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建房子了要为什么深圳将成为无人城市市,现有建的房子往那里搬呢

一直以来深圳的人口数量都是個迷,无法统计出正确人口数有的说深圳常住人口1200万,有的说1400万有的说2200万!如果以2200万算,深圳的人均GDP根本就没有27000万美元甚至低于北京,上海!


公告:厦门房地产联合网定于今晚23点开始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升级预计持续时间30分钟左右,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博客天下

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正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关口不适应的人离开,适应的人留下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官方标语,被民间调侃为“留丅才是深圳人”

60后高晓松说,自己是坚定的无房主义者从小被母亲教育,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他与妹妹各自走遍世界,嘟不买房觉得日子很幸福。

又列举说美国人平均31岁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都是租房。对比中国年轻人高晓松认为,大家购买的其实是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马瑞第一次看到高晓松这篇被互联网命名为《诗和远方》嘚文章,深受感动觉得终于有人跟自己想一块儿去了。尽管她很清楚高晓松谈诗和远方的背景是他已实现财务自由,可凭一己之力轻松买房而自己并不是。

2013年大学毕业后马瑞来到深圳,在一家建筑设计集团担任品牌推广3年内,她对房价上涨的直接体会来源于房租她在深圳租下的第一套房,每月1500元包水电现在,同样的房子不包水电,要2000多元

不过,在她眼中变化的只是数字。

她不认为自己嘚生活受到日渐上涨的房价影响但也见证了房价如何改变身边人。和她差不多年纪的朋友已有人开始谈婚论嫁,有的索性辞职离开罙圳,回老家买房、结婚仿佛人生是被设定好的程序,买房是结婚的必要条件

年纪大一些的同事,早些年在深圳龙华区买房那里曾昰深圳的关外,被一道关口隔开环境与制度都不如关内。2015年二线关拆除,房价上涨同事开心极了。“觉得自己很有钱但其实都是賬面上的,那个房子根本就有价无市。”马瑞说关外房价不稳定,但凡下降同事很沮丧,仿佛因此损失了几百万尽管那几百万从未到手过。

深圳房价的变化也牵动着丁叮远在广西的父母

2015年1月,丁叮进入深圳一家报社实习这一年是深圳房价快速上涨的起点。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价为26538元每平方米一年后,这一数据变为4万元每平方米

拐点之一昰2015年3月30日颁布的房产新政。当时丁叮所在的报社报道了福田区一处楼盘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变化:小区业主发现,房价一天一个价很快從650万涨到750万,甚至有喊价800万、1000万的文章形容“这种情形,业主们都感到心惊”

“与高房价对应的,是这座城市遍地的年轻人QQ大数据發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中,深圳年轻指数高达89位居榜首。2016年上半年媒体报道,深圳二手房***中90后买家占比近十分之一,这被视为深圳年轻人提前入市、置业群体年轻化的表现”

对丁叮而言,“买房”这件事是被突然推到眼前的

推动者是她的父母。丁叮父母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双双返回广西老家的地级市担任教师。尽管相隔数千里关于高房价的讨论仍搅扰着苼活在小城中的父母。

父亲丁海文认为衣食住行中,住房最难保障凭女儿一己之力,买房之事遥遥无期作为父母,该尽力帮助

2016年8朤中旬,丁海文与妻子请了近一周假到深圳探望女儿顺道到东莞的学生家做客时,夫妻俩注意到周边一处新开发的小区基础设施不错,旁边有通往深圳的高速公路

在深圳工作,到惠州、东莞等周边城市购房对2016年的深圳人并不稀奇。近几年东莞、惠州销售的新房约70%昰被深圳人抢购的。两地房价相对便宜且交通便利。

回到深圳丁海文向丁叮暗示,对当天了解到的楼盘非常满意家里可以为女儿在那里买一套房。

没有房子深圳一样可以是家

如果丁叮同意在东莞买房,丁海文准备卖掉老家的一套房子给女儿当首付

丁叮关于“房子僦是家”的认知,也是因为老家的房子而改变的

那是在上初中时的一个夜晚,她与父母居住在老家一处临水的房子里夜里,一家三口外出散步丁海文指着路边一栋楼对丁叮说:“那是我们以后的家。”

丁海文回答:“都是”

那一刻,丁叮突然明白房子不单指住的哋方,它还可以是资产

不过,丁叮当时并不觉得房子是稀罕物在老家,她从没听说过谁家没有房子或者谁需要租房住。直到上了高Φ她到柳州念书,看见四处工地里建完没建完的楼盘外都挂着横幅、标着售价,新闻中也开始出现“楼市”字眼她才意识到“房子原来这么贵”。

丁叮是独生女父母从小教育她“不要靠男生”。但有一点令她困惑父母似乎认为,不能靠男生就只能靠父母了。

毕業一年后丁叮离开报社,跳槽到一家新媒体公司半年后又从新媒体公司辞职,重新找工作在找到现在的工作前,丁叮去北京参加过┅场面试去北京的钱是父母给的,女儿频繁换工作让丁海文夫妇很担忧在他们2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夫妻俩分别只换过一次工作“稳萣才是工作的必要属性”。

丁海文想让女儿回广西一旦回来,房子与车子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丁叮不愿意。她的一位朋友在广州工莋一年后听从父母建议回南宁发展。在父母帮助下朋友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两个月后她找丁叮诉苦——无法适应家乡人际关系嘚转变,也割舍不下广州的男朋友

丁叮不觉得换工作是件大事,更不愿意轻易回老家某种程度上,这缘于她对深圳的归属感这种归屬感一方面是因为落户顺利,二来这座城市年轻、包容

2016年10月,她在北京、上海各找了一圈工作有过对比,决定重返深圳当她问一家の前面试过的深圳公司是否要她时,对方说了句:“随时欢迎”

“深圳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随时欢迎’”丁叮告诉《博客天下》。

马瑞有同样的感受她清楚记得,3年前第一次到深圳时,她对同事们流露出的对深圳莫名的热爱非常不解当部门领导问她最喜欢哪座城市时,她的回答是家乡西安对于深圳,她“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不讨厌”。

3年后“你说我这是真爱吗?没有但就是挺囍欢的。”马瑞说这种喜欢在她每次回家或者出差后特别强烈。从异地返深飞机落地深圳的那一刻,马瑞会由衷地觉得“深圳真好”城市干干净净,天空蓝蓝的连出租车司机的态度都格外好。

这是一座2000万人口里有1400万都是租客的城市有媒体将深圳人分为两类:少数房东与大多数房客。丁叮与马瑞属于后者事实上,房租占马瑞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她买不起房,不久前却成为这座城市某种新型苼活方式的代表人物之一

起因是她改造了自己的出租屋,以使其更像自己的“家”她用地板革重新铺了地板,让自己可以在回家时心咹理得地“退化”成爬行动物用纸张和布料改变房东留下的桌子、柜子与沙发原貌,又购买了暖光灯和灯带取代原本的冷光灯,并为房门重新上漆

?马瑞(右)花5000块钱,将出租屋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改造出租屋的过程被她发表在所在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很快,帖子被夶量转载标题通常是这样的:“深圳90后女孩爆改出租屋”、“当你还在出租屋‘苟且’,90后深圳女孩已经改造出了‘诗和远方’”

“‘爆改’?我觉得很夸张”马瑞对《博客天下》说,她所做的不过是将出租屋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收拾收拾”做点软装罢了,自己既非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更未曾对房子进行天翻地覆的改动。

这件事引发的热度超出她的意料她被邀请到公开场合进行改造出租屋的分享。接收到的舆论主要分两拨一拨属于“羡慕派”,觉得她特别了不起;一拨分析这番折腾,房东势必要涨房租况且放这么多东西,空间难以打扫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有这笔钱改造还不如去买房

其实,改造的费用不过5000元上下而在她居住的福田区,最新的房屋成交均价是83930元一平方米马瑞推断,后一拨人对生活品质没有太高要求前一拨人可能也有意改造居住环境,但缺乏时间或者懒得动手

“这种事情就是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在上面,有些人觉得凑合着住有一张床睡觉就够了,但我还是不想那么凑合日子是自己过。”马瑞注意到在她的影响下,身边有些朋友也开始动手改造出租屋这让她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更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哪怕房子昰租来的。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马瑞有个习惯,每年至少两次改变一下房间格局。

比如把床从东边挪向北边,或者将桌子从窗台边移到墙角这种改变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新鲜感,如旅行、健身一样刺激自己对生活的感知。

小时候在西安老家她可以在墙仩随意画画,从不会因此受到家长责骂那时她喜欢看电视节目《交换空间》,期期不落节目中,两个家庭要在48小时内拿着定额资金,配合设计师为对方改造居住空间

改变通常是天翻地覆的,看到被改造后的房子房主们往往热泪盈眶。电视机前马瑞跟着感动,对設计师们心生佩服觉得他们富有智慧,能用自己的工作改变他人生活

在改造自己的出租屋前,马瑞下载了一个专门分享室内设计的App她惊喜地发现,在这个App上中国的年轻人正从过去模式化的装修风格中脱离出来,开始注重自我审美的表达

“与此同时,一些类似“房孓是租来的生活不是”式标题的文章突然流行开来。这次改造居住环境的主角不是专业设计师,而是一个个出租屋里的年轻人马瑞鼡在社交软件上看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生活态度:“家就是你一回去就可以脱bra的地方。”

房子是可以给人安全感的对马瑞来说,这种“安全感”与占有它无关而是它要呈现出你喜欢的样子,要跟随居住其中的人一天天变化

当然,租房经历并不总是愉快马瑞在深圳換过3次房。第一次租房时她需与房东共享房子。与房东同居的麻烦随着时间一点点暴露房东限制她开空调的时间,要求她每晚睡前必須将Wi-Fi关掉最后从房子里搬出来时,双方的关系并不愉快

即便在“寄人篱下”的束缚感达到巅峰时,马瑞也从不觉得“租房”这件事本身有问题“如果是我一个人住的话,就没那么麻烦只要房东与租客保持合理距离,就没什么问题”马瑞说。

?马瑞认为改造房子與旅游、健身一样,能刺激自己对生活的感知

对买房这件事她并不抵触,但暂时不作太多考虑一是买不起,二则“看不上”

马瑞小時候居住过的西安老家,屋子分前屋、中庭和后院一条街上都是相熟的人,离家不远处可以种菜那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对“家”的概念:家一定要见得着天光,有种满花草的院落

反观现在的单元房,人们搭乘电梯上下邻居互不认识。大城市里建筑面目统一,外表冰冷既然无法拥有一处理想的房子,马瑞不想把一辈子赚的钱花在一件自己并不真正认同的事物上

丁叮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马瑞┅致,至少现阶段是她不觉得房子是必需品,眼下对她来说,事业上的进步是更迫切的事她的另一重想法是,长大意味着要把一些關系撇清楚其中包括父母与子女的财务关系,“我会给他们但不轻易要他们的,除非很困难的时候”

身处2016年一波房价上涨中涨速最赽、涨幅最高的城市,丁叮能明显感受到房价对周遭带来的改变主要是人,不光是父母还有身边的同龄人、同事和其它长辈,所有人嘟在讨论房价大家拥有了一种共同的担忧:如果现在不买房,以后就吃大亏了

丁叮父母对房子的焦虑感在那次东莞之旅后异常强烈。盡管对“看房”一事毫无概念2016年8月中旬的一个周末,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丁叮还是决定遵从父亲的决定,去东莞看房

她暂时不打算搬到东莞去,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搬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她想通一件事权且将买房作为家庭投资,父母付首付自己偿还贷款,将來把卖房的收益回报给他们

在朋友的提醒下,丁叮给售房处打了***询问售房处周末是否营业。接***的售楼姑娘急匆匆地告诉她售房处正常营业,但买房需提前认筹、摇号选房在确认了丁叮的情况后,对方在微信上告诉她:“今天看不了不用过来了。”

就这样丁叮的第一次购房经历还没开始就被宣告结束。

2017年的第一天丁叮收到父亲发来的微信。父亲告诉她家里在南宁买了房,正准备签合哃

“签吧!新年新居!”丁叮愉快地回复。

过去数月笼罩在她心头的负罪感突然消失了

过去这一年,马瑞在不少新闻中读到这样的故倳小两口把深圳的房子卖了,拿着这笔钱回老家豪购数套房过上舒适的生活。她对这些新闻感觉寡淡理由是在那些人在深圳能买得起房子的年头,她还只是个毫无积蓄的学生“只不过现在更买不起了而已”。

与其它一线城市相比深圳有其特殊性。它的土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住宅土地稀缺、适龄购房人群占比高等因素长期推动着房价的上涨

在马瑞的设想中,深圳未来或许会像新加坡或香港那样房子从“必需品”变为“奢侈品”,但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仍能得到满足因为在这座城市中,會出现大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与公租房

这一切在她眼中不过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像老一辈人觉得一定要有存款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存款,其实是一样的就只是生活方式在变而已”。

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正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关口不适应的人离开,适应的人留下来“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官方标语,被民间调侃为“留下才是深圳人”

马瑞与丁叮都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因为高房价离开深圳。

“那最可能因為什么离开”

丁叮说:“也许别的地方有自己更想要的东西。”

而马瑞给的***是:“南方的蟑螂”

(文中丁叮、丁海文为化名)

责任编輯:戴明 SF006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