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是坏人很多好人也不少多,好人少?

有一年,某天晚上我坐出租车的时候,不慎将自己的钱包落在了出租车上,这件事当时让我很是低落,钱和证件的丢失都会带给我很多麻烦,但没想到的是一两天以后,有乘客通过我钱包中朋友的名片找到我的朋友,再通过我的朋友婉转联系到我,将钱包归还给了我。我很感激这位杨先生,即使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但当时我不由的感叹过: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有天晚上我坐出租车付钱的时候,不慎将我钱包里一叠钱带出来掉在了座位下,刚下车后我就发现了,于是赶紧招呼刚刚起步的司机停车,结果司机迅速的加大油门离开了,我跟在后面边跑边喊,然而司机并没有理会,在前一个路口加速转弯便走了,由于当时灯光昏暗,没看清楚车牌号,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事后,我又难免的陷入了失落,明明看到了我掉钱,看到我在后面喊,还加速跑了,我又在想,人心怎么可以这么坏?其实在当时,我通过这两件事情得出了两个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观念”,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直到后来受到我老师的启发,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懂得的道理,可能都是偏执之见!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曾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两种截然相反的道理却都能够得到无数人的簇拥呢?为什么有许多人都说“好人有好报”,但也有“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说法呢?以上的道理,你相信哪一个?如果你相信“好人有好报”,你会对“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个说法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其实,不论你相信的是哪一个,我们都能找到无数的例子来举证,但或许极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会这两种相反的道理看上去也成立?事实上,是没有什么人真的去关心真相的。为什么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人性的一个弱点,这个弱点我们可以称为“攻击和保护机制”。通常,人们遇到和自己相左的观点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保护自己的观点,近而会通过攻击相左或是对立的观点来保护自己的观点,即使是人们听了对方的举证似乎无可驳斥,多数人仍然会一边感到迷惘,一边继续保护自己相信的观点,然后继续忙着攻击对方的观点。然而,从古至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小就接受着这些“带着偏执之见的道理”成长起来的,同时,自己也在通过不同的经历得出一些偏执的道理,这些偏执之见被我们自身所吸收,成为构建起自己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然后以自己的三观,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样的偏执之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它是我们许多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有人给你说,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你相信了这个道理,你努力种地二十年,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时候,你会因此而痛苦吗?你会怎么想呢?你是不是会想“难道是我还不够努力吗?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穷?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到什么时候?老天为什么会这样对我?……”有人对你说,苦尽才会甘来,然后让你相信了,你现在所受的苦就是为了后来的“甘来”,每当自己想着要去改变这种“痛苦”的时候,你又听到一些人说当年自己如何吃苦如何奋斗最终苦尽甘来的传奇经历以后,又让你坚定了继续吃这些“苦”。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社会环境、资源人脉、自身的努力、努力的方向,做事的方式等等都是构成“成功”的纬度,你抓着其中一个就认为自己得到了“成功”的秘诀,得到了成功的法门,那么等待你的,最可能的或许是“努力的失败”。也没有人告诉过你,正是因为你有了“苦尽甘来”的这种思想,才让你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错过了“重新选择”(有时候放弃是给了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的机会,反而让自己的人生“苦不尽,甘不来”。这个世间,有“善”自然就有“恶”,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会遇到“有善意”的人,自然,也会遇到“有恶意”的人,这是一个概率事件,如果我们不曾听过或是不曾相信“人性本善”的“道理”,或许这个少年会在他妈妈怀里的时候,说的话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他可能会说,妈妈,我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被偏执和恶意控制了思想的人,如果我活不了,你们要好好生活。如果他说了这样的话,或许会减少父母因此事带来的思想上的偏执,改变少年的父母以后的人生轨迹。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少年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如果他不曾听过或是不曾相信“人性本善”的“道理”,他或许会有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极有可能会躲过这一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坏人很多好人也不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