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接下来一段时间食品添加剂出口业务会受到什么影响?

  受长春市政协委托,我从2014年5月开始,采取与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访谈、文献数据资料分析和典型实地调研相结合等方式,对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研,撰写了《关于推进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建议》研究报告,提交市政协专题常委会审议。
  一、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对肉类的消费主要以猪肉为主(猪、禽和牛肉的消费比例分别为61.6%、22.2%和8.7%),而牛肉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肉类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嗜好的扩大,牛肉在肉类品中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仅次于猪肉和禽肉的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三大肉类食品。欧美等发达国家牛肉消费量在60年代远远超过猪肉和禽肉,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牛肉消费也随着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加的特点。日益增加的牛肉需求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动物源蛋白,也给生产者找到了巨大的资本增值空间,同时牛肉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肉牛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保证牛肉安全有效供给已然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牛肉的安全有效供给状况却不容乐观,牛肉供给难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我国目前肉牛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形势,以分散的、小规模肉牛养殖为主体,大量小规模屠宰加工点与少量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并存的牛肉供给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进入21世纪,在经济利益驱动和市场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下,“注水”牛肉和“瘦肉精”等危害牛肉质量安全事件成为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急需破解的重要难题。2006年以来,在优势肉牛产区,随着农业生产对牛役用功能需求下降,加之玉米等饲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养牛成本,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很多母牛养殖户和育肥牛养殖户纷纷退出肉牛业,从而导致了母牛和肉牛存栏严重下滑的牛源短缺现象发生,进而增加了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剧了肉牛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多数屠宰加工企业开工不足,甚至亏损停业,牛源紧张问题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国内牛肉供给严重不足和价格居高不下等引发的经济、政治、民生和民族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不仅再次强调了我国“以国内供给为主的粮食安全发展战略”,而且作为重要畜产品的牛肉等肉类供给也将坚持以国产为主的发展方向。牛肉在国内外资源利用方面必将不可避免地同猪肉、禽肉等其他肉类生产展开激烈竞争,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肉牛产业发展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因此,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将具有比较优势,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牛肉消费需求上涨,供需缺口不断增大。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位的牛肉生产与消费大国,2012年牛肉产量657万吨,仅次于美国和巴西。但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4.5公斤,不足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的一半。随着经济发展牛肉消费量必然增加,当我国人均消费达到世界当前的水平时,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将达到1200万吨以上,国内牛肉产量需要再增加1倍才能弥补供需缺口。
  2、养牛成本增加,牛肉价格持续攀升,比较效益低下,母牛和育肥牛存栏急剧下降。由于牛肉需求增加大于供给增加,牛肉平均价格自2000年以来呈现持续攀升的状态,由2000年的12.99元/公斤增加到2014年7月的54.11元/公斤,14年上涨了3倍多。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牛的役用需求消失,养牛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目前母牛存栏数量至少下降到21世纪初的1/3左右,育肥牛存栏更是不断减少,而且下降趋势仍在持续。
  3、进口牛肉成本与价格优势明显,利用国外资源以解决国内牛肉供给不足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消费的牛肉90%以上是国产,只有少部分高档牛肉通过进口来满足。随着国内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2013年进口牛肉成本低廉的优势开始显现。很多大型超市进口的冷鲜牛肉价格低于国内知名品牌价格,四分体冻牛肉到岸价格比国内批发市场牛肉价格还低(澳洲冷冻牛肉价格平均40元/公斤)。如何利用国外资源以保障我国牛肉供给已成为未来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作为具有肉牛产业发展良好基础的长春市,如何面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重大挑战,依靠我市肉牛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牛肉安全有效供给模式,进一步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同时也是根据市场需求规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寻找现代畜牧业发展与创新途径的战略选择。
  二、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分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市的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良种繁育基础好,规模养殖水平高,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发展潜力比较明显,肉牛饲养量、外销量、产品加工量和出口量在全省均处于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具有长春地域特点的集繁育、饲养、交易、屠宰、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肉牛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市畜牧业的标志性产业。根据政府官方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末,全市肉牛存栏量197.8万头,出栏量125万头。年屠宰量54.5万头,出口量6400吨。基础母牛存栏量112万头,基母比例为56.6%。肉牛养殖小区数量328个,养殖规模在50头左右所占比例为3.3%。肉牛良种数量180万头,占比重90%。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东北地区唯一的肉牛产业发展带,从2009年开始,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和四年提升计划,“粮变肉”工程成效显著,特别是2013年农业部制定的《全国牛羊肉发展规划》中也将我市列为肉牛主要产区加以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已成为吉林省乃至我市农业资源转化的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这些措施为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市辖区内拥有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和吉林省农科院等三所肉牛产业技术研发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等重要保障。目前,我市肉牛饲养量、牛肉产量、肉牛品种资源结构等方面均居全国之首,在肉牛群体规模、供种能力、良种化比例、牛肉屠宰加工能力等方面也居全国前列,大力发展长春市肉牛产业十分必要。不仅如此,我市探索牛肉安全有效供给模式,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还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产业优势。
  1、发展肉牛产业的独特饲料资源优势
  玉米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饲料原料,世界玉米产量的70%都用作饲料生产,长春市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每年盛产的大量玉米和廉价的秸秆成为发展肉牛养殖业的丰富饲料资源。长春市玉米年商品量约为300万吨左右,作为饲料原料销往省外或国际市场的玉米平均为24万吨,如果将这些调出玉米转化成饲料饲养肉牛,可增加肉牛50万头。由于肉牛是农作物副产物玉米秸秆转化为动物蛋白最有效的畜产品种,在舍饲条件下,肉牛所采食的秸秆饲料约占其日粮的70~80%,秸秆氨化和青贮技术发展大大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价值。我市秸秆的常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但其开发利用率不足30%。在其他精饲料搭配合理条件下,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为肉牛养殖业提供有效的廉价饲料。因此,我市具有肉牛产业发展的独特的饲料资源优势。
  2、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优势明显,人才与科研实力雄厚
  近三十年来,我市一直坚持采用世界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对肉牛进行改良,通过繁殖改良工作,肉牛良种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以长春新牧科技公司为主体,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优势明显。由长春市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原吉林省长春优质肉种牛繁育中心)始建于1996年11月,是经农业部批准的国家重点种畜场,主要从事种牛养殖、冻精生产及推广服务。2005年8月,企业改制,由长春中信鸿泰置业有限公司兼并。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10年公司处于全面停产状态。2011年4月,经市政府研究,中信鸿泰置业有限公司以捐赠的形式将公司无偿移交给市政府由市畜牧局管理。多年来,省、市政府在肉种牛中心建设上投入资金4981万元,中信鸿泰置业公司投入1042.14万元,为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公司现有西门塔尔种公牛78头和种母牛70头,夏洛来、利木赞、黑安格斯以及日本和牛等种公牛和母牛26头。多年来,公司为我市肉牛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至2012年底生产冻精1080万剂,其中长春地区销售294.7万剂,销售占总量的31.8%。截止目前,累计纯繁种牛670头,改良本地黄牛近700万头,带动农民和养牛户增收30多亿元,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区肉牛屠宰与产品深加工在内的整个肉牛产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政府托管两年多来,公司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该公司已全面恢复生产冻精,种群不断扩大,生产形势稳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正积极申报国家级肉种牛核心繁育场。良好的种业基础是我市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3、以皓月集团为龙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和品牌效应突显
  目前,我市共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1家(即皓月屠宰加工厂、皓德加工厂、宏福加工厂、皓月三个清真屠宰点、五棵树屠宰点、农安屠宰点、德惠屠宰点、九台屠宰点和双阳屠宰点),其中,有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2个省级龙头企业,涉及屠宰、肉食品加工、制革、骨制品、生化制药、冷冻储藏等6大门类,设计年屠宰加工能力为100万头。2013年实际加工54.5万头,12年来平均每年增长9.3%,销售网点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阿联酋等中东国家,销售总收入为224.8亿元、创利税6221万元。皓月集团自建厂以来,生产能力和屠宰量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市带动养牛农民致富的重点龙头企业。该集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采用幻觉引导、激光点穴、无痛屠宰、快速预冷、精密排酸等先进工艺,拥有亚洲最大的排酸区和冷藏库区,快速预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有6个产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皓月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和品牌效应在全国同行中均走在前列,标志着我市牛肉产品深加工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进一步推进和加快我市肉牛产业与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以饲养方式转变为契机和重要载体,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自2008年开始,我市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大力实施“退户入区”战略,以饲养方式转变为契机和载体,逐步由分散向适度规模发展,通过省市和县(市)区的政策扶持,全力推进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推动肉牛养殖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截至2012年末,全市肉牛规模养殖户达到39607场(户),存栏量62万头,出栏量82万头。其中,已备案的规模肉牛养殖场达到271家,存栏量70460头,年出栏量在5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户)出栏量占比达到33%,比全国平均水平(23.19%)高出10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等区域,肉牛养殖逐渐向适度规模发展,规模养殖总量和标准化程度在全省九个市(州)中处于领先水平。年初,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打造吉林省200万头优质肉牛繁育饲养重点工程的设想,其中100万头要放在长春地区进行,目前正在深度谋划当中,这对推动我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5、以五棵树和皓月肉牛交易中心为代表,肉牛及其产品市场空间日益扩大
  目前,全市有皓月和五棵树等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牛交易市场。其业务范围辐射和延伸到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高峰时每天交易量达5000头,活体牛远销福建、香港等地,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另外,皓月、宏福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开发出优质、中高档的肉牛系列产品500多个,其中骨血加工新产品及高档里脊、上脑、眼肉等几十个品种畅销国内市场,并远销沙特、阿联酋及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皓月集团出口创汇1.48亿美元,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十几年来,我市肉牛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优势肉牛产业带基本形成,规模化养殖不断提高,已形成肉牛优势产区,牛肉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20%以上。二是培育了亚洲最大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皓月集团,肉牛产业化进程的桥梁建设不断完善。三是肉牛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屠宰加工企业与肉牛养殖户(场)的关系逐渐紧密,肉牛产品与市场的一体化连接更加有效。但是,由于受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变化和自身特征的制约和影响,目前我市肉牛产业与全国一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目前看,尽管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产业发展借助自身优势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与现代化的肉牛产业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宏观和微观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国性的母牛和育肥牛存栏下滑趋势在长春市表现得也非常突出,尤其是能繁基础母牛存栏下降问题已经严重削弱了我市肉牛养殖的比较优势;二是牛肉安全有效供给能力亟待加强。目前,全市70%的牛肉来自小规模屠宰加工厂,牛肉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三是皓月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户、企之间远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肉牛产业链各利益主体连接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四是我市农民肉牛养殖积极性不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良种体系建设、生产组织方式、企业自主研发、优质特色品牌建设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玉米等饲料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全市肉牛产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其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下:
  1、肉牛存栏量大幅下滑,基础母牛存栏量不足。由于养殖是肉牛产业的基础环节,其存栏变动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市肉牛存栏的最高峰是2005年,此后数量急剧下降,基础母牛、犊牛、育肥牛、架子牛的存栏量大幅减少。虽从基层上报的数据看,每年肉牛的数量都在增加,但其中水分很大。一方面从20个重点养牛大镇“点调”情况看,肉牛存栏、基础母牛和犊牛数量的实虚比分别为17.61%、17.30%、22.68%。依此推算,我市目前肉牛实际存栏42.2万头左右(虚报82.5%,多出155.6万头),基础母牛19.3万头左右(虚报82.88%,多出92.7万头);犊牛14.3万头左右(虚报79.68%,多出55.98万头)。另一方面从五棵树黄牛交易市场的跟踪调查结果看,2012年交易量比2011年后十个月的交易量还少93121头,2012年五棵树市场后十个月的交易量为221245头,比2011年同期减少108424头,减少32.89%。综上分析,目前我市肉牛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与高峰年份相比已接近“无牛可养、无牛可买、无牛可杀”的地步。
  2、宰杀母牛现象十分严重。根据对我市11个黄牛繁改技术员的调查了解,现在母牛存栏量只相当于5年前的1/5,2012年全市基础母牛比2008年下降5.99%,比2011年下降7.10%,黄牛冷配数量比2008年下降17.93%,比2011年下降19.78%。据九台市3月末4月初入户调查统计,全市存栏母牛仅4万多头,比2011年秋调查数少6万头,一年半下降60%。
  3、肉牛养殖资金短缺,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我市肉牛生产规模分布表现为分散和小规模的特点,仍以传统养殖为主。由于规模化养殖水平低,不仅使许多科学的饲养技术与标准难以推广普及,同时,也使得生产者的养殖成本因规模小而偏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由于肉牛养殖业的“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收益低”等特点,再加上农民自有资金积累能力较弱,贷款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了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发展。
  4、秸秆资源浪费严重。牛是草食动物,玉米秸秆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据调查了解,全市用作青贮的玉米秸秆极少,用作黄贮的玉米秸秆也不多,80~90%母牛养殖户只采用干玉米秆粉碎拌精料饲喂,80~90%的育肥牛养殖场的饲料组成是一半的干玉米秆粉碎拌精料或一半的酒糟进行饲喂育肥,青黄贮等粗饲料开发利用不好。据九台市畜牧局调查,全市从事肉牛养殖的只有九台市土门岭镇兴牛养殖场搞青黄贮,大量的秸秆资源被烧掉,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5、粪污对环境污染极大,品种繁育改良技术人员短缺。粪污处理目前已成为影响肉牛生产的突出问题。肉牛1天的粪尿量相当于体重的0.029~0.039%,所以500公斤体重的肉牛1天的粪尿量是14.5~19.5公斤(平均17公斤)。60头的肉牛养殖场1天的粪尿量是1020公斤(每天每头1吨的排污量)。一定数量的肉牛散养户还是在房前屋后饲养,牛粪随处堆放,没有合格的堆积发酵池,随意排放。规模养殖场(户)多数没有粪污发酵池实现干湿分离,更缺乏现代化粪污处理设施,粪污处理难度大。由于牛源减少,基层配种站点技术员,尤其是优秀的技术员也在大量减少,能够达到“三能、六会”标准并富有经验的繁改员纷纷转行,严重影响了肉牛繁改工作的开展。
  1、饲养成本过高,比较效益低下。由于人工、饲料、购牛等成本,与2008年相比已增长一倍,养牛不如养猪、养鸡,更不如外出打工赚的多,加之养牛本钱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贷款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据调查,按现行成本计算,现在养1头育肥牛,育肥6~9个月可赚1500~2400元,投入则需12000~15000元,利润率只有10~16%。据养牛户反映,目前带犊母牛每头牛1.3~1.5万元,母牛饲养周期为两年卖1个犊10000元(饲养1年的公牛犊现行价每头8000~10000元;饲养1年的母牛犊现行价每头10000元),减去饲料成本5000元(人工及水电等其他费用不计算成本),可获利3000~5000元。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牛的役用功能逐步被农机所取代,再加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劳务经济的发展,过去的肉牛养殖户不再愿意继续养牛,部分农民退出了肉牛养殖业,而是选择外出打工,使肉牛生产的主力军--农村散养户大面积消失,肉牛存栏量下降。
  2、母牛养殖效益低、环境差,政策性保护措施滞后。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最基础环节,饲养母牛投资多、周期长、收益少而风险大。由于这一环节利润小、收益慢,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很多农户逐渐放弃养殖母牛而趋向于购架子牛育肥,大量的能繁母牛被淘汰,出现了能繁母牛大幅下降的现象。据测算,农户舍饲1头母牛年均饲养成本约需 2300元,犊牛饲养成本约需 450 元,按年均产1犊,犊牛的生产成本约需 2750元,如果200 公斤的犊牛市价低于每公斤14 元,农户养母牛就等于不挣钱,差的年份还要赔钱。而且养母牛还存在配种、受孕、犊牛成活率、疾病等风险。牛是单胎,每年只生一胎,一胎只生一个,正常的受孕率为 80%,1头母牛从出生到屠宰一般需时26~28个月,如果母牛一年没有成功配种受孕,养殖户不但没有收益,且会赔上一年的饲养费用,收益得不到保证,而肥育用时短,风险小,收益高,致使母牛和母牛犊被大量肥育屠宰,能繁母牛数量下降,后备母牛严重不足,在牛肉价格波动时更是如此,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肥育牛源不足现象,肉牛生产链条面临断裂危险。另外,母牛的饲养和育肥牛不同,育肥牛舍饲效果更好,而母牛养殖必须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不运动严重影响母牛的繁殖效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实施“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使得母牛养殖缺乏必要的放牧场所,失去了适宜的饲养环境,从而直接影响了母牛的发情配种和繁殖,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最终放弃了母牛养殖。近年来,外地(山东、内蒙等省区)不断到我市购买母牛,因为外省市对母牛的补贴政策已经连续实施几年了,而我市一直没有出台对母牛的补贴政策。政策性保护滞后,造成大量母牛外流。由于牛肉消费的刚性需求,使得一些养殖户把母牛当作育肥牛来出售,这又造成了大量宰杀母牛现象,致使母牛存栏的大幅度下降、后备牛源严重不足。
  3、冻精市场混乱,部分黄牛冷配效果差。我市肉牛冻精生产只有新牧科技公司一家,左右着全市的肉牛改良方向,属于正常经营范围。近年来,在我市范围内肉牛冻精供应商却多达12~16家,经营品种大致有西门达尔、夏洛莱、利姆赞、安格斯、荷斯坦奶牛、和牛等冷冻精液。冻精价格从每剂3~30元不等。冷冻精液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量冻精以次充好,品质拙劣,导致部分黄牛冷配效果较差,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牛和育肥牛饲养量的扩大。
  4、肉牛规模化养殖用地审批难,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养牛业开始逐步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向发展。2008年以来,我市出台了鼓励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发展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在小区建设用地上给予优惠政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近两年来,小区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审批越来越严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也受到用地方面的制约。
  5、农家肥使用量不断减少,粪污处理成本高。据调查,农安、德惠等县市的农民相对比较愿意使用农家肥,而榆树、九台、双阳等地的农民多年来已没有使用农家肥的习惯,养殖户堆积的牛粪白给人家都不要,更不要说卖钱,产生的粪污难以及时有效处理。同时,规模养殖场沼气、有机肥或燃料加工等粪污处理设备,成本高,投入大,粪污处理尚存在技术和投入的双重瓶颈制约。

  四、大力推进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根据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趋势、长春市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优势以及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以下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吉林省肉牛核心产业带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是提升粮食主产区经济整体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战略选择,应该向重视粮食生产那样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争创国家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区,坚持走“精品畜牧业”发展道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肉牛产业发展,通过系统的建设,将我市肉牛产业带打造成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区,立足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为载体,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和品牌战略,把皓月“百万头肉牛”工程建设作为辐射源和突破口,抓好品种改良、基础母牛群培育、标准化规模育肥、龙头企业带动、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建立起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实现肉牛产业的全面振兴。鉴于上述发展思路,我们认为,作为我市畜牧业主导产业之一的肉牛产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统筹规划,即在区域布局上,要以养牛基础较好、土地面积宽广、饲草资源丰富的榆树、农安、德惠、九台等四县(市)为重点发展区,双阳等其它城区为辐射区;在产业发展上,要按照“品种改良打基础,母牛饲养育牛源,规模育肥建基地,产业开发创品牌”的原则,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其主要措施和建议如下:
  1、打造优良种源基地。长春市肉牛改良以西门塔尔为主,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种源退化、近亲杂交的问题。一是打造核心种源基地。以新牧科技公司为核心,制定中长期引种计划,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引进种牛、胚胎、冻精,更新现有种牛,保护纯种母牛,防止种源退化,支持该公司打造核心优良种源,为长春市黄牛改良提供优质良种冻精。新牧科技公司1996年引进的加系纯种母牛,目前是中国唯一一群保护良好的纯种母牛,现存栏70头可繁纯种母牛,应重点加强扶持和保护。二是着眼于屠宰加工企业和高档肉牛市场消费需求,引进一批安格斯、利木赞、日本和牛等世界优质肉牛品种,引领牛肉高端市场。
  2、保护可繁基础母牛。肉牛数量的发展取决于繁殖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可繁母牛至关重要。牛是单胎动物,母牛的妊娠周期是285天,繁殖周期长,俗话说“三年两个犊”。我市现有的繁育水平是:受配率80~85%;受胎率80~85%;产犊成活率90~93%。所以,生产一个牛犊的几率应该是 57.6~67.2%,即以100头可繁母牛为基数,一年只能生产57到67头牛犊。按照公母各半计算,8年后可繁基础母牛才可以达到200头。因此,保护母牛势在必行,否则对我市肉牛产业无疑是“灭顶之灾”。一是政府出台可繁母牛保护政策。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可繁母牛登记造册,佩戴耳标,并实行“见犊补贴”,对母牛每生产一头牛犊对其补贴1000元,预计全市可补贴产犊母牛约11.5万头,所需资金1.15亿元。由于牛是单胎动物,繁殖速度较慢,建议连续补贴3年左右,以有效打造我市的基础母牛群。二是引导和扶持农户建设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场,培育现代化基础母牛生产基地。可繁母牛养殖场,适度规模可控制在存栏50头左右为宜。可选择15个规模母牛养殖场,每个重点县(市)区2~5个,与新牧科技公司对接,负责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作为全市肉种牛繁育基地进行重点培育。三是鼓励企业牵头建设基础母牛养殖场。以皓月“百万肉牛”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由企业建设基础母牛养殖场。可采取“赊母牛、收小牛”的模式,把基础母牛放到农户饲养,生产出牛犊后由企业进行回收,集中育肥。四是实行划区放牧。鉴于母牛养殖必须有运动场地的特点,建议允许基础母牛在成林区内放牧,为饲养母牛创造良好环境。
  3、推进规模育肥饲养。育肥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和“第一车间”。一是建设肉牛养殖基地。以皓月100头肉牛项目为统领,充分发挥屠宰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肉牛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引导其按标准化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的育肥牛养殖小区。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发展养殖园区。在这方面,要首先组织抓好榆树市五棵树肉牛产业园区建设,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强化标准化生产。扶持肉牛规模养殖场(户)的场区建设、设施引进、设备更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在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上实现突破。一方面对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鼓励扶持上粪污处理设备,把牛粪转化成燃料、沼气等。建议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要重点实施粪污的干湿分离,还田利用,引导种粮农民适当有偿使用养殖户的牛粪作为农家肥。这样,既解决了养殖户的粪污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农民种粮成本,也可以逐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终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强化科学养殖。鼓励养殖小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努力提高养殖质量和水平。
  4、治理规范冻精市场。牛冷冻精液虽然是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牛的遗传物质(冷冻精液和胚胎均属于遗传保护范围之内),是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对象。根据目前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对冻精市场进行清理,对违法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同时,为提高肉牛改良质量,避免近亲杂交,着手建立母牛后裔测定体系,科学指导肉牛改良工作。根据种牛冻精的来源和遗传后裔测定后,划分编号种公牛冻精的使用范围和该头种公牛的配种系谱卡片,使用几年后定期更换种公牛冷冻精液。以县(市)区为大范围区域,每个县(市)区再分乡镇小范围,这样就不会有近亲杂交的现象出现。要调动基层畜牧站积极性,与育种单位和屠宰加工企业联合测定母牛后裔,保证优秀种源发挥最大作用,淘汰劣质种源。
  5、加强精深加工拉动。加快培育完善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发展我市肉牛产业意义十分重大。一是提高加工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加快企业的升级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要发展精深加工,抓好皓月皮革工业园建设,进一步研制开发深层次的其它产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实施品牌建设。皓月、宏福等加工企业应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不断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提高肉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提升带动辐射能力。目前,我市的情况是一方面加工企业感觉牛源不足,另一方面大量活体牛外销。其根本原因,就是养殖和加工严重脱节。因此,要坚持肉牛屠宰加工围绕市场需求、肉牛生产围绕加工业发展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在肉牛养殖集中区域组建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系。要实施契约生产,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承上启下的联接作用,在加工企业与育肥场、育肥场与母牛饲养场(户)、母牛饲养者与技术服务部门之间,层层签订购销合同和服务合同,实现各环节利益合理化,维护肉牛产业发展的整体利益,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 
  6、强化扶持政策保障。实施政策保障,加大扶持力度,是解决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是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对良种繁育、可繁母牛饲养、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肉牛育肥及肉牛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市本级应制定出台肉牛产业扶持政策。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撑,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建立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的融资新模式,着力推进肉牛产业担保体系建设。可由县(市)政府和加工企业出资建立养牛信用贷款担保基金,由担保公司协调金融部门按一定比例放大贷款额度,养牛场(户)与肉牛加工企业签订供牛合同,根据发展需要向金融部门申请养牛贷款,银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国家基准利率向养牛户提供贷款,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三是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展肉牛业保险市场,探索建立适合肉牛生产的政策性保险制度。目前可繁育母牛价格一般在8000~12000元之间,为免除农户饲养繁育母牛后顾之忧,协调保险公司重点对可繁育母牛实施保险。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肉牛交易市场。强化榆树五棵树黄牛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将其建成东北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无形市场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二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起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加工企业有机结合的科技开发机制,切实解决秸秆处理、本地品种保护与开发、良种畜禽引进与改良、饲养技术管理与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建立饲草饲料供应体系。积极推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引导肉牛养殖场(户)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良饲草品种。加强秸秆加工转化利用,进一步推广农作物秸秆氨化、霉贮、青贮和微贮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开发肉牛专用安全饲料添加剂和精料补充料,改变传统饲料结构。四是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疫病是威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把疫病综合防治和产品安全监测,作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落实肉牛疫病的防疫、检疫、监控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牛肉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和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目前我市肉牛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今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建立市场化的母牛养殖补贴示范模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母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康、科学的牛群,母牛存栏量应该占到整个牛群存栏量的60%左右,母牛的数量与质量在整个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近些年,全国母牛存栏量大幅下滑严重威胁着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养殖比较效益低,稳定母牛养殖户合理的经济收益是解决母牛数量与质量问题的关键。长春市位于我国重要的肉牛优势产区,也同样面临着母牛数量与质量严重下滑的问题。建议由长春市向国家申请资金建立母牛养殖补贴示范区。由国家、省、市政府、企业和母牛养殖户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立补贴基金,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结合部分地方政府“见犊补母”的补贴方式,建立市场化的母牛养殖补贴模式。根据不同产区农村居民平均劳动力收入确定当地母牛养殖者的合理收益,按照出售犊牛的实际收益进行评估,对合理收益因市场风险冲击带来的损失进行补贴。为了保证补贴费用切实能够对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牛起到作用,可采取“见犊补贴”。每产1头犊牛给基础母牛补贴1000元。按照母牛60%的产犊率,预计全市可补贴产犊母牛约11.5万头,需财政补贴资金1.15亿元。
  2、建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专项重大工程项目撬动肉牛产业整体发展。在肉牛产业发展中,母牛和肉牛存栏不足是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强化“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繁育场建设、基础母牛养殖基地建设、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是决定我市肉牛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肉牛品种繁育和改良等种源基地建设在整个产业链各环节中又是最为基础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上述四个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性资金扶持十分必要。最近三年,陕西、大连等省市都相继在品种引进和繁育方面给肉牛企业以资金上的重点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市政府以新牧科技公司和皓月集团为承接方继续重点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可以根据新牧科技公司种牛更新换代和发展高档肉牛的需要,从澳洲等国外发达国家引进安格斯、利木赞等世界优质肉牛品种20头,胚胎移植50枚,市财政给予更新种源资金约400万元。同时,随着牛肉需求不断增加,牛肉价格高涨导致肉牛养殖和购买屠宰将占用更大的资金。2013年待宰育肥牛的价格平均上升到13000元/头,按照全市年出栏125万头计算,如果完全由企业购买屠宰,其购买成本约为162.5亿元。显然,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必须筹集大额资金进行专项重点支持,以往“撒胡椒面”形式的奖补资金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建议在利用中央扶持政策的同时,设立专项重大工程项目继续集中扶持肉牛产业,并调动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皓月集团的积极性来进一步带动全市肉牛产业的发展。
  3、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和政策,以产业化建设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强化牛肉质量安全。屠宰加工型龙头企业是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充足的牛源是其发展壮大的保证。建议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皓月集团为承接点整合产业化扶持资金和政策,重点支持以皓月集团为核心的产业化建设。例如,市里和各县市区地方肉牛产业扶持资金通过规模化企业转发放给养殖户(场),省和地方政府将“奖补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拨给指定银行,企业也按照一定比例将配套资金拨给同一家银行,与企业有订单合同的养殖户(场)凭借龙头企业开具的收购育肥牛凭证到银行领取补贴。这样可以为龙头企业稳定牛源,既扶持了龙头企业又增加了养殖户收入,而且可以规范全市肉牛流通市场,使流向小屠宰点的肉牛转向龙头企业,牛肉质量安全也得到有效保障。通过龙头企业承接“奖补资金”的发放,不仅使政策效果落到实处,而且使企业经济实力得到有力推动,牛肉质量安全得到重要保证。同时,粪污处理目前已成为影响肉牛生产的突出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加大粪污处理补贴力度。在鼓励引导农民固体发酵还田的基础上,对大型养殖场上粪污处理设备,如用牛粪生产燃料设备、沼气设备等等,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肉牛饲养环境的治理,也可强化牛肉质量安全。
  4、加强市场环境建设,按照牛肉分级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实施办法,切实推进牛肉生产与流通的规范化。目前全市牛肉不仅生产不统一,销售形态和包装等方面也不规范,这为假冒劣质牛肉产生提供了空间。美国早在1927年就实现胴体分级和肉块流通分级,1996年再推出分割肉标准,其结果使市场上80%牛肉达到了优质水平。我国也制定了牛肉质量分级标准,但由于标准与生产实际出入较大等原因,该标准的实际指导和约束作用不大。2012年由南京农业大学牵头制定的统一的《牛肉分级评价标准》已经完成并开始实施,建议全市根据该《牛肉分级评价标准》,结合地方生产、消费实际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竞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达到标准的产品都以相应等级的商品形态进入市场,不符合分级标准或等级划分不当的商品则不准进入市场,或重新分级,或改作它用。同时,在市场交易中不同等级的肉牛产品要分开销售,严禁以次充好,争取建设成为全国牛肉市场管理典型示范区。
总之,本研究报告认为,进一步大力推进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扶持并促进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皓月集团为代表的长春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市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保证牛肉安全有效供给,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者系长春市政协委员兼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市侨联主席,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生鲜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更喜欢快速、便捷的购物方式,尤其受疫情影响,“无接触配送”、手机下单买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因此,社区生鲜、无人零售等各式各样的新零售模式层出不穷,网络社区团购发展迅速,各种生鲜电商平台应运而生,日渐成为新零售的热门模式。

  生鲜电商,顾名思义是指以生鲜类产品为核心的电商平台,随着模式的不断更迭,现类型主要有O2O模式、自营前置仓模式和社区团购模式等,其中包括盒马鲜生这样可以配送货品的生鲜超市,以及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平台,还有滴滴上线的橙心优选,美团推出的美团优选,拼多多上线的多多买菜,京东的社区团购平台京东到家等。

  然而,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大举进入社区团购市场,部分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大量开展价格补贴,推行低价倾销抢占市场,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场监管部门也不断接到举报。

  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用不正当手段挤压线下社区经济市场,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资金、流量优势进军“社区团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争夺市场,会给小商贩、社区便利店等线下社区经济模式造成冲击,带来明显负效应。

  二是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存在“烧钱抢市场、垄断后提价”的不正当竞争倾向,容易损害消费者权益。短期看,相关企业竞争前期实行“补贴”策略时消费者确实能以较低价格获得短期实惠。但占领市场后,相关企业很可能大幅抬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三是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社区团购平台普遍存在巨额补贴、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以及部分社区团购平台采用价格欺诈手段诱骗消费者等问题。

  上述行为严重侵害其他经营者的正当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坏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因此,自2020年底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便开始加大对这些平台企业社区团购的监管力度。

  2020年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肯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严肃指出社区团购存在的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突出问题。强调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严格遵守不得低价倾销、价格欺诈;不得实施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等“九个不得”。

  2021年3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公开对橙心优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橙心优选)、上海禹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多多买菜)、深圳美团优选科技有限公司(美团优选)、北京十荟科技有限公司(十荟团)、武汉七种美味科技有限公司(食享会)等5家社区团购企业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顶格罚款,对违法企业形成有力震慑,有效促进企业整改。

  2021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处以150万元人民币顶格罚款,并责令“十荟团”平台江苏区域停业整顿3日。这是继3月3日市监总局因“低价倾销”和“价格欺诈”处罚五家社区团购企业后,十荟团第二次因同样的原因被处罚。

  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对《关于防止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团购形成市场垄断进入市县基层地区,严重影响群众利益的建议》的答复。在复文中,市场监管总局围绕社区团购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重点提出该局已经开展的工作及未来工作计划,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平台经济监管执法、完善平台经济监管制度体系,同时提升平台经济监管效能并压实互联网平台企业主体责任。

  此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纷纷行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管和规范社区团购。

  2020年12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电商“菜品社区团购”合规经营告知书》“喊话”电商平台:食品安全大如天,合规经营首当先。2021年3月,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又集中对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开展价格行为行政指导。

  2021年,7月1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全国首个社区团购合规指南《重庆市网络社区团购合规经营指南》,对社区团购从准入、经营到退出全过程全链条进行了规范。

  社区团购是一种新业态,是社区商业业态的组成部分,但需要规范发展,否则社区团购就可能昙花一现。

  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所谓“生鲜电商”热,不过是资本对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又一次冲击,涉及的是不正当竞争问题。这种不计后果的低价倾销式的不正当竞争,先砸钱利用老百姓贪小便宜心理吸引消费者,摧毁传统渠道,短期来看似乎能够赢得一定的市场,当消费者发现没得选择时,资本已经形成垄断地位,消费者只能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来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必将造成市场的混乱,导致两败俱伤,最终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在“新业态”的遮掩下,不论是新业态还是热门模式,合规经营首当先,扰乱市场秩序肯定得挨板子。部分网友建议,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相关部门应该密切监控,及时出手,斩断资本的黑手,不要总是“繁华”散去一地鸡毛的时候才想起举棒?

  还有网友提议,对屡次违规违法的企业,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建议按照违规金额的百分数进行处罚,150万元的处罚对大型企业的触动太微弱了。

  另有网友呼吁,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星辰大海般的科技创新才是正途。生鲜电商应想办法寻求盈利,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摆脱单一烧钱的压力,打造差异化优势的征途任重道远。

  4、外卖平台“二选一”被罚(得票数240    关注度36%)

  近年来,外卖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卖平台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外卖平台为了争夺商家的独家签约权,设置“排他竞争”和“二选一”,让商家苦不堪言。因此,针对这些问题,2021年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惩外卖平台强迫商户“二选一”的违法行为。

  2021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据悉,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经查,2018年以来,美团滥用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以实施差别费率、拖延商家上线等方式,促使平台内商家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并通过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保障“二选一”行为实施,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妨碍了市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削弱平台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损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禁止“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2021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同时,向美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和算法规则、维护平台内中小餐饮商家合法利益、加强外卖骑手合法权益保护等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确保整改到位,实现规范创新健康持续发展。

  对此,2021年10月8日,美团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落实,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指导书》全面深入自查整改,杜绝“二选一”。

  同日,饿了么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表态称,饿了么坚决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行政部门对外卖行业公平竞争和长期健康发展的监管和指导,也将以此为鉴,坚决不从事“二选一”行为,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外卖行业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

  事实上,美团与饿了么的垄断性竞争,近年来一直在持续,损害了许多中小餐饮企业的权益。因此,双方都曾因霸王条款而在多地被判罚。

  2021年9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美团立即停止涉案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原告饿了么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0万元。此前,美团也因“二选一”行为,分别被浙江金华、江苏淮安的法院判定赔偿饿了么100万元、35.2万元。

  无独有偶,饿了么也因不正当竞争多次被罚款。

  2021年4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饿了么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判决。由于饿了么强迫商户“二选一”,要求商家只能和饿了么合作,判定饿了么赔偿美团经济损失80000元。

  2021年9月,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饿了么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判决。法院认定,饿了么强迫商户“二选一”,遭拒后饿了么登录商户账号强制关闭其店铺,判定饿了么赔偿美团经济损失80000元。

  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但平台垄断、竞争失序问题逐渐显现。

  自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我国针对“大数据杀熟” “二选一”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政策监管持续发力。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首次将“二选一”三个字写进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二选一”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交易行为,要求平台内经营者在竞争性平台间进行“二选一”,或者限定交易相对人与其进行独家交易等行为,可能构成限定交易行为,违反反垄断相关法律法规。

  2021年4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后,包括美团、饿了么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都签署了《依法合规经营承诺》,承诺平等对待平台内所有经营者,不利用服务协议、技术等手段限制经营,严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1年8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二选一”、数据“杀熟”、虚假交易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将面临更严格、更细致的监管。

  随着网络的发展,平台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平台经济不是法外之地,平台垄断、竞争失序的问题必须引起警惕。网友一致认为,外卖平台“二选一”之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饮鸩止渴式的网络乱象,既不利于整体营商环境良性发展,也不利益消费者多样化选择。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涉嫌垄断网络的不正当竞争更加需要严加查处。市场垄断的后果就是超级利润,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垄断资本的厮杀,无论谁输谁赢,受伤的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大部分网友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反垄断力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使消费者能够获得可以多样化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服务。

  也有网友提出,外卖平台“二选一” 、数据“杀熟”、虚假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必将举步维艰,强制商户“二选一”,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对此的处罚措施非常严厉、也非常明确。但是这些电商平台为什么明知故犯,屡被处罚,值得思考。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持续监控,将各种不正当竞争和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期待更严格、更细致的监管法规,只有严厉的处罚才会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才是行政执法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恰好前段时间在虎嗅新零售新零售班做了一个演讲,分析了新零售行业产生的原因,目前的情况,本来的演讲内容还涉及部分已上市零售公司的表现,由于篇幅,只能删除了。

今年5月底,我参与了一次虎嗅网虎跑团新零售培分享活动。很有幸能和西西弗书店商品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谢毅维先生,以及“零售微观察”的创始人王子威先生相识。
我这边推送的是我那天在活动现场的演讲内容,主要针对融资、人才引进,以及新零售产业爆发的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谢先生的观点侧重于具体的门店管理、商品品类管理,王子威先生以Costco和亚马逊的经营策略、赢利模型进行了分析,是不可多得的行业一线经验。大家可以点击链接: 或者点击公众号:熊叔一怒为苞谷 正文部分的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便可以看到他们的全部内容。

《新零售小趋势下的人才招聘》
我从事咨询行业,是媒体狮吼网的联合创始人,最近五年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从事行业咨询和高端招聘服务。
新零售的概念最近几年很火爆,但是我不认为有新零售,永远零售不死,零售的创新一直在路上。
为什么?打个比方,中国今天所做的很多零售上的探索和所谓的创新其实在美国80年代就已经完成。

山姆·沃尔顿是沃尔玛的创始人,他在1985年成为美国首富。当时他提出了两个最核心的经营理念,一是薄利多销;二是信息化,因为山姆早年在美军情报部门工作,认识到信息情报数据也是决定商业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重视和投资沃尔玛的信息化。上个世纪70年代,他就提出,要实现零库存、零营运成本,以及与用户的零距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柔性供应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沃尔玛跟世界上1800多家供应商就有无缝对接的系统,你在货架上拿走宝洁公司的某一款牙膏,在收银台结完账,这个信息大概30秒左右就可以到宝洁公司的后台,用数据反映出宝洁旗下全系列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而让宝洁这样的供应商能够有依据地作出备货、补货或是下架的决策。
另外,沃尔玛自己发射了卫星,建立了美国最大的数据中心,使得沃尔玛全球的数千家店铺、仓库、货车的数据都能高速流动,进而让自己的采购成本永远比竞争公司便宜10%。

因为沃尔玛信息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当年乔布斯说,世界上如果IT企业只剩下两家,那只有戴尔和沃尔玛。
美国的零售产业如此先进,以至于影响我们的产业发展方向。但实际上我们在做新零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中美的差距在缩小。几年前,投资人最喜欢说美国比中国领先5年,当时的流行观点是“美国的现在就是五年后的中国”,现在看来,中美的差距还在缩小,这是因为中国的新零售实际上是由几个大型地世界级互联网公司驱动的。。
2015年亚马逊创立线下书店,2016年12月开始做Amazon Go,于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往线下走。
2016年,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紧接着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跟上。阿里巴巴和腾讯重视零售,是因为它们对于支付的渴望很强烈,主要是为了继续巩固它们在支付领域的霸主地位。
二线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重视新零售?是因为需要交易场景,为巨头们提供更多在支付上的机会。在这样的逻辑下,所有公司都想尽办法做场景、做交易机会,这样就能得到阿里、腾讯乃至其它的超级巨头的重视和扶持。
当然也不排除京东、美团这些公司自己做支付,但是我觉得难度非常大。
另外就是三线公司需要活路,当时做新零售相对容易拿到融资,且技术门槛不高。
看中国的新零售行业,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
第一个小趋势是,外国的模式在中国必须降维发展,在中国降维打击后的市场更大。

亚马逊收购(Whole Foods)刺激到国内生鲜市场,全食商店是在美国定位高端的超市,卖的是有机食品,东西还很贵,针对是美国最富有的高收入人群。当时亚马逊切这个领域的原因是线下的中低端市场被沃尔玛吃死了,中产阶级被Costco圈走了,它只能去找价格不敏感的用户。
阿里巴巴为什么更加确信中国可以有机会做生鲜呢?腾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要去入股超级物种呢?是因为中国市场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级,而且消费者基数大。

我给大家看的图是三家著名书店的照片,是不是布局、装修都很像?它们的崛起时间抖差不多,都是本土中产阶级崛起时出现的商业体。日本的茑屋书店也好,台湾的诚品书店也好,中国的西西弗书店也好,都在服务城市化人群,在收获城市化的红利。日本的茑屋书店成立于1983年,当时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欧洲,人均收入水平非常高,甚至到80年代时,劳动力产出甚至高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茑屋书店吃的就是城市化之后的中产阶级发展的红利。这是它的场景。
台湾的诚品书店创立于1989年,中国台湾因为模仿日本的进出口模式,70~80年代的经济大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80年代以后中产阶级成熟,台湾的体验型消费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现在,中国也有企业在吃城市化和中产阶级商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比如万达。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万达院线的生意特别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院线。当时万达在研究下一站该去哪里,通过对标美国的行业数据,发现一些有趣的差异,中美电影产业都在发展,但是美国的院线上座率却在下降,而中国的院线却还在上升。那说明很多美国人选择不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去了别的场景,他们实际上是在家,通过网飞、亚马逊这样的在线电影频道看电影。
如果你是王健林,你肯定就会觉得很诧异,应该去做互联网吗?还是说怎么去改进商业体?万达花了很多钱去请大咨询公司,研究对比中美消费者到底有什么不同,院线增长还能持续多少年。
咨询公司给了个很有意思的答案,中国是高度“移民化”的国家,这里的移民化不是指美国式的移民,而是指中国的城市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会流动现象,北上广深、以及一大堆一二线城市容纳了非常多的人。
这些人有什么特征?第一,在新的城市不一定有房子,即便是有房子也都特别小,不像美国那样都有大house,直接在家里开party。因此中国的“移民”有社交需求,就要找综合商业体去聚会。而美国为什么网络电影会那么发达?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喜欢把一群朋友叫到家里,然后点个披萨外卖,买一箱啤酒就开始聚会。咨询公司认为中国的电影院线增长会持续到中国的城市化终结的时候。
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披露了城市化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高度老龄化的日本是74%,也就是说红利还在。万达广场的配置过去比例是20%的餐饮、20%的娱乐,剩下60%全是卖服装的,这符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需求,中国人刚刚开始富,先解决衣食住行需求。今天完全是体验经济,商家提供的玩法越丰富,消费者就越喜欢,万达广场因此开始改革,并且借鉴好万家的方法。
北京的华熙LIVE就是符合现代聚会需求的商业体,吃喝玩乐娱乐占了八成,卖服装不会超过20%。现在快手都跑去冠名了,实际上快手是平台请过来的,因为能够丰富这里的娱乐体验,这使得这里所有用户跟线上产生联系,而且每一个用户的拍照行为就给它做了一次广告。华熙LIVE原来负责人是阿里巴巴中供体系的高管,这个线下门店体系做得非常棒。他现在去做围绕一二线城市体育场馆的运营解决方案了,这个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第三,中国的新零售是各种各样业态的整合,既要补过去的短板,同时要吸纳新的东西,后端是零售端,是IP化、数字化,前端是营销端。
颜艳春写过一个观点,“说消费者不希望商家把他们奉为上帝,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就是要释放消费民主、消费自由和消费平等的意识,而消费民主就意味着用户要评论、要投票、要参与到品牌活动中去。这个论述和小米当年的所作所为有高度一致性。”
符合上述趋势的公司更有可能成功,做消费类的公司如果做不好信息化和营销就很难招到人,而且营销有时候可能比信息还要重要。像网易这种公司,每年在营销预算那么少的情况下,至少要请四到五个乙方帮它做策划、做方案,它来整合,然后它自己还会出去接甲方的项目来做。
那么现在如何正确认识现在那些新零售项目呢?
第一个,留给 “新零售”公司的时间不多,因为关注度已经开始下降,我一般用百度指数去判断一个公司的热度。烧钱博眼球的难度非常大,所以现阶段必须想办法赚钱,to VC模式赚钱很难。
第二个,劳动力越来越贵,数字化程度越高越好。香飘飘2019年4月份披露了2018年年报的数据,它的销售费用增加了29%,广告费也在提升。过去的12个月,新零售行业的人才的薪水涨了30%,当然今年经济形势没那么好,融资没那么快,今年15%到20%的涨幅是正常的。所以不提高人效,很多公司就死定了。

第三个就是融资难。我们看食品零售行业的融资数据,2017年有128起,2018年只剩下33起,到2019年只有11起。这说明企业得在招商引资上做文章,你必须想办法自己有招商能力,一个是招商解决问题,第二个就是你要么自己能挣钱,你如果拿不到钱,资本市场也不会给你钱了,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情。
目前看有不少B2B模式稍微好一点,但是融资收益也不行。捷荣控股是2018年8月份上市,这个公司股价还比较正常,虽然有波动。它给奶茶公司提供门店服务人员的培训,既然做不了网红店,那为什么不给网红店做服务呢?它给喜茶做供应链,去帮它省钱。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线——招聘战略。
战略核心首先要有先后,要想清楚哪些人才非录取不可。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有整个公司的战略体系,包括了解自己公司的业态、设计公司的发展战略并且搭配配套的用人策略。第二,了解公司所需的人才技能。第三,了解招聘的基本规律和常规方法。第四,制定配套的考核和招聘反馈机制。
一般来讲,作为老板,要思考自己的市场类型,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思考自己的融资和用人风格。
先说市场类型,99.9%的消费公司都属于在“垄断竞争”的市场里,这个类型市场的最大特色就是“营销是公司的主要工作内容“。因为市场企业生产的东西近似。
比如宝洁公司就有一个套路,十年前推出某一种牙膏,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十年,到时间后再把十年前淘汰的某款牙膏,也许会改成分,换个牌子再推向市场。所以,这个行业的最大特色就是营销,产品并不是核心因素,也就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的产品不一样。让消费者认识到差异化是关键,所以整个公司的重心其实是在广告、logo设计等事情上。
为什么产品、技术都不是零售行业的主要因素呢?
周期太长,回报率太低。食品饮料工业发展到今天,早就变成化工行业了。我举个例子,我很爱喝无糖可乐,第一罐无糖可乐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1995年推出的产品健怡可乐,2005年,又推出了另一款无糖可乐零度可乐。可见无糖可乐是一个好方向,帮助可口可乐公司日进斗金。那么无糖可乐的最主要成分是什么?对,阿斯巴甜,一种无热量的甜味食品添加剂剂。阿斯巴甜诞生于1965年,花了30年才出了自己第一个爆款……
再说商业模式,在中国零售业态基本上就这3个,直营、特许经营权(加盟)、合作社。
直营、特许经营权都好理解。
这个“合作社”是个外来词,本质是一群人有共同利益诉求和有共同偏好,集合起来向上游议价、向下游溢价,中国最接近合作社形式的是微商还有拼多多。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水果很贵,是因为日本有农会,把农民聚集在一起,上游压低供货商农业机械设备的采购成本,下游把这个西瓜卖出中国价格的20倍。同理,日本书店能活得比较滋润,是因为日本有出版联盟,书卖得比中国贵。
根据以上几个维度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和商业模式后,接下来就开始找人才。核心工作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招聘资源就应该投到那个部门。
有很多老板问过,我知道我自己不懂营销,怎么才能比我的营销人才更懂营销呢?
这就是所说的管理艺术、管理者的素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了解你用的人才来证明你比他更懂营销。我的回答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已经了解你的人才超过他对自己的认识,你就完成了对上述问题的超越。用人是一门技术,也有天赋在里面。有的老板不喜欢创过业的,有的老板不喜欢外企出来的人。外企的人才非常不抢手,尤其是在中国的创业公司;但是当外企人才在创业过一两年,甚至失败之后,这种人就会很抢手。这些都是老板们的偏好,背后无非是一个管理成本的逻辑。

接下来是了解员工要什么,比如你把营销人员搞定,后续要配公关、渠道、策划、文案,不能招了人就什么都不问。HR是帮你去把人才特质变成技能语言和招聘地图,HR回答的问题是这些人在哪里、这些人从哪些公司能找到。如果HR回答不了,你公司招的人才也要回答出来。有公司会要求员工每年年底要做一份自己的简历给公司看,因为简历可以帮助员工盘点一年来的成长。当这些工作做得越多、越熟悉,在两到三年以后,你往往就能一语中的。
网上有个视频很经典,有个地方做了个设计图,王健林拿过来看,马上知道做设计图的人是做项目策划的,但没有施工背景,这个方案肯定行不通。因为王健林之前做过一线工作。
有一些朋友说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盘点公司的人才技能,还有一个最笨的方法,有公司派管理层去别的公司求职,换句话说就是到目标公司去进行调研。
另外,公司应该大力发展面试顾问团制度,因为有的创始人太年轻又没有行业经验,但是可能有钱,就像贝索斯富二代创业一样。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用人部门出代表,老板不参与这个面试,只进行终审。老板不能参与到面试团里面去,因为一旦参与进去,所有人就不自觉听老板的,这个决策未必是最佳的。
目前我服务过的企业对人才有很多要求,常规胜任力包括学习能力,这也是终极能力。
阿里新零售一般从哪挖人?是康师傅的人,京东则喜欢挖伊利的人。因为康师傅、伊利的工资比较低,方便面、牛奶可以卖到村一级,做渠道管理一定要很下沉。“泥腿子型”的公司,康师傅是一个,娃哈哈是一个,这两个公司的人都是新零售公司的重点挖人渠道,而且他们的员工也多。
今天的信息量已经很大了,还有一些自己总结的基本原则要同步给大家。第一个,老板是一切招聘的关键原因,老板行、背景好,人才才能留得住。如果公司有显而易见的风险,人才一定会走,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
收入=岗位贡献+市场偏好+忠诚津贴,热门行业为什么薪水涨那么快就是因为后两者。BAT的人前几年薪水特别高,很多公司为挖他们愿意多花钱;然后忠诚津贴是害怕别人把核心人员挖走,所以额外给的忠诚补偿。
好制度不如有好人才。我服务一些巨头,就有朋友问我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制度可以借鉴?我说实话,这些制度真的不是关键因素。看看华为的本科率,看高学历人群在总员工雇佣的比例,就知道这种公司做什么制度都有可能是对的,因为员工素质在那。如果公司员工平均水准是中专或者大专,那即使麦肯锡给制定一套制度都有可能死,甚至用它制度之后死得更惨,因为这样公司才是真正考验管理难度和制度设计的时候,更多的还是靠老板本身的能量,以及管理团队的能量。
我特别喜欢一部电影是《决战怒河》,这部片子完美展现了华盛顿领导大陆军在逆势的情况下战胜敌军的故事,这个片子看完后,你就能够理解好的领导能起到什么作用,包括制定好的战略解决方案,找到好的战略,总是给员工希望并且能鼓舞士气,去找方向。

领导能力就包括指明方向、表明偏好(主要是价值观偏好),要让员工知道组织喜欢什么行为,不喜欢什么行为,一定要让员工知道。
在组织里面,老板不能脱离业务一线。假如说你很关注营销,那就应该经常去盯着营销团队,一方面要给授权,另一方面要给赋能,让核心负责人有更多的权力,这就是管理意识。像王健林和丁本锡的关系是非常好的,王健林天天在外面跟其他人聊天,有新想法就在回万达后晚上12点开无缝会议,然后丁本锡马上组织落地实施方案。CEO要导入核心战略资源,找人来做执行。超一流人才肯定比体系重要。
几种常见的招聘方法我就不展开了,其实找到好的HR就能做这件事。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某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两年复核制,该公司会对新招聘员工进行为期两年的考核,在两年内会把员工的绩效进行评定,如果达到某个层级,就给推荐人奖励,同时也会给招他进来的业务线上所有人以奖励,这个制度的好处就是鼓励全公司给公司推荐优秀的人。这是复核制,最后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添加剂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