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黄志常斌认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月15日,在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召开的“双向互通:中企出海新格局”分享会上,多位合伙人就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出海战略的升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及并购情况、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税务问题、以及“中欧通”机制下的跨境融资选项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十多年来,从最开始的海外中资企业遍地开花,到目前投资策略的更趋谨慎,如今的中国企业更加务实理性,更有计划和侧重点。”分享会上,致同全国国际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黄志斌表示,从全球化历程、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但“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地做一笔投资,或者是在境外上市,而是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增强海内外企业和政府的认可度,并加强双方技术文化交流等。

  致同审计合伙人倪军表示,中国企业近年来正在向着高质量“走出去”的方向持续迈进。“以明阳智能为例,今年4月,明阳智能与法国、意大利等地的银行、投资机构合作的海上风电项目在意大利正式竣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对外合作方面较强的能力,而并非仅仅是产品的输送;另一方面,对于两国技术交流、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也有帮助。”

  谈及中资企业的并购情况,致同咨询企业并购与融资业务主管合伙人武建勇称:“受疫情对尽调的限制、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国际形势动荡和汇率的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中企跨境并购交易目前还处在历史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要恢复到历史存量级别还需要一段时间。”

  武建勇预计,未来中企跨境并购可能会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中型并购交易或成为海外收购的主要标的,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提升。第二,并购交易未来会趋向分布在买方重点关注的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这些企业属于稀缺资源,受疫情影响也较小。第三,尽管当前跨境并购处于历史低位,但仍具有较强的韧性,环境改善后的回升速度或较快。

  资金方面,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境融资选项也在不断拓宽。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0月以来,已有十余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即将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

  “境外发行GDR,有助于中国企业加快国际战略布局,提升品牌全球形象。而与其他境外融资项目相比,中国企业境外发行GDR具有审核时间短、政策较宽松、GDR融资款项无强制回兑要求、发行后的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致同审计合伙人路静茹告诉记者,以审核时间为例,GDR发行平均天数为44-82天,而H股上市则一般在6个月以上。

  据路静茹介绍,截至11月15日,年内已有9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GDR发行,募集资金超过30亿美元。她表示,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更多的中资企业将会走出去,明晰中国市场形象、不断提升国际认可度,境外融资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一定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监管政策复杂多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等因素,均对中资企业在海外当地的融入和运营效率造成影响。”倪军表示。在他看来,企业对外投资应围绕主业深耕细作,避免高风险投机经营。与此同时,要做好投前的整合策略和充分尽调,开展全面的商业考量,包括交易失败的成本,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预判和防范等。

  致同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包孝先也建议,中国企业“出海”之时应更加注重国内与国外的税务合规协调,海外税务上的瑕疵或造成较高的“补漏洞”成本,或引发当地行政处罚等更为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要根据投资目的地进行判断,以匹配更好的税务处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所得也要在中国纳税,同样涉及海外抵补交税的抵扣、抵免等方面内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11月15日,在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召开的“双向互通:中企出海新格局”分享会上,多位合伙人就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出海战略的升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及并购情况、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税务问题、以及“中欧通”机制下的跨境融资选项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十多年来,从最开始的海外中资企业遍地开花,到目前投资策略的更趋谨慎,如今的中国企业更加务实理性,更有计划和侧重点。”分享会上,致同全国国际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黄志斌表示,从全球化历程、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但“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地做一笔投资,或者是在境外上市,而是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增强海内外企业和政府的认可度,并加强双方技术文化交流等。

致同审计合伙人倪军表示,中国企业近年来正在向着高质量“走出去”的方向持续迈进。“以明阳智能为例,今年4月,明阳智能与法国、意大利等地的银行、投资机构合作的海上风电项目在意大利正式竣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对外合作方面较强的能力,而并非仅仅是产品的输送;另一方面,对于两国技术交流、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也有帮助。”

谈及中资企业的并购情况,致同咨询企业并购与融资业务主管合伙人武建勇称:“受疫情对尽调的限制、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国际形势动荡和汇率的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中企跨境并购交易目前还处在历史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要恢复到历史存量级别还需要一段时间。”

武建勇预计,未来中企跨境并购可能会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中型并购交易或成为海外收购的主要标的,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提升。第二,并购交易未来会趋向分布在买方重点关注的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这些企业属于稀缺资源,受疫情影响也较小。第三,尽管当前跨境并购处于历史低位,但仍具有较强的韧性,环境改善后的回升速度或较快。

资金方面,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境融资选项也在不断拓宽。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0月以来,已有十余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即将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

“境外发行GDR,有助于中国企业加快国际战略布局,提升品牌全球形象。而与其他境外融资项目相比,中国企业境外发行GDR具有审核时间短、政策较宽松、GDR融资款项无强制回兑要求、发行后的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致同审计合伙人路静茹告诉记者,以审核时间为例,GDR发行平均天数为44-82天,而H股上市则一般在6个月以上。

据路静茹介绍,截至11月15日,年内已有9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GDR发行,募集资金超过30亿美元。她表示,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更多的中资企业将会走出去,明晰中国市场形象、不断提升国际认可度,境外融资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一定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监管政策复杂多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等因素,均对中资企业在海外当地的融入和运营效率造成影响。”倪军表示。在他看来,企业对外投资应围绕主业深耕细作,避免高风险投机经营。与此同时,要做好投前的整合策略和充分尽调,开展全面的商业考量,包括交易失败的成本,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预判和防范等。

致同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包孝先也建议,中国企业“出海”之时应更加注重国内与国外的税务合规协调,海外税务上的瑕疵或造成较高的“补漏洞”成本,或引发当地行政处罚等更为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要根据投资目的地进行判断,以匹配更好的税务处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所得也要在中国纳税,同样涉及海外抵补交税的抵扣、抵免等方面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澳关系将不同于以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