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吗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控制所有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吗中什么和什么的变化?

高中生物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1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高中生物知识点2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  (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  (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  (3)免疫功能,如抗体;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  (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高中生物知识点3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高中生物知识点4  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颜色反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记忆和掌握,下面试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 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13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4 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5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16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高中生物知识点5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一、 基因治疗的原理  二、 “自然发生说”:四个科学家的实验以及观点(支持还是反对?)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1. 水:存在形式,生理功能  2. 无机盐:存在形式,生理功能  3.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骨架  4. 糖类:组成元素、种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功能  5. 脂质:组成元素、种类、功能  6. 蛋白质: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结构通式,书写)、肽键(书写)、功能,计算题(肽键和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分子量)  7. 核酸: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哪三部分构成?)、分类、功能  8. 实验部分:糖类、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步骤、现象。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以及内容  2. 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5. 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性(流动性)、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功能  6.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7. 细胞质的构成及成分  8. 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无 膜:核糖体、中心体  9.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0.被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1.简单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  12.主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3.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高中生物知识点6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高中生物知识点7  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高中生物知识点8  名词: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  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  a、成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  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高中生物知识点9  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实验证实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总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不能说所有的蛋白质和RNA都是酶,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才称为酶。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4、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故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高中生物知识点10  一、各种细胞器的多角度归类分析  (1)从分布上看:①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是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②只在植物细胞中存在的是叶绿体、液泡;原核细胞中仅有的是核糖体;中心体仅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存在。  (2)从成分或结构上看:①具有双层膜的是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是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液泡;无膜的是中心体、核糖体。②膜之间可转移, 并以“出芽”方式进行的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③含有色素的是叶绿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和液泡(花青素)。③含有核酸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3)从功能上看:①与主动运输有关的包括线粒体(提供能量)和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质)。②能产生水的包括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脱水缩合产生水)、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产生水)、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在蛋白质加工中产生水,滑面内质网在合成脂类中产生水)。③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包括叶绿体(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④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包括核糖体(分裂间期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  二、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分析  比较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分 布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主要存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形 态  呈球状、粒状、棒状  呈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结构图  结  构  双  层  膜  外膜  使线粒体或叶绿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内膜  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内部包含几个至几十个绿色基粒等细微结构  内膜表面积扩大的方式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面积,增加了内膜代谢效率  叶绿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基粒片层结构(或类囊体)重叠  基粒  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由类囊体构成的基粒,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含有少量的DNA和RNA,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质遗传有关。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显微观察  被健那绿染液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  不需要染色,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  三、几种重要细胞器的知识拓展  (1)核糖体:①大小:核糖体是最小的细胞器,只有25 nm~30 nm,在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清,在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时最后分离得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②化学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③结构:一个核糖体大分子通常由大亚基和小亚基两部分构成,大亚基是结合转运RNA的亚基,小亚基在蛋白质合成中负责信息识别。在核糖体中不含磷脂,也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④分布:细胞中的核糖体可以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不同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不同,在分裂旺盛的细胞和癌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很多。⑤装配: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rRNA基因组主要存在于核仁组织区中,核糖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核仁区参加装配。⑥功能特点: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mRNA、tRNA三者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通过m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互补配对,使mRNA 上的信息最终体现在特定的蛋白质结构上。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上合成一条多肽链,所以能同时合成若干条相同的多肽链。  (2)溶酶体:①酶的种类:含有多种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等,这些酶均属于酸性水解酶,它们的'最适PH为5左右。②功能:吞噬细胞中丰富的溶酶体可以将病原体杀死或降解;还可以清除衰老细胞中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细胞凋亡也需要溶酶体参与。  (3)内质网:①类型:附着有大量核糖体的是粗面内质网,排列较为整齐;表面没有核糖体附着的是光面内质网,常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②功能:粗面内质网进行蛋白质合成之后将对进入内质网腔中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蛋白质的修饰是指对于蛋白质的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与二硫键的形成等;光面内质网合成构成细胞所需的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膜脂;此外,肌细胞中含有发达特化的内质网,称为肌质网,肌质网的腔用来储存钙离子,调节肌肉的收缩。高中生物知识点11  1、 (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 (略)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  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 C、H、O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c、 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原(动物)  e、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5、(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③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④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无机盐的作用: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6、(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7、(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大型环状DNA分子,细胞壁其的成分是肽聚糖  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念珠藻,发菜,乳酸菌,醋酸杆菌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8、(B)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细胞膜组成  蛋白质 :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9、(B)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3、内质网:由膜连接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同时还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有水生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0、(B)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a.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核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高中生物知识点1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1、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  2、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既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3、在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4、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为病毒来不及感染。  5、植物组织培养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细菌及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葡萄糖培养。  6、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7、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9、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11、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2、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13、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4、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5、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6、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7、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8、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  19、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细胞分裂过程一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20、动物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高中生物知识点13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的DN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在进化、发育、遗传等过程中的规律。高中生物知识点14  21、(B)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特点: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会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就不可能正常发育。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实例: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B细胞、T细胞等  22、(B)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原因: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3、(B)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动物克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础(原因):细胞中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  24、(A)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衰老的特征:  ⑴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⑵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⑶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⑷呼吸速度减慢,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⑸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凋亡的含义: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无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25、(B)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1、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2、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致癌因子影响会发生基因突变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  ②化学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  3、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高中生物知识点15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19、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0、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1、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2、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3、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4、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高中生物知识点】相关文章: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9-27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03-03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1-2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8篇02-2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20篇07-06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08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12-27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12-28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03-2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01-10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集合1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6、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7、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8、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9、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10、DNA的复制:  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11、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  12、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4  2、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  结构通式:  RO  HNCCOH  HH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  计算:脱去水分子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空间结构千变万  化。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4、功能:  (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  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Ⅱ、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  2、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3、种类及分布种类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DNA组成基本单位含有的碱基存在的场所含氮碱基、磷酸、脱A(腺嘌呤)、G(鸟嘌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氧核糖呤)、C(胞嘧啶)、T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胸腺嘧啶)量存在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核糖核酸RNA含氮碱基、磷酸、核A(腺嘌呤)、G(鸟嘌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糖呤)、C(胞嘧啶)、U(尿嘧啶)  4、功能:核酸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Ⅲ、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1、元素组成:只有C、H、O  2、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四大能源: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根本能源:太阳能  Ⅳ、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分类脂肪元素C、H、O常见种类/功能  ①主要储能物质  ②保温  ③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固醇C、H、O(N、P)/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有利于Ca、P的吸收  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  2、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基本单位(单体)组成的多聚体  构成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  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种类试剂还原糖斐林试剂颜色反应注意事项砖红色沉淀  1、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  2、需水浴加热  3、选用实验材料应颜色较浅或白色脂肪蛋白质苏丹Ⅲ苏丹Ⅳ双缩脲试剂橘黄色红色紫色可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也可将组织样液染色先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A,混合均匀后在加入双缩脲B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量高)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都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功能: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中的含量过低会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二、细胞的结构  Ⅰ、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又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2、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由老  细胞产生。  Ⅱ、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滴→取→浸→盖  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注意事项:  (1)先低倍后高倍。换高倍镜观察的方法:将所观察到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用转换器转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2)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  3、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较小,无核膜、核仁,没有成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般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的不同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大小是否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器主要类群体),有拟核只有核糖体细菌、蓝藻有多种细胞器植物、动物、真菌(如酵母菌、真菌、蘑菇)原核细胞较小真核细胞较大无成型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注: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  Ⅲ、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方法及其成分  提取细胞膜:  ①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  ②方法:放在清水中,水进入细胞,细胞胀破,细胞内物质流出,得到细胞膜。细胞膜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要能识别右图  磷脂: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蛋白质:镶在磷脂分子表面,不同深度镶入或横跨磷脂分子层  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  (1)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  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4、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结构。  功能:  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③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Ⅳ、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真核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脊”,内膜和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  第二、三阶段的进行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所以又叫“动力工厂”。含有少量的DNA、RNA。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中含有色素,基粒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少量的DNA、RNA。  3、内质网: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及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转运;植物中还与有丝分裂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无膜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Ⅴ、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  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Ⅵ、(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Ⅶ、辨别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模式图  植物动物  溶酶体  三、细胞的代谢  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比较项目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不需要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消耗、甘油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的运输等典型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和胞吐。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Ⅱ、酶的本质和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比较在不同环境下的分解序号①②③④底物10%10ml10%10ml10%10ml10%10ml温度常温90℃水浴常温常温催化剂2滴清水2滴清水2滴5%溶液2滴新鲜肝脏碾磨液现象无明显现象有较少气泡缓慢产生有较多气泡产生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1)①、②对照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即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  (2)①、③对照说明能提高反应速率,即有催化作用  (3)①、④对照说明过氧化氢酶能提高反应速率,及过氧化氢酶有催化作用  (4)③、④对照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2、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3、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着,因而催化效率更高4、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一般比较温和5、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  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  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蛋白质变性而失活;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Ⅲ、ATP的化学组成及其特点  1、关于ATP的常识: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  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作用:新陈代谢所  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2、ATP和ADP(二磷酸腺苷)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  一切生命活动  ATP的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动物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和植物体光合作用释放的能量。  注:在ADP和AT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循环,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Ⅳ、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右图)  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和,同时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概念:指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过程:①②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区别项目进行部位是否需要最终产物释放能量联系  2、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3、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多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然后在线粒体需要少(未释放的除存在、里)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不需要  Ⅴ、光合作用  1、(了解)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1880年,恩吉尔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表示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证明  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和作用  叶黄素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叶绿素b  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3、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和转化成储存的有机物,并释放光能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过程:(识别下图)  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项目光反应叶绿体基质中(1)(2)的还原[]暗反应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条件需要叶绿素、光、酶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  (1)水的光解{}变化  (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区别能量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ATP中的活跃化学ATP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成糖类中稳定的化变化能学能实质把和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则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则有机物无法合成联系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  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③使大气中的和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  4、光合作用原理的运用  农业生产以及试问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控制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的浓度5、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光照强度  四、细胞的增殖  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生物的生长主要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长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  Ⅱ、有丝分裂  1、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纺锤体出现;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核膜、核仁消失。(两现两失)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是观察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失两现)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间期前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后期末期已复制的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载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为0,染色体加倍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不同点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细胞膜中部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  4、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意义  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辨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图示  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实线)、染色体(虚线)的数量变化  (A→B:前期;B→C:前期;C→D:中期;D→E:后期;E→F末期)  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1、实验材料:根尖分生区  2、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来。漂洗: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是染色体着色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3、观察  (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清晰、明亮,知道看清细胞物象为止。仔细观察,找到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间期的细胞。  五、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Ⅰ、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特点:分化是一中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3、原因: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现的结果  4、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Ⅱ、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动物克隆(多利的诞生)  注: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础(原因):细胞中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  Ⅲ、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是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细胞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颜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细胞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恶性肿瘤的防治  1、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③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彼此之间的粘着性较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2、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  ②化学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  3、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方式:切除、放疗、化疗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一)走近细胞  一、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较小(1—10um)较大(10——100um)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  细胞组织分泌器官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病毒  系统(动)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号  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元素组成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氨基酸(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N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1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M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N×α—(N—M)×18;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C、H、O、N、P等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磷酸H3PO4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  碱基A、G、C、TA、G、C、U  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绿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类别存在生理功能  糖类C、H、O单糖核糖C5H10O5主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主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主细胞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蔗糖植物  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动物  脂质C、H、O  有的还有N、P脂肪动、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脑、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动物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成分实验现象常用材料  蛋白质双缩脲A:0。1g/mLNaOH紫色大豆  鸡蛋  B:0。01g/mLCuSO4  脂肪苏丹Ⅲ橘花生  还原糖班氏(加热)砖红色沉淀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碘液I2蓝色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高一生物知识归纳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_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_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5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  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郝、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  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四、ATP的利用: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  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3、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洒精和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动物,人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的无氧呼吸也是产生乳酸)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讨论:  ①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6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具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也就是只能从(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W)中枢(能听、说、读,不能写)  谈话(S)中枢(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H)性语言中枢(能说、写、读,不能听懂)  视觉(V)性语言中枢(能听、说、写,不能读懂)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7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自我复制  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8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9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分布、功能  单糖、五碳糖、核糖  (C5H10O4)、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C6H10O5)n、淀粉、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_或茎等储藏器官中、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支持保护细胞、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动物的肝脏中、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  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_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成千上万原子形成→、碳链、→、单体、→、生物大分子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0  【生物学习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  内质网  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如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  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液泡  结构特点:单层膜,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物质。  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核糖体  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2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3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同步练习题】  1、当今世界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细胞衰老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顽疾是癌症,它是机体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癌变引起的。  2、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香烟中的煤焦油属化学致癌因子,吸烟者易患肺癌  B、少量吸烟对健康有好处  C、烟草中有毒物质主要是尼古丁  D、吸烟主要伤害肺,对大脑功能也有损害  答案:B  解析:少量吸烟对健康也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烟碱、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能危害呼吸道,甚至作为化学致癌因子诱发癌症。  3、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  ①X射线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温度过高  ④细胞失水  ⑤肿瘤病毒的侵染  ⑥紫外线照射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如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已发现150多种。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A、能分裂和分化  B、能无限增殖  C、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不同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答案:A  解析: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  5、下列哪一项是癌细胞形成的内因()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肿瘤病毒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答案:D  解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肿瘤病毒是癌细胞形成的外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癌细胞形成的内因。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4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别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对照组主要起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对照方式有:(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变化,这种实验又叫单组实验法。  (4)相互对照:不设对照组,通过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种实验也就是对比实验。【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高一必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0-08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0-08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15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9-03高一生物二知识点总结03-30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04-21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09-13精选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0-08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0-10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8-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有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