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航天飞机是如何发射上天的?

  新华网休斯敦4月17日电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7日被送上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与不远处早前“上台”的“阿特兰蒂斯”号并肩矗立。

  美国航天局17日说,按照计划“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于5月12日升空,送宇航员上天维修哈勃望远镜,届时“奋进”号将在地面待命,一旦“阿特兰蒂斯”号出现任何紧急情况,它将起飞前往营救。

  对于航天飞机来说,维修哈勃望远镜的任务比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危险系数要高。哈勃望远镜运行轨道高于空间站,因此被太空碎片撞击的风险更大。而一旦航天飞机受到“灾难性撞击”,机内宇航员没有一个像空间站那样的临时“避风港”。

  为保证哈勃望远镜维修任务的安全,美国航天局专门安排一架航天飞机负责救援。这在航天飞机飞行历史上是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因为这将是美国最后一次派宇航员上天修哈勃望远镜。

  此次维修哈勃望远镜任务原本定于去年10月执行,但由于哈勃望远镜出现新故障而延迟到今年5月。

  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进入太空,十多年如一日地勤勉观测,向地球传送了无数珍贵照片,被认为是改写天文学教科书的最重要太空观测仪器之一。

  由于“年事已高”,哈勃望远镜的一些重要零部件及观测设备已显“老态”,而哈勃望远镜需要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上天才能维修,代价太高,因此美国航天局一度曾决定放弃这一天文望远镜。但哈勃望远镜在天文学界声望极高,各国科学家强烈呼吁让它在太空中再多留几年,美国航天局迫于压力安排了最后一次哈勃望远镜维修飞行任务,力争使它坚持运转到2013年。

  航空航天知识已是一门内容广泛、发展迅猛、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那么你对航空航天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航空航天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

  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2、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轨道服务等。

  3、火箭的故乡在哪里?

  “火箭”的最早含义是“带火的箭”,出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火药发明后,宋代兵家打仗时,就把火药桶绑在箭杆上,点燃引信后,靠火药喷火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这种火箭已具有了现代火箭的雏形。世界公认,中国是火箭的故乡。

  4、我国的神州号飞船有几个舱段组成?

  神州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5、神州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作准备的。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6、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

  不是。飞船返回地面时,只有返回舱一个舱返回地面。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轨道舱可以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半年左右。

  7、苏联和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是几舱飞船?

  苏联的第一代“东方”号飞船,是双舱飞船;美国的第一代“水星”六号飞船是单舱飞船,1962年2月20日,美国航天员格伦乘坐该型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3圈。

  8、神州号飞船有多少个分系统组成?

  共有13个分系统:结构与机构、指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通信、热控制、推进、电源、有效载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回收着陆等。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成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系统,在卫星上是没有的。

  9、神州号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

  神州号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它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上部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供航天员进出轨道舱使用。返回舱内最多可设置3个航天员座椅。

  10、航天员在“神州”五号里活动的范围很大吗?

  不算附加段,“神州”五号飞船三个舱加起来有8米高,最大内直径2、5米,能够提供航天员活动的空间大约6立方米左右。

  11、飞船上有“黑匣子”吗?

  与飞机一样,飞船也安装有“黑匣子”,它安装在飞船的返回舱内,是用来记录飞船的飞行数据的电子设备。为了便于辨认寻找,“黑匣子”被涂上了橘红色。

  12、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哪里?

  我国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在甘肃省酒泉市,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

  13、发射“神州”五号飞船的是什么火箭?

  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它是在多次发射国外卫星的“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

  14、我国载人火箭有几个液体助推器?

  “长征”二号F火箭有4个液体助推器,是我国目前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中可靠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火箭。

  15、“长征”二号F火箭有几个分系统组成?

  由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装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其中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增加的。

  16、“长征”二号F火箭在发射场的“三垂模式”指的是什么?

  是指在技术阵地实验船舰垂直吊装、垂直测试并垂直转运到发射阵地,使火箭在发射架上的准备时间由以往的15天左右缩短为3天。

  17、“神州”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什么样的救生物品?

  “神州”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的救生物品一应俱全,有远距离呼救电台、GPS定位仪、闪光标位器、光烟信号管和海水染色剂,还有急救药包、救生口粮、救生饮水、引火药、救生船、抗浸防寒漂浮装备、救生手册等。

  18、航天员上天前要进行什么训练?

  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分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航天飞行任务模拟训练阶段和发射场发射准备阶段。

  19、自人类载人航天活动开展以来,有多少名航天员牺牲?

  自载人航天活动开展至今,已有22名航天员牺牲。其中4人因地面训练时发生事故牺牲;1人在返回时因降落伞故障牺牲;3人在返回时因座舱发生泄漏牺牲;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爆炸牺牲7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解体牺牲7人。

  20、美国的航天飞机有几架?

  美国实际投入使用的航天飞机有5架,有两架发生了爆炸。

看过“航空航天知识问答“的人还看了:

解密“曙光号”:中国首个秘密载人航天工程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 【】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已随“神舟”升空化为现实。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曾尝试研制载人飞船——“曙光号”,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来自解放军总装备部的作者,通过采访众多该计划的亲历者,首次全面系统地披露了这一秘密工程从酝酿到下马的曲折故事,让中国航天史上一段光荣而悲壮的历程浮出水面。

“载人飞船要积极去搞”

1964年,新中国终于熬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揭不开锅饿死人的梦魇渐行渐远。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导弹、核武器等尖端国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美苏大踏步前进的背景下,如何加速发展我国的空间技术,成了科技专家和高层领导们重视的问题。

1965年1月8日,钱学森递交了一份报告,分析了中国航天面临的问题,提出“重量更大的载人卫星在国际上的应用,现在虽然还不十分明确,也得有所准备”。国防科工委批示:只要力量上有可能,就要积极去搞。

同年8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后10年发射飞船。最初计划先打两艘无人飞船,名叫“大跃进”,为此安排了近200项研究课题。“东方红”卫星、“大跃进”飞船,这些名字都很符合时代特征。1967年的一天,钱学森告诉大家,上面已经同意,第一艘载人飞船就叫“曙光号”。

机械工业部七机部八院开始拟订飞船设计方案。在较早的方案中,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就要上5名宇航员,因为大家都希望超越美苏,飞船当然越大越好,上的人越多越证明技术先进。毛泽东曾讽刺美国的第一颗卫星才几斤重,“是抛上去了一颗土豆”。现在我们要上人,也不能只上一个,而应该上一排。

钱学森却坚持要做3人或两人的方案。理由之一是,大家对运载火箭的情况不太清楚,对其性能估计过高。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和专家对多上人带来的医学与工程问题考虑不周,不清楚这是多么难以逾越的一道关隘。苏联和美国发射了几十艘飞船,但他们也不敢设想在狭小的飞船里如何装进5名宇航员。要知道,即便是后来容量数倍于飞船的航天飞机,一次也只上去了7个人而已。

两年多后的1971年,苏联在发射飞船时,为了赶超美国,在本应乘坐两人的舱内硬挤进了3个人,因为空间不够,把航天服都舍弃了,结果在返回时出现事故,3名宇航员全部身亡。如此沉痛的教训,足以告诫后人——凡事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某种政治目的,不顾科学规律和技术能力,势必会酿成无可挽回的灾难。

时任航天部五院政委的常勇回忆:“飞船到底上几个人?有说上两个的,有说上3个的,还有说5个、7个的。一位处长找到我说,政委你得表个态啊,光这么吵也吵不出个结果。我回答,我不懂技术,不好随便表态。不过我坐过飞机,一般来说,飞机越大,载的人越多就越先进。但这只是一方面,前不久我们打下来一架高空无人侦察机,很小,连驾驶员都没有,据说更先进。你们给我说说,到底是人多先进还是人少先进?”

高涨的热情在现实面前冷静下来。

鉴于当时中国面临的极其恶劣的外部形势,不仅要考虑火箭和飞船本身的研制,还要考虑发射场的选址。山西的东风基地临近边境,且中苏关系日趋恶化,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因此,1969年底,中央专委决定在三线隐蔽之处再建一个新的发射基地。

最初的选择是四川越西,得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但随后复查时,发现越西地理位置虽然不错,却存在电力供应紧张、交通不便、施工量浩大等缺陷,所以就出现了另一种意见——发射场应该建在大凉山腹地的西昌。

争论之下,东风基地决定对西昌地区进行更深入的补充勘察。1970年6月,在成都军区和当地政府的全力配合下,勘察小分队完成了对西昌的地形、气候、地震、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考察论证,经过综合比较,认为西昌的条件更理想。

当年7月29日,东风基地向国防科委、中央军委呈报了《请求变更地地导弹、卫星、飞船实验场位置的报告》。10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发射场由越西改至西昌以北,代号“7201”,意思是在1972年前完成主要工程,准备执行发射任务。具体方案是,在西昌建立飞船发射工位,在北京精心挑选、培训第一批宇航员,两项工作都在高度保密中实施,宇航员不知道发射场在哪里,西昌也不知道国家在培训宇航员。

(作者 梁东元 节选自《曙光号全解密》,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