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关节就是驱动装置吗?

   和传统的机器人相比,绳驱动机器人采用轻质绳索与被动关节的组合,通过绳索传递驱动力,使得机械臂上无需安装驱动装置,实现了轻量化,提高了载荷-自重比。由于绳驱动机器人的驱动冗余特性,绳索数量通常大于自由度,因此非常容易通过调节绳索张力实现变刚度控制。除此之外,在绳索中串联一个变刚度装置(VSD)更能显着提高关节的刚度变化范围。

团队完成了绳驱动关节模块优化设计、绳驱动机械臂运动学和刚度控制、面向刚度-位置混合控制的绳索张力算法及绳驱动关节刚度测量等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绳驱动关键模块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绳驱动关节优化设计方法目的是获得最优的关节构型和关键尺寸,使得其性能达到最优。为了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关节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性能分析。

2)绳驱动机械臂运动学与刚度控制研究。对于8自由度绳驱动机械臂,机械臂由4个关节构成,当给定末端执行器末端位姿的5个参数后(末端执行器不能绕自身y轴转动),每个关节的转角存在多解,需要进行优化。根据关节刚度分析的结果,关节转角较小时,关节具有较大的刚度变化范围。因此,引入一个转角控制函数H(q_1,q_2,q_3,q_4),将其作为优化目标,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可以快速得到优化后的关节转角。

3)-位置混合控制策略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刚度的绳索张力控制策略。在三自由度绳驱动关节中,绳索数量为6,关节自由度为3。此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其中3条绳索采用位置控制模式,从而保证运动精度,其余三条绳索为力控模式,调节绳索张力从而改变模块刚度。

4)样机搭建。目前,团队搭建了第一代样机测试平台,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在样机平台上,进行了初步试验。完成了电机运动控制,逆运动学验证的实验。下一步将进行绳索张力控制和多关节的刚度控制实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常用的驱动方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