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吃的食用菌会不会基因变异?突然变成有毒的了?

由中国粮食极不安全引起的潜在危机,迟早要显现出来。但在近期“国内外食物满足供应”的表象掩盖下:人们的膳食结构进一步西化;规模养殖复盖面更大;更多的耕地用于非粮非农;转基因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化肥农药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越来越难逆转;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被利益集团以科学的名义洗脑,越来越麻木,越来越被驯服了。

望远镜:中国粮食绝对安全吗

望远镜 /a/01105252017全球大豆生产、消费格局:看看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大豆的生产、进出口对比”

17 2018年全部耕地收获物自给率=用历年国土公报推算至2017年耕地面积3年复种指数1.285/(.285+净进口耕地收获物占耕地8%。

182018年全国财政决算。

“沙漠蝗灾危机:印巴已告急,会波及中国吗?”;半月谈网“这次蝗灾,真的很凶!”;锄禾园农业资讯2020-0570年不遇蝗灾刚过去3个月,第二波蝗灾重新来袭,是上次的20倍!”

20见网易 大潘科学实验站“20万人死去,另一场10亿人的灭顶之灾已降临!中国,再次拯救世界” 文章说袁隆平开发的海水稻可养活8000万人,拯救世界。其实海水稻是陈日胜发现并经29年在16省试种几千亩,选育,经批准定型的。袁氏用陈氏发现的野生种,当时只在10亩地上种了1年。笔者在乌有之乡网发表的“海水稻能多养活2亿中国人吗?”文章对“可养活2亿人”也加以驳斥。可见中国不可能拯救世界,倒需要世界的余粮养活中国!

21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2年数据计算。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模拟测试题(三)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 ( 2分 )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是( )
2. ( 2分 ) 少年儿童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原因是骨中( )
A. 有机物约为2/3, 机物约为1/3 B. 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
C. 有机物少于1/3 ,无机物多于2/3 D. 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
4. ( 2分 ) 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减少分解者数量 B. 减少最高消费者数量
C. 改变非生物因素 D. 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5. ( 2分 ) 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 B. 蛇吃青蛙 C. 小松鼠吃蘑菇 D. 长颈鹿吃树叶
6. ( 2分 ) 小乐将以下6种生物分成两类.类群一:螃蟹、蜗牛、蝗虫;类群二:家鸽、草鱼、大鲵.他分类的依据是(  )
A. 体内有无脊柱 B. 体温是否恒定 C. 生殖方式不同 D. 呼吸方式不同
7. ( 2分 ) 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中,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 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 B. 用做食用菌的培养基
C. 就地焚烧 D. 用于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塑料
8. ( 2分 ) 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都生活在水中 B. 都是用孢子繁殖 C. 都没有输导组织 D. 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9. ( 2分 ) 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藻类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三类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C. 蕨类植物无根、蒸、叶的分化 D. 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10. ( 2分 )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传递的“桥梁”是(  )
11. ( 2分 ) 微生物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 ②通过形成芽孢繁殖后代
C. 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 D. 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
12. ( 2分 ) 已知果蝇的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卵细胞、受精卵和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13. ( 2分 )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 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
C. 在体细胞中,成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
D. 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不在同一位置上
14. ( 2分 ) 下列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
③某些藻类与真菌形成地衣
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
⑤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
⑥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足癣和手癣
15. ( 2分 ) 下列关于微生物及其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利用的真菌或细菌的种类不同
B. 腐烂的苹果散发出酒味主要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 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酵母菌
D. 制作面包所用的酵母菌具有细胞核
16. ( 2分 ) 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
A. Z表示可以用肺呼吸 B. Y可以表示为变温动物
C. X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D. Y可以表示生殖方式为胎生
17. ( 2分 ) 兔子的毛色有黑色、白色、灰色等,这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下列关于兔子的遗传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兔子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兔子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和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一样多
C. 兔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D. 控制兔子毛色的基因只存在于体细胞中,生殖细胞中没有
18. ( 2分 ) 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
B. ①——无土栽培 ②——克隆技术 ③——人工诱变
C. ①——无土栽培 ②——人工诱变 ③——转基因技术
D. ①——组织培养 ②——转基因技术 ③——克隆技术
19. ( 2分 )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0. ( 2分 ) 用基因组成是Aa的红色番茄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黄色番茄砧木上,并接受基因组成为Aa的红色番茄的花粉,接穗上所结番茄的颜色为黄色的概率是( )
二、填空题(共12题;共21分)
21. ( 2分 ) 巴斯德的实验说明: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________;米勒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条件下,_______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22. ( 2分 )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________。
23. ( 2分 ) 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_____。
24. ( 1分 )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25. ( 2分 )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揭示出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建立了________学说。
26. ( 2分 )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这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27. ( 2分 )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逐步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29. ( 1分 ) 我国将________ 定为全国“植树节”,在这一天,大家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30. ( 1分 ) 闻名世界的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泡菜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31. ( 2分 ) 人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________.
32. ( 2分 ) 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已创造了亩产过千公斤的世界纪录。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很多,但都是应用了________的原理。一般来说生物的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 ________(填“成对”、“单个”)存在的。
三、综合题(共4题;共27分)
33. ( 6分 ) 生物多样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
类群 我国已知种类 世界已知种类 百分比(%)
(1)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种类占有百分比最高的一类生物是________。
(2)表中列出的动物均属于________动物。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4)上表中的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5)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6)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
34. ( 6分 ) 图所示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请据图回答:
(2)较早出现的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 ,而较晚出现的哺乳类等动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3)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没有器官的分化;而最晚出现的D________植物有根、茎等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35. ( 8分 ) 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成分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包含部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这些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_______关系,并由此造成了所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的流动.
(2)图乙a、b、c、d所处的食物链,如果被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该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________最高,且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能不断积累。
(3)图丙中表示生物关系的曲线A和B,能体现图甲中狼和羊关系的是________,能体现图甲中鹰和蛇关系的________。
(4)要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________;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草原沙化、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36. (7分 )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内出现许多长而薄,看起来像镰刀状的红细胞,且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仅及正常人的一半。控制这一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用R和r表示。如图是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3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________性状。从图中可知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其为杂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2)1号个体的遗传物质是通过________作为桥梁传递给5号个体的。
(3)已知6号个体携带此病的致病基因,则9号个体患此病的几率为________,若7号个体通过输血使贫血症状消失,则这种性状还有可能会传给9号个体,原因是________。
(4)2号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6号个体的直系血亲有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
37. ( 6分 ) 家蚕是人类饲养最早的经济昆虫之一,它是典型的完全变态发育。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取桑葚, 去果皮,用种子繁殖桑苗,采摘桑叶喂养家蚕,用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美丽的丝绸,灿烂的丝绸文化代表 着中国古老文明,家蚕除了可以吐丝织绸外,蚕茧、蚕蛹皆是药材。
(1)根据资料可知桑树属于被子植物,依据是________。
(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________期。
(3)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温度是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的实验。他选取了紫黑色的蚕卵(这种颜 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若干,分成三组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孵化出蚕蚁所需的时间(天) 10 9 8
①依据实验,丙组的蚕卵数应该是________个。
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
③该同学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38. ( 6分 )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三个玻璃缸编号为甲、乙、丙,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三缸中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保持水温22~25℃;
c.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甲状腺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成青蛙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1)该探究实验中,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 蝌蚪的生长发育
(3)食盐加碘、多吃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均为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没有________ 的分化.
(4)海洋同一水域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影响这些藻类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
(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 ,青蛙与水稻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________ 这一层次.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模拟测试题(三)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是( )
【解析】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分析】此题是基础题,较易,了解类人猿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四种类人猿,进行解题。
2.少年儿童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原因是骨中( )
A. 有机物约为 , 无机物约为 B. 有机物约为 ,无机物约为
C. 有机物少于 ,无机物多于 D. 有机物多于 ,无机物少于
【解析】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从表格中看出,在少年儿童的骨中,有机物多于 ,无机物少于 ,这样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所以“少年儿童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原因是骨中有机物多于 ,无机物少于 .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
3.孔雀开屏属于( )
【解析】雄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雌性两性之间的求偶行为,目的是繁殖后代,属于繁殖行为.
【分析】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4.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减少分解者数量 B. 减少最高消费者数量
C. 改变非生物因素 D. 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如果减少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动、植物的尸体将会增多,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将会减弱.A不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越多,说明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越强,如果减少生态系统中最高消费者数量,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将会减弱.B不正确.
C、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的关系不大.C不正确.
D、生态系统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将会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D正确.
【分析】重点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结合题意答题.
5.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 B. 蛇吃青蛙 C. 小松鼠吃蘑菇 D. 长颈鹿吃树叶
【解析】A、大鱼和小鱼都是动物为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蛇与青蛙都是动物为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松鼠是动物为消费者,蘑菇是真菌为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长颈鹿是消费者,树是生产者,D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6.小乐将以下6种生物分成两类.类群一:螃蟹、蜗牛、蝗虫;类群二:家鸽、草鱼、大鲵.他分类的依据是(  )
A. 体内有无脊柱 B. 体温是否恒定 C. 生殖方式不同 D. 呼吸方式不同
【解析】螃蟹、蜗牛、蝗虫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家鸽、草鱼、大鲵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可见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7.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中,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 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 B. 用做食用菌的培养基
C. 就地焚烧 D. 用于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塑料
【解析】A、投人沼气池用于发酵,可以充分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生产清洁能源沼气,沼气渣还可以做肥料肥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培养食用菌,使秸秆中的有机物充分利用,培养基渣也可以做肥料.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就地焚烧,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还容易诱发火灾.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塑料,既能使资源循环利用,又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要做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既节省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8.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都生活在水中 B. 都是用孢子繁殖 C. 都没有输导组织 D. 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解析】A.一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般矮小,蕨类植物有的高大,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故A不符合题意;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统称为孢子植物,故B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异同如下:
共同特征 结构上的不同 举例 生活环境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内有输导组织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生殖离不开水、阴湿环境
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化,内无输导组织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生殖离不开水、阴湿的环境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 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
9.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藻类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三类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C. 蕨类植物无根、蒸、叶的分化 D. 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解析】A、藻类植物的细胞内含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没有种子,三种植物都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是孢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了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其生殖也离不开水,C不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符合题意。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10.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传递的“桥梁”是(  )
【解析】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分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11.微生物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 ②通过形成芽孢繁殖后代
C. 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 D. 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析】A.①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A符合题意;
B.②是细菌能进行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
C.③是酵母菌。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C不符合题意;
D②细菌,没有核膜,只有拟核,属于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分析】识记病毒、细菌及真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靠孢子繁殖后代。 酵母菌和霉菌都属于真菌。
12.已知果蝇的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卵细胞、受精卵和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分析】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13.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 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
C. 在体细胞中,成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 D. 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不在同一位置上
【解析】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其中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成对的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
③某些藻类与真菌形成地衣
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
⑤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
⑥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足癣和手癣
【解析】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属于共生。③某些藻类与真菌形成地衣,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属于共生。⑤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牛为细菌提供了生存场所和食物。属于共生现象。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⑥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足癣和手癣,属于寄生;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属于细菌的分解作用。所以属于共生现象的是①③⑤。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5.下列关于微生物及其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利用的真菌或细菌的种类不同
B. 腐烂的苹果散发出酒味主要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 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酵母菌
D. 制作面包所用的酵母菌具有细胞核
【解析】A.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也有可能是相同的,如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面包和酿酒,错误。
B.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错误。
C.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错误。
D.酵母菌是真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正确。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16.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
A. Z表示可以用肺呼吸 B. Y可以表示为变温动物
C. X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D. Y可以表示生殖方式为胎生
【解析】A、青蛙是变态发育,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家兔属于哺乳类动物用肺呼吸,故合题意.
B、家兔属于哺乳类动物体温恒定,为恒温动物;青蛙属于两栖类,蝗虫属于昆虫类,体温不恒定,为变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C、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
D、青蛙是在水中产卵,蝗虫在陆上产卵,都为卵生,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动物的特征.X是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Y是青蛙、蝗虫和家兔的共同特征,Z是青蛙和家兔的共同特征,识图答题.
17.兔子的毛色有黑色、白色、灰色等,这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下列关于兔子的遗传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兔子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兔子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和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一样多
C. 兔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D. 控制兔子毛色的基因只存在于体细胞中,生殖细胞中没有
【解析】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细胞核中,A正确;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B错误;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DNA片断,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因此控制兔子毛色的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存在,D错误。
【分析】1、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
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8.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 B. ①——无土栽培 ②——克隆技术 ③——人工诱变
C. ①——无土栽培 ②——人工诱变 ③——转基因技术 D. ①——组织培养 ②——转基因技术 ③——克隆技术
【解析】由图可知,①繁殖西红柿幼苗,是利用的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
②多莉羊的诞生,是克隆技术,“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③基因控制性状,美国科学家培育出“超级鼠”必须改变鼠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分析】1、 植物组织培养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2、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3、人工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 中的生物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1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不能组成了生态系统,故B错误.
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C错误.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D正确.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据此解答.
20.用基因组成是Aa的红色番茄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黄色番茄砧木上,并接受基因组成为Aa的红色番茄的花粉,接穗上所结番茄的颜色为黄色的概率是( )
【解析】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用基因组成是Aa的红色番茄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黄色番茄砧木上,并接受基因组成为Aa的红色番茄的花粉,嫁接成活后,所结番茄的颜色应该是与接穗相同,全部为红色.所以接穗上所结番茄的颜色为黄色的概率是0%.
【分析】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
二、填空题(共12题;共21分)
21.巴斯德的实验说明: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________;米勒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条件下,________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答案】 生生论;无机小分子
【解析】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米勒实验的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生生论;无机小分子
【分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2.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_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________.
【答案】 太阳能;逐级递减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且不循环的.
故答案为:太阳能;逐级递减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__;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________.
【答案】 氧气;森林古猿
【解析】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答案为:氧气;森林古猿
【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解答.
2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25.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揭示出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建立了________学说。
【答案】 亲缘关系;进化
【解析】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揭示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故答案为:亲缘关系;进化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26.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这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生态平衡;自动调节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
故答案为: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
【分析】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 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27.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逐步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答案】 递减;自动调节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
【分析】(1)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都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传递.(2)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28.腔肠动物的身体呈________;扁形动物的身体呈________对称。
【答案】 辐射对称;两侧
【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身体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故答案为:辐射对称;两侧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9.我国将________ 定为全国“植树节”,在这一天,大家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分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 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0.闻名世界的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泡菜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解析】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因此泡菜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分析】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31.人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________.
【解析】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所以,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故答案为:子宫;胎盘.
【分析】(1)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2)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32.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已创造了亩产过千公斤的世界纪录。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很多,但都是应用了________的原理。一般来说生物的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 ________(选填“成对”或“单个”)存在的。
【答案】 遗传变异;成对
【解析】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是把野生稻与普通稻传粉受精,进行了基因重组,获得高产的新品种水稻,应用了遗传变异的原理。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都是成单存在的。
故答案为:遗传变异;成对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题(共4题;共27分)
33.生物多样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
类群 我国已知种类 世界已知种类 百分比(%)
(1)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种类占有百分比最高的一类生物是________。
(2)表中列出的动物均属于________动物。
(3)一般来说,这些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________到________。
(4)上表中的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5)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6)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 的结果。
【答案】 (1)裸子植物
【解析】(1)分析表中的资料可知,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我国的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约占26.7%。
(2)表中列出的动物有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均属于脊椎动物;
(3)化石是研究生物的进化的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6)地球上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而且陆续有新的物种被发现.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共同进化包含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生物种类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是可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的结果。
故答案为:(1)裸子植物 (2)脊椎动物 (3)从水生到陆生(4)基因 (5)建立自然保护区(6)生物进化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异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图所示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请据图回答:
(2)较早出现的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_____,而较晚出现的哺乳类等动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
(3)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没有器官的分化;而最晚出现的D________植物有根、茎等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
【答案】 (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
(2)水中;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从水生到陆生)
(3)被子植物;从简单到复杂
【解析】(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所以A代表原始生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2)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3)在结构功能方面,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D被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分析】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5.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成分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包含部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这些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________关系,并由此造成了所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流动.
(2)图乙a、b、c、d所处的食物链,如果被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该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________最高,且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能不断积累.
(3)图丙中表示生物关系的曲线A和B,能体现图甲中狼和羊关系的是________,能体现图甲中鹰和蛇关系的________.
(4)要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________;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草原沙化、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答案】 (1)竞争;物质和能量
(4)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影响环境
【解析】(1)在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包含部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些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植物→鼠→鹰,鼠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鼠的体内,鹰吃鼠,鼠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3)根据图示可知:丙图中能够表示捕食关系的是A,因为丙图中A所示当一种生物数量增多时,必然引起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图丙中B所示的图示:图B中一开始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后者表示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甲中狼和羊关系的是捕食关系,鹰和蛇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因此图丙中,A图表示狼和羊捕食关系,图B表示鹰和蛇捕食和竞争关系。(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1、 在生态系统中,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生产者最多,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级递减。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
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6. (7分 )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内出现许多长而薄,看起来像镰刀状的红细胞,且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仅及正常人的一半。控制这一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用R和r表示。如图是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3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________性状。从图中可知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其为杂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2)1号个体的遗传物质是通过________作为桥梁传递给5号个体的。
(3)已知6号个体携带此病的致病基因,则9号个体患此病的几率为________,若7号个体通过输血使贫血症状消失,则这种性状还有可能会传给9号个体,原因是________。
(4)2号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6号个体的直系血亲有________。
【答案】(1)隐性;RR或Rr;2/3(2)卵细胞(3)1/2;7号个体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4)22条+X或22条+Y(5)1号、2号和9号个体
【解析】(1)根据显隐性判断依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得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遗传病。由此5号基因型为rr,1号2号均为Rr。其家族遗传图谱为:
故6号基因型为RR或Rr,杂合子占正常个体的2/3。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1号是女性,故其基因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3)如果6号是杂合子Rr,7号基因型为rr,其家族遗传图谱为:
则9号患病概率为:1/2。
7号通过输血使贫血症状消失,但是她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依然能传递给后代。(4)2号是男性,他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则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5)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是指出自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一代,父母为第二代,己身为第三代,在一个家庭中,形成了祖孙(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①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同母的全血缘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半血缘的兄弟姐妹。②伯、叔、姑与侄、侄女,舅、姨与甥、甥女。③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凡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包括辈份相同者与不同者,均禁止结婚。故6号个体的直系血亲有1号、2号和9号个体。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4、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
37.家蚕是人类饲养最早的经济昆虫之一,它是典型的完全变态发育。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取桑葚, 去果皮,用种子繁殖桑苗,采摘桑叶喂养家蚕,用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美丽的丝绸,灿烂的丝绸文化代表 着中国古老文明,家蚕除了可以吐丝织绸外,蚕茧、蚕蛹皆是药材。
(1)根据资料可知桑树属于被子植物,依据是________。
(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________期。
(3)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温度是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的实验。他选取了紫黑色的蚕卵(这种颜 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若干,分成三组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孵化出蚕蚁所需的时间(天) 10 9 8
①依据实验,丙组的蚕卵数应该是________个。
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
③该同学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________。
【答案】 (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3)1000;温度(温度的高低);20℃;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
【解析】(1)根据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取桑葚, 去果皮,用种子繁殖桑苗可知,桑树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属于被子植物。(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由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取食桑叶,每隔5、6天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成虫)。因此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幼虫时期。(3)①②该实验是“探究温度是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丙组的蚕卵数应该是1000个。分析表格可知,20℃时,孵化率达到98%,所以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 ③在一定范围内,16℃时孵化率为90%,20℃时孵化率为98%,30℃时孵化率为68%,所以实验结论: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38.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三个玻璃缸编号为甲、乙、丙,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三缸中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保持水温22﹣25℃;
c.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甲状腺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成青蛙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1)该探究实验中,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 蝌蚪的生长发育
(3)食盐加碘、多吃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均为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没有________ 的分化.
(4)海洋同一水域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影响这些藻类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
(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 .青蛙与水稻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________ 这一层次.
【解析】(1)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为实验变量.
(2)此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3)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如海带、紫菜等,无根、茎、叶的分化.
(4)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
(5)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成蛙和幼蛙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差别大,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因此青蛙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从整个发育过程来看,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水稻属于植物,无系统,青蛙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故答案为:(1)有无(2)促进(3)根、茎、叶(4)光(5)变态发育;系统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食物变质的是细菌还是真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