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极空间私有云RAID1换盘raid0扩容一块硬盘流程是什么?


2022-05-25 16:57:42
104点赞
876收藏
69评论
说明:本文原创内容不多,因为扩容需要也是在网上到处学习,感谢网络上愿意分享经验的各位大侠。根据我的需要(无空盘位,无raid扩容),我主要参考了的文章:群晖单硬盘更换,小容量硬盘更换大容量硬盘(群晖单硬盘更换,小容量硬盘更换大容量硬盘),特别感谢山楂排骨 。顺便也记下流水账,供需要的朋友参考。背景:家里买了群晖DS920+,系统DSM 7.1-42661。NAS主要用途是文件中心、文件备份和媒体中心。四个盘位都没有做raid,都是Basic模式,一个硬盘一个储存池。储存池1(硬盘1)是文件服务器,各种手机、计算机的备份,文件共享和交换,照片存储和备份,群晖的各种应用也安装在这里;储存池2(硬盘2)是音频,储存池3(硬盘3)是视频,主要作用媒体中心,存音乐和电影、集剧,实际上我的视频量大大多于音频,所以我把集剧也存在了储存池2上。储存池4(硬盘4)是备份,我把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在储存池4上再次做了备份,主要是文件和照片,别的都可以再找(有过惨痛教训)。然后我在台式机上也挂了一块备份硬盘,和这个储存池做同步。我的策略是:盘位有限,不做raid,尽量利用NAS的硬盘容量,使用不同位置硬拷贝来保证数据安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windows下的备份使用方便,拆下来挂在哪里都能读写。现在4K的电影文件太大了,动辄几十G甚至上百G,我需要在没有多余盘位的情况下,把储存池3的硬盘换成大容量的硬盘。步骤:1、群晖关机,把原硬盘4取出,把新的硬盘3插入盘位。2、群晖开机,在PC上登陆到群晖的控制台,打开储存空间应用;开机会报错,这时储存空间应用会显示储存池4出现错误,缺少硬盘,暂时无视;在HDD/SSD里可以看见识别出有新的可用的硬盘,新的硬盘3。3、在储存池中,选择储存池3,点击选择改变RAID类型:改为RAID1,然后按提示操作,把新发现的新硬盘3加入,和旧的硬盘3组成RAID1;确认后,会把新的硬盘3中的所有信息删除,大家切记别看错了。修改后硬盘会同步数据,我的10T大约10个小时吧。数据同步完成后,显示储存池3已经由Basic模式变为RAID1。4、群晖关机,取出原硬盘3和新硬盘3,把新硬盘3插入原硬盘3的盘位,再把硬盘4插回原来的位置(强迫症)。5、群晖开机,还是报错,暂时无视;储存池4找回,有报错:无法访问系统分区,但不影响储存空间里的文件访问和存储;储存池3报错:已经降级,缺少硬盘,储存池模式为RAID1。6、用root账号登陆ssh,使用指令mdadm强行把储存池3阵列RAID1模式转换为Basic。用putty连接DSM;看到root@……:~#这样的信息就是已经进入到root账号了,root@模式下:cat /proc/mdstat,查询阵列表;mdadm --grow --raid-devices=1 --force /dev/md3转换阵列为Basic,/dev/md3是我们需要转换的阵列。这一步骤,请大家参考开头的文章,山楂排骨写得非常详细,图文并茂,完全可以按指导操作成功。以下是我操作时的一些不同点。1)以前中文版出过后门问题,putty建议官网下载,我下载的地址:https://www.chiark.greenend.org.uk/~sgtatham/putty/latest.html2)群晖DSM开启SSH时,只选取SSH就好,原文中还开启了Telnet功能,群晖会提示你Telnet是非加密方式,我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不开也没有影响;还有就是SSH的端口,我为了安全起见,没有选用缺省的22,而是随便选了一个4位数的端口,自己记好,使用putty连接DSM时,记得填写正确的端口。3)原文中还修改了SSH配置文件,这样以后每次登录都是直接用root账号登陆SSH。我实际使用中没有那么多需求,所有我没有更改SSH文件,只是按说明登陆到root账号状态,然后执行mdadm命令即可。7、操作成功后,在群晖控制台的储存空间应用中储存池中,刷新后可以看到储存池3已经变成了Basic模式,而且不再报错。但此时显示硬盘有部分空间未使用,因为我是用18T的硬盘替换12T的,做RAID1时,新硬盘只使用了原盘大小的容量,此时按提示点击优化,就可以使用新盘的全部空间。8、储存管理器回到总览,按提示点击修复,这样储存池4的报错:无法访问系统分区就解决了。全部完成!小结:1、此方法在不需要外置硬盘盒的情况下,相对简单,而且应该是能保证数据完美镜像的。但现在我更新的硬盘全部是数据,没有安装任何应用,不知道安装群晖应用的盘是否也能此方法完美升级。2、更新后发现同样18T的硬盘,储存池3和4可用空间不一样。储存池3,显示硬盘16.4TB,储存空间3显示可用空间15.7TB;储存池4,显示硬盘16.4TB,储存空间4显示可用空间16.3TB?主要区别是文件系统,硬盘4我是原来手工添加格式化的,文件格式选的是ext4,而硬盘3是刚才更新时系统自动格式化的,文件格式是Btrfs,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3、折腾有风险,大家量力而行。4、我非专业人士,如有错误或者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教。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2023-02-05 14:26:03
168点赞
417收藏
91评论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 热衷于分享NAS玩法的小伙伴 晋升奶爸的垃圾佬 。春节前夕影视平台限制投屏分辨率到480P的消息霸榜热搜,广大小伙伴纷纷吐槽吃相难看。其发酵的根源在于越来越多的电视用户不再将“漫无目的“的直播作为主要休闲项目,而是“有的放矢” 的进行投屏、或是本地超高清观影。现如今用户的电视机多以4K分辨率居多,个人使用中720P已经是能接受的清晰度下限,将投屏分辨率限制到480P后在大电视上看视频几乎就是在看清晰度更高的马赛克。解决痛点亲朋好友,尤其是夫妻双方父母、祖父母一辈几个家庭的看剧自由。实现路径一点点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抛砖引玉,主要分享思路,小伙伴们可以自行部署Plex、Emby等配合其客户端,或者是使用KODI通过Webdav挂载NAS的影音媒体文件食用。▼极空间A4硬盘扩展柜延续了Z4系列的家族式设计,金属外壳依旧是熟悉的质感。如果不是我的极空间Z4S旗舰版是珍珠白配色,将NAS与极空间A4硬盘柜放在一块儿我都分辨不出来谁是谁。▼两款设备的电源按钮与硬盘状态指示灯均设计在机身侧面,emm...真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吧。▼正面都是磁吸式的盖板,扩展柜一共设置有四个3.5英寸盘位,当然也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安装2.5寸硬盘。这里要提醒小伙伴:极空间A4硬盘柜这次有设计专用的2.5英寸硬盘支架,如果追求Type-C有线连接高速访问使用2.5寸SSD固态硬盘,可以单独进行选购。▼设备的背部同样采用了大面积镂空网状结构,A4的散热风扇特别采用了14CM、70CFM超大风量液压轴承风扇。这只风扇支持高精度智能调节,也可以通过点击电源按钮切换风扇转速,充分保证使用过程中的静音效果。极空间私有云Z4S四核8G内存4盘位NAS家庭个人云网盘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珍珠白3799元京东去购买▼极空间Z4S相较前代产品新Z4新增了一个HDMI接口与一个eSATA接口,eSATA接口可以用来连接A4硬盘柜,硬盘柜则多一个Type-C接口,可以通过C-C或是A-C线材连接多种设备。极空间私有云A4硬盘盒磁盘阵列四盘位eSATAType-C网络存储服务器扩充设备(无内置硬盘)1099元京东去购买 ▼极空间A4硬盘扩展柜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给力了,在使用上通过eSATA连接Z4S之后在ZDR文件系统下就可以无损扩展存储空间,省心又省钱。反观隔壁群晖,一个硬盘扩展柜直接卖到4000+,不愧是你。▼至于硬盘,我依旧是使用希捷酷狼4T,没什么好说的了,熟悉奶爸的小伙伴都知道NAS盘我都用酷狼。酷狼全系都是传统磁记录(CMR),零星的炒豆子声音不算吵,酷狼赠送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一次。希捷(Seagate)NAS硬盘4TB256MB5400转CMR垂直网络存储SATA原厂数据恢复服务希捷酷狼ST4000VN006809元京东去购买▼其实大多数人的观影需求都能总结出特点:要么追新、要么回顾经典。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NAS中存有像是《人世间》、《正阳门下》等经典电视剧放在NAS里几乎能对上所有长辈的口味;其他新的电影诸如《阿凡达》啥的,能对上朋友们的爱好,另外星爷的经典永不过时!影视资源收集主力——PT▼极空间的NAS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简单、易用“,相对威联通这类设备,极空间的NAS就像是IOS系统,上手即用。PT下载、迅雷下载、影音媒体管理、电子书管理、公有云盘挂载这些家用用户日常用得上的,ZOS统统安排的明明白白,一点都不用折腾。▼在资源手机方面 ,毫无疑问对于NAS用户来说,PT一定是老朋友,不过关于PT站点、资源获取等相关信息这里不谈。主力用来下载PT资源的工具有两个:qBittorrent以及Transmission。在示例设备极空间Z4S中内置有Transmission内核的下载工具,用户可以直接进行PT资源下载。▼下载过程中速度还是很不错的,做种上传也没有问题。▼如果还是更喜欢的qBit的话,也可以通过Docker进行简单的部署,在极空间内置的Docker中已经对常用的镜像做好了整理,甚至还贴心的准备好了教程,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取用。▼真就做到了手把手部署,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如果您使用的是其他NAS设备,也可以通过添加第三方应用商店,或者是通过Docker轻松完成qBit与Tr的部署,下图以asustor NAS为例。有些没落但依旧常见的资源收集副将——迅雷▼也许有的小伙伴刚刚开始玩NAS,还没有找到类似入坑PT私域下载的途径。不论是在过渡阶段还是作为收集资源的辅助工具,迅雷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百度找到资源的磁力链接。在极空间NAS中内置有迅雷下载工具,相较PC版应用来说界面无比清爽。▼下载速度也还不错,迅雷下载资源的易用性与易获得性首屈一指。资源下载偏将——各种公有网盘▼公有网盘一向是用户之间分享资源的主力,毕竟公有云比NAS的普及性更高。对于一些经典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NAS上的公有云同步软件将资源同步到设备上进行保存分享。以极空间为例,NAS元生支持百度网盘、天翼云盘与OneDrive。▼对于其他NAS用户可以部署容器Alist,使用WebDav进行挂载,从而实现资源的收集。▼通过不同渠道下载的资源文件最好统一归集到一个文件夹下,尤其是影音媒体中心设置好的媒体文件夹,这样下载好的文件就能够自动刮削。▼在极空间ZOS系统中有独家的ZDR模式,在该模式下NAS中显示的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可以来自于不同硬盘(有点类似于Raid0),但是同时又可以将A硬盘上的指定文件夹原样备份到B硬盘上(有点类似Raid1)。ZDR模式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一直在推荐的只备份核心数据的理念,对于普通家用用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保障了核心数据的安全。为媒体中心添加资源▼简单来说这一步是为媒体中心指定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中现有以及未来加入的媒体资源都会自动被媒体中心识别。以极影视为例,打开应用后点击设置按钮进行添加内容,选择刚刚准备好的归集文件夹即可。这里注意极影视是支持直接选定网络挂载的文件夹的。▼添加好资源文件夹之后,就能看到媒体中心的文件来源了。媒体资料库的整理▼下载下来比较标准的文件名直接就能完成识别与自动削刮,海报墙这玩意儿确实是赏心悦目。▼实测如果资源名字为纯英文时几乎不会出现识别不出来、识别不准的情况。▼如果资源名字采用了中文与英文兼具的形式,有一定概率会识别失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手动进行匹配调整。▼与上面一样,搜电影中文名的话由于包含的信息较少,容易出现多个选项,建议直接搜那一长串英文。▼为了提升观影体验,可以将某位影星,或者是按照类似主题的形式建立电影合集。设置共享权限,尽量让影音库满足家人的观影需求▼在默认模式下,极影视使用智能分类,将资源区分为电影与电视剧,如果有更多需求,比如说:综艺、儿童动画、Adult Video等可以自行增加资源分类,在新建分类时就会给出设置共享分类的选项,不过此时要注意,该分类会让其他所有账号都可以看得到。▼较好的共享权限管理方式还是通过分类单独设置共享分类。▼可以实现该分类对账号的单独共享权限管理,对于家中长辈不感兴趣的欧美大片啥的,就可以取消账号的该分类共享权限。▼之后如果有新增用户或是需要进行共享权限调整,可以在该分类中的更多分类管理中设置。▼对于一些不适合在TV端展示出来的学习资料分类,也可以通过终端展示设置进行调整。▼最后,毕竟是自己的NAS,硬盘也蛮贵的,如果担心亲朋好友从手机客户端登录进行备份等操作,可以把账号的写入权限关掉,只留下读取权限。▼虽然目前各家NAS厂商都在追赶极空间的极影视,但是目前极空间依旧是做的最优秀的。在电视上的自带应用商城都可以下载到该极空间TV版应用。对于使用EMBY、Plex的用户可以使用KODI+相应插件的形式在电视上进行观影。▼TV版应用同样支持账号密码登录与IP直连登录,也可以扫码直接登录,IP直连登录可以是DDNS解析自己的域名,在路由器上按照要求做端口转发就好。▼海报墙赏心悦目,对于钟爱电视剧集的老人可以将电影内容共享权限通通关掉。面对硕大的海报再也不用让老人在iPad上费力的打字或是语音搜索想看的剧集。▼电影的分类、时长、简介、主演、评分等内容一应俱全,很美观。▼在电视端可以进行字幕设置、选择、码流设置、声道切换等操作。▼得益于极空间优秀的外网访问能力,在50Mb上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5G信号进行测试,传输速率能够稳定在6.5MB/s,几乎跑满了上行带宽。▼极空间NAS的外部设备挂载是非常方便的,支持包括SMB、WebBav的网络协议,也支持使用USB、Type-C以及eSATA等硬件设备,其中eSATA是目前极空间系列NASZ4S的独门宝典。▼极空间A4硬盘柜支持挂载包括NTFS、FAT32、Ext4、exFAT、Btrfs等多种格式文件系统,Windows上拆下来的机械硬盘也能够正常读取识别。▼示例从极空间Z2上下来的硬盘也能正常读取,可以启用挂载,也可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极空间A4硬盘柜配合极空间Z4S最大的优点是使用eSATA连接两者,可以使用极空间ZOS独家的ZDR文件系统格式,无损扩展存储空间。▼挂载模式下可以将硬盘格式化为ntfs、exfat、hfs+三种文件系统格式。▼主设备极空间Z4S与极空间A4之间进行数据对拷能够跑满机械硬盘的速度上限。▼使用数据线将极空间A4连接到WinPC上,可以看到是标准的USB3.0协议,测试2.5G网络环境下,NAS(硬盘柜)与PC的拷贝速度也能够跑满机械硬盘的瓶颈。▼你的NAS设备能支撑起多少家同时观影取决于NAS所处网络的上行带宽与影视资源的码流。其实很多低码率4K电影资源的码流速率也不过14Mb/s左右,四舍五入常见的50Mb的上行撑得起3-4家同时观看4K视频,但如果是蓝光原盘就是另一幅光景了,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构建以共享为导向的影视媒体库时,最好以低码率视频为主,蓝光原盘影视资源可以对其他用户屏蔽掉,自己在家观看就好,避免挤占带宽谁也看不了的情况。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总的来说极空间对于家庭用户非常友好,尤其对于喜欢追剧、看电影以及对全家使用观影的用户来说,可以说是极度友好。就算优爱腾等影视平台再限制又如何,亲朋好友的高清观影我承包了。极空间私有云做到了冲破技术壁垒,降低NAS使用门槛,为更多普通用户带来更好用更易用的私人云存储解决方案,已经从NAS领域的一枚萌新宝宝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君不见诸多后来者均以极空间为标杆进行追赶,如果你追求系统易用性与丰富的功能,极空间绝对是不二之选。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2022-11-21 20:16:57
108点赞
488收藏
107评论
高中开始,我个人就一直有对工作/学习/生活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存档的习惯,从小U盘,到移动硬盘、电脑硬盘、各种网盘。后来家里电脑多了,开始用resilio sync/syncthing做在线同步备份,然后就掉入了nas的坑里。?~上半年:折腾,心累一开始我梳理了下主要需求:迅雷挂机,最好是远程迅雷运行resilio sync(原生或docker)smb/DLNA低功耗断电保护由于感觉成品nas溢价比较高,以及对技术的兴趣,所以决定先尝试自己DIY:1. 现有的游戏Windows台式机2. 闲置的ThinkPad(i5-6200u)+PVE+Windows/OpenMediaValve+USB硬盘盒绿联(UGREEN)硬盘盒底座2.5/3.5英寸USB3.0台式笔记本SATA串口机械固态ssd外置硬盘盒子双盘位50742159元京东去购买618:中年人的第一台成品NAS当我熬了无数个后半夜以后,我终于意识到花这么多时间精力,省那点钱真的不值。趁着618打折,把目光看向了成品nas。刚需远程迅雷+resilio sync。群晖这俩都有,但是硬件性价比太低。威联通当时远程迅雷只是内测,还限次数;453dmini下架了,新品n5105贼贵。万由硬件性价比爆炸,但没有迅雷。铁威马、绿联、联想这些热度低,有的硬件性价比也不咋地,口碑褒贬不一。也看了淘宝野生黑裙成品nas,以及咸鱼网心云,不太放心。最后选择了极空间新z4,活动价~2300。远程迅雷+resilio sync(docker)是肯定没问题。除此之外,热度高、口碑不错、对标威联通的硬件方案、价格优惠合适,最重要的是看朋友用着挺好。 当时手里一堆多年积攒的小容量硬盘,思前想后,趁着热乎劲儿索性买了俩16T垂直盘,日常价1600一个。极空间Z48G版四核4盘位NAS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2799元京东去购买WD/西数HC550WUH721816ALE6L416TB7.2KSATA3氦气企业级硬盘16T1619元淘宝精选去购买不得不说,极空间这个外观设计和制造工艺真的拉满,非常漂亮,跟苹果外观风格很相似。上手深度体验研究了几天,基本摸透了极空间这个系统。优点简单总结就是:基本稳定,开箱即用、省心,像网盘。极影视体验不错,电视APP、手机APP都很简单易用,支持服务端转码(解码能力未细测),字幕搜索、海报信息刮削都挺省心。默认自带公网访问,无公网IP走官方服务器速度也很快,基本可以跑满30~50Mbps的家宽上行。ZDR模式算是个小创新,设计思路是不错的。下载有远程迅雷+魔改transmission,基本是够用的。影响使用的大BUG没咋遇到过,小瑕疵偶尔有。官方论坛用户很活跃,客服也比较活跃。论坛里会公布每个季度的开发计划,部分功能、修复是用户投票选出来的。没有任何额外的软件收费项目。很多界面元素旁边都有文字说明和提示,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清晰易读、搜索友好的中文文档库。缺点总结就是:网络能力、存储能力、虚拟化能力,都不完备,只是基本可用,可玩性、扩展性、专业性很差;用户没有完全的控制权;像网盘。这个系统感觉一开始立项设计就存考虑面向小白,因此把一些基本需求的功能做的很易用,但设计上也几乎没考虑太多定制选项和扩展能力。导致后期一些更加复杂、专业一些的功能需求加进来以后,系统从设计层面上看充满了矛盾、不统一,也产生了不少的小bug。docker比较残废,没有给root权限,据说也没给gpu转码权限,内核也没有pppoe模块(跑openwrt无法拨号),与双网卡的配合也存在一些矛盾。实际上docker就是属于我上面说的后期强行加入的功能。ZDR模式实际上没多神奇,就是小时级别定时备份部分文件夹,基本等效于crontab+rsync。每次备份似乎都会扫目录里的所有文件,文件多的话系统负载较高,持续时间较久。ZDR模式,未选择备份的数据,遇到故障会随机丢失。这是特性不是BUG,但是用户容易被坑。也有少量用户反馈ZDR模式存在严重的、不按设计的丢数据问题。四个盘位,除了ZDR,支持的raid模式非常少,就固定的几个组合可选。raid1/raid5后期不支持逐盘替换扩容。最后提供给用户的只有一个统一的大文件夹,用户没法选择让文件放在哪一个盘。针对这个痛点,开发组讨了个巧,允许用户把部分盘位当作外挂硬盘,类似USB移动硬盘。但系统某些应用场景还没能适配支持选usb/SATA外接盘。这也是后期强行加入功能破坏最初设计的表现。公网访问登陆没有全做https处理,比较担心安全性。对在线账号比较依赖,比较担心隐私、控制权。频繁更新,且每次更新都强制升级,无法跳过或长期推迟。小瑕疵偶尔有,也确实不太爽。官方论坛,用户提小bug、需求非常多。支持的ups比较少,而且市电恢复自动开机这个功能开发组还没整明白。系统app商店只有官方的app,没有第三方开发app。极影视服务端4k转码到1080p很模糊。8月:不将就极空间基本需求使用体验还是可以说香的,但是我花了这么多钱买机器、买硬盘,结果到头来等于个网盘,还没有完全的控制权,我个人一直是有点介意。将就了一个多月,期间逛极空间论坛听说威联通有个神奇的内置浏览器browser station,可以不用VPN,在公网直接访问家庭内网的http服务,给我整的很好奇。然后有一天看到媒体号推送说迅雷正式上架威联通应用中心,这下我坐不住了,当即决定上咸鱼,换二手威联通453Dmini。2200卖掉极空间,2000买了威联通。威联通这个要比极空间mini很多,全塑料外壳质感也比极空间差很多。但威联通的系统一上手,专业性就完全不是极空间可以比的了,毕竟他家确实有很多企业级的nas服务器。我连续探索了好几个通宵,才基本熟悉了整个系统的主要能力和设计。四个字:如鱼得水。应用中心本地存储架构混合远程存储架构通过iSCSI扩容NAS很多人都说威联通的系统不友好、太专业,这个评价我觉得基本合理。但是对于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用户来说,威联通系统的便利性,大多时候可以说是还不错的,比起原生Linux/Windows自己从零开始DIY那肯定是要好太多了。优点总结:自由开放,host和容器都开放了最高权限,界面功能设计也提供了大量定制选项。实际上大部分需求都可以在界面完成,用不着进系统命令行。基于LVM打造打的强大存储系统,raid、lun、自动快照、自动快照备份、读缓存都是基操,还整了一些黑科技:qtier,冷热数据自动分层,可以选择部分目录开启;ssd做写缓存,可以选择对部分存储卷/分区开启。可以通过iSCSI或USB,将别的威联通NAS或威联通USB硬盘柜识别为类似本地硬盘,用于创建本机存储池啥的,实现扩容。第三方品牌的USB硬盘柜一般只能被识别为普通移动硬盘,系统功能的支持场景会少一些。强大的远程存储同步/挂载功能,可以在各种远程协议之间同步/备份/挂载数据,包括各种云盘协议、webdav。不过国内就只支持一个百度云。docker界面功能非常完整,几乎所有必要的参数配置都可以在界面完成,甚至还支持docker compose。界面还提供了web shell,可以方便查看日志或进入容器内部操作。当然也可以进系统命令行操作docker,不过基本用不着。另外还对docker hub仓库做了一点界面封装,分专题推荐了一些热门镜像。非常棒的二/三层虚拟网络可视化管理。docker可以搞出比较复杂的网络拓扑,配合这个可视化简直是如虎添翼。几乎无阉割的完整Linux发行版,非常新的内核,完美运行docker jellyfin。丰富的web服务器功能,反向代理、http/https代理、虚拟主机,都可以凑合玩玩。反向代理会自动用上系统全局https证书,挺方便的,不过不支持用户认证。nginx反代虽然支持用户认证,但兼容性问题也很多,大多时候只能不开。支持VPN服务器功能,除了常见的标准VPN协议,还集成了WG,在外访问家庭内网安全又方便。给内网jellyfin、反代之类的单独开公网端口,麻烦又不安全。browser station,开箱即用的虚拟浏览器。虽然实际上就是docker chrome+novnc,说是不支持看视频,但是确实方便快捷。虚拟机虽然不够专业,但默认启用了virtio之类的优化。官方模仿了docker hub的思路,做了一些预构建的系统镜像,包括windows、pfsense之类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单独做了一个APP叫Linux station,实际上是个Ubuntu虚拟机,开了GPU直通,可以HDMI输出画面,当作一个PC使用。官方app商店+社区app商店,杂七杂八的扩展应用挺多。系统下载工具基本可以代替qb,也支持资源搜索。支持的UPS很容易买到,威联通这种大厂估计是UPS厂商主动来适配,我随便买了个便宜UPS的插上USB就识别了。丰富的官方中英文文档。多年积累的官方论坛,很多技术贴和有答案的问题贴。缺点总结:J4125还是差点意思。一是太挑内存,我买的鲸枭3200 8Gx2,单颗粒1G,无法点亮。二是核显转码稍弱,4K h265 hdr10转4K h264 sdr基本就20帧左右,偶尔会卡。杜比视界、字幕烧录、编码为hevc,这仨只要有一个就直接卡成ppt。系统界面操作是真的迟钝,无论是浏览器还是手机app,打开任何功能都要等加载。我注意观察了下,等待加载的时候CPU都会比较高,不知道在干嘛。不过日常很少需要打开系统界面,主要是下载的时候必须要进去操作。系统重启巨慢,要好几分钟。我要是开启了各种缓存机制,跑了大量任务,它重启慢我可以理解。但即使是新装的系统,重启也巨慢。系统防火墙qufirewall自动化程度太低。由于开启docker引擎会导致系统默认网卡发生变化,qufirewall的默认网卡相关通行规则失效,变成了默认拒绝所有连接。结果就是nas无法以任何方式访问,即使是用HDMI+键鼠也不行。这个问题我上手一周内遇到两回,第一次我以为倒霉网卡断流,重装了系统,第二次找客服帮助强制重置网络解决。某些系统分区强制使用所有盘位组raid1,导致机械盘实际无法休眠。可以用命令解决,但是多年以来官方完全没改的意思。据说群晖也这样?重装系统以后qumagie默认收费,但实际上用机身的cloud key重新注册下就免费用了。系统播放器解码h265需要额外买收费插件,而对于dts/dolby/ac3音频甚至连付费插件都不提供,直接就是不支持。当然,官方app商店有付费的plex,但我选择免费的docker jellyfin。其他的官方收费扩展app也不少,不过我暂时都不需要。官方的所有网站访问速度都很慢,公网转发服务器速度很慢,ddns小抽风罕见但也有,官方论坛似乎常年ban大陆IP。官方ddns自动化集成了免费的let's encrypt https证书,但是大陆地区不让用……买威联通的证书可是要花钱的。迅雷每天限三次下载,而且远程迅雷不能选择下载位置。系统包管理器是威联通自研的,软件库规模似乎不如几大主流Linux发行版。雷迪司H1000Mups不间断电源1000VA/600W兼容群晖NAS威联通家用办公电脑服务器停电备用电源稳压应急后备电源298元京东去购买双11: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日常跑了好几个docker,还开了一些系统同步任务。威联通自带的8G内存不算缓存用了60%,还额外占了3G swap,再加上J4125转码性能瓶颈,我又心心念念想着再升级一下。更强的硬件平台,我主要看了n5105 itx和n手8100t。虽然性价比都很高,性能也很强,n5105 4x2.5G 6xSATA+风扇的方案可以说完美,但毕竟数据稳定安全更重要,这种没有大厂背书的野生BIOS和n手捡垃圾还是不省心、不放心,另外也确实不想再从零折腾DIY软硬件了。n5105的成品nas也一直在看。双十一前夕,绿联率先杀出了四盘2000出头的好价,虽然对它的系统没信心,但docker、迅雷啥的都有,还能进BIOS重装系统,可惜各平台一直无货。联想新品五盘略贵一点,但同样对联想的系统没信心。极空间z4s就贵多了,也不太想用回极空间的系统。威联通这边,新品四盘n5105活动价都还得2800+,想着咬咬牙花个小500升级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近期贴吧、zdm陆续有爆料威联通降配n5095,更致命的是内存换成了板载8G不可扩容。但是王炸很快就来了。10号半夜刷着各个平台,突然看到有贴吧老哥爆料说威联通564+酷狼8T才3000。我甚至都有点不敢相信,点开京东一开始也没找到,最后在希捷店铺里面搜索找到了,赶紧下了一单。我一边尝试性地把老威联通挂咸鱼,1850包邮,一边忐忑地等待新机抽奖。11号凌晨下单,京东北京仓库发货,比往年慢了不少,12号晚上才送到。拆箱、拆机,中奖了!单条8G,双槽可插拔。贴吧有大佬整理了威联通近期序列号范围跟cpu/内存规格的对应关系,上电之前我特意对比了下,我这个机器应该是n5105+可扩展内存。上电、开机,看了下系统信息,又中奖了!确实是n5105。我又掏出了珍藏已久的鲸枭2x8G 3200内存条换上,顺利点亮!实际跑到了2933,没毛病。枭鲸DDR4笔记本内存条8g单条21332400266632004g电脑通用兼容79元天猫精选去购买接下来就是把老机器的一些东西转移到新机器,然后反手把8T酷狼也挂了咸鱼,1200。重点试了下jellyfin转码,4K HDR10/Dolby H265转4K SDR H265/H264+字幕烧录,最低也有38帧。虽然不能无脑看4K60帧资源,但好歹是解决了24/30帧能看的问题,而且转码为HEVC也解决了,能节省一些外网流量。新机就不多评价了,反正系统/功能跟老机完全一样,只不过是硬件全面升级了一下子。值得一说的就是564比453Dmini还要小一号,毕竟只有3个3.5槽。小遗憾是没能买到464c,不过价格摆在那里。我也不用raid那些玩意儿,3个3.5目前我其实只用了俩,2个2.5也可以放SSD系统盘、缓存盘啥的,564比464c多一个USB gen2也挺好的。盘位的问题,之前在值得买评论区有大佬提到过威联通一个神器QDA-A2AR,可以在一个3.5槽插两块2.5盘,内置raid,不过价格不太美丽。另外威联通还有USB扩充柜,可以扩充系统存储池,价格也不便宜就是了。最后今年真是收获满满呢,商家亏了~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aid0扩容一块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