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OFweek机器人网讯:天津市投入的第二批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全市仅在吴庄500千伏变电站、上古林220千伏变电站和北郊500千伏变电站使用。在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智能机器人能代替人力,在电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吴庄500千伏变电站中的220千伏设备区理,小机器人从它的专属休息室“走”出来,沿轨道一路前行,时不时停下来,“瞪着”大眼睛向设备区域张望,逐一仔细检查线路中导线接头的部位……

定点红外测温,精确度更高

智能巡检机器人是服务于电力系统生产的特种机器人,具有一种或多种拟人功能,可代替或辅助人工进行设备巡检、带电抢修和维护作业等。吴庄变电站的这个机器人主要负责设备巡检。

机器人通体白色,有着拟人化的外形,头部有眼睛、耳朵,躯体靠“脖子”云台与之连接,脚部为两组大小不同的轮子。仔细观察发现,它的两只眼睛分别为白色和黑色。“白色的眼睛为普通可视光,黑色的眼睛为红外线。”吴庄变电站站长张清照介绍,黑色眼睛负责检测隐患,里面的红外测温仪可及时发现导线接头是否温度过高。若存在问题,机器人会通过系统向管理员发出警报。

优势:“如果人力检测,工人得拿手持设备对接头逐一检查,但这种测量有可能因距离不同造成结果不同。而机器人在固定轨道上行进、在预设点位检测,每次对同一个设备检测的距离误差不会超过2厘米。”张清照说。

全程无需人力,检查不偷懒

吴庄500千伏变电站是本市目前电压等级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巡检一遍需要四五个小时,但由机器人来操作,仅需要两小时。此外,利用机器人巡检系统,运维人员足不出户,直接在驻点发布巡视命令,机器人就可以自动采集巡视测温图片并进行智能分析,短短几分钟便将分析结果信息或报警信号传至后台,实现变电站的远程故障判别。

优势:每天18时,机器人按预设程序离开休息室工作,两个小时后准时结束巡视返回,并自动完成接线充电,全过程不需要人力干预。据了解,它每天要走2800米的路程,达到189个点位,转头837次,完成对数千个观测点位的检测。

对比历史数据,及早查隐患

机器人将数据收集后,系统会自动将每个点位的数据记录,通过对比每次检测数据的变化,预防故障的出现。“这项工作如果由人来做就会特别繁琐,需要每天记录每个点位的温度情况,再逐一对比。”

优势:张站长介绍,当设备没有超过预警温度的范围时,人力检测不会发现任何问题,但机器人的系统却可以通过对比历史数据立即发现这种潜在隐患。

不怕雾霾天,照样完成任务

在低温、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机器人更能发挥出人力所不及的作用。秋季雾霾天气频发,能见度不足100米。智能巡检机器人依然能够按照设定好的路径完成巡检任务,实时回传清晰的设备视频、图片、红外成像测温视频、数据,自动读取设备表计,开展远程巡视、特殊巡视,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和历史数据趋势曲线。

优势:“巡检时距离设备一般在20米内,它对设备‘瞧’得很清楚,可见光检测不会对它造成影响,还可以通过图像预处理及滤波技术增强照片清晰度。”通过对比检测,红外检测在恶劣天气下也相对准确;在巡检时对设备噪音采集与分析,识别设备故障,即使在雾霾天依然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什么是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携带红外热像仪和可见光摄像机等检测装置,可以将画面和数据传输至远端监控系统……
  什么是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
  如今,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各大行业陆续应用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本行业的发展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铁路作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早早将人工智能普及到铁路交通系统的方方面面。
  我们日常可以看到火车安全运行,各班次有序出发,是因为咱们中国铁路具有健全庞大的通信系统,而系统将其分支应用到各个铁路通信铁路的通信设备上,每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铁路运行的安全。
  但目前铁路通信铁路多处于山区和郊外地区,山路崎岖,每次对铁路内设备运行状态的勘察需依托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到现场,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由于道路崎岖不平,也为铁路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携带红外热像仪和可见光摄像机等检测装置,可以将画面和数据传输至远端监控系统。在巡检机器人中增加运行中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先兆,可进行自动判定和报警。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环境应对、性能强大等方面具有人力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越来越多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被应用到安防巡检、铁路巡检、轨道巡检等特殊场所,让特殊场所巡检工作更轻松安全。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环境应对、性能强大等方面具有人力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越来越多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被应用到安防巡检、铁路巡检、轨道巡检等特殊场所,并且轻松完成任务。
  安保机器人作为新兴的产品,既可以代替人们完成重要场合的监控保安工作,还可以实现数据收集,构成完整的监控系统,在安全性上具备绝对优势。因此安保机器人具备存在市场的必要性。
  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小小的身姿、呆萌的外表,4个灵活的驱动轮,头顶还有一双犀利的“大眼睛”――可以旋转的摄像头。每行走一段距离,巡检机器人就停下,自动读表记录、实时预警等,不仅提高了设备缺陷和故障查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保证了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智能巡检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实现远程例行巡查,在事故和特殊情况下可实现特巡和定制性巡检任务,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在减少人工的同时,大大提升运维的内容和频率,改变传统运维方式,实现运维智能化。可自由切换无轨导航和轨迹导航,定制化携带摄像头,定制化多种检测传感器,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测温热成像仪,采用视觉识别技术,可自主完成巡检任务,大容量摄像内容本地储存,无缝同步云存储,智能巡检及分析。
  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适用于机房、换流站等场所,精准无轨导航,可爬坡可涉水,可智能应对复杂环境。
  1、定点、定时、定路径巡检
  2、可见光视频监控
  5、智能识别指针、数字、位置、颜色等

  综上,铁路智能巡检机器人,高频率无人自动巡检,改善了人工错检、漏检等问题,克服了环境恶劣、复杂对机器人巡检技术要求高的难题,接替了运维人员的重复性工作。

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 (任妍) 为期4天的2018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安博会”)在北京开幕。

本届安博会以“构建平安中国、服务一带一路、创新智能安防”为主题,全面展示智能化安防技术与产品在平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发展与综合应用。 会场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展位数突破5000个,参展单位1000余家。据悉,此次安博会共设人工智能与国际馆、国际馆、视频监控馆、智能楼宇馆、出入口控制与报警馆、专业视听与智能交通馆、警务应用馆等8个主题展馆。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也是首次将人工智能作为独立主题设展,并呈现了许多以人脸识别,人工智能,AI技术为发展的“黑科技”产品。那么,今年的安博会有哪些看点?智慧安防建设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智慧安防”里的“黑科技”。

人脸就是ID,通过人脸强化城市无死角的精细化管理

当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呈现三“难”一“无“的状态,即人口信息录入和及时更新难、流动人口聚集地密集管理难、传统门禁难联动和无法对特殊和高危人群的动向进行重点关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视频联动、事件关联、重点人员关注,促进智能城市建设?

在高新兴科技的展位现场,我们发现了高新兴智眸视频门禁。据了解,该产品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开门、人员异常行为预警、重点人员关注(缉查布控)、实时快速定位、频繁尾随侦测以及人像轨迹查询等功能。

据高新兴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门禁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实现夜晚、强光下人脸识别开门无感通行,开门成功率达到100%,且抓拍视频中能够直接提取正脸照,为公安提供富有价值的素材。

此外,运用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实现重点人员关注、特殊人群关爱、轨迹分析等。例如,对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进行出入的情况监控,通过大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有出入的情况,平台及时预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上门排查,有效预防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出现异常状况,防止影响社会和谐恶性事件发生。

作战逻辑再进化,尖端军用智能技术应用于城市安防

在此次安博会,记者看到一款运用光电雷达的超级智能追踪系统,这又是一款什么神器呢?

原来,这是这是一款将军事尖端技术转民用的典范,据光启创始人刘若鹏介绍,光启“超级智能追踪系统”其“超级”是全方位的,拥有广覆盖、全天候监测、主动探测三大功能特点。利用光学、视频监控及超材料技术,实现大范围高清视频采集,可达到在220米内持续追踪目标,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通过接入赋能,原有终端即可实现智能升级。

该系统由前端的光电雷达前端感知节点、智能 Wi-Fi 感知节点、无人机等前端设备,以及后端超级智能引擎组成。应用了光启尖端军用智能技术,图像的增强识别处理 、人体形态识别、多维度综合研判等智能技术,不仅形成以定位、手机信令、人体相貌特征、行为特征为要素构建的多维多域智能追踪网络,同时还基于成熟技术的应用平台,实现“各技术之间”、“技术与业务之间”的高度融合,更灵活、更全面、更高效、更精准地满足公安业务的复杂性需求。

安防机器人,多股势力汇入的新兴产品形态

在今年的安博会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机器人产品。安防机器人近年来迎来加速增长,其中巡检机器人应用于公共安全、消防、电力等领域,更成为机器人进入安防领域的代表,也成为新的创新高地。

本次安博会,优必选的智能巡检机器人ATRIS(安巡士)再次亮相。作为可定制的巡检机器人,ATRIS(安巡士)可应用多场景,具备主动巡逻、主动预警及多种语音交互等特点。

ATRIS(安巡士)采用履带式底盘,履带接地比例达到75%,适合于松软、泥泞等复杂环境作业,具备良好的越野机动性能。与主动巡逻相配合的是,ATRIS(安巡士)的主动人脸识别能力,可以对特殊指征人群进行主动识别、区分,从人脸特征数据库中实时比对,支持视觉跟踪、性别年龄判断等功能,能找到可疑分子并主动预警。

“空中侦查员”,智能无人机为平安城市保驾护航

“城市安全作为平安城市的一部分,无人机扮演了‘空中侦查员’的作用。”大疆行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搭载了摄像头的无人机,由于航线可控,自主悬停,精准采集等优势,成为了智能安防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天空端设备。大疆深度结合搜救、消防、交通管理、应急抢险等实际应用场景,持续更新智能无人机安防解决方案,帮助公共安全机构提升作战效率。

在本次安博会上,大疆行业应用展出内容包括智能警用的多样化无人机飞行平台、快速作战体验、单兵装备展示,模拟飞行训练体验区,开放生态平台等。

从此次安博会的现场我们可以发现,在全场上千家安防企业的展览中,没有展出AI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正在以一种极其声势浩大的节奏全面“入侵”整个安防产业。在传统安防行业马太效应凸显、红海竞争、甚至打起价格战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仿如一个破冰者,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