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一直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学界从偏误角度进行的近义词研究也不少。前人在辨析近义词的时候,大多只是将“想”和“要”,“以为”和“认为”作为两对不相干的近义词分别进行比较。从我们的偏误调查情况来看,“想”、“以为”、“认为”的偏误率并不低,并且偏误主要集中在词与词的混淆上。这种混淆并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种交叉混淆,且具有较明显的方向性。为减少学习者的偏误率,我们有必要将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根据得出的差异再结合偏误进行针对性教学。本文基于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推测义动词“想”、“以为”、“认为”的句法语义差异。随后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描写偏误出现的事实,总结偏误的类型,分析偏误发生的原因。最终基于总结出的句法语义差异及偏误点,有针对性地为“想”、“以为”、“认为”的对外汉语教与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后来的对外汉语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然后说明本文预计要用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文中采用语料的来源。第二章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推测义动词“想”、“以为”、“认为”句法语义的差异分析。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相关语料的收集整理,对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并探求可能的偏误成因。第四章是基于前文的研究,对教材、工具书、课堂讲解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教学策略。第五章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主要观点的总结,并阐述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仍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5
|
|
|
|
韩秀梅;[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
|
|
|
|
郭颖雯;[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
|
|
|
|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吴铮;;[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
|
|
赵峰;;[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金美;;[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
李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仲哲明;;[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
陆俭明;;[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
|
|
本报记者 李静;[N];中国文化报;2002年
|
施光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
赵金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
|
|
|
|
|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N];光明日报;2010年
|
本报记者 雷新;[N];人民政协报;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