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怎么诞生的?是什么样子的?


《流浪地球》无疑是国产科幻片的一次飞跃之作,它在商业票房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14年年底,我刚入职某互联网大公司,项目组的同事对郭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整理这次的访谈成了我入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当时的他靠《同桌的你》成了内地导演界一颗比较瞩目的新星,尽管他在访谈里对正在剧本阶段的科幻项目三缄其口,但现在不难判断他当时候操手的就是《流浪地球》。
抛开地球的成功光环,回到五年前,再来看这一次深度访谈,你会明显感觉到他的认真,忐忑,不自信,还有一股孩子气的天真。坦白讲那时候我只看过《同桌的你》,对他即将执导的科幻片实在没有抱太多热情,后来去电影院看了正片,真是大型真香现场。电影上映也都快半年了,热度早就褪去,今天更新这份采访与热度无关,只是希望给诸位另外一个视角,带大家穿越回2014年,看看那时候郭帆的所思所想,以及他是如何准备,如何迎接这部会改变华语科幻电影史的重要作品。
下文是2014年的采访节选,郭帆聊到了他对科幻片尤其是未来国产科幻片的看法, 此外,也谈到了他对《三体》以及《西游》这两个IP的看法。
采访时间:2014年12月12日,采访人物:郭帆
代表作品:李献计历险记(导演、编剧)、同桌的你(导演)
【关于科幻片】
Q:能不能从电影质量、剧本这块,或者是电影本身,抛开电影营销这块,有没有什么思考或者观点,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郭:从我个人来说,个人喜好是科幻类的片子。《李献计历险记》就有小部分(科幻内容),但内核是一种软科幻,只是一个软科幻的包装,其实还是一个爱情故事。《同桌的你》是一个纯爱情故事,没有任何科幻内容。但这两个片子其实跟我想讲的一个母题很像,都是关于时间的,第一个时间更明显一些,第二个也是按照时间线去做的。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时间的。
我后面也有一些和这个主题相仿的一些想法。而且,我现在觉得就类型片来讲,科幻片是一个大类,在美国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发展到现在,成为好莱坞第一大类型片,不管是效益上来讲,还是它的票房收入上来讲。但中国目前还是一个相对空白的阶段,所以我想开始着手,我的下一部片子也是科幻类型片。
Q:现在项目处于什么阶段呢?
郭:我正在弄剧本。片名不要透露,现在写的这些还不是剧本,已经3万字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只是世界观。因为科幻片最基本的维度、原则,以及按照时间线一点点去讲以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每一(部分)顺下来,然后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一个新的世界观的一个概念,里面有很多硬科幻的东西。科幻片写作的时候非常麻烦,在于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观,爱情片是不需要的,它只要一个现有世界的形态,创造了新的别人也无法接受。但是科幻片你要创造一个完全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要有合理的物理规定、地理环境设定,包括人类,包括物种的设定,都是全新的。而且这个还要跟很多以往的科幻片不同,这是非常费脑子的一个事情。
Q:昨晚我看了《银河护卫队》,那个属于科幻片吗?
郭:其实,我更偏向于硬科幻为主。《银河护卫队》还不完全是,还是一个(超级)英雄片。硬科幻比较倾向于——
Q:《彗星来的那一夜》?
郭:差不多,或是最近的《星际穿越》。包括现在比较火的《三体》都是硬科幻的范畴。当然还有软科幻,比如说《超体》,是典型的软科幻,《超体》有很多伪科学的内容。我更倾向于做一个硬科幻的东西,然后用更多的技术的表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类的情感,是人性的一个东西。当然这个很难,难就难在其实我们写剧本不用准备这些东西。我们最重要的是准备世界观的搭建,所有主创部门都会因为这个搭建去做很多的准备。比如特效部门,他们要把你想象中的这个东西做出来,画出一个样子。比如说诺兰的《星际穿越》里讲到了第五维度的空间是怎么样,他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还没这个能力,这个很难。
对这个东西的想象难在哪呢,比如说一只蚯蚓,它是没有眼睛的,你抓住一只蚯蚓,你问它知道什么是“看见”吗,这只蚯蚓打死它,它也不能理解什么是“看见”。对吧?我们人同样是这样,我们人类没有感知更高维度或其他维度的这种器官,所以我们无法感知这种东西是什么,你也无法想象的。当然也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硬科幻的另一个限制就在于,尽管我们说什么就可以是什么的情况下,当然还是希望尽量能够真实,我觉得科幻的最有成就感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你所写的东西、你所拍的东西许多年变成了现实。包括凡尔纳的小说,包括阿西莫夫的小说。阿西莫夫当年就说有网络这个东西,机器人三定律全部都实现了,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机器人七定律,越来越复杂,因为机器人的逻辑内核要不断增加增加……越来越复杂。我现在整个的想法偏向于这一类。我也知道宁浩后面也要推出大刘的小说(的电影),也许这能够成为一波热潮,把中国科幻片带起来。
中国科幻片的另一个难度在哪呢,是在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度上。
这个很难,因我们的文化不够强势,我们看的电影大都是美国片。危机产生的时候,只要对方是白人或黑人,你会觉得对,是这样的;但是把白人、黑人换成中国人,或是亚洲人就会感觉(不对)。就像《雪国列车》,你觉得都挺好的,当那个欧巴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哎呀,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就是因为这个文化隔离感,所以我们必须要突破这一点,这在剧本上很重要。
我和宁浩还因为这事讨论了很长时间,到底该怎么弄。我们希望把前面的,首先这个铺垫要做很长,甚至要拿电影三幕中的第一幕,前20分钟基本上都来做铺垫,是需要把观众从当下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带进一个个体,然后慢慢地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中。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特别真实的体验,这个过程很重要。当然对于很多观众来讲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儿,真正到后面打来打去反而没有太大意思。
第二点我们还要找到一个视角,这个视角的起步一开始绝对不能太高大上,不能太花哨。一个中国人面对很多这个漂浮在空中的,或是悬浮的面板这种操作的时候,会觉得很假。就很多广告不都这样拍嘛!什么移动的广告,联通的广告,手一挥,然后出一个界面,特别扯的事,中国人也不会信。我们信的是,比方说去楼下一个煎饼摊买一个煎饼果子,然后去地铁什么……
这些细节的堆积中找到一些共同点。比如《盗梦空间》,它拿梦境做文章,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把我们带入进去。我们将来也会找到一个类似的东西,帮助我们代入进去。因为这个事情,或者这个表相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的。这样的话,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事是对的,就能代入到这个故事。
当然目前有一些好的迹象,比如90后是主流的观影人群,那么90后对科幻片的认知比70、80好很多,所以他们对科幻片有更大的宽容度,他们接受起来也更容易。所以说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因为我们的片子毕竟要拍给他们看嘛!这是我后面片子的一个方向,它是一个系列,如果第一部成功的话,也许会继续做下去。从技术上来说,我是偏向于把整个制作过程去量化。
【关于“三体”的电影】
Q:我们也去上海去采访游族公司,他们想拍《三体》的想法和你不一样。你说你想拍的是一个硬科幻,他们想做的是一个“三体”世界观下的动作悬疑片,拍一个科幻外核下的类型片,这两种思路你怎么看?
郭:都没问题,我后面也有一些部分类似于超级英雄的模式。我坚信类型片,但我不是否定艺术片。艺术片也得吃饭。你得先吃饭先活下去,才能去满足艺术。电影如果只是承载艺术的话不太合适,电影是一堆人在做的事,一堆人的劳动来满足你个人的一个私欲,还不如去画画。画画一个人去干特别满足,那是一个艺术品。电影那么多人去干,它是一个工业,有一个类型,所以我才想把它量化。
Q:之前剧本主要是你自己搭建的?
郭:对,但是不太懂,因为学法律的,不懂电影这块儿。我做电影做纯粹源于小时候的梦想,小时候喜欢画画,但是想要把他动态化,只有做电影了。那时候定下来一个梦想是去做导演。山东高考竞争特别大,没有艺术的氛围。一个山东二本本科的分数在北京可以上北大,高出200多分太可怕了。所以我当初提出这个想法,所有人都不接受,学什么导演。在家里人的压力下,学了法律。后来脑海里有个画面,当我七老八十以后,我不能因为我当年没有干我想干的事而后悔,所以即使学法律,也还想着拍电影。
第一次做《李献计历险记》完全不懂剧本,我当时还混淆了一个概念,我认为作家是可以写小说,也可以写剧本的。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小说对剧本来讲,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不能用容易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小说的发展空间比较大)比如说一个电影行业,一个金融行业,区别大概有那么大。
编剧像什么呢?他更像一个工匠,他做了一个表,这个表每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只有这样才能运转起来。小说不是,剧本是个匠气的活儿。小说有些是没法拍的,有很多注解和心理描写。我想象的这个很好,但是没法拍。小说里的时间可以任意跨越,但实施起来会非常难,所以这就是前期筹备的一个重要性。这也是编剧考虑的问题,什么是好编剧,好编剧就是他写的东西是可以拍的。
《三体》是要看小说的,拍成电影太难了,主要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改。《三体》每本小说里的主角都是不一样的,时间段也是不一样的,跨越了无数年,第二部大概300年,后一部不知道跳跃了多少年后。所以,它是很难改成剧本的,你让大刘自己去找一个视角都很难,我在看《三体》的时候大致能摸到大刘的一个想法,他要用这种飞行的形式去逐渐补充一个完整的信息量。因为世界可能包含很多面,这种整体的呈现通过电影是无法完成的,我们不能平行剪辑到10几个20几个的事件同时发生,观众就疯了。所以我们只能找到一个角度去读解,而这个角度和呈现的信息量,一定是有限的。
所以,小说是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或者说电视剧是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只是国内的电视剧达不到这个要求而已。就往后的发展来讲,电视剧有可能取代电影,经过媒体的发展。我说电视剧并非当下定义的电视剧,它只是一个长的时间段的故事,我们拍电影超过两小时会不会影响排片。电影时间1个半小时特别好,它的信息量是极为有限的,而且要放在类型片的框架下,还会要损失掉一些信息量。那么要表达一些好的故事概念的时候,比如《三体》,你可能需要100到200小时的这个时间。只能以一个剧集的形式去呈现,我所说的电视剧是这种(情况)。网络可能会出现这种平台,我们的播放媒体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改变)。
【关于“西游”】
Q:最近很多人都在拍这个题材,你觉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持久开发西游这个题材?
郭:西游这个题材,我有很深的感情,其实我有个规划,就是“大闹天宫”,但是已经被人拍了。我一定会拍西游的,但是可能要往后放,而且是一个科幻片。
Q:我有时候在想,西游拍了那么多了,这个题材是不断翻的,看你5年还是7年,每次它的卖点都在特效啊、化妆啊。如果,有一天西游是发生在现代或未来,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郭:李扬的《坏未来》就是西游的开始,从那个角度来做的。
Q:其实科幻片都发生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它的母题也都基本上是时间,你对这个时间是怎么定义的?
郭:先从一个基础开始讲,物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11个维度,其中有10个空间维度,1个时间维度。我们最熟悉的维度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三维空间,诺兰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五维空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空间,物质本身运动的方式不同,才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比方说三维空间,按照弦理论来说,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础的是一种振动的能量弦,有开弦和闭弦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会构成不同的物质,比如说电子,这些基础粒子。更宏观的是,由闭弦组成了一个膜,我们的宇宙就在这个膜里。这个膜我们无法想象它的形状,就像蚯蚓无法想象什么是看见。是因为这些弦振动的方式、频率的不同,所以构成了不同的空间。
而时间是去描述和划分物质运动的,所以时间不是单线性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的那样,时间是有弹性的,它的弹性只是体现了一部分,我的概念是它不仅仅是弹性的,是以各种形式呈现的。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中,时间是呈现不同状态的,三维的世界中,世界是单线性的,像一支箭一样,它是不可逆的,它永远都在朝一个方向。那么可能到了四维,时间是可逆的,它不仅是可以反方向,你还可以想象出更多的时间的呈现方式。时间作为一个感官上的体验来说,我们可以感叹青春没有了,这是我们情感上的;作为物理学上来讲,它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也是我往后作品中会不断去体现的。也就是说,时间理论上来说应该有十个状态。
比方说我特别喜欢《星际穿越》,它的剧作并不很成功,第一幕太长了。但是它在科学上的严谨,表现出的那个形态已经接近理论上的形态了。这个片子出来能写出好几篇物理论文,太牛逼了,我觉得应该拿出这种精神来做电影。电影中每个细节都不能轻视,看它能不能想得通。
Q:刚才说到西游,提到魔幻加科幻的元素,但是这样不会让观众觉得混乱吗?
郭:看你们怎么想这个问题了,其实我的下一部片子的主角也是你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人物。
Q:86西游记是大家心目中的经典,如果太创新的话,观众是不是不会接受?
郭:有风险。我觉得科幻还是魔幻在乎你的视角,之前,李扬的《坏未来》是有一个大的框架。那个故事也是关于西游的,它的正片发展是另外一个角度,它讲的是一个鲤鱼精的故事,这条鲤鱼旁边的兄弟都成精了,于是它要奋斗,它也想成精。终于有一天它爬上了岸,每天朝九晚五地出来抢劫,日子过得很好。突然有一天传来一个噩耗,从东边来了一群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人,领头的是个和尚,说是吃了他的肉能够长生不老。
这样的西游记就有意思了,因为它完全换了一个视角,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解读它。千万不要还是按照常规来做,还是四人取经,不去了,干点别的事,或者是其他人的视角。如果我们还按照传统去拍,90后观众可能会觉得没劲。所以我觉得一代肯定比上一代更好,90后肯定会比80后好,00后一定会比90后好,不然人类会倒退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后辈学习。
采访内容由单刀小马整理,转载请申请本人同意,谢谢。
2023-03-19 08:26 来源: 背包旅行呀
原标题:地球磁场在逐渐衰弱,若是最终消失了,会产生何种影响?引人深思
据有关人员表示,地磁的北极正在像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方向进行移动,目前已经越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速度极快。毫无疑问,这是地球磁场出现反转发出的早期信号,而地球磁场进行反转的过程中,又会导致地球磁场出现间接削弱的情况。若是地球磁场出现大幅度的减弱,会造成什么影响?是否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地球磁场的作用
简单来说,地球磁场就是分布在地球周围的磁场。在茫茫宇宙中,天体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地球也是如此。而外界所产生的躁动都会影响到地球的磁场,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太阳风。太阳风在宇宙中就像永远不会停止的风暴一样,而处于太阳系中的地球只能依靠自己的磁场来抵御太阳风暴。
即便如此,在“磁暴期”到来的时候,仍然会有大量的太阳风穿过地球的磁场,对地球人类使用的电子设备造成毁灭性的影响。除了电视和无线电的传播会受到影响之外,宇宙中卫星的运行和各种雷达也将受到影响。此外,太阳风所携带的辐射对人体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通俗讲,经过多次的X线检查才能比得上一次太阳风辐射。
正是因为太阳风辐射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多的影响,所以若是能够抵御太阳风的地球磁场消失了,到时候人类所面对的,可就不仅仅是这些了。
参考
其实关于地球磁场消失之后是什么样子,可以多看看火星和金星。首先来说金星,金星正是因为没有了磁场的保护,所以宇宙中的射线和太阳风会直接抵达金星地表。在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摧残之后,金星地表原本存在的氧分子和水蒸气全被赶出了金星。而质量较大的气体分子还能够滞留在金星表面,像二氧化碳等。现如今的金星大气层表面积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就导致了金星内部的温室效应极为严重,金星的地表温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在金星上接近赤道的位置,最高温度甚至能达到500℃。若是金星没有出现温室效应的话,地表温度最起码能下降约400℃。
综上所述,金星能变成如今这个样子,都是因为金星没有磁场的保护导致的。
火星和金星也是差不多,在火星的表面会经常性的出现沙尘暴。而引起沙尘暴的各种因素中,缺乏磁场的保护算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而火星在数亿年以前,在遭受到一颗小行星撞击之后,火星地核被撞击所改变。也正是因为这次撞击,火星上的磁场受到地核的影响从而消失。
要是按照这种情况推断的话,地球磁场消失之后,海洋会最先受到影响。这些在地球上积攒了40多亿年的海水,会在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照射之下变成水蒸气。最终逃逸到大气层中,而氧气也是这样。在这个发生的过程中,人类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和人体生命安全都会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在地球表面会出现极为严重的灾难,或许会出现像火星上那样的沙尘暴。同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将会越发的严重,直到变成金星上面的样子。
结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地球的磁场反转的时间,大概是100万年反转一次。所以跟地球磁场消失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比的话,磁场反转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对人类而言还是能够接受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怎么诞生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