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认字和识字的区别,有人知道这几个字是什么吗?

《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15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独体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前两天,同学们在学生字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家很聪明,有的生字不用教,很快就记住了。像洋芽(板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 在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这类字。它们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奥秘,掌握这个决窍,能学会更多的字。  二、揭示课题读下面的字,并组一个词语。 马 木 虫 下 土 或 牙 鸟 巴 户 方 门  三、出示每一组字词句  1.指名读独体字女马,再齐读。  2.认一认女组词识记。  3.教学妈(妈妈)。注意后一个妈读轻声。指句领读,读准生字和词语。 说说:妈妈的妈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各表示什么?(女字旁表示妈妈是女的,即字义;马表示妈的读音。)马和妈的读音有差别吗? 读第一组字词句。记住女、妈两个字。 句子里还有要求学会的字,我们放在下节课学习。  四、出示第二组字词句。  1.读一读,认识寸是一种长度单位,用手比示它的'长度。说明很短小。村子是农民聚集居住地方。  2.说说村子的村怎样记。  3.读读第二组字词句。注意村子的子读轻声。  4.小结。 总结每组字的学习步骤:先认一认独体字,再想一想合体字跟两个独体字的联系,最后读一读词和句子,记住合体字(形声字)的意思和用法。(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步骤,提示学法。)  五、用以上方法自学其余6组字  六、检查自学情况  按教材顺序,一组一组进行。 重点指导最后一组:  (1)认识耳,用组词了解字义(耳朵、耳机)。  (2)认识闻,耳表示闻的意思,即听到。门和闻读音相近,表示字音。  2.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做法:  (1)把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字卡发给学生;  (2)拿合体字卡片的一位同学上台呼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关独体字卡片的两位同学上台答应:你的朋友这里。按顺序站好。  (3)依序领读、组词。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4个独体字(女、寸、父、耳)的笔顺与写法。  女:第三横长些,做偏旁时横不出头。  父:先撇后捺,做偏旁时写扁些。  八、课堂练习:抄写这节课学的12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读拼音写词。(略) 先各自在作业 本上写出( )里的字,再集体订正。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书后生字表和词语表列出的生字和词语,进行自学。(在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了解需帮助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读生字新词。(注意粗体字的读音) 长城 雄伟 母亲 鱼缸 电脑 小可 乌鸦 一束 北边 盖  3.朗读句子。 重点指导长句子中的适当停顿。如: 我每天都观察鱼缸里的小虾。  四、识字写字指导  指导。  母:指导笔顺,笔画书写。口头组词训练(母鸡、祖母、父母)。  北:指导笔顺,笔画书写。口头组词训练(北边、北京、北风 )。  乌:与鸟区分字形。乌,黑的意思。没有点,好像眼被蒙住了,黑乎乎的一片。  2.写一写。课后练习2剩下的字。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范字。  五、巩固练习  1.朗读句子(先指句读,再齐读。)  2.用生字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认识“伍、席、芳、桂、求、封、充、足”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近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熟字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正、平、直、分;指名读这些字,本课要学习的生字里就包含了这些字。  2、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示义项,声旁表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形声字,看谁学的好。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组生字。  (1)教师板书“正”,学生齐读,并组词。  正在 立正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整齐的整的上半部分  这样就组成了“证”和“整”,请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你们能想得差不多是因为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音的作用,但又不完全一样。  (3)同学们一起看由“整”字组成的词语“整齐”。多用于形容队伍排的整齐。  (4)学生自己读第一个句子,有不会认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整”字组词。整理 平整 工整  (6)再看“证”字,板书“证明”  (7)读第一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会。认识生字“伍”和“席”。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证明的“证”字为什么是言字旁?因为,证明一般都是通过说话来完成的事,所以是言字旁。  (10)用“证”字组词。证实 作证  2.学习第二组生字。  (1)教师板书“平”,学生齐读、并组词。平常 平时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提土旁。  “平”加言字旁就成了“评”,加提土旁就成了“坪”。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评”字组成的词语“评比”,通常评是用语言来讨论和对比的,所以是言字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评”字组词。评理 批评 评论  (6)再来看“坪”,板书“草坪”。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认识生字“毯”。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草坪的“坪”字,为什么是土字旁。因为,草坪是在土地表面上,草离不开土,所以是土字旁。  3、总结学习方法:  1)认识熟字  2)在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习第三组生字。  1)按照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自学。  2)教师板书“直”,学生齐读、并组词。正直、笔直、直线  3)让学生点击鼠标:单人旁和木字旁。  “直”加单人字旁就成了“值”,加木字旁就成了“植”。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值”字组成的词语“值日”,通常值日是有人来完成的,所以是单人旁。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6)用“值”字组词。值班 值岗 值勤  7)再来看“植”,板书“植树”。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植树的“植”字,为什么是木字旁。因为,植本身就有植物的意思,指草木,所以是木字旁。此处的“植”用做动词。  11)用“植”组词。种植 植物  三、指导书写: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根据形声字的记法,找出记忆规律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3、教师指导。  整:上下两部分都较短,“正”字中间一竖压田字格竖虚线。  证:右边宽,左边窄,“正”字中间一小横压田字格横虚线。  评和坪:右边宽,左边窄,“平”字的第二横压田字格横虚线。  值和植:右边宽,左边窄,“直”字中间三横要写均匀,不能靠得太紧。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正——整(整齐) 平——评(评比) 直——值(值日)  ——证(证明) ——坪(草坪) ——植(植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3、培养良好的记字及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1、正确识记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认读生字词。  整齐 评比 值日  证明 草坪 植树  2.认读要求会认的字词  队伍 主席台  二、复习学习方法:  1、认识熟字  2、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第四、五组生字。  1、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  2、请学生做小教师板书“分”,学生齐读、并组词。分钟 分数  3、小教师板书草字头和绞丝旁。  “分”加草字头就成了“芬”,加提绞丝旁就成了“纷”。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芬”字组成的词语“芬芳”,通常芬芳是指花的芳香,所以是草字头。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认识生字“芳”和“桂”。  6、用“芬”字组词。芳香 芳草  7、再来看“纷”,板书“纷纷”。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认识生字“求”。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纷纷的“纷”字,为什么是绞丝旁。  因为,纷纷是形容多而繁杂,而绞丝旁恰好能表现出这一现象,所以是绞丝旁。  11、用“纷”字组词。纷纷  12、请一名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第五组生字。  1)小教师板书“主”,学生齐读、并组词。主要 主管  2)小教师板书三点水旁和木字旁。  “主”加三点水旁就成了“注”,加提木字旁就成了“柱”。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注”字组成的词语“注意”。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注”字组词。注视 关注  6)再来看“柱”,板书“柱子”。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  认识生字“雕”。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柱子的“柱”字,为什么是木字旁。  因为,柱子通常是木制的,所以是木字旁。  10)用“柱”组词。圆柱 水柱  四、学习第六组生字。  1、教师板书“共”,学生齐读、并组词。  共同 总共  2、教师板书提手旁和单人旁。  “共”加提手旁就成了“拱”,加单人旁就成了“供”。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拱”字组成的词语“拱桥”,拱最早是双手抱在一起向人作揖,所以是提手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拱”字组词。  拱手 拱洞  6、再来看“供”,板书“供应”。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认识生词“充足”生字“丰”。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供应的“供”字,为什么是单人旁。因为,供应是人来提供补充,所以是单人旁。  10、用“供”组词。  供给 提供  五、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每部分、每一笔的占格情况。  (2)照范字书写。  芬:“分”字要短一些,宽一点。  纷:“分”字要细一些,长一点。  主:中间一竖压田字格的竖虚线。  共: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些,第二横要压田字格横虚线。  供和拱:“共”要稍宽点。左右紧凑一些。  六、句子练习。  1.同学自己读,理解句子意思。  2.同桌互相读,每组句子一人读一句。  3.教师指名一组同桌读,看哪组读得好?  七、完成课后习题。  1.将课本打开到课后习题三。  (1)读题目明要求。  按拼音填空,巩固本课生字。  (2)学生自己对照本课生词表,完成填空。  八、看课后习题4。  1.读题目明要求。  2.学生根据词意完成连线。  3.汇报完成情况。  (1)教师说前边的形容词部分,学生集体答后边名词部分。  (2)指名回答。  (3)读一读。  九、作业 。  抄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的读句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分——芬(芬芳) 主——注(注意) 共——拱(拱形)  探究活动  1、让学生自己画一棵苹果树,做一些小苹果,在上面写上生字,然后与同桌做摘苹果的游戏,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摘得多。  2、做一字带多字的练习:  ——纷(纷纷) ——柱(柱子) ——供(供应)《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14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认识8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激发情绪,导入 新课  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请学生简单说一说这些树木的名称。  二、认识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8个词语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树,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树的名称,还要知道他们的特点。愿意吗?  1、出示8种树的图片:谁认识这些树,准确说出树的名称。  板书: 杨树、松树、柏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认读8个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了解8种树木的特点  (一)了解杨树的外形特点  1、请你认真观察杨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杨树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这就是杨树的.外形特点。)  2、师小结:我们观察杨树的树干和树叶就能抓住杨树的特点,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分别观察其它几种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了解其它树的外形特点  1、自己看图找出各种树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柏树:树干长得直高,树叶小,是鳞片状,一年四季常绿。  松树:树干笔直,树叶尖尖,像一根针一样,四季常绿。  (让学生拿出图或者实物,通过比较区别松树与柏树的叶子。)  桦树;树干直,树皮白色,叶子成卵形 。  枫树:树干不高,红色的叶子通常三裂,叶子的边有齿。  榕树: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常绿。  梧桐树:枝杈多,叶子掌状分裂,花黄绿色。  木棉树:树干浅绿色,花红色,种子的表皮有白色纤维,可用来做枕心。  4、除了这些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点。  5、出示表格,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6、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小声读儿歌。边读边想,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2)两人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儿歌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梧桐树叶像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  (5)齐读儿歌  7、你能不能也编一首儿歌,说说其它树的特点  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柳树叶子辫子长,槐树叶子也像卵..  8、指导朗读  (1)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读一读  (3)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要是读得好,你就学一学,要是读得不好,你们帮帮我,好吗?  (4)评议教师  (5)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9、指导背诵  (1)练背试背分小组背指名背  (2)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  10、你们还知道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能不能利用下课的时间也写写儿歌呢,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问世。  四、学习14个生字  (一)找出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快速读出来。(学生读后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板书: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这些词语中,哪个是生字?请你到前边标上着重号。  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3、请你打开书,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老师没有贴出来?  榕树壮、像手掌、四季、披绿装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1、提示:这14个生字中,有多少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杨、柏、桦、枫、榕、梧、桐、像、披9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2、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会儿的时间准备一下,看看自己可以为大家介绍哪个生字?  3、学习过程  (3)好像的像,也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大象的象是表音的,人字旁归表义。  (4)壮、装一起记,壮士都是战士,而且都很强壮。服装的装也可以用形声字来记,上面是壮表音,下面是衣服的衣,表义。  (5)四季的季可以与李区分着记,李是十八子,再加一撇就是季。  (6)手掌的掌比较难记,我们已经学过课堂的堂,把堂字下面的土换成手,就是手掌的掌。(也可以想党字换一部分)  (7)木棉的棉,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记,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它的颜色是白的,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毛巾。合起来就是棉花的棉。  (8)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桦、枫、榕、梧、桐、披等字的学习。  4、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读。  5、用生字组词。  6、用生字说一句话。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认识了8个词语,了解了一些树木的特点;学习了14个生字;我们还知道了形声字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抓住这个规律,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还能把生字记得准记得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学会认识搭、翔、鸣、网、汪这五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具准备  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动物挂图。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呢?  2、让学生观看动物和昆虫的幻灯片,引起他们对这些动物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我们先来一一认识这些小动物和昆虫,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认识学习一下它们的名  字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标上拼音。仔细拼读音节,看看这些生字都读什么音,用心记住它们的读音。看谁记得准,记得快。  2、同桌读一读短文,互相订正字音。  3、指名读,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教师分两部分板书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认的生字。看哪个同学反应快,能第一个说出生字的'读音。如果说错了,其他同学立刻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2)拼读音节。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拼读等多种形式。  3)记住字形。(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喜鹊、杜鹃、黄鹂。  杜: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土字左边加上木字旁。  杜鹃、杜绝。  蜻: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青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蜓: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廷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蝉: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单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知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蛛: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朱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蛛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猪: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者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野猪、小猪、猪崽。  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句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小狗、狗熊。  5巩固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鹊、杜、鹃、鹂、蜻、蜓、蝉、蜘、蛛、猪、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喜鹊、蚂蚁、猫、杜鹃、蜘蛛、燕子、蜻蜓、狗、蝉、猪黄鹂、乌鸦。  老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  2)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重点指导:  鹂:左右紧凑些,不要写得又扁又宽。  蜓:笔顺,先写左面虫字,再写右面部分,撇、横、竖、横,最后写建字旁。  3)在书上描一个,写二个。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写一笔看一笔,要笔笔到位,不要涂改。  4)看范字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  1、在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再联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2、边读边看插图,看每幅图描绘的是什么。  3、在学生看图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四、作业 。  1. 抄写生字和词语。  2. 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1  喜鹊 杜鹃 黄鹂 蜻蜓  蝉儿 蛛蛛 小猪 小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3、知道动物的分类和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的复习。  1、做摘苹果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然后把写有生字的苹果贴在树上  鼓励学生摘苹果,认读生字。  2、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读生字词语。  喜鹊、杜鹃、黄鹂、蜻蜓、蝉、猪、狗  二、逐段学习短文。  1、指名读课文,提问:同学们,你们数一数有几个小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2、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小声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段里提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板书:喜鹊、杜鹃、黄鹂  它们都是鸟。  2)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画出这些鸟的名称。  3)再读课文。  想一想,这些鸟都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吗?  a自己边读边体会。  b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谁说得好的同学就是动物小专家,然后代表本组参与班级展示。  c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和其他资料说明)  喜鹊、杜鹃和黄鹂生活在树上,都吃害虫,是益鸟。  它们有的在搭窝,有的在歌唱,有的在飞翔,一种和谐、自然、愉快的景象。  4)、读一读第一小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a自己练习  b指名读,大家评议。  3、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段讲了三种昆虫。  2)再读这一节:  这段课文写了哪些昆虫?在图上找到它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本  领?(方式方法同上)  蜻蜓捉蚊子,是益虫。  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了,它的本领就是在树上叫,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蜘蛛会抽丝结网,来捕捉蚊子,是益虫。  3)、有感情的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一段是关于几种家禽的描述。  2)边读课文边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的特点。  小猫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  小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没有别的本领。  小狗给主人看门,爱啃骨头。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得准确,流利、有语气。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题。  1、读题目,明要求。  把词语分类写下来。  2、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3、自己动脑筋,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4、汇报你分类的情况。  蚂蚁 蜘蛛 蝉 蜻蜓  猫 猪 狗  四、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题。  1、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2、自己连线。  3、反馈。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读词语。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鼓励认真负责的小专家。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看图,说一说这个动物属于哪一类,再动手画一画和它们是一类的动物。《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14个生字,在学习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习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习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习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习时,不仅学习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习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习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习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6  翅膀蜜蜂铺路沙滩慈祥  傍晚山峰蒲公英纱窗详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学难点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巩固字词。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3、说说你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膀——傍蜂——峰铺——蒲沙——纱祥——详  二、读句子。  1、自由读,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大家评读,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三、用词说句子。  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自愿从本课中选词说句子。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且丰富学生的句子。  2、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同音字或读音相近,分别用它们组成词语。如果有能力,可以试着用你组的词语说一句话(自愿)。  列——陈列——自然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生物标本。  烈——猛烈——风猛烈的刮着,但这并不能阻止勇敢的水手继续前进。  坐——坐下——妈妈刚下班回家,我马上端来茶水请妈妈坐下喝茶。  座——座位——一位老爷爷带着小女孩上车了,我连忙起身把座位让给他们坐。  ……  四、小游戏:  找朋友:旁少羊  帮他们找不同的“朋友”,使他们与新朋友一起组成新字。  旁——傍,膀,(滂,磅……)少——沙,纱(砂,铩……)  羊——祥,详(样,洋……)  五、完成课后第三题。  1、看懂四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说一说。要说完整话。  3、动笔写下来。  蜜蜂、蒲公英、山峰、翅膀  4、反馈。同桌之间互相订正。如果有学生写错,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并且讨论该如何改正,更加准确的识记。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看拼音写词语,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六、打开课本完成第四题。  (1)读题目,明要求。  (2)学生小声读句子,比较一下,后一个句子比前一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量词“一座”,使“古塔”形象起来。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形容词“远处的”。  (3)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呢?  加上这些词语后,句意更加明确了,表达更加生动了,内容更加具体了。学生要学会使用形容词和量词来修饰句子中的.名词。  (3)读一读第三句话。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练习扩句子。  天上有鸽子。  模仿书上的例句,请同学试着加上一些词语使这句话更加具体明确。  蓝蓝的天上有鸽子。  蓝蓝的天上有一只鸽子。(蓝蓝的天上有一群鸽子。)  蓝蓝的天上有一只洁白的鸽子。  (5)教师小结:  在句子中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增加魅力。  板书设计  膀(翅膀)铺(铺路)沙(沙滩)详(详细)  傍(傍晚)蒲(蒲公英)纱(纱窗)祥(慈祥)《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同音字,这些同音字是音同字不同,但多数字形相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组既同音又近形的字,借助汉字构成规律学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3学习生字  老师板书生字,指名由学生读。  看哪个同学读得准,如果读错了,其他同学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字形。  3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小组讨论。  ③指名回答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形。  翅膀:翅,可用部分记忆加形象记忆结合的方法来记忆,“支”右边加上羽毛的“羽”;膀,偏旁加熟字记忆,“月”字旁右边是旁边的“旁”。  蜜蜂:蜜,宝盖头下边“心”加一撇,“虫”字底。蜂也有“虫”,因为蜜蜂是昆虫的一种,所以有“虫”字。蜂左部是反文头下边为“丰”。  峰:与蜂都是形声字。将蜂的虫字旁换成“山”。  铺:“金”字旁。  蒲公英:蒲与铺为形声字。  沙:利用偏旁加熟字记忆,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少字  纱窗:纱与沙是形声字,窗,穴宝盖头,大口框上加一撇,里面是“夕”。  祥:偏旁加熟字记忆。  详:偏旁加熟字记忆。  2)巩固字形。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  蜜蜂纱窗翅膀蒲公英慈祥  详细傍晚山峰铺路沙滩  2、写。  3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③在书上描一描,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一气呵成。  翅:“支”的最后一笔捺要写的`长些,“羽”字要全部放在捺上。  膀:左边窄,右边宽。  傍:左右要紧凑。左右一样高。  蜜:三部分一样宽,要紧凑些,必和虫写得扁一些。  蜂:“虫”字旁细长,右边比左边宽高。  峰:“山”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宽,丰的竖压田字格虚线。  铺:左右一样高,右边宽,左边窄。  蒲:“草”字头横要长,与下边的字同宽。  英:上下部分要紧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要冒出头。  沙:右边宽,一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纱: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些。  窗:宝盖头要宽,盖住下边的部分。  祥:左边窄右边宽,“羊”的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详:左边窄,右边宽。  3、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特点。  (2)在书中练习描写。  (3)照范字写词。  三、巩固复习。  学生小声读句子,理解字在词、句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板书设计《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首都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懂句子。  教学重点:  掌握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中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城市”。  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  (1)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填空。  出示小黑板:我是()人,我国的首都在()。  (2)同学们集体读说:我们的祖国叫——“中国”,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借助图和音节、识字、理解词义。  1、边看图认识建筑物的名称边学习词语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古代艺术的特色。  天坛:明、清皇帝祭天祈求丰收的地方,著名的回音壁就在天坛。  小结:这些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在我国的首都——北京。  三、学习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1、朗读句子  2、理解句子的意思  (1)为什么说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2)为什么说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四、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首、图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五、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读词语卡片。《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习有关部首字,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部首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用到了这些部首字。下面我们来学习《识字学词学句(二)》  1、出示“穴、足、皿、衣、月”等字卡认读。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由这些部首组成的生字。  二、自学生字  自己一组一组地自读字、词、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本课生字。  “窝”是由部首字“穴”和一个简单的字“呙”组成,注意“穴”的形变。  “踩”是由部首字“足”和一个学过的字“采”组成,注意做部首时“足”变为“”。  三、检查自学情况,识记字形  1、读生字卡片。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全班评议谁读得好,并说出为什么。  3、分组读字、词、句,组内互相评议。  四、该句子,了解词句的意思  1、学习第一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字、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句。  (3)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句子。如“我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一个鸟窝。”要读出惊奇、欣喜的语气;“早晨,打开窗帘,阳光立刻射进房间里。”“立刻”要重读,语速要读得稍快些。  (4)出示课件,识记字形:  窝: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一个简单的“呙(guō)字;  帘: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巾”。  要注意“穴”做部首时的形变。  2、学习第二组至第五组内容:  (1)总结学习第一组的方法:自由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识记字形。  (2)学习上述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l、指名读字、词、句,评议。  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  3、说一说本课生字的部首是什么。  4、用生字口头组词。  5、形近字组词  格(格子)彩(精彩)盆(盆景)踏(踏步)  胳(胳膊)踩(踩坏)盘(盘子)踢(踢球)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复习部首字“穴”、“足”等的写法。  2、逐一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踩”:注意“足”的形状变化,右半边“采”不要写成“”。  “袜”:右半边是“末”字,不要写成“未”。  “膊”:右上部笔顺是:。  “盘”:上部占格三分之二,注意“舟”的笔顺。  3、按课后范字描红、临写。  三、完成课后练习  做课后第3题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成新字读一读。  四、扩展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  2、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练习用字组词。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练习用词组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将词语补充完整  ()的鸟窝踩坏()  ()的盆景连忙()  ()的胳膊喜欢()【《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相关文章:识字学词学句的教案03-07识字学词学句教案08-27识字学词学句教案12篇09-04《识字学词》教案08-27学儿歌教案02-02《学与问》教案04-02学与问教案01-06学游泳教案10-08《学弈》教案08-25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家长们为了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宝宝认字。其实认字过早,并不代表着宝宝就聪明,甚至还会给宝宝加重负担,因此,宝宝认字的最佳时期就是3岁以后。
幼儿几岁识字好
关于幼儿识字的问题是家长们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识字越早,对孩子智力开发越好,孩子就会聪明。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识字并不能与智力发育等同,那幼儿几岁识字好?
从婴幼儿精神和智力发育的一般规律来看,孩子的图形辩别能力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发育,到8个月时就能记住各种简单的图形,而且从此以后,就对汉字这种轮廓密度适中的方块图形深感兴趣。所以婴幼儿早期识字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从汉字的特点来看,汉字有着独特的表意性和方块性,每个汉字都像一幅抽象画,最适合婴幼儿特殊的识字规律。同时,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来看,3岁是孩子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0—6岁是学习口语语言和文字的最佳期。家长应当抓住这个最高峰和最佳期,让孩子轻松地学会识字阅读。平时不限时都可以教孩子识字,千万不要强加于孩子,要积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认识汉字的过程和成人截然不同,不会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等各种内部结构,而是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所以它们的识字是一种照相机似的认读,是一种基于图象对象的“整体模式识别”的机制,所以并不牢靠,识记同样数量的单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成人多得多。
但是孩子到了3岁以后,一则他们的大脑神经基本发育成熟,记忆能力已处于旺盛时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记得很牢;而且此后孩子眼界日益开阔,所接触的人、物、事也逐渐增多,语言理解能力显著增强,对所学的字不再单靠死记硬背,而是可以理解、记忆并初步运用;二则他们的心理也开始发育,初步具备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出现“识字癖”等各种发展障碍的可能性也很小了;所以3岁是孩子开始的识字的最佳年龄。
因此说,孩子到3岁之后识字才是最恰当的时间,过早的识字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负担,甚至还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
如何教小孩识字
宝宝从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识字,此时的宝宝大脑神经基本发育成熟,记忆能力也提高,因此对于学到的字能够牢记,此时识字是最好的,那如何教小孩识字?
1、在家里布置一个汉字环境。可以把家具、电器、房间、墙壁上贴上相应的字卡。让孩子把汉字与实物联系起来。
2、路上指认各种招牌。有一次在车上哭急了,还是靠认招牌哄好的。
3、中文报纸、杂志。他第一个念出来词的就是:北京(青年报)
4、无图词卡。字卡不好,没有办法让他联系到实际。有图也不好,分散注意力。
5、标签商标。比如在浴缸里我就教他认潘亭、舒服佳、强生等,还有很多包装袋上的文字。
6、电视。广告里会有很多字,栏目的片头、天气预报里的城市预报,都是教孩子的机会。两个月前他就可以把中国所有的省会念下来。他每天最爱看的就是报报(天气预报)
7、儿童读物。可以买一些字体比较大的图书,用手指指着文字给他讲故事。
8、医院科室、办公室的标牌。
教小孩子识字,不能光靠字卡,要找一些让孩子感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记得更牢,学的更多。
识字的基本原则
识字是不是就意味着能够让孩子我认识字就可以了?其实识字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我认识字,而是让他们能够学会积累,能够活学活用。以下是关于识字的基本原则的介绍。
1、识字要科学
识字如此重要,是不是意味着幼儿识字越多越好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家长不可一味追求孩子识字量或压缩应有的时间,摒弃了科学的筛选,再孩子识字过程中,首先应该先注重量的积累,做一个科学而有效地施行计划,让孩子识字的过程科学合理,不能为了教认字而识字,要真正让孩子学以致用,理解字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故事中,我们的识字课采用从字-词-句-段-文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过后懂得运用,培养阅读思想,正是科学规划识字的体现。
2、阅读要尽早
经过早期阅读培养的儿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并且证明它与儿童入学后的认知水平、读写水平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据了解,有人认为学前阶段应以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他们担心因为幼儿智力发育不完全,过早让幼儿识字会增加幼儿的负担,甚至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相关教育专家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目前我国的小学生识字状况来看,远远不能达到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中多出现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低导致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阅读是以识字为基础的,因此早期阅读自然而然就要与幼儿的识字量联系在一起。只有识字,才能真正地实现自主阅读,识字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一点,一直是我们识字课堂上以及和家长沟通上所倡导的。
3、兴趣很关键
对孩子识字方式上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6岁幼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他们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对于事物记得快忘得也快,硬性让他们识2000-3000字不仅达不到阅读的目的,还会损害孩子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幼儿识字,应该采用幼儿比较钟爱的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游戏识字课锁遵循的即是这种思想,首先让孩子爱来,能坚持,然后才能轻松学习,保证效果。
对于孩子识字,并不是为了多认字,而是为了培养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他们的阅读能力有大的帮助。
教幼儿识字要注意什么
同年龄段的宝宝,有的宝宝认识的字很多,而且能牢记,有的宝宝今天记住明天忘,这并不是宝宝脑子不聪明,而是没有找到好的识字方法,所以识字,不能单纯的就是要识字,而是要让宝宝感兴趣,才能认的更多。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教幼儿识字要注意什么?
1、识字当作游戏,不当作任务,不设定额,能认多少算多少;
2、先从听大人讲有字的图画书入手。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逐渐过渡到一起读每一页上的句子,这时只要他跟着看、跟着说,不一定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3、要有平常心,不要非识多少字不行,更不要和邻居或幼儿园同龄小朋友比,比不上,就羞辱孩子,伤及他的自尊心;
4、字学到200个左右时,可以拼成词,再合成句子。比如:西、瓜、西瓜、吃西瓜、我吃西瓜;
5、待他有一点“字”的概念以后,再用识字卡片。一般来说识字卡片最好有同样的两套,正面是字,反面是图,以图带字,从图过渡到字,比较容易。先识的是常见物的名称,然后是动词,再是其他词类的字;
6、在他有兴趣时来教,不要勉强,一勉强反而适得其反。
7、家里最好有人爱读书,这对他很重要。如有人爱看报也好,可以在书上、报上找他认识的字让他看,他会很感兴趣,这对加强他的识字意识很有好处。
家长们在教幼儿识字时,必须要注意以上的几点,否则会前功尽弃。只要是找到识字的好方法,宝宝会非常感兴趣,对识字也非常积极。',getTip:function(t,e){return t.renderTip(e.getAttribute(t.triangularSign),e.getAttribute("jubao"))},getILeft:function(t,e){return t.left+e.offsetWidth/2-e.tip.offsetWidth/2},getSHtml:function(t,e,n){return t.tpl.replace(/\{\{#href\}\}/g,e).replace(/\{\{#jubao\}\}/g,n)}},baobiao:{triangularSign:"data-baobiao",tpl:'{{#baobiao_text}}',getTip:function(t,e){return t.renderTip(e.getAttribute(t.triangularSign))},getILeft:function(t,e){return t.left-21},getSHtml:function(t,e,n){return t.tpl.replace(/\{\{#baobiao_text\}\}/g,e)}}};function l(t){return this.type=t.type
"defaultTip",this.objTip=u[this.type],this.containerId="c-tips-container",this.advertContainerClass=t.adSelector,this.triangularSign=this.objTip.triangularSign,this.delaySeconds=200,this.adventContainer="",this.triangulars=[],this.motherContainer=a("div"),this.oTipContainer=i(this.containerId),this.tip="",this.tpl=this.objTip.tpl,this.init()}l.prototype={constructor:l,arrInit:function(){for(var t=0;t0}});else{var t=window.document;n.prototype.THROTTLE_TIMEOUT=100,n.prototype.POLL_INTERVAL=null,n.prototype.USE_MUTATION_OBSERVER=!0,n.prototype.observe=function(t){if(!this._observationTargets.some((function(e){return e.element==t}))){if(!t
1!=t.nodeType)throw new Error("target must be an Element");this._registerInstance(),this._observationTargets.push({element:t,entry:null}),this._monitorIntersections(),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n.prototype.unobserve=function(t){this._observationTargets=this._observationTargets.filter((function(e){return e.element!=t})),this._observationTargets.length
(this._unmonitorIntersections(),this._unregisterInstance())},n.prototype.disconnect=function(){this._observationTargets=[],this._unmonitorIntersections(),this._unregisterInstance()},n.prototype.takeRecords=function(){var t=this._queuedEntries.slice();return this._queuedEntries=[],t},n.prototype._initThresholds=function(t){var e=t
[0];return Array.isArray(e)
(e=[e]),e.sort().filter((function(t,e,n){if("number"!=typeof t
isNaN(t)
t1)throw new Error("threshold must be a number between 0 and 1 inclusively");return t!==n[e-1]}))},n.prototype._parseRootMargin=function(t){var e=(t
"0px").split(/\s+/).map((function(t){var e=/^(-?\d*\.?\d+)(px|%)$/.exec(t);if(!e)throw new Error("rootMargin must be specified in pixels or percent");return{value:parseFloat(e[1]),unit:e[2]}}));return e[1]=e[1]
e[0],e[2]=e[2]
e[0],e[3]=e[3]
e[1],e},n.prototype._monitorIntersections=function(){this._monitoringIntersections
(this._monitoringIntersections=!0,this.POLL_INTERVAL?this._monitoringInterval=setInterval(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this.POLL_INTERVAL):(r(window,"resize",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0),r(t,"scroll",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0),this.USE_MUTATION_OBSERVER&&"MutationObserver"in window&&(this._domObserver=new MutationObserver(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this._domObserver.observe(t,{attributes:!0,childList:!0,characterData:!0,subtree:!0}))))},n.prototype._unmonitorIntersections=function(){this._monitoringIntersections&&(this._monitoringIntersections=!1,clearInterval(this._monitoringInterval),this._monitoringInterval=null,i(window,"resize",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0),i(t,"scroll",this._checkForIntersections,!0),this._domObserver&&(this._domObserver.disconnect(),this._domObserver=null))},n.prototype._checkForIntersections=function(){var t=this._rootIsInDom(),n=t?this._getRootRect():{top:0,bottom:0,left:0,right:0,width:0,height:0};this._observationTargets.forEach((function(r){var i=r.element,a=o(i),c=this._rootContainsTarget(i),s=r.entry,u=t&&c&&this._computeTargetAndRootIntersection(i,n),l=r.entry=new e({time:window.performance&&performance.now&&performance.now(),target:i,boundingClientRect:a,rootBounds:n,intersectionRect:u});s?t&&c?this._hasCrossedThreshold(s,l)&&this._queuedEntries.push(l):s&&s.isIntersecting&&this._queuedEntries.push(l):this._queuedEntries.push(l)}),this),this._queuedEntries.length&&this._callback(this.takeRecords(),this)},n.prototype._computeTargetAndRootIntersection=function(e,n){if("none"!=window.getComputedStyle(e).display){for(var r,i,a,s,u,l,f,h,p=o(e),d=c(e),v=!1;!v;){var g=null,m=1==d.nodeType?window.getComputedStyle(d):{};if("none"==m.display)return;if(d==this.root
d==t?(v=!0,g=n):d!=t.body&&d!=t.documentElement&&"visible"!=m.overflow&&(g=o(d)),g&&(r=g,i=p,a=void 0,s=void 0,u=void 0,l=void 0,f=void 0,h=void 0,a=Math.max(r.top,i.top),s=Math.min(r.bottom,i.bottom),u=Math.max(r.left,i.left),l=Math.min(r.right,i.right),h=s-a,!(p=(f=l-u)>=0&&h>=0&&{top:a,bottom:s,left:u,right:l,width:f,height:h})))break;d=c(d)}return p}},n.prototype._getRootRect=function(){var e;if(this.root)e=o(this.root);else{var n=t.documentElement,r=t.body;e={top:0,left:0,right:n.clientWidth
r.clientWidth,width:n.clientWidth
r.clientWidth,bottom:n.clientHeight
r.clientHeight,height:n.clientHeight
r.clientHeight}}return this._expandRectByRootMargin(e)},n.prototype._expandRectByRootMargin=function(t){var e=this._rootMarginValues.map((function(e,n){return"px"==e.unit?e.value:e.value*(n%2?t.width:t.height)/100})),n={top:t.top-e[0],right:t.right+e[1],bottom:t.bottom+e[2],left:t.left-e[3]};return n.width=n.right-n.left,n.height=n.bottom-n.top,n},n.prototype._hasCrossedThreshold=function(t,e){var n=t&&t.isIntersecting?t.intersectionRatio
0:-1,r=e.isIntersecting?e.intersectionRatio
0:-1;if(n!==r)for(var i=0;i0&&function(t,e,n,r){var i=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t);if(i.length>0)for(var o=0;o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2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3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4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 ”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5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小燕子》歌曲律动。)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  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  6、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2、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吗?谁和她比一比?开火车读?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塘桥的路,所以课题说?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3、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片1-10)  2、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可是,他们怎么都不动了呢?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3、怎么,他们还是不开心?原来他们听不懂中文,哎,我们小朋友也很会说英语,一起用英语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4、哇!瞧,他们可高兴了,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吧!跳吧!(课件,音乐)  5、燕子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那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记住的?)  6、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中间两条线是什么?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6、燕子姐姐可满意了,听,她在跟我们说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读课文。  难点:把图中的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分辨“八”和“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3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请看课本上给我们带来的这幅美丽的图片。  2、根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幅相配的童谣“一去二三里“  板书课题,领读课题。(解释“里”)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可以同桌互相帮助)  2、再读课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分句读分句纠正:  (1)区分“四”、“十”的'读音。  (2)找一找诗中其它的平翘舌音的字。  (3)读准“烟”、“亭”。  3、请学生读诗:谁把古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图文结合,诵读古诗  1、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还看到了什么;  (1)小山村真美呀,让我们再去好好浏览一下,一眼望去,二三里路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谁最喜欢远处景点,请你读。适时点评句中的停顿,并结合实例理解“里”。  (3)小朋友,再往远点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么?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听了你的诵读,我看到了美丽的亭台,鲜艳的花儿,真是美极了!”  (4)小山村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放眼看一看吧!(集体朗读古诗)  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认读生字,提出要求写的三个字。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1)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交流形近字的异同:“八”和“入”。  3、拓展延伸:找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总第54课时)  一、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名称。  2、认识笔画“一”:介绍名称,范写并讲述书写要领导。学生书空,跟读并练写两三个。  3、指导写字: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从横的长短变化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两方面来说。)  (2)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3)示范写出“一、二”,边写边讲述要领。(让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练写一个,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让学生交流“三”怎么写。(引导学生说出“三”字的先后顺序,长短变化,描红、临写。)  二、复习背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自由读,要求试背课文。  3、借助图片背课文,  4、引导学生自由配上动作背课文。  三、扩展活动  1、 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2、我会用:  (1)老师出示卡片,会读的同学上台接过卡片带着大家读生字两遍,并读含有生字的诗句。  (2)图选字填空:出示四条鱼、六支笔、三本书、十朵花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指名先卡片填空。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8  活动目标:  1、结合数字“1”到“10”,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体验古诗的韵律之美。  2、感受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古诗配乐朗诵mp3古筝曲《渔舟唱晚》mp3  活动过程:  一、播放配乐动画,幼儿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你在春游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呢?(幼儿个别回答)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也很喜欢春游呢!他在春游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播放配乐动画,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师依据幼儿说出的事物,点出相应的图片)  3、教师按古诗内容边操作ppt,边小结:  刚刚宝宝们看的非常仔细,古时候有一个人出去游玩,不知不觉就走了二三里的路(点出箭头图标)。他看见了有一个小村庄,里面住着四五户人家,家里的烟囱啊还冒着做饭的炊烟呢(点出箭头图标);走着走着,他又看见不远处有几座休息的小亭子(点出箭头图标),路边呀还有许多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呢。于是他停下来静静的观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二、播放古诗配乐朗诵,幼儿欣赏古诗,初步掌握古诗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样的风景漂亮吗?很优美!这个人呀,他也很喜欢这些美丽的风景,于是就把它们写成了一首好听的诗,诗歌的名字叫《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师操作ppt,古诗图片随配乐朗诵滚动播放)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尝试说出古诗的内容(师操作相应图标)  3、幼儿再次欣赏古诗,师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听出来的呢?  (师示范朗诵古诗)  4、幼儿再次尝试说出古诗内容(师操作相应图标)  5、师小结:图片已经全部找出来了,那这首诗里一共有多少个数字呢,10个,它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出现的。  三、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师幼集体朗诵。(幼儿看图标初步尝试朗诵)  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着图把诗歌完整的念一念,你们会吗?  ②古代的诗歌常常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所以我们宝宝在朗诵的时候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这样不仅好听,别人还能听的懂。(引导幼儿掌握图标空格处表示要把音拖的.长一些)  2、隐藏图片朗诵。  (教师操作ppx隐藏相应的图标,直至把图片完全隐藏,帮助幼儿记忆古诗内容)  ①教师:小朋友念的真好听,数字宝宝们听了也很开心呢,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你想把数字几藏起来呢?(幼儿朗诵)  ②你还想把数字几藏起来?(幼儿朗诵)  ③如果数字宝宝们全都藏起来你们会念吗?(教师全藏图片,幼儿朗诵)  ④这都难不到你们,现在要加大难度咯!图片宝宝也要藏起来了,敢挑战吗?(师藏四副图片,幼儿朗诵)  3、借助动作朗诵。(师播放配乐古筝曲)  教师:古代的诗人在作诗的时候不仅仅嘴巴念,还有动作呢!(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古诗。)  四、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总结:其实在我们古代还有很多诗人创作了古诗呢,等你们进入小学以后就能学到更多好听的古诗啦。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名字叫《一去二三里》。它是我国宋朝的诗人邵康节写的诗。这首古诗啊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乡村风景。宝宝们,春天来啦,我们幼儿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我们幼儿园美丽的风景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  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  四、生字教学  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教师用拍手歌帮助学生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  教师出示汉字(“一 二 三”)并问学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都由横组成)教师播放资源,出现笔画“一(横)”,老师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跟说几遍。  3、指导写字“一”  (1)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出“一”的笔画名称,并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上的示范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的运笔方法。  (3)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4、指导写字“二”  (1)让学生说说“二”由几笔组成,并说说这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长短的不同。  (2)学生尝试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示范,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容易出现错误到的地方。  5、指导写字“三”  (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  (2)学生交流,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上的书写示范,提醒学生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给优秀作业加星这对教师说来是举手之劳,可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大人也许并不在乎这个,但孩子都很在乎,这一设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古代童谣,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写的生字中出现了第一个新笔画“横”。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童瑶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以认字和写字。  2、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1~10的阿拉伯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相关的汉语拼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3、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 iu an un ing er)、5个整体认读 yi si vyu shi zhi、三拼音(jia zuo 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去识字王国里认识“新朋友”啦!你们高兴吗?想认识它们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  二、观察图画,提出课题  1、看图说话(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家并说话,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在说些什么?)  2、揭示有一首有时候的童瑶(儿歌),说的就是这幅画……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理解“里”里面,一里路等扩词的方法。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什么?并在图中找到“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几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符号标出不会读的字,请同桌帮忙。  3、全班交流,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4、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用各种方式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⑵ 变序抽取12个生字(不带拼音),也用多种方式读。  ⑶ 把12张生字卡片分类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去 里  五、朗读感悟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等。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呀,谁来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看到了什么?最喜欢什么景物?  3、找好朋友互相听听读读,互相正音。  4、男女分别齐读。  六、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  2、会背诵课文。  3、会正确写出一、二、四。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⑴ 变序抽取卡片,开火车认读。  ⑵ 找朋友游戏教师拿数字卡片(1~10)问“x”的朋友在哪里,学生则出示相应的(一―十)的'卡片说“x”你的朋友在这里。  2、我会记:  ⑴ 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⑵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重点分别“入”和“八”  3、我会用:  ⑴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二条鱼、一个苹果等,让学生在相应的图片下画填上相应的数字。  ⑵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2~3遍。  2、限时背诵课文。  3、借助实物投影背课文。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课文,形式可以多样。  三、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⑴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字,那么“田”字格(出示田字格)就是生字的家。  ⑵ 了解田字格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⑶ 念儿歌记住田字格“田方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里。”  2、指导出写一、二、三:  ⑴ 介绍笔画“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出写要领起笔稍重,行笔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及时反馈。  ⑶ 观察“二”与“一”的不同之处,“三”与“二”的不同之处,(横的长短变化以及位置的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⑷ 教师范写二、三,并讲解书写要领。  ⑸  学生描写,教师巡回指导,讲评后要继续练。  四、扩展活动  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别把十四说四十,别把四十说十四。  儿歌  一头牛,两只鸟  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烟村入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11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9种笔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诵读。  教学理念:  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诵读课文和观察插图中认识生字,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说说、读读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真精神!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生齐唱歌曲《我们一起去郊游》)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由远到近观察)看看郊外景色怎么样?我们先看看远处有哪些景物?(亭子)亭子也叫亭台。(出示卡片:亭台)亭子前面有什么呢?(房屋)你们瞧,房屋上面还冒着烟呢,老师觉得人们可能在做饭呢,对不对?煮饭的炊烟饶着整个村子,我们把这村子叫烟村。(出示卡片:烟村)再看近处有什么景物呢?(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  (二)初读课文  1.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师配乐范读古诗)这首小诗美吗?你们想不想读呢?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如果读不准,你就借助拼音朋友多拼几次,明白吗?(生配乐读古诗)  2.老师要把这颗小星星呀,送给我们班的xxx。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身子坐得直直的,头正正的,书啊,抓得稳稳的。读书姿势可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接下来呀,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这首小诗。一人一句,其他小朋友呢,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好,开始!  3.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呢,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快快做好,注意读书姿势。这次听清老师的要求: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三)识记生字  1.这次小朋友读得都不错。那接下来呀,再听老师的任务:看看课后生字,把每个字拼读两遍。  2.下面该老师检查你们认读生字的情况了。卡片上的字你会读就举手!(强调:一本身读一声,但和其他生字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就该读二声。这是一种变调现象,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很多,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奥妙之处)让我们把生字齐读两遍。  3.脱掉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吗?我们开火车来读。抢读。  (四)配乐诵读课文,启发想象  1.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这些字宝宝交了朋友,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觉得特别愉快。不过,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这幅美丽的画。待会儿告诉大家: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好,开始!  2.谁愿意把你刚才读课文的感受告诉大家呀!你是从课文哪句话体会到的?  3.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这么多同学呀!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怎么样?读得真美!老师觉得我仿佛已经来到了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小山村。  (五)书写汉字  1.认识田字格  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不但要会认中国汉字,还要会写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里,汉字的家就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汉字的家吧。  这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叫田字格。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书写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书写一  这节课我们先送一回家。先帮老师在田字格里看一看,一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一是由笔画横组成的,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往右,起笔重一点,收笔要顿)你们想不想写?动笔之前,我们先复习以下习字操: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好,保持这样的姿势开始描红。描好以后,在生字本上再写几次。  3.小朋友把笔放一下,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描得非常认真,一笔描成,而且压在横中线上。老师还发现,个别小朋友写字的时候,写着写着,不小心肩歪了,头也低了下来。其实,写字也是一种练功,那要天天练。老师相信,小朋友在练字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头正、身直、肩平、臂开。相信你们一定能养成好的写字习惯。有了好的写字习惯,老师也相信,将来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非常漂亮。  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好吗?下课!【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相关文章: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一去二三里》12-15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02-01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02-08小学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04-10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01-16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02-05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一去二三里》5篇12-15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3篇02-01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04-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字和识字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