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

支撑国风崛起,一个《唐宫夜宴》还不够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大概也没想到,一种名为“韩国起源论”的全新学说百年后会在东亚诸国内异军突起,向其地位发起冲击。

“人类的祖先并非是猴子而是韩国人,而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乃至世界文化正统皆起源自朝鲜半岛......”

搁在平时,这种匪夷所思的理论,大家笑一笑也就得了。

但韩国人可能有点当真了,为了证明韩国文化源远流长,一手开启了万物皆源于韩国的时代。当国内底蕴不够,怎么办?只能从国外抢或者自己创造。

隔壁有着几千年历史、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自然成了韩国的“借鉴”对象。端午节、农历春节、灯会到最近的中韩泡菜之争,韩国都要抢过来变成自己的传统文化。

前段时间,一位中国漫画创作者在网上发布了一组漫画,并附上了“古风混搭”四个中文大字,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漫画中角色服饰借鉴了明朝时代的穿搭风格,以及一些国内汉服文化活动展品,从中创作出来的漫画。

结果却大量韩国网友的声讨,说中国作者抄袭了韩国古装,漫画中的人物穿着的是朝鲜服饰。

▲韩国网友:这才是中国古装

但事实是,朝鲜皇帝的衣服都是当时中国大明天子赏赐的,称作大明“赐服”,后来韩国服饰借鉴了明朝服饰的诸多特色,也就是说,韩服起源自汉服!

▲韩国影视剧里的国王形象

明明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却被韩国公然“偷走”,不禁让人疑问,难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力真就到了国外无人知晓的地步?

在以前,还不是这样的。

我们常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作为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重要性可见一般。

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随后经历千年的发展,演化出了隶书、楷书、宋书、行书等等。

而东亚文化圈诸国,早先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于是,长期作为中国藩属国的韩国和长期向中国看齐的日本,不约而同地学习起了汉字。

汉字刚传入日韩时,只有贵族、官员才会使用,普通平民仍然只能用口语交流,谁会写汉字、能作汉诗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前韩国总统李承晚、朴正熙

都会写正儿八经的中文毛笔字

直到近代,韩国开始推行韩语,进行“去汉字”运动,结果却由于汉字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韩国推行的韩语存在很多表达不清的地方。

于是,韩国人就改变了下思路,想直接宣称汉字是由其祖先东夷族发明,甚至计划将汉字申遗。然后,就被联合国多次警告,如再将他国文化申遗将被取消申遗资格。

不仅中国汉字名扬海外,就连中国的绘画、音乐也是如此。

从三国时期开始,朝鲜绘画就开始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影响,通过借鉴中国主流画家技法,出现了一批擅长山水画,以及擅长画梅、兰、菊、竹等的画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乃至于外行根本无法分辨朝鲜山水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区别,哪个才是真正的国风?

▲左为唐寅(唐伯虎)的《看泉听风图》,

右为朝鲜李朝画家姜希颜的山水画

而唐朝时期,日本的绘画风格也多受中国影响。

陕西西安南里王村韦氏墓壁画六扇屏

▲日本鸟毛立女屏风六扇画

除了在视觉语言上对中国进行像素级借鉴之外,在代表听觉语言上的音乐上,中国对东亚诸国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

唐朝中日交流时期,就有包括尺八、鼓、筝等大量中国传统乐器流入日本,日本更是雇佣了唐乐师来日本本土教授唐乐,掀起风尚。

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至今还保存着我国唐代传过去的八支唐式尺八。

可惜的是,南宋以后尺八在中国就逐渐没落,已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失传,如今已成为了日本的演奏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尺八

不仅仅是尺八,众所周知,“三国”和“孙悟空”作为中国四大名著里的两大关键词,是历史和神话故事的象征。

但是真正让绝大部分外国人认识这两词,并非中国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而是日本一家游戏公司和一本名为《龙珠》的漫画。

还没有开始对外进行输出,中国文化的部分高地就已经被别人占领。

而相反的,外国对中国文化输出却是有目共睹。

从韩国的小鲜肉,到日本的二次元,再到美国迪士尼、好莱坞,我们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已经充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当然,并非是说我们要抵制外国文化,而是说,我们要反思为什么外国文化到了今天能大行其道。

其中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国民本身要重视、保护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汉服是起源自中国还是韩国,怎么能奢求韩国人明白呢?

如果中国人自己的毛笔字都没有外国人写得好看,弘扬中国文化又从何谈起?

这一点,日本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尤其是传统节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总会在街道欣赏到隆重的花车巡游。

在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在抬花车的伙计吆喝中,节日的气氛烘托的恰当好处。

▲日本花车游行,庆祝节日

日本的游戏和漫画,更是将日本刀、水手服、武士、忍者等传统传播到了全世界,成为了日本在世界各国的名片。

▲著名电影《杀死比尔》的一幕

导演昆丁特别喜欢日本刀和李小龙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国风”文化正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崛起。

这一代95后、00后们,甚至都开始穿汉服,学汉礼,作古画。

▲中国湿地博物馆汉服文化展览

以前在中国地铁、公园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cos动漫角色的朋友们,如今,那些穿汉服的小伙伴也逐渐多了起来。

▲镜头拍下的有趣一幕,

在这样一个个小片段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再只是纸面上的单薄色彩,鲜活了起来。

去年春晚黑马,河南台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更是将一群“唐朝胖妞儿”搬上了舞台,火遍全网,在口碑上更是吊打一众其他春晚。

这支舞蹈节目,运用了5G+AR的现代技术,让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备骑出行图等一众国家级文物宝藏,传送时空,在舞台上一一呈现。

在妆容、服饰都贴合唐朝独特风尚的舞蹈演员的曼妙舞姿中,在国风音乐搭配下,国宝、国风、国潮融为一体,在舞台上盛放。

看到这个节目的观众,谁又能想到其灵感来源,是博物馆里的玻璃罩里那些平日看起来枯燥平凡的绘彩陶乐舞俑。

▲博物馆里的绘彩陶乐舞俑。

事实证明,国风不是土玩意,不比日本动漫、美国大片差,只要主创搞出创意、搞出亮点,中国网友就一定会大力支持。

而《唐宫夜宴》也只是国风崛起大潮里的一朵小浪花。

近年来,中国的文娱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口碑爆炸的国风作品,比如《雾山五行》《哪吒》等。

▲历经千年的中国敦煌壁画“飞天”

尤其是《雾山五行》,这部剧情取材于《山海经》志怪传说的国风动漫,浓郁的国画意蕴仿佛要跳出屏幕,直冲观众脸上扑来。

▲《雾山五行》里的山水画面

其中,部分影视剧作品更是走出海外,在东南亚走红的中国古装影视剧作品《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

▲国外网友看过《琅琊榜》评价,

以前只看韩国电视剧,现在也会常看中国电视剧了

▲《长安十二时辰》复原了唐朝的建筑、服饰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担任教师:唐代盛考试学期: 学年 第 1学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2009级 姓名:唐瑗 学号: 论文标题: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阅卷人成绩出题教师必填:1、考试类型:闭卷 开卷 ( 页纸开卷) 2、本套试题共 道大题,共 4 页,完卷时间 分钟。3、考试用品中除纸、笔、尺子外,可另带的用具有: 计算器 字典 等 (请在下划线上填上具体数字或内容,所选 内打钩) 考生注意事项:1、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于桌面左上角,以备监考教师查验。2、拿到试卷后清点并检查试卷页数,如有重

2、页、页数不足、空白页及印刷模糊等举手向监考教师示意调换试卷。3、做题前请先将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填写完整。4、考生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5、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目 录【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1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1(一)认知视觉的差异1(二)地域文化的差异1(三)习俗文化的差异2(四)宗教文化差异2二、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韩中文化3(一)理论概括3(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4(三) 权力距离5(四) 回避不确定性6(五)刚性/柔性倾向7(六)短期/长远取向8【第二篇】韩中核心价值观的对比9一、韩中两国的核心价值观介绍9(一)在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

3、中心主义9(二)中国持续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儒道的结合构成了基本内核10二、韩中两国核心价值观的融合10三、相关信息展示11【第三篇】韩中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应用的影响11一、在员工的招聘与选拔方面11二、在员工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方面12三、在绩效考评方面12(一)从不同角度分析绩效考评的方法选择12(二)韩中绩效考评现状比较12(三)跨文化绩效评估13四、在奖励与激励方面13五、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13(一)不同维度看两国的薪酬体系13六、在管理者的决策方面14【第四篇】结论14参考文献15【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

4、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情。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随着经济交往的大量发展,中韩文化的交流也出现了热潮。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此处,笔者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查阅资

5、料,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韩中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举例说明。(一)认知视觉的差异 尽管汉韩两民族在认知视觉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他们对同一思维概念经常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韩国的“胆小如豆粒”与汉语的“胆小如鼠”,两者虽然比喻形象不一样,但在表示胆小这一层意义上是如出一辙的;耳熟能详的中国成语“对牛弹琴”是指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在韩国都有类似的成语“对牛念经”,意义完全相同都有“与不可言者而言”的引申义,但一个是弹琴,一个为念经,表现形式却不同;同样,韩语里的大王八和醋坛子只有指称的概念意义,但汉语中则还包括联想的御用意义,所以对汉族人说这两个词则显得不够尊重,甚至羞辱;同时,汉民族

6、的爱人是说妻子或丈夫,而韩语中则指情妇或情妇,不懂得这层意思那难免会失礼了;中韩对“丈夫”这一指称对象从不同的文化视觉去认识和表达,也造成了文化差异的障碍,跨越这种障碍, 必须选准认知视觉:汉语里的当家的、掌柜的和韩国语里的主人都指丈夫,韩国语里还有一种对丈夫的称谓,翻译过来叫外头的,这种称谓都与分配方式有关,也与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有关,这种称谓的文化重点都在香火接续和财产的继承上。 (二)地域文化的差异各民族的文化是在各自的生存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不同民族对同一思维概念、同一种现象或事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历史悠久,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两国典故,意蕴深厚与此相

7、联系的中国成语俯拾即是,如井水不犯河水、洛阳纸贵、痛饮黄龙、抱痛西河等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在韩国的文化中, 这样的表现形式也很多, 如“听说京城是山崖, 就从南大岭开始爬”比喻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胆,丧失勇气的丑态。2.“左右”和“南北”在中国自古便有“右为尊左为卑”的传统,成语“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这里的“右”指上意;而左迁、左降, 则是下之意。另外,人们经常说南征北战、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在说法上“南”常常置前,而由连战皆北、追奔逐北可知,北则与败相连。在韩国文化中, 对南北左右没有尊卑之分, 所以这种表达方式会使韩

8、国人感到困惑,甚至给他们带来误解。(三)习俗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多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具有共性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性的东西。1红白喜事诸如婚娶、寿辰、生儿育女之类的事情在中韩都称为喜事不为奇怪,但丧事在中国属于犯凶,而韩国则称为白喜,这使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2颜色韩国人喜欢白色,自誉为白衣民族,认为白色纯洁高尚,这种白色崇拜来自于北方阿尔泰民族对天神的崇拜。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现代房屋装修也多用白色。而白色在中国则象征死亡或凶兆,如披麻戴孝。相反,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汉族中带有自己文

9、化特有的意义和联想范围。如传统婚礼贴喜字,新娘的红盖头、大红袄、大红花,都暗示着新婚夫妇日子红火;过年挂大红灯笼,贴大红春联,本命年穿红戴红等等。韩国人本来对红没有赋予太大的文化意义, 但近代以来, 韩国人对红色有了不好的印象。一方面他们认为红是共产党的颜色,是苏维埃的代表,容易让他们想起抗美援朝的伤痛和苦难,另一方面韩国人认为红色可以驱邪。3数字中国的节日大多是单数,如春节( 1月1日),端午节( 5月5日),七夕( 7月7日),重阳节( 9月9日) ,但是现在中国人更喜欢双数,尤其喜欢6和8。而韩国人一直保留中国的儒学传统,送礼、选吉日都是单数,而且双数中最忌讳4,所以楼层中用F层代替4层

10、,或从3层直接到5层。但在中国来讲4是一个表示稳定的数字,如四平八稳等等(四)宗教文化差异中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家,从东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儒家思想也是我们中国人意识最深处的思想,但祈祷个人安宁幸福的道家思想也根深蒂固:做生意的拜关公像、老奶奶拜菩萨。文革中传统道德观念被破坏,“孔子是劳动人民的敌人”这个口号当时很时兴。韩国在朝鲜王朝时期一直是纯儒教的,1945年独立后基督教迅速的兴起,35%国民信奉了此教,代替佛教成为第一国教。下表是韩国的宗教历史:公元前2333年檀君神话的传说可能是一种图腾和祖先的崇拜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的儒学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及其周围出现了百济、新罗等国,但在民间盛行着对天神

11、及各种神仙的崇拜公元4世纪后半期佛教开始传入逐渐在民间流行并一度成为新罗的国教4世纪道教思想开始传入百济,但正式被引入高句丽和新罗要在7世纪以后6-7世纪“花郎道”思想在新罗出现,这是把儒释道和韩国的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并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14世纪独尊儒术李氏朝鲜王朝建立后以后的五百年间朱子学(性理学)一直处于统治的地位并在内部出现了观点不同的学派公元17世纪实学思潮在朝鲜半岛掀起,这种思潮与我国相呼应,讲求实学、实效,主张经世致用,改革时弊19世纪上半叶东学运动以宗教和社会改革为目标;在韩国资本主义急剧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文化思想和对儒学进行改革的“求新”思想在儒、释崛起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担任教师:唐代盛 考试学期:2011-2012 学年 第 1学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2009级 姓名:唐瑗 学号 论文标题: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阅卷人 成绩 出题教师必填:1、考试类型:闭卷[ ] 开卷[ √]( 页纸开卷) 2、本套试题共 道大题,共 4 页,完卷时间 分钟。 3、考试用品中除纸、笔、尺子外,可另带的用具有: 计算器[ ] 字典[ ] 等 (请在下划线上填上具体数字或内容,所选[ ]内打钩) 考生注意事项:1、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于桌面左上角,以备监考教师查验。 2、拿到试卷后清点并检查试卷页数,如有重页、页数不足、空白页及印刷模糊等举手向监考教师示意调换试卷。 3、做题前请先将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填写完整。 4、考生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 5、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目 录 【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 1 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 1 (一)认知视觉的差异 1 (二)地域文化的差异 1 (三)习俗文化的差异 2 (四)宗教文化差异 2 二、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韩中文化 3 (一)理论概括 3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4 (三) 权力距离 5 (四) 回避不确定性 6 (五)刚性/柔性倾向 7 (六)短期/长远取向 8 【第二篇】韩中核心价值观的对比 9 一、韩中两国的核心价值观介绍 9 (一)在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中心主义 9 (二)中国持续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儒道的结合构成了基本内核 10 二、韩中两国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10 三、相关信息展示 11 【第三篇】韩中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应用的影响 11 一、在员工的招聘与选拔方面 11 二、在员工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方面 12 三、在绩效考评方面 12 (一)从不同角度分析绩效考评的方法选择 12 (二)韩中绩效考评现状比较 12 (三)跨文化绩效评估 13 四、在奖励与激励方面 13 五、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 13 (一)不同维度看两国的薪酬体系 13 六、在管理者的决策方面 14 【第四篇】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 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此处,笔者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查阅资料,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韩中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举例说明。 (一)认知视觉的差异 尽管汉韩两民族在认知视觉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他们对同一思维概念经常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韩国的“胆小如豆粒”与汉语的“胆小如鼠”,两者虽然比喻形象不一样,但在表示胆小这一层意义上是如出一辙的;耳熟能详的中国成语“对牛弹琴”是指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在韩国都有类似的成语“对牛念经”,意义完全相同都有“与不可言者而言”的引申义,但一个是弹琴,一个为念经,表现形式却不同;同样,韩语里的大王八和醋坛子只有指称的概念意义,但汉语中则还包括联想的御用意义,所以对汉族人说这两个词则显得不够尊重,甚至羞辱; 同时,汉民族的爱人是说妻子或丈夫,而韩语中则指情妇或情妇,不懂得这层意思那难免会失礼了;中韩对“丈夫”这一指称对象从不同的文化视觉去认识和表达,, ,,, , , , , ,,, , , ,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多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具有共性的东西, 2.颜色 韩国人喜欢白色,自誉为白衣民族,认为白色纯洁高尚,这种白色崇拜来自于北方阿尔泰民族对天神的崇拜。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现代房屋装修也多用白色。而白色在中国则象征死亡或凶兆,如披麻戴孝。 相反,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汉族中带有自己文化特有的意义和联想范围。如传统婚礼贴喜字,新娘的红盖头、大红袄、大红花,都暗示着新婚夫妇日子红火;过年挂大红灯笼,贴大红春联,本命年穿红戴红等等。韩国人本来对红没有赋予太大的文化意义, , ,( 1月1日),( 5月5日),( 7月7日),( 9月9日) ,但是现在中国人更喜欢双数,6和8。而韩国人一直保留中国的儒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娱乐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