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工业博览城有望拆迁吗有产业支撑么?好多企业都拆迁了?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薛济萍、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洪时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徐继平
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于2021年3月3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
案》,拟以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户上已回购的股
份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 
公司注册地址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 
公司办公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齐心路88号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天科技证券部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名称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签字会计师姓名 许剑辉、程晓芳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名称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股收益(元/股)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均净资产收益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差异情况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
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
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
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
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
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
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
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
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
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
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
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
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顺势双循环、致胜高质量,把握新
基建战略发展机遇,做好内循环,推进双循环,巩固和发展电力、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
制造等主营业务,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和产品线特色化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光电传输产品与系统
行业的领先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一)光通信产业 
中天科技是领先的全球 ICT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公司以
数字化通信城市网络为目标,以 5G、数据中心、光网络园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载体,提供光网
城市、智慧城市以及物理基础设施的综合解决方案,推动信息通信产业技术变革,打造数字化城
市底座,赋能数字产业生态建设。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公司拥有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全资控股的光纤预制棒工厂,以及
行业首家特种光纤、智慧光缆智能工厂;光纤光缆、光模块、数据中心、PON、5G 室内外覆盖
以及物联网终端等 5G 系列化产品,已经成功在移动、电信、联通、广电、铁塔等运营商客户部
署和运营。凭借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和持之以恒的降本增效措施,公司在国际光网络建设和全球
光纤光缆市场竞争中实力不断增强,跻身全球十大电信基础设施品牌。 
在创新合作方面,成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5G 联合创新合作伙伴,赋能数字经济;与中国
铁塔建立联合实验室,瞄准各行各业的 5G 室分覆盖;携手华为、中兴、阿里、腾讯、中通服等
大客户,开启 5G+智能制造、5G+工业互联网新征程,是行业为数不多与多家主流运营商、服务
商进行创新合作的企业。 
在产品应用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 5G 光模块,成功入围中国电信集团光模块集采;低损耗
大有效面积 G.654E光纤在中国电信网络中实现规模化应用;5G天线为中兴等领先通信设备制造
商供货;联合中国铁塔创新研发的新型 5G漏缆,助力沪苏通公铁大桥实现 2G/3G/4G/5G信号全
覆盖;承担的工业强基项目――光掩膜高纯石英基片的研发,将推动解决国产芯片“卡脖子”问题;
推出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集咨询、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于一体,为客户创造更
中天科技将始终秉承“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使命,以经济数字化赋能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20 年,我国通信业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运行态势,行业持续向高质量方向迈进。智慧城市、
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业务成为增长第一引擎,5G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行业融合应
用加快创新,在助力疫情防控、服务民生、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移动互联网流量较快增长,月户均流量(DOU)跨上 10GB区间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宅家”新生活模式等影响,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激增,线上消费异常
活跃,短视频、直播等大流量应用场景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比上年增长 29.6%,在总流量中占 94.7%。(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通信业统计
②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加快 5G网络建设,不断消除网络覆盖盲点,提升网络质量,增强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新
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20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 428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
总长度已达 5169万公里。截至 2020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 9.46亿个,比上年末净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图 3: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情况 
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新建 5G 基站超 60
万个,全部已开通 5G基站超过 71.8万个,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 5G基站超 33万个,
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通信业
③物联网连接数稳步扩大,支撑社会智能化转型 
我国拥有全球覆盖最广的移动网络,并依托移动网络建成最大的蜂窝物联网,移动网络连接
数(包括手机用户和物联网终端)每年保持新增超亿户。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
15.94亿户,普及率为 113.9部/百人,高于全球平均的 102.4部/百人。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达
比上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与移动手机用户规模差距不断缩小。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中应用
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18.5%、18.3%、22.1%。在政策、
技术推动以及疫情的影响下,服务于公共事业的智慧终端如智能水表、电表、气表等应用明显加
快,增速达 19.2%。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万物互联进程,未来移动网络连接的
重点将从“人”转向“物”。 
④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创新应用逐步落地 
适度超前部署 5G 网络,以共建共享大力推动 5G 网络建设,形成全国所有地级及重点县区
三家电信企业均在第四季度开启 5G SA独立组网规模商用,使我国成为全球 5G SA商用第一梯队
国家。我国 5G用户规模同步快速扩大,用户规模以每月新增千万用户的速度爆发增长,至 2020
年底我国 5G手机终端连接数近 2亿户。5G行业应用逐步落地商用,“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
数超 1100个,分布在矿山、港口、钢铁、汽车等多个行业,致力于研发、生产、视觉检测、精准
远程操控等领域,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二)电力建设产业 
以服务电网为已任,公司拥有行业最完备的输电、配电产品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特高压电
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全力守护万家灯火。产业链覆盖 OPGW、铝包钢、铝合金、特种导线、电力
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架空绝缘导线、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电缆附件、配电变压器、配电开关、
电力工程设计与服务等,为输电、配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装备。 
公司围绕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开发高性能输配电产品,为智慧能源物联网提供系统解决
方案,在输电产品技术上保持领先水平,成为重要线路和关键工程项目的主要供应商。配电网领
域方面,随着城市及农网改造的快速发展,将海缆技术陆缆化,成为以电力电缆为龙头,变压器、
电缆附件等产品协同发展,设计及施工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商。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
农网升级改造及配电网的持续投入,促使公司电力产业链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普通导线、
特种导线、ADSS、OPGW 保持国内市场领先,电力金具、电力电缆、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子等
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公司拥有行业顶尖的高性能特种导线技术,多次入选国家电网新产品、新技术目录,“高性能
铝合金架空导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工信部认定行业单项冠军产
品;世界一流的 OPGW在线运行超过 50万 km,市场占有量全球第一;世界最大容量±525kV柔
性直流电缆、大长度高压电缆、免维护系列金具等一批新品,为电网运行“本质安全”保驾护航。 
公司增强在高端电力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2020年研发成功 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系统、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平滑铝套电力电缆系统,180μm光纤 OPGW、超长距离输电线路光
纤随机激光传感监测系统(uLOFSTM1.0)等产品,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鉴定均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响应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物联网的需求,中天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发成功超长距离输电
线路光纤随机激光传感监测系统(uLOFSTM1.0)。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光纤随机激光的长距离传感
系统并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传感响应时间短,传感精度不受光源波长漂移影响、不受传
输光纤温度变化因素影响,传感器可复用,可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颠覆性的监测技术手段;首次
提出了基于高阶光纤随机激光的光纤光栅解调技术,解决了现有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距离短的问题
①电网工程建设投资略有下降 
千瓦时,同比增长 3.1%。2020年,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 9944亿
主要因电网企业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占电网投资比重达 44.3%的 35千伏
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延续平衡态势,华中和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在用电高峰期有
所偏紧。同期国内大型流域电站的不断推进以及风电、光伏的抢装,带动全国电源投资额及装机
容量稳步提升,且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的调控目标,未来的装机结构将继续保持清洁化趋势,
进而亦将推动全国发电设备容量持续提升,将会加快跨省跨区电力通道的建设,有效发挥大电网
综合平衡能力,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 
②特高压项目核准加速推进 
国家能源局 2020年 9月 3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要求加快核准开工的九大工程,共规划了 12条特高压工程(其中 7 条为交流,5 条为直流),新
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12月 24日湖北省发改委核准建设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
程,两项工程合计静态总投资可达 169亿元。 
总体来看,考虑到特高压建设加快落地、为保障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通道建设等因素,2021年
国网投资规模有望超预期。 
(三)海洋产业 
公司已完成海缆--海底观测、勘探--海缆敷设--海上风电基础施工、风机吊装于一体的海洋系
统工程全产业链布局并不断巩固完善。致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海工项目 EPC总承包商。 
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潮,海上风电产业链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状态。典型业绩如下: 
①稳居国内海缆龙头,跻身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耕耘于海底光电复合缆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发创新与应用,近年来,
市场份额名列前茅,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单项冠军称号;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军国际市场,跻身全
球超高压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寻求自身突破,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其中,圆满交付的如东三峡±400kV柔性直流海
缆项目,其直流海缆输电距离约 100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
输电海上风电项目;公司受欧洲领先的电力供应商荷兰 TenneT的邀请,成为其±525 kV柔性直流
缆系统研发后,逐鹿欧洲高端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 
②海工领域形成行业领先的“两型三船”海上风电 EPC总承包工程能力,并中标国家电投如东
中天海洋工程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组成联合体分别与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国家电投江苏如东 H4#海上风电
与如东海翔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国家电投江苏如东 H7#海上风电场项目 EPC总承包合
同》合同金额为 651,019万元人民币,中天海洋工程占 379,370万元人民币。上述合同中天海洋工
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 863 项目研发基础上,在国内率先进行观
测网核心部件及接驳技术产业化,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参与国内所有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和运
作为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围绕着“海洋观测
由有缆向无缆、固定向机动、海底向立体”的发展战略,产品应用水深从 2000米到 4500米,工作
电压从-10kV到-15kV,从近海到远海应用的不断覆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海洋资源勘测、水环境监测及水下安防服务等重大工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据 2021年 1月 29日国家能源局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数据,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新
增装机 306 万千瓦,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另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至 2020
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 900万千瓦,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各国
海上风电新增及累计装机份额详见下图(图片来源:全球风能理事会 GWEC)。 
已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其中江苏省占全国总装机比例
超过 60%。2020年行业总体呈现保电价、保收益、抢开工、抢并网的发展态势,海上风电产业链
持续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零部件原材料紧缺、主机价格高涨、施工船机设备资源不足,部分设
近年来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1、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
我国海上风电目前还是地方政府导入产业以带动资源分配的“潜规则”。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强制性
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发展海上风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获取配额
来发展常规能源发电,导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力。2、补贴机制退出过快,缺
乏平稳过渡缓冲期:以目前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离平价尚有一定的距离。对“补贴真空期”的投资
意愿形成了抑制。 
(四)新能源产业 
公司以分布式光伏为引领,微电网技术为支撑,关键材料为突破,大型储能系统为亮点,为
客户提供全方位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光伏领域主打光伏背板、氟膜等封装材料,提供光伏电站项
目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电站运维等一揽子服务,享有“分布式光伏专家”的美誉;储能领
域,发力用户侧、电网侧等大型储能业务,同时以通讯配套基站后备电源系统为着力点,逐渐成
为行业领跑者。 
公司新能源产业以绿色能源为指导方向,组建“光伏产业”和“储能产业”双链条,细化梳理双
产业链精细配置,放眼谋划双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储能领域,公司立足大型储能市场、后备电源市场向国内外全面发展。后备电源方面以通
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稳抓 5G商用时机,集中供应配套后备电源系统,在中国移动 2020年度通
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第一名,后续在中国铁塔 2020年度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
购项目亦中标,后备电源产品供应名列前茅。储能系统方面以大型储能系统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发力电网侧,用户侧及电源侧储能应用,并承接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累计达 500 余 MWh,将绿
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与制造业服务化深度融合。2020年度,中天科技承建的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储
能电站江苏二期昆山 48.4MWh 储能电站投入运营,中天科技承建的国家 863 重点研发项目,动
力电池规模化梯次利用工程储能电站是全国最大的用户侧梯次利用储能电站项目,亦于 2020年末
投入试运行。截至 2020 年末,实现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9%以上,在储能
设备安全性、规范性方面深度研究,凭借产业链优势,逐渐成为储能行业公认的领跑者。同时,
公司向上游延伸,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箔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在线工艺控制平台,并拥
有自主研发的添加剂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能够生产高性能线路板用铜箔和 6微米超薄锂电池用
光伏产业主要产品有氟膜、光伏背板、光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
保障组件使用寿命,助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是各组件厂及终端电站的优质供应商。同时成立设
计院,为客户提供电站设计、EPC总包以及运维服务。 
M3 氟膜的产业化实现国产氟膜技术升级并通过反光膜产品及技术服务实现终端增益;结合
双玻组件发展趋势,公司推出透明 T3 氟膜及间隙反光膜,为双面组件提供解决方案;以技术创
新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佳解决方案;开拓 PVDF薄膜在非光伏领域的应用,如建筑领域,户外防护、
家居建材、轻质组件、电动汽车等。 
2020年,储能产业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基于产业内生动力和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标等利好
因素多重驱动,储能装机逆势大幅增长,如期步入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月 25日,工信部发布 2020年 1-12月电池行业生产情况,数据显示,12月当月,全国锂离
长 14.4%。(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整理) 
根据 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
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 33.4GW,2020 年新增投
(该数据为初步统计,终版数据将在 2021年 4月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1》中发布)。2020
年,电力储能项目装机的同比增长率为 136%,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也突破 1500元/kWh的关键拐
点,正如《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所规划,储能已从“商业化初期”迈入了“规
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0 年,中国光伏行业成就显著,光伏组件生产量连续 14 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
10年居全球首位;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 8年居全球首位;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 6年居全球首位。 
全球市场整体表现韧性十足:2020 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全球光伏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主要得益于中国光伏市场表现出的恢复性增长。组件出口量在国内产量中的占比依然保持高位,
充分体现了海外国家对光伏发电不断增长的需求。 
产业链供需矛盾突出:硅料价格上涨 50%,因扩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及事故造成减产,导致
短期内供给严重不足。光伏玻璃价格上涨 100%,全年整体产能属于紧平衡,大尺寸及 2mm玻璃
结构性紧缺,组件企业寻求浮法玻璃替代,产能置换政策有望放开。EVA胶膜价格上涨 50%,EVA
粒子材料资源挤兑,通过大幅涨价增加光伏料产出,POE和 EVA价格倒挂。 
(五)新兴产业 
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外部优质研发资源,与自身的核心优势有机结合,紧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
的新材料及国家科技发展中的“短板”工程项目,通过持续研发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并适时把
研究成果实施产业化,实现自主可控,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技术产品,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
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端材料需求贡献力量。 
PI薄膜两款产品,形成从 12.5μm到 125μm厚度规格全系列产品,产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现正研发另外三款具有更高技术门槛并且中国全数依赖进口的高端产品,以彻底
解决中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长期“卡脖子”局面。 
(2)经过多年努力,公司研发出了国际领先的通孔型泡沫铝新材料,以及长期被国外垄断的
高性能介孔活性炭材料,性能优于国际同行,并已具备成熟的产业化技术,能够实现进口替代、
自主可控。以上述两种关键材料为基础,团队研发出了高电压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主要性能指标
(3)公司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超导限流器和超导电缆研发制造基地,可提供高温超导限流
器、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制、测试及配套低温制冷系统等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成功完成国家“863”
计划课题交流“220kV电阻型超导限流器”样机研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直流 160kV电阻
型超导限流器”工程样机研制,并在南方电网南澳岛多端柔直工程中并网运行。自主立项开发 10kV
三相同轴超导电缆,取得可喜进展。 
近年来伴随微电子电路、高端绝缘领域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高性能 PI材料的需求量
持续扩大,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已逼近 6000吨/年,国内市场约 4000吨/年,其中高端电子级 PI薄
膜的需求量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该类 PI材料的产业化技术长期被美、日、韩等国际龙头企
业掌控,打破国外垄断已成为我国微电子电路、高端绝缘领域等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中国市场需求量约 2000吨,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第四季度逐步出现供货紧张局面。进
口方面主要由韩国 PI尖端和美国杜邦供应,国产方面主要由中天电子、时代等供应,国产和进口
产品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媲美。进入 5G 时代后,急剧增加的设备功耗对产品散热性能有了更高一
步的要求,同时市场对于压缩产品成本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热管理业界给出的解决方案中,除
了增加已有成熟应用的微型热管和 VC 技术外,还对石墨膜也提出增厚的需求:在产品总厚度不
变的基础上由原来的多层石墨(使用双面胶粘贴)改为单层石墨,整体用量也大为增加。这就要
PI膜方面国产能力领先于国外同行。 
柔性覆铜板(FCCL)是指在聚酯薄膜或 PI 薄膜等挠性绝缘材料的单面或双面,通过一定的
工艺处理,与铜箔粘接在一起所形成的覆铜板。FCCL 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设备、导航设备、飞机
仪表、制导系统和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汽车卫星方向定位装置、液晶电视、笔记本电
脑等电子产品中。由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 FCCL的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在 PI膜生产、技术发展上,不仅是日本,就连台湾、韩国等都大规模投入,使他们在近几年
在此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进步。优质、高性能的 PI基膜产品是制造高水平的 FCCL的重要基
场被国外 PI膜制造商占有,提高国产 PI膜产品性能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型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端评测,得到下游客户充分肯定,并已经批量供应,业绩逐步扩大中,
打破了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5G 通信、通讯信号将以更高的频率传输,传统柔性线路板的 PI 基膜因介电数值较高,信号
在其上传输时会产生严重的迟滞和损耗,因此,常规 PI薄膜已无法适应高频高速传输要求。综上,
随着 5G技术的铺开,对低介电 PI薄膜的需求也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量产业化产品供应市场。 
(2)超级电容及电容活性炭行业 
超级电容行业参与者众多,国外以Maxwell、Vina、LS等为代表,国内以宁波中车、南通江
海、锦州凯美、上海奥威、中天超容等为代表。 
电容活性炭最近 10 年获得了长足发展,国外主要以日本可乐丽、韩国 PCT、斯里兰卡黑卡
博等为代表,国内以福建元力、北海星石和阿佩克斯等为代表。但是,用于高电压超容器件的介
孔活性炭材料,国内外尚无成熟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开源节流对于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
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国内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也将环保要素作为评价企业优
劣的重要依据。因此,发展低能耗、环境友好的超导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强电应用技术方面,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已经达到实用化水平,高温超导电缆、高温超导限
流器、高温超导变压器、高温超导电动机已经进入示范试验运行阶段,磁悬浮系统以及高温超导
磁储能系统也有相应的试验模型问世。 
在弱电应用方面,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在国内外移动通信和通信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高温
超导 SQUID心磁图仪已有初步产品,高温超导无损检测装置和 SQUID扫描磁显微镜的研究也已
向实用方向迈进。 
自 2010年起,国内的一些地方和企业积极参与超导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以超导产品为主的
高科技公司相继成立,我国超导技术产业迈出了重要步伐。我国超导技术领域的工作的综合水平
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相对比较小,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得到国际同行们的重视和认可,与国际高
水平单位的合作日益加强。 
1、采购模式:公司各单位根据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 
2、生产模式:由母公司及下辖多个产品子公司进行不同产品的生产。公司按照以销定产原则,
根据年度、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结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后,各子公司根据订单情况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方式主要为参与客户采购招标实现销售,公司销售团队全面跟踪不同
类型客户的采购需求,在满足客户采购管理要求的情况下积极通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实
现了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全覆盖,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覆盖范围和市场占有率。 
二、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确立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实现“智”赢未来 
制造业数字化是制造业根本出路,是新时代制造业的潮流与趋势,是制造业自身的提档、升
级。中天科技顺势而为,开展“制造业数字化”2025规划。 
制造业数字化是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带来生产方式变革,即从
业务驱动转变为数字驱动(业务怎么变为数据,数据如何加工形成新业务、新价值);也将带来企
业形态变革,即从经验决策转向数字决策、科学决策。 
制造业数字化主要就是“自动化”+“信息化”。这个过程就是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其中涉
低时延高宽带来实现数字化生产、经营全球接轨。 
在精细制造理念下,公司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现已获得 2 个省级智能工厂、2 个省级工业互
联网标杆工厂、17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两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两项国家级智能制
造新模式示范,正逐步成为“中国智造” 的代表品牌。 
2、推行制造业服务化,为客户增值 
“制造业服务化”即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向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工程总包方向发展,为客户创
造更大价值。鼓励企业储备和布局服务化项目,从设计咨询、施工安装、附件配套、测试检验、
故障修复等环节出发,分析自己的能力、条件、人才基础,找准服务对象。2020 年完成 14 个项
目孵化,基本形成了四大服务化方向:即智慧园区、数据中心两大系统集成、海外架空输电线路/
海外融资/海外电力电缆三大工程总包、海缆故障/储能电站两大施工运维、装备电缆检测服务。累
计产生服务化收入近亿元。 
3、“补短板、强弱项”,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创新是中天科技不断发展的基因,公司在“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价值”的文化引领下,
公司从“两轮并驱”向“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转变,是科技创新驱动使然。“十四五”乃至中天
3.0时代的发展,公司的通信、电力、海洋、新能源、服务、新材料产业将向更广、更深、更难领
域进军,实施“强主线、锻长链”、“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提层次”的技术战略举措,公司
仍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做实技术发展战
略研究,寻找高技术来源和合作伙伴。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所、广州海洋
地质调查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个中科院研究所、国家级研究所及国内重点大学建立了创
新合作平台、研发合作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智
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 34个省级研发平台及 22家
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承担了 11项省部级重大专项,25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鉴定,“5G边缘
数据中心”等 6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定、申
报发明专利,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各类标准 364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468项。公司始终贯彻“需
求引领、创新驱动”的技术创新工作理念,研发核心竞争力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
4、人才与技术优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从创立至今,始终贯彻“崇善厚德、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持续加强战略性人才队伍规
划建设,坚持以技术驱动创新,通过北京研发中心、上海科创中心、科技研究所等平台,吸引国
内外行业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博士人才加盟,共克时艰、携手科研。公司坚持“以品质立尊严、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着眼组织变革和人才发展,提升核心人才竞争力;
坚持通过全球化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创新,持续打造勇于开拓的先锋部队,加速整合海外资源,发
挥优势服务大局。此外,公司积极打造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育,通过“技
能培养认证”、“技工之星大赛”、“三能员工”活动,打造企业新工匠,为公司稳定高质量发展保驾
5、海外布局,提升全球化产业竞争力 
公司践行“全球配置经济发展空间”战略,不断加快从“产品销售走出去”到“工程服务走出去”,
再到“产业资本走出去”的步伐,为企业走向海外探索出有效路径。公司布局全球营销网络,设有
9个海外营销中心,6家海外生产基地,在 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代表处,产品销往全球 147个
国家及地区,销售覆盖 156家电力公司,为全球 62家通信运营商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全球前十大
油气公司已有 6家使用中天海缆。 
公司不断推进产品出口、工程总包和境外投资三个方面的内在结构优化,从“产品销售走出去”
到“工程服务走出去”再到“产业资本走出去”,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面向全球延伸。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公司建立两线作战的能力,即“常态化精准疫情防控、
常态化全面紧抓生产经营”,管控成本、聚焦创新,将“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作为重点工作,以国际化的站位聚焦组织变革和重大项目创新,围绕“稳中求进,卓越绩效”的发
展目标,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优化主营业务结构。 
元。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如下经营成果: 
1、通信产业创新升级,全系列覆盖 5G通信网络建设 
公司围绕“产品由有线向无线延伸、产品由无源向有源拓展、产品由弱电向强电发展、单一产
品向系统商提升”的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积极助力以 5G为代表的新基建发展,提前布局物理基础
设施、无线网、承载网、物联网应用与平台四大产品群,专注打造“5G

激动人心!刚刚,南通市住建局印发《南通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的通知,对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提出解决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通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对南通提出的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总要求,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不断提升百姓居住水平。

到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2.2平方米,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较2015年提高4.9平方米,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9平方米。

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我市采取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

“ 十三五”期间,每年调整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并将高层次领军人才、产业紧缺人才、职业消防员和消防文员等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主城区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925户次、826.98万元,涉及19108人次;公租房实物配租1286套,632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获得经济适用住房安置。到2020年,市区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提高至25.47%。

编制《南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

“十三五”期间,主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万套以上,争取国家和省棚改补助资金14.6亿元,获批政策性资金326.6亿元,获批总额位居全省前列。

棚户区改造建设品质同步提升,2017年,南通棚户区改造工程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形成南通特色的多元安置模式,“十三五”期间,累计安置动迁户约6.58万户,基本实现了异地动迁安置“先建后征”。

住房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多措并举,增加住房供应,引导住房需求,规范市场秩序。

“十三五”期间,市区经营性住宅用地年均供应325公顷,市区年均开发投资450.59亿元、年均新开工653.86万平方米、年均销售627.68万平方米。

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十三五”期间,主城区住房租赁备案累计约3.5万人次,租赁住房套数超2万套、面积超200万平方米。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

市委、市政府将城镇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列入“重点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崇川区制定全区老旧小区改造40项清单,规范改造流程,改造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十三五”期间,市区共完成15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居民126929户,总建筑面积1185.93万平方米。

住房建设品质明显提高。

发挥“建筑之乡”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广新型建造方式,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634万平方米。

2020年,通州区完成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验收,海门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城区),全市绿色居住建筑竣工1528.47万平方米,完成绿色化改造或节能改造居住建筑13.75万平方米,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展节能改造13.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出台《南通市市区新建成品住宅室内装修管理办法》,保障成品住宅装修质量。

住区物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0年,制定出台《南通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14个部门多元化解物业纠纷的联动机制,实现物业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处无缝对接。

到“十三五”末,市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积为11222.34万平方米,包括老旧小区685.79万平方米,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中有96.8%的小区已有物业管理。物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38个居住物业项目获评“江苏省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

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有力支持缴存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十三五”期间,市区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407.16亿元,向5.86万户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257.94亿元,提取住房公积金320.67亿元。

实现公积金缴存登记纳入“多证合一”数据共享,住房公积金17项缴存、提取业务“全市通办”“就近办”。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优秀”等级验收,线上业务大幅提升。

房屋安全管理有力推进。

严格落实城市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治理责任,重点对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偏低、失修失养严重及其他因素产生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集中拉网式排查。“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排查房屋165.8万幢(户),建筑面积5.1亿平方米。其中,发现疑似存在安全隐患房屋3434幢(户),经鉴定确认危房957幢(户),已整改危房377幢(户)。

到2020年,市区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提高至25.47%。

表1 南通市区“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主要指标

第四章 以民生为根本,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宿舍型和住宅型两类,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应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结合现有租赁住房供求和品质状况,“十四五”时期,南通市区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过2.4万套。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中的租赁型人才公寓和职工公寓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

专栏1加快建设职工公寓

落实《关于进一步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鼓励在产业园区内统建职工公寓,职工公寓用地如不符合现行规划,可依规定程序作适当调整,实行限价挂牌出让。用工1000人以上的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利用存量用地建设职工公寓,职工公寓不得销售、转让。市区应税销售30亿元或增值税和所得税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企业存量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可实行一事一议。在我市就业且无住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均可由所在企业向各县(市)区申请职工公寓,三年内租金减半;择业期内的毕业生可向所在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择业期备案登记,由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扎口申请青年公寓,一年内租金减半。

第五节 加大人才安居支持力度

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完善租购并举的多层次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增加人才住房,优化一次性购房补贴,保障人才优先购房,满足各类人才的居住需求。

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十四五”时期,市区计划新建人才住房3.26万套以上。

“十四五”时期,市区计划供应商品住房3375万平方米。

专栏2鼓励开发适老化住宅

鼓励开发老年公寓和有适老功能的新型住宅,支持新建住区中配建适老化住宅单元,形成一定比例的适老化住宅或租赁型养老公寓。大力发展通用住宅,满足各年龄段家庭成员,尤其是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必要需求。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步权属登记。引导在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开发特色康养项目,与医疗机构、文旅度假资源相结合,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养老社区。

发挥“南通建造”优势,积极探索及应用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技术,大力推进建设绿色住宅、超低能耗(被动式)建造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项目、智能(智慧)建筑、健康建筑、成品住宅等。

自2021年起,新建住宅须达到75%以上的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新建住宅中100%为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到2025年,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数量逐年明显提升。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逐步开展既有住宅节能改造。

专栏3大力发展智慧建筑产业提升住宅建设品质

按照《南通市智慧建筑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以智慧建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智慧建筑配套标准体系两大行业支撑体系,推动建设智慧建筑云、大数据创新应用、智慧建筑产业走出去三大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实现智慧建筑全产业链。着力打造行业数字化监管体系提升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工程5大重点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建筑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通过构建智慧建筑新业态,促进住宅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着力改善老旧小区整体环境,稳步推进破旧片区城市更新。

专栏4科学谋划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任务

全面梳理辖区内老旧小区类型、分布、规模、户数、居住人口等情况,逐小区建立档案清册。建成年代久远、配套设施破损严重的老旧小区,采取推倒重来、彻底改造的方案实施;相对完好的老旧小区,按照保基本、提升、完善公共服务三类加以实施。综合分析产业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态绿化、景观环境等现状,在对区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老旧小区及破旧片区改造的规划目标和策略方向。区分小区类型、结合群众愿望制定改造方案,做到一小区一方案。

第七章 加快布局优化,促进住房与城市联动发展:紧扣“跨江融合”“江海联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南通主城、通州副城、海门副城和通州湾副城的一体化住房供应。

优化升级区——城市中心区以南通创新区为引领,整合商务区、滨江片区和开发区北片区。

围绕长江大保护,以滨江片区生态修复为起点,加快滨江国际社区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滨江街区,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街区和城市客厅。

在商务区和开发区西北片区利用零星地块进行商品住房的开发建设。将小海街道和先锋街道部分纳入南通创新区拓展区,对两个街道的老镇区域实施拆迁安置。在中心区内适度开发适宜创新人才居住的住房产品。

提升更新区——老城片区。充分利用通吕运河长江口等滨水景观资源,着重打造五龙汇、任港湾片区,推动片区功能更新转型提升,展现生态滨江韧性水岸的形象,提供高品质的居住及配套综合服务,成为国际时尚活力门户展示区。

进一步挖掘观音山、唐闸、市北新城等区域的土地存量资源,打造高品质居住区。以就近安置为原则,在任港片区、观音山片区、港闸开发区和陈桥幸福秦灶片区布局。

重点发展区——开发区片区。强化拓展区——通州区、海门区、通州湾示范区。

近期重点以“通州湾滨海新区岸线修复及绿化(三公里沿海生态带)工程”和“通州湾示范区海上城市客厅”项目为引领,率先启动美丽海岸风光带建设,推动通州湾核心商贸城高端商务、休闲旅游等高品质配套全面完善,加快建设南通沿海最美的城市新客厅、新湾区最顶配的城市核心区、长三角上海大都市圈视角下的滨海新城。

专栏5居住组团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南通市市域拟构建“一主三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围绕新城市框架布局,从加快主城区、通州区、海门区、通州湾示范区空间整合角度出发,住房发展应与城市区域发展高度协同。

主城区分为城市中心区、老城片区和开发区片区3个功能片区;其中,城市中心区包括商务区、滨江片区、创新区和创新区拓展区等4个居住组团;老城片区包括老城中心片区、五龙汇任港湾片区、观音山片区、唐闸片区、市北新城、港闸开发区和陈桥幸福秦灶片区等7个居住组团;开发区片区包括能达商务区、苏锡通园区北部片区和苏锡通园区南部片区等3个居住组团;通州区主要包括行政辖区内金沙街道、金新街道、平潮镇等若干个居住组团;海门区主要包括行政辖区内海门街道、三厂街道、三星镇等若干个居住组团;通州湾示范区主要为核心商贸居住组团。

各居住片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居住风貌,适应不同人群居住的需求。至2025年市区共规划居住用地9900公顷,其中规划已建居住用地面积约7200公顷,规划新建居住用地面积约2700公顷,规划总人口约353.0万人,总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28.0平方米。

第四节 推动住房有序建设:“十四五”时期,重点片区的商品住房按需发展,计划每年新建商品住房5—6万套。

拆迁安置房按照前三年集中开发、后两年逐步放缓的方式安排,基本实现崇川区、开发区和苏锡通园区三年内安置完成,2021—2023年,各年计划新建安置房分别为2.44万套、2.98万套、2.82万套。

“十四五”时期,在城市中心区为产业、科技创新等配置适当的人才住房,计划每年新建人才住房6000—7000套。

注意:本文仅为部分内容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和我讨论。

  导读:制造业需要保持适当比例,以避免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经济增速降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南通、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制造业发展较好,也成为2020年GDP增速保持稳定的关键。

  制造业被认为是实体经济中*重要、*基础的部分。稳实体经济,关键在于稳制造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到了更加显著的位置,并首 次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后,制造业占比从过去几年32%的占比区间开始一路下滑,2019年跌至26.77%。制造业占比下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以23座万亿GDP城市为样本,分析近5年来这些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情况,以及背后的逻辑因素。

  制造业需要保持适当比例,以避免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经济增速降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南通、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制造业发展较好,也成为2020年GDP增速保持稳定的关键。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第三产业,同样为该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目前大部分城市未对此进行单独的统计,建议应在“十四五”时期有所重视。

  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看,一个明显的变化,23座城市普遍在下降。

  具体看,2015年末,2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为44.40%。占比超40%的城市有17座,其中泉州(占比61%,下同)、佛山(60.5%)、合肥(54.7%)、长沙(52.6%)占比超50%,是典型的工业(制造业)驱动型城市。

  从发展情况看,这些城市都因制造业而兴盛,其中泉州的亮点在于传统制造业保持了较强的活力。近年来泉州孕育了安踏、恒安、盼盼、九牧、柒牌、361°、匹克、七匹狼、劲霸等全国、**知名品牌。佛山则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制造重镇,拥有美的,海信,格兰仕等知名企业;合肥在安徽省的支持下,将汽车、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等行业列为战略支撑;长沙制造业历史悠久,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

  但2020年末,23座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占比下降到37.31%。占GDP比重超40%的城市减少到7座,仅泉州和佛山的制造业依然占据“半壁江山”。

  合肥和长沙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5年分别下滑了19.1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此外,5年内这一比重下滑超10%的城市,还包括成都(下滑13.1个百分点),天津(下滑12.6个百分点)、武汉(下滑10.1个百分点)。

  需要提出的是,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在第二产业中,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其中前三类属于工业范畴。

  由于部分城市未直接公布制造业或工业增加值数据,因此本报告中使用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参考数据。因此如果剔除第二产业的其他部分,则制造业的占比将更低。

  但并非无亮点可寻,2020年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稳定的城市包括南通(下滑0.9个百分点),苏州(下滑2.1个百分点)、无锡(下滑2.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座城市皆位于江苏省。

  其中,南通市在“十三五”初期,便提出“全面增强工业经济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支撑,保持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建成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长三角北翼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本文认为,以上数据佐证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以制造业(第二产业)驱动型过渡到以服务业(第三产业)驱动型。

  23座万亿GDP城市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年,2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28.09%,同期GDP的平均增速则达到52.33%,两者的增速差为24.25个百分点。

  但亦有例外——南通的增速差仅为3.2个百分点,这表明这座城市具有明显的制造业驱动型经济特点,此外,有同样特征的城市还包括:苏州、佛山、宁波。

制造业占比下降源于多方因素

  如何看待万亿GDP城市中的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占比明显下降的问题?

  本文认为,**是基于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如国外诸多“** 级城市”,皆在工业化中后期完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是传统制造业优势消退的主观因素。尤其是部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制造业的城市,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增长,部分制造业开始向西部或周边国家转移。

  制造业(第二产业)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退潮”的同时,服务业(第三产业)开始登台。

  据本文梳理,这一转折点发生于2012年,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5%,以超第二产业0.1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动力源。

  此后,二产和三产的占比差距逐渐拉开,2020年末,两者占比分别为37.8%和54.5%,“二退三进”已为定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第二产业)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弱化。在第三产业中,以服务对象划分,可划分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以及从原本属于第二产业、后从中分离出去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中的非制造环节。

  正是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显著拉低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如从万亿GDP城市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降幅较大的城市观察,部分城市亦是基于这一因素。

  2013年,北京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破万亿元的城市。这也解释了2020年北京第二产业占比列万亿GDP城市*末、仅15.8%的原因;同时,本文也认为,这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相关,这使得部分制造业向周边城市疏解。

  成都也同样基于这一因素——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2015年下降了13.1个百分点,这一降幅在23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前列。

  2020年末,成都市还召开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 首 次提出要大幅提升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城市转型发展赋能。这也是成都首 次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题举行的高规格会议。

  此外,如上海提出打造**科创**、**金融**、**航运**。深圳提出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创意产业、物流产业、金融产业等,皆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方式。

  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非是对制造业的削弱,相反可推动制造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因此从这一角度讲,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情况,可视为是一个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如近日发布的《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称,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8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2020年,苏州也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会上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苏州的必然选择,是赋能“新苏州制造”的利器,也是苏州的职责担当所在,“制造业*发达的地方,理应成为生产性服务业* 好的地方。”

警惕制造业空心化带来中等收入陷阱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不应仅依据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如北京2020年的占比仅15.8%,远低于万亿GDP城市中的其他城市,但不能表明北京经济发展水平不及这些城市。

  我们需要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座城市在工业化中后期,因工业技术进步导致非制造业环节被剥离的现实问题,以及经济发展越高的地区,其社会分工越复杂的客观情况。

  但对于更多城市而言,需要考虑制造业空心化所可能带来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尽管中等收入陷阱在过去针对一国而言,但其背后的内涵指向制造业占比下降而延缓居民收入增长,因此同样可作为城市发展之鉴。

  从国外的经验看,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时出现制造业占比下降情况,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拉美地区的部分国家,制造业比重下降发生在人均收入美元之时,此后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而美国与日本的制造业下降的时间,则分别是其人均收入达到16000美元和19000美元之时。

  近年来,学界对于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占比问题,争论一直持续。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标志,另一种观点认为,服务业占比增长,会使得社会生产成本增长,拖累GDP增速。

  本文认为,未来需要保持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结构的适当占比,这不仅源于“双循环”背景下,对于更高质量和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的需求;也来自于制造业本身是所有科技创新、技术发展支撑的产业特点。

  简单概括,制造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脱离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巨大的风险,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也提出“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

  本文注意到,从地方政府角度看,国内的不少城市已经开始“重拾”制造业。

  济南市提出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双双达到万亿级。青岛提出“十四五”期间提升制造业在全市的基础地位。

  广东省则提出打造** 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即使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的北京,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发展高端制造业,尤其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建议对于这些城市而言,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要解决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如降低用地成本,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用工成本和用能成本,适当增加预留工业用地空间等。同时,以科技赋能的方式,推动中国的制造业更有价 值和竞争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通苏通房预售证【2020】022号,通苏锡通房预售证【2021】002号,通苏锡通房预售证【2021】003号,通苏锡通房预售证【2021】004号,通苏锡通房预售证【2021】010号

小高层备案价:13350元/㎡_均价

楼盘地址:南通市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海亚路南、江景路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通工业博览城有望拆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