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具有哪些作用?

近期,有关媒体披露,自2003年以来,央行通过收购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参与国内黄金市场交易等多种途径,使我国的黄金储备达到了1054吨,与之前央行所公布的600吨黄金储备相比增加了454吨,在世界各国央行已公布的黄金储备中我国排名第五.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就如何优化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展开热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其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人民币从外围货币向中心货币的升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尝试,经历了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当前,黄金依然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我们需要将国内黄金供求转化成全球影响力。那么,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主权货币,黄金如何支持人民币信誉、提高人民币定价权力呢?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等途径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呢?

  作为一个在开放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最担心外部冲击对金融稳定的破坏性影响。因此,为保证金融稳定,长期采取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其主要的担忧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担心非居民持有人民币投机中国金融市场;其次,担心中国货币供给失控;再次,担心中国金融体制管理受到冲击。

  其实,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实现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梦想。在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和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人民银行曾认为在2000年左右,人民币会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届时,人民币就会成为硬通货。中国对本币和外币政策认识的变化主要受危机的影响。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提醒了中国经济强大和货币强大是不对称的,资本管制是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克服危机的防火墙。“四小龙”出口战略的成功案例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但是中国忽视了这些国家的汇率制度和稳定的金融市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韩国遭遇的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让中国进一步明确了资本管制、汇率制度选择对开放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危机后,中国加强了对银行系统的监管,放缓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决策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危机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直接影响中国外部经济,全球贸易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面临挑战,人民币非国际化的风险开始凸现。一方面,国家面临外汇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外汇储备的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成为中国应对危机的临时措施,更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实现本币崛起的重要战略。为争取经济自主性,危机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中国整体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9年开始,中国通过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2019年5月为止,这两项措施已经执行了将近10年,以人民币结算量和香港人民币存款为代表的两项人民币国际化指标取得了突出成果,但人民币还不能算是国际货币,人民币真正成为像美元和欧元那样的国际货币还任重道远。因此,吸取国际化货币的经验,归纳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核心驱动因素,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持续是中国建立全新对外开放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国际经验表明,国别货币国际化进程也是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国别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一国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实力是保障,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是重要条件,目前的国际货币都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中国军事实力逐渐强大,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全球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中国致力于国内市场秩序的完善,积极进行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些变化都表明,中国正在向一个开放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迈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多国家中央银行都增持黄金,很多投资者和储蓄者也都设法持有黄金,黄金出现了向货币化回归的倾向。从世界货币发展史来看,不同的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路径尽管不尽相同,但黄金在其崛起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国家,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主动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建立全新对外开放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后的10年,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迅速发展和暂时的放缓,随着各机构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下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或者是徘徊期,人民币国际化从哪里突围,并获得长久的耐力,是涉及人民币整体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黄金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作用

  1.黄金具有双重属性:商品属性与货币属性

  货币国际化的过程是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对人民币而言,就是从外围货币逐渐向中心货币升级的过程。早在19世纪,一些经典著作就探索了黄金和货币的关系。“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指出了黄金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得黄金具有了商品属性。黄金作为商品应该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黄金的使用价值即为黄金的多种物理用途,而黄金的价值则取决于人类开采和加工黄金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物交换的推进,一般的价值形式开始出现,“其他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货币是他们的一般等价物”,黄金开始具有了货币属性。17世纪以后,亚当·斯密和一些重商主义者代表如柯尔贝尔、塞拉等提出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应当是一种商品,必须具有实质价值,其价值应由贵金属的价值所决定,货币的本质就是贵金属。就货币职能的角度来看,货币金属论者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以此为基础,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为了获取大量财富,他们开始大量出口商品以换取货币,并禁止货币出口。

  18世纪早期开始,在重商主义者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黄金大量流入,陷入货币泛滥、产品短缺、物价上涨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受到抨击,货币名目论的观点开始出现。其实早在16世纪,西欧国家就受到黄金引入的困扰。16世纪新大陆的大量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横跨大西洋,运抵西班牙。据统计,在16世纪末,欧洲储存的黄金、白银是1492年的5倍。巨额的黄金输入使得西班牙人更倾向于消费而非生产。一位西班牙的观察家写道,这些巨额的黄金对城市和公众而言,简直是致命的毒药,人们相信这将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安逸。货币名目论主张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是名目上的存在,强调货币的关键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发行纸币。伴随着货币金属论与货币名目论的争论,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由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转变。在金币本位制下,黄金铸币即是法定本位币;在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纸币仍以黄金为货币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该体系解体后,纸币开始独立运行,黄金非货币化,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时期。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并没有回到泥土里沉睡,黄金属性得到了新的延伸,黄金开始作为投资品广泛参与到金融领域。

  黄金的双重属性特征不仅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人类对货币本质的认知。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程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事实上的超主权货币。

  2.黄金在国际货币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以史为鉴,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际货币成长历史的观察探索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从18世纪英国最先实行金本位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止,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在这期间,英镑和美元先后崛起,国际货币竞争集中体现为黄金储备的竞争。

  在货币史上,英镑和美元的崛起都有强大的黄金储备作为基础。1844年,英国已经拥有巨额黄金储备,英国颁布《银行法》规定英镑的发行必须有100%的黄金作为准备,即英国确立金本位制度。之后,英国成为全球贸易帝国,伦敦成为全球的国际结算中心,很多国家相信英镑和黄金一样好,并陆续以英镑作为本国国际储备货币,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在所有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中,英国具有领导者地位,被认为是金本位制度这个交响乐团的“指挥”。英镑崛起的同时也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主导者地位。

  黄金储备积累在美元国际化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美国官方黄金储备规模达到19543吨,超过全球黄金储备量的三分之二。因而,美国有能力承诺美元与黄金可兑换。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怀特计划,建立了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钉住美元,并在法定平价上下1%幅度内波动,即“双挂一钉”。这一制度安排使美元的地位等同于黄金,其他主权货币通过钉住美元来间接钉住黄金,从而保持汇率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维持汇率稳定、促进全球自由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他国家通过贸易顺差积累的美元越来越多,美国承担兑换黄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美国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可兑换,美元和黄金脱钩。从此,主要货币之间开始自由浮动。1976年召开的牙买加会议,正式确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浮动汇率合法化。可以说,在国际货币体系这一层次,主要国家货币都不再直接或间接与黄金挂钩,全球进入到信用货币时代。

  但是,黄金并没有回到泥土里沉睡,黄金也没有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各国央行依然保持着黄金作为储备的一部分。鲍尔和麦克德莫特和艾森曼等认为,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黄金依然是一国货币信誉的支撑。信用货币体系下,黄金依然保有部分货币属性。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启了黄金非货币化历程,也意味着信用货币时代的开始。自此,货币的发行不再依赖黄金,而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尽管黄金的货币属性弱化,但黄金的部分货币功能,尤其是贮藏功能更加强化,这使黄金在信用货币时代发挥重要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元国际化水平最高,但是美国持有黄金数量最大,而且,对于新兴国际货币欧元,黄金储备在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时期,大量黄金流入美国,这为之后实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直至今日,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但是美国仍为全球主要的黄金储备大国,由图1和图2可知,近20年来,美国黄金储备量保持在8000吨以上,远远多于其他国家,虽然黄金的美元价格有所变动,但是各个国家持有黄金数量基本不变,美国和德国仍是持有黄金储备的大国。

  欧元国际化的进展与欧元区黄金储备量息息相关,黄金储备量作为实现欧元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支持了欧元在短时间内实现国际化(见图3),2000年~2012年欧元区黄金储备量与欧元国际储备同步增长,2012年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占全球的国际储备减少,同时伴随黄金价格的下跌,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储备量也减少,2015年~2018年欧元国际储备量明显增加,但是欧元国际储备占总储备的比重在逐年减少,这与黄金储备变动趋势相同。

  图4中将欧元在全球国际储备中的比重来表示欧元国际化的程度,由图可见黄金对欧元的国际化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欧元区黄金储备量的变化是欧元国际地位变化的晴雨表。

  2008年和2011年夏,在全球外汇市场动荡、股票价格指数狂跌时,黄金价格却强劲上涨。2011年,美国犹他州政府通过承认黄金为法定货币的法案,同时瑞士推出与现行货币瑞士瑞郎平行的“金瑞郎”,黄金在金融市场也已开始作为抵押品。近几年,各国央行开始大量增持黄金,黄金的货币属性出现回归。由此,黄金再货币化及黄金在支持货币信用、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方面的战略意义再次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发挥黄金作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危机后的十年也是中国勇于尝试人民币国际化的十年。在国内,人民币国际化是沿着双轨进行的,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但是,这两条轨道发展的并不平坦,经历了波浪式的前进过程。在区域层面,中国积极参与亚洲货币与金融合作,参与金砖国家的金融安全网络合作,在全球层面,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其标志性的事件是2015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这些努力虽然提升了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指标,甚至是好名次,但是其国际化水平与主要国际货币的距离甚远。当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格局将面临新的调整,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货币竞争也将出现新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进入新常态,双重新常态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平台期可能会更长。中国应把人民币国际化放在一个更长的光谱中来筹划。以史为鉴,黄金将是人民币从平台期突围,提升人民币信誉和定价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在主权货币价值波动的情况下,增加黄金储备量,多元化配置储备资产

  1.增加黄金储备量,增强人民币信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自1948年人民币发行之日起,中国就宣布人民币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完全由政府信誉来保障。鉴于黄金在信用货币时代对主权货币信誉的保障作用,以及黄金作为一国最后国际清偿能力的基础,中国应综合考量黄金储备吨位数和黄金储备价值量,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发挥黄金对人民币价值的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使国际社会可以更多地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夏斌在其著作《中国金融战略2020》中阐述道,中国在黄金问题上,不能短视,绝不能从三年五载的短期利益出发,不断增持黄金等贵金属储备,应该是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特别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的10年金融战略过渡期内,必须始终坚持如一的一项重大原则。

  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官方储备资产第一大国,虽然数量庞大,但是长久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储备资产中,外汇储备占绝对份额,外汇储备结构单一,黄金价值仅仅占官方储备资产总价值的1.5%~2.5%。图5具体描述了近5年来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结构,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头寸和特别提款权(SDR),黄金在官方储备中所占比重较大,但是与外汇储备相比还是相差甚远。中国外汇储备构成主要是以美元为主的外币和证券,这就极大增加了外汇储备的价值风险,外汇储备增值大多以国库券收益率挂钩,债券收益率较低,并且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价值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同时还受到国际政治、地缘冲突的影响,深陷“美元陷阱”。因此,存量上,应该使国际储备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增加黄金储备量既分散外汇储备风险,跳出“美元陷阱”,又增强国家主权货币信心保障,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也是未来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

  2.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多元配置外汇资产,保障资产安全。

  2000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探索,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实现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还任重道远,在探索的道路上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开放经验和教训,比如美国和欧元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货币,从某种意义上与语言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美元作为一种货币也具有所有货币皆有的基础职能。如今,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美元仍然作为“货币霸主”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国际金融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则、政策、组织机构等的总称,它是国际货币关系的集中反映。由此,本文将通过文献调研,从国际结算货币、投融资货币、外汇储备货币、“货币锚”四个方向分析其作用。另一方面,以“铸币税”为表现的“美元霸权”对国际金融体系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美元霸权”以及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从以物易物到使用一般等价物再到使用货币,人类可以越来越便捷地实现商品交换。美元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法定货币,与任何国家的货币一样,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即都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且同样具有五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但美元又与其他货币存在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它瓦解后由于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及“石油-美元”循环,美元的使用没有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区域,它的流通率、在全球的外汇储备皆超越欧元,位居世界第一。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金融体系,它与货币有着什么关系。金融体系即金融系统,它是家庭、公司和政府为执行其金融决策而使用的一套市场和中介机构,资金通过金融系统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而这种资金的流通也就是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转移。美元作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流通量最大的一种货币,很多贸易或投融资都使用美元计价与结算,美元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也是最大的,这些都体现出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一、美元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概述

在当前世界各个国家的货币名称不相同,但是他们所承担的职能是相似的,只是发挥职能大小,因此通过对货币职能的分析,就能够了解美元是在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了怎样突出的作用。在18世纪末,美国在13个殖民地形成了货币区,经历了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为各国停止了黄金的进出口,金本位体系即将告警,二战后各国损失异常严重,只有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异常发展,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20世纪中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当时美国黄金储备相当于整个资本世界黄金储备的3/4,这让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黄金储备下,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遵循的是金融渠道投放,贸易渠道回流的美元环流途径。这一时期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循环是一种良性的局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这一时期不再受到黄金约束,美元的消极作用开始大量展现。21世纪初期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破灭让美国金融业烧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影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21世纪初期,美国政府虽然表示坚持美元政策,但美元却是在。停滞不前逐渐下滑的趋势下,而后次贷危机的爆发又进一步加重了这一趋势,美元对世界货币已经呈现了大幅的贬值,美国政府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挽救其状态。这需要结合世界局势对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展开有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宏观格局进行了解。

二、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一)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

世界贸易中用美元计价结算的比重远高于其他货币,许多与美国无关的国际贸易也广泛采用美元计价并结算。跟据SWIFT统计,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超过40%,但如果只看国际贸易,截至2020年6月,美元占比87%,欧元占7%。下图是各国进出口中美元计价的份额,越接近1说明该国使用美元结算的占比越大。可以看出,哥伦比亚、美国、阿根廷、巴西、巴基斯坦占据前5名,除了美国,其余四个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3个位于南美洲,1个位于亚洲。前10名中,发展中国家有8个,位于南美、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有7个。非新兴市场国家中也有一些美元结算规模较高,比如日本、加拿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显规律,即南美、亚洲等地区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主要以美元结算,比例大约为65%及以上。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总结出两点:从其本身来说,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国货币信用相对较低,而美元则相对稳定、安全,因此企业倾向于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是原材料出口大国,而购买原材料的多为日本、美国这些以美元付款的发达国家,因此出口中美元结算份额被动提高。除此之外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较为依赖外债,尤其是美元债,这可能也是美元计价、结算在进出口中份额较大的原因。总的来说,在双方进行国际贸易时,由于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有着较大的交易量与较高的流动性,大部分国家都愿意使用美元计价并结算,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易成本。

(二)美元是国际投融资货币

在国际债券市场与国际信贷市场中,美元债券与美元贷款的份额很大。下图为2018年美元在不同市场中份额的体现,可以发现,不管是在国际债券市场还是国际信贷市场,美元均是主导型货币。当汇率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以本币计价的证券,即使证券是由外国借款人发行的也是如此,这种货币的偏好性非常强烈。但对于美元债券来说情况有所不同。虽然美元债券表现出一定风险,但是在欧洲以外地区,美元债券的发行和持有份额占外币债券的发行和持有份额还是较大的。我国就有很多龙头企业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比如工商银行、恒大集团等。此外,因为美国短期国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被公认为“无风险资产”,所以其被很多境外投资者争先持有。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高流动性,很多金融机构及投资者都持有美元,因此相对来说获得美元借款也是比较容易的。从而我们可以认为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充当投融资货币。但是要对其情况客观认识,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20年末,外资持有美债7.07万亿美元,较2016年末增加了1.07万亿美元,增长17.8%;美国未偿国债总额27.75万亿美元,较2016年末新增7.77万亿美元,增长38.9%。由于外资增持美债的速度跟不上美国政府赤字膨胀、美债发行扩张的步伐,到2020年末,外资持有美债占比为25.5%,较四年前下降了4.6个百分点。不仅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时期的问题,早在新世纪以来,小布什的两个任期,奥巴马第一任期外资持有美债的比例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但是到了奥巴马第二任期占比开始有所回落,而后不断下降。美联储接手了外国投资者退出美债市场的份额。为了有效地应对零八年金融危机和二零年出现的肺炎疫情冲击,美联储实施了包括量化宽松和无限量宽在内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扩大资产的购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国际地位的评判,需要从宏观层面看待,虽然在整个宏观层面下,美元是国际投资。融资的主要货币,但要清楚地意识到,在近年来是有回落趋势,这些回落趋势并不能说美元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而是要联系实际正确看待。

(三)美元是最重要的外汇储备货币

外汇储备是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截至2019年底,全球未分配的外汇总规模上升至约11.83万亿美元(已分配外储为11.08万亿美元),其中按照IMF公开的信息,全球各国、地区的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60.89%,仍然是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货币。究其原因,一部分源自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余温”,另一方面也与美元自身的稳定性、流动性有关。以我国为例,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可以推测,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最大,约为70%,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元债券和机构债券。跟据白晓燕,郭叶花(2018)实证研究的结果,我国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持有高额美元资产,即美元在贸易、债务支付中的广泛使用和“安全资产”属性。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地位上有所提升,但步伐非常缓慢,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它的发展备受世界关注。在过去以美元为最重要的外汇储备货币背景下,出现了两个态势,其一21世纪欧元诞生,其二21世纪以来人民币的崛起。欧元代替了欧盟各成员国自己的主权货币。对美元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影响,人民币提升到全球官方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对美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两者就美元发展而言,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需要与其他国家时间形成巨额的贸易逆差。而欧元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日元的巨额贸易顺差使美国的美元在整个储备货币体系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约占60%以上,在外汇交易中约占85%以上,作为全球重要的银钱,如果美元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信任受损,将会给竞争对手欧盟和日本都带来影响,还会给整个黄金市场带来影响。

(四)美元的“货币锚”属性

“锚”是船舶停船靠岸时用于固定位置的工具,那么“货币锚”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国家要保证国内货币环境稳定必须要有的用来调整国内货币发行的参考基准。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贸易计价、交易工具和储备资产三个方面,选择合适的货币锚,能够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中的费用成本,有利于稳定国际收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不是每一种货币都可以成为“锚”,它必须足够稳定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足够的“共识”,美元就有这样的优势,它是目前最主要的“货币锚”。这个国际储备货币是要有一个锚,它是一个基础,此前美元的锚是黄金。在金本位制度下,国际货币是依靠贵金属黄金含量来约束本国货币发行数量,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通过规定各自货币对黄金的比价儿实现相互间流通兑换可能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是间接以黄金为苗,美元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各国货币兑换美元比价所进行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中处在核心地位,但是不受到黄金储备制约,各国的货币也开始间接脱离了黄金的制约。很多人对“货币锚”做过研究,其中经刘刚、张友则(2018)研究表明,美元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锚效应较强;而徐奇渊、杨盼盼(2016)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在东亚“锚效应”反而得到了增强。当某一国家实施盯住浮动汇率制度,美元“锚”的作用便体现在通过规定该国本币与美元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的偏差幅度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减少本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外汇收支的汇兑风险,有利于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发展。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使用这种单一盯住美元的国家逐渐减少。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已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

(五)“美元霸权”与“去美元化”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不可否认美元在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美国滥用美元霸权主义主要体现在把自己国家的债务转嫁给他国,因为美元霸权地位存在,其他国家如果想开展正常的经贸关系,就需要储备美元,在当前全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据60%以上,这样就能够看到全球对美元的依赖性之高。当前美国外债已经高达上万亿元,它比美国一年的GDP还要多,但是在外债增加的情况下,美国没有还债打算。其次美国利用美元霸权限制他国对外关系发展,美国还利用美元霸权主意对其他国家展开敲诈,因为各个国家对外贸易争夺离不开美元,如果有国家对美国贸易顺差较大,美国就会施压让该国货币对美元升值,这样扩大美国的商品,对该国出口减少从该国的进口,通过这样的美元升值贬值行为来对世界的财富资源进行掠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又凭借着国家信用以及与石油的挂钩保持其“霸主地位”。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体现为“铸币税”。印制一张20美元的纸币实际成本可能不到1美元,但美国就可以凭借着极其低的实际成本($1),去其他国家购买与纸币面值相等价格的商品($20),那么19美元就成为了其他国家无形中需要交付的“铸币税”,因此美国成为了的世界财富的“收割机”。这显然并不合理。此外,“石油-美元”循环的形成,实质上构成了一种对非产油国国家的“绑架”。非产油国想要向产油国购买石油,就必须将本国货币先兑换成美元,然后使用美元与产油国进行交易。除此之外,由于国际贸易中以美元进行结算的项目很多,且大部分都需要经过SWIFT进行国际结算,一旦发生被封号的情况,例如伊朗和朝鲜,那将对该国的国际贸易造成一定影响。不断贬值,不停发行美元,各种剪羊毛。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如今“去美元化”浪潮日渐高涨,很多国家为了捍卫本国合法利益付诸行动,在经济方面对抗美元霸权。人民币加入SDR、英法德三国酝酿INSTEX系统均是“去美元化”的体现。毕竟美元不可能一直“一家独大”,最终国际货币体系必然是实现多极化发展。

总之我们要客观看待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同时努力发展自身,推动人民币不断向着国际化前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有哪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