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地会考问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哪个大洲?应该怎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变化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因素。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欧洲人越来越广泛地融入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中叶,随着美苏的崛起,世界变成了两极格局,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材料三   面对二战后的形势,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拨款和贷款,促进了经济的复苏。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材料四   (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摘编自《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衰落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3)分析材料三的“拨款和贷款”与美国哪项计划有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基于这一状况欧洲人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推荐2】人口流动影响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越淮渡江,涌向江南。南迁的世家大族为“殖产兴利”,大规模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不仅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纺织、矿冶、制瓷等手工业也显著发展,还形成了京口、广陵、会稽等重要商业城市。

——摘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等

材料二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种族的碰撞与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一直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流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中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指什么事件?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这种人口流动与农村哪一改革政策的实施有关?
(4)综上三则材料,归纳人口迁移带来的共同影响。

【推荐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共有近1000万非洲奴隶被运送到西半球,其中1720-1820年占一半以上,死在海上的达916。近1000万奴隶中,约有40万人被运送到今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

——摘编自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

材料三   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特”号蒸汽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特”号新轮船于18078月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摆脱西方大国欺凌,并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   1917117日晚上,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响起了大炮的轰鸣,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经过激战,次日凌晨攻克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轰鸣的炮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摘自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促使哥伦布、达·伽马等进行远航探险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世界意义?
(2)材料二中这种贸易被称为什么?船上“他们悲惨命运的改变”与19世纪中期颁布的哪一份重要文献有关?
(3)材料三中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在交通革新方面的成就?请写出同一时代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项重要发明?
(4)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弃旧图新”的原因。当时的日本为摆脱西方大国欺凌、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什么重要对策?
(5)材料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引发“攻打冬宫的战斗”发生在俄国的哪座城市?结合材料指出这场革命针对的对象是谁?
(6)你从阅读以上船(舰)有关史实,说明船(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以印证什么?

1、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2、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光照充足.

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4、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5、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社经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6、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7、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8、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9、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10、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哪个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