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实数x的n倍 输入格式 在一行中输入一个实数和一个整数,两

1、由n 个命题变元组成不等值的命题公式的个数为()

2、“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则该句话( )

3、若P 表示“他聪明”,Q 表示“他用功”,则“他聪明但不用功”可符号化为( )

4、若p 表示“天下雨”,q 表示“他乘车上班”,则“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车上班”可符号化为( )

5、下列命题公式中,为永假式的是( )。

6、一个公式在等价意义下,下面哪个写法是唯一的( )。

7、下列语句中哪个是真命题( )。

B .如果1+2=3,那么雪是黑色的。

C .如果1+2=5,那么雪是白色的。

8、下面哪个联结词运算不可交换?()

10、下面哪个命题公式是重言式?()

11、下列哪一组命题公式是等值的?()

12、命题公式?(P ∧Q)→R 的成真赋值为()

13、如果A ?B 成立,则以下各种蕴含关系哪一个成立?()

15、下列命题公式中,为永假式的是( )。

C.既不是自由变量也不是约束变量

D.既是自由变量也是约束变量

19、若个体域为整体域,下列公式中哪个值为真?()

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集合10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点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以上3种形式可进行如下转化:

  ①一般式和顶点式的关系

  ②一般式和交点式的关系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

  圆柱体要领:如果用垂直于轴的两个平面去截圆柱面,那么两个截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直圆柱,简称圆柱。

  1、旋转定义法:一个长方形以一边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周,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2、平移定义法:以一个圆为底面,上或下移动一定的距离,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性质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一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2.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高。

  3.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即: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5.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6.圆柱体可以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围成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

  6.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分成两个同样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半圆柱。这时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两个直径X高的长方形。

  7.圆柱的轴截面是直径x高的长方形,横截面是与底面相同的圆。

  顾名思义。中位线就是图形的中点的连线,包括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两种。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结一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梯形的中位线就变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法中的除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分数和比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比的前项,分数的分母就是比的后项。

  4.分数的分类: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6.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这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前提是这

  个分数要是最简分数,如果分母只含有2、5这2个质因数,这样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9.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初中数学长方形的中考知识点集锦

  长方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矩形,是基础的平面图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rectangle)。又叫矩形。

  长方形长与宽的定义:

  第一种意见:长方形长的那条边叫长,短的那条边叫宽。

  第二种意见:和水平面同方向的叫做长,反之就叫做宽。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对的,不能绝对的说“长比宽长”,但习惯地讲,长的为长,短的为宽。

  ①两条对角线相等;

  ②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④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⑤四个角都是直角;

  ⑥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

  以上的内容是长方形的性质及定义,请大家做好笔记了。

  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中,老师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就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

  ∴两端点距离固定 ,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

  任取n边形(n≥4)两条相邻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不止一条边连接

  ∴两端点距离不固定 ,

  ∴这两边夹角不固定 ,

  ∴n边形(n≥4)每个角都不固定,所以n边形(n≥4)没有稳定性。

  如果不看上面的证明过程,我们就没有办法清晰的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所有定理。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希望上面对正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上面对数学中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以上对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上面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

  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

  初一年级知识点: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①不在同一直线上;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

  (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2.等边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共有 ( )

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10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时,1/a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集合10篇】相关文章: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C语言基础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要内容:1.C数据类型

  2.简单的算术运算和表达式

  3.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

  总结风格:分条罗列,主要是知识点,有例题不多

  1.C语言处理两种数据:常量和变量

  2.常量:整形常量、实型常量、字符常量、字符串常量、枚举常量

  3.整形常量:正整数、负整数、零 eg: 10,-30,0

  5.字符常量:字符型常量、用单引号括起来的任意字符 eg: x X ? , 9

  7.在C程序中,整型常量可以用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形式表示,但编译器都会自动将

  其转换成二进制存储

  8.整型常量的类型:长整型、短整型、有符号、无符号。

  9.不同进制的整型常量的表示形式:

  10.不同类型的整形常量的表示形式:

  11.C程序中,实型常量两种表示形式:小数、指数

  12.不同形式的实型常量的表示形式:

  1) 十进制表示形式: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必须要有小数点,整数部分可省略 eg:0.123, -12.35, .98

  2) 指数形式:e或E代表以10为底的指数, e左边是数值部分(有效数字,可以是整

  数、小数,不能省略),e右边是指数部分(必须是整数形式) eg:3.45e-6

  13.实型常量有单精度和双精度之分,无有符号和无符号之分

  14.不同类型的实型常量表示形式:

  15.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以改变的量

  16.变量在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定义时需要声明变量的类型和变量名,一般形式:类型关键

  17.关键字是C语言预先规定具有特殊意义的单词,类型关键字用于声明变量的类型

  18.标准C语言编写的程序都是以main()作为开头,指定了C程序执行的起点,在C程序中

  只能出现一次,称为主函数

  19.C程序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与他在程序中的位置无关,main函数主体部分称为语

  句,用{}括起来,一般C语句以;结束

  20.变量的类型决定了编译器为其分配内存单元的字节数、数据在内存单元中的存放形式、

  该类型变量合法的取值范围以及该类型变量可参与的运算种类

  21.变量名是用户定义的标识符,用于标识内存中具体的存储单元,存放的数据称为变量的

  22.新数据存放于存储单元时,旧数据将会被修改,反应变量的值是可以改变的

  23.变量名的命名规则:

  1)标识符只能由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

  2)标识符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

  3)不允许使用C关键字为标识符命名

  4)标识符可以包含任意多个字符,但一般会有最大长度限制,预编译器有关,一般不会超过,最好不超过8个字符

  注意:标识符区分大小写

  24.标准C规定所有变量必须在第一条可执行语句之前定义

  25.在同一条语句中可以同时定义多个相同类型变量,多个变量之间用逗号分隔,没有顺序要求

  26.在使用标准输入/输出函数时,必须在程序开头加上编译预处理命令

  28.编译预处理命令#include的作用:将在输入/输出函数的头文件stdio.h包含到用户源文件中

  29.%d按十进制整数个格式输出,%f按十进制小数格式输出,一般输出6位小数,%c输出一个字符, 换行,双引号内字符原样输出

  30.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内存中占用不同大小的存储单元,他们所能表示的数据的取值范围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数据表示形式及其可以参与的运算种类也不同

  31.定义整型变量时,只要不指定为无符号型,其隐含类型为有符号型,signed通常省略不写

  32.C程序中每个变量的值都是按字节编址,都被存储在内存中特定的存储单元中,这个存储空间实际是一个线性地址表,即每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对应一个唯一的地址

  33.1个字节等于8个二进制位,即8个位为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整数最小为0,最大255,即8个位可以表示0-255之间的数,一个二进制位的值只能是0或1

  34.同种类型在不同的平台所占字节数不同,要计算数据类型所占内存空间的字节数需要用sizeof()运算符

  35.sizeof是C语言关键字,不是函数名,sizeof(变量名)计算一个变量所占内存的字节数

  36.计算不同类型运算符的表达式时,要考虑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37.正数的反码、补码与原码都相同,负数的补码等于反码加1

  38.在计算机内存中负数都是用补码来表示

  39.对于实数,无论小数海曙指数形式,在计算机内存中都采用浮点形式来存储

  40.浮点数分为阶码、尾数两部分,实数N=S*pow(r,j),S为尾数(无论正负,规定用存小数),j为阶码(无论正负,必须是整数),r是基数 eg:10.111*pow(2,10)

  41.阶码所占位数决定实数的取值范围,尾数所占位数决定实数的精度,尾数的符号决定实数的正负,阶码和尾数的字节大小与编译器有关

  42.float型变量能接收实型常量的7位有效数字,double型变量能接收16位

  43.运算符的优先级:单目运算<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条件运算<赋值运算<逗号运算

  44.素数:又称质数,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1和本身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45.合数:指在自然数中除1和本身外还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46.因子:所有能整除这个数的数,不包括自身,但包括1

  47.闰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能被400整除

  二、 简单的算术运算和表达式

  1.条件运算符是C语言提供的唯一一个三元运算符,C语言中没有幂运算符

  2.只有计算相反数是一元运算符,其余运算符都是二元运算符

  3.一元运算符也叫单目运算符,二元运算符也叫双目运算符,三元运算符也叫三目运算符

  4.整数除法的结果是整数,浮点数除法的结果是浮点数

  5.求余运算限定参与运算的两个操作数必须为整型,余数的符号与被除数的符号相同,不能对两个实型数进行求余运算

  6.所有的算术运算符中只有一元的去相反数运算符为右结合,其余的结合性都为左结合

  7.同一优先级的运算符进行混合运算时,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8.运算符的优先级:单目运算>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条件运算>赋值运算>逗号运算

  9.计算并输出一个三位整数的个位、十位、百位数字之和

  10.涉及算术运算的复合赋值运算符有5个:+=,-=,*=,/=,%=

  11.增1运算符也称自增运算符,减1运算符也称自减运算符,都是一元运算符,只有一个操作数必须是变量不能是常量或表达式

  12.自增自减运算符作为前缀时,先执行加1或减1然后使用;自增自减运算符作为后缀时,先使用再执行加1或减1;

  13.考虑优先级与结合性的实例

  //正面:-和++都是一元运算符,优先级相同,此时要考虑结合性,结合性都是右结合的,所以先算++后算-

  //反面:如果等价m=(-n)++就不合法了,因为表达式不能进行自增操作

  14.scanf函数和printf函数都是C的标准输入/输出函数,&为取地址运算符

  15.宏常量与宏替换:

  1) 在程序中直接使用的常数称为幻数,将幻数定义为宏常量或const常量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 宏常量也称符号常量,没有数据类型,编译器不对其进行类型检查,只进行字符串替换

  3) 宏定义一般形式:#define 标识符 字符串。标识符被称为宏名,宏名与字符串之间可有多个空白符,不加等号,结尾不加分号

  4) 宏常量是由宏定义编译预处理命令来定义,宏名替换成字符串的过程称为宏替换,宏替换不做任何语法检查

  5) 当宏定义是一个表达式时,调用时,是一个数就可以直接带入,而是表达式也要看成是一个数代进宏定义表达式中,

  而看成一个数这就要求把调用的数加上圆括号,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最好都加上圆括号

  6) 宏替换的过程是将宏名原样替换成字符串,而不是直接计算出值,所以要用调用后的结果参与其他运算就需要把调用的结果加上圆括号

  1) const常量只能在定义时赋初值,因为编译器将其放在只读存储区,不允许在程序中修改

  2) const常量的定义一般形式:const 类型名 标识符=字符串;//将标识符声明为具有该数据类型的const常量

  3) const是一种类型修饰符,const常量具有数据类型,编译器要对其进行类型检查

  17.表达式中的自动类型转换:

  1) 表达式中,操作数类型相同,运算的结果类型与操作数类型相同

  2) 表达式中,操作数类型不相同,C编译器自动将所有操作数进行类型提升,转换成同一类型,所占字节最大,再计算

  18.赋值中的自动类型转换:

  1) 赋值运算符左侧变量与右侧表达式类型不同时,发生自动类型转换:右侧表达式的值转换成左侧变量的类型

  19.强制类型转换:

  1)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是一元运算符

  2) 强制类型转换也称强转,是将表达式的值转换为任意类型,并不改变变量本身的数据类型

  3) 强转一般形式:(类型)表达式

  4) 演示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的使用

  20.常用的标准数学函数:

  1) 使用C标准数学函数,要在程序开头加上编译预处理命令:#include

  2) 例:已知三角形三边长为a,b,c,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1.赋值运算符的左侧不能出现表达式,变量与变量之间可以赋值

  例1:若有定义:int a,b,c;下列表达式中哪一个是合法的C语言赋值表达式(C、D)

  //A.7+b表达式不能做左值 B.b++表达式不能做左值 C.逗号表达式a=12 D.依次赋值

  例2:下面不正确的赋值语句是(B)

  //D.算术运算符优先级高于赋值运算符,先算1>a再将其结果赋给a

  例3:若有下列定义:int a=3,b=2,c=1;以下选项错误的赋值表达式是(A)

  //A.先计算圆括号里的值等于4,然后按照赋值表达式的顺序从右向左计算,将3赋值给4这是不对的,

  即赋值号左侧只能是变量,不能出现表达式b=4

  三、 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

  把字符放在一对单引号内,适用于多数可打印字符

  以反斜线()开头,也是放在一对单引号内,适用于控制字符(如回车符,换行符)

  3.常用的转义字符:

  1) ― 换行 8) a ― 响铃报警提示音

  2) ― 回车(不换行) 9) " ― 一个双引号

  3) ― 空字符 10) ― 一个单引号

  4) ― 水平制表 11) ― 一个反斜线

  4. ,是将光标移到下一行起始位置, 是将光标移到当前行的起始位置

  5. ,是水平制表符,相当于按下Tab键,每次按下Tab键并不是从当前光标位置向后移动一个Tab宽度,而是移到下一个制表位

  实际移动的宽度视当前光标位置距相邻的下一个制表位的距离而定

  6.制表位,屏幕上的一行被分为若干个域,相邻域之间的交接点称为制表位,每个域的宽度就是一个Tab宽度,多数习惯上为4

  7.当转义序列出现在字符串中时,是按单个字符计数的

  8.一个整形数在内存中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而一个字符在内存中也是以其对应的ASCII码的二进制形式存储的,

  但char型数据在内存中只占一个字节,而int型数据在16位系统中占2个字节,32位系统占4个字节

  9.在ASCII码取值范围内,char型数据可以和int型数据进行混合运算,char型数据也能以int型输出,直接输出其对应的ASCII码的十进制值

  10.字符的输入/输出:

  1) get)和put)是C标准函数库中专门用于字符输入/输出的函数,功能是只能输入/输出一个字符

  2) 例: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将其转换为小写字母显示在屏幕上

  ch=get);//键盘输入一个字符,再按回车表示输入结束,字符存入变量ch,注意:get)没有参数,直接返回读入的字符

  putch);//第二次按回车,将显示转换后的结果

  put );//注意:put)内一定要有参数,参数就是待输出的字符,可以是可打印字符,也可是转义字符

  11.数据的格式化屏幕输出:

  1) 函数printf()的一般格式:printf(格式控制字符串);或者printf(格式控制字符串,输出值

  2) 格式控制字符串包括:格式转换说明符,需要原样输出的普通字符

  3) 函数printf()的格式转换说明符:

  %d ― 输出带符号十进制整数,整数符号省略

  %u ― 输出无符号十进制整数

  %o ― 输出无符号八进制整数,不输出前导符0

  %x ― 输出无符号十六进制整数(小写),不输出前导符0x

  %X ― 输出无符号十六进制整数(大写),不输出前导符0x

  %c ― 输出一个字符

  %s ― 输出字符串

  %f ― 以十进制小数形式输出实数,包含单,双精度,隐含6位小数,但并非全是有效数字,单精度有效7位,双精度16位

  %e ― 以指数形式输出实数(小写e表示指数部分),小数点前有且仅有一位非0数字

  %E ― 以指数形式输出实数(大写E表示指数部分)

  %g ― 自动选取f或e格式中宽度较小的一种使用,不输出无意义的0

  4) 输出值参数表:需要输出的数据项的列表,可以是变量或表达式,逗号隔开,类型与格式转换说明符相匹配

  5) 每个格式转换说明符与输出值参数表中的输出值参数一一对应,没有输出值参数,格式控制字符串就不需要格式转换说明符

  6) 例: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将其转换为小写字母和其十进制ASCII码值显示在屏幕上

  7) 函数printf()中的格式修饰符:在%和格式符中间插入格式修饰符,用于输出格式的微调,如:指定输出域宽、精度、左对齐等

  英文字母l ― 修饰格式符d,o,x,u时,用于输出long型数据

  英文字母L ― 修饰格式符f,e,g时,用于输出long double型数据

  英文字母h ― 修饰格式符d,o,x时,用于输出short型数据

  输出域宽m ― m为整数,输出时占m列,若m>0,当数据宽度小于m时,域内右靠齐,左补空格,当数据宽度大于m时,修饰符失效,按实际宽度输出,若m有前导符0,左边多余位补0;若m<0,输出数据在域内左靠齐

  显示精度 .n ― 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精度修饰符位于最小域宽修饰符之后,由圆点和整数构成,对于浮点数,用于指定输出的浮点数小数位数;对于字符串,用于指定从字符串左侧开始截取的子串字符个数

  8) 使用const常量定义pi,编程从键盘输入圆的周长和面积,使其输出数据保留两位小数

  printf("输出没有宽度和精度的值:");

  printf("输出没有宽度和精度的值:");

  12.数据的格式化键盘输入:

  1) 函数scanf()的一般格式:scanf(格式控制字符串,参数地址表);

  2) 格式控制字符串:包括格式转换说明符,分隔符

  3) 格式转换说明符以%开始,以格式字符结束,用于指定各参数的输入格式

  4) 函数scanf()的格式转换说明符:

  %d ― 输入十进制整数

  %o ― 输入八进制整数

  %x ― 输入十六进制整数

  %c ― 输入一个字符,空白字符(包括空格、回车、制表符)也作为有效字符输入 %s ― 输入字符串,遇到第一个空白字符(包括空格、回车、制表符)时结束 %f或%e ― 输入实数,以小数或指数形式输入均可

  %% ― 输入一个%

  5) 参数地址表:由若干变量的地址组成的列表,用逗号分隔

  6) 函数scanf()中的格式修饰符:在%和格式符中间插入格式修饰符

  英文字母l ― 加在格式符d,o,x,u之前,用于输入long型数据;加在f,e之前,用于输入double型数据

  英文字母L ― 加在格式符f,e之前,用于输入long double型数据

  英文字母h ― 加在格式符d,o,x时,用于输入short型数据

  输出域宽m ― m为正整数,指定输入数据的宽度,系统自动按此宽度截取所需数据

  显示精度 .n ― n为0或正整数,scanf()没有精度格式修饰符,输入时不能规定精度 忽略输入修饰符* ― 表示对应的输入项在读入后不赋给相应的变量

  7) 函数scanf()输入数值型数据时,被认为输入结束的几种情况:遇空格符、回车符、制表符;达到输出域宽;遇非法字符输入

  8) 如果函数scanf()的格式控制字符串中存在除格式转换说明符以外的其他字符,必须将这些字符原样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入的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