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表示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将分期分批向雄安疏解,会给雄安带来哪些影响?

据中国网,9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区域协调发展有关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第一个区域重大战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雄安新区建设提出已逾5年,截至目前建设成果如何?9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表示,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曹元猛指出,雄安新区的建设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后,河北省及有关方面陆续出台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基础性规划和20多个专项规划,构建起“1+N”规划体系。

同时,《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印发,有关方面出台了19个配套实施方案,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

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新区建设项目滚动实施。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新区参建劳动力稳定保持在10万人以上,高峰时期约有20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

目前,新区启动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进展顺利,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6万多名征迁群众喜搬新居,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并稳定运营,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建成通车。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成效显著。白洋淀淀区水质从劣Ⅴ类转为Ⅲ类,水位保持在6.8米左右,水域面积保持在275平方公里左右,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夏日莲叶碧、秋来芦花香,“华北之肾”重放光彩。“千年秀林”等累计造林45.4万亩、植树2300余万株,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曹元猛表示,将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持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初心,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有序推进率先启动的标志性疏解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启动区推进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区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把启动区建设成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质量样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9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区域协调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介绍,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2021 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9 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 9.6 万亿元、27.6 万亿元、10.1 万亿元,总量超过了全国的 40%,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大湾区珠江口跨海跨江通道群掠影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

肖渭明介绍,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江、黄河横贯东西,秦岭、淮河分异南北,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是 " 国之大者 "。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首先是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2021 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 25 万亿元、24 万亿元,与 2012 年相比增加 13.5 万亿元、13.3 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 2012 年的 21.3%、19.6% 提高到 2021 年的 22%、21.1%。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 2012 年的 1.69、1.87 下降至 2021 年的 1.53、1.68,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在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方面,2021 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9 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 9.6 万亿元、27.6 万亿元、10.1 万亿元,总量超过了全国的 40%,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这三大地区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水平人才密集,对外开放走在前列,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和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引领者。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 GDP 连年增长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从 2013 年的 1.7、1.29、1.1 下降至 2021 年的 1.63、1.11、1.07。中西部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农民工跨省迁移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肖渭明还介绍,我国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明显;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 4000 亿元

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牵动人心。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介绍,自 2017 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 5 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后,河北省及有关方面陆续出台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4 个基础性规划和 20 多个专项规划,构建起 "1+N" 规划体系。

" 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有关方面出台了 19 个配套实施方案,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曹元猛说。

二是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从 2021 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 3 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新区建设项目滚动实施。按照 " 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 " 的原则,100 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 4000 亿元。新区参建劳动力稳定保持在 10 万人以上,高峰时期约有 20 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

最后,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成效显著。白洋淀淀区水质从劣Ⅴ类转为Ⅲ类,水位保持在 6.8 米左右,水域面积保持在 275 平方公里左右,为近 10 年来最好水平,夏日莲叶碧、秋来芦花香," 华北之肾 " 重放光彩。" 千年秀林 " 等累计造林 45.4 万亩、植树 2300 余万株,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 11% 提高到 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