建及建筑***施工。手续报批方面已于7月底召开了初步设计(二批次)专家评审会,预计9月份获得批复。截至发稿时,施工现场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的场景,人员、机械按照既定施工部署在各自工作面有条不紊的开展施工,整体施工进度受控有序,合理推进,确保后续工程如期顺利完成。

青岛新机场规划建设成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航空、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全通型零换乘”机场,新机场建成后不仅是空港,也是今后岛城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高旅客出行质量效率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在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中包括6个枢纽共建城市和5大综合客运枢纽,其中就包括北京新机场、青岛新机场和成都新机场。而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是实现该目标的地标性建筑,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筑高度12.60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结构层数4层,桩筏基础,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其中,地下两层设有高铁和地铁站房及换乘大厅。高地铁站房工程围护桩于2016年7月底全部按照既定施工节点完成,目前正进行工程桩基和冠梁施工,计划9月份转入主体结构施工。按照青岛新机场施工总进度计划一级节点要求,2016年年底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工程有望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是全国首个实现了航空、轨道、高地铁等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形成空陆一体的交通体系,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目标,其整体规划是在保障空侧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提高陆侧土地利用率,确保铁路及轨道交通的线路对用地的影响最低。该工程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停车楼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旅客停车,交通换乘中心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与高铁、地铁连接,以及公共交通、商业功能等。

  • 1. .青岛新闻-青网[引用日期]

红岛片区目标定位:划建设集滨海旅游、会议接待、文化创意、商务办公等功
能于一体的活力、宜居、生态岛。空间布局上,以中央生态绿廊为间隔,南部沿滨海岸线,组团布局公共功能中心、旅游度假及休闲娱乐设施,北部为居住功能区。
青岛新闻网1月22日讯 今天上午,青岛红岛经济区开发建设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海尔洲际酒店举行。
在签约仪式上,青岛市红岛经济区管委会与青岛城投集团签订了《红岛街道辖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合作承接协议》,青岛城投集团分别与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烟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红岛区域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据介绍,红岛新区作为青岛新的城市体系的核心区域,不仅将承担起多项重要城市功能,更将作为青岛未来城市的新地标,在加快推进


    昨天,青岛机场副总经理李启星做客《行风在线》时介绍说,位于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的青岛新机场将于明年开工建设,2019年竣工验收。目前,新机场已获得了国家有关方面的立项批复。

    在昨天的《行风在线》节目中,青岛机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机场的选址已在去年9月份获国家民航局的批复,定址在青岛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选址批复后的一年来,各项工作都在正常展开,到目前为止,青岛新机场的国家相关方面的批复已完成,近期正式的立顶文件已下发。按照总体工作计划,青岛新机场将在2015年开建,总工期为四年,预计在2019年竣工验收。

    新机场的航站楼建成什么样?这是不少市民关注的问题。今年1月21日,青岛市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发布消息称,“海星”方案成为航站楼最终的中选方案。该方案采用集中尽端式的航站楼构型,五指廊模式便于乘客候机登机,同时单元式布局陆侧发展模式,为远期发展留有很多空间,同时也便于构建综合换乘的交通枢纽。据悉,从造型设计到功能定位都体现了青岛的海洋特色,“齐”字状的总体布局也蕴含齐鲁文化的底蕴。

    航站楼是机场建设的核心项目,是机场的生产、运行、服务中心,设计难度大、标准高。按照“现代时尚、舒适便捷、绿色环保、文化传承”的指导思想,在民航业内专家的指导下,我市从2013年1月份开始,提前开展新机场概念规划暨航站楼方案征集国际招标工作。去年3月28日,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去年5月15日,专家评审组从报名的24家国内外顶尖的设计团队中,推选确定7家设计团队。去年9月22日-24日,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定3个入围方案。去年10月1日-10日,入围的3个方案面向公众公开展示,社会各界人士约5600人到场参观,2000余人对方案满意度进行投票。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海星”方案得票1163张,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方案,一举胜出,成为青岛新机场航站楼的最终方案,从招标到方案出炉历时一年。

    据了解,青岛未来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级(流亭机场目前为4E级),为最高等级,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11个机场等级相当。

    按照规划,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 “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新机场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长3200米。近期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远期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对青岛新机场的定位,预计青岛新机场近期(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远期(2045年)将达到5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

    目前,市规划局和新机场指挥部办公室共同组织编制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衔接规划》,涵盖铁路、地铁、轻轨、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其中初步规划了“四横五纵”高快速路网集疏运系统。“四横 ”主要是青银高速、G204改线升级、正阳路、环湾高速;“五纵”是沈海高速、机场西快速路、机场快速路、滨河路快速路、双元路。(记者 张译心)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