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是什么意思 解读柏拉图哲学柏拉图思想?

第三章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我们告别了苏格拉底派,也就是进入了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阶段。对于这个阶段,黑格尔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指出:1、在这个阶段是“哲学之发展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我们来解释一下,黑格尔的“科学”。杨一之老先生在《逻辑学》注释中说过,如果你遇到黑格尔的“科学”,你默默用哲学来代替就可以了。这个说法诚然是不错的。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曾经对科学进行了一个解读。他指出:科学就是一种意识,严格来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认识到精神的本身就是精神的这种精神。怎么来理解呢?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人类的自我意识,也是现实人的本质规定性。所以这种精神是客观的,是具有实体性的,具有实体性的内在必然性的规定,所以这种客观的精神是必然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就构成了精神自身的运动——概念的现实化过程。所以,这种精神是作为的主体的,因为这个主体主导着这个实体的运动。精神作为实体的实体,作为精神,作为主体,是自为的。这样的精神就是概念,作为概念,作为原则,这个原则的体系展开就是精神的王国。这个王国是一个体系,所以这个精神王国是一个体系。所以,科学就是认识到,这个精神本身是一个体系的精神王国,是在一个原则主导下的精神王国。而科学之构建就是建立在这个精神原则的运动及其现实化的过程中。如果理解了上面黑格尔对科学的说法。我们就可以大体认为,黑格尔所认为的科学就是,一个在原则体系为起点的概念及其体系。这个概念及其体系是这个原则的必然性及其现实的展开。2、这样,我们就能理解黑格尔下面的说法——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黑格尔这样的说法就是,这个原则是苏格拉底的原则——主观性原则。3、下面黑格尔评价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地位。——他们应该叫做“人类的导师”
——柏拉图:这个科学的开创者
——亚里士多德:这个科学体系的完成者——这一段讲的是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 甲、柏拉图黑格尔首先从柏拉图开始。黑格尔还是一成不变的讲学风格,在开始的时候,讨论的是他哲学的一般性。对于这个柏拉图基本的思想,黑格尔是这样说的:1、黑格尔说,柏拉图也属于苏格拉底学派。因为柏拉图属于苏格拉底的朋友和门徒,这个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柏拉图“把握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原则的全部真理”——苏格拉底的基本原则就是“主观性”原则。2、柏拉图是怎样认识苏格拉底的基本原则的呢?黑格尔说,在苏格拉底那里,本质是在意识中,本质是意识的本质。也就是说,在苏格拉底的主观性原则下来,上面说法的实质是“绝对在思想里面,并且一切实在都是思想”。自然这个说法是区别于那种坏的唯心主义的。那种唯心主义将思想和实在对立。而苏格拉底主观性原则是“在一个统一里,思想既是思维,也是实在”。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把这个统一理解为“我的意识”,在这种理解中,这种我的意识作为本质,作为世界的本质,是我认识的真理。这种意识作为我的本质,是我在自己的伦理实践中的真理,主导我的实践活动。这样苏格拉底就把自觉的思想的权利提高为原则,这个原则表现为“独立自在的思想为自觉的意志之本质和目的”——因为苏格拉底仅仅关心人的社会,他对自然不感兴趣,所以,他的主观性仅仅体现在道德和伦理这个领域。3、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原则的发展就在于,他把苏格拉底的主观性原则当作他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下,他把“思想这种抽象的权利扩张到科学的领域里”——也个也就是在开始所说的,柏拉图从苏格拉底开始构成整个科学王国的意思所在。这句话,同样包含黑格尔对柏拉图的批评,柏拉图是“思想抽象的权利”——所以柏拉图的精神王国还不是真正科学体系的完成,最后的完成还需要亚里士多德来完成。4、这样,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原则的发展就表现为“进一步认思想为宇宙的本质”“并且发展了解释和推演这原则的方式,虽说他的发挥未必完全是科学的”。这样,黑格尔简单几句就勾勒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精神的联系——原则及其原则的发挥。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善”由社会的原则推演为“宇宙”的原则。如下:——柏拉图也属于苏格拉底学派。他是苏格拉底最著名的朋友和门徒。他把握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原则的全部真理,这原则认本质是在意识里,认本质为意识的本质。这就是说,绝对是在思想里面,并且一切实在都是思想——并不是片面的思想,或者是坏的唯心论所了解的思想,依照坏的唯心论的说法,思想又重新站到一边,被认为是意识着的思想,而与实在相对立——,而乃是指这个意义的思想:在一个统一里,思想既是思维,也是实在,它就是概念同它的实在性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换言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整体的理念。苏格拉底把自觉的思想的权利提高为原则,而柏拉图则把思想这种仅仅抽象的权利扩张到科学的领域里。他放弃了苏格拉底认独立自在的思想为自觉的意志之本质和目的的狭隘观点,而进一步认这种思想为宇宙的本质。他曾经扩大了苏格拉底的原则,并且发展了解释和推演这原则的方式,虽说他的发挥未必完全是科学的。黑格尔讨论完了柏拉图哲学同苏格拉底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后,他又开始讨论他的著作,也就是他哲学中的思想。对于他的著作,黑格尔的看法是:1、柏拉图的著作是“最美的礼物之一”。但就是这个最美的礼物,存在一个最大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没有用系统的形式发表出来”。这样,这个最美礼物就遇到一个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怎样阐述他的哲学”——也就是说,阐述柏拉图哲学所遇到的困难。2、“阐述柏拉图哲学的困难”
——不在他的哲学本身
——而在于他的哲学曾被加以不同的解释——许多笨拙的人添加进了很多粗糙的观念——因为他们不了解精神。——总之,“只有对于哲学的无知,才加重了理解柏拉图哲学的困难”。——我想,这个断言,应该适用于所有的晦涩的哲学家吧,也包括黑格自己。——柏拉图的著作,无疑地是命运从古代给我们保存下来的最美的礼物之一。但是,他的哲学,在他的著作里,并没有特别用系统的形式发表出来,因此,要阐述他的哲学,困难主要不在他的哲学本身,而在于在不同的时代,他的哲学曾被加以不同的解释,特别是在近代,经过许多笨拙的人,从多方面去摸索过,他们或者是把他们自己的粗糙的观念带进他的著作里面,不能够对于精神的事物给予精神的解释;或者是把事实上不属于哲学本身、而只是属于想像方式的材料,当作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最值得重视的东西。 但是真正讲来,只有对于哲学的无知,才加重了理解柏拉图哲学的困难。黑格尔评价苏格拉底的时候,说苏格拉底是“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是“精神的转折点”。对于柏拉图,黑格尔的评价也是两点。第一点没有变,第二点从精神的转折点变为了““他的哲学是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造之一”。黑格尔为什么这样评价柏拉图呢?1、“柏拉图的哲学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哲学对“基督教”的影响——作为基督教的开端——成为超感性的国度的原则。2、柏拉图哲学的特点是:“把哲学的方向指向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并且把意识提高到精神的领域里”3、柏拉图哲学对“理智”的提升。“理智的成分便获得了那属于思维的超感性的、精神的形式”,意识进入自觉阶段,取得了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如下:——柏拉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是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包含这一崇高原则于自身之中的基督教,曾凭借柏拉图早已作出的那个伟大的开端,进而成为这个理性的组织,成为这个超感性的国度。柏拉图哲学的特点,在于把哲学的方向指向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并且把意识提高到精神的领域里;于是,理智的成分便获得了那属于思维的超感性的、精神的形式,并且在这样的形式下,得到了对意识的重要性,进入了自觉的阶段,而意识在这个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基督教曾把人的天职这一原则当作圣洁的原则,——或者它把人的内在精神本质乃是他的真正本质这一原则,以其特殊方式作为普遍的原则。可是将这个原则组织成一个精神世界,——这件工作,柏拉图和他的哲学却有很大的贡献。
关于柏拉图的生平,黑格尔是这样介绍的。如下:首先,我们必须先提说一下他的生平。“柏拉图是一个雅典人,生于第八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或者据多德威尔的说法,生于第八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四年(公元前四二九年),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的时候,也就是柏里克勒逝世的那一年。“〔照这种说法,〕他比苏格拉底小三十九岁或四十岁。“他的父亲名阿里斯同,其家谱可以追溯到高德鲁,他的母亲伯里克条尼,是梭仑的后裔。他母亲的叔父,是那著名的克里底亚。“(这里附带提一下)克里底亚曾有一个期间和苏格拉底过从;“他是雅典三十僭主之一,”是其中最有才能、最出色、因而也是最危险和最招人怨的一个僭主。苏格拉底因此特别受人责怪,说他会有像他〔按指克里底亚〕同阿尔共比亚德这样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轻佻,几乎使雅典濒于灭亡。因为他既干预别人对他们的儿童的教育,那么别人就有权利要求他,不要把他教育青年时所要做的事拿到这里来实施。克里底亚同居勒尼派人德奥多罗和梅罗人第亚戈拉,常被古代人说成是否认神灵的人。塞克斯都。恩披里可曾经保存下来他所写的一首诗中一个很美的片断。柏拉图既然出身于这样高贵的家族,当然不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他曾经从最著名的智者们获得被视为一个雅典人应具有的关于各种艺术的教育。“在家庭里面,他名叫亚里士多克勒 ,后来他的老师才给他命名为柏拉图。有的人说,他得到这样一个名字,是由于他前额的宽广;又有人说,是由于他的谈论的丰富和广博;又复有人说,是由于他的体格丰美。在他的青年时代,他学习作诗,并且曾写过悲剧,“——(很像我们现在的青年诗人,从写悲剧开始),——并曾写过“颂神诗和赞美歌”(歌曲、哀歌、铭文)。在希腊诗歌的选本里,尚保存有几种他所写的诗歌,内容大都是为他所爱的人而写的;其中有一首最著名的,是赠给他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做阿斯特尔(星)的,这里面包含有一个很美的想像:“我的阿斯特尔,你仰望着星星,啊,但愿我成为星空,这样,我就可以凝视着你,以万千的眼睛。”这意思也出现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在他青年时代,他一心一意想献身于政治”。〔当他二十岁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到苏格拉底那里。“据说在他去拜见苏格拉底的前一晚上,苏氏梦见有一个天鹅飞来停在他的膝上,天鹅的翅膀很快地长大了,接着立刻就飞”(向天空),“唱着最优美的歌曲”。古人谈到许多这类的轶事,都足以表示当时以及后来的人,对于他那庄严静穆、极度单纯和令人仰慕的崇高的品质,有着高度的尊敬和爱慕。这些品质使得他获得“神圣”的称号。柏拉图并不完全满足于苏格拉底的智慧和教导。此外他还研究了古代的哲学家,特别是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柏拉图从苏格拉底学习以前,“他曾经与克拉底鲁过从,曾钻研了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他又研究过爱利亚学派,而且特别研究过毕泰戈拉学派,而且他又时常与最有名的智者相过从。当他这样地深入于哲学的研究时,他就失掉了他对于政治〔和诗歌〕的兴趣,他完全放弃了这些东西,而完全献身于科学的研究。他和苏格拉底一样,曾经履行了作为雅典公民的兵役义务,据说他曾参加了三次战役。我们曾经提到过,在苏格拉底被处死以后,“柏拉图也如许多别的哲学家一样,从雅典逃出,投奔到麦加拉的欧几里德那里。(他从二十岁起就从苏格拉底学习,共有八年。)不久之后,他又从麦加拉出发去游历,最初到非洲的居勒尼,在这里,他在有名的数学家德奥多罗指导下,特别钻研了数学,“德奥多罗这个人,他曾经介绍到他的几个对话中,作为参加谈话的角色。柏拉图本人在数学里不久就达到很高的成就,据说由神谕提出的德洛或德尔斐问题是他解答的,这问题和毕泰戈拉定理相似,是与立方有关的。那问题是,求作一线段,使其立方等于二立方之和。这需要凭借两条曲线来作图。值得注意的是,神谕那时所提出来的课题是什么样的性质。当人们去求神谕的时候,正当瘟疫流行,而神乃提出一个完全是科学的课题;——神谕的精神所表示出来的变化,是很值得注意的。“柏拉图从居勒尼又游历到埃及,”不久又从埃及“到大希腊”,在这里他一方面结识了当时的毕泰戈拉派学者,有名的数学家,塔仑丁的阿尔基塔〔和费罗劳等人〕;他从他们那里研究了毕泰戈拉的哲学,此外他又用高价买了老辈毕泰戈拉派的著作。在西西里他接交了狄翁。“回到雅典,他开办了一所学园,这学园设在一个园林中,里面有一个体育场,在这里他向他的学生讲学。这个建筑是纪念英雄阿加德摩的。“但是柏拉图才是这里的真正的英雄,他使得原来的名字失掉了意义,他掩盖了那原来的英雄的声名,他是那样地完全代替了他的地位,这英雄的名字在后代只是凭借柏拉图而得传。柏拉图在雅典的居住与工作,曾被他三次往西西里的旅行所打断,他到了青年的狄奥尼修的宫廷,这人是叙拉古和西西里的君主。他与狄奥尼修的关系是他生平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即使不是唯一的外在关系;一部分由于他与狄翁的友谊,一部分更特别是由于他本人怀着一些高远的希望,——希望通过狄奥尼修他可以看见一个真正的国家法制成为现实,这就把柏拉图拖进了这种关系,但是这关系并没有产生什么有永久性的结果。表面上看来,一个年青的君主,在他左右或者在他后面有一个智慧的人、哲学家来教导他、感召他,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曾有千百个政治性的小说都建立在这种想法上面。但这样想法本身就是空幻的。狄奥尼修最近的亲属狄翁,同别的有地位的叙拉古人,狄奥尼修的朋友,都受了对于狄奥尼修的空幻希望的欺骗。他们希望能对这样一个被父亲娇养长大、没有受什么教育的狄奥尼修灌输一些哲学的观念,并引起他对哲学的重视,因而使他渴想认识柏拉图。他们希望狄奥尼修亲近柏拉图可以大大地得益,而他的尚未定型的、看来并不很坏的天性,会受柏拉图真正的国家法制的观念影响,这样,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或许有通过狄奥尼修在西西里实现的可能。这样就引诱得柏拉图采取了一个错误的步骤而作西西里之行。但是这种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狄奥尼修是那样一种平庸的人,他诚然也企求荣誉和优胜,但只是半途而废,缺乏深度和真忱,虽然装作这样,却没有坚强的性格;——有了半途而废的性格,纵然怀着好的愿望,终不能达到,就好像我们近来舞台上表演的讽刺剧所讽刺的人一样,心想要作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结果只落得作一个傻瓜。这样的情况所表示的,只是这样。仅仅三心二意地让人领导,但也就由于三心二意而破坏了计划,使得计划的实行成为不可能,——以这种三心二意的态度去提出一些计划,也同样使得这些计划不能贯彻。虽说由于柏拉图和狄奥尼修的其余的环境的影响,也曾引起他对于科学和教育一定的重视。但是他对于哲学的关心也是同样肤浅的,一如他对于诗歌的多次尝试一样。他想要样样都会,兼作诗人、哲学家、政治家。他又不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他受了教育,但他却又不能被带进较深入一点的地方。这种不情愿的情绪爆发出来,造成了人物间的分裂。狄奥尼修弄得与他的亲戚狄翁不和,而柏拉图也就被牵连进去,因为他不愿意放弃他同狄翁的友谊。狄奥尼修是不能把友谊建立在互相尊敬和严肃的共同目的之上的,他之所以愿意同柏拉图作朋友,一部分是由于他个人的情感上的偏爱,一部分也只是由于一种虚荣心。但是狄奥尼修不能够达到与柏拉图紧密结合的愿望,他希望能够独自占有柏拉图,这种要求是柏拉图所不能容许的。于是柏拉图只能离开他。等到离开了之后,他们两人都觉得有会合的需要。狄奥尼修为了要达到同他恢复友谊的目的,又召回柏拉图。他不能够忍受的是不能够使柏拉图与他自己紧密地结合,他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柏拉图不愿意抛弃他同狄翁的友谊。柏拉图不只顺从了他的家庭同狄翁的迫切要求,而且也特别顺从了阿尔基塔以及别的从塔仑丁来的毕泰戈拉派中人的迫切要求,因为他们曾受到狄奥尼修的请求,都很关心于调解狄奥尼修与柏拉图和狄翁的关系;他们并且进而担保柏拉图的安全和离去的自由。但是狄奥尼修既不能容忍柏拉图的离开,也同样不能容忍柏拉图的在场,他觉得柏拉图使他不安。他们因此没有建立很深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他们再度接近了,又重新分离了。所以他第三次到西西里的居留还是得到一个很冷淡的下场,而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没有恢复了。这一次由于狄奥尼修与狄翁关系之恶化,情形异常紧张,当柏拉图由于不满意狄奥尼修对待狄翁的态度而想要离开西西里时,狄奥尼修就不愿给他任何交通工具,甚至要用暴力迫使他不能离开西西里,直到最后塔仑丁的毕泰戈拉派中人出面干与,向狄奥尼修索回柏拉图,让他动身,回到希腊;而狄奥尼修害怕他与柏拉图不能友好相处的恶劣消息传出去,这也有助于柏拉图平安离开西西里。这样一来,柏拉图所有的希望都被粉碎了,而他依照自己的哲学观念的要求通过狄奥尼修而制定国家法制的梦想,也成为泡影了。后来,虽说别的国家如居勒尼同阿卡底的人民曾经请求柏拉图替他们立法,柏拉图却拒绝担任立法者的职务。那个时候正当许多希腊城邦都感觉到它们的法制不很令人满意,但是他们又不能制订任何新的法制。现在,在过去三十年内,人们曾经制定了很多的宪法,对于每一个从事这种工作很多的人,起草这样一种宪法:并不是难事。但是,单是一些理论并不够用来制定一种宪法,因为制定宪法者并不是个别的个人,而乃是历史造成的神圣的和精神的东西。世界精神的这种力量是如此强大,个人的思想与它对比起来简直无关重要。如果这类的个人思想有某种重要性,就是说能够实现出来,那么它们不是别的,而是这种普遍精神的力量的产物。柏拉图应当作立法者的想法,是不适宜于那个时代的;梭仑和吕古尔各曾经是立法者,但在柏拉图的时代,这类的工作已经不切合实际了。他拒绝再顺从这些城邦的愿望,因为它们不同意柏拉图所提出的第一个条件,这就是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这一原则,我们以后讨论到他的实践哲学时将再加讨论。这样,柏拉图受到全希腊特别是雅典人的尊敬,他活到“第一○八届奥林比亚赛会”(公元前三四八年);“死在他的生辰那天,在一个结婚的筵席上,享年八十一岁。“柏拉图的哲学是从我们所拥有的他的著作中流传下来的。他的著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同样对我们有引人入胜的重要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柏拉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