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一个数乘6再除以6结果还是这个数4与的差,再乘62与16的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力目标: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情感目标: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中括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32.8+19 1.82-0.63 0.42×0.5 8.2÷0.01  5.2÷1.3 0.67+1.24 0.51÷17 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尝试。  1.出示例1:下面的算是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7-2.5+4.6 3.6×6÷0.9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第一个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要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②第二个算式含有乘、除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③这两个算式中,除了整数就是小数。  导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⑵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⑶你能把“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⑷生试算,指名板演。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⑸反馈练习:口述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0.5+0.83 3.6÷0.4×5  2.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5.6-5×1.73 6.75+2.52÷1.2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这两个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第一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②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⑵试算并说说解题思路。  35.6-5×1.73 6.75+2.52÷1.2  =35.6-8.65 =6.75+21  =26.95 =27.75  ⑶反馈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3.例1和例2都是没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接着请看例3。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3.6÷1.2+0.5×5。  ⑴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时,说说这道题含有几级运算?  ⑵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⑶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5,又该怎么办?  ⑷讨论  ⑸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3.6÷(1.2+0.5)×5 3.6÷[(1.2+0.5)×5]  ⑹提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⑺自学P.40页内容  ⑻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⑼注意: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到下一步如果没有再取近似值,仍要写等号。  2.反馈练习  0.4×(3.2-0.8)÷1.2 5×[(3.2+4.06)÷6.05]  四、应用。  1.填空(投影出示)  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 )。  ⑵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运算。  ⑶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 )运算,后做( )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里面的。  2.练习十第1、4题。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3-40.8÷2 3.8+5.6÷7×4  =40.8-40.8÷2 =7.4÷7×4  =0÷2 =1.2×4  =0 =4.8  五、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  练习十第2、3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习,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习十一第1题)  32.8+19 0.42×0.5 0.67+1.24  3.06×0.2 0.51÷17 5.2÷1.3  8.2÷0.01 1.82-0.63 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  (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 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 列式为:(2.4—0.48)÷5  (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列式为:12÷(2.4—0.48)×5,对吗? (设疑导入)  二、尝试。  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  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7.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 二种:3.5+4.5=8(小时)  48.5×3.5=169.5(米) 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 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习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 8.4+(8.4—1.66)÷4  b.[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10—(5.6+1.3)]÷24.8  b.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4.练习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3、5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6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习十 1-4题。  一、复习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书本第 37 页  3、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三)、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练习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 3.6×6÷0.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四、作业。《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8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习:(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习: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2)1.6+1.4×2=6();  (3)50-3.9+6.1=40();  (4)20÷2.5×4=32();  (5)9.6+0.4-9.6+0.4=0();  (6)4.8×2÷4.8×2=1()。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四第5~~9题以及练习十四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组织练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口算,选择2-3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四第6题。  小黑板出示第6题,说明练习要求。  让学生自己练习,把得数填在方框里。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结果。  让学生讨论计算过程,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  3.做练习十四第7题。  做第7题的前三道题,指名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在小括号里要先算除法。  提问:你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4.做练习十四第8题。  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给每道算式添上括号,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集体校对。  三、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提问:原计划每人发15枝,有4人没来,这样就可以多下多少枝?  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的方法,寻找解答的方法。  指出:我们可以先求出4人没有来一共多出了多少枝,再想一想实际分给学生多少枝,就可以求出来了多少人。这样就能求出原定参加长跑的有多少人。  四、课堂  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7题后三题,第8、9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习:(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当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习: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2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15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混合运算教案04-26《混合运算》教案09-29整数与小数教案01-27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03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小数乘整数》教案03-0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04-03
目录二年级语文选择题训练题二年级趣味数学100题二年级的题目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题60道趣味数学100题二年级下册二年级语文选择题训练题
1.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此神唤
1、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2、小虎学写毛笔字,第一天写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3个,四天一共写了多少个? 3、小云今年8岁,奶奶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62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4、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小的一位数,所得的结果是多少? 5、5个小朋友同时吃5个苹果需要5分钟,照这样,10个小朋友同时吃10个苹果需要几分钟? 6、小华有10个红气球,小花有8个黄气球。小华用4个红气球换小花3个黄气球,现在小华、小花各有几个球? 7、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森凯,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8、天色已晚,妈妈叫小明打开房间电灯,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9下开关。请你说说这时灯是亮还是不亮?拉20下呢?拉100下呢? 9、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小青用3本故事书换小新2本连环画,现在小青、小新各有几本书? 10、小敏到商店买文具用品。她用所带钱的一半买了1支铅笔,剩下的,一半买了1支圆珠笔,还剩下1元钱。小敏原来有多少钱?
2.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
1、时钟3点敲3下需要4秒钟,那么11点钟敲11下用了多少秒钟? 2、甲乙两队共同挖一条长8250米的水渠,乙队比甲队每天多挖150米。已知先由甲队挖4天后,余下的由两队共同挖了7天,便完成了任务。那么甲队每天挖多少米? 3、小刚在超市买了两件衣服,两条裤子。请帮小刚算一算,有()种不同的穿法。 4、小亮锯木头,锯了3下,问:木头被锯成了几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7、小华给小方8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方多几格邮票? 8、大林比小林多做15道口算题,小明比小林多做6道口算题,大林比小明多做几道口算题? 9、小花今年6岁,爸爸对小花说:'你长到10岁的时候,我正好40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10、动物园里有只长颈鹿,它的年龄数是用的两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的一位数后所得的数。这只长颈鹿有多少岁?
3.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
1、红领巾公园一条长200米的甬道两端各有一株桃树,现在两棵桃树之间等距离栽种了39株月季花,每两株月季花相隔多少米? 2、学校召开运动会前,瞎咐在1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在跑道的一端原有一面彩旗还需备面彩旗?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面彩旗? 4、有一条2000米的公路,在路一边每相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从头到尾需要埋设路灯杆多少根? 5、某大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墙根,有一条1000米的甬路,每边相隔8米栽一棵白杨,可以栽白杨多少棵? 6、傍晚,小明开灯做作业,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亮了。但是他连拉了七次开关,灯都没亮,后来,才知道停电。你知道来电时,灯亮的还是不亮的? 7、一根绳子长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 8、口袋里有红球、黄球、和白球若干个,冬冬闭着眼睛每次从袋中摸一个球。现在,他至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能摸出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9、有一根长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作一记号,每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被剪成了几段? 10、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染上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4厘米的木棍有几根?
4.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
1、妈妈买来一包果冻共60个,淘淘每次从筐里拿出7个,再放回2个,这样反复拿了8次(拿出7个,放回2个为一次)。最后袋子里还有()个果冻。 2、时钟3点敲3下需要4秒钟,那么11点钟敲11下用了()秒钟。 3、小明放一群鸭,一半鸭子下了水,一半除以2下往水里走,剩下15只在吃青草,请你算出小明共放了()只鸭。 4、小玲家的钟停了,电视广播2点时,奶奶跟电视对时,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颠倒了,小玲放学回家时见钟才2点整,大吃一惊,请你帮助想一想,现在应该是() 5、有一袋大米,第一次用去了整袋的一半多5千克,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一半多4千克,最后剩下6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千克。 6、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张。 7、2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8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8、15个球分成数量不同的4堆,其中数量最多的一堆是()个球。 9、在领奖台上有八名同学上台领奖,他们每两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他们共握了()次手。 10、盒子里黑色和白色的球各5个,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要保证一次拿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至少要拿出()个球。
5.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
1、6个小朋友分一袋苹果,分来分去多2个,问这袋苹果至少有几个? 2、一根6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3、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4、小虎学写毛笔字,第一天写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3个,四天一共写了多少个? 5、小云今年8岁,奶奶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62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6、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小的一位数,所得的结果是多少? 7、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8、一辆公共汽从东站开到西站,开一趟。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趟之后,这辆车在东站还是西站? 9、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10、小明和小亮想买同一本书,小明缺1元7角,小亮缺1元3角。若用他们的钱合买这本书,钱正好。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们各带了多少钱?二年级趣味数学100题【 #二年级#导语】恰当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以下是 无 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经典数学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二年级小学生经典数学题 篇一
1、7个小朋友一组玩。和2位老师一起玩正好分6组。我们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爸爸妈妈和小红到公园游玩,每张门票18元钱,爸爸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3、王大妈家养了172只公鸡,128只母鸡,卖掉155只鸡,还剩多少只鸡? 4、食堂运来一批黄豆,每天吃19千克,吃了6天后还剩下35千克,原有黄豆多少千克? 5、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6、幼儿园买了48个白皮球,24个花皮球,平均分给9个班,每班分得几个? 7、小芳看一本书,每天看5页,9天后还剩56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8、学校买粉笔,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42盒,彩色粉笔39盒,买了多少盒白粉笔? 9、同学们参加方块队训练,三年级22人,四年级35人,五年级24人,每9人一行,应排几行? 10、海印电器商场有电风扇550台,又运来240台,卖了一些后还剩320台,卖了多少台电风扇?
2.二年级小学生经典数学题 篇二
1、一桶油连桶重19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2千克。吃掉了多少油?油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油? 2、小巧将45只苹果平均分配给9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只苹果? 3、一串糖葫芦有5只山楂,7串糖葫芦有几只山楂? 4、花园里有8盆月季花,一串红的盆数是月季花的4倍,一串红有几盆? 5、公园里有柳树28棵,银杏树7棵,柳树的棵数是银杏树的几倍? 6、三年级有40位学生,参加跳绳比赛的有16人,参加围棋比赛的有5人,剩下的是辩搏不参加比赛的,不参加比赛的有几人? 7、有7袋巧克力,每袋10块,吃了6块,还剩下几块? 8、小张练书法,一张纸上只能写8个大字,如果要写50个大字,那携芹祥么需要几张纸? 9、有一堆苹果,总数不到50只,把这堆苹果平均分给7个人,还余下3只,这堆苹果有几只? 10、妈妈今年32岁,冬冬今年8岁,当妈妈50岁时,冬冬几岁?
3.二年级小学生经典数学题 篇三
1、473、483、()、()、()、523。 2、1706、1806、()、()、()、2206。 3、8934、8924、()、()、()、8884。 4、7302、7202、()、()、()、8802。 5、483=(400)+(80)+(3) 7243=()+()+()+() 1008=()+()407=()+() 510=()+()814=()+() 6、用9、1、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1)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2)组成的的四位数是()。 (3)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 (4)不读出零来的数是()。 7、在0~9这十个数字中,选择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870是()个十,300是()个十,9000是()个十,2300是()个十,5420是()个十。 9、900是()个百,6000是()个百,4500是()个百,10000是首伏()个百。 10、65个十是(),21个百是(),40个十是(),40个百是(),100个十是()。
4.二年级小学生经典数学题 篇四
一、直接写出得数。 45+32=6+73=18+6=30+29=36+22+4= 25-4=46-30=49-9=39-39=8×3+6= 37-0=0×3=4×7=5×3=53-3+9= 8×8=66+35=70-8=9×3-7=37-32-5= 二、填空。 1、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厘米,100条1厘米长的线段一条接一条,接成一条长线段,这条长线段是()米。 2、小明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两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种不同的穿法。 3、三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次,一共要进行()次比赛。 4、小明、小红、小丽三人玩拍球比赛,三人拍球的次数分别是36下、35下、33下,小明拍的次数最多,小丽拍了33下,小红拍了()下。 5、把“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或()。
5.二年级小学生经典数学题 篇五
1、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2、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 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6、果园里有桃树12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7、1+2+3+4+5+6+7+8+9+10=( ) 8、11+12+13+14+15+16+17+18+19=( ) 9、按规律填数。 (1)1,3,5,7,9,( ) (2)1,2,3,5,8,13( ) (3)1,4,9,16,( ),36 (4)10,1,8,2,6,4,4,7,2,( ) 10、在下面算式适当的位置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8 8 8 8 8 8 8 8 =1000 (2)4 4 4 4 4 =16 (3)9 8 7 6 5 4 3 2 1=22二年级的题目数学【 #二年级#导语】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备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项和干扰项。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数学选择题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二年级小学生数学选择题大全
1、8的4倍是() ①32②2③12 2、96-32+28=,正确答案是()。 ①29②60③92 3、36+28()6×9比较,括号内应填()。 ①③= 4、12÷4读作:() ①12除4②12除以4③4除以12 5、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倍。 ①3②4③5 6、钟面上,时针从1走到3,分针走了() A、2大格 迹桐启B、3圈 C、2圈 7、手工课上,男生做了6面红旗,女生做了10面红旗。要让男生和女生做的彩旗一样多,有什么办法? A女生给男生4面B男生增加2面C女生给男生2面 8、用2、0、6可以组成()个十位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A、6 B、3 C、4 9、按照规律7、14、21、()、35,括号里应该填() A、20B、24C、28 10、用放大镜观察一个锐角,角() A、变大了B、变小了C、大小不变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A、依次计算B、除法C、加减法 12、一座楼房高()。 A、15分米B、15米C、15厘米 13、一只大公鸡重()。 A、3克B、30克C、3千克 1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B、5C、500 15、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B、<C、= 16、6在百位上的数是() A、6827B、6466C、7683 17、最小的三位数是() A、101B、999C、100 18、计算21+14÷7时先算() A、21+14()B、14÷7()C、21÷7 19、4×8=32,32-16=16,合并成一个算式是() A、4×8-16()B、16+4×8()C、32-4×8 20、15÷5-2的计算结果是() A、5B、1C、0
【篇二】二年级小学生数学选择题大全
1、5个3相加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5+5+5=15 B、5+3=8C、5×3=15 2、用2、6、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个。 A、2 B、4 C、6 3、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元。 A、22B、30C、20 4、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 A、5×4 B、5×3+4C、4×5-1 5、4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拥抱一次,共要拥抱( )次。 A、3次B、4次 C、6次 6、下列算式中,()表示9个4相加 A、9+9+9+9 B、9+4 C、4×9 7、3时30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A、直角 B、钝角 C、锐角 8、8+8+8+7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3×7+8 B、4×8-1 C、8×3-1 9、在4、6、9三个数中,任意选2个数求和,得数有()种可能? A、6 B、5 C、3 10、4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拥抱一次,共要拥抱()次 A、3次 B、6次 C、4次 1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姿如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A、204B、2040C、2400 12、550比150多()。 A、600B、700C、400 13、王力的体重是45()轮陵。 A、克B、千克C、米④厘米 14、的三位数加1是()。 A、100B、1000C、10000 15、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 A、3001B、2999C、3100 16、3894的近似数是()。 A、3800B、4000C、3900 17、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示是()。 A、54÷6B、6×9C、54÷9 18、求6个7相加是多少()。 A、7-6B、7×6C、6+6+6+6+6+6+6+6 19、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的多少倍,这道题是求()。 A、8的2倍是多少B、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C、8是2的多少倍 20、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A、12×4B、12÷4C、12+4
【篇三】二年级小学生数学选择题大全
1、的四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少()。 A、1B、0C、1000 2、被除数是48,除数是8,商是()。 A、6B、7C、9 3、南京长江大桥有6773米,虎门大桥有5648米,()比较长。 A、南京长江大桥B、虎门大桥C、不能比较长短 4、一堆2000克的大米,一块重2公斤的铁,()。 (2公斤=2千克) A、一样重B、大米比较重C、铁比较重 5、5007读作()。 A、五千零零七B、五千零七C、五零零七 6、把20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5,列示为()。 A、20÷4=5B、20÷5=4C、答案A和B都对 7、所有的()大小都是相等的 A、角B、直角C、锐角 8、读作3乘4的算式是()。 A、30+4B、3×4C、4×3 9、一支铅笔长()。 A、20米B、20厘米C、20克 10、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3051B、3105③3150 11、()×7B、二年级下册易错题60道
二年级小学生奥数题篇一
1、小琳有19块糖,小平有5块糖,小琳给小平几块糖,小平就比小琳少2块? 2、有两个盒子,甲盒子里有18支笔,乙盒子里有6支笔,乙盒子里再买几支笔就和甲盒子一样多?甲盒子拿掉几支笔就和乙盒子一样多?从甲盒子里拿几支笔给乙盒子,两个盒子的笔就同样多? 3、一只鹅重2千克 2只鸡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 5只鸡的重量=1只鹅+1只羊的重量 一只鸡的重量=()千克 一只羊=()千克 4、按规律填数: 0,1,3,6,10,(),()。 1,2,3,5,8,13,()。 5、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两个人共有()个手指。 差桥6、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比36少27,积是多少? 7、甲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28,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8、16+16+16+8=()×()。 9、已知:○+□=15,○-□=1。 那么○=(),□=()。 10、2米比120厘米长()厘米。
二年级小学生奥数题篇二
1、学生排成一队,在小进的前面有6人,后面有8人,问这队共有多少人? 2、12辆汽车组成一列车队向前行进。从前面数起,红色的小轿车是第7辆。问从后面数它是第几辆? 3、游泳池里男生都戴蓝帽,女生都戴红帽。池中一个男生小强边看边数,他看见蓝帽4个,红帽5个。问池中男女生共多少人? 4、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正着数它第六,倒着数它第七。请你帮助算一算,小鸭一共有几只? 5、一个小组的小学生共有5人,已知他们都做了语文作业或数学作业。又知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人。问语文和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几人? 6、在100名学生中统计,有65人会骑自行车,有73人会游泳,有10人既不会骑自行车又不会游泳。问既会骑自行车又会游泳的人有多少? 7、某班有学生45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29人,订阅《小朋友》的有28人,其中两种都订阅的有16人,问两种刊物都没有订阅的人有多少? 8、一休参加同学聚会,共有30个人参加,一休与每个参加聚会的同学握一次手。你说小叶要握多少次手? 9、哥哥和弟弟有同样多的钱,哥哥用去10元,弟弟用去12元,谁剩下的钱多?多多少? 10、小雨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当小雨18岁虚颂猛时,妈妈多少岁?
二年级小学生奥数题篇三
1、小军给朋友寄一张生日贺卡,如果只有1元、5角、2角、1角面值的邮票,那么在信封上贴1元6角的邮票,怎样贴最方便? 3、王爷爷家有20只鸡和10只鸭,卖掉10只鸡和5只鸭,还剩多少只鸭? 4、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3,差怎样变化? 5、63减去7,减()次结果是0。 6、一根铁丝用去一半后,再用去剩下的一半,这时剩下9米,原来这根铁丝长() 7、有4盆黄花、5盆红花,每盆都开6朵花,一共开了()朵花。 8、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樱册三句话, 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到的不是蓝气球。” (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9、用简便方法计算。 (1)78+16+4 (2)46+7+23 (3)19+9+71 (4)38+46+2 (5)59+59 (6)29+28 10、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趣味数学100题二年级下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库 篇1
一、口算(12分)
(1)75-16= 80+60= 450+70= 78÷9= 3500+600= 5×9= 5400-5000= 350+80= (2)(272-200)÷9= 45+12÷4= 5×6+56= 32÷4÷4= 7×(2+6)= 60-45+20=
二、填空(15分)
1、弯虚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5,十位上是6,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2、7423= + + + 3、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差+减数+被减数=80,被减数是( )。 4、一部动画片是6:20开始播到7:00结束,这动画演了( )分钟。 5、八千五百写作( );6009读作( )。 6、2时=( )分 180分=( )时 5分=( )秒 2元4角5分=( )分; 56千克÷8=( )千克; 2千克-500克=( )克 7、填上合适的单位。 门高2( ) 一包食盐重500( ) 一节课时间是40( ) 一头猪重150( ) 一把尺子长20( ) 小明体重25( ) 8、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67、1089、345、5400、1450、4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共5分)
1、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2、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 ( ) 3、一枝铅笔重20千克。 ( ) 4、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分。 ( ) 5、4004中的两个4表示的意义相同。 ( )
四、笔算。共10分。
(1)70-48 (2)850+432 (3)5050+340 (4)8000-3705
五、脱式计算(12分)
(56-42)÷4 86-72÷9 1500+3050-800 6400-1000+3450
六、应用题(37分)
(1)光明小学买来科技书4500本,买来连环画比科技书少200本,连环画有多少本?(5分) 2、铅笔每枝7角钱,小明买了5枝,给售货员阿姨5元钱,应找回多少钱?(5分) 3、王师傅一小时加工零件9个,他从上午7:30开始,11:30结束,他上午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5分) 4、二年级要做100朵红花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先做了29朵,后来做了35朵,还要做多少朵?(用两种方法解答)(5分) 5、有60个苹果,吃了15个,把剩下的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5分) 6、小华、小军、小明一起到书店买书,小华买了6本,比小明多买2本,小军比小明多买3本,小军买了多少本书?(6分埋闷燃)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库 篇2
一、直接写得数
26+50= 80-60= 37+41= 86-82= 24+70= 68-60= 45-21= 31-18= 45+11= 68-31= 23-9= 62+27=
二、用竖式计算
45-16= 35-28= 53-36= 28-19=
三、脱式计算
5-8÷4= 72÷8-3= 36+81÷9= 45+8×4=
四、解决问题
1、小图书室有60本故事书,借出40本,还剩多少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有45个球,借出18个,还剩多罩消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出8个球,还剩21个,原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有83元钱,买书用去30元,还剩多少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库 篇3
一、算一算。
3×4=5×5=9×7=29+7=5×6=6×8=4×6=41-30=6×7=
二、填一填。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强身高约95( )一辆货车长约7( ) 2、填上合适的数。 34米+18米=( )米49厘米+51厘米=( )厘米=( )米 3、( )里最大能填几? ( )×87×( )5×( )( )×4
三、列竖式计算。
48+3783-2947+28+1492-45+37
四、直接写出得数。
28+56-34=答案86-48-38=答案25+46-27=答案6×8+30=答案5×7-9=答案7×7+8=答案
五、做一做。
1、按要求画一画。 (1)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比第一行少画5个○) (2)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3倍) 2、“六一”儿童节,二(1)班参加的小朋友有16人,参加的有21人,参加有12人,参加这三项活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 3、光明小学体育组买来了6个小篮球。 4、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的获奖情况如下表。 奖牌金牌银牌铜牌 数量(块)3214 (1)一共获得60枚奖牌,银牌多少块? (2)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列式计算。 5、用2、5、7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请你写下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库 篇4 1、5个面包要10元,3个面包要( )元。 2、一根木头锯6段要30分钟,锯4段要( )分钟。 3、找规律:64,( ),16 ,( ), 4 ,2,1。 4、60与24的差是6的( )倍。 5、把12+13=25和4925=24合拼成一个算式是:( )。 6、美术组有8人,音乐组是美术组的3倍,音乐组是舞蹈组的4倍,舞蹈组有( )人。 7、计算时,有括号的先算( )再算( );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 )再算( ),( )或( )的,就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老师有20个本子,最少还要买( )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了。 9、把24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是( )个。 10、把4+6=10 和 46+10=56合拼成一个算式是:( )。 11、小明拿50元买一本作文选用了12元,买一支钢笔用了20元,他还剩( )元。 12、小红今年4岁,爸爸是她6倍,明年爸爸是小红的( )倍。 13、村长今年31岁,小羊7岁。村长 60岁时小羊( )岁。 14、56里面有( )个8。算式是:( ) 。 15、9筐苹果每筐三个,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 )个。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涂一涂:使白色是涂色的2倍。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2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3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4  1.奇偶性  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  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小学奥数几何知识点整理  鸟头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边定理的一种。  共角定理:  若两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互补,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两边乘积的比。  共边定理:  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  共边定理:设直线AB与PQ交与M则S△PAB/S△QAB=PM/QM  这几个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图形的方法,但小学阶段没有学过相似图形,而小学奥数中,常常要引入这些,实在有点难为孩子。  为了避开相似,我们用相应的底,高的比来推出三角形面积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个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点,靠近B点。连接AD,E是AD上一点,连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个三角形。  很显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积之比是1:2  因为共边,所以两个对应高之比是1:2  而四个小三角形也会存在类似关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这就是传说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据共边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积之比证明所得。  必须要强记,只要理解,到时候如何变形,你都能会做。至于鸟头定理,也不要死记硬背,掌握原理,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5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6  角:  (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平行: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垂直:  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平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7  ■比和比例应用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题策略  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8  一、认识数  (一)、有趣的“0”“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较数列  比一比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  (一)、摆一摆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七、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七、说道理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总结  应用题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9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0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5、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 、 0.368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 、 5.26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 、 25.3 、 0.23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5、分数的分类  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6、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7、约分和通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8、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四)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2、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4、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  例如:三折就是30%,七五折就是75%,成数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牐闯砂俜质褪?0%,则六成五就是65%。  5、纳税和利息: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6、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犌Э恕米等。  ?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7、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五)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除尽的意义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  2、约数和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来自: :小学数学总结)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①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②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①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是奇数,之积是偶数。  ②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整除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5、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6、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公因(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①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④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公倍数  ①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性质和规律(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三、运算法则(一)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3 × 3 =32(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1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2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或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3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或r=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周长÷直径≈3.14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周长公式:c=πd,c=2πr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πr+d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πr×r=πr2  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平方倍。  4、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扇形面积=πr2×n÷360(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4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  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  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单项式书写格式  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0-27小学数学备考知识点总结11-18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2-05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8-28北京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4-24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整理03-01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04-02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1-04小学生数学知识点总结06-08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11-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数乘6再除以6结果还是这个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