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病例存在如何判断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显性遗传?

导语:遗传性肾炎属于一种家族性慢性进行肾炎,临床的主要症状是血尿、进行性肾衰竭,并且会伴随着或者不伴感音神经性耳聋、眼病变的情况,该病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主要是因为编码基底膜Ⅳ型胶原的基因出现突变,从而造成了这种情况,该病需要结合临床病理,以及基因诊断,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这样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为了让大家了解遗传性肾炎是怎么回事,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遗传学肾炎有多种病因造成,属于遗传性疾病,需要引起注意

X连锁显性遗传属于比较常见的遗传方式,母亲通常会遗传给子女,子女遗传到这种病的几率是平均性的,如果父亲患病,通常不会遗传给儿子,但是会遗传给女儿,基于这两种情况,家系中女性患者的数量平均值,通常比男性患者要高,但是男性一旦患病,可能病情要比女性要重。

大概会占遗传性肾炎的15%,这种病症的遗传方式的家系数量也会相对比较少,具有这些类似情况的患者,大多数是近亲婚配所生的子女。

因为致病基因常存在于常染色体上,因此遗传和性别的关系不是很大,患病的父母所生的子女遗传的机会也会相等的,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通常和性别没有多大关系,南昌都有可能会患有相同的疾病,并且病情严重程度也是一样的。

二、遗传性肾炎有多种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发肾衰竭的病症

遗传性肾炎属于Ⅳ型胶原基因的突变情况,这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它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血尿、蛋白尿、听力障碍,以及眼部病变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肾衰竭、耳聋,以及失明等并发症。

血尿属于遗传性肾炎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症,属于肾小球性血尿,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出现持续性血尿的症状,继而会出现蛋白尿,对于蛋白尿的话,会呈现渐进性加重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肾病范围内的蛋白尿,这种病症出现高血压的情况是不常见的,但是高血压的发生率,还有严重性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多发生在男性患者身上。

通常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症状,病变大部分发生在耳蜗部位,以双侧为主,而耳聋属于进行性,两侧呈现不完全对称的情况,对于早期来说,耳聋症状比较轻微,随着病程的发展,听力会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甚至患者需要胚胎助听器。

遗传性肾炎患者会出现特征性眼部病变,通常包括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前圆锥形晶状体,比较常见的黄斑周围出现视网膜色素改变的情况,其他改变就是视网膜赤道部视网膜病变、晶状体混浊,以及反复角膜溃疡等。

可能会出现平滑肌肥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以及血小板异常等症状表现。

遗传性肾病的自然病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蛋白尿会逐渐加重,肾功能会出现进行性减退的情况,最终都可能会出现肾衰竭,X连锁显性遗传型肾炎男性患者大概在20~30岁左右的时候,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型华宅在30前几乎都会出现肾衰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患者在50岁后,可能进展到终末期肾病。

听力障碍属于进行性发展的,刚开始是高频区听力下降,就需要借助听力计才能够进行诊断,随着听力的下降,会累及到全音域,甚至会影响日常的对话,X连锁显性遗传性肾炎耳聋的发生率,通常高于常染色体遗传。

视网膜病变会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缓慢进展,到疾病发展后期的时候,X连锁显性遗传型男性患者通常会发生失明的症状。

三、遗传性肾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是还需要缓解症状,目前合适的方式有这几种

遗传性肾炎没有特异性的药物,除了进行肾移植之外,药物治疗不能治愈,所以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是治疗遗传性肾炎的一线药物,它可以控制蛋白尿、降低血压,以及延缓肾功能恶化,它具有肾保护的作用,但是如果肾功能损害到血肌酐>265umol/L者,就需要慎用这类药物,另外需要注意高钾血症等副作用。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作用和依那普利药物类似,对于低钠或者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来说,需要谨慎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要禁用。

遗传性肾炎进行性发展到终末期肾病的时候,肾移植就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肾移植后肾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生存期也会延长,但是有报道称,3%~4%患者胡并发移植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性肾炎,这类患者再移植效果比较差,另外肾移植后就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于肝硬化、冠心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一般不建议进行肾移植。

遗传性肾炎属于遗传性疾病,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治疗,患者常常会出现悲观心理,所以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多发现生活的乐趣,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遗传性肾炎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时,可以使用血液透析,还有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这样可以清楚体内的有害物质,并且改善肾功能,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会出现透析失衡综合征,比如会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头痛等,另外会出现低血压、血栓等并发症,所以患者在透析时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

结语:遗传性肾炎部分是可以控制的,通常女性患者的预后比较好,男性患者在35岁之前有严重听力障碍者、蛋白尿严重者,还有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者预后都是比较差的,这种病症可能会造成失明的并发症,因此建议患者在3个月以后再复查一次,通过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用量,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完全理解遗传模式是阅读本人专栏文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比如我在科普某些单基因病时,就一定会提到它的遗传模式。如果读者无法第一时间理解什么是常显、常隐或X连锁,那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

所以,本次科普的目的,是全面而简单的最后一次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遗传模式。

在常染色体中,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即导致携带者患病,也称杂合突变致病(杂合,英文简写为Het)。这个突变的基因可能遗传自父母,也可能是新发的突变。

注意,新发的突变可能存在于任何一种遗传模式下,但由于发生机率极低,仅在本段介绍一次。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可循。

如果遗传自父母,那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患病;

如果是新发突变,那父母并不患病。

在这种遗传模式下,子代性别与患病率无关。

详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下的子代患病概率:

  1. 1. 父(纯合患病)+母(正常)=儿女(杂合患病)100%;

  2. 2. 父(杂合患病)+母(正常)=儿女(杂合患病)50%;

  3. 3. 父(正常)+母(纯合患病)=儿女(杂合患病)100%;

  4. 4. 父(正常)+母(杂合患病)=儿女(杂合患病)50%;

  5. 5. 父(杂合患病)+母(杂合患病)=儿女(纯合患病)25%+(杂合患病)50%。



在常染色体中,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两个基因同时突变才导致携带者患病,也称纯合突变致病(纯合,英文简写为Hom)。在这两个突变的基因中,一个遗传自父亲,一个遗传自母亲。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没有明显的家族史可循。

如果子女因纯合突变致病,其父母往往不是患者。“近亲”或“巧合”是一般导致子女患病的原因。

在这种遗传模式下,子代性别与患病率无关。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下的子代患病概率:

  1. 1. 父(杂合携带)+母(正常)=儿女(杂合携带)50%;

  2. 2. 父(纯合患病)+母(正常)=儿女(杂合携带)100%;

  3. 3. 父(纯合患病)+母(杂合携带)=儿女(纯合患病)50%+儿女(杂合携带)50%;

  4. 4. 父(纯合患病)+母(纯合患病)=儿女(纯合患病)100%;

  5. 5. 父(杂合携带)+母(纯合患病)=儿女(纯合患病)50%+儿女(杂合携带)50%;

  6. 6. 父(正常)+母(纯合患病)=儿女(杂合携带)100%;

  7. 7. 父(正常)+母(杂合携带)=儿女(杂合携带)50%;

  8. 8. 父(杂合携带)+母(杂合携带)=儿女(纯合患病)25%+儿女(杂合携带)50%。


在X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即可致病。这个突变的基因遗传自父母。多数情况下,男性患者的症状会比女性患者的症状更严重。

X连锁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可循。

如果父亲为患者,而母亲正常时,生育男性后代即可永久阻断该病的遗传。所以,在这种遗传模式下,子代性别与患病率有关。

X连锁显性遗传模式下的子代患病概率:

  1. 1. 父(杂合患病)+母(正常)=女(杂合患病)100%;

  2. 2. 父(杂合患病)+母(杂合患病)=儿(杂合患病)50%+女(纯合患病)50%+女(杂合患病)50%;

  3. 3. 父(杂合患病)+母(纯合患病)=儿(杂合患病)100%+女(纯合患病)100%;

  4. 4. 父(正常)+母(纯合患病)=儿(杂合患病)100%+女(杂合患病)100%;

  5. 5. 父(正常)+母(杂合患病)=儿(杂合患病)50%+女(杂合患病)50%。


在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同时突变即可致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男性而言,仅一个基因突变也可致病。这个突变的基因遗传自父母。

X连锁隐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可循,而且具有隔代遗传、传男不传女的规律。实际上,这种疾病并非“不传女”,而是女性必须携带2个同时突变的基因才能患病。这边导致男性患者的比例远高于女性患者。所以,在这种遗传模式下,子代性别与患病率有关。

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下的子代患病概率:

  1. 1. 父(杂合患病)+母(正常)=女(杂合携带)100%;

  2. 2. 父(杂合患病)+母(杂合携带)=儿(杂合患病)50%+女(纯合患病)50%+女(杂合携带)50%;

  3. 3. 父(杂合患病)+母(纯合患病)=儿(杂合患病)100%+女(纯合患病)100%;

  4. 4. 父(正常)+母(纯合患病)=儿(杂合患病)100%+女(杂合携带)100%;

  5. 5. 父(正常)+母(杂合携带)=儿(杂合患病)50%+女(杂合携带)50%。


在Y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即可致病。在这种遗传模式下,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而男性子代的患病率为100%。

患者家庭可以通过生育女儿永久阻断这种疾病的遗传。

实际上,Y连锁遗传的疾病很罕见。


各来自父母的一个基因会有两个不同的表达。当这两个基因杯遗传给子女时,它们的表达会比原先在父母身上的表达有所不同。

最为常见的诸如肤色、发色、瞳色、身高和血型等。

一图看懂(以血型遗传为例):


严格来说,线粒体是通过卵子向子代进行遗传的一种特殊模式,所以,撇开供卵和代孕等特殊情况,通常意义上的线粒体病只可能由母亲遗传给子女。

尽管线粒体携带的遗传物质极少,大约只包含了37个基因。但这些基因的突变,也会导致一些疾病。

目前,线粒体病的遗传是无法阻断的,除非置换卵细胞中的线粒体(即MRT技术),或采用供卵方式生育。

实际上,虽然线粒体病的遗传率是100%,但某些线粒体病的患病率并非100%,而且和性别也有关。我们尚不明确这种特殊的患病机制是如何形成的。


我应该不会再补充关于遗传模式的任何科普,这一篇算是终章。因为对于普通病友而言,能了解到这一步,了解自己及家族的遗传病模式,了解自己该如何制定优生策略,就已经足够。

声明:本文中的插图均引用自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我会及时删除。

本文由潘艺舟(chasinghc-rico)原创,于知乎《试管婴儿和遗传》专栏首发,获版权家原创证书,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判断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