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四川雷波县地图球边缘在什么位置?

专栏/这里是地球边缘,四川龙头山大断崖,犹如在仙境中行走2021年09月10日 09:42--浏览 ·
--喜欢 ·
--评论它曾上过《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却仅有1%的人知道这里;它壮美的悬崖、辽阔的草原、星河银空,在这里可以一次性全都看到。来这里真的就如同来到了地球边缘,又犹如在仙境中行走。四川凉山雷波县龙头山大断崖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作地球边缘的地方,其近90度断崖,落差高达1000多米。每年六月至八月的雨季,上去的道路异常难走,但也是最容易拍摄到断崖、云海美景的时候。这里海拔达3600米,山顶平缓开阔,而西南侧沿着美姑河形成了一道绵延十公里的绝壁大断崖,落差在2000米左右,近乎于垂直在地面上,一边是青青草地,一边则是云海翻腾,这些是常见的断崖所没有的壮阔雄奇的断崖,在卫星地图上如同一道高高的城墙,俯瞰着大凉山的神奇瑰丽。部分多级台地的半山上,分布着一个又一个悬崖村,这几年被政府、媒体关注。ABOUT|大小凉山所谓“大凉山不大,小凉山不小”,是指大凉山多山原地貌,一眼望去地表是起伏平缓的高原面;而小凉山多呈高山峡谷地貌,巍峨险峻。龙头山作为大小凉山的分界,两种气质兼而有之。龙头山大断崖在雷波、美姑、昭觉三县交界处,主峰在雷波境内,属于雷波县拉咪乡。因为龙头山东侧地势是逐渐抬升,而靠近美姑昭觉的西侧是大断崖,这里的县界应该以地形来划分。大凉山深处孤独的地球边缘,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也有人说这里是大凉山的张家界,当地人将它称为大平台,但我说,这里才是地球边缘独一无二的龙头山大断崖。这里人烟罕至,除了当地人几乎无人前往,绝对的小众景美之地,夏至已过,龙头山将迎来最美季节每年六月至八月是雨季,也是道路最难走的时候,大断崖时常会被云雾缭绕,云端秘境美得让人陶醉...如果再遇上清晨还未散去的雾气,会有一种水墨画的氛围。由于海拔较高,地处偏远,这里交通状况不是很好,导航到达阿合哈洛村后,还有50多公里的土路才能到达龙头山。去往雷波县的路上,翻过庆功山,又是一道宽阔的山谷,山坡上房屋不少,梯田环绕,一派丰收的金黄色彩绚丽的新村视频片段:(9月7日摩托车上山视频片段 BY王国峰)行程推荐:第一天:成都—龙头山温泉—雷波/美姑第二天:雷波/美姑—阿合哈洛村—龙头山大断崖露营/—悬崖村住昭觉县第三天:龙头山大断崖/昭觉县—西昌古城—邛海/螺髻山第四天:西昌/螺髻山—九十九里温泉瀑布—米易—攀枝花第五天:攀枝花—泸沽湖第六天: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冕宁灵山自驾游营地第七天:灵山—孟获城—成都酒店门票预订Tips:1、路线如何走:首先导航到雷波县,在此可补充些必备物资(水、帐篷、登山用品、食物等),然后再选择导航“阿合哈洛村”即可。到了这个村后,如果找不到,可以问一下村民,这里其实也蛮好找的,因为沿途有非常清晰的车辙痕迹,顺着走即可。备注:自驾最后10公里山顶为土路,较滑,需小心驾驶,水泥路通到阿和哈洛村,然后还有大约0.5H的土路能到达山顶2、龙头山大断崖目前未开发,尤其是雨季,自驾风险大,没有高山自驾经验者慎行!如果当天不让汽车上去,也可以考虑租摩托车上3、当地生态非常脆弱,它不希望过多被打扰,村中和山顶没有任何商业痕迹,所以这里只适合真正的背包客或驴友来此打卡,你可以露营,但不要留下垃圾,你可以拍照,但别破坏环境,尤其是别炫耀你的车技,不建议随意开进草地,碾压草地,所有人都不欢迎你这样做!更多干货可关注匠行旅行公众号【匠行旅行】只种草干货目录------0
2022-10-13 21:15
来源:
地方小霸王大集合
夏天的雨季刚刚拉上帘子,一年当中户外旅行最理想的秋季来了,8月底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多部门发布通告,对龙头山大断崖区域实施长期封山管控,再次将炙手可热的龙头山带到公众视野。
龙头山地处美姑和雷波两县交界处,位于美姑县柳洪乡达勒甲谷村和雷波县拉咪乡阿合哈洛村,是黄茅埂山脊东南端的主峰,海拔3724米,山形似一艘船矗立于群峰之巅。
封控也是两县商定的,“未来的开发两县肯定会携手共进”,美姑县一位官员说。
龙头山悬崖顶部,巍峨雄壮。杨勇 摄
地质专家杨勇第一次把汽车开上山顶
“龙头山像一条巨大的横卧龙昂头盘踞在大峡谷之巅,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自然与人文奇观。在龙头山悬崖下,发育着一片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张家界式’地质景观: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近水平地层中,通过长期的地质断陷和流水侵蚀,形成了纵横交错、自立高耸的岩柱或峭壁深峡,其间森林密布、造型丰富,与龙头山峭壁、美姑河峡谷群以及悬崖村落组成了昭觉、美姑、雷波、金阳四县接合部景观群多元的未来旅游目的地。”
写下这段文字的是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他在2018年第6期《中国国家地理》上,第一次从专业角度揭秘包括龙头山在内的凉山地理奇观,为了这次考察,他和他的团队也第一次把越野车开上龙头山顶。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户外探险者的兴趣。
媒体公开报道,随着大断崖逐渐在网络上走红,经常有外地自驾车前来打卡旅游,特别是2022年以来自驾车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几十辆。”
“站在山顶,感受是十分奇妙的。首先是感到自己的渺小,仿佛已经被广阔的自然界所吞噬。龙头山顶部常有积雨云团环绕,在悬崖边界形成这样的旗云,龙头山顶也常能观看到云海。”多年来,杨勇在大凉山中进行地理考察,我们多次在西昌聊天,其实是他给我讲授地理知识。“龙头山实际上是一座‘船形断崖山’,俯瞰山体表面是一块近似于长方形的马鞍形高原面,一条河流从鞍部流过,沿西北方向缓缓上升至海拔4000米的高原面黄毛埂,东南方向缓慢抬头至海拔3500米的龙头顶断崖。站在龙头顶,脚下是垂直深度500—1000米的深渊,以及长度达10公里以上的断崖绝壁,断崖底部是与古里大峡谷对应的克觉大峡谷,峡谷里发育有‘张家界式’岩柱峰丛,有的独立峰体高超过500米。
置身于这个大凉山制高点,临空望去,层层峰峦一览无余,云贵高原毗邻展现。云垂山腰,云涌翻滚似大海,美不胜收。”
我曾经在美姑县柳洪乡的许多个清晨,随着鸡鸣抬起头,就会看见彝语叫“硕诺阿举波”的龙头山,屹立在黄茅埂山脉南端,弥漫温暖。阳光迷幻,掩隐了大山的底色。
我们知道拔起的高山与地壳运动相关联,我们也知道大凉山是横断山脉众多山系中的组成部分。即使晴空之下,充满民间传说的“山神”都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纱帘。叙述者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斗转星移,传说积淀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使每个民族获得了一种立足于自然界生存的依附,人们从中发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世界。而彝族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居住山中,找到了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只是,雄浑、刚硬、冷峻,裸露的岩石堆积起龙头山坚实的身躯,诱人神往,令人却步。慢慢地,龙头山终于被芸芸众生赋予了一层圣光。
龙头山仿佛是群山之中的坐标,在山野中穿行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仰望它,以此辨别方向,知道自己所处的大致位置。当然,那是没有卫星定位的时代,人们只得依靠地图,并由当地人作向导。
金色的龙头山。阿卓志鸿 摄
法国探险家多隆喟叹龙头山是“美妙的标志”
法国人多隆(Vicomte D’ollone)是一名远道而来的探险队的队长,曾经的军人身份,多少给了他一些勇武志气,他把探险视为“厌倦了现代文明之平凡的探险家们的一种享受”。
他们的行程从越南出发,经云南渡过金沙江从会理北上当时称宁远府的西昌;并以西昌为起点,抵达被渲染得神秘的“彝族的心脏部位”昭觉,顺利穿越了“彝族禁地”——昭觉、美姑、雷波,过金沙江到达宜宾城。这一年是1907年。
回国后,多隆写了几部有关中国西南民族的书籍,其中文辞优美的《彝藏禁区行》中文译本1999年面市。我从多隆“戏剧性”的记述中,窥见一页页历史影像。那时的凉山,是一个神秘莫测却又对外界充满太多吸引力的“富矿”所在。
龙头山,显然也给多隆留下深刻印象。他在书中几次写到了龙头山,称这座山“真是一个美妙的标志”。“龙头山的形状很特别——随着眺望它的方向不同,会显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状。若是从我们现在这个方向看,像一个尖顶的、形状很完美的金字塔,其令人吃惊的高度——根据我的估算,海拔大约有5000米——使这座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大自然伟大力量的表现之一。山激起了人们的想象力,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传说。”他接着还描述,据说进入了彝区,从这里能看到这座山的话,说明以后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也从内心坚信这一点。
多隆一百多年前的喟叹,让我知道了他获得了怎样的神示,心满意足地返回他西方的家园。
我的兴趣当然也不在种种传说中龙头山神秘的轮廓。它屹立在万山丛中,傲然独尊。我曾从不同的角度眺望它,每一次都感到热血沸腾。真想有一天步履蹒跚走到龙头山下,将自己渺小的身影投入它宽阔的怀抱;又曾为摆脱一种无法抵达的梦境的煎熬,只想站在神山的梦境之外,感慨仰慕。
中国科学家曾昭抡欣赏的“凉山绝顶”
中国科学家对凉山腹地有过更加深入的考察。中科院院士曾昭抡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作为“川康科学考察团”团长,率队进行了一趟历时101天、行程上千公里的远行,对于这次“半考察、半探险式的旅行”,身为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的曾昭抡感慨,收获良多。
考察团成员大多是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于1941年7月2日由昆明步行出发,渡过金沙江经会理抵达西昌。8月4日自西昌出发深入凉山腹地,9日到达昭觉县城,10日至竹核,11日在竹核分为甲乙丙三组,乙丙两组折回西昌,由西昌循越西富林大道,先后翻越小相岭和大相岭,到达雅安。曾昭抡和学生裘立群为甲组,选择的是最艰难也是此行主要的考察路线。他们雇请当地彝族人带路,顶风冒雨,攀上凉山绝顶黄茅埂,在牧羊人的临时羊圈里过夜,半夜大雨倾盆,衣被皆湿,只好起来围着火塘坐了一夜。自黄茅埂下山后抵雷波县,然后取道屏山到宜宾。9月1日抵成都,参加刚刚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年会。
远方的田野景色,
给人以精神的愉悦,
增添了前行的脚力。
考察团沿途结合所学专业,对凉山地区的地理、矿产、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状况作了详细的考察。尤其是对沿途矿产资源进行的普查,对交通情况的记录,成为后来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矿区开采时的重要资料。
经过昭觉,从美姑前往雷波的路途,翻越黄茅埂,曾昭抡很容易看见了龙头山:“宽平的凉山绝顶,这条海拔三千四百米的山脊,上面平坦异常……从北东北伸到南西南,这片山顶草原,平得像纸一般,由西至东,展开三十华里左右的宽度。爬到上面,从各种方向,一望无际,全是这种绝好的天然牧场。”他甚至进行了计算,“黄茅埂上,应可养羊一千万只,牛二百万头。这话虽然不免有点夸张,但是此处发展畜牧事业的可能性,却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考察最主要的成果,是曾昭抡撰写的专著《大凉山夷区考察记》,1945年4月由重庆求真社出版。正如著作整理者段美乔的导读,一方面,于抗战大背景下,在学界和文化界之外,普通民众对大西南充满好奇。西南地区的独特性,既表现在自然地理上,也表现在人文历史上。最直观也最吸引人的是她的自然景致,山高水深,“险”与“美”的结合极富诗意,让人不禁慨叹造物的神奇。然而比山水风光更为吸引人的是西南地区的人文特性,边地人民生活中的恐怖与战栗、挣扎与奋斗,让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凝神结思……在这样的苦难中,却可以看见民众一种强健、自然、自由、乐观的价值观。
今天的地质专家杨勇看到的是:“龙头山的表面被各种类型的植物地毯式地包裹着,小叶杜鹃和刺竹是主力群落,大叶杜鹃也有分布,在不同季节展示其异彩。在黄毛埂一带,看到大面积的采伐迹地,一米以上的树桩依稀可见。”他说,“我想起来了,这就是曾经那个耳濡目染的采伐林场——凉北森林工业局,成昆铁路大部分铺轨枕木就来自于这里,我们现在看到的应该是次生林了,但是在龙头山断崖下还保存着粗壮浓郁的原始森林,如今这些原始森林成为与大风顶连片的大熊猫和小熊猫栖息的嘛米泽自然保护区。”
杨勇非常肯定,黄毛埂和龙头山,就是凉山的地理标志。
久居山中的日子使我们的语言中增添了许多梦想。只要是面对山,任何人都会触景生情。而我想,面对一座山的心灵,或许正是这条山脉绵延的历史。这样面对,巍峨的龙头山就泛出一层吉祥的光芒。
内容推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彝文统一的历史依据与现实发展需求
神圣与秩序——凉山彝族洁净与污秽观念的文化诠释
凉山彝区学前儿童彝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个古彝文古彝俗传承人的情怀——记滇中北昔罗婺部彝族当代毕摩李继雄先生
彝族文化不仅是彝族的,她属于全人类
彝族撒尼人揭秘式仪式词的文学治疗
云南丘北彝族支系仆拉的服饰及婚俗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雷波县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