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场和电势能的问题

《电势能和电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势能和电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B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C电场强度相同的地方,电势一定相等D电势相等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2(2018·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M、N、O是AB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AO>OB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设M、N两点的电势分别为M、N,此电荷在M、N两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M、aN,此电荷在M、N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PM、EP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2、3A、B两点各放有电荷量为+Q和+2Q的点电荷,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将一正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则 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C电场力一直做负功D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4(2018·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如图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M、N、P为电场线上的三个点,M、N 是同一电场线上两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同一负电荷在N点的加速度最大BM、N、P三点中N点的电势最高C正电荷从M点自由释放,电荷不可能沿电场线运动到N点D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同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5图中的平行直线是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

3、电场方向未画出),曲线是电子(重力不计)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C电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D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6(2018·百校联盟高考名师猜题保温金卷)如图所示,A、B、C、D、E、F、G、H是圆O上的8个点,图中虚线均过圆心O点,B和H关于直径AE对称,且,M、N关于O点对称。现在M、N两点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下列各点中电势和电场强度均相同的是 AB点和H点BB点和F点CH点和D点DC点和G点7(2018·河南省七校升级摸底考试)一个带电粒

4、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在x轴上由静止开始从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平方随位置x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图象关于纵轴对称,由图象可知 A粒子从向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x=0处电势最高C在x轴上,和两个位置的电场强度不同D粒子沿x轴正向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8如图,真空中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周上等间距地分布着a、b、c、d、e、f、g、h八个点,a、e两点放置等量的异种点电荷+Q和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f、h的电场强度相同Bb、d、f、h的电势相等C在c点由静止释放的电子将沿c、g的连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将一电子由b点沿bcd圆弧移到d点,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增大9(2018&

5、#183;广东省揭阳市)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点进入电场,其运动轨迹为图中实线所示,若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下列关于带电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带正电Bb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a点和e点的电场强度不同D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10如图所示,a、b、c、d、e、f点是以O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分别在a、c两点处放上等量异种电荷+Q和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Be、d两点电势不同Cb、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e、d两点电势相同11(2018·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轮测试

6、)如图所示,一均匀带正电的无限长绝缘细杆水平放置,细杆正上方有A、B、C三点,三点均与细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三点到细杆的距离满足rA=rB<rC,则 AA、B、C三点电势B将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荷电势能一定增加C三点中,只有A、B二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D在A点,若电子(不计重力)以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速度飞出,电子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12(2018·天成教育命题研究院高考精准预测卷)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q1在q2的左边),x正半轴上各点处电势随着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时,电势为0;当时,电势有最小值,则 Aq1和q2为同种电荷Bq2可能在0和x3之间C电荷量大小

7、满足D在处释放一带正电粒子,则粒子在x3处动能最大13假设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随x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x1范围内各点场强的方向均与x轴平行B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电荷沿x轴从0运动到x1,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负电荷沿x轴从x2移到x3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D无法比较x2x3与x4x5间的场强大小14(2018·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如图所示,在x轴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虚线是以所在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8、强度相同Ba、c两点处的电势相同C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15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x轴上的电势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x=x1处电场强度为0Bx=x2处电场强度不为0Cq1、q2为不等量的异种电荷,且正电荷在x=0处,负电荷在x<0的某处Dq1、q2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正电荷在x<0处,负电荷在x>0的某处16(2018·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点,两个等量同种正电荷分别固定在A、C两点,则 AB、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9、BB、D两处电势、场强均不相同C若在B点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一定在B、D间往复运动,且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若在B点给电子一垂直纸面合适的速度,电子可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17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一簇关于x轴对称的等势面,在轴上有A、B两点,则 AA点场强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B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C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D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答案: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B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C电场强度相同的地方,电势一定相等D电势相等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答案】B 2(2018·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

10、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M、N、O是AB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AO>OB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设M、N两点的电势分别为M、N,此电荷在M、N两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M、aN,此电荷在M、N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PM、EP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M>aNBM>NCEPM<EPNDB点电荷一定带正电【答案】B【解析】粒子做曲线运动,受到的电场力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大致向右,而该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带负电的电荷,所以B点电荷应带负电,选项D错误;因为AO>OB,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线及等势面分布特点(如图所示)可知,M>N,选项

11、B正确;M处电场线较稀疏,场强较小,而电场线的疏密反应场强的强弱,则有EM<E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粒子的加速度,则有aM<aN,选项A错误;由于M>N,根据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可知正点电荷在M处的电势能大于在N处的电势能,即有EPM>EPN,选项C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的分布的情况的掌握,并能根据电场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3A、B两点各放有电荷量为+Q和+2Q的点电荷,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将一正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则 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

重力作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我可以理解,但是像电场呀这些我感觉比较模糊的就不清楚了


差不多的意思,电中和了,等于没电子流动了,相当于电能释放完了。


如果没有其他力做功,那动能肯定减少啊,必然就还有另一种能量增加


毕竟高中学的有点少,电场这一块没有详细讲一些实例导致很抽象
你可以把一个匀强电场想象成一个负电荷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离得比较远的地方截出的一小块区域,这样这块区域几乎是匀强电场。
那么做负功说明正电荷在远离场源负电荷,就像物体远离地球一样,电势能减小。


我觉得也可以有一个浮力势能。比如你把一个密度比水小的物体 带到水底 这个过程中浮力与重力的合力对物体做负功 必须有额外的力做功把物块带下去 这个过程中 这个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浮力势能』 势能的英文就是potential energy 直白一点就是 『潜在的能量』


这不是和重力一个意思吗....就拿干电池的模型来说,正极电势高负极电势低,正负极间接一根导线就成了通路(虽然短路了),这时外电路里正电荷从正极走到负极,静电力做正功;在电池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一般是化学反应)使负极的正电荷重新回到正极,也就是克服静电力做功,这个过程中正电荷的电势变高,电势能增加,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化学能减少


高二物理电势能和电势练习题

  高二物理电势能和电势过关题

  1.在电场中( )

  A.某点的电场强度大,该点的电势一定高

  B.某点的电势高,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大

  C.某点的场强为零,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

  D.某点的电势为零,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

  解析:选D.场强大处电势不一定高,A错;由Ep=qφ知: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在电势为0处电势能为0,故B、C错,D对.

  2.如图1-4-6所示,Q是带正电的点电荷,P1和P2为其电场中的两点.若E1、E2分别为P1、P2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φ1、φ2分别为P1、P2两点的电势,则( )

  3.(2011年天津红桥区检测)如图1-4-7所示的电场中有A、B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将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D.将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EpA>EpB

  解析:选BC.顺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即φA>φB,由电场线疏密可知,EA<EB,故A错、B对.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知,+q从A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C对,负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EpA<EpB,故D错.

  4.在如图1-4-8所示的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一检验电荷从A点分别移到B、C、D、E(在以O为圆心的圆周上),则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从A到B电场力做功最大

  B.从A到E电场力做功最大

  C.电场力做功一样多

  D.A点比D点电势高

  解析:选C.B、C、D、E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检验电荷在这四点时的电势能相等,由WAB=EpA-EpB可知,C正确;在-Q的电场中,D点离源电荷远,所以D点的电势比A点高,故D错.

  5.如图1-4-9所示,在电场强度为E=104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用一根长L=1 m的绝缘细杆(质量不计)固定一个质量为m=0.2 kg、电荷量为q=5×10-6 C、带正电的小球.细杆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将杆由水平位置A轻轻释放,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球做功多少?小球电势能如何变化?

  解析: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在小球由A运动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球做的正功为W=qEL=5×10-6×104×1 J=0.05 J.电场力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电势能减少,减少的电势能为0.05 J.

  1.两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q,固定在一长度为l的绝缘细杆的两端,置于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杆与场强方向平行,其位置如图1-4-10所示.若此杆绕过O点垂直于杆的轴线转过180°,则在此转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 )

  解析:选C.电场力对两小球均做正功,大小与路径无关,对每个小球做功为qEl,共为2qEl.故C正确

  2. (2011年吉安高二检测)如图1-4-11所示,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试探电荷+q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1,以OA为半径画弧交OB于C,再把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2,则C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3,则三者关系为( )

  解析:选C.因A、C两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所以W1=W3>0,W2=0.所以C正确.

  3.(2011年聊城高二检测)下列电势高低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负电荷从P点移到M点,电势能增加,P点电势一定较低

  B.负电荷从P点移到M点,电势能增加,M点电势一定较低

  C.正电荷从P点移到M点,电势能增加,P点电势一定较低

  D.正电荷从P点移到M点,电势能增加,M点电势一定较低

  解析:选BC.负电荷从P点移到M点,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场力方向由M点到P点,电场线方向由P到M,故M点电势较低,所以A错B对.同理可得C对D错.

  4.如图1-4-12所示,在y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B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在x轴上C点有点电荷-Q且CO=OD,∠ADO=6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O点电场强度为零

  B.D点电场强度为零

  C.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增大

  D.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增大

  解析:选BD.根据对称性和叠加原理,O点有三个场强矢量,其中A、B两点的电荷在O点的场强矢量等大反向,矢量和为零,即O点的电场强度等于C点电荷在该处的场强;D点有三个场强矢量,方向分布互为120°,故合场强为零.选项A错,B对.

  由于D点场强为零,作为分界点,D的左边场强方向向左,右边方向向右.则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的过程中,静电力的方向跟移动方向相同,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的过程中,静电力的方向跟移动方向相反,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选项C错,D对.

  5.(2010年上海卷)三个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4-13所示,图中a、b两点处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电势分别为φa、φb则( )

  解析:选C.由图可以看出a处电场线更密,所以Ea>Eb,根据对称性,a处的电势应与右侧负电荷附近对称点的电势相等,再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以判定φb>φa,故C项正确.

  6.(2010年高考天津理综卷)在静电场中,将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则( )

  A.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a点大

  B.电场线方向一定从b指向a

  C.b点的电势一定比a点高

  D.该电荷的动能一定减小

  解析:选C.电场力做负功,该电荷电势能增加.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较大,C正确.电场力做负功同时电荷可能还受力作用,总功不一定为负.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不一定减小,D错.电势高低与场强大小无必然联系,A错.b点电势高于a点,但a、b可能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B错.

  7.如图1-4-14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B.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

  C.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

  解析:选A.两物块之间的库仑力对两物块均做正功,电势能减少,A对,B错;两物块的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先增后减,故机械能不守恒,C错;物块先加速后减速,故库仑力先大于摩擦力,但随着距离的增大,库仑力逐渐减小,故后阶段摩擦力大于库仑力,D错.

  8.(2009年高考广东卷)如图1-4-15,一带负电的粒子以某速度进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M和N是轨迹上的两点,其中M点在轨迹的最右边.不计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粒子在M点的速率最大

  B.粒子所受电场力沿电场线方向

  C.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不变

  D.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始终在增加

  解析:选C.由图知该电场为匀强电场,因此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恒定,大小不变,因此C正确.由电荷运动轨迹与受力关系可判定电荷受力向左,B错,因此由N到M电场力对粒子做 负功,其速度应减小,A错,电势能在前段与后段不一样,D错.

  9.(2009年高考上海卷)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图1-4-16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 )

  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CD.a点和b点所在处的等势线疏密程度不同,故两处的场强不同,方向也不同,A错;从c点到d点电势升高,正电荷的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B错;从a点到c点、电势升高,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C对;从e点沿虚线到f点,电势先减小后增大,则正电荷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对.

  10.将带电荷量为1×10-8 C的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要克服静电力做功1×10-6 J,问:

  (1)电荷的电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电荷在A点具有多少电势能?

  (2)A点的电势是多少?

  (3)若静电力可以把带电荷量为2×10-8 C的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说明电荷带正电还是带负电?静电力做了多少功?(取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

  解析:(1)静电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因无限远处电势能为零,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为1×10-6 J.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因静电力做正功,说明电荷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说明电荷带负电,静电力做功为:

  11.如图1-4-17所示,光滑绝缘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点电荷Q为圆心的某一圆周交于B、C两点,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的A点无初速度下滑,已知qQ,AB=h,小球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3gh,则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多少功?若取A点电势为零,C点电势是多大?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mgh+W电=12mv2

  解得:W电=12mgh

  12.如图1-4-18所示,一质量为m、带有电荷量-q的小物体,可以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轴正方向,小物体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f作用,且Ff<qE.设小物体与墙图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荷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

  解析: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滑动摩擦力始终做负功,由于Ff<qE,小物体最终停留在O端.由动能定理得: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检测题

  1.三个阻值都为12 Ω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总电阻可能为( )

  解析:选ACD.共有四种组合,三个串联,总电阻为36 Ω;三个并联,总电阻为4 Ω;两个串联再跟第三个并联,总电阻为8 Ω.两个并联再跟第三个串联,总电阻为18 Ω.

  2.某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成如图2-4-14所示的电路.接通电源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电流表烧坏 B.电压表烧坏

  C.小灯泡烧坏 D.小灯泡不亮

  3.(2011年临沂检测)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内阻Rg=30 Ω,满偏电流I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

  A.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解析:选D.要改装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设其阻值为R,应有IgRg=(I-Ig)R,所以R=IgRgI-Ig≈0.05 Ω,故D正确,A、B、C均错误.

  4.(2011年广东实验)如图2-4-15所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R,定?电阻阻值为R0,设A、B两端电压恒为U,要使R0获得U/2的电压,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

  A.R的中点偏上 B.R的中点偏下

  C.R的中点 D.R的最上端

  解析:选A.题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要使R0获得U/2的电压,应使R0并联部分的电阻与串联部分的电阻相等,P应移到R的中点偏上.

  5.如图2-4-16所示的两个串联电阻R1=12 kΩ,R2=36 kΩ,A、B两端的电压保持15 V不变,那么:

  (1)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2)如果电压表V的内阻是12 kΩ,当S分别与C、D接触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U∝R,所以

  (2)当S与C接触时,电压表与R1并联,测并联支路电压,并联电阻R并=R1RVR1+RV=12×1212+12 kΩ=6 kΩ

  1.电阻R1 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 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 )

  2.有三个电阻,R1=2 Ω,R2=3 Ω,R3=4 Ω,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1∶I2∶I3是( )

  3.如图2-4-17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D.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解析:选BC.表头G本身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或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g)是有限的.为了要测量较大的电流,则应该并联一个电阻来分流;且并联的电阻越小,分流效果越明显,从整体上看表现为测电流的量程增大,因此A错而B对.同理,为了要测量较大的电压,需要串联一个电阻来分压,且分压电阻越大,电压表的量程越大,C对而D错.

  4. (201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二检测)如图2-4-18所示,R1=10 Ω,R2=R3=20 Ω,下列关于R1、R2、R3消耗的电功率P1、P2、P3以及R1、R2两端电压U1、U2的关系正确的是( )

  5.伏安法测电阻的接法有如图2-4-19中甲、乙两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接法完全等效

  B.按甲图接法,测得值偏小

  C.若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大 高一,按甲图接法误差较小

  D.若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小,按甲图接法误差较小

  解析:选C.甲图为电流表的内接法,其测量值偏大,当RxRA时,测量误差较小,该电路适合测大阻值电阻;乙图为电流表的外接法,其测量值偏小,当RxRV时,测量误差较小,该电路适合测小阻值电阻,本题答案应为C.

  6.如图2-4-20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 Ω,R2=1 Ω,R3=3 Ω,I1=0.2 A,I2=0.1 A,那么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 )

  A.0.2 A,方向向右

  B.0.15 A,方向向左

  C.0.2 A,方向向左

  D.0.3 A,方向向右

  7.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如图2-4-21所示,此时( )

  A.两只电表的指针偏转角相同

  B.两只电表的指针都不偏转

  C.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

  D.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大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

  解析:选C.两电表还原后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流经第一个表头的电流小于流经第二个表头的电流.

  8.在一块微安表G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就改装成了一块电流表.今将该表与一标准电流表串联后去测电流,发现该表的示数总比标准表的示数小,修正的为( )

  A.在R上并联一个小电阻

  B.在R上并联一个大电阻

  C.将R的阻值变大些

  D.将R的阻值变小些

  解析:选C.电流表示数偏小,说明改装时与表头并联的分流电阻小,分流较多,因此修正的方法为将R的阻值变大些.

  9.一个T型电路如图2-4-22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 V,内阻忽略不计.则( )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10.利用图2-4-23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mA的内阻RA.图中R1、R2为电阻,S1、S2为开关,E是电源(内阻可忽略):

  (1)根据图甲所给出的电路原理图,在图乙的实物图上连线.

  (2)已知R1=140 Ω,R2=60 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6.4 mA;当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8.5 mA.由此可以求出RA=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电路图在实物图连线时应注意,线不能交叉,线要连接到接线柱上.连线如答案图所示.

  (2)当S1闭合,S2断开时,满足

  当S1、S2都闭合时,满足

  联立①②解得RA=43 Ω.

  答案:(1)如图所示

  11.(2011年黄冈高二检测)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120 Ω,满偏电流Ig=3 mA,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6 V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3 A的电流表,应并联多大的电阻?

  解析:改装成电压表时应串联一个分压电阻,由欧姆定律得:U=Ig(Rg+R),

  改装成电流表时应并联一个分流电阻,由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得:IgRg=(I-Ig)R

  12.如图2-4-24所示,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5 Ω,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的过程中,安培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

  解析:设触头上部分电阻为x Ω,则下部分为(5-x) Ω,

  由可知当2+x=8-x时,即x=3 Ω时,R最大,此时Rmax=5×510 Ω=2.5 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五个方面要把握

  第一轮以后同学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补缺,扫除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第二轮中,应以专题为主,突出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在解题和技巧上下工夫,提高解决问题的,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科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网络化

  第二轮复习可以把划分成八个大的单元:①运动和力;②动量与能量;③热学;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⑤电磁感应与电路分析;⑥力、电和力、热的综合;⑦光学和原子;⑧实验。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到熟练。同学们可先将课本知识点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记,甚至要熟记课本中一些习题所涉及的二级推论,再把相关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储起来,以便应用时可以顺利地提取出来。形成了知识体系,则能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

  由于理综中物理数量有限,不可能覆盖高中的全部内容,但重点内容、主干知识一定会考。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理、功和能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力的平衡、振动和波等;电学中的静电场的场强与电势、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与交流电等。中,对重点概念、规律的考查,特别强调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对同一知识点的能力考查会不断翻新变化,比如今年以理解能力的形式考,明年可能以推理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的形式考,或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设问考查。例如: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不仅在力学中是主要内容,在热学和电磁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功和能的关系贯穿了物理的始终,从力学到原子物理都要应用这个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如有可能,同学们应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如果觉得单从理论上整理应用起来不方便的话,可根据手中现有的近几年高题及今年各地区模拟进行归类整理,从中发现共同的部分,总结规律。从一定程度上讲,善于概括、归纳,并且认真去做整理的人,能够在二轮复习得更好,有较大的提高和突破。

  二、构造模型,以图像突破难点

  复习中有许多模型需要我们细心地揣摩。例如常见理想化模型: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弹簧振子、弹性碰撞、轻绳、轻杆、轻弹簧、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复习时,同学们应着重理解各种理想化模型的特点,掌握规律。图像在表述物理规律或现象时更是直接明了,而近年来高考对图像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于图像,同学们应从四个方面去细心揣摩:(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2)斜率的物理意义;(3)截距的物理意义;(4)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另外,图像也包括分析某个物理问题画出的过程分析草图。很多高考题若能画草图分析,方程就在图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的图像,如v-t图、p-v图、U-I图、F-S图、T2/4-L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像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像的物理意义,这样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在第二轮复习中,将历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和热点图像题,平时作业或考试中经常出错的图像题,以及带有普遍性的模型、图像知识疑点题,作为专题进行训练,仔细地揣摩,可做到有的放矢,强化高考热点,使自己的薄弱环节得到强化训练,同时也增强了触类旁通、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要学会画图,把作物理过程分析的图像作为建立关系、列方程的依据。要注意画图、看图和建立方程之间的联系,争取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

  三、善于,把握内部联系

  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是能力突破的需要。例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 高中生物,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骨干知识,可以考查的内容特别多,而且形式多变、深浅多变,是年年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这两种关系,则需要深刻解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做功过程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保守力做功等于相应的势能的减少量;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动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量。这两个关系一个是从矢量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一个是从标量的角度分析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在复习中,应想到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在解题中的,解决具体问题时又用了哪些概念、公式和方法,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变通能力,并试想:题目是否还有其他求解途径?与其他题是否有相似之处?此题还可做哪些变化?即一题多解、多题同解及一题多变,让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第二轮复习时若能经常进行这类联想,就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

  高考物理 光的本性公式总结

  整理了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生物,所有公式均按知识点分类整理,有助于帮助大家集中掌握高中物理公式考点。

  高三物理公式:光的本性公式总结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见第三册P23〕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λ/2(n=0,1,2,3,、、、);条纹间距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见第三册P25〕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见第三册P27〕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见第三册P32〕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29〕

  9.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hν: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见第三册P50〕/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见第三册P41〕/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见第三册P45〕/激光〔见第三册P35〕/物质波〔见第三册P51〕。

  “三多”轻松应对高一物理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和,对所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解。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 高中历史。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还要深入理解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点对症下药,应用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高二物理电势能和电势练习题】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电荷电势能越小电场强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