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元宇宙挖矿掉线了乌拉姆币怎么挖矿输入密码都不会呀?


近日,外媒披露了一份 Meta 公司的内部文件,Meta 寄予厚望的 " 元宇宙旗舰平台 "Horizon Worlds 目前的 MAU 竟然不足 20 万,而传言中 " 年底 MAU 突破 50 万 " 的目标,如今已偷偷下调为 28 万。在入局元宇宙后,扎克伯格交出的答卷似乎并不尽人意。
同样的结果也在公司的财报中体现出来。Meta 公开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 277.1 亿美元,同比下跌 4%,净利润 43.95 亿美元,同比大跌 52%。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更名后,至今 Meta 市值已蒸发近 7000 亿美元。
从 Meta 的发展现状来看,对元宇宙的探索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扎克伯格心目中的元宇宙距离现实究竟还有多远?我们应该对元宇宙抱有怎样的看法与期待?
扎克伯格的 " 丰满 " 理想
与当下 Meta 呈现的状态相比,扎克伯格最早提出的元宇宙是一个理想中的完美 " 乌托邦 "。和大部分借元宇宙概念炒作的公司不同,扎克伯格理想中的元宇宙是真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国度,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 景观社会 "。他的公开信中一句 " 想想你今天有多少实物在未来可能只是全息图 " 让 Meta 的员工和互联网从业者感受到了美好的想象与未来。
扎克伯格心目中的元宇宙不仅仅是一个人类可以进行精神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用户以数字人身份扮演、与现实世界一样可以交友与交易的多样化空间。在元宇宙场景中,技术嵌入身体实现人机交融,身体对接到虚拟场景之中,表现出具身传播的特征。
这样的虚拟世界具备着能够打破当下互联网既有环境的可能。
首先,用户可以有选择性地自由进入不受现实因素限制的虚拟空间,无论是一个人出生的年代、国家、家庭、职业、年龄、性别等都可以 " 重新 " 选择,并按照自己选定的角色展开自己一重甚至多重虚拟空间中的生命体验,并且实现自己人生中的价值创造。在元宇宙中,用户的生命体验空间得到了近乎无限的拓展,而人的内在特质、个性与能力也可以在这种全然不同的世界里得以释放和价值实现。
其次,在扎克伯格的想象中,元宇宙能够实现人类在虚拟世界中感官的全方位 " 连接 "。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只是实现了部分信息流的线上化,在虚拟世界的连接中人类感官中的听觉与视觉率先实现了突破,而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目前还只能在线下实现和满足。而元宇宙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维度上的突破就是将致力于实现对于人的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的线上化实现。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理想化的元宇宙中,人类的身体是信息传播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元宇宙场景中,通过连接在身体不同部位的传感器和 VR 等终端设施,技术嵌入身体,身体能够感受到场景刺激,身体的动作也可以反馈到场景之中。
总的来说,理想中的元宇宙用户能够不断通过身体创造、分享内容,扩大数据信息增量,同时,被数据化的身体同样作为信息资源在元宇宙中流动,用户的偏好、兴趣、社交痕迹均持续存在于元宇宙空间中。简单来讲,元宇宙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映射,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行为。
然而,在扎克伯格公开的 Meta 成果与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距离他心中的 " 乌托邦 "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大跌眼镜的 " 骨感 " 现实
今年 8 月,扎克伯格在脸书上传了一张虚拟自拍,以此来庆祝元宇宙虚拟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 在法国和西班牙上线。在这张照片中,扎克伯格的人物形象干瘪、建模简陋,甚至有网友评论说,扎克伯格的元宇宙还不如上个世纪的动画产物。在受到全球网友的 " 嘲讽 " 后,扎克伯格又放出了技术更先进的截图,但 Meta 的技术水平还是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质疑。
不仅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用户在 Horizon Worlds 中的虚拟形象都是没有下半身的,场面一度十分诡异。通过 VR 设备进入虚拟世界的用户无法灵活控制自己的双手,笨拙的上半身漂浮在空中,环境音频中有着大量嘈杂声音,就像一群人在互相吵架,这种种负面的用户体验一度让扎克伯格陷入舆论之中。
今年 9 月,Meta 元宇宙产品组副总裁 Vishal Shah 曾经公开表示,用户和创作者都抱怨 Horizon Worlds 的虚拟现实社交体验和迄今为止最接近虚拟世界的东西相比,质量低下,漏洞百出,就连 Meta 内部员工都不愿意使用。有外媒报道称,经过对 1000 名 Meta 的员工调查发现,42% 的员工不清楚公司的元宇宙愿景,在 Meta
内部,元宇宙项目被戏称为 M · M · H,即 Making Mark Happy(让马克开心)。
面对行业内与广大用户的不满,扎克伯格一直想要展示自己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前段时间,Meta 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化身在虚拟世界里跳跃灵动,动作与神态十分流畅与自然,一改当初呆滞无神的形象。
随后,一位 Meta 发言人表示,扎克伯格新的虚拟形象之所以能够如此灵动,是依靠第三方动作捕捉技术来实现的,并不是 Meta 头显动作捕捉技术的升级,放出这一视频的目的只是 " 用来说明和前瞻性演示 "。
从用户差评到公司员工的质疑和不理解,再到资本市场呈现出来的负面情况,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似乎并不能承担起 " 未来互联网 " 的使命,摆在虚拟世界面前现实的 " 鸿沟 " 真的无法跨越吗?
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碍于技术、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并未达到最初的预想,而除了硬件问题外,摆在元宇宙面前的几大核心问题始终没有让这扇大门完全打开。
首先,从物理层面出发,无论元宇宙发展成为何等全新的社会空间,创造多少供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场景,现实社会始终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短时期内,人类无法脱离现存社会的物质、制度、秩序而永远虚拟存在于元宇宙中。
可是换一个视角来看,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也会在虚拟空间有程度不一的呈现,元宇宙并不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大陆,而是一个现实社会延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出发,元宇宙的未来具有很强的 " 现实 " 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人的时间是限定的,用户的注意力会成为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人每天时间都是固定的二十四小时,分配在某一个空间的时间多了,另外一个空间自然就会减少。元宇宙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同样面临时间冲突的问题。元宇宙场景中,用户面临着游戏、社交、购物、学习等各种行为,这意味着相同的行为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时间会被压缩,如何帮助用户平衡现实世界中的时间与人际关系也是当下元宇宙面临的难题之一。
在安全隐患上,元宇宙存在当前数字生态中多数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的隐患,其中数据安全隐患更加值得关注。元宇宙依然是基于互联网及其他信息科技基础而存在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在元宇宙生态中依然存在。由于元宇宙可能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及更为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因此元宇宙所生成、采集的数据与人的现实生活、深层心理可能更为接近,具有更强的私密性,因此其数据安全的问题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大思考成本,影响其接入虚拟世界的决策。
虽然元宇宙还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尚处于早期的厘清定义和框架搭建阶段,上述的一些问题还未有完美的解决方法。但元宇宙的一些支撑技术已经出现并不断提升,如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网络及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这些新技术不仅支撑元宇宙的建构,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互联网的构成与发展。
元宇宙的一些前期应用也在影响着互联网和媒介平台,虚拟人、虚拟空间、虚拟社会正在改变人们对互联网甚至营销领域的认知,也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对互联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写在最后
正如扎克伯格的想象,理想状态下的元宇宙是一个囊括所有现实社会元素的 " 平行时空 ",在这个空间中用户既享受着虚拟世界为自己带来的体验与满足,同时也不会对现实世界产生负面的影响。
然而这个丰满的理想正受到技术、用户习惯、社会构成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无法确定这些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否能够有解决的一天,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对元宇宙的探索过程,能够促进互联网发展的更新与升级。我们期待扎克伯格心目中的元宇宙能够真正展现在用户面前,期待在所有从业者的努力下,一个良性、有序的虚拟世界能够真正释放自己的价值。

随着Facebook在10月28日改名Meta,对于元宇宙的讨论便席卷了各个平台。在罗振宇创立的得到APP上,网课《元宇宙6讲》的网课,预估总营收已超过100万元。
然而,元宇宙并不是一个被Meta带火的概念,今年3月10日,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美国上市,并首次将元宇宙写进招股书,不到三个月,股价几乎翻倍,总市值超过500亿美元。而近一年来在文娱、游戏产业中大火的NFT代币,也自带了不少元宇宙特性。从各大科技巨头在元宇宙相关技术的投入来看,此次的爆发,可以看作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布局”。
什么是元宇宙?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元宇宙”,将会有各式技术概念迫不及待地挤满网页,其中包括区块链、虚拟现实、脑机交互等等看起来“高大上”的名词。但遍览网络,却很难为其找到一个确定的、得到共同承认的定义。
元宇宙一词首次出现于科幻作家尼尔·史蒂文森 1992 年创作的小说《雪崩》:“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然而,史蒂文森同样只是从技术层面上为元宇宙做出了定义,《雪崩》中,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共享虚拟空间,由移动计算、虚拟现实、数字货币、智能手机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支撑,使用者可在其中工作、生活。这和目前的现状相似:人们很清楚元宇宙的技术构成,但这些技术组成的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这个问题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
根据《元宇宙通证》,就目前而言,元宇宙技术由六大部分组成: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游戏、交互、区块链和互联网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算力,电子游戏和交互技术呈现元宇宙中的场景、交互等机制,物联网联系线下线上场景,互联网负责保障用户的网速通畅,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虚拟身份和去中心化的经济系统。
将技术和概念相结合,元宇宙未来可能的形态是线上线下连接的(这就是说,电影中那些由脑机接口导入,世界可以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元宇宙从技术上来说,可能还比较遥远),具有沉浸体验的高度开放数字世界,其中将拥有独立的经济系统。用户能够在其中拥有单独的身份,并拥有极高的自由度、维持一定社会关系,可以进行创造、游玩、游戏和经济生产等行为。
哪些巨头入局了?
可以看到,随着元宇宙概念火热,资本市场中掀起了一轮新的热潮,从八月底至今,游戏公司中青宝凭借元宇宙概念,股价一度翻了四倍。Roblox从上市来,市值已翻十倍。彭博资讯估计,到2024年元宇宙相关市场空间可能达到8000亿美元。
形态上和元宇宙最为接近的游戏公司最早开始应用这一概念。2020年4月,Epic Games旗下的《堡垒之夜》中上演了美国饶舌歌手 Travis Scott的演唱会;Roblox为其用户提供了开发、社交、游玩于一体的虚拟世界,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定制形象、开发游戏,在社群和不同的游戏中社交,并通过游戏中的货币Robux交易——Robux可以1:0.01的比例兑换成美金。而自称是一个“拥有实体经济的国家”的,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游戏Axie
Infinity同样建立起了自己的社群和经济体系——在东南亚,不少因疫情失业的人投入到游戏中,赚取货币维持家用。此外,还有类似于NFT的虚拟世界Decentraland,其平台中有四万多块数字土地,一块土地的标价在5000美元以上,可以被任何人拥有和出租。
在改名为Meta之前,Facebook在今年8月推出了一款新的名为地平线工作室(Horizon Workrooms)的VR App,微软近日宣布将把虚拟体验协作平台Mesh直接植入到其协作办公软件Teams中,并在应用中使用新的3D头像,建立自己的“企业版元宇宙”;谷歌 Stadia 云游戏平台推出三十分钟试玩吸引用户,同时在Youtube
VR布局软件和服务。而尽管苹果CEO库克接受采访称“元宇宙更像是AR的另一种新叫法”,其VR设备也进入了测试阶段,预计在2022年发布;此外,美国专利商标局近日公布了三项苹果专利,涉及AR/VR眼球追踪和手势追踪技术
国内的巨头也纷纷在场内加注。
字节在今年4月投资游戏公司代码乾坤,于8月耗费97亿收购VR设备公司Pico,并于近日入股VR数字孪生云服务商众趣科技。腾讯出现在去年2月Roblox
1.5亿美元的G轮融资名单中,并在今年内至少投资了67家游戏公司,华为发布基于虚实融合技术Cyberverse(河图)的AR交互体验App“星光巨塔”;百度上线名为“希壤”的虚拟身份社交App,并在Facebook宣布将公司改名的第二天,申请了“元宇宙APP”一词的商标。而阿里巴巴则在近日的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面向AR、VR、元宇宙方向的XR实验室。
除了巨头外,根据天眼查数据,包含元宇宙的商标在2021年呈倍数级飙升,达到了7243件,至今国内有122家公司注册了包含元宇宙字样的商标。
社交软件soul在2021年初提出构建“社交元宇宙”,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下个创业项目将是元宇宙公司”,而网易CEO丁磊则在16日称已做好元宇宙的技术和规划准备,并申请了包括“网易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瑶台元宇宙”和“雷火元宇宙”等相关商标。
11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宣告成立国内首家元宇宙行业协会,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中国移动子公司咪咕也公布了元宇宙的MIGU演进路线图,将继续聚焦超高清视频、视频彩铃、云游戏、云VR、云AR五大方向。
根据目前的投资和商标注册情况能够看出,国内外各巨头依据不同的“特长”开拓元宇宙的蓝海,但布局较多集中于虚拟现实、游戏和社交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也指出,参与、化身形象、场景化社交等是元宇宙的价值来源。除了Meta、微软之外,今年8月,Roblox就收购了聊天平台Guilded,以加强其平台的社交属性。
除了科技公司外,一些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入了元宇宙的赛道,以韩国为首。今年5月18日,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集结包括三星、现代汽车、Kakao、LG和Naver等企业。8月31日,韩国财政部发布2022年预算,计划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元宇宙平台开发,11月3日,韩国首尔宣布将成为全球首个加入元宇宙的城市,将在元宇宙中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
元宇宙能很快落地吗?
尽管元宇宙概念在资本市场中升温,多家公司却表示,元宇宙仍处在初级阶段,而相关股票的表现也“跌宕起伏”。
11月9日,曾连获四个涨停板,五日内累计涨幅超45%的元宇宙概念股易尚展示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充分论证公司向林庆得融资的具体原因和必要性,是否存在通过披露“加大公司对元宇宙行业的投入”进行“蹭热点”,以及相关信息披露行为是否审慎,进而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情形,同日股价跌停。
而饱受关注的中青宝也连收两份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其详细说明研发中游戏《酿酒大师》的具体内容、与元宇宙概念关联性和技术掌握情况等信息。
此外,多家券商研究报告也指出,元宇宙初期产品相关技术进程具有不确定性,AI、图形引擎、高速无线通信等各方面技术都有可能影响元宇宙发展进程,商业化效果具有较强不确定性,而相关政策监管尚未落地,往往争议较大。
互联网用户运营平台盛天网络在回复深交所问询中表示,当前AR/VR等相关技术持续迭代,可以作为早期的元宇宙硬件接入入口,但基于目前的科技发展,“元宇宙体验硬件中脑机接口技术目前还仅是概念性的”。此外,行业分析师也认为,元宇宙硬件设施的升级完备需要时间,而其各细分领域的生态协同更需磨合。
除了技术上的欠缺,元宇宙这一“科技乌托邦”本身是否会存在,也引起了不少争论。《雪崩》中,史蒂文森描述的是一个极端资本化的赛博朋克世界,而现实生活中的元宇宙背后的“规则制定者”该由谁来承担,会不会存在等垄断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左鹏飞接受采访时称,由于其场景的实现,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且需要实现超大规模的连接,因此元宇宙具有一种“内在垄断基因”,此外,元宇宙场景具有沉浸性,可能会让更多的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11月9日,脸书文件爆料人Haugen接受采访时也称元宇宙“描绘的巨无霸虚拟世界将让用户更加上瘾”,脸书会获取更多个人信息,并再度成为网络垄断者。
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11月12日的“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中提出了担忧,他认为,元宇宙带来的可能性应该用于突破距离的限制,帮助交流和学习,而不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出路。这需要科技公司、创意产业、VR及MR设备的制造者和法律学家等诸多角色的共同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拉姆币怎么挖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