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0.9≈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学院(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月日至月 日 共周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温度自动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技术。本次课程设计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一是查阅资料将自己所学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以及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二是系统了解温度监测特别是工业上的温度控制的详细过程,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在确定课设题目,经仔细分析问题后,实现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单片机为主的软硬件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用简单芯片构成实现电路。由于单片机知识的匮乏,我们决定用后者实现。共同确定了总的电路结构,将设计分为三部分,陈涛负责温度传感部分,孙文涛负责温度显示和温度范围控制部分,张晓阳负责温度控制执行电路和声光报警部分。温度传感部分由热电偶构成的温度传感器,数字显示和设定控制部分由模数转换器AD574A、281024 CMOS EEPROM、锁存器74LS175等组成,声光报警和温控加热降温执行电路主要用时基芯片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电路组成。在确定了单元电路的设计后,我们在总结出总体方案框图的基础上,应用Multisim11.0仿真软件画出了各单元模块电路图,最后汇总电路图。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并且知识有限,所以本次设计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课题名称】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是在实际应用中相当广泛的测量电路。本次设计主要运用基本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从基本的单元电路出发,实现了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的设计。总体设计中的主要思想:一、达到设计要求;二、尽量应用所学知识;三、设计力求系统简单可靠,有实际价值。温度传感采用热电偶和温度补偿原理。AD转换部分使用集成芯片AD574A;二进制到8421BCD码的转换用EEPROM 281024实现;显示译码部分用74LS48和数码管实现;温度控制范围设定采用数字设定方式,用74LS160十进制加计数器和锁存器74LS175实现;温度的判断比较数值比较器74LS85的级联实现;通过使用74LS160和ADG508F实现了多路温度循环监测功能。声光报警加入了单稳态。温度控制执行部分采用555构成的单稳态电路,提高了加热系统与降温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 A/D转换 控制温度 声光报警 二进制转BCD 译码显示

2. 被测量温度与控制温度均可数字显示;

3. 控制温度连续可调;

4. 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产生声光报警

一、系统概述和总体方案论证与选择

如图1-1所示,温度传感器部分将温度线性地转变为电压信号,经过滤波放大,一路输入A/D转换电路,经过译码进行数字显示,另一路与滑变分压经过电压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高低电平指示信号,温度控制执行模块和声光报警部分。

图1-1 总体设计方案A框图

如图1-2所示,温度传感和A/D转换,译码显示,温控执行和报警均与方案A相同,不同处在于控制温度设定方式和温度超限判断方式。方案A的超限判断模块和控制温度设定主要使用模拟信号,该方案易受外界干扰如使用环境温度等因素,另外由滑变设定温度不易调节精确,实际中,若采用电池供电,电源电压的变化会影响其温控范围的准确性。方案B主要采用数字芯片逻辑控制实现,其工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功能扩展性较强。

图1-2 总体设计方案B框图

如图2-1-1所示,温度传感把模块把温度大小转化为电压信号,传入数字显示与温度范围控制模块。使用时将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放入被测量的环境中,注意连接导线选用阻值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且有良好的绝缘材料包裹。长时间使用后可对电路进行校准,在标准温度下,测量输出电压值,并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进行校准。其输出电压Uo(V)和温度T(℃)的关系式为Uo=0.02384*T。

如图1-2所示,温度传感和A/D转换,译码显示,温控执行和报警均与方案A相同,不同处在于控制温度设定方式和温度超限判断方式。方案A的超限判断模块和控制温度设定主要使用模拟信号,该方案易受外界干扰如使用环境温度等因素,另外由滑变设定温度不易调节精确,实际中,若采用电池供电,电源电压的变化会影响其温控范围的准确性。方案B主要采用数字芯片逻辑控制实现,其工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功能扩展性较强。

图1-2 总体设计方案B框图

二、单元电路设计 (一)温度传感模块

如图2-1-1所示,温度传感把模块把温度大小转化为电压信号,传入数字显示与温度范围控制模块。使用时将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放入被测量的环境中,注意连接导线选用阻值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且有良好的绝缘材料包裹。长时间使用后可对电路进行校准,在标准温度下,测量输出电压值,并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进行校准。其输出电压Uo(V)和温度T(℃)的关系式为Uo=0.02384*T。

(二)数字显示与温度范围控制模块 1、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经分析,数字显示与温度范围控制模块的核心主要有两部分: (1)A/D转换和码制转换部分

(2)温度范围设定与温度超限行为判断部分 每部分分别有两种方案: (1) A/D转换部分 方案A.

首先要把温度传感器的电压信号转换成频率不同的矩形波信号。如图2-2-1所示,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由一只运算放大器和一只555以及少量电阻和电容组成,运算放大器部分作成差分积分电路,同相输入端是由555的3脚输出端反馈加来的,由于555的触发电平是1/3VCC,因此当输入电压信号Ui在1/2VCC内变化时,该电路的输入电压Ui和输出的矩形波的频率f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该方案最终未被采纳,只给出V/F对应关系表作为参照,见表1,该电路的具体原理和Ui~f0线性关系的详细计算和在此不再赘述)。

图2-2-1 555和差分积分放大电路构成的V/F转换器

V/F转换关系对应表 表1

V/F转换器输出的频率不同的矩形波信号要转化成可数字显示的BCD码,如图2-2-2所示,频率---8421BCD码的转换由4片同步十进制加法器74LS160实现,第(1)片74LS160的RCO进位输出接第(2)片的CLK时钟信号输入端,当第(1)片74LS160计数器进位时,第(2)片74LS160加1,第(2)片再向第(3)片74LS160进位,以此类推,4组QDQCQBQA分别为百位、十位、个位、小数位,分别经过4片锁存器74LS175,接到4片七段数字显示译码器74LS48,再连接数码管即可实现温度的十进制数显示。

把4片锁存器74LS175的CLK时钟端接在一起,引出节点①。4片74LS160的清零端接在一起,引出节点②。V/F转换器的频率信号经过图2-2-4中的与门“U2A”进入③。节点①和②的波形关系需满足如图2-2-3所示关系,即满足“先锁存,后清零”,这样,在“计数开始”(②的上升沿)到“锁存器状态翻转”(①的上升沿)的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波形周期数就等于数码管上显示的数字。时间t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图2-2-4中的R、C参数来调整,t =0.7R2C1≈0.49s,使其在这段时间内恰巧通过一定的周期数,就可以使计数器计数到该温度并显示出来。比如,当温度为10.0℃时,V/F转换电路产生一定频率的矩形波,在指定的时间t内,使其恰巧通过100个完整波形,四片计数器的输出状态为00 0000,即可译码显示为“10.0”代表10.0℃

图2-2-3 方案A中 节点①和②的波形关系

该波形由图2-2-4所示电路产生。电容C3起到消除竞争与冒险的作用,没有C3,可能使锁存器锁入数据00 0000,数码管上会显示0.0 (℃)。并引起错误报警,和温控执行电路的不合理启动。

图2-2-4 方案A 清零信号,计数信号,锁存信号产生电路

综上所述,该电路工作过程复杂,虽然理论上可行,也通过了在Multisim中的模拟检测,但是在实际中,图2-2-4中的RC参数也都会受到温度影响,造成测量温度不准确,如果电容C3短路,更可能造成误报警和错误加热操作的不良后果。另外,该电路的功耗太大,不利于实际应用。所以,最终放弃了该方案。 方案B

采用集成芯片AD574A 作为模数转换芯片,AD574A 是美国模拟数字公司(Analog )推出的单片高速12位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内置双极性电路构成的混合集成转换显片,具有外接元件少,功耗低,精度高等特点,并且具有自动校零和自动极性转换功能,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件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A/D 转换器。AD574A可以把电压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但是二进制数并不能直接在数码管上显示,所以AD574A输出的二进制数到8421BCD码的转换成为该方案的核心问题,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决定采用281024 CMOS EEPROM实现二进制到8421BCD码的,其电路连接简单,转换效率高,功耗低,出错率低。

综上所述,B方案工作稳定性强,不易出错,所以采用B方案。具体电路和实施方案见后文“2.AD转换与解码”。AD574A的详细资料见“元器件明细”。

(2)控制温度设定与温度超限行为判断部分有两种方案:

A.如图2-2-5所示,通过旋动滑动变阻器获得不同的分压代表相应的的温度值,分压一路通过AD转换显示设定温度,一路经过电压比较器和温度传感模块输出的Ui进行比较,输出高低电平指示信号控制报警和温控执行模块。该方式虽然简便可行,但其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当实际温度在控制温度附近时,有可能由于其他干扰比如滑动变阻器上的电压若有电池提供,其输出电压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化,无人值守时,设定的温度会随着电池电压的减小而变化,达不到理想的温控效果,温度控温精度并不高。

图2-2-5 控制温度设定与温度超限行为判断方案A思路框图

B.采用数字设定方式。如图2-2-6所示:通过计数器精确设定温控范围,以8421BCD码的形式保存到锁存器中,经过级联的数值比较器与EEPROM输出的代表温度的8421BCD码进行比较。来判定温度是否超限,由数值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作为指示信号控制报警和温控执行电路。

综上所述,B方案 温度设定简单方便,控制更加精确,工作稳定性更好。所以采用B方案。

图2-2-6 控制温度设定与温度超限行为判断方案B思路框图

B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具体电路图见后文“4、控制温度设定”“5、温度超限判断”部分

最终确定的总体思路框图如图2-2-7:

图2-2-7 最终确定总方案框图

如图2-2-8所示电路,为提高精度,采用AD574A的12位转换模式,其与温度传感器部分的连接方法是:AGND端接,传感器部分的模拟地端,Ui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REF IN端为参考电压输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0~10V可调,用于校准。)

当输出的二进制码为11,换算为十进制数是4095,经过码制转换后,在数码显示管上即显示数字409.5。代表409.5℃。

由于传感器部分的输出电压Ui满足,Ui=kT (T代表温度,单位:℃)即满足k V/℃

UREF IN的可以通过图2-2-8中所示滑动变阻器R1调节。

输出低电平时,AD574A处于转换状态,转换时间需要约25μs,T2>>25μs,所以转换器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转换,保证了转换数据的准确性,满足要求。输出高电平时,在该电路中AD574A处于12位数据并行读取状态,其转换的二进制数据被传送到EEPROM中。

码制的转换――12位二进制数转8421BCD码:

通过对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EPROM)281024进行编码,实现二进制数码到BCD码的变换。即把4096个温度值的二进制数据位当作源码作为存储器EEPROM的地址码,把需要转换的8421BCD码作为 “目的”码写入地址对应的存储器EEPROM内部单元。使用时,当AD转换器采集到不同电压信号时,把转换后的二进制码迭到EEPROM的地址位,那么与此地址相对应的输出数据就是所求的8421BCD码格式,从而完成了4096个二进制码温度值到8421BCD码的转换。该4096个温度值的数字解码器是四位数显示,所以选用有16个位线的281024 EEPROM,实际中,也可根据制造的成本视情况选择两片8个位线的EEPROM(如:27C32)进行位线扩展,扩展成16位。

低12位A0~A11接对应的AD574A的二进制输出端,高4位A12~A15均接地。D0~D3,D4~D7,D8~D11,D12~D15分别输出小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8421BCD码。接到译码显示模块74LS48即可把BCD码转换成七段a~g显示驱动信号,在LED数码管上进行十进制显示。

存储器281024地址和数据对应写入单元数据如表2:

表2 存储器281024地址和数据对应写入单元数据

281024的详细工作参数见“元器件明细”。

百位、十位、个位、小数位共4组16位8421BCD码依次输入4片74LS48即可把BCD码转换成七段a~g显示驱动信号,在LED数码管上进行十进制显示。接法如图2-2-9所示,

U4、U5、U7为7段数码管,U6为8段数码管,4个数码管共阴极均接地。U6的h脚通过180Ω电阻接+5V电源,显示小数点。这样,温度值即可在数码管上十进制显示。

图2-2-9译码显示电路图

如图2-2-10所示,温度设置装置由4片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且均处于计数状态。4个CLK时钟端均分别接一个按钮式开关,其弹起时接+5V高电平,按下时接地处于低电平,当进行设置时,“启动温度设置”处于高电平(有专门开关控制,图中未画出,见总电路图),通过按动开关即可手动使计数器计数,控制百位、十位、个位、小数位的数字。其数据输出端共有两个去向,

去向1:接译码显示电路即可实时显示设定数值的变化,与门7408的作用是控制计数器的数据输出,“启动温度设置”处于高电平时,计数器数据可以输出到译码器;“启动温度设置”处于低电平时,阻断了计数器数据向译码显示电路输出。

去向2:接锁存器。图中共有8片4位锁存器74LS175,每4片为一组分别储存温度上限和温度下限的8421BCD码。记录上限的4片锁存器的CLK时钟端和记录下限的4片锁存器的CLK时钟端分别接在一起引向两个按钮式开关,一个是“锁定温度上限”按钮,另一个是“锁定温度下限”按钮。开关常态接地,按下时接+5V高电平,锁存器锁入数据。锁存器的输出端接数值比较器,比较实际温度和设定值的`大小关系。

如图2-2-11所示,共有8片数值比较器74LS85(其功能表见附录),(1)~(4)片级联用于比较监测温度和设定的温度上限的大小,(5)~(8)片用于比较监测温度和设定的温度下限的大小。其级联方式和数据输入方式如图所示:

当测量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下限时,(5)片的OALTB(A

当测量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上限时,(4)片的OAGTB(A>B)端输出高电平启动报警电路和降温电路,高温报警指示灯发出红光。

两个与门U10A和U17A的作用是控制后续的温控执行和报警电路的开启或关闭。

或门U9A的作用是将高温超限报警信号和低温超限报警信号进行或运算。当有其一超限时,就会启

控制温度设定装置电路图

6、多路温度循环检测功能

如图2-2-12所示:由555和阻容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其产生的矩形波周期可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A调节(5s~10s),其输出接74LS160的CLK时钟端,图中74LS160处于计数状态,其低三位QCQBQA依次产生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八个状态,一路输入模拟开关ADG508F的地址端A2A1A0,这样,模拟开关将会依次导通S1~S8,从D端输出到模数转换器。其通道切换频率由时钟信号频率决定。实现了8路温度的循环监测。另一路输入译码显示电路,显示当前所监视的线路。

7、方案的优点与缺点以及改进

(1) 图2-2-10中的各与门都是起控制信号通断的作用,不如将其替换为模拟开关(如图22-2-13)实现信号的切断和导通,并且省去了与译码显示部分连接的或门(单元图中未画出,详见总电路图),使电路结构进一步简化,变得更可靠,使性能更加稳定,功耗更低。

(2) 由555和阻容元件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可以采用集成芯片实现,由于555的功耗相对较大,采用集成芯片更有利于节省电能,延长使用时间。 多路温度检测功能电路图

该模块的最终整合电路图见附录1

如图2-3-1所示,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报警电路不工作。当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模拟开关闭合,多谐震荡电路开始工作。发光二级管闪烁,并发出蜂鸣报警。报警时蜂鸣的频率和发光二极管闪烁的频率均为2Hz,作用的占空比为58.3%。

如图2-4-1所示,温控执行电路由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加热或降温电路不工作。当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加热电路进入暂稳态,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吸合,启动加热降温设备进行加热和降温操作。1~10分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滑动变阻器R3,R4调整),若温度仍低于或高于设定温度,电路不能复位,3脚仍输出高电平,加热或降温操作继续进行。若温度回到设定范围内,电路即复位回到稳定态,3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断开,加热或降温操作停止。

限于篇幅和纸张大小,见附录2

本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的设计主要内容如上所述,在此次设计中运用到的知识大多数为课本所学。设计中难免有缺点和漏洞,真诚希望老师指导,以求改进。

本次设计中有如下几个难点:

一是12位的A/D转换电路,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决定用AD574A模数转换器,这样以来不仅实现对于模拟信号的数字转换,同时也提高了精度的要求。

二是如何将12位二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的问题,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研究决定用EEPROM电可擦写存储器来完成这个功能,具体电路图和转换关系如上所述。

三是温度的设定和朝鲜判断,技术要求中提到输入温度连续可调,我们开始拟采用滑动变阻器控制,使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参与电路中的信号处理,由于其种种缺点,最终放弃了该方案。使用计数器、寄存器、数值比较器、译码显示装置、实现了将控制温度直接以直观的数字量直接输入,并以8421BCD码的形式输入数值比较器进行温度判定,也实现了输入温度的连续可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直观性

以上即是对本次设计中的主要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方案,敬请老师给予指正,以求得更好的解决方法。 五、参考文献

1.《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程德福 王君 凌振宝 王言章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2.《数字电路设计手册》 荀殿栋 徐志军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

3.《Multisim8仿真与应用实例开发》 从宏寿 程卫群 李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8÷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