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登高险处不须看则吉什么意思

黄洋界,又名汪洋界。即便是大晴天,站在黄洋界的最高峰,看到的都是茫茫大雾,如同汪洋大海一般。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是井冈山的第二高峰,当年最著名的五大哨所之一。扼制住五大哨所,就阻止了来犯者的脚步。所以,在黄洋界,有过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翻过一段段曲里拐弯的盘山公路,景区摆渡车将我们带到了黄洋界景区。现在的路况早不是当年的模样。可是,纵然有技术高超的师傅开车,我还是晕车了。自以为老司机的我,原形毕露啊。但是,值得的。茫茫雾海中隐约可见的羊肠小道,可能是过去进出的唯一通道。扼守的红军,就是这样取得一次次的胜利的吧。居高往下看,有恐高症的趁早不要尝试。那里的险,在距离三十八年以后的老人家诗词中,依旧可见一斑。“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以为是诗人浪漫的夸张,到了实地方知道是写实。

转过去,一条当年的战壕好好地保存着。看到战壕,电影里许多浴血的场景会出现在眼前。这条战壕,远没有影视作品中的景致。但是黄洋界天然优越的地理形势,让这条既不深又不宽的战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赣军的四个团大举进攻黄洋界,山上只有红军两个连的兵力。这是一场异常艰苦的保卫战。到下午的时候红军几乎用完了所有的子弹,人员也所剩无几。只剩下石头了。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了仅有的一门坏了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前两发都是臭弹。第三发爆炸了,就炸在了敌人的指挥所。敌人慌忙撤退,以为正规军二十八团回到了井冈山,吓得连夜全部撤走。这门大炮现在放在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些松树炮,虽然射程不远,威力还是挺大的。隆隆的炮声,真的有点夸张,可是胜利的结果,足可以傲视一切,是怎样描写都不过分的。

在当年大炮轰鸣的地方,现在有一门仿制的迫击炮正对着山下的远方,仿佛只要有敌人来犯,胜利的炮声还会再一次响起。为什么艰苦的环境有不怕牺牲的坚守?“红米饭南瓜汤”真的有如此的传奇作用不曾?不是的,是官兵团结,众志成城的结果啊。黄洋界上,至今保留了一段“扁担路”。想来有一点岁数的人都知道“朱德的扁担”。那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上,至今还留有毛委员和朱总司令挑着粮食艰难行进的身影。空身人走在这条小路上,我都有点吃力。他们当年挑着来之不易的红米南瓜,给战士们当后勤的辛劳,起到了任何语言的鼓动都难以实现的效果。“红米饭那个南瓜汤,金丝被那个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

这一次我品尝了井冈山的红米饭和南瓜汤,真的说不上好吃。硬糙糙的红米饭,水叽叽的南瓜汤,今天众多到井冈山的游客,都会尝一尝。我想,今天的做法以及改良,我们吃到嘴巴里的无论是味道还是口感,肯定超过当年不知道多少倍。当年的红军战士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绝不是空穴来风。那是一种官兵同甘共苦的情谊,是一种为了革命的理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最好体现。

黄洋界的最高处。巨大的卧式石碑上“黄洋界”三个大字,是朱老总亲笔手书。立式大石碑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自老人家的字体。这两块纪念碑,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标志,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开始。有了黄洋界的胜利,有了井冈山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虽然后面还有艰苦卓绝的考验,最后的胜利早就在等待他们了。

是啊,“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