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好吗?

人工智能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吗?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就业哪个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它在社会上的应用也变得重要起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从根本上培养有此爱好的学生。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人工智能专业不太了解,他们甚至会认为这个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没什么区别,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人工智能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吗?

大家都对计算机专业比较了解,对人工智能专业却感觉有点陌生,因为这个专业还是很新颖的。在2018年,教育部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一个跟人工智能有关的实验班,开始尝试让感兴趣的学生接触这些。招收的学生也不是很多,只有40人,通过高考招收15人,通过已经入学的新生选拔出15人,还有5人则从少年班中选择出来。有了上一年的经验,在2019年一共有35所高校开始招收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学生们的选择余地也变得多了起来。2020年,更是新增了180所高校,招生范围也变得更广了。

该专业要学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等,有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里也会有所学习,只不过因为不是重点课程,所以学得不深罢了。另外它还会学习一些人工智能中比较核心的课程群,这些在计算机专业里是不会学习的。

所以说,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从以后的用途上,人工智能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是肯定不一样的,但是二者又有相通之处。人工智能专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是它却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二者有很多相近之处,只不过是人工智能专业的研究方向会更趋向于某一目标,并且更加细致化了。


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就业哪个更好?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除了清华和北大外,还有很多特别好的学校,比如说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所学的内容大多都比较难,这就让一些只是因为好奇而报考该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吃力。而人工智能这种专业,所要做的都是高精尖的东西,如果学得不够透彻,懂得不够多,那么就永远都不会触摸到里面的精髓,在就业上就会不断的遇到坎坷和困难,这样就导致有的学生觉得就业特别不好。

除却课程难度这个问题外,就要从是否长远的角度来看了。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应用很广的专业,学生的适应度也很强,有的即使上学的时候学的很一般,但是走入工作岗位后,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也可以做得很好。而且计算机的应用也很广,如果只是看重短暂的利益,计算机专业的就业会更好一些,因为它已经很成熟了,工资水平虽然高低不定,但是需求还是很广的。


可若是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很大,这个专业的应用程度如何,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只要坚持下去,以后的发展空间必然会很大,甚至会超过计算机专业。而且我们国家对这个方向也很重视,不仅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还会在资金上不断投入,只要学得好,以后的发展一定会好的。

这两个专业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就业问题也是需要时间的历练,对于同学们来说,无论想要学习哪一个专业,都要努力刻苦,这样日后才会有所成就。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蜀ICP备号-3

下文是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系的 Greg Wayne 及 Alex Pasternack 对这场讨论会的评论,原文刊于《自然》杂志2011年9月2日一期的“计算机科学评论"版。


人类,你们的机会不多了!2011年6月初,在纽约举办的“世界科学节”上那场“人造大脑大讨论”(Man-Made Minds)之前,局势已经非常清楚了——展会上最抢眼的不会是顶尖的人工智能(AI)研究专家,也不是海报上那有着邪恶眼神的机器人“Kismet”(见文章列表小图)。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展台角落里那台纯平电视上,它显然按预期产生动画。

那个在“危机边缘-智力抢答挑战赛”(Jeopardy!)中击败人类的IBM问答系统,其实是一组占据了10个冷藏柜空间,功率为80千瓦电力的计算机。(※此处已更正,原为“每小时消耗80千瓦电力”,该表述有误)按照“Jeopardy”首席调查员大卫·费卢奇的看法,除非能精简一下这机器的尺寸,否则它在任何领域都很难派上用场。但是,当调查组成员在挑战赛的拾物比赛中被沃森的蜂鸣器抓住后,所有对这台计算机能力的质疑声音都消失了。康奈尔大学机器人技术专家荷德·利普森(Hod Lipson)表示道:“这是我第一次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惧。”

有什么好怕的——尤其是你们这些制造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的科学家?这个问题和少数长期存在的哲学问题一起,萦绕在记者费斯·萨利(Faith Salie)主持的讨论节目中——如果一个机器人模仿人类行为,它是否有感情?机器人应该具有人权吗?人工智能能够知道其自身的智力限制吗?科技大爆炸将带来人类的终结吗?机器能够获得知觉吗,如果能,那么人类的意义是否会变得无足轻重?为什么有些机器人很可爱,有些却异常诡异?

自从人工智能这一学科于1956年诞生以来,已经发展出了多个方法学来解决两个基本问题:计算机怎样接近智能?接近到什么程度?

专家组在讨论会中提到了这个学科正在出现的分化:符号人工智能,这是一种关于自然语言和逻辑表达式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它利用统计推理在海量数据中挖掘范式;还有仿生学AI,它创建模仿简单动物行为的反应性机器人。以上这些差异是仅寻求智能机器(弱AI)与相信机器能与人类感觉性相抗衡(强AI)之间的一个较大对立。

有一项研究计划叫“综合AI”,旨在组装更有说服力的“类人助理”,它将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组合,以制造能够与人类密切工作的系统。我们可以将这些助理看作微软那个办公软件Office助理“Clippy”(就是那个长得像回形别针的提示——编注)的后代,我们的新版Clippy能够读取你的电子邮件,接你的电话,或在机场问候你。

微软Office办公软件助理回形别针小助手“Clippy”,用户点击帮助后会出现相应操作提示。(它那怀旧的曲线勾起果壳科技名博编辑的不少遐思,尤其是点击“关闭”后它缩回屏幕的背影……)(来源:微软官网)

对于微软研究员艾瑞克·霍尔威兹(Eric Horvitz)来说,这类综合AI每天都在为他服务。他屏幕上的女性化身替他解决访问者的问题,向他报告关于他的预约,并且记住他的行为和需要优先处理的事务。“她甚至能预知我不会去哪些会议,”他非常快活地说。

不仅如此,类似的程序在重量级的应用场景中也在发挥作用:一个类似系统已经用作医疗保健上的分级助理,能够询问病人他们的症状,起草诊断,并安排预约。人脑能够最终计算机化的信念驱使他创建更强大的AI。霍尔威兹说,“它有着令人震惊和不可思议的东西。”

人工智能:仍是只是展望而已

霍尔威兹已经创造了像人类的机器,利普森已经制造出能够自己思考的机器。借助於分析二链钟摆,已经有机器能够“发现”牛顿定律“F=ma”。另一种仿生学的机器人则展示了初步的自我意识。

这种海星形爬行物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自发运动实验,使用与人脑可能的相同的方法学到了如何用三维坐标表示它的身体,并且从它的传感器中推断怎么样的身体结构将产生这样的数据。利用这个心理模型,该机器人设法学会了走路的步法,甚至当它的一条腿被移除之后适应了蹒跚地跛行。“它太菜了,”利普森遗憾地说,“我们本来指望它能够发展出一种邪恶的、蜘蛛式行走方式。”

罗德尼·布鲁克斯(右)向主持人萨利展示他制作的一个人偶形机器人。布鲁克斯指出,这种机器人外表与人极为类似,但内在却无法实现人的预期,在面对这种机器人的时候,人类容易产生心理落差“uncanny valley”。

与此同时,其他研究员正在尝试减少机器人行为的诡异程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退休教授,“iRobot”的发明人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表示,一个社交机器人可以追踪眼睛的运动,做鬼脸,或(在婴孩玩偶的情况中)打嗝。他还指出,某些机器人引发心理上的不适,原因是“机器人看起来太像人类但却无法实现”。

人类希望创造创建一个感同身受的人形生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只能让机器人转动眼球,充其量理解简单语句。“我想我们给予机器灵魂,”布鲁克斯说,同时还不断朝着霍尔威兹比划,“他是一包皮囊,但我与他互动并且将他人格化。”

人工智能:人类应该思考些什么?

理解人造思维的努力不仅象征着AI研究的不同分支之间的隔阂能有多大,象征着我们关于人工智能的公众对话如何趋向于正当地保持人造本身。如果科幻电影“星际迷航”( Star Track )的计算机用作公众印象中的基准,那么那场让“沃森”扬名天下的比赛会是另一情况——机器并不和我们一起工作,反而与我们对抗。

这是一个反面乌托邦的未来。虽然有“沃森”的爆笑失误(这让人类观众感到很欢乐),但“Jeopardy!”的赢家预示两种未来:人类制造和我们一样进行“思考”的计算机,另一种是慢慢对我们施加恐惧的计算机。

虽然“沃森”在语言处理和推理猜测上的成功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计算机本身并不是对大脑逆向工程,人工智能并不能够以人脑方式进行信号处理的产物。因此,对于AI而言,完全重建人类智能并没有必要。相反,费卢奇建议,“沃森”的最伟大的应用场景可能是内科医师助理(能够导航日益增长的医学知识)或作为一个敏捷的处理器,以应对现代人类加速度生产的信息。“我们被数据淹没了,”利普森补充说,“计算机能够帮助我们。”

费卢奇表示,IBM原本希望“沃森”不露面,那么人们将仅仅对于其软件上的价值来评价它。在高度公开的事件中,通过将机器与人类竞争,或者让它们展示在光天化日下,我们会有低价抛售我们的计算机和头脑的风险。目前,我们对AI的关注大多来自于科幻小说,这使得我们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潜在威胁,比如AI在劳动力上、金融市场和数字安全性上的影响。

从原子爆炸到粒子加速器,再到合成生物学,许多技术都引发了许多种类的公众忧虑。AI的进步发展需要与科学研究一样多的公众理解。就如“沃森”的思考程序,我们自身依赖于从失败中学习。在这领域中的进步不仅将取决于制造能够更好解决问题的机器,而且还取决于思考它们对我们提出的许多深奥的问题。

上文中提到的讨论会名为“人工智能:与会思考机器生活在一起”(Man-Made Minds: Living with Thinking Machines”,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持人费斯·萨利(Faith Salie)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专家成员包括:

大卫·费卢奇(David Ferrucci): “Jeopardy” 首席调查员,任职于IBM沃森研究院的自然语言语义分析及综合部门,主要从事语言的机器识别及机器决策的研究。

荷德·利普森(Hod Lipson):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以及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创意机器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进化机器人的研究。利普森制造的机器人侧重于应用工程领域,如自我复制和可编程的自组装机等。

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 退休前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松下机器人”教授,现创办“华伦机器人”(Heartland Robotics)公司,致力于新型机器人研发。

艾瑞克·霍尔威兹(Eric Horvitz):微软研究员,从事感知计算系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文转载自腾讯研究院,作者徐思彦,雷锋网获作者授权转载。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十九大报告

十九大报告关键词系列解读之三·人工智能

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56.2%。面对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如何占据行业发展制高点,如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增长点?

2016年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与Alpha Go的比赛中投子认输,让人们惊觉人工智能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过去的十年,算法、数据和计算三大要素助推了人工智能的再度崛起,互联网存储了二十多年的数据终于找到了它的历史使命:训练机器。本轮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为主的浪潮被认为是当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的驱动力,以算法为核心的AI时代来临。

(雷锋网注:图片来自网络)

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是基础能力。人工智能并不是单一的技术或者赛道,它将融入现有的生产中,在垂直领域加深数字化的影响,影响到所有和数据相关的领域。深度学习算法使机器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被应用于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开始纵深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通过AI提高生产力以及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是经济竞争和经济升级的迫切需求。

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让智能机器逐步实现从“认识物理世界”到“个性化场景落地”的跨越。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视为数字革命的下一站,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争取通往AI世界的“船票”。巨头之外,大量资金流入AI,中国在企业层面的融资金额已接近美国。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其在经济建设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持续从各方面支持和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随后,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标志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其中,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基石。推动人工智与实体经济结合,是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繁荣,衍生出了众多应用型的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与图像(CV)、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是AI产业热门的分支,创业热情火爆,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层出不穷。现在应用型AI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多种技术组合后打包为产品或服务,改变了不同领域的商业实践,使垂直领域AI商业化进程加速,掀起一场智能革命。

(雷锋网注:图片来自腾讯研究院)

根据此前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AI创投报告》中整理的中国AI渗透行业热度图显示,医疗行业成为目前AI应用最火热的行业,汽车行业借势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脱颖而出,位列第二。第三梯队中包含了教育、制造、交通、电商等实体经济标志性领域。在各行各业引入人工智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最基础的感知能力,到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再到理解与决策,人工智能将逐步改变各领域的生产方式,推进结构转型。根据人工智能当前的技术能力和应用热度,我们展望了人工智能将如何助力以下六大实体经济领域。

健康医疗,从辅诊到精准医疗

历史上,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催生医疗保健水平的飞跃。比如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发明了抗生素,信息革命后CT扫描仪、微创手术仪器等各种诊断仪器都被发明出来。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依托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在提高健康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疾病诊断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各种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应用应运而生。

医疗诊断的人工智能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基于计算机视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疾病;二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听懂”患者对症状的描述,然后根据疾病数据库里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深度学习诊断疾病。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基于海量数据和机器学习为病患量身定制诊疗方案。人工智能将加速医疗保健向医疗预防转变。充分理解AI如何应用到各个医疗场景将对未来的人类健康福祉有重要的意义。

智慧城市,为城市安装智慧中枢

人工智能正在助力智慧城市进入2.0版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建设智慧城市有力的抓手。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领域每天都产生大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从城市运行与发展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使数据在处理和使用上更加有效,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城市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交通状况实时分析,实现公共交通资源自动调配,交通流量的自动管理。

如今,生产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梅赛德斯-奔驰等老牌钢铁巨头与科技巨头之间展开竞争。未来无人驾驶也将大幅提高城市整体通行效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计算机视觉正在快速落地智能安防领域。腾讯的优图天眼系统正是是基于人脸检索技术和公安已有的海量大数据建模,面向公安、安防行业推出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

智能零售,实体店加速升级

零售行业将会是从人工智能发展创新中受益最多的产业之一。在Amazon Go的带动下,各类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层出不穷。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化加剧,便利店人力的成本正在越来越高,无人零售正处在风口浪尖。无人便利店可以帮助提升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提供全新的支付体验。《麻省理工商业评论》发布的“2017全球十大突破技术”榜单中,中国的“刷脸支付”技术位列其中。基于视觉设备及处理系统、动态Wi-Fi追踪、遍布店内的传感器、客流分析系统等技术,可以实时输出特定人群预警、定向营销及服务建议,以及用户行为及消费分析报告。

零售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简化库存和仓储管理。未来,人工智能将助力零售业以消费者为核心,在时间碎片化、信息获取社交化的大背景下,建立更加灵活便捷的零售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服业务,“懂你”的服务入口

Bot是建立在信息平台上与我们互动的人工智能虚拟助理。在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的物联网时代,Bot会变得越来越智能,成为下一代移动搜索和多元服务的入口。在生活服务领域,Bot可以通过对话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例如天气预报、交通查询、新闻资讯、网络购物、翻译等。在专业服务领域,借助专业知识图谱,Bot也可以配合业务场景特性准确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提供专业的客服咨询。

虚拟助理并不是为了取代或颠覆人,而是为了将人类从重复性、可替代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完成更高阶的工作,如思考、创新、管理。

智能教育,面向未来“自适应”教育

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应用当前还处在初始阶段。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与教育相关的场景结合,将应用到个性化教育、自动评分、语音识别测评等场景中。通过语音测评、语义分析提升语言学习效率。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而是协助教师成为更高效的教育工作者;在算法制定的标准评估下,学生获得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形成面向未来的“自适应”教育。

目前,一批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正在蓄势待发改造各行各业。在智能革命的影响下,旧的产业将以新的形态出现并形成新产业。人工智能合实体经济的融合,既是AI产业的产业化路径,也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风向标。

三个层面扩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新技术的经济影响要通过全要素增长率来衡量。人工智能有望变革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社会产生广泛的、颠覆性的影响,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虚拟的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传统的自动化只针对特定的任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自动化将能够灵活解决多领域的问题,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第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平台模式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传统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随着机器学习的引入,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匹配。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

第三,人工智能将带来数据经济

据英国政府测算,年,数据产业将为英国带来2410亿英镑的增长。只有通过人工智能才能处理分析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金矿也将为经济带来不可预测的增长点。

推动AI与实体经济融合

世界发达经济体在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时,充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人工智能起起落落六十年,本轮人工智能革命终于走出实验室,成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驱动力。政府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企业从底层应用提速发展,布局产业生态。国务院在此前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了中国成为AI强国的雄心,提出了在203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任务。凭借人口和数据的优势,中国在这场全球人工智能革命中有天然的优势。对于中国而言,现在是把握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为了释放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潜力,各界需要合作推进AI行业的发展,推动AI与实体经济融合。

人才培养,推动技术进步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之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尚存在人才缺陷,其中既包含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学术、研发人才,也将包含未来人工智能行业中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需要建立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加强企业和学术界的人才流通,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推进产业健康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当创造多元的技能培训计划,并且提高全民的科技素养,甚至制定“终生学习计划”,应对多变的未来。

加大数据开放,推进数据治理

数据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数据总量最大的国家,但在数据开放和数据交易方面还远未形成生态。

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宣称“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而且正纷纷从“信息公开”走向“数据开放”。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数据开放,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高校、公共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推动合作及共享,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的土壤。

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开发者和政府对于数据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增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信任。

加深实体经济领域的场景探索

人工智能的发力需要深度和广度。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人工智能需要迈过商品化鸿沟。十九大报告中在提到“人工智能”时,强调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正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落地。技术和数据本身需要找到有价值的场景进行应用才能形成产品或解决方案,实现价值。目前我们还处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早期,已有大量可以与现行人工智能结合的行业与领域。尤其在实体经济,还有许多细分领域需要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能力,对细分行业的流程进行重整,通过数据和应用的不断优化,分场景逐个突破,最终形成人工智能社会的新版图。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比较好的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