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感情应该理性还是感性的活着还是感性的活着?2: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面对事情的时候理性,面对心情的时候随性。面对工作的时候理性,面对生活的时候随性。该用脑的时候理性, 该用心的时候随心。之前我也是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后来发现,想要活得有质量还有意思,就必须要理性与随性相结合,并且一定不能用错场合,该理性的时候,你如果选择随性,那你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差,差到你怀疑人生;该随性的时候你选择理性,那么你会 越来越孤独,孤独到觉得人生无意义,可死可活。再说的细一点,就是工作和生活。比如在面对业绩和友情的时候。如果你在公司想要提升业绩,那更多的工资,那就绝对不能随性,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容易满足,而是要理智的分析问题所在,总结更好的方法,拿到更高的业绩,而不是去纠结,刚才那个领导的心情不好,刚才哪个同时的眼神不对,这个时候绝对不要用心,要用脑子。因为在这个场合里的人,用的都是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赚到更多的钱,你如果用心不但屁用没有,还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傻x。但在面对友情的时候就完全是不同的情况。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用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该付出多少,更不要去盘算对方该付出多少,要容易满足,知道珍惜,整个心情也放松些,这样你也舒服,朋友也舒服,在这个时候, 如果你理智的用脑子盘算这个,盘算那个, 朋友只会觉得你不够真挚,友情也没办法继续。其实想想朋友是多美好的存在 , 让一让,宠一宠,放下面子赖一赖,又什么不行的,非要计较那个算计这个,最后只会越来越孤独。最后,个人觉得理性和随性都该有,也确实每个人都有,但真正能把握好度的,真正能用对场合的让你很少,我们主要修炼的不是选择,而是平衡。
以下是哲学家 Alan Watts 的一次演讲,他说 life is a musical thing.我们的“存在”,物理的宇宙,基本上是有可玩性的。“存在”不是必要的。我们的存在,宇宙的存在,都没有什么地方要去,没有一个需要抵达的目的地。把它比作音乐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质上是可玩的。我们说你弹奏(play)钢琴,你不说你做(work)钢琴。为什么?举个例子,音乐和旅行是不同的。当你旅行时,你是想要去到什么地方。在我们这个心急又充满目的的文化里,我们总是忙着让自己更快更快的赶到目的地,直到我们消除了起点和目的地直接的距离… 导致的结果是两个端点成了一个地方。你消除了距离,你就消除了旅程。旅程的乐趣是旅行,而不是消除旅行。音乐里,没有人会说乐曲的结尾是作品的意义。如果是的话,那最优秀的指挥家会是那些演奏得最快的人。会出现只写尾声的作曲家。人们到音乐会去,只是为了听一声噼里啪啦的弦声,因为那是尾声。跳舞也是一样的,你不会瞄准房间里的一个特定的点,把它当你舞蹈的目的地。跳舞的意义是跳舞本身。但是这个知识没有被我们所收到的教育输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教育体制,教会我们完全相反的事情,它把所有事情都归了级。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体制中,哄着他们到幼儿园,说这是好事情,因为走完幼儿园,你就可以到小学了;然后又用同样的态度把孩子们送到中学;那个重要的东西来到了,高考,然后到大学,接着进入真实世界;你进入到某个框框里去卖保险,他们给你任务去工作,你完成了那个任务,那个重要的东西要来了要来了。要来了!那个伟大的目标,你的成功,你的目的,你辛苦工作的意义。然后四十岁左右的一天你醒过来说,天哪,我到了,我实现了,我在目的地了。可是你没觉得和以前感觉没什么不同,你有些失望觉得被坑了。这的确是个骗局!一个悲伤的骗局,给了你不合适的期望,让你错失了一切… 我们一路上都在欺骗自己。我们用旅程的比喻来思考人生,一个征程,一场远征,有个严肃的目的在终点等着我们。就好像是在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达到目的地,在目的地有成功,或其他的,来世或天堂。眼里只有目的地,一路上我们错过了所有的意义。可是人生、我们的存在、宇宙的存在都没有“目的地”。人生是一个音乐般的东西,在音乐播放时你应该跳舞歌唱。Life is a musical thing一旦你踏过这个可怕的门槛,接受了这个“真理”:‘Nothing matters.’没有重要的事情,没有使命,没有要去的地方,你是自己的主人那么每个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每一刻都是最重要的时刻,每件事都是生命的意义。邦迪蓝:如果人生没有意义,又是什么支撑人类继续充实地活着?好不容易找到的演讲原文在下面Existence, the physical universe, is basically playful. There is no necessity for it whatsoever. It isn’t going anywhere. It doesn’t have a destination that it ought to arrive at. But it is best understood by analogy with music, because music, as an art form, is essentially playful. We say you play the piano, you don’t’ work the piano. Why? Music differs from, say, travel. When you travel you’re trying to get somewhere. And, of course, we, being a very compulsive and purposive culture, are busy getting everywhere faster and faster until we eliminate the distance between places…what happens as a result of that is the two ends of your journey became the same place. You eliminate the distance, you eliminate the journey. The fun of the journey is travel, not to obliterate travel. So then, in music, one doesn’t make the end of a composition the point of the composition. If so, the best conductors would be those who played fastest and there would be composers who only wrote finales. People would go to a concert just to hear one crackling chord because that’s the end! Same way with dancing. You don’t aim at a particular spot in the room because that’s where you will arrive. The whole point of dancing is the dance. But we don’t see that as something brought by our education into our everyday conduct. We have a system of schooling which give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impression. It’s all graded and what we do is put the child into the corridor of this grade system with a kind of, “Come on, kitty, kitty,” and you go to kindergarten and that’s a great thing because when you finish that you get into first grade…then you’ve got high school, and it’s revving up, the thing is coming, then you’re going to go to college…you go out to join the world, then you get into some racket where you’re selling insurance, and they’ve got that quota to make, and by god you’re going to make that, and all the time the thing is coming, it’s coming! It’s coming! That great thing. The success you’re working for. Then you wake up one day about 40 years old and you say, “My god, I’ve arrived. I’m there.” And you don’t feel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you’ve always felt and there’s a slight letdown because you feel there’s a hoax. And there was a hoax! A dreadful hoax. They made you miss everything by expectation…we’ve cheated ourselves the whole way down the line. We thought of life by analogy with a journey, a pilgrimage, which had a serious purpose at the end and the thing was to get to that end, success or whatever it is, maybe heaven after you’re dead. But we missed the point the whole way along. It was a musical thing and you were supposed to sing or to dance while the music was being played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有些生活未经审视,有些是越审视越不知道怎么过…“吃饭、睡觉、打豆豆”——这是大部分人活着的意义。如今再加上一条:为了一套房而活。为满足身体和生理上的需求而活,外加一点精神上的满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从日本跑到中国来的仁波切-稻盛和夫,这些年不断给中国精硬们灌输《活法》,从企业界流行到互联网界,现在连广场舞大妈都人手一本的地步。我的书柜里,至今还放着《活法》、《干法》等小红本,早已爬满了岁月的灰尘。商界大咖们把奉为圭臬,但我是个屌丝,不信大神,只信毛爷爷。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针对他书中的观点,我说:“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知晓”与“办得到”之间有很深的鸿沟,能够填补这道鸿沟的就是现场的经验。为什么智者大多是头发斑白的老者,是因为他们走过的桥、看过的云、碰过的人比在坐的大部分人要多,但经验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领悟能力。王阳明从“知”到“行”,大起大落一生,差一点死在龙场,用生死悟出“知行合一“,终其一生都在追问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理解都是不同的:有人认为是为了孩子,为了责任,为了使命,为了爱,为了艺术.....。或者生活本身就没有意义,就像加缪说的,生活是就是“荒诞”。我们每个人认同自己认同的就好,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享乐,为了活得更好,我们要快乐,要获得幸福。从人性的最根本来讲,人是趋利避害也是趋乐避苦的。有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有,但那不是普通人该去想、该去做的。普通如厮,刚从本我中解放出来,还处在自我的发展阶段,尚无法实现超我。有些东西不是思想上的,也不是态度上的,是个体在社会演化过程中还没有达到的。没有实现超我的人,就不会是一个精神大咖,因为没有人的道德律和自我理想,在“我”和“世界”的关系中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个体就很难超越自身而存在,“我”又如何能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种宏伟的人生哲学命题呢?我只考虑有钱后,是先去大保健还是先来一碗和鲍鱼泡饭呢?好比一个为了孩子能上得起学,而去卖血凑学费的父母,成天去思考如何助人为乐一样,这是比较不现实的,更是一种残酷的不切实际。一个人连当下都食不果腹,又如何去想明天会更好?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达尔文。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与恶,而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享乐、为了如何趋利避害。我们和其它生物的区别是会思考、具有精神层面的东西:知善恶、懂美丑,具备道德感。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先生给出他的答案: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稻盛先生已是功成名就,不是为去吃湖南米粉还是沙县小吃而苦恼的市井小民,也不是为了冲击这个月的KPI和销售业绩而卑躬屈膝的职场混子,他人生的全部意义可以全用来追问这些吃饱了闲着没事干的意义上。或许每个俗人内心都会向往的精神上的乌托邦,某一时刻也希望达到忘我、无我的一种佛家境界。可欲望的肉身已被深埋在这个粗鄙庸俗的尘世,而我们的当下又是个无信仰、无底线、处处潜规则的社会,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直接从肉体地狱上升到精神天堂,怕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让灵魂去何处安家呢?躲开外界的纷扰,直达自己的内心深处?把一切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交给道德、人生态度、正确的为人处事准则?但,人是目的的。通过自我修炼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在良好、科学的、公平公正的制度、法律下(如果有),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个人生活——这是现实中的理想。现实的环境,做好自己就已很好了。进取心是一个人精神的补给品,能够帮助我们推动事情的进行。如果没有进取心,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好的行动力,你的马桶坏了,你不会去动手修它;你的汽车发动不了,你不懂毛病在哪里。如果你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你会运用好这些方法,你会审视你的生活。事情必然是这发展的,所以在开始之前,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有这样的热忱。人生大抵就是这样。作为人,能力和认知都是有限的,人与人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一切和自身经历、教育经历、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道理来来回回就这样,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心里都盛满各种鸡汤和大道。剩下的就是行动,看执行力。(以下几点是我个人的生活对账单,每年会翻出来审视一遍)1、学好真本领、硬功夫,对待事情踏踏实实下真功夫。2、自律,不要对自己太好,在所有的欲望里,一年中只能满足10%;勇敢,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回避、不找借口,直面它;不一定能战胜,至少不要惧怕;从中培养自己责任心、积累失败的经验。3、养成好的习惯贵在坚持,改掉坏的习惯重在说到做到。4、多些常识,爱学习,坚持读书;让思想飞跃些,让视野开阔些。5、常怀感恩的心,对事不对人;不研究人,多研究事;身怀正义感,心存真、善、美。6、为自己、家人创建幸福,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以上六点是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也是我活着的价值。有些做到了,有些正在做,有些还没做。如果要问我活着的意义,我只为这些而活着。教人应该如何生活,如何信仰的文章很多。有些文章写的很有代入感,能戳中大部分人的G点,这类文章我称之为鸡汤文。我觉得人应该理性思考、理性人生,少些感性,惟如此才能认清当下,面对困苦。多经历些苦难,就会多一些美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情应该理性还是感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