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越来越困难,同行如何整合面临倒闭小企业了很大,小企业还能坚持下去吗?

要知道,一个行业本来只有少部分企业做得好,大部分企业会被淘汰或者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才是常态。我身边的朋友都活的很好,包括我自己也是,肯定有影响,不太大,可控。我那位上海开军工厂的同学就不提了,订单爆炸,一年比一年好,上海疫情对他丝毫没有影响;苏州的一位同学挂靠在金螳螂下做装修装潢,生意也不错;苏州还有位同学是律师,他自己还有个珠宝店,据苏州其它的同学说生意一直不差(我是存疑的);我还有位同学做环保垃圾回收处理机械设备,早就买了厂房,风生水起;我小姨子和妹夫两人在常州市区做服装外贸公司,今年他们外贸生意滑坡不大(没有我预料中的大),而且去年开始有意识转型抖音带货,坚持了一年,今年开始有了起色,算是弥补了亏空。怎么理解实业?首先你的基本盘得稳固,实心的,而不是空心化。倒闭的公司或者陷入危机的公司往往有些共同点,名下无资产。办公楼不是自己的,厂房不是自己的,或者说厂房、办公场所的租金过高(我有的时候很难理解那些租用繁华商圈写字楼的朋友,面子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有的公司的家具办公设备甚至还是租的.......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贬值率过快或者根本没有固定资产,我一般把这类公司称为皮包公司。所以我很喜欢去合作厂家或者合作伙伴处实际考察,看的就是合作方固定资产有多少,少了,我主动退出。无固定资产的公司抗风险能力极低。不谈别人,说说我们家族下属的一些企业,这栋楼是花一个亿,应该是9800万买的,当时为了筹资,几个兄弟吃了很多很多不足为人道的苦,身边的那些朋友也是稍微有点余额必须得买固定资产(不管用什么方法),而不是先招聘很多人。像我们这种小微企业,招这许多人干嘛?招一个员工用好一个员工,和员工一起成长,而不是招了很多人,最后一起散场......这栋楼分了三个部分,加盟了宜必思酒店,自家的玉见餐饮,还有我的茶楼,宜必思酒店基本天天爆满,准备涨价。(这个不用我多提,不相信的可以去查各类app)。至于餐饮,我们家从来不打折,最多是送几个菜,即使自家人吃饭,也得自掏腰包。现在餐饮不好做,很多酒店搞外卖搞优惠餐......饮鸩止渴而已,最后自己把自己作死。消费平均200元/人,不打折,中午人少一些,晚上爆满,消费人次没有减退。其实中高端客户极其反感打折,这样做才是服务号每位客户消费者的最好方法。比如我自己,假如品牌打折,不会再光顾,优衣库这些除外。哪个心智正常的消费者喜欢自己消费产品的价格起起落落呢?嘴上不说,心里多少不舒服。至于茶园,我有点钱就会买茶田,省吃俭用买茶园(1000块可是一亩茶田一年的流转费用),穿的破破烂烂算什么,我一双20块的拖鞋穿了一个夏天,喜欢的衣服鞋手机想的时候到店里去摸两下, 不是买不起,是舍不得和没必要,手机能打电话能玩LOL手游就行,衣服多少年全身上下不超过300块。有时候忙起来人手不够也是自己上,夏天为了省钱,自己去田里浇水修剪茶树,虽然干的一塌糊涂,人见人弃。作为一个农民,大家都能理解我落魄的样子.......自有茶园https://www.zhihu.com/video/1543238337837805568为了省钱,疫情三年从来不自己掏钱去娱乐场所,别人请我除外。为了省钱,骑电瓶车下乡我也做得出来,太阳晒黑了不怕,关键是省钱。除了固定资产,其它都是身外之物,买了就会贬值的东西没有必要消费,我的价值观就这样。但是该花钱的地方绝对不省,比如茶楼的家具,全部是实木,因为保养好,可以用一辈子,基本不用考虑贬值。比如紫砂壶,可以增值,我妻子也很厌烦我的抠门........但我对朋友很大方,这点了解我的都知道。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企业,你算算你们手上有多少固定资产?或者说有多少稳固的政府关系?(未来的趋势是需要和政府国企关系更加密切,但不能过红线,尺度更难把握了)。包括我在知乎上认识的一些朋友,今年发展的都还可以,特别是有一位做校内培训的知友,逆势扩张,真正人才,但人家会在知乎上说自己做的不错吗?当然亏损倒闭赢得的同情率更高,可以理解。没有其他意思,按照二八定律,活的好好的企业公司很多,但相对于总量肯定是少的。但商场上一直是这么个情况,只是这两年抱怨发声的人比较多。时代在变,自己也需要跟着改变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整合面临倒闭小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