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卫星地图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势

近日,中国“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两颗卫星被一枚火箭同时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轨道,这是北斗卫星又一个里程碑的时刻,它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开始。这也是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最后一步的开端。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非常简洁。第一步,在2000年年底建立北斗一号系统,为国内提供服务。第二步,在2012年年底建立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服务。第三步,在2020年建立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在2000年10月,首枚“北斗一号”卫星升空,在同年12月和2003年5月,第二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也顺利发射成功,组成了首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人类第三个建立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一号”卫星主要提供三种服务:定位、通信和授时。定位功能可以快速确定用户或者目标的地理位置,通信功能可以让用户、控制系统多方首发双向数字简报,而授时功能能让用户获取准确时间。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中,“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震区通讯几乎瘫痪的情况下,救灾部队携带的1000台“北斗一号”终端机,传递了至关重要的灾区信息。虽然在定位精度和授时准确性上,“北斗一号”卫星与GPS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但是它毕竟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是中国卫星定位系统打破国外垄断所走的第一步。接下来,在2007年到2012年6年时间里,“北斗二号”卫星顺利启动,累计升空16颗,组成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卫星网络。在定位精度上“北斗二号”卫星比上一代有较大提升,达到GPS民用级标准,授时精度也提升了5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全面应用在民用车辆、船舶和航空器上。而此次“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射,是北斗系统的又一次重大升级。在定位精度上,“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比上一代提升了1-2倍,达到2.5-5米的水平;而系统建成后,可以免费提供给民用10米级别的精度,0.2米/秒级的测速服务;“北斗三号”搭载的氢原子钟,比“北斗二号”搭载的铷原子钟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18年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在2020年,达到30余颗,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络,实现全球覆盖。有人或许会问,既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GPS系统,而且还是免费服务,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呢?美国GPS系统花了20年时间,200亿美元的投入,北斗系统的研发费用应该也属于同一个数量级,如此天量的资金投入,到底值不值?答案是,很值。研发北斗系统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它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卫星定位系统对于现代军队的意义,不论如何拔高也不为过。无论从军队的战略层面,到技术层面,从指挥一场战役,到一次小型的战斗,卫星定位系统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甚至直接嵌入到智能武器中,玲琅满目的GPS制导武器,可以引导导弹、炸弹、炮弹准确命中目标,让武器性能获得质的飞跃。但是GPS这个东西,人家只给你民用的精度,而且想掐就掐,所以指望在战时用上它无疑是幻想。北斗系统可以说是解放军作战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了军队的信息安全和精确打击能力,就这一点来说,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是值得的。第二, 它有广阔的经济前景。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及相关的产业,产值就达到2118亿元,其中和卫星导航相关的硬件产值为808亿元,北斗系统对核心产业贡献率达到70%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第三, 可以促进制造产业升级与软件的升级。目前,北斗导航芯片模块的销售量已经超过3000万片,在巨大市场的驱动下,国内的厂商会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同时,北斗系统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也会催生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和技术,同时催生更大的市场。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总之,北斗系统大到飞机航母,小到共享单车,都能发挥其作用,它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作者
小妹本文首发于谈兵微信公众号(id:wytbjs)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导航卫星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