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酵母培训感想创始人cherry?

导语:6月15日,《刷新》栏目第三期,我邀请喜家德水饺创始人兼董事长高德福作为对谈嘉宾,正和岛副总裁、总编辑陈为作为对谈主持,围绕“单店经营模式、爆品打造、企业如何坚持长期主义、如何用好激励激活组织活力”展开对谈,希望能为你带来思考与启发。回看可以下载“酵母工坊”APP

目标要实现,第一是专注,第二是重复。不专注,重复没有意义。不重复,专注没有成果。

喜家德水饺创始人兼董事长高德福,创业20年来靠极致专注和重复创新,让水饺从北方走到南方,成为行业第一名。

目前,喜家德在全国拥有700多家直营店和10000名员工。这家餐饮界的“华为”,正在把企业做成一生的事业。

为什么喜家德饺子只做5种馅?为什么最大盈利单品坚持不做外卖?为什么内部合伙比职业经理人强?单店经营模式怎么做?怎么打造爆款产品?面对诱惑,企业如何坚持长期主义?如何用合伙人机制,激活组织活力?

下面是本次直播的内容精编,部分内容有删减。

单店经营经验和组织变革走的弯路

陈为:因为各种原因,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但我们发现,有的企业是老板着急,员工不着急。为什么?很多员工觉得自己是打工人,企业是老板的事情。怎么把企业从老板的事情变成员工的共同事业?另外,我们对高总也有2个好奇。一是饺子这个看似门槛不高的品类,喜家德是怎么做成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者和水饺大王;二是喜家德这么多年来怎么打造它的产品和组织。

高德福: 先从单店说起,我们喜欢尝试、不断试弯路。凡是我们看不懂的,我们一致的原则就是干一个试一试,在这点上交了巨量的学费。

我特别爱跟同行交流,今天把我所有走过的、对的、错的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选单店实际上就是选一个品类,你选择什么特别重要。

我原先是做正餐生意。在鹤岗,最多的时候开了二十多家店。那个时候的目标就是,鹤岗人民一张嘴,我就有钱赚,但是很快也把这个城市该干的都干完了。

还有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或者是老员工,希望能够跟着企业一起发展。那个时候就有个想法说:还得走出去开店,才能够让更多人能跟着你干,最初的原点就来自于这个。

其实在选项目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一个瓶颈:我选择干餐饮连锁的第一个项目,落在了米饭上,就是米饭配汤。我去香港请大厨来做煲汤。我定位的第一课是那大厨给我上的。

他就跟我讲:你为什么来找我做煲汤?我说东北人不会做煲汤,他说对呀,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东北人不擅长做煲汤,你为什么还要选择它?那个时候就被触发了,我认为有道理。

实际上这个就叫定位,现在是有课,但是当时不理解。回来之后我就围绕着东北,说到底东北人能干什么?

有两个项目,第一个是炖菜,第二个是饺子。后来我就选择了饺子。其实我认为选择单品的时候,你选择的那个切入点特别关键:要不就是你擅长的,要不就是有顾客认知的。

第二个:在选择单店或者看品类的时候,看这个品类的天花板特别重要。

到底你做这件事情或者是你做的这个产品有多少人用,有多少人吃。如果说天花板特别低,你还想干大事儿,这个选择不是最好的。

如果说你不是追求做的更大、竞争更强,我建议你一定反过来选,选小众的品类,进去的时候就不会太累。

实际上我现在选了饺子之后,我就发现它的市场就是夹生饭。感觉品类好像很大,因为也是面加肉。我认为吃的品类就是面加肉,像拉面、牛肉面、日本的骨汤拉面、外国的披萨、汉堡,都是面夹肉。饺子呢,我当时理解了也是面夹肉。

但是在中国实际市场不是那样的,因为在中国太大了,一个省就是一个饮食习惯。

那我们遇到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去了华东跟华南市场,当地人吃饺子不配凉菜。他们吃饺子是吃饺子,吃菜就是吃菜,菜要吃烫的。

我们被逼无奈进了这两个市场之后,原先的商业模型都变了。就是变成了烫菜加水饺、卖酱骨头。

所以,我认为开单店之前,选择品类看天花板。如果说想做极致,就不要选大的,竞争太强。如果说想做大的,一定要选一个90%的人,甚至95%的人都吃的品类,才有更好的发展。就是你一次性选择,省得中间做很多修改。

第三个:一定要找到顾客的痛点,如果说你想做长期的事儿,还要看一看社会的需求。

我认为企业的生存确确实实是在解决社会问题。那吃饺子这个社会问题谁来解决?你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我当初很幸运的是,我从东北出来的,我理解东北人为什么不愿上饭店吃饺子。

一个很大的点就是不放心。其实我干喜家德,我认为到今天它还能活着,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我做对了几件事儿。这几件事二十年我一直坚持着。

因为东北人不放心你的肉是不是好的,不放心你的馅料干不干净。所以我在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我就把它变成了一个明档。

二十年前餐饮店做明档的特别少,我就在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店里头,在中间做了一个玻璃房子,从上到下都是玻璃的,在里头包饺子,让顾客能看到。

只卖五种馅周转得快,大家觉得馅儿的新鲜程度高。

还有一个就是我不放酱油。

有个小故事:我原先开正餐店的时候,厨师长要求徒弟把边角废料剁一剁包包子、包饺子卖,但馅料没卖完,第二天徒弟来问师傅馅料要怎么办呢?师傅说放点酱油。第三天又没卖完,那徒弟还来问师傅,师傅说这还用问吗?再多加点酱油。

实际上就是这些多余的小动作,造成了顾客不太敢吃带馅儿的东西。

所以我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是只做白色馅料,就是不放带酱油。哪怕是肉馅缺氨基酸这种调味,我也是放白酱油。白酱油比普通酱油价钱贵了一倍,但是我认为要坚持让顾客能看到新鲜的馅料。

我把这几个合到一起,又做了个长条形的饺子。可能大家上喜家德吃饭的时候,老去诟病我那饺子,说你这饺子太难看了,又长又大又肥,一口也吃不下。

实际上我们恰恰是做对了这一点,就是让顾客能夹住长条饺子,咬一口之后看看馅料新不新鲜,既能看到还能够放心,还能做到好吃。

我们坚持这二十年做这件事情,才能让我们活下来。所以,我建议做产品的时候,不光要解决社会问题,其实还是要解决顾客痛点。到现在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提供放心美味,就是如何解决顾客放心,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着这个去做。

第四个,做好单店要明白我们是谁。

很多朋友也给我提问,你们现在做了好多个围绕着饺子的品牌,顾客不会有反感吗?实际上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当我们想一个品牌解决所有顾客吃饺子问题时,是解决不了的。我说一个小事儿,可能大家就有感触。

我在大连的时候,有很多做企业的朋友,他一两年都不进一次店。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店里呢?他说我没有场景,宴请客人没有吃快餐的。后来我就做了喜鼎,喜鼎客单价两百块以上。我发现一年当中他就去了很多次,我说你现在为什么有场景了呢?他说你这个客单价两百块,我就能请客户了。

如果说我们的产品能够找到相对应的顾客,再去按照不同的顾客梳理我们的产品,或者是分品牌运营也是一个方法。

这四点是我这些年总结出来做单店的时候,跟顾客有关的。

下面说一说这些年我走的、这个关于组织的弯路。组织上我们吃了特别多亏,走了特别多弯路。

当初想开连锁店,有目标,是一件特别好或者叫特别幸福的事儿。我认为企业也好,人也好,一旦有了目标就不迷茫,就能够抗住压,就能够有成长型思维,奔着目标去走。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去解决问题。

从开第一个连锁店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活一百年。第二个,我们开始定的时候叫遍布中国。2012年的时候,我们在大连成立了总部,我请西贝的老贾做指导,把遍布中国改成了遍布世界,就叫传承百年,遍布世界。

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们就想有了愿景,到底做什么才能够实现愿景呢?后来发现了两个核心,我们把它定义成使命。如果说想传承百年,就要提供放心美味。

三代人都来的话,就把这个传承百年解决了。那三代人怎么吃呢?就是你吃不坏的,你这个又放添加剂啊,又放不好的东西,没准儿吃个十年二十年把人吃坏了,那人家还能再吃三十年吗?还能领小朋友再来吗?

其实我们家为什么小朋友来吃得多,实际上就是来自于父母对你的放心。他愿意跟小朋友来。那我们就把这一条紧紧抓住,就是放心。

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有一个原则:这辈子就坚守住一条,咱们不敢吃的,咱就不卖,咱必须得敢吃,那咱就卖,放心就这么来的。

解决了放心,我们就聚焦到美味。

实际上喜家德有一个挺大的问题,就是复购性不够强。我们就天天拼命去研究怎么让东西好吃。之后成本上来了,售价也跟着上去了。尴尬的是,坚持做放心美味的话,成本就一直上涨,就淘汰掉了很多客群。

不管怎么样,既然已经选择了,那我们就坚信如何做好,放心做好美味,就解决这个传承百年。我现在说的,都是为后来这个组织变革做铺垫。

我花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讨论到底如何能遍布世界?有几个非常突出的想法。

第一,一定要做成品牌,你只要做成了品牌,你就遍布世界。

第二,你的品牌足够强,国外人就来加盟、代理,你就能这个开到全世界。

第三,找到全世界都能吃的好产品。

第四,就是帮助伙伴发展。

最后,我们选择了用帮助伙伴发展来实现遍布世界。

道理也很简单:培养小伙伴一个人开八家店,找到一万个人,那我就能实现遍布世界。后来我们就聚焦到了找到合适的人去培养他,让他再去培养别人。

我们组织原型出自这儿,开始就把这些定下来,没有变过。

这些年,我们认为有几个挺大的坑。如果说有开连锁店的,尤其是开餐饮店的朋友,都不要去走这些弯路。

第一个,我们最早从鹤岗走出来的时候,是非常典型的认可文化。

就是你认可我个人,或者是你认可品牌就行,那我就认为咱们是一伙的,要在一块儿好好去干,恰恰是这一点救了我们。那个年代竞争力不强,你只要是敢干,产品差不多就能活。在整个黑龙江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不是用了特别聪明的人,而是用了那一批认可的人,把黑龙江市场就做了。

但是我们在哈尔滨赔了五年。2019年不赔钱了,我就痛下决心把所有的正餐生意都关了。一门心思喊着这些认可的小伙伴们往全国走。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个挺大的问题。

出了黑龙江了之后发现竞争极其恶劣。外边的人竞争力强,外边人比我们还会干。那个时候出去的也不赚钱,省内的也变得不赚钱了。那个阶段把我们搞得很痛苦,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转型了。

文化这个转型不光要认可,还要有结果。你没有结果就不能出去硬闯了。

我记得这个有一年在哈尔滨开会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就不断的有人敲门。我凌晨两点钟开门送人的时候,门口还站着人要跟我聊一聊。说开新城市了,我就想出去干,你不让干,把这个机会给了别人。那我就想知道我哪不行,你肯定是对我不认可了。

从那个时候我就把认可文化调整成结果文化。认可一定要建立在有结果的情况下,你有本事了就出去干了,没有本事就不干。

我们最近这几年还有几个资深合伙人,就是创业那几年就跟着我们干的,到现在为止,到了新城市自己主管的一个城市。基本上实现了持平,盈利都很难。那个时候的结果文化导向不强。

真正想让这些人得到发展,一定要把结果文化放弃掉。在这部分,我们还有两个小坑。

1、如果说跨区域发展或者跨城市发展的时候,不要单人去。单人去是最可怕的,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个情况就是这个人特别强,把这个城市经营的很好。但是他有些时候配合度就不够,想打他自己的主意了。这个是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是一个人去了之后,成功概率不是很高。他万一不成功的话,整个市场就垮掉了。本来很好的一个市场,但是因为人选择的不对就垮掉了,尤其我们家这种商业模式。要不然的话先建一个央厨,再去开连锁店。你就会发现这就是典型的损兵折将。

所以第一个不要区域合伙人,第二个就是不要盲目的去追强城市,越强的城市竞争力越强。一定要是先打造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强了就去好一点的城市。组织能力不强,就不去好城市。我认为这两点特别关键的。

好在我们也找到了方法。我们现在开新城市内部就要打群架,就是一个城市里头不去一伙人了,去几伙人。那不行的,他自己就淘汰了,但是不影响这个城市。不行的店就让行的接走了,这个城市就得以稳定了。

我认为打群架这件事情,对所有开连锁的、去搭组织结构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

2、就是今天最核心的这个主题,我们搞了一个创新。在2012年建总部的时候,是要请职业经理人来带领我们这帮土老帽开拓市场。

2012到2014年,我请了3个总经理来,最后那任总经理薪资就达到了300万。但是大家都干了1年左右就不干了。

我去反省,我做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出在职业经理人领导不动合伙人。很多好的想法在落地的过程当中,合伙人不配合。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领导好合伙人?用什么机制才能领导合伙人?这是一个合伙企业最值得研究的事儿。所以到2015年我们彻底放弃了,就不请职业经理人来做总经理了。

我现在还有总经理的职责,因为你选谁来,大家都感觉到不服,或者是请这些人来,大家不认。我想了一个方法,就是自己管自己。

我们当初建立了1个设想,那个设想呢就叫“I平台”,实际上来自于T型能力跟I型能力,I型能力就是我们只聚焦到一个点上。

我们的人能够用10年、20年聚焦到一个点上,把这个点打出来了,形成一个I型能力。10年20年以后,我们在行业里头才能出现竞争力,当初我就用这一点说服了大家。

就是我们要发动二三十个优秀的合伙人,建立二三十个I能力。最后用10年20年的资金来打磨,在行业里头能形成竞争力。

大家一听这个靠谱,每个人开始领任务。擅长人事的就去跑人力资源平台,擅长做品牌的上了品牌的平台,擅长选址的上了选址平台,擅长产品的上了产品平台,把这些任务都分下去了。

如果说你是合伙人,你想继续开店,前提是你上I平台做贡献才能开店。这一招很好用,所有合伙人基本上都选择了他擅长的或者是喜欢的,在平台上去干事儿。

1年后,我发现他们认真负责任的程度不高,干出来的成绩太少。那我们紧接着又出台新方法:给合伙人打分,进行内部PK排行,排在贡献榜前面的就有优先选择权。

这个机制就很好用,有一些小伙伴们做的特别好,那我们就选出这样的小伙伴,每一年选一次轮替换组长。组长做好了之后,每一年再选一次台长,台长比组长有优先选择权,最后台长还能竞选模块长。

我们现在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分了四大模块,门店运营、产品研发、品牌市场部,人力资源,支持部门。实际上当了模块长,就是真正有话语权了。

所有人很早就进入到了平台参与,他就不断在做决定。

其实我们家有一个方法叫做民主集中制,就是任何一个人提出来的一个想法,想做一个决定,他就上台去说明。说明完了之后呢,底下就无记名投票,小纸条超过了80%,这个决定就过了,如果说这个决定不超过80%就不过。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就把这个平台驱动了。

去年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真正实现让I 平台在行业里头有竞争力。每个平台要找到一个核心产品,这个产品能用100年。比如说我们人力资源平台做了一个价值观的考核卷。我们连续更新了10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于当合伙人,就不断的去画像。画完了像之后,面试、内部考核的时候去用这张卷子。

最后我还是很坚信,做中餐或者是做饺子店。合伙人还是最佳模式。虽然我现在做的不够好,但是我坚信有一天把这条路找对了,是一条很好的做中长连锁店的方式。

Cherry:总结一下,喜家德的使命是给全世界老百姓提供好吃、美味、有品质的饺子,同时要成就合伙人,就是高总为什么做这家公司的使命。我们看一家企业首先要看这个老板的使命,这个很重要。

传承百年、遍布全世界这个愿景当中,实际上我们可以加一点。愿景指的是我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愿景应该加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这个很重要。

第三个就是战略,战略核心就是两点。第一点叫我的客户定位。我们所有的战略出发点都是从客户价值和客户定位开始的。战略就是取舍,我可能放弃掉九个,要做一个对的东西,要坚持这个东西,使命愿景和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高总讲的坑都是跟人相关的,要么绩效不合理,很多管理的体系不会搭建。我们的组织能力跟不上。要么就是空降兵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落到地上,其实并不能够生根发芽,所以很多痛苦都在组织上。

我这里也有很多问题和高总探讨。

Cherry:第一个问题,您总结做好餐饮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高德福:从传统讲的话,第一还是产品,你做的食物是个产品,有可能服务也是个产品……第一还是要选择产品。

第二,我认为是客群的定位。关键是你要什么样的客人,定成什么样价格才能符合他的要求。

我发现做高端餐饮,你定便宜了反倒不行。客人就要那个调性,他想让被邀请的人知道,你在我心目当中的重要性,他一定要花到那些钱才行,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不是说你越便宜越好,而是要符合它的性价比。

第三,我认为就是餐饮把店开在哪里特别关键,就是选址。

Cherry:所有的连锁门店经营其实都一样。它的经营好的三要素呢,第一个要素叫做客户定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把客户都通吃。每家公司其实都有你的定位。所以我觉得做餐饮也好,做连锁也好,第一件事,你的客户是谁?所有的客户都能吃,那就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就意味着你没有战略。

第二个要素是爆款产品,用高总的话来说叫产品力。一家公司如果你的产品不好,或者说你的产品只是红一时就没有价值了,那就没有什么产品力。

第三个要素,刚才高总说的叫选址,用专业词叫流量、客流量。早些年是大家喜欢买黄金旺铺,因为来的客人最多,客流量最多。后来有了互联网,大家去京东、淘宝占流量,就开始了电商)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5 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6月16日,「创业酵母」集团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酵母」北京总部隆重举行。创业酵母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张丽俊(Cherry)老师、《》钟云华社长作为双方代表,达成战略合作并正式签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创业酵母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张丽俊(Cherry)老师(左)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钟云华(右)正式签约

张丽俊(Cherry)老师表示,创业酵母在实战类企业管理课程研发、企业深度咨询、营销创新、管理学科建设与产业研究等方面积累了8年多的服务经验和丰富实操案例,《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在媒体传播、政府合作、企业家峰会论坛与明星企业家联动等方面拥有强有力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企业家信赖的聚合创新服务平台,非常有信心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与交叉赋能,共同陪伴与成就更多优秀企业高质量增长。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钟社长表示,创业酵母与市面上的很多商学机构不同,酵母的课程产品、内容矩阵和深度咨询服务都很落地、实战,同时拥有完整的体系设计。企业家与管理者在学习后回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转化和应用。从酵母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端的反馈来看,酵母是一个优质的企业服务平台,很看好未来的发展。

创业酵母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接下来高效联动,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链接、服务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并与政府展开合作,助力创业创新与产业升级。非常期待接下来与创业酵母一同打造标杆,做出特色,共同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签约,双方就合作方向和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将围绕“创新实战类企业管理课程与企业咨询合作、视频栏目合作、媒体及专栏合作”等方面逐步落地。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企业家论坛秘书长尹一杰表示,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做出具有传播性、启示性、思辨性、商业性、案例性的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共同见证新一代企业家的奋斗与拼搏,助力更多企业创新成长,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贡献力量。

关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于1985年创刊,隶属于经济日报社,创刊37年来记录和见证了中国新商业史,坚持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中国财经媒体的领导者。

目前,《中国企业家》全媒体平台拥有3000万受众量,全年全网传播量超过10亿。

由杂志社创办的几个会议均已成为国内知名财经会议品牌。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是中国商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2002年首次举办,迄今已举办十九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是中国最具成长性新兴企业的年度盛会,自2001年创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届,致力于发掘最富创新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企业。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自1999年创立,迄今已举办二十一届。

杂志社旗下还有《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木兰汇等企业家社群组织及业务板块,通过融媒体传播、会议活动、社群运营的联动,与大中小企业建立了深度联接,在招商引资、推动企业增长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资源优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酵母培训感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