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替代能不能为我匹配一个伴侣呢?

2017-04-25 11:22
来源:
奇趣科技
话说人工智能今年的形式有点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架势,不是化身奥特曼窜去围棋场要打小柯洁:4月10日中国棋院发布会上明确阿尔法狗将在5月和柯洁展开一场人机大战Ⅱ,小编甚至在当时的文中这样描述:或许这将会是人机在围棋领域的最后一战,目前唯一的悬念只在人类到底能否赢一次AI?
就是窜去汽车界变身操控者改变技术那点事:据VentureBeat报道,多年来,技术进步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容易,特别是在公路上,从能够节省驾驶时间的应用程序到可追踪停车位的智能街道,计算机程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帮助简化交通。记者是这样看待这个技术改变的:现在,AI在交通运输领域带来的环境益处似乎利大于弊,汽车行业依然在快速发展,以保持领先曲线,如果它能坚持目前的方向,甚至可能有助于拯救地球。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说法小编是认同的。无他,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就看你怎么畅想,因为这个领域未来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可以畅想拯救地球,同时你也可以说AI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主要并不可替代的参与者,这都是不矛盾的。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就看谁说的在理,就是说只要你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你提出的所有观点我都认同,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所以尽情表达你想表达的,也许一不小心你就成了其中的一位开拓者。既然这样,索性今天我们就再开下脑洞,AI这么强,接下来还有什么大事发生?或者还有什么山再高出来?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往更高深尖了去想,但今天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来说说最贴近大家生活的事,这也是和小编偶然间看到的一篇文有关:AI这么强,如果用在相亲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今天就来畅想一下。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之前就有一款名为 Quinn 的相亲软件问世。与其他约会软件大海捞针式的不同,该软件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筛选,用户在登陆之后,软件会利用AI系统与用户展开交流:Quinn会以问题的方式来了解用户的个性、喜好、价值观。了解用户的交友目标之后就会为用户推荐一些精心挑选的匹配对象。除此之外,Quinn还会给我们一些约会的小建议和诚实的反馈,帮助用户进一步维持关系。(听起来就好像就是机器先帮你筛选一下,提高你遇上soul mate概率)
当然,这样的技术也不是只有国外才有。国内知名相亲平台珍爱网和商汤科技也在随后联合开启“人工智能相亲”新模式。 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支持等技术来为用户得到最优匹配,极大的提高找到合适伴侣的可能。
人工智能筛选确实可以得到最优匹配,可情感是很难用数据加以衡量的。冰冷的数字推算出的结果在“人的情感”这一特定的命题下成功率似乎并不高。有研究学者通过实验,7对被人工智能选定为最佳伴侣的实验者,最后只有一对勉强没有分手。
不过还好,人类还是个想法很多并且适应力很强的物种。《世界奇妙物语》里有一集,说日本盖了一个大规模的单身公寓,当你住进去的时候,系统将根据你之前的信用记录、消费习惯、出行信息等数据匹配一个对象,但一开始不会让双方相见,而是用AI模拟一个形象,行为和真人完全一样。在一段时间相处后再让AI消失引入真人。
而现在,这项技术似乎已经实现。日本一家黑科技 Gatebot 似乎给宅男们带来了一条新路。宅男还是不够的,市场还开了对接宅女需求的相关服务。有传言称某公司正在秘密开展AI男优男友。最新版本的AI男友,不仅能实现上个视频中AI聊天解闷的功能,更是加载了全息投影功能,利用最新的“虚拟影像重建技术”和传统投影技术相结合,通过全息投影展现和机器人男友的日常约会场景,完美满足用户对恋爱的憧憬。
其实拓展开来,何止在相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如斯,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更加需要,比如你去逛个商场,眼花缭乱之际,突然有这样一个集合了各种信息的人工智能显示屏出现在你面前,坐着就把整个商场浏览完毕,找到心仪的过去即买,既省了来回逛的力气,又收获了真正想要的,怎一个美字了得。
在千变万化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永远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技术也好、资本也罢,都是为用户体验服务的。足见,人工智能已无所不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许多关于AI的话题也频频引发热议,比如热门AI影视作品的产出、AI专业成为高校招生的亮点、同时企图利用AI进行犯罪的风险也逐渐显露......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提出,在未来AI愈加盛行的背景下,它能否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呢?可能AI距离人们比较遥远,所以难以直接想象,AI到底能不能,以及怎样才能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我们先换一个可以类比的存在,宠物狗是如何从荒原动物,最终演化成能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的存在?今天就从宠物狗开始来和大家聊聊!01,人类是如何接受狗狗来满足自己一定的情感需求呢?全球有7亿多只狗,几乎每10个人就拥有一条狗。按照一个家庭3个基本成员的话,几乎将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类拥有一个宠物狗“准家人”,作为家庭情感陪伴存在。那么,人类是如何接受狗来满足自己一定的情感需求呢?其实这方面我还真的深入了解过,宠物狗的驯化过程,其实就很像AI进化为人类情感陪伴者过程:同样是学习如何进入人类的生活中,并成为情感陪伴的重要一员。这个过程,伴随着两个关键过程:需求+学习02,如何满足人类情感需求之一——动机能不能满足人类的情感,首先要看人类是否有驯化宠物和AI的需求和动机很多人以为狗进入人类生活是文明时代后,也就是农业时代起的最近一万年。研究发现,狗的驯化可能在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那时候人类茹毛饮血,采集狩猎,而一些相对温驯的灰狼,选择与人类互惠互利。如食物短缺时,人类储存食物分一部分给狼吃,而作为回报,狼为人类提供安保以及狩猎等。人类产生了对它驯化的需求。随着漫长的岁月,人类不断介入狼繁育,最后让狼变成了更加温驯服从的情感陪伴者——狗。不过,有了需求,只是第一步。狗作为人类的重要伴侣动物,和其他家养动物差别很大,而这个过程,就是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学习。03,如何满足人类情感需求之二——学习AI学习进化是成为情感陪伴者的必要一环。相信很多人养狗后,一定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教育宠物狗。没错,无论是让狗学会一些规矩,比如到指定地点排便,还是让狗学会和人类沟通,典型的就是听懂人的指令,甚至有些狗可以掌握数百甚至更多的人类指令。而这个过程,狗狗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事实上,经过长期的适应,狗狗甚至进化出了专门的和人类适应的生物学机制,印刻到了基因里。比如,之前《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狗会用面部表情和人类交流。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24只狗和人类相处进行记录,把狗对人类动作做出的反应进行汇总分类,结果发现,哪怕是一个纯粹的陌生人,狗狗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表情来应对,而且如果当人面朝着狗狗的时候,它们的表情更加丰富,换句话,狗狗是在尝试用面部表情来和人类沟通交流,要知道,这是非常高级的技能,在绝大多数动物中都不存在的。其他类似的研究也表明,相比于狗的近亲——狼,狗的面部肌肉更加丰富,尤其是眼部肌肉,这也方便他们能够展示更加多样化的表情和情绪。正因为如此,作为伴侣动物,狗是非常成功的,它走进了亿万家庭,成为人类重要的伴侣。需求和学习,是狗狗成为人类伴侣动物的根本因素之一,那么AI呢?04,AI能像狗狗一样满足人类情感需求吗?其实,从狗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出,未来的AI满足情感需求的可能性,那就是:需求+学习。我们一一来看。首先,我们需要AI吗?答案是肯定的。这里面主要有几个角度,我试着来解读下。1,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严重,更多人面临缺少陪伴的现实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了今天人口问题最严重的两个点了,几乎每次出现相关新闻都引发全网哗然和讨论。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亚洲及欧洲等地的出生率持续下降。而在老龄化的同时,少子化也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现象。这些都将可能使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加剧。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很多老人们是缺少陪伴的,他们的情感需求很难得到完整的满足。2,传统恋爱和婚姻观虽然在改变,但人类对情感和情绪价值的需求是不变的这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类传统的恋爱婚姻观念似乎正在崩解。无论是逐步下降的结婚率和不断攀升的离婚率,还是越来越晚的结婚生育年龄,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的恋爱婚姻在改变。不少人进入了不想恋爱的阶段,或者结婚了不想生小孩的状态。但是,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必然需要情感情绪的输出和交流。那么,这个时候,对于一个交互对象的需求就是很重要了,而AI同样也可以满足这一点。3,AI超出宠物,还能额外做的更多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狗等伴侣动物做不到的事情,也是AI的优势。最简单的:狗不能直接和人语言交流,可以说,这是最大的障碍之一。我们对着宠物狗一直说话,那也只能是对狗弹琴,但是,AI做到和人的对话和交流,这是极大的优势之一,能够给人塑造出一种社会参与感。除此以外,更加全程24小时的陪伴,随叫随到,不需要饲养,能够满足更高级的交互需求,比如让AI制定个计划甚至闹钟。可以说,AI理论上,的确是能够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那么,有了需求,学习呢?这自然是无需考虑的,AI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了。05,AI的最大优势——学习狗狗经过了3万多年的驯化和学习,才变成今天这样子,毕竟很多性状的出现和固定,那是需要从表观遗传到基因变异,还加上代代的强人工选择才能实现。而AI根本不存在这些障碍,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提高了AI的能力。AI想要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首先是要对这个人的情绪、行为、习惯等有所了解,而这需要巨大的算力来支持。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一无二,不仅仅是他的外观相貌,更是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而这些内容,并不能直观去捕捉到,而是需要从许多细节中去看到、分析到、并得到结论。比如AI对于面部表情采集和分析已经较为成熟了,但是很多人的面部的细微表情仍然千变万化,且不一定能够反应他的真实情绪,而可能是他微微的一个手指抖动,或者眼睛撇过时候稍微的停顿,甚至只是今天多沉默了一小会儿,再或者他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家庭的摆设变动,这些都是都反映着人类微妙的情绪变化。而AI对这些情绪细节的分析,是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的。但大量的获取细节进行计算,是AI对一个人情感了解的最基本途径,只能也必须依赖强大的计算能力。目前已经有公司在研究这方面了。在AI进化为陪伴者的路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多少计算力,就有多少生产力,而未来也就有多少可能性。另外,一个人的情感,不可能只在家中,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锁在屋子里。我们要出国、出差、长时间远程旅游、购物、交通,这些无数的场景才是普通人的日常,事实上,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年以后,待在家里的时间可能都不到一半。这个时候,人类与AI之间无处不在的连接就很有必要了。上班间隙,红绿灯时,超市广场,我们的情感需求都在,那么,我们和AI之间就需要这种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连接。在满足了上面这些基础之上,AI可能才是情感需求的核心。如何读懂情感,需要AI来对我们进行了解,真正的做到我们的知心朋友,这一点和目前广泛使用的那种问答式机器人不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私人订制,真正属于自己的,所以机器学习尤其是神经网络就是核心了,它才是做到读懂我们自己的关键。而且,不只是读懂,情感,是要有交互的,不是我们一直对着机器像树洞一样自言自语,而是一个真正的互相聊得起来的陪伴,这也要求人工智能能够更加的智能,和我们互动起来。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既然狗作为伴侣动物,也能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那么人工智能一定是可以做到的。而这其中,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如何让科技向善,如何引导已经拥有人类情感的AI也同步向善,可能也是我们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毕竟AI,可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是学习我们的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替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