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雨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来四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234”战略谋划和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开启全力建设开放、实力、绿美、创新、幸福“品质五城”新征程。一年之计在于春。雨城区各乡镇如何谋划和抓细、抓实今年各项重点工作?《开启新征程 展现新作为》特别栏目,今天推出“红色小镇 康养圣地”——雨城区中里镇党委书记访谈录。
“1935年12月,红军在中里建立雅安县苏维埃政权,并以此为中心相继成立15个乡苏维埃、52个村苏维埃,组建了游击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全区共有670余人参加红军,荣膺‘革命老区’称号。”
中里镇很多地方仍遗留着浓厚的红色印记。除了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有红军打仗时留下的战壕、防空洞。中里镇的雅安县苏维埃政权旧址,是全区唯一基本保存完好的红色政权文物,也一度是原中里区公所所在地,后作为综合文化站向群众开放。
中里镇总人口12875人,其中农业人口12815人,劳动力7482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555人。全镇海拔在906—970米之间,为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东西高,南北地势平坦,以平坝和浅丘为主,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光照相对不足,降雨过多,相对湿度大,利于茶叶、反季节蔬菜(特别是食用菌)、猕猴桃、林竹等产业发展。
2018年,中里镇又会怎么做呢?有什么发展规划?一起来看一看。
中里镇党委书记 周雅军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开启区委”品质五城“建设新征程,中里镇将紧紧围绕”红色小镇,康养圣地“的建设目标,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特色产业为抓手,着力打造以康养、民宿、旅游为龙头的特色试点镇。”
转化和利用好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加快推进中里新村田园花海康养综合体项目,力争6月底前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同步启动民宿、医养等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好良好的生态和闲置房屋资源,拟引进社会资本2000万元,力争年内在龙泉村刘家沟落地精品民宿项目1个。
拟投资3亿元打造集“康养”“医养”“旅养”“农养”“花海”“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基地。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已于今年1月底开工。
项目投入运营后,将大大提升中里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预计2018年游客量达8万人次;2020年游客量达到15万人,同时,提供旅游直接就业岗位200个左右,间接就业岗位300个,工程建设就业岗位100个,维护与管理就业岗位100个,可很大程度解决中里百姓的就业问题。
村中的绵雨楼广场,是村民们开展联欢活动的首选。古朴的戏台上,感恩的歌曲唱响,歌颂的快板萦绕耳畔,村民们振奋的精气神挥之不去,这是新村文化和魂魄的凝聚。
全面完成105省道升级改造征地搬迁工作,全力保障105省道建设顺利推进。启动中里场镇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场镇生活污水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同时启动中里场镇农贸市场建设,切实规范场镇秩序,为着力打造北部康养民宿基地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污水管网建设约2.5公里,建成后可解决场镇及周边村组的污水处理问题,其中还包括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及嘉阳小区。
场镇农贸市场建设,游商归市,店商归店,切实规范了场镇秩序,而且市场建成后,不仅惠及场镇,还极大的方便了周边5000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切实指导农户管护好2万亩优质高山有机茶基地资源,引进社会资本5000万元,规划建设集鲜叶销售、茶叶精加工、宣传展示、品茗、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茶叶综合体1个。
依托“益诺仕”公司等猕猴桃种植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着力推广迷你猕猴桃,巩固和提升现有产业基地,促进中里镇特色产业上档升级。
进一步提升雷竹产业园,着力打造集竹文化展示、竹笋加工、餐饮为一体的雷竹产业园区。
雷竹基地位于中里镇中里村,地处105国道西侧的陇西河畔,占地面积320亩。由阳光雷竹合作社和山民雷竹合作社于2010年流转中里村1、2、3组土地320亩栽植以雷竹为主的食用笋类。
目前基地内竹笋已全面投产上市,带动周围农户种植50余亩,栽植、采摘、日常管理等由本地村民务工为主。
充分利用陇西河绿堤资源,积极促进农旅结合,以“听雨、观竹、聆乐、品笋”为主题,打造集食用笋输出、采摘体验、农业观光、竹食文化体验传播、竹及笋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林竹文化体验区
坚决落实好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等方面进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全力以赴确保完成2018年建新村摘帽,46户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任务。
▌图文、视频:付逸豪、姚玲玉、过期的凤梨罐头
喜欢静妹儿就把朋友叫上一起扫一扫呗,不定期有惊喜!
【静美雨城】2018第76期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018年,雨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来四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234”战略谋划和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开启全力建设开放、实力、绿美、创新、幸福“品质五城”新征程。一年之计在于春。雨城区各乡镇如何谋划和抓细、抓实今年各项重点工作?《开启新征程 展现新作为》特别栏目,今天推出“红色小镇 康养圣地”——雨城区中里镇党委书记访谈录。
“1935年12月,红军在中里建立雅安县苏维埃政权,并以此为中心相继成立15个乡苏维埃、52个村苏维埃,组建了游击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全区共有670余人参加红军,荣膺‘革命老区’称号。”
中里镇很多地方仍遗留着浓厚的红色印记。除了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有红军打仗时留下的战壕、防空洞。中里镇的雅安县苏维埃政权旧址,是全区唯一基本保存完好的红色政权文物,也一度是原中里区公所所在地,后作为综合文化站向群众开放。
中里镇总人口12875人,其中农业人口12815人,劳动力7482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555人。全镇海拔在906—970米之间,为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东西高,南北地势平坦,以平坝和浅丘为主,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光照相对不足,降雨过多,相对湿度大,利于茶叶、反季节蔬菜(特别是食用菌)、猕猴桃、林竹等产业发展。
2018年,中里镇又会怎么做呢?有什么发展规划?一起来看一看。
中里镇党委书记 周雅军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开启区委”品质五城“建设新征程,中里镇将紧紧围绕”红色小镇,康养圣地“的建设目标,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特色产业为抓手,着力打造以康养、民宿、旅游为龙头的特色试点镇。”
转化和利用好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加快推进中里新村田园花海康养综合体项目,力争6月底前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同步启动民宿、医养等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好良好的生态和闲置房屋资源,拟引进社会资本2000万元,力争年内在龙泉村刘家沟落地精品民宿项目1个。
拟投资3亿元打造集“康养”“医养”“旅养”“农养”“花海”“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基地。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已于今年1月底开工。
项目投入运营后,将大大提升中里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预计2018年游客量达8万人次;2020年游客量达到15万人,同时,提供旅游直接就业岗位200个左右,间接就业岗位300个,工程建设就业岗位100个,维护与管理就业岗位100个,可很大程度解决中里百姓的就业问题。
村中的绵雨楼广场,是村民们开展联欢活动的首选。古朴的戏台上,感恩的歌曲唱响,歌颂的快板萦绕耳畔,村民们振奋的精气神挥之不去,这是新村文化和魂魄的凝聚。
全面完成105省道升级改造征地搬迁工作,全力保障105省道建设顺利推进。启动中里场镇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场镇生活污水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同时启动中里场镇农贸市场建设,切实规范场镇秩序,为着力打造北部康养民宿基地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污水管网建设约2.5公里,建成后可解决场镇及周边村组的污水处理问题,其中还包括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及嘉阳小区。
场镇农贸市场建设,游商归市,店商归店,切实规范了场镇秩序,而且市场建成后,不仅惠及场镇,还极大的方便了周边5000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切实指导农户管护好2万亩优质高山有机茶基地资源,引进社会资本5000万元,规划建设集鲜叶销售、茶叶精加工、宣传展示、品茗、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茶叶综合体1个。
依托“益诺仕”公司等猕猴桃种植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着力推广迷你猕猴桃,巩固和提升现有产业基地,促进中里镇特色产业上档升级。
进一步提升雷竹产业园,着力打造集竹文化展示、竹笋加工、餐饮为一体的雷竹产业园区。
雷竹基地位于中里镇中里村,地处105国道西侧的陇西河畔,占地面积320亩。由阳光雷竹合作社和山民雷竹合作社于2010年流转中里村1、2、3组土地320亩栽植以雷竹为主的食用笋类。
目前基地内竹笋已全面投产上市,带动周围农户种植50余亩,栽植、采摘、日常管理等由本地村民务工为主。
充分利用陇西河绿堤资源,积极促进农旅结合,以“听雨、观竹、聆乐、品笋”为主题,打造集食用笋输出、采摘体验、农业观光、竹食文化体验传播、竹及笋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林竹文化体验区
坚决落实好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等方面进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全力以赴确保完成2018年建新村摘帽,46户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任务。
▌图文、视频:付逸豪、姚玲玉、过期的凤梨罐头
喜欢静妹儿就把朋友叫上一起扫一扫呗,不定期有惊喜!
【静美雨城】2018第76期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原标题:天空之眼”瞰雅安
这是4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芦山县城。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芦山县汉姜古城内,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201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天全县冷水鱼养殖基地一角。该基地占地100余亩,养殖区建设高标准流水鱼池91口,净水面14000平方米,现已放养各类种鱼、成鱼、鱼苗60余万斤,年产冷水鱼苗种1000万尾,鲟鱼鱼子酱30吨,鱼肉加工产品500吨。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雅安站。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芦山县汉姜古城。古城位于芦山县城,安置居民241户,于2015年12月底全面完工。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芦山县隆兴中心校。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芦山县龙门古镇。古镇核心区位于“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占地1.5平方公里,共安置农户600户。2016年1月,龙门古镇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龙门古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4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天全县慈朗湖湿地公园。慈朗湖湿地公园占地300余亩,通过实施引水进城,疏通城市水系,使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旅游有机结合。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宝兴县戴维新村。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宝兴县雪山新村。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雨城区的对岩枢纽互通。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天全县凤翔新村。凤翔新村位于318国道旁,安置周边6个村235户受灾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名山区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中的帐篷酒店。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4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张家山公园一角。张家山公园占地471亩,是雅安市民应急避难场所之一。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芦山县飞仙关镇南场镇聚居点(拼接照片)。飞仙关镇南场镇聚居点位于飞仙关镇最南端,318国道、351国道、210省道在此交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雨城区中里镇嘉阳小区。嘉阳小区由绵阳市对口援建,小区内景观廊桥、幼儿园、中央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4月的雅安,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之际,俯瞰昔日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