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中国的胖子会比美国还多?
如今肥胖困扰的已经不再是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在为之努力。一项全球性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全球每10个人当中就有超过1人肥胖,有22亿人超重,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形成令人不安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2015年 世界肥胖率指数图)
此项刊登在《柳叶刀》杂志的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胖子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瘦子,而中国的肥胖人口超过美国列首位。这项调查调研了BMI身体质量指数,而此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评估身高体重比例的参考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其中,传统的***体重标准是BMI少于30,但***指标被改为27.5。一个BMI达到24的亚洲成年人被认为是超重,大于28的则认为肥胖,而理想指数是18.5至23.9。
很多人会奇怪,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美国大相径庭,美国人常吃的煎炸、高热量食品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元素之一,肥胖率中国也没有美国高,可为什么中国的胖子已经超过美国?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肥胖率逐年上升。
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目前有接近14亿的人口,即便肥胖人群是很小的比例,在数量上也绝对占优势。事实上,《柳叶刀》杂志中提到,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而纵向上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界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
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肥胖率的上升必然结果是中国肥胖人口的数量上升。而在这些肥胖人群中,呈现明显的两个趋势:其一:中青年成年人中,男性肥胖的比例比女性大。其二:青少年儿童肥胖率高,且不仅仅只局限于大城市。这些趋势的变化,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调整以及运动不足等有关。
当然,肥胖也是困扰美国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2010年奥巴马通过了《健康且无饥饿儿童法案》(俗称HHFKA法案),进一步为儿童膳食提供资金自持,同时提出了"限制供应脱脂牛奶"、"减少饱和脂肪和钠盐的供给"等具体指令,这为抑制美国儿童的肥胖问题,提供了保障。目前,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也为抑制我国的肥胖问题指明了方向。
其次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改变。
在中国的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民众以植物性蛋白为主。根据数据显示,在中国人还很瘦的时候,90%的热量和80%的蛋白质都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这个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当国民GDP上升,中国人的收入越来越高时,动物性蛋白的比例就会增加,也就是大家都能吃上肉了,吃肉的不加节制,最终会导致更多胖子的产生。
而对于中国青少年来说,三个不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的凶手:
其一:不吃主食。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瘦子的国家是日本,他们始终坚持米饭作为主食。不吃主食,会导致蛋白质的摄入过少,从而影响身体整体健康,长此以往,更容易导致身体的代谢紊乱。
其二:喜食夜宵。根据2017年的《中国城市夜宵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喜欢吃夜宵的人整体偏年轻,90后占六成,男女比例基本2:1。夜宵吃的多,消化不好,必然导致脂肪的堆积。
其三:不吃水果。均衡的膳食结构,才能塑造良好的身体。但是目前随着近年来水果价格的不断走高,很多人选择不吃水果!而水果才是低热量的好东西。
再次,中国餐饮业往快餐式发展。
随着1987年肯德基进入大陆市场,中国餐饮业不可避免地走向快餐化。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高热量低成本的食物变得随手可得。这些洋快餐目前普遍出现在非发达国家,因而不少国家都遭受肥胖的困扰,例如埃及和墨西哥。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越来越高速的发展,中国人选择叫外卖的人越来越多。 2016年,中国人吃掉了33亿单外卖,这个数字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热爱吃炸鸡薯片的人比比皆是,人们花更低的成本,吃到更多的热量,也就堆积了更多的脂肪。
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人并没有专业的营养师。以日本举例,每个中小学都会配备专门的营养师,他们负责孩子膳食的营养搭配,这样可以阻止孩子吃不健康的食品。而我国目前也只有一线城市部分幼儿园有专业的营养师,这必然导致了儿童从小的营养不均衡,再受到洋快餐的腐蚀,最终变成肥胖人群。
最后,中国人的运动量不足。
肥胖最基本在于热量的堆积,吃了多少又释放了多少。对于中国人来说,城市生活压力过大,成年人久坐不动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导致了脂肪的堆积。而对于一些拥有传统观念的人来说,大腹便便可能是“有范儿”的象征。其实这样都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对健身有需求。有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每三十人拥有一个健身机构。而相比较发达国家,我们的人均健身场所肯定是大大不足的。想要去健身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健身,不愿意健身的又非常多,这必然导致了肥胖。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我国健身场所的数量提升,就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是关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整体问题。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应对肥胖问题,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利好的趋势。远离肥胖从饮食开始,不如学学隔壁邻居日本的一些优秀做法。
1、一天吃够30种食物
日本厚生劳动省早在1985年就制定了《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倡导民众一天吃尽量吃30种食材(包括烹调油和调味品)。因而我们看日本的美食,常常是多个餐碟,而且为了防止热量超标,每道菜的分量都很少。而且他们坚持以米饭为主食。
不论是配备了营养师的学校午餐,还是上班族自己带的便当,都会注意荤素搭配,做到避免高油、高盐、高热量。
3、日本人烹饪以煮、烤、生食为主
蒸、煮、凉拌的方式更营养更健康,可以减少高温热油对营养素的破坏,也可以减少油类摄入,对健康有利。日本人也喜欢吃鱼,深海鱼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最佳的吃法是清蒸,也钟爱生鱼片。
早在1975年,日本政府就开始重视国民减盐问题,并发起了一系列减盐运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指出,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合理膳食多运动健身,才能有一个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