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到南通老天宝银楼怎么样买黄金项链不知道会不会有假黄金

17:14:来自贵州铜仁陈**对珠宝加盟品牌 老金匠 产生意向

16:27:来自山东聊城王**对珠宝加盟品牌 周大福 产生意向

16:27:来自云南思茅李**对珠宝加盟品牌 倾恋珠宝 产生意向

15:15:来自贵州铜仁陈**对珠宝加盟品牌 赛菲尔珠宝 产生意向

15:15:来自山西太原郭**对珠宝加盟品牌 周生生 产生意向
留言内容:我要加盟周生生

15:12:来自山西太原郭**对珠宝加盟品牌 老庙黄金 产生意向
留言内容:我要加盟老庙黄金

15:04:来自山西太原郭**对珠宝加盟品牌 老凤祥 产生意向
留言内容:我要加盟老凤祥,想详细了解一下加盟方式

14:18:来自贵州铜仁地区陈**对珠宝加盟品牌 今生金饰 产生意向

13:20:来自贵州铜仁陈**对珠宝加盟品牌 唯爱永恒 产生意向

11:54:来自江苏无锡孙**对珠宝加盟品牌 京润珍珠 产生意向

黄金现货价格: 261.79人民币/克
今日国内首饰金、千足金金价:
品牌名称 产品名称 价格
老庙黄金 饰品金价 327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工作人员会在48小时内处理,处理结果请关注系统通知,感谢您对百度知道的支持。

  • 1.回答无意义,对问题无帮助,例如:盲目复制、过于简略、低质等;
  • 2.内容明显错误、内容真实性存疑、内容过时;
  • 3.内容违反知道协议,可能涉及答非所问、灌水、偏激、攻击性等;
  • 4.部分问题下提交的回答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前会暂时折叠。

原标题:老天宝银楼经营始末

现在街上卖金银首饰的地方一般都称“店”,有的从属于一个大的商店或商场,那就称“柜”,而在解放前别称“银楼”。开设银楼的人购买金条、收购旧金银器熔炼成首饰后出售,从事这样***活动的称银楼业。经营银楼业的以浙江和江西两省的人最为著名,从业人数也最多,逐渐形成浙江帮和江西帮,各设其店,独立经营。开设银楼的人大都喜欢在银楼的名字前冠以“老”字,如“老天宝”、“老同震”等,偶尔也用“新”字,如“新凤祥”就是。就沙市的银楼业而言,有浙江帮开设的“老同震”、“老天宝”、“老万年”、“老丹凤”、“老宝成”、“新凤祥”等六家;江西帮的“老同丰”以及本地帮(即沙市本地人开设的银楼)的“新天宝”、“老宝庆”、“天宝成”等。这就构成了本世纪初叶沙市银楼业的基本格局。浙、赣两帮并不是在全国各地都势均力敌,有的地方江西帮比浙江帮强大,如武汉;有的地方浙江帮比江西帮强大,如沙市。“老同震”是沙市的第一块牌子,堪称沙市银搂业巨擘,周转金量常在四百两上下,并且在武汉、上海等大城市派有常驻办事人员,可以随时通报金融消息。“老天宝”次之,约三百两左右。“老万年”以下各银楼的周转金量各为一百两左右。本地帮银楼本钱更小,周转金量各不超过五十两,在这行业中只算小本经营。

与老天宝同属浙江帮的新凤祥银楼

我是幼年时由家乡浙江来到沙市“老天宝”学艺的。因与店东是同乡关系,深受信任,不到几年由学徒而店员,抗日战争前已升到经理职务。以后,从胜利直到解放也没有离开该店,前后十余年,对老天宝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

沙市老天宝银楼最后的老板名叫童家椿,浙江人士,青年时经人介绍进老同震银楼做学徒。他手脚勤快,善于经营,很快被提升为外帐收款和付款的开票员。在此期间,他处事干练,发挥了会计方面的才能。数年后,童经验已足,即脱离老同震,与他二哥童家昌在管家牌(现中山路觉楼街口)合资创办了老天宝银楼,时在1927年。童家兄弟共四人,老大童家祥在农村,老二童家昌是沙市私立复和医院(现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老三即童家椿,老四童家亮是原复和医院的外科医生。这样的一家在当时称得上沙市的“名门望族”。

童家椿经营的老天宝银楼开业以后,生意兴隆,银楼共招聘了七个师傅,八个店员,还收了六个徒弟。这些人大多数是浙江人。制作金银首饰的原料一般是收购旧金银器,有时也买些金条作原料。以旧金银器为原料的加工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分别投入不同的坩锅内,经过高温加热,熔化成液体,使用硫酸,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倒入事先铸好的各种形状的砂范里,制成戒指、项链、手镯、脚镯、发夹、领带夹等金银饰品,其间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是金条的话,则没有那么复杂,只需熔化成液体,直接倒入砂范即可,但成本却要高些。

凡是有名的银楼,都有一副约值十两金子的“考金牌”。“考金牌”分为两种,一种由金、银混合制成的叫“青牌”,共计七十根,每根都可考验不同的成色,从99.98%60%为止,另一种由金子和紫铜混合制成的叫“混牌”,也可考验金子的成色,共计三十根。营业员如发现金子成色有问题,必须先用“考金石”检查,然后再用“考金牌”对照,才能避免差错。

荆沙合并之前,老天宝银楼为沙市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住址

银楼里收购的金子每两低于售出价的百分之八,加付每件工钱,利润约为百分之十三,每天的营业量平均为五两左右。显然,靠这样的买进卖出是赚不了多少钱的。银楼靠什么发财?主要靠信息。这个诀窍就是要掌握国际、国内黄金价格情况:黄金价格下跌时,就大量收购,黄金价格上涨时再大量抛售,如此买进卖出,就使生意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

老天宝银楼开业初期只收购旧金饰,经营的项目也少,后来种类逐渐增多:头部饰品有金簪、镶玉簪、发夹、长环、罗丝环、八角环、六方圆环;颈部饰品的有粗细项链、项圈;胸部的有扣钮、扣花、西装别针;手部的有手镯、绞丝镯、蒜苗镯、六方圆镯、练镯、表带以及方形、圆形、六方圆形、八角形、绞丝形、鸡心形等各种形状的戒指,还有镶宝石的戒指和高级钻戒。以上饰品都是金质的。银质的有大小银盾,银酒器、银托盘、银筷,每样有十件,每件都饰有花鸟图案,十分精美。许多的金银器为了防止与别的银楼的成品相混淆,都打有本银楼的招牌名字。例如老天宝有的金器上打着“沙市戍老天宝银楼春上上足赤孝”的字样,其中“沙市”是地名;“戍”是该银楼开业那年所属的地支;“春”是老板名字的略写;“上上足赤”是说该件金饰的成色为99.8%,即24 K“孝”是制造该件金饰的师傅的名字。师傅不同,这最末的一个字自然也不相同。银器上则只打着“沙市老天宝”。这样的标记就相当于现在的商品商标及制造厂一样,向当地政府注册备案。每件金银器的制造和出售,本银楼也作记载。如果有人冒名本银楼的标记,就可以向法院起诉,所以说这个招牌既是本银褛的信誉标志,又是保证本银楼免受损害的依据。

老天宝银楼保***(正反两面)

一家银楼除老板而外,就数经理最重要了。其实老板只是挂名的,表明他是银楼财产的所有者,实权则尽掌握在经理手中。其下有外帐员,专管开***,收款,每天营业额汇总,核对每天的销售帐目;营业员应付门市,专门付货,这些人要求会看金子成色,服务态度好,能说会道,所以学徒期未满一年的不能上柜台。此外还有跑街的(了解市场顾客动态)、收货员、保管员等。他们都受辖于经理,任免权也掌握在经理手中,所以实际的工作,营业情况老板是不过问的,概由经理全盘擘划。

老天宝银楼从创办到1929年已经颇具规模,总计职员约有三十人。师傅和店员是老板聘请的,每月工资十元至十八元不等。学徒从师学艺则没有工资。学徒期一般为四年,外加帮工一年,这期间都只有每月一元大洋的零用钱,食宿费由银楼方面支付。五年期满后“参师”,合格后即能拿每月十二元现洋的工资。当时的银楼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各银楼在年终结算时,要将盘余的金子按12020的比例(约为16.67%)提取出来,按照等级作年终红利分给所有的职员,分给的是现洋,一两金子可值一百块现洋。1931年,每个学徒分得了二十六块,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老天宝银楼当时的盈利并不太多。三十年代早期,中山路扩建,重新修筑街道的路面,沿街所有店铺差不多都要拆了重建。老天宝银楼的老房子的拆建费约需四百两黄金,罄其家资,仍然不够,于是只有告贷。房子修好后,银楼也就欠了一笔外债。后来由于江汉平原年成很好,农民手里有了一点钱。老天宝抓准时机,趁农民到荆州城太晖观进香的机会,将老天宝的门面和招牌刻印在小宣传单上,每个农民送一张,还写上了许多广告。这一年生意便大有起色,赚了一笔钱,还了欠款。

1938年武汉失守,黄金市场萧条,沙市的银楼几乎全部倒闭,只有老天宝余息尚存,苟延残喘。1939年国民党政府下令严禁私人经营黄金,并指定在尚未被日军侵占的城市里的中央银行,以官方的名义大量收购黄金。宜昌的中央银行以百分之十的手续费委托老天宝在沙市收购金子,一直到1940年。老天宝就靠这延续“香火”,而且从中也赚了不少钱。

现在,老天宝银楼已改成老天宝酒楼了

沙市沦陷后,老板童家椿带着汤利山、成延龄、钱栋才、陈成焕等六个徒弟西上至万县。到了那里,无事可干。大约在年底,我们为生计起见,师徒七个人开始跑行商。我们从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买回一些香烟、火柴、牙膏、牙刷、发夹之类的东西到外兜售,遍迹豫、苏、湘、浙、鄂、皖、川七省。1943年中央银行解除关于私营黄金的禁令,我们陆续赶回万县,就地开设老天宝银楼,童家椿仍作老板。由于原来的浙江师傅四散,只有由徒弟们来操持银楼的一切事务。童任用原来的徒弟钱栋才为经理。所有职员不拿工资,按需取酬,食宿共付。同年中央银行发行黄金储蓄券,以两万元买一两黄金储蓄券,相当于银元一百元。老天宝看准日本气数殆尽,于是买了不少。到194 5年,已约有相当于三百六十两黄金的储蓄券。

日本投降后,童家椿即派汤利山携券前往重庆中央银行总行兑换黄金。没过几天,童家椿赶回沙市,重振沙市老天宝银楼,并写信给远在重庆的汤利山,信中任命他做沙市老天宝的经理,自己表示要到外地再开拓其新的势力。汤利山到重庆后,因证券没到期故,空住了六个月,几经周折最后总算兑换了全部证券。为安全起见,他请首航沪渝的“民主”号轮船经理将三百六十两金子带回来,自己于19461月独身回万县,旋又赶至沙市接任经理的工作,正待与其老板努力同心,振兴沙市老天宝。然而此时童家椿已经卧病在榻,饮食不进,虽经医治,药石不灵,于同年五月病逝,其弟童家亮当了老天宝的老板,财产归童氏家族共有。汤利山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尽力维持沙市老天宝的门面。眼看全国就要解放,于是汤一边经营,一边将赚得的金子转移到万县,使沙市始终保持着二百两黄金的底子。

19498月底,汤利山见沙市已经解放,便将二百两黄金交给童家亮,遣散其职员,沙市老天宝银楼也就结束。之后不久,原来的几个职员和老板一起聘请了一个叫姚家裕的制药师傅,于同年121日在老天宝原址经营中西药铺,汤利山任经理。1958年公私合营,汤被任命为私方经理,一直到1968年。

至于原来设在万县的老天宝,于1949年冬季该地解放时资产约有一千两黄金,该店以其少部分开了—家匹头店和一家罐头厂,余下的则全部上缴了国家。

(来源:沙市文史资料第2辑 | 夏循海整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