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施的国内改革开放政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近日,上海市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四史”学习教育落脚到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当好善作善成实干家,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四史”浩繁,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我们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时常回头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不断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面对疫情的突发,共产党员们挺身在前,肩负责任和使命,涌现出了无数的逆行者。他们就像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无畏奋战在第一线。他们是勇敢无私的逆行者,也是践行时代使命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树立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历史是相通的,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遗产。“四史”是记载、是沿革、是过去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将“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担抗在肩上。在历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第二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才能坚持初心使命。

  通过“四史”的学习,我们要坚定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在党和国家的初期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心中“可爱的中国”顽强同艰难困苦作斗争:在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又有多少优秀建设者、改革家、干部群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殚精竭虑、尽心竭力,用一辈子做了两辈子的事。再说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又有多少医务人员、警察、一线工作者,为了抗击疫情、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他们不休不眠、奋战在最前线,只因他们担负着人民交付给他们的重任。疫情期间是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给了我们胜利的希望,是坚守在各个口卡点的基层工作者给了我们安心的后盾。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加要知党爱党、知国爱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过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有助于汲取历史上成功的执政经验。除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放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取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我们党和国家能长治久仪。同时,还要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与传承给世界各地和子孙后代,让他们感受到我党、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所以,每个党员都应自觉将学习四史,作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第三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X月X日至X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今天,我们主要从,为什么学习“四史”,“四史”的价值和学习“四史”的目标三个方面,与同志们作以交流。

  一、为什么要学习“四史”?

  说到为什么学习习“四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四史”。刚才说到了,“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

  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深刻理解“四史”的重要价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切实有效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从而在走心中入心,在学思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基于历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特别是通过学思践悟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我们能基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等多个层面,去深刻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知史中爱党、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怀,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通过学习“四史”,还能让我们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以史为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从“四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伟大的历史沉淀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创造伟力。融汇于“四史”其中,基于历史的链条予以串接和展现出来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精神谱系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学思感悟“四史”,特别是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我们能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将这一独特政治优势转化为最大治理效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把握“四史”中的各类“知识点”,我们能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特别是通过培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历史认知观,从而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启迪昭示未来。因此,通过学习感悟“四史”,我们能更好地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强笃实的战略定力,探究治国理政之道,把握发展之规律,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关键是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好用好历史方法论,关键是要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一过程,就是推进学史明理和以史鉴今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学史、知史、悟史、史观、史鉴,学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四史”中,要在学和知上下真功夫、用笨功夫,切实学好历史知识,形成科学历史认知。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信是知行合一的纽带。通过学习“四史”,要在反思和内省中形成大历史观,从而更好地思出自觉自信、信出坦荡忠诚、悟出使命担当。学知在于用,思信在于行。通过学习“四史”,要树牢“长线历史观”,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知当下、展望未来。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三、学习“四史”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就像西天取经,一定要有“目标”,还要有九九八十一个小目标。学习“四史”也不是无的放矢,而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一)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共产党人也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如此。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四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一个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巨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三个深刻改变”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三个深刻改变”、完成“三件大事”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发挥精神的能动力量,以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百折不挠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更深地爱党爱国,增强应对挑战、激流勇进的自信和动力。学习“四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学习“四史”,能够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涌现了众多极具感召力的榜样标杆、优秀典范:有“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烈士方志敏,有“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普通战士张思德,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有“甘当螺丝钉、乐于助人”的好战士雷锋,有“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最美教师李保国。……这些在不同时期被点赞的榜样楷模,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形象再现,是共产党人精神图谱的具体表现。学习“四史”,才能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精神的定力,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从“四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任何自信,都不是空中楼阁,都具有坚实的力量来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学习“四史”,就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记载着社会发展轨迹,凝聚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把握这一历史逻辑,我们才能深刻认识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更要有历史的眼光和比较的视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及其先进思想家力求摆脱奴役和依附、争取自由解放的憧憬和渴望,为人类开辟崭新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正唯如此,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机械模仿走向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其显著优势,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集中展现。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成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四史”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三)从“四史”中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它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开拓创新、坚毅前行。学习“四史”,坚守“完全彻底为人民”根本宗旨。7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响亮地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产党人除了为人民服务,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虚心假意。这里的“心”、“意”,正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形象表述。学习“四史”,共产党人将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作为至善的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为,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学习“四史”,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学习“四史”,鼓起“勇气、志气、底气”这“三股气”,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一是不屈不挠的勇气。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共产党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既不畏惧、也不轻视,只要不屈不挠,就能成功。二是自强不息的志气。共产党人要有归零和清零意识,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敢闯人之未闯、创人之所未闯,创造新的精彩。三是脚踏实地的底气。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要“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痛苦而放弃,脚踏实地的实干、真干、一干到底,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四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时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中国革命历史是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党史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是与时俱进的,是我党永葆青春的“不老泉”。

  党史应常作常新。党史是我党不断发展发展的印记,在时间和空间不断交织中进行,共产党人也在不断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在党史的不断发展中,一方面是发掘新的史料,还历史本来面目,另一方面用新的认识高度和角度去诠释先辈们付出的努力,从而丰富我们的“营养剂”。党史常做常新,是为了校正过去的错误,更是为了开拓新的认识方向,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实践和群众的需要。

  党史应常读常新。“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要结合新时代和主题教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不断地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恪守人民情怀;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党史应常讲常新。讲党史不仅是讲历史,而是要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从党史中自我检视问题、有的放矢;在党史中按图索骥、寻找释疑解惑的答案。创新形式方法,丰富授课载体,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要让听众能够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深刻认识一代又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

第五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在社会组织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方案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推动社会组织党员职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根据市民政局机关党委办公室《在局系统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方案》精神,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开展“四史”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组织社会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充分了解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以及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引导社会组织党员职工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切实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党员职工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政治属性、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做到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爱党爱国。

  (一)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四史”教育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党性根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时时处处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三)树牢服务宗旨。牢记社会组织工作政治属性,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增强社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合力,推动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各项任务落实。

  坚持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组织社会组织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重要论述,《中国制度面对面》等著作,坚持自我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研读与线上学习相结合、书记宣讲与交流体会相结合,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把“四史”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一)集中研讨交流。要把“四史”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推动学习教育。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各党支部年内开展1次“四史”集中学习,1次“四史”研讨交流,1次“四史”主题党日活动。

  (二)开展主题宣讲。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学习重要论述,“四史”重要历史脉络、事件人物、会议文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组织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等方面,年内开展1次宣讲,激励党员职工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激发斗志。

  (三)用活载体资源。社会组织党组织组织党员职工走进革命遗址、爱国主义基地,现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党课开讲啦”“理论面对面”“全民阅读”等相结合,根据各社会组织实际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

  (四)把握重要节点。结合“七一”、“十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历史节点,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领悟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学习教育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疫情防控双战双赢、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成果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安排,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以上率下,带动党员职工认真开展学习。

  (二)层层压实责任。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履行好“四史”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制定工作安排,确保责任、措施、落实到位;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推动,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

  (三)加强督查指导。市社会组织党委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的督促检查指导,各党支部要把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2020年度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考评,确保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第六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探索、翻身、奋斗、建设的身影,是由一串串可歌可泣的串联成的彪炳史册的成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我们要充分重视历史留下的烙印和启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明智,以史鉴今,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思维,服务好人民,担当起重任。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涵养爱党爱国之情的生动教材。我党的历史是我国近现代史中最特别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为华夏大地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国共产党找准新的历史方位,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无法忽视党的苦难与辉煌,我们只有细数__年的党史、__年的新中国史,铭记先辈的勇敢刚烈,元勋的智慧胆识,传承红色基因,根治民族情怀,从历史中浓缩出爱党爱国的深厚情谊。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进程中蕴含着兴亡更替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六十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在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充满着硝烟中的呐喊,血战中的拼搏,也有从一穷二白到独立富强的坚韧和智慧。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做好在继承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克服外界不稳定的因素,克服自身长期执政的风险,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后人应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炼实践经验中的治国理政瑰宝。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走稳脚下之路的信心之源。群雄逐鹿的年代无数个政党轮番登上历史舞台,真正唱久唱响的是中国共产党。我党仁人志士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温习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实践的经验中深刻体会总结,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历史走向,更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在追忆历史中擦亮初心,站稳人民立场;在回望革命中创新理论,真信共产主义;在传承缅怀中锤炼精神,丰富精神内涵;在对照笃行中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第七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近期我处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对党史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我感悟到:

  学党史,要扎根坚定理想的红船精神。1921年“革命声传画舫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胜利召开,庄严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正是伟大的革命先烈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汇聚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之士,秉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用血泪为新中国谱写新篇章。红船精神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摇篮,为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拉开了序幕。红船精神不会过时,在新时代也有新的诠释,坚定理想,不忘初心,我们做人立业也是要扎根坚定理想的红船精神。作为一名基层的粮储人,要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着粮储“收得进、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初心使命,坚持学习好岗位知识,从思想和知识储备上下工夫,为粮储事业蓬勃发展扎根好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党史,要筑牢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行动,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对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正是“钉钉子精神”,教会我们一步一脚印,虚心学习,踏实做人,踏实做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在工作上也应如此,不急不躁,谨小慎微,把每一个岗位知识掌握好,把每一件事做好。筑牢实事求是的精神,保证七三三处安全稳定发展。

  学党史,要发扬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撤退和转移,成为了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正是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让红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实现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的壮举,保证了伟大革命事业走向成功。长征精神启发我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要有我不畏难的觉悟,不怕苦不怕累,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它,用屡败屡战的心态去战胜它。

  学党史,要坚定不移立足本职奉献储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美贸易博弈白热化,粮储系统作为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作为粮储系统的一名新兵,更要学好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让我们学习坚定理想的红船精神,在粮储事业中坚定信念,奋勇向前;让我们学习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在工作中踏实做事,稳步前进;让我们学习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在工作中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粮储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八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我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锤炼了个人党性。

  一、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史,只有“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努力做到客观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科学把握未来。我们从哪里来的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只有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才能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要往哪里去”。今天,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懂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度。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则是理解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古人有云,读史明志,鉴往知来。我们透过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隐约可见,那就是一个民族百余年来最伟大的梦想,那是几代人为之舍生忘死的事业,那也是我们这代人努力奔跑的方向。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理应继承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牢记我们的初心使命,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吸取营养,积蓄力量,奋发有为,让我们伟大的党和祖国必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三、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增强了政治定力,政治上更加清醒。学习让人明理,读史让人明智。以历史视角看,愈是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愈能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愈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来路之艰,让我增加了个人政治上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进一步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更需要我们政治上清醒,行动上成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始终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人民立场,涵养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之上做出一名党员应有的贡献。

第九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时代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旨在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学习历史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作者简介: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3.学习历史和走向未来相统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习历史则是为了以史鉴今、昭示未来。“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学习“四史”,就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根基之上,借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累智慧、提供方案。

  立足现实。学习历史、面向未来,要以现实为基础。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学习“四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进了党纲和决议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之接续奋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是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1][2][27][3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3]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

  [7][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83,83.

  [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

  [10]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7.

  [1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4.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15][16][18][3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17]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

  [2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8.

  [30][3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34]李大钊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5.

  [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第十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A 本届年会以“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主题,其目的是深入总结改革开 40 年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与历史智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总结提炼和借鉴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标题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词,报告都对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经验做出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都集中研究讨论改革开放问题,提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这些都是在突出一个鲜明主题,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动力之源,我们党必须始终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样坚持和特色社的重大共十九特色会主义进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色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的指导思面建文明主义代化强国的伟标。现社主义代化愿,放,事业终充满奋B平总个明容,化改代坚持和特色基本略,面深化改大开放为什化改放、化改开放等大理

第一,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习近平多次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第二,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把握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需

A《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 页。

B《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2 页。

C《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 15 页。

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A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B

第四,加强对改革开放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开放共识“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对故意曲解和诋毁的言论,要坚决予以驳斥,发出我们的声音,以正视听,努力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C 习近平在 2018  8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D

我们这届国史学术年会举办之际,适逢上海社会科学院建 60 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新中国建立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60 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学术为立院之本、以学术为育人之魂、以学术为强院之路的办院方针,推出了一大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决策服务、扩大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为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为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上海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全体参会的专家学者,对上海社会科学院建 60 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最后,预祝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正确认识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张星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当代史”创新团队承办,以“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已经基本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受会议主办单位的委托,

我主要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就与会论文和讨论交流情况做一学术方面的总结。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深入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

作出重要阐述。2017  10  25 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首次提到2018 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 40 周年,指出40 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生活实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我们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A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会议指出,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改革方向,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B2018  1

 1 日,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 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C1 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 40 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D  3  20 日,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E3

28 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

A《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人民日报

B《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人民日报》2017 11 21 日。

C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8  1

D《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 1 6 日。

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A4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高度评价和充分阐释了中国改革开 40 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 年众志成城,40 年砥砺奋进,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B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C 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确定以“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主题,其目的就是以庆祝改革开 40 周年

契机,深入研究和总结改革开 40 年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历史智慧。

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届国史学术年会取得的成果做一梳理和概括。

一、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D 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E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产生,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是这一发展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和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可以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深厚历史支撑。

本届国史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中共中央党校柳建辉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历程与启示,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坚持和发展

A《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 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人民日报》2018

B《习主席主旨演讲引发强烈共鸣  各国人士认为中国扩大开放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人民日报》2018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E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深入探讨了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一切从中国实际和创新实践出发等重要历史启示。北京物资学院刘耀京的《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概要回顾和梳理了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轨迹。当代中国研究所张星星的《党的基本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统一,着重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从“两手抓”方针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与唯物史观的科学统一,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黑龙江省委党校张竑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质点的成功运用,集中围绕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第一次比较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重点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两个前提的理论及历史渊源。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许尔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历史地位,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以当今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为思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为目标等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及其历史地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杨明伟的《改革开放事业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关系特性辨析—兼谈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依据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等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关系。广州市委党校黎明泽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主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江西省委党校江泰然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个着力点,强调应着力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曹子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论析、四川文理学院文茂群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吕健的《论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应对,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的《略论研究改革开放史的几个问题,着重从世界视野、历史眼光、发展观点、突出重点四个方面,特别是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财富创造与分配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区域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安全的关系等,阐述了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

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A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强调指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B

本届国史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 40 ,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强调中国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南华大学唐旭旺的《改革开 40 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特点及其经验,分三个阶段回顾和总结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了人民性、独特性、协调性、务实性、开放性等五个主要特点,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科学性。当代中国研究所张金才的《改革开 40 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分三个阶段回顾和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抓好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把立足中国国情与借鉴外国经验结合起来五个方面阐述了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刘维芳的《改革开 40 年国家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历程及启示,着重从简政放权、政务公开、权力监督、司法监督、法律法规约束、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规党纪、强化党内监督等方面,梳理了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不断强化的实践过程,分析了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对象全覆盖、监督内容广泛性等特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郭建明的《改革开 40 年来的国家治理与国家自主性建设研

,着重围绕改革开 40 年来中国的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做了有一定特点的历史回顾和系统分析。伊春市委党校孙宇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起步,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等方面,分析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改革开放的起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邬思源的《略论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贯彻落实,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回顾和总结 1980 年《关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温州大学蒯正明的《改革开 40 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探析,着重从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概括总结了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重庆市委党校姜天丽的《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历史考察,集中研究了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挥政治功能方面的实践历程、重要举措和基本经验。张新华的《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习近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研究,概要梳理和研究了习近平党风建设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研究所孙翠萍的《试析习近平对“一国两制”理论的发展、胡荣荣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

A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B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在港澳的新发展》和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吴明刚的《改革开放与两岸关系发展,分别从不同方面总结和阐述了“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促进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三、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阶段性特征集中显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认识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届国史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当代中国研究所郑有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资本—基于改革开 40 年跨越发展经验的探讨,着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多种所有制资本服务人民和社会主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动摇提供了保障,进而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全社会形成跨越式发展合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的《探索质量与管理体制、发展速度的辩证关系—从陈云经管历程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分析方法,集中围绕质量与速度、管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新时代如何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做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研究所邱霞的

《国有企业改 40 年历程评析,从理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企业内部关系四个层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做了系统研究,并从历史评析中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经验。王丹莉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进与透视,分三个阶段梳理和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内在逻辑,以及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的关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张林鹏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当代中国研究所钟瑛的《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农村合作制改革—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王瑞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的宏观考察、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谢涛的《中共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逻辑、现实观照及时代意蕴—以中共中央

号文件为中心的考察》和安徽大学李嘉树的《略论陈云对农村改革的重要贡献,分别探讨了从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及其历史经验。湖南师范大学尹红群的《从农村教育经费筹措看改革开 40 年县公共财政改革,以农

村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演变为切入点,研究了从多渠道筹措到“以县为主、从分散到统一的县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的《开放的前奏“四三方案”及其对改革开放时期的影响、王蕾的《改革开 40 年来的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的历程与启示》和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鹏的《习仲勋对广东改革开放的探索与贡献,从不同研究视角重点阐述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前奏、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新时期经济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李斯佳的《雄安新区设立的现实背景、决策过程与历史意义,分析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雄安新区的决策背景、决策过程和重要意义。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徐建刚的《从“后卫”到“前锋:上海改革开放的阶段特征和实现路径、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沈开艳的《浦东开发开放与中国国家战略推进的关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秀莉的《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工业改组与技术改造,以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介绍和阐述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和巨大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的宝贵经验。

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建设战略方针的高度,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时代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A 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本届国史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华北电力大学黄晓霓的《邓小平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及其当代价值(,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坚定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领导制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空军军医大学李兴选、张立、高琦的《改革开 40 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从七个方面概括和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当代中国研究所欧阳雪梅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系统梳理和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泰安医学院张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确立与实践逻辑,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概括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主要任务、指导方针、工作方法等理论观点和实践要求。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阚延华等的《习近平新时代对外舆论宣传思想及重要意义,主要从对外舆论宣传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对外舆论宣传的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和重要方式,关注互联网舆论斗争等方面梳理和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对外舆论宣传思想。中国矿业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33

大学王静静的《新时代“改革疲劳症”的重申与警惕:一种理性思想的梳理,以较强的问题意识分析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改革质疑和畏难情绪增多、改革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减弱等“改革疲劳症”及其在新时代的反映。曹光章的《政府和文化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认识和实践进展,回顾和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对文化市场以及政府与文化市场关系认识和政策的发展演变,分析了文化市场的两重性,认为正确处理政府与文化市场的关系是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刘仓的《探索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述略,记述和分析了中国加强“非遗”保护的顶层设计,逐步构建“非遗”保护政策框架和法律体系,建立健“非遗”保护工作指导机构,形成“非遗”保护基本制度等方面奠定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魏立帅的《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分析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了有意义的探讨。安徽新华学院卓爱平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传承红色基因的自信自觉,着重阐述了人民解放军传承红色基因对坚持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意义。邯郸学院鲁书月、黄楠的《胡乔木晚年对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思考,梳理和概括了胡乔木晚年对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思考,探讨了这些思考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启迪作用。当代中国研究所牛冠恒的《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老爱亲文化,依据中办、国办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探讨了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孝老爱亲文化的主要内涵、基本途径和重要意义。

五、创新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是一场伟大社会经济革,社会结构深益格深刻调思想念深化,会经济成分、业方分配方、利益关和组织形式愈益多样化,社会矛盾和资源题逐渐凸家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化和群众新人为的科学发展推进务均等化,完善社会创新会治资源环境保护,把和谐社会建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的中特色会主义事体布中共大以以习平为核央把正确处经济民生善、环境保护的关上更的位实现经济社会健性循环,化以税收、社会保障、移支付主要手分配调节机革,收入分配调控体和政策体让改革发成果更多更公惠及全体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社会度,提高会福利水平;生态和美使其融入经济设、政治设、文化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文的《改革开 40 年来的民生福祉增进:成就和阶段性特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探讨 40 年来民生福祉增进由数量满足型向品质追求型、均衡发展型递进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姚力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理念与地方实践,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涪陵区为案例,深入研究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广州市委党校李萍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以“羊城论坛”

为例,通过具体解剖广州市人大主导打造的社会治理交流平台《羊城论坛,探讨了营造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途径和方法。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成武的《继承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作,分四个阶段回顾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拨乱反正、改革完善、丰富发展和创新推进,概括了各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创新发展。吴超的《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验和路径,在梳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治理经验,探讨了打造西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路径和方法。马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民族宗教政策的演进,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宗教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共的统一战线理论在民族宗教政策上重要特征和显著标识。国家卫计委崔钧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程及成就,集中研究了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指导思想、制度框架、人口政策、能力建设、中医药以及全球健康治理等领域进行的重大变革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广州中医药大学樊学庆的《20 世纪

90 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共领导集体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实践与经验,着重研究了这一时期高度重视中医药地位,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取得的重要经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邓鸿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系统梳理了养老产业恢复、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福利社会化、举办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老龄产业等政策的日益完备。当代中国研究所段娟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徐轶杰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保护臭氧层国际合作的贡献》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郭赛飞的《环境管理的确立与强化:19791989 年的环境保护事业,从不同视角、不同时段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和成就,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新时代下更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河南大学范刻心的《1978 年以来当代中国治江方略研究述评,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江治理方略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要,从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到形成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和平外交、对外开放和发展繁荣,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和对外交往愈益扩大,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逐渐进入深度磨合、调整适应的敏感期。中共十八大以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拓展周边外交,全方位推进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和各个领域外交工作,不断完善外交总体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A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对外开放战略,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军事科学院陈传刚的《改革开放 40 年国防和军队

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启示》和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袁周、刘鹏的《改革开放 40 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成

就述评,分别研究和阐述了新时期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革命性重塑。陆军军医大学张亚斌、路绪锋的《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历史回顾及启示系统回顾了从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探索历程,深入总结了其中的宝贵经验。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朱之江的《改革开 40 年中国武装力量运用述论,分四个阶段回顾和分析了中国武装力量运用的原则和方法的演

变及其现实启示。安徽淮北市委党校廖锋的《从“消肿”到“重塑”——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陆军转型发展的回顾,集中探讨了中国陆军以“消肿”为中心大规模裁军,到以信息化为中心的转型重塑。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杨晓丹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器装备国产化道路探索, 系统梳理了中国武器装备发展从忍耐、让路,到引进与创新稳步推进,在新时代跨越式发展的探索历程。蔡宏俊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现代后勤的主题演进与历史启示》和汪红伟的《改革开放 40年:中国军事外交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分别围绕不同选题研究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关问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仲华的《历史转折关头的全军政工会解析》和白纯的《推进新时代先进军事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强化军魂意识,着重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演变。军事科学院徐金洲的“文革”结束后军队干部的年轻化》和济南大学王众的《优化与整合:改革放以来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制度创新,分别研究了军队干部年轻化和退役军人安置问题。北京大学张静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根基、战略抉择与话语建构,研究阐述了中国从传统价值观念和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谋求和平发展的基本国情,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以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话语构建。当代中国研究所王巧荣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关系:历程、特点及经验启示,回顾了中美关 40 年来迭宕起伏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两国战略互信不足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威胁。张勉励的《试析中国援外改革发展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改革的渐进式逐步提升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比较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晓东的《40 年来改革开放背景下海权战略认识与实践,论述了中国从“近海防御”战略,到海权战略酝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近平在庆共产党成 95 古事

不是寻求藉,更不是躺在劳簿上、今天困难题寻找为了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律,增强开拓A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断发展、需要一又一产党接续奋史研作者位、光、化理论、增念、富知识素养、持问入、屋建瓴的学术研究基从历实相贯联、论和合的宽广视一些重论和实践问进行考和握,为坚持和特色社义,历史历史借鉴。望与会同学术上,进一加强入总结开放的成功验,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 结合实际研究实施帮扶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