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不是一回事,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也不是一回事,任何伟大的商业计划书到后来成功都不是最初的样子了。权当你的计划书是想出来的,是很好的,是一个足以颠覆阿里巴巴的很好的计划书。那么开展和找资金就很容易。
1.计划书好,首先让身边人相信你的能力和项目并获得种子投资。
如果你的计划书真的很优秀,找投资人首先要让熟悉的人了解并认可你的计划书。因为对你有信任度的人,还是更容易相信你而且陪你共同完成你的计划的。至于能获得多少投资,首先要看你自己所在的圈子。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是工薪阶层,那怕是不好在身边人那里获得种子投资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现在的众筹平台。但是你必须保证像你的投资人充分展示出你的想法,和你计划的可行性。
2.组建团队,既然计划书好,那用梦想说服人才加入。
计划有了,找到合适的人去组建团队也是很重要的。有了合适的,认可你想法的伙伴共同推进计划是不错的选择。可能初期你没有资金可以给到你的工作伙伴,那么就用你的计划的可实行性以及未来可给到的好处进行说服。因为一个人很难精通各个领域,所以专人专事会节省很多的时间精力,也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
有了团队,有了种子投资,就可以开始你的计划书的种子试验期了。利用种子试验期尽可能的收集可以证明你的计划可实行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拿着数据去找天使投资人了。
4.拿着数据找天使投资吧,媒体上很多,朋友介绍也多,这社会不缺投资人。
过了种子期的试验阶段,收集好了数据,就可以利用计划的优势和可实行性去说服天使投资人。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你的计划书真的是很优秀的计划书。而不只是你认为好的。闭门造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个计划书好不好,不可以只是自己想想,要找专业的人士去咨询一下。因为没准你所认为的好的计划书,已经是早就是被人pass掉了的想法。
就算真的有人投资了你的计划书,人也不要飘,要脚踏实地,这样才不坑你的投资人,也不枉费你自己的心血,少有一些空的想法,更多的去想想你的东西做出来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别人出资金的情况下,你作为计划书的写作者,至少你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因为你的投资人和受众都不是傻瓜,你的心血加上你的创意的计划书才能真正的打动投资人去投资你的项目。
2015年的创投圈,不啻一场「冰与火之歌」。一边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一边是资本寒冬的阴霾。股市低迷传导至二级市场的不安,创业大街上出现又消失的年轻人,巨头资本游戏下的合并潮……都成为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意味深长的注脚。
2016年,谁会跳入新一季的「冰与火之歌」,谁又会在这一季中匆忙死去?
2016互联网「冰与火」
过去的这一年,哪些行业的项目拿钱最容易?
根据IT桔子数据整理,B12制图
IT桔子的2015年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本地生活」「企业服务」是这一年融资数字Top3的行业。
2016年哪些行业的项目拿钱最容易?我们不知道,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内十四家一线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让他们偷偷说出了自己2016年最看好的领域,以及最不看好的行业。
在十几位投资人的***里,O2O和P2P成了最受冷落的领域。想扎进这些领域的创业者,可能要在发出BP之后享受更长的等待时间了。(貌似他们都叫X2X模式啊,这是不是巧合呢)而企业服务、消费升级、泛娱乐则被这些投资人视为2016年的重中之重。
投资人2016年看好的领域(B12统计制图)
投资人2016年不看好的领域(B12统计制图)
2016年想创业的童鞋,请手持本指南出门右转,加油,不谢。
互联网金融:「钱」力股,但除了P2P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爆发年」,2015年,则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过去的这一年,11部委联手整治P2P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出台,P2P跑路成为潮流…大家的感觉都是:这行不太平。
尽管如此,在这样的资本寒冬里,互联网金融依然成为投资机构看好的领域,毕竟,这里边「钱」景广阔。监管收紧,则被视为了市场正在走向健康的信号。「金融的监管正在变的越来越开放和规范,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青山资本李倩对B12表示。
中路资本林裕尧认为,这是个投互联网金融项目的好时机。「在的好公司,不会对一个行业形成完全垄断,这样的行业,投初创公司,只要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对的,能够掌握资产端,收益搞好,就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不过,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P2P被达晨创投熊伟、复兴昆仲刘思齐和线性资本王淮一致投了反对票:不看好,不会投。与风控难题的P2P相对应的是,消费金融成了一大趋势。「金融需求与各种场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流的场景化、动态化、让风险定价变的更加精确,使现金流处于可视或可控状态。」信天创投张俊熹说。
企业服务没有O2O的那般火势,也不如社交来的那么有趣,但却是2015年互联网对话框里的常用语。「我从2014年就开始关注企业服务,今年企业服务会非常热,相信会迎来一个高峰,比如面向企业细分领域的一些toB项目。」深创投杜健这般看好。
企业服务可以细分为几个方向,企业SaaS服务、企业安全服务、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在盈动资本蒋舜看来「他们正在被改变用户习惯,但是还没有改变拐点」,这个系统里面原本就有交易能产生现金流,这些能够截留,是可以优先爆炸的。
「不烧钱,门槛高,竞争度相对较低,可想像空间广阔。」复兴昆仲刘思齐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了看好的原因。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不再,工作不只靠蛮力更需要创造力,更多的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依靠大数据和云服务来提升效率。
盈动资本大象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个人有了手机就是特种兵,通过应用可以叫来各种资源。但企业没有足够的工具,而且比个人更复杂。目前的企业市场,信息化还没实现,19世纪的科学管理都没走完。必须进化到云、大数据。」
达晨创投熊伟对数据也有同感「互联网+没有数据驱动是没有意义的,但现在我们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的云服务市场增长超过5倍。早期疑惑「云」靠不靠谱,现在选择哪个「云」靠谱,国内市场对云服务的接受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
企业服务是时候驾着筋斗云开始72变了……
在投资人看来,消费升级的机会仍然在,但只在那些回到人本身的需求之上。
那些电商化、交易型的领域之中,大机会已经不多了。电商化的消费升级,在模式创新层面,已经没有任何壁垒了,搞流量的生意很可能最终会落入庞氏骗局,一手拿流量,一手变现,流量便宜就能赚钱,流量贵了就是骗局。最后一把炮进了新三板。至于交易型和撮合型,同样成为了一个常识,大家都看懂了的东西,对投资人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小型企业,可以说是一个老板,投资的项目要:风险小,资金小,利润适中,不许要很多人的,2-3个人就可以工作的项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