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风险资产收益率度与预期收益的关系是 ( )。

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地方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担。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投资规模大、需要消耗大量中长期建设资金,而且具有投资的时间集中性(即短时期内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和受益的时间跨越性(即代际间跨代消费和受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这种特性:一方面,决定了地方政府有限的年度财力(包括本级财政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不可能与当年巨大的资本性投资资金需求相匹配,解决资本性投资资金的缺口问题,需要在财政之外另谋融资通道;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对于投资与受益群体相分离的建设项目,需要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举债方式提前使用后代人的投资,并由当代人与后代人按受益原则共同承担偿还债务的义务,以合理分担投资建设成本。在我国实施财政分税改革之前,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支出承担,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支出责任。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向下转移的现实,使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越来越多,但地方政府的财力却并没有相应增大,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问题日益突出、资本性建设资金缺口日益扩大。1995-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6.9%,但却承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73.6%,即地方政府用了不到一半的财政收入支撑了3/4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急需通过财政外资金的融资通道为弥补资本性建设的资金缺口进行融资,而且这种融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的扩大而急剧增加,地方政府的投资进而融资冲动日益强烈。
然而,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既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也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向银行贷款或为项目、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发债和贷款是地方政府的两个最主要外源性资金融资渠道,在这两个最重要的渠道被堵住之后,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不得不利用各种非规范手段融资,隐性负债已成为地方政府弥补财政缺口的显性常态,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没有通过非正规融资渠道为政府财力短缺进行融资。
利用土地生财和变相进行银行信贷融资已成为地方政府弥补资金缺口的重要手段并形成对其过度的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是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2001年以来,来自土地出让金的收入迅猛增加,大约相当于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30%-50%(见下表)。
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论保险资产委托管理模式中的资金治理(下)
  1.投资操作和组合管理。管理人作为受托方享有保险资产投资管理权,但这种权利是一种有限权利,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应当以实现委托人的投资目的为宗旨,为委托人的利益对委托资产进行管理和处分,不得超越委托人授权处分受托财产,不得利用受托保险资金谋取不当利益。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1)进行组合管理。根据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投资品种对保险资金进行分帐管理。(2)开展投资研究。建立规范的研究体系,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经济金融形势、资本市场走势和各投资品种进行研究。(3)进行投资决策。根据相应的研究结论,确定具体的投资操作策略。(4)实施投资操作。交易人员根据交易指令,通过交易系统实施投资操作。
  2.风险控制。在金融投资日趋国际化、金融产品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风险控制是管理人的必要职责,也是委托人选择管理人的重要参考依据。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职责主要体现在:(1)树立科学的风险控制理念。即通过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多重手段、持续控制的运行模式,对涉及投资运用的各个业务领域和环节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控制。(2)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规范和流程。即在投资决策和投资操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嵌入相应的风险控制流程,通过标准化的措施在业务一线实现对风险的控制。(3)搭建健全的风险控制组织架构,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 (4)引入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手段。即引入或开发综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风险点识别和风险度评估,实现对投资风险的事前评估预测、事中实时控制和事后及时分析。
  3.信息披露职责和保密义务。(1)管理人应建立规范的业务报告制度,确定报告的频率和形式,确保委托人及时获得投资策略、交易操作等相关信息资料。(2)管理人应根据有关协议规定向托管人提供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3)管理人应确保提供信息资料的准确和完整。(4)管理人应对受托保险资金投资情况依法保密,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泄露。
  根据其他行业和国际经验以及托管协议有关规定,托管人职责可分为基本职责和增值服务两类。
  1.基本职责。托管人的基本职责是指根据托管协议规定,托管人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内容。一般来说,托管人的基本职责包括:(1)资产保管。即安全保管委托人托管的资金、证券及保险资金运用形成的其他资产。(2)帐户开立和管理。即托管人应根据委托人的委托开立 ...w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与统计 一、商业银行统计的客观依据
Ø 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是银行统计的基本对象,具体表现在: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货币兑换、储蓄存款服务、用信用支持政府活动、发放贷款和贴现商业票据等;
新发展的业务如发放消费信贷、提供金融咨询和理财服务、提供投资银行和商人银行业务、保险箱业务等。
Ø 银行统计应反映银行的如下功能: 中介功能、支付功能、担保功能、代理功能和政策功能等。 二、商业银行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
w 评价、分析银行的赢利能力并对可能影响赢利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
w 真实评价银行面对的风险水平,预测可能对银行风险造成冲击的变量走势;
w 银行客户重要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其他的统计分析工作。 三、商业银行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
: 业务发展统计、市场需求统计、 客户统计分析、经营风险分析、 收益统计分析、经营环境统计分析、 竞争力统计分析等。 v
数据的主要来源有: 业务经营数据、信贷数据、金融市场和同业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和专门调查所得数据。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统计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统计分析主要集中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运营情况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基础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业务统计的对象 银行资产统计是指对银行业务所拥有的各种实物资产和债权的统计,其统计对象包括:
w 绝对指标主要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
w 相对指标包括:贷款回收率、信贷资金运用率、贷款周转率等。
一定时期的各种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
各类资产的结构分析,如贷款的期限结构(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搭配)分析,行业结构分析(用贷款行业集中度指标表示),贷款方式分类(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结构分析; (4)
,分析资产隐含的利率风险; 概念: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非敏感性资产 重点计算题:教材
、负债业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负债业务的统计指标用以反映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形成过程,通常的主要统计指标有:期末各项存款余额、期内存款累计发生额、期内取款累计发生额、期内存款平均余额、其他资金来源总额、
存款周转次数、存款稳定率和存款增长率等。
w 按负债到期日的长短可分为即将到期负债和远期负债;
w 按存款性质分为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
w 银行的负债成本主要有利息成本、营业成本、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等。
w 负债成本分析的两个主要分析工具是平均成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