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念佛朝哪个方向需要四个方向念吗?

这样念佛,很容易达到一心不乱我看你们有几个人都在打瞌睡了,为什么会打瞌睡呢?因为打坐打错了,没有见到佛菩萨,所以要打瞌睡。为什么有的人越打坐越精神、越欢喜呢?因为他坐对了,见到了佛菩萨。还有一种人坐在这里,一直没有上路。就像我们做事没有做对一样,很吃力。修行与做世间事的道理一样。尤其是初学者,方法非常重要。会打坐的人不仅腿不会痛,而且越坐越舒服。如果不会打坐,可以念佛,但一定要会念。如果念佛的方法不对,就无法与佛沟通。念佛就如同打电话,如果号码不准确,没有掌握拨号的方法,就无法与对方接通。如果号码准确,拨打的方法也掌握了,一打就通。怎么念佛呢?最好把你所念的佛的形象观想出来。比如大家都喜欢念“阿弥陀佛”,就把阿弥陀佛观想出来。就像别人一提到你母亲,你脑子里马上会出现你母亲的形象一样。念佛的人必须做到,一提到佛,脑子里马上呈现佛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与佛感应。如果突然问你: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你想不起来是什么样子,说明你还没有掌握念佛的方法。要念佛、忆佛,才能见佛。也有很多念佛功夫很高的人,念佛的时候,头脑里没有任何佛的形象,只有灵明的觉知。但是对于刚学佛的人来说,必须记住阿弥陀佛的形象,一提到阿弥陀佛,他的形象马上出现,不需要想。在过去,念佛法门通常是观与念同时进行。即在念佛的同时,把佛的形象观想得非常清晰,刹那间你的心眼看得非常清楚。拜佛的时候也要观想。在拜下去顶礼的时候,要观想我们的双手托着佛菩萨的双足,佛光照耀在我们身上,佛菩萨将甘露洒在我们身上。只有活着的时候与佛沟通了,临终才能蒙佛接引。观佛与念佛哪个更重要呢?“观”属于初步,“念”就很高了。只有头脑里有了佛的形象,才能更好地与佛沟通。当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连佛的形象也没有了。通常在念佛的同时,必须观佛。《大乘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讲的就是观修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修行方法,都要观、念同时下手。比如修禅,要观世间无常。那么念的又是什么呢?念的也是生老病死无常。实际上观与念在某个阶段是同时的,在另一个阶段则需分开。因为观与念都是通过心在作意。如果我们在观佛、念佛时杂念很多,破坏了画面和念头,就要重新观,重新念。念佛念得慢,容易产生杂念;念得快,念念都在念佛,就不容易产生杂念。如果还有妄想,说明还有多余的力量,就要加上观。就像做事一样,做简单的事,脑子还有空考虑别的;做复杂的事,就没有空再想其他了。学“念佛”不像学其他法门那么复杂,只须深信不疑,念不间断,即能成就。学其他法门则需通达许多教理。实际上念佛就如同往装满苦水的杯子里不断地加糖水,直到将苦水转换成甜水,也就是不断地冲淡我们的业障,使它没有力量现前。尤其是业障重的人,最好每天都念佛。修行不怕笨,不怕慢,就怕你停下来。因为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期积累。好多人活了几十年才开始学佛、念佛,头脑里收集了很多社会上的事物,再念佛,就很难储存进去。怎么办呢?只要放松身心,提起佛号不放下,自然能把佛的声音、相貌录进去。当念佛的种子深入八识心田后,就不需要再念了。因为这时候你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佛,其他念头已经被同化了。往往真发心念佛的人,感应特别多。有了感应,不要跟着感应跑,要一直念下去。如果你放弃念佛,跟着境界跑,境界就会消失。如果我们念佛真能念到一心不乱,那真的是有求必应,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要什么,动个念头就可以达成。一心不乱就能与佛沟通。有的居士在家里烧香、念佛不方便,在自己心里念佛就可以了。城市里住房紧张,设佛堂不方便,那就在自己心里设一个永久的佛堂,燃一支永不熄灭的心香!古时候念佛的人,心中都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每天都生机盎然,永不凋落。如果喜欢烧香,就观想脑海中有一支点燃的香,无论走路、干活、吃饭、睡觉……这支香永远都燃着,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每月初一、十五最好吃素。吃素就等于放生。放生还需要钱,吃素很容易做到。如果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吃素,就等于为他们做功德,他们临终时就会往生到层次较高的地方。有的人用口念佛,家人不支持。在心中念,谁能知道呢?只要念头不间断,佛菩萨一样知道,不需要你念出声来。修行人第一要修智慧,第二要修福报,福慧能同时兼修则更好。实际上真正的福报是大智慧。只有具备了智慧,才能成就世间、出世间的事。过去很多学佛的人,条件不具足,遇不到师父,见不到佛经佛像。但他们心中天天想着佛菩萨,也很容易与佛菩萨沟通,每天处于道中。我们常看到一些烧香的人一边拜佛,一边求,嘴里不停地念叨。实际上你心里想什么佛都知道,不需要你说出来。今天少讲一点,多留点时间给大家提问题。因为每个人想知道的不一样。今天下午两位上海来的居士提到怎样念佛,怎样做才算修净土法门等问题,问得比较深。而且觉得自己进步不快。刚才说到,学佛,起步阶段很重要。学世间法都需要人教,何况出世间法?必须有过来人传授。尤其是老居士,最好每天早晚各念半个小时的佛。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又休息了一夜,脑子里杂念比较少,念半个小时的佛,这一天脑子里都会有佛。晚上念佛,睡觉也会念佛。这样一天一夜都与佛在一起。其实不需要多念,只要专注,早晚各半个小时就够了。当然,如果你有时间,能多念更好。禅修 心理学 宇宙 吸引力法则 冥想 灵修 打坐 佛学 国学 哲学本文节选于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千万余字著述、17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4000万多元……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九祖
昨天 九祖九祖蕅益大师,净宗九祖,已证法身,乘愿再来。一生行解,事理圆融。凡所著述,机理双契。其般若文字悉从彻底悲愿之圆解心中流出,净宗学人常听闻熏习,如染香人,自然身有香气,故每日分享蕅祖之精要开示以结法缘。公众号文:智谕法师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难以收拾了。所以初学念佛,一定要计数。计数念佛,可能对大家不很习惯,而且很费力;但是,正因为费力,才能摄心。由于它费力摄心,念佛才有功效。不过,初念佛的人,不要拿念珠,拿念珠不容易摄心。用念珠计数成了习惯.于是聊着天也数念珠,光数念珠不念佛。很多人都这样,你检查检查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如果这样,那是以掉散心念佛,千万得改过来。那么,不拿念珠怎么计数呢?有两种用指头计数的方法。把自己的一双手握拳,然后将五个手指头伸一遍,这是五个,再屈一遍,又是五个,于是在另一手屈一指作为十数,屈伸一遍为一百。就这么计数。还有一种方法,更好,那是采取三三四的念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四声,共计十声。于是屈一个手指计数,这是十声。这个念法最容易摄心了。这样计数念佛,可使你念得踏踏实实。要是拿念珠念佛,掉散心一点不会伏,徒增散乱,念的佛号,虚虚浮浮,一点不着力。大家记住,初学念佛要计数,计数不可拿念珠。等你掉举心伏下了,念佛有些进步,那时再拿念珠,可帮助你不忘记念佛。初念佛时,每天念多少佛号要有定数。一开始,不贪多,宁可从少念到多,不可一开始念十万声,念不了,念五万声;五万声还念不了,念一万声;一万声念不到,念五千、三千、三百、两百。这样念佛不好。图片开始时宁可少,应估计一下自己的时间,每天早晨抽几分钟,或者晚上抽几分钟,能念多少佛号。事情忙,要上班的人,时间不够充分,刚一开始念,不妨先念五百声。五百声念了,若是还有充裕的时间,可增加一千声;一千声还有充裕的时间,一千五。两千,再慢慢地递增,逐渐逐渐精进,那七宝池中的莲华就会逐渐逐渐地增长。当然,念佛是愈多愈好,所以应尽量争取多念。念佛不是摄心为贵吗,怎么要多念?因为念十声、八声,不可能摄心;念三百声、五百声,或许有一、两声摄住了心;念三千声、五千声,就会有十声、二十声摄心。所以要多念,多念自然摄心,可以种入八识田中。比如说,人们看书,一遍记不住,两遍记不住,十遍、八遍,可能有一点点进步;念上三百遍、五百遍,肯定能记住。又好比参加作早晚课,《阿弥陀经》背不下来,但只管念,跟着念,念上几年以后,保证能背下来。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因为它种入第八识了。第一个,大家回去念佛,要计数念,念得心有一点点调伏了,才拿念珠,念珠可帮助念佛。怎么说,会帮助念佛呢?因为不拿念珠,念佛念到十声、二十声,就忘了,拿着念珠念佛,念上三百声、五百声。三千声、五千声,不会忘。这是它的好处,也是它的坏处。坏处在那里呢?由于不忘,就不用心,很容易“掉举”。图片第二个,大家回去念佛的时候,要注意到不可有间断,就是所谓“不间断”。怎么叫不间断呢?那不是教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叫不间断;而是规定了一天念三千声佛号以后,再忙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这三千声佛号,然后再随时记起来就念,那才叫不间断。如果每天规定念三千声佛号,今天念三千,明天忘了,那是间断。每天一定要念完这个定数,修满了这个定数,平时可以散念,不计数。慢慢慢慢佛号叫它增加,功夫就增进了。第三个,回家念佛,不余杂修。不能凭自己的兴趣,随自己的高兴,有时念念佛,有时诵诵经,有时拜拜忏,有时又持持咒。这样没有用。这是自己捣乱自己,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这样是不会见效果的,一定要一句佛号念到底。你要是拜佛,就拜阿弥陀佛。面前不管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你拜的时候,就心里想,我在拜阿弥陀佛。不应该看到这是释迎牟尼佛,我在拜释迎牟尼佛;看到药师佛,我在拜药师佛。不管是什么佛,我一拜下去,就拜阿弥陀佛。口要念的话,不管是持咒啦,诵经啦,唱赞啦,我一念一唱,一开声,就是为了阿弥陀佛。心里要是想,就想阿弥陀佛。各位不相信,请想一想,如果身口意三业造了恶,不是一定堕三恶道吗?身口意三业要是行了善,不是一定生人天吗?那么,你的身口意,身礼阿弥陀,口念阿弥陀,心想阿弥陀,哪有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呢?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心必造其境,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大家拜的时候,不管面前是什么佛,心里要想我在拜阿弥陀佛。图片你不知道,念一佛,拜一佛,就是念十方佛,拜十方佛。因为佛与佛的身没有分别。“无分别”而自生“分别”,叫作众生;知道虽“分别”而“无分别”,才是佛。大家记着,佛是没有分别的,你不要自生分别。阿弥陀叫无量光,其光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边呢?阿弥陀叫无量寿,其寿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边呢?那只怪你不知道释迎牟尼佛方便说就是了。念佛久了,心慢慢慢慢降伏了,慢慢慢慢定下来了,念佛的时候,这才是真实念佛了。初学念佛,一定嘴巴念佛,心里没有佛。念佛久了,自然而然地口念,心也念。功夫愈纯这种现象愈明显。到了那个时候,拿念珠可帮助念佛,念珠有念珠的功德。这样念佛久了,“行起解绝”,三藏十二部,一切言教,都用不上。佛号一起,可把它们都放下。不相信,就念一念试试看,就会知道满肚子学问,一点用不上。可能有人会说:“那么说,我平时看经看教,没有用吗?”有用。不过那是走路的拐杖就是了。假使有人把拐杖当作路,这个人是白痴。上了路以后,拐杖可以不要了,拐杖不是路啊,它只是帮助走路。三藏十二部也是这样。仅仅是帮助修行就是了,它不是修行。认为三藏十二部就是修行,就是法,这就死于句下了。图片所以古德讲,“行起解绝”。不光是念佛法门,一切修行法门,都是这样。行起解绝,解绝才能行起。得受用不在经文上,而是从修行上,从修证上得受用的。大家应记住这个要点啊:不可余杂修。应该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这样修久了以后,自然能得受用。修久,得到受用以后,就不须别人指导,自己就知道了,要是不按这路子修,胡思乱想,东扯西拉,虽学识渊博,到头来恐怕事倍功半,很难得到受用哩。我再重复一遍,初念佛不可散念,散念不摄心,念佛号飘飘浮浮,毫不着力。一定要计数,计数不可用念珠,应用手指计算,或者用三三四的办法计算,不过,很麻烦,很不好念,但是,也就因为这样,才有效用;感觉好念,那就不能通过心,滑流过去了。还有,不可间断修,每天规定念多少佛号,一定要把它念完。其余的散念可以随意了。若怕佛号念不完,就先从少数开始。我相信,任何人再忙,十分钟,八分钟总能抽得出来的吧,再不然,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可把它念完;走路的时候,也可念完;吃饭的时候,也可念完。总之,教它不间断,再有,不可余杂修,拜就拜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阿弥陀佛。这样久久用功,自得大受用。以上三点必须记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朝哪个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